油田施工论文范例

油田施工论文

油田施工论文范文1

1.建设单位领导不重视

油田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当前许多油田建设单位只一味地强调产量,忽视了地面建设,将其当做可有可无的一部分,还有的为降低成本,地面建设根本没有达到标准配置,对地下工作造成影响。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单位员工在施工时也不负责任,影响工程质量。

2.施工人员素质低下

油田工程是一项很艰苦的工程,许多一线工作人员都是农民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施工时会遇到很多技术性难题,这些困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会给工程埋下质量隐患。另外,许多油田单位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或者培训不规范,导致本来自身素质就参差不齐,进入单位后又没有得到提高,必然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

3.工程监管力度不强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专业水平、个人素质等方面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许多施工人员在工作时由于粗心,可能犯下了错误,大型的错误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来,但细小的差别可能就需要专门的监管人员来检查。实践中,在工程的监管上,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施工单位根本不设监管人员或者用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充当监管人员,都会让本身已存在的小失误,由于没被及时更改,而随时演变成大事故。

二、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的管理措施

从上述问题中可以发现,油田地面建设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会直接影响油田工程质量,笔者从上述四个问题入手,结合自身经验和相关研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提高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管理提供帮助。

1.从领导做起,正视地面建设的重要性

单位领导的一言一行会对员工产生巨大影响,领导应当首先重视起来,抓住机会强调地面建设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召开会议的方式树立员工的地面建设意识。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多进行地面建设的巡视,随时指导施工过程中的难题,鼓励员工不怕苦不怕累,营造一个积极上进的建设氛围。

2.提高建设方案的可行性

方案设计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可以寻找机会培训或进修,了解最新的设计水平,不断研究和学习,提高自身设计水平。另外,方案设计人员要注重实践,因为方案是要被建设成一个实体,如果缺乏了可操作性就等于没有方案。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在设计之前,先进行实地的考察和测量,再进行数据的科学分析,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充分保证其可操作性。

3.提高工程监管力度

对于监管制度,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提高监管意识。必须要重视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意识,将监管列入建设日程,做好每一天的监管工作,并不断重申监管的重要作用。第二方面,设立专门的监管人员或者监管机构,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为了排除暗箱操作,应当设立专职的监管人员,让监管工作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工作,才能避免监管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的包庇行为,实现有效监管。第三方面,制定严格的监管惩罚措施,监管过程中会出现监管失误,而带来严重影响。应当建立监管失误后的惩罚措施,比如按照减薪处理,目的是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心,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责任心,最终提高工程质量。

三、结束语

油田施工论文范文2

1.1尽职尽责完成施工图审查

尽职尽责贯彻落实施工图审查和交底工作到位是增强油田基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严格细致审核施工图,才能将油气田基建工程现场施工的缺漏和误差降到最低。施工图审查阶段应当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发包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对施工图纸是否符合施工实际进行严格审查并作出及时修正,尤为注意的是应当转变仅对施工蓝图进行审查的会审方式,而是从审查初版图纸时就应当邀请设计、监理、发包和施工等工程各关联单位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从源头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性,避免到交底时才发现问题而延误工期,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图的合理性、准确性和明晰性,进而根据施工图纸对工程项目的工艺技术、机具材料、人员安排、安全环保等施工方案进行审核,重点包括如下几方面:现场施工各项成本支出的概预算是否准确合理,施工采用的工艺技术特别是新工艺和新方法是否科学可行,施工采用的机具设备、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和现场施工专业人员配置是否完善,安全防护、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措施等等。

1.2落实到位现场交底及标准化布置

施工图审查通过后,必须按照施工图和施工方案将现场交底工作落实到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发包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必须积极、充分地交流和沟通,确保现场施工各环节的工作人员能够清楚掌握现场施工的每一项具体要求、操作规程和实施细节,以免“纸上谈兵”,实际现场施工违背施工图和施工方案的情况发生。现场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求后,在布置施工现场时还要按照标准化规定进行,这是油气田基建工程项目科学合理、安全环保进行施工的重要保障。除了要做好现场施工区域隔离封闭、准确标识以及按规定标准摆放和检查区域内各项设施等常规标准化布置之外,还要针对油气田基建工程项目的特点做好其特有的标准化控制,例如油气加工厂区、油气站场等地面工程建设现场施工前应当提前划定指挥办公区、机具设备区、料场等标准化布置区域并做好相应的清晰标识,而建设油气集输工程项目在隔离施工区域时必须严格划定施工作业带控制无关人员接近作业区等等。

2、全面加强基建工程现场施工的过程控制

2.1严格控制现场施工进度

在约定工期内合格竣工投产是油田基建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油田基建工程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的重要工作。首先,要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计划书和施工方案监控施工进度,对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做到在确保工期的情况下及时处理,对于因设计变更导致无法按期竣工的,必须严格按照原执行审批手续并且做好高福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厂基建工程管理部黑龙江大庆163000数据采集和备案;其次,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巡检机制,既要确保施工人员出勤率以便完成每日施工进度,又要通过“日检”、“周检”、“月检”、“季检”来保障施工质量;再次,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当建立工期网络计划档案,对每日施工情况做好数据采集,及时分析导致施工延误的因素,进而“对症下药”进行人员、机具设备的有效调配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的有效调整,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2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环保

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环保是增强基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有效性的核心工作。首先,要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一是要根据施工需求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配备,同时入场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施工图和各项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二是入场施工的机具设备和材料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书并且符合施工质量要求;三是不能盲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而是应当选择适合施工现场条件的,当施工图和施工方案采用的方法和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因条件变化不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时,应当按照规定审批手续进行设计变更;四是按照HSE标准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高危作业必须严格按照高危作业规程进行,同时要及时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液、废料、废气,以避免安全事故和施工环境恶化而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其次,通过“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四位一体的巡检制度监控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安全环保措施,对质量不达标和不符合HSE标准的施工现场必须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立即整改,并在巡检时进行验收。

2.3强化现场签证的监督管理

施工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履行监督职能,尤其是要对现场签证变更的申请进行严格审查:一是要严格审核签证变更的申请是否真实且符合规定程序;二是审核签证变更范围是否准确,签证变更相应的预算是否已经扣除;三是审核现场签证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且得到及时认证;四是当监理单位不能确定是否应当批准现场签证时,应当同建设单位和发包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基建工程现场施工的竣工验收

油田施工论文范文3

1.1科技知识是竞争力核心

科技创新是国内外能源市场的外在需求。科技创新是石油产业的生命力,也是石油公司的优先发展战略。未来20年油气仍将是主要能源,以深水、极地、油砂和页岩气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接替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点和热点。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具有难度大、系统复杂、技术先进、时间敏感、国际化程度高等典型特征,工程设计公司作为主要的技术输出组织,从企业体制来看,工程设计公司本质上属于科技型企业,不断追求科技实力的提升才能满足外部能源市场的需求。科技创新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内在需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知识已经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而且是竞争优势的主导性来源,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来源”。工程设计公司开发如下形式的信息体:报告、各种图表、演示文稿、文件、视频或音频文件等,可广义定义为项目产品,本质为知识集合,最终被定义为“最优技术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这是很多公司的共有特征,但工程设计公司对知识的关注度是独一无二的。工程设计咨询公司由优秀的“知识工作者”组成,他们既是项目执行所需的主体资源,又是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项目执行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客户关系、组织结构、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管理程序和工具水平等,但人员素质决定产品质量,技术解决方案作为设计公司提供的知识产品,其质量对客户投资的成败影响巨大。公司一般配置工艺、配管等多个专业团队,属于专业知识创新的团队,知识工作者按照知识发展内在规律进行知识积累、共享、转化、运用和创新,保证组织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执行力,最终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1.2项目是组织活动的中心

工程设计公司可做如下定义:以“回答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客户需求的实质是多个相关问题,问题的形式有多种多样,这些问题的集合形成项目需求。项目执行目标是“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项目执行过程包含各种为寻找答案而开展的项目活动。项目是工程设计公司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工程设计公司一切组织活动都源于项目并且服务于其最终目标。工程设计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一般划分为4个阶段:识别需求、提出方案、执行项目、关闭项目。执行设计项目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

1)客户提出需求:招标文件进行招标,或直接委托;

2)公司内部评估:从可行性、成本、目标成果等方面做综合评估,编制初步方案;

3)组建项目团队:接到客户正式委托后开始组建项目团队,并委任项目经理;

4)进行资源配置:编制详细预算,完成项目所需各种资源的配置;

5)编制执行计划:包括时间点、里程碑、完成日期、目标体系以及监管程序等;

6)执行分项任务:团队成员执行子任务,协作完成中间环节和阶段成果;

7)交付设计成果:向客户交付报告、图表、发明和专利等各种形式的项目产品;

8)提供后续支持:提供技术支持等后续服务,关闭合同。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在公司的组织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公司组织结构理应围绕项目执行过程进行搭建,这是公司以项目为运营中心的客观需求。项目耗用资源以获得客户回报,它既是提出资源配置需求的主体,也是利润核算的基本单位,从企业赢利角度出发,其主体地位毋庸置疑。目前,国内设计公司重专业技术而轻项目管理的做法是国内工程设计公司与国外公司的主要差距之一。

2组织结构构成的基本要求

2.1资源配置集中化

组织结构必须解决两个主要问题:资源建设和资源利用。资源建设旨在培养项目执行能力,而资源利用着眼于能力发挥。能力培养需要专业化,能力发挥则要高效率,资源建设与利用也应满足同样要求。人员作为组织的基本构成元素,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队伍配置需要满足两个集中化要求:第一,企业根据工作职能划分团队,资源建设以团队为中心,即“同职能资源集中化”;第二,人员能力和素养高度专业化,企业应优先从提高员工个人能力入手,其次才是扩大同岗人员的规模,即“同岗资源集中化”。专业分工细分是实现同岗资源集中化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岗位人才匹配度,培养专家人才。企业扩张的实质目的是占领更多市场,规模扩大只是形式上的结果,换言之,对资源质量的关注应重于追求数量。扩张过程中,专业资源宜合不宜分、资源质量宜精不宜多,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尤为重要,国外很多知名设计公司对此已形成普遍共识。

2.2项目管理专业化

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组织的权变理论对组织提出稳定性和适应性双重要求,设计公司的组织应兼具稳定形态组织构成与灵活调整的动态组织构成。从职能上看,专业团队是相对稳定的组织构成,而项目团队或项目组则是动态形式的组织结构元素。根据上文分析,为了对设计项目执行全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协调和监管,需要设置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考虑到不同项目在资源占用方式、资源类别、数量和周期长短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必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管理,以满足不同项目之间的差异要求。配置相对稳定的专业项目管理团队体现了对“项目为主导”基本原则的尊重,也有利于企业积累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和经验。资源建设与资源利用应均衡发展,任何一个成为短板都会影响竞争力。项目是使用资源的主体,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与专业团队建设应相辅相成,项目在最大程度发挥资源效能的同时要扮演好专业资源建设平台的角色。国内很多设计院重技术轻管理,等同于重视资源建设而轻视资源利用,很不可取。

3基本组织单元

根据上文论述,设计公司的组织系统可以划分为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由项目全生命周期分析可知,项目活动主要包含产品生产和项目管理两大类,应分别设置项目管理团队和产品生产团队。除此之外,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一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该部分职能由企业运行团队提供。因此,能源工程设计公司可划分为3大基本团队:项目管理、产品生产和企业运行。下面分别讨论每种团队的基本组织构成。

3.1项目管理团队

从职能设置上,项目管理团队应包含3个基本构成:主管项目管理的公司副职、项目经理、项目控制人员。1)根据管理分权化原则,应设置主管项目管理的副总经理,项目经理在纵向层级上向他直接汇报。设计公司往往多项目同时执行,有必要为每个项目指定排他性的项目经理,可视项目情况专职或兼职。目前,配备专职项目经理的必要性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认同。2)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活动,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符合生产制造企业的一般性特征,配置专业控制团队是项目产品生产的客观要求。能源领域大型工程的设计成果虽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但仅是产品形式不同,对控制职能的设置上不能例外。对于工程设计项目,控制内容一般包含计划、进度、成本、文件等若干方面,应按照管理专业化要求为每种职能配置专业人员。随着高科技信息化手段的引进,项目控制团队的规模得以大幅缩减,可由1名专职控制经理负责管辖。项目管理还涉及合同、质量和HSE等几个重要方面,考虑到这些职能在公司内覆盖很广,不仅仅局限于项目本身,宜独立设置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共享和灵活调配。每个项目需要一定的控制资源,该需求也应由项目经理提出,控制经理进行合理配置,并视项目执行情况做动态调整。项目经理并不唯一,如果项目经理成为控制经理的上级,势必导致项目之间的资源矛盾无法调和,因此,项目经理与控制经理应平行设置。

3.2产品生产团队

建立专业技术团队是产品生产和技术创新的职能所需,也是资源集中化配置的要求。能源工程设计公司按照专业不同一般设置如下团队:工艺、配管、设备、电气、仪表、建筑结构、总图等,各专业团队处于平行层级。为区别于专职负责项目管理的公司副职,应委派一名公司副职归口管理。能源工程不同于传统建筑工程:各专业在追求最优方案的同时,必须满足其他专业的关联要求,避免发生技术冲突。该工作必须依靠具有丰富工程整体方案经验的专家才能实现,公司主管副职偏重管理无法胜任,引入技术专家是必要的,见图2。笔者与国外工程设计公司合作时发现,国外公司中此类专家队伍的规模与水平都大幅高于国内,是其核心人才。专业团队经理掌控项目所需的专业资源,资源需求由项目经理和控制团队提出后,各专业团队负责人综合考虑所有项目的资源需求,结合自身资源状况合理分配项目所需资源,并在执行过程中视情况进行适当的动态调配,以确保资源效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因此,项目经理应与专业团队经理处于同一平行层级。

3.3企业运行团队

企业运行团队一般包含:市场开发、合同条法、人事、财务、质量与HSE管理、IT服务、行政管理等。考虑到执行效率和人员规模,这些团队大多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由公司领导直线管理,见图3。对此,国内外工程设计公司大多类同,仅个别部门存在差异。

4能源工程设计公司的企业级组织结构

4.1设计公司基本组织结构

上文根据能源工程设计公司的内在规律分别定义了3种团队的基本组织单元,是开展能源工程设计项目所必需的基本职能构成,缺少任何元素都将导致组织结构不健全和职能缺失。把这3种基本组织结构进行横向拼合,即可得到工程设计公司的企业级组织结构。其中阴影框代表灵活设置的专家岗位,比如合同、法律和人力等方面专家,级别可灵活对待。根据常见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基本组织结构是一种符合“直线-职能制”特征的变种结构。该组织结构为实现各类专业人员的矩阵式管理创造了条件,项目经理可根据项目需求申请调用专业人员,任务完成后随即释放,非常有利于项目团队更高效、更广泛地吸纳专业性意见。此结构依据能源工程设计业务的内在特征量体裁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其理念已被很多著名的工程设计公司所实践。

4.2设计公司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在企业扩张过程中,地区市场特点与业务类型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两个主要因素,主要因为:

1)外部环境决定组织形式:设计公司为争夺区域市场进行规模扩张,推动组织结构发生变革,这是组织革新的一般性过程。油气能源项目呈现明显的地域特性,不同国家、地区在能源政策、项目数量和类型、投资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鉴于外部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国际工程设计公司往往通过兼并、收购和合作等手段扩大市场,而直接兼并优质设计资源的方式最为快捷。必须强调,企业规模变大只是形式结果而并非目的本身,例如国外公司会通过售出低质设计资源而缩小规模,从而保证企业竞争力优势。国内很多企业偏重企业规模扩大而忽略优质设计资源占用数量,很不可取。

2)据ENR统计,工业与能源领域前20名设计公司的业务范围呈现出逐步覆盖设计咨询、项目管理咨询、EPCM等多元业务的特性,不仅局限于单一的工程设计。但是,国际知名工程公司旗下的设计公司都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本文仅讨论工程设计实体,对开展多元业务的工程公司的组织结构不做讨论。根据国际大型设计公司的发展历程可知,单个工程设计公司覆盖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业务之后,可通过快速复制成功经验组建多个类似的设计公司,形成位于不同区域的利润中心。同时,为了适应外部市场需求,允许它们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实行单独核算以激励经营。很明显,上述要求符合“区域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符合P.R.劳伦斯和J.W.洛尔施关于组织分化与整合的理论。以事业部制为主的组织结构在国际工程设计公司中很多见,例如:美国FLUOR在波兰、印度和菲律宾分别设立3个全球执行中心,为全球58家分支机构提供设计和管理支持;美国CNH2HILL在伦敦、迪拜和丹佛设有3个大区管理中心,下辖全球近50个地区办事处,包含几十个以工程设计为主营业务的事业部。为了区别分公司制,大区总经理与每个事业部制之间的关系用虚线表示,见图5,含义为:各个事业部保持纵向弱附属关系和横向独立关系,即使从组织关系上脱离纵向上层结构和横向平行结构也仍能完成独立经营;总部的职能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对各事业部进行考核、监督和指导;横向事业部之间通过设置公司级别的专家中心实现核心人力资源的灵活共享。

5结论

油田施工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地热资源;油田开发;有效合理应用;地质水文勘探

通常情况下,油田地区的地热资源含量非常丰富,如果可以将这些宝贵的地热能源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可以让我国目前碳的排放量大幅降低,有益于我国大气环境的改善。此外,在地热项目工程进行建设和施工时,可以将现有废弃的矿井有效的利用起来,从而大大减少了工程施工的成本费用。可是,因为油田所具有的水文地质特征,会严重影响地热建设工程的实际施工,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及建设施工时,会对油田地区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勘探,以确保地热建设工程可以顺利进行。

1油田地质水文勘探

在油田地热建设工程当中,对地质水文进行勘探是为了进一步确定油田区域范围是不是富含热源,一般情况下,根据地表具体的资源体现,可以辨别地下是否存有热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温泉,因此,在地质水文勘探过程中,探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查看附近温泉的具体分布情况。通常在对地质水文进行勘探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油田区域内地质状况开展调查,同时根据勘探结果绘制出勘探情况地图,并根据油田地区范围确定制图比例尺,一般常用的比例尺是(1∶1000)~(1∶10000)。其次,在勘探中需要完成对水文的取样及测试,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测试仪器符合精准度的标准要求,标准误差规定在0.1℃以下。最后,在勘探中普遍采取物探勘探方法,可以采取四级对称电测法对热源的深度进行确定。此外,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地下水的分布情况研究。地下水因为遭到地下断层及涵洞影响,可通过超声波技术对地下水分布和流动情况进行探测判断,将油田区域内所有废弃的矿井同地下水具体的分布有效关联,给后续实际废弃井的利用奠定基础。在进行地质水文勘探时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要排除掉太阳的热量对水温造成的影响[1]。因此,水体的采样与测量工作要在夜晚2~3点之间进行,同时,还要对地下水补充水源进行勘探。

2地质水文勘探的测试与分析

2.1电测的类型与参数

地质水文勘探普遍使用的方法为测试电阻率法,通常使用的测量仪器是重庆研究所研究制造的WD⁃JD-1直流数字测试仪。测试仪检测结果主要是通过电测曲线反映出电阻率的变化,曲线能够反映出的类型很多,在忽略不均匀浅部地质和地形影响[2],其曲线的类型可分成三类:KH型、KHK型、K型等,依据电测的结果与水质的分析,测量区500m内能够分成5层结构,其特性如表1所示。

2.2地层的电阻率和地下水的矿化度分析

依据大量的理论依据以及实验数据分析研究,地层的电阻率和地下水的矿化度具有幂函数的关系,其关系式如下:M=aρb(1)式中:M——地下水的矿化度,g/L;ρ——地层的电阻率,Ω·m;a、b——常数。根据公式对某油田地层的电阻率和地下水的矿化度进行分析研究,在测试区设置5个采样测试点,通过测试结果统计如表2所示。根据表2数据以及公式(1)进行相应分析如下:常数a是29.55,常数b是-1.024,本区地层的电阻率和地下水的矿化度通过公式(2)分析为:M=29.55d-1.024(2)本地区地下水的矿化度M值预测为14.3~60.8。根据参数分析,测试区的西部地下水主要为淡水[3]。淡水的分布距顶板80m,距底板210m,地层的电阻率为25~35Ω·m,地下水的矿化度是1g/L。其取水段为80~200m,通过取水段探测验证,矿化度均在0.6~0.8g/L之间,符合国家饮用谁标准。

3油田区域地热相关工程的设计

3.1热源运行的情况探究

在对油田区域地热进行工程施工设计时,首先要对热源运行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基本分为热源的总量及热水稳定性两部分。因为大部分油田都存在废弃的矿井,利用这些废弃的矿井做热源的相关数据探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废弃井进行加深和加宽,以便增加井的深度和直径,然后再对热井内的水温、油含量以及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等信息参数开展测试,在可以满足使用热源条件之后,才能进行实质性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比如,某油田在地热建设工程设计时,对某个油田废弃井钻探处理之后,需要3d连续不断地在矿井200~310m动液面处抽水,采样抽水时间要求在每天8:00~10:00及20:00~22:00两个时间段内完成,工作人员要在抽水的过程当中对水温进行测量,每个采样抽水的时段要完成6次水温测试。本次探测第一天的6次采样水温分别是20℃、26℃、35℃、42℃、51℃和59℃,当日抽水总量达到170m3,第二天和第三天采样水温测试结果与第一天情况类似[4]。另外,本次还对270~120m动液面水层开展了采样测试,结果水温均超过动液面200~310m水层温度,只是水体杂质含量较高。根据分析研究各项水体数据,结果可以证实该热源温度符合工业生产要求,其出水量可以满足生产,故此,在该区域可以进行油田地热的工程建设设计。

3.2探测研究热源的水质

在进行地热工程设计时,要对区域内地下的水质测试分析,以避免各类机械设备因为水质较差而加速损耗。热井往往由于深度不同,水质的差别也较大。此处仍以上文中的某油田举例说明,根据进行的水质测试表明,处于200~310m动液面时的水质要好于270~120m动液面水质。探测表明在270~120m的动液面水层抽取第41抽时出砂就开始严重,所出砂石的质地表现为粉质性细质状砂岩,而且所出砂砾的直径较为均匀[5]。并在后续不断的抽水当中此现象一直存在,能够判断此动液面水质比较差。同时发现,该矿井在抽水进行到第40抽前的水质符合设备运行的需求,而且由于动液面具有较高的水温,其可利用的价值比较高。因此,在设计地热建设工程时,需要设置合理的监测水质系统,如果发现区域内水质不符合设备工作运行条件或是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时,要对运行设备进行停工,以防止设备受损,对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

3.3热井的参数设计

在对热井进行设计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对热井进行合理的布局。热井基本构成分为水泵、泵室、动液面等监测类设备。除此之外,在建设油田的地热工程时,可以有效利用废井进行开发再建设,油井钻探深度一般比热源到地面的深度低,为达到减少成本的建设目标,可以在原有基础之上选择小直径设备进行钻探,实现对矿井的加深,将矿井变节处通常设置为泵室,在对热井的上部进行相关参数设计时,要根据热水需求量加以设计,在这个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水泵的功率等相关参数[6]。以本文例举的某油田设计热井为例,热井动液面在270~120m时具有更高的温度,但要将抽水量保证在控制范围以内,动液面在200~310m时的水质比较好,由此,最终的设计是将泵室确定在距地面302m的深度位置,水泵和地面的距离深度是232m,其地热的潜水泵实际长度为2m。同时,在设计该部分时,要进行抽水管道的确定,结合流量及水泵的功率等项因素,最后选择4号管道,与此同时,还要对地上管道进行参数的设计确定,要求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建设。

3.4监测自动系统的设计

监控自动系统可实现多项监测功能,其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实现对水泵运行系统的实时监测。该系统监测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热井内水面的高度进行监测,以确保水井液面可以将潜水泵没过。二是对热井水质进行监测,可是因为水质和水体的深度相互关联,需要把两项监测功能结合进行。此外,要想更好地完成地热建设工程施工,在工程中需要创建控制自动系统,实现对井内实际环境自动监测并对系统运行加以控制,同时通过设置在系统中的测量压力设备,实现对热井回水的压力和回灌的压力进行测量,以便对地热建设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及控制。

4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地热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的分析和研究,详细阐述在工程设计时,要先对地质水文进行勘探,在勘探时首先要对油田附近范围进行地质情况调查研究,其次要对油田地下的热源具体情况展开查探,同时要对区域内热源运行的情况加以分析。在进行具体工程设计时,内容主要分为控制自动系统和热井的参数监测系统两部分,需要通过热源地质水文勘测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汪集暘,邱楠生,胡圣标,何丽娟.中国油田地热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J].地学前缘,2017,24(3):1-12.

[2]朱焕来.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3]董华松.油井地热开发的数值模拟与回归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4]关锌.地热资源经济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5]邓春来.辽河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及其配套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油田施工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数字化;智能化;调驱平台;无线传输;数据采集

一、概述

在三次采油技术中,国内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己形成了配套工艺技术。从原料、设备、生产到技术攻关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在井站调驱作业过程中,如何对施工作业现场实施监控和管理,需要搭建一套完整的监控管理平台系统,该平台立足为油田生产服务的宗旨,并充分考虑数据采集和监控管理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实时性。

二、系统平台建设

(一)简述。随着自动化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在油田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适应采油厂注水井调驱工作需要,研建注水井调驱井站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该系统可更好地优化人力资源,通过采集精确的数据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实时工作的画面,以达到提高注水井调驱工作效率和实时采集调驱数据的目的。

(二)平台构架。该平台通过集成撬装平台装置、无线传输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中心管理操作系统等,管理平台以Web方式实时信息流程面,为用户提供实时监控措施工艺流程。

(三)系统特点。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平台集成了无线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对井站的调驱作业实施远程监控管理。

(四)功能实现。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的搭建实现了对注水井所注药液的瞬时注入量、注入总量、注入液的密度、注入液的温度、注入压力的实时数据采集监控以及对整个调驱作业区域的实时视频监控。

(五)调驱撬装平台装置。1.本装置采用一体化设计,所有设备均组合安装在撬装操作平台之上。包括PLC数据采集箱、监控摄像机、电子称以及采集流量、密度、温度、压力需要的管汇。2.数据采集采用质量流量计、温度变送器、密度变送器。可以更准确的采集所注入药液的数量,同时可以采集所注入药液的温度和密度。3.PLC控制箱安装在撬装操作平台之上,内置数字显示屏、PLC数据处理模块、电源、避雷器、无线传输客户端、交换机等数据处理设备。4.摄像机及无线天线安装在撬装操作平台之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现场工作人员及设备的工作和运行状态。5.注入液体压力的采集,采用无线压力变送器,直接安装在注入泵的出口。数据可通过无线直接传输到操作平台的PLC数据采集模块并进行处理。

(六)PLC数据采集单元1.运算功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功能实现、设计选型时应从实际应用的要求出发,合理选用所需的运算功能。2.控制功能:控制功能包括PID控制运算、前馈补偿控制运算、比值控制运算等,应根据控制要求确定。3.通信功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应支持多种现场总线和标准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应符合ISO/IEEE通信标准,应是开放的通信网络。4.编程功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编程器公用一个CPU,编程器在编程模式时,CPU只为编程器提供服务,不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完成编程后,编程器切换到运行模式,CPU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不能进行编程。

(七)无线传输网络。无线传输采用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其最大优点是组建网络成本低、维护简单。中心采用扇区定向天线,远端井站采用无线模块接收,安装在撬装调驱平台的支撑杆上。

(八)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采用高清高速网络球机和高清枪机组合的方式。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防范作业现场是否有非操作人员进入,操作人员调驱作业是否有违章现象,以及仪器仪表的工作状态。

(九)中心数据管理系统。1.权限管理功能。采油厂的用户根据登录权限只需登录后就能看到注水井的调驱信息。 2.工艺画面实时数据显示功能。实时显示单井调驱注入生产情况,实现视频、曲线、日报表查看等功能。3.单井流程视频与药剂显示界面。实时显示单井调驱注入现场视频监视画面,查看单井加药日累积、总累计量。4.历史曲线功能。实时显示单井调驱注入现场清水量、注入量、柱塞泵电流、注入温度、注入压力的实时曲线,可查询历史曲线。5.报表功能。实时显示单井调驱日报表,可查询历史日报表数据。

三、结语

油田施工论文范文6

目前,石油工程设计课程教学中主要包括: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储层改造工程设计等四个专题。石油工程设计是大学生在石油工程领域的第一次“实战”演习。其中,油藏工程设计中包括:井网布置和注采井组动态分析。钻井工程设计包括:井身结构设计、钻井液设计、钻柱设计、钻井参数设计、固井设计、井控设计和钻机选择等。采油工程包括:有杆泵采油系统工程设计、连续气举设计和电潜泵采油系统设计等。储层改造工程设计包括:水力压裂和酸化设计。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石油工程设计通常用4周~6周时间,时间比较紧凑。一般要求学生在这个时段内分别进行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储层改造工程设计等。这四个专题的设计内容根据不同油田的生产数据、钻井数据、地质资料等进行,也即只做以一口井或一个井组为对象的单项工程设计。四个设计之间,没有共同的设计基础数据,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设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单项工程设计教学的优点

1.成熟的教学内容降低指导难度

在石油工程设计中,各个单项设计的内容几乎没有太多的更新。以钻井工程设计部分为例,在钻井工程设计阶段,通常选用某油田的真实《钻井设计》作为主要参考资料。由于钻井工程设计内容较多,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每小组3人,分别进行水力参数设计、固井参数设计、钻柱及下部钻具组合设计等,再将三部分内容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钻井工程设计。在进行各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材或专业书籍、工具手册上给出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个过程就是先有结果,之后要求学生根据现有专业知识进行结果复核。一般情况下,指导教师对每口井的钻井设计计算结果出现的各种问题较为了解,教学指导过程难度较小。

2.较短学时内保证各单项设计的完整性

由于石油工程设计的内容较多,而教学学时较短,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各个单项设计过程的训练,同时也为了保证每个单项设计的相对完整性,对每个部分的设计内容都进行了适当的简化,便于学生抓住重点,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较短时间内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模块化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效率

石油工程设计在分成四个单项进行教学时,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比较集中,都有相对独立性。指导教师根据设计内容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明确主要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并进行初步模仿和试做。学生在进行各部分设计时,根据事先拟定的已知数据和资料,采用教材上给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针对具体设计内容快速完成该部分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完成各分项工程设计的效率。

三、单项工程设计教学的不足

1.单项工程设计内容更新速度慢

石油工程设计各个单项设计内容的前提条件和已知条件更新速度较慢。如,钻井工程设计部分参考的原始设计还有20年前的,这与当前的钻井技术发展速度不匹配。很多陈旧的设计方法和理念还没有得到及时的改进,很多新的技术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和融入,甚至有些设备工具早已淘汰,但却在目前的设计中出现。这对实践类教学是不利的。

2.各单项工程设计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学生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各个专题的训练几乎是孤立的,没有共同的数据基础,相互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一名合格的石油工程师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因此,只有将各个专题通盘考虑,设计出的内容才能真正服务于实际生产,才能与目前提倡的“卓越工程”素质培养相符。目前,从各单项各自的训练内容上看,确实能够使学生在各单项上得到好的锻炼。但是在进行各单项设计时,学生却不能从油田开发过程的全局出发。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很少加入个人观点,也会相应的缺少全局意识和观念。因此,在工程设计训练中,应增强工程设计综合训练力度,使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或资料,理顺各个专题设计中的前后逻辑关系和衔接次序,优化以培养具有“综合业务素质”工程师为特色的教学内容。近几年,学校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竞赛的作品数量较少,设计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优秀,而是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不知如何从全局考虑,做一个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完整的石油工程设计。这也说明以往孤立式、分专题开展石油工程设计教学存在不足。

3.学生缺少获取和加工原始数据方法的训练

石油工程设计各个专项设计内容的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基本上都已给出,缺少训练学生如何获取和加工原始数据的思路和方法。经常出现学生采用教材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已知数据相差很大,使学生产生困惑和不解。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和工程施工情况缺少了解。如果能够训练学生从某一油田开发初期的原始资料开始进行编辑整理,并作为学生将要进行石油工程设计的原始参考资料,依次进行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储层改造工程等四个专题模块的设计,学生既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从全局出发进行石油工程设计。

4.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未能得到充分训练

在进行石油工程设计时,为了让每名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部的工作,只能降低设计难度,减少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环节,更多地强调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发现和分析问题的环节往往是更难的,是更需要训练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人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因此,在进行石油工程设计实践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其组织形式也应模仿现场工程师的工作方式——团队协作。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石油工程设计的真实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团队协作的工作方式中学会与他人相处,体验在团队协作中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念。学生毕业工作后,能感受到在学校所进行的石油工程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单项工程设计教学的改革方案

1.强化小组讨论机制

在石油工程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四个专题的综合训练。在四个专题设计之初,要求小组成员必须针对各自的专题设计要求提出问题,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研究,撰写公共部分内容,形成小组讨论机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求小组内各成员能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虽然小组内各成员主要负责其中一个专题的设计工作,但是每名成员必须根据自己对基础数据的理解和四个专题的共同需求,提炼出共同使用的公共数据资料,从而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全局意识。

2.延长教学时间

单项工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在大四阶段,强化和细化这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越来越有必要。因此,适当延长单项工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本校以往安排在大四阶段的专业课程多数都提前到大三阶段,目的是给考研的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专心备考。这样一来,大四阶段的教学时间较为充裕,使延长单项工程设计的教学时间成为可能。

3.工程设计代替毕业设计

油田施工论文范文7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石油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在石油工程领域内从事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生产管理与施工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校石油工程专业主要有两个培养方向:一个是钻井工程,另一个是油气田开发工程。很多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认为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钻井与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提高采收率以及油气田增产改造措施等工作,只有“三大”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才是他们的主干课程,只要这些课程学好了就能够胜任以后的工作,觉得“地质类”课程仅仅是一类锦上添花的课程,没有多大意义。基于学生的这种认识,表现在:对该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平时上课没有几个人做笔记;总是希望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不要超出课本内容且与最终考试有关;课后基本不复习或思考问题;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上课基本上就是要个学分,以达到毕业要求。正是这一“错误”观念的存在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该类课程不够重视。

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地质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以“板书”为主,演示图表不规范,而且信息量有限,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易引起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在在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许多教师把多媒体作为教科书的翻版,一页一页低着头顺着多媒体往下念,没有发挥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的真正作用。可以说是只念不解,基本不考虑学生课堂气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的看书、有的玩手机、有的睡大觉,根本谈不上取得什么良好的教学效果。

3.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工作以后的现场应用。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单一地强调如何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大家,认为学生只要将书本知识掌握好了就可以满足以后学习或工作的要求,那就大错特错。现在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授课时只讲书本上的内容,很少将所讲授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与油田生实践相结合,很少讲授学科前沿理论,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该课程。造成教师好像很卖力、学生好像很无奈的困境,其实教育如果解决不了学生的尴尬,那就是教育的尴尬。

二、提高“地质类”课程教学效果方法

1.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读一样的书,听一样的课,同一个老师讲解,而学习成绩却有很大差别。究其原因是:是否用心听,是否与老师产生共鸣。人类从不厌倦于对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只要这些知识能够指向他们心中悬而未决的巨大疑问。针对学生不够重视“地质类”课程的情况,我们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该门课程主要要讲授哪些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与后续相关课程的关系等,使学生明白该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置及在油田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地质类”课程石油测井为例,首先应该从测井手段的提出、石油测井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后续开发地质课程的关系入手,讲述石油测井在石油工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门学科在他们将要从事的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讲授过程中再配合油勘探开发实例,对比分析石油测井技术的应用与油田勘探开发效果的关系,必定能够唤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重视程度。油田地质基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也需要以类似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几年笔者在课程第一节课绪论部分讲完后,总是花一点时间,用具体事例给学生讲: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严谨的作风,没有过硬的本领,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计划,没有可行的措施,没有吃苦的精神,那么这个人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将不会有突出的表现,甚至会被社会淘汰。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效果。

2.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多媒体的使用像做大会报告那样的话,就失去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意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是传递的信息量大,另一方面是演示的图表规范,节约了老师在课堂上绘制图表占用的时间。但是,如果把所有要讲的内容全部集成到多媒体里,学生就会产生视力疲劳感。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如果再辅以“粉笔+黑板”的传统手段,在黑板上将重要知识点予以强调,引起学生重视,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必然会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3.提高教师对教学热情的投入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就像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在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们有些教师仍然延续上个世纪大学精英化教育的思维,想象着学生应该怎么样,总是把他们平时的样子与觉得该怎么样去比较,这种思维是现代高等教育最大的障碍,如果这样我们就没有办法与学生建立联系。教师上课,学生听不明白或不够重视,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教学这个环节过程中,学生是上帝,上帝没有听懂,上帝没有错,我们的教师都是高职称、高学历,所讲述的知识与方法肯定也没有错,那么唯一错的就是内容层次安排、言辞清晰度及知识密度出现了问题,导致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没有被传递。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投入不够,没有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才能把该门课程学好;没有下工夫把该门课的知识结构与层次理清;没有下工夫思索针对现在个性化很强的学生如何优化教学方式。只有当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热情、教学技艺,这个感受就会被传递,学生就会热爱这个老师,爱学这门课,同时这种感受也会向淋雨一样浸透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缓慢滋养。诚然,现在大学教师压力比较大,不但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许多科研任务,同时又要应对考核发表科技论文。但大学的主体是教学,这是绝对不能改变的事实,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消极教学的借口,况且教学、科研、并不矛盾,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难点仅仅在于教师如何去很好地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4.加大课堂随机提问力度

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不间断地提问无疑非常重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我们可以采取随机点名提问,要求学生当场回答;也可以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下一节课随机请多名学生回答,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逐一点评,对回答好的进行表扬,对差的进行鼓励。通过不断地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证明,上课经常提问到的知识点,学生都掌握得非常好。

5.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有力结合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取得不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会及时地把自己科研中遇到的与所讲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场实例带入课程,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油田地质基础课程油藏类型部分过程中,笔者在讲授完一种油藏类型的定义及书本典型案例之后,都会将自己熟悉的某油田实际的该类型油藏进行详细解剖,引导学生寻找书本理论定义与现场实际油藏特征的差异性。然后还会给出一组地层数据与油层数据,让学生利用软件绘制出该油藏的剖面图和平面图,并分析油藏特征,同时简单讲解针对不同类型油藏所采取的不同开发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质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三、结论与认识

油田施工论文范文8

[关键词]石油工程;生产实习;实习基地;实习效果;改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机制的改革和社会的市场化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毕业时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创新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石油企业大都从自身发展出发,希望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要达到“零过渡”,毕业即能熟练的开展工作。对于石油工程专业而言,毕业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生产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生产实习环节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总理指出,“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目前石油工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方式,就必须由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转变,由以理论教学为主向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转变,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此,我们必须足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生产实习在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生产实习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劳动观念、思想道德觉悟和劳动就业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工科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美国的工科院校都拥有较好的实验设施,同时具有良好的管理体制,使得学生能够得到较多的实验训练。在我国,高校的教学长期以来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每门课程都力求完整、系统,致使课时总量膨胀,专业课教学内容不精,陈旧和重复内容多,不能反映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实用性。现在许多学校石油工程专业使用的教材出版时间都较早,有的甚至是九十年代初的版本。比如由丁次乾主编的《矿场地球物理》一书,1991年出版,2003年再版;张琦主编的《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一书是2000年出版。石油工业在这一二十年间发生了迅猛的发展,而教材更新的速度没有跟上石油工业的发展步伐,与学生的需求相脱节,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生产技术,学到很多新的知识,见识到先进的仪器设备、工艺和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完成参加工作时的过度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探讨如何搞好生产实习这个实践性环节意义重大。

二、生产实习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实习内容达不到教学计划的要求

首先,石油行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性,如压裂现场、注水站、联合站、酸化施工、修井作业等,工人在上岗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需持证上岗。而实习的学生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培训,因此考虑到现场安全,企业一般不会让学生亲自上岗操作,在实习过程中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导致学生对生产工艺过程、常用设备与工具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掌握和了解的程度很差;其次,现代的企业生产有许多资料和技术需要严格保密,即使是企业的职工,很多关键性的资料也是不能触及的。学生作为企业之外的人员更不可能接触到这些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实习难免就流于形式,不能深入进行,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再次,由于指导教师深知实习单位来之不易,在学生实习时往往更多的听从企业的安排,不敢对企业提出任何的要求,教学计划没有得到实施,这无疑使学生的实习效果大大的打了折扣。

2.学生对生产实习的认识不到位

现在的学生已进入“九五后”年龄段,普遍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年石油行业的火爆形势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误导,只看到了石油人取得成绩时风光的场面,对石油人在现场工作时的艰苦和默默奉献了解不够。虽然在选择石油工程专业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实习现场的严酷现实和心理期待值还是有很大反差。尽管在实习的最初时间里学生还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的兴趣会慢慢的冷淡下来,实习的热情也会被艰苦的外界环境消耗殆尽,个别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相对条件艰苦的油田现场,学生往往更希望到实习单位的研发部门和管理岗位等条件优越的地方进行实习。

3.实习联系工作难度大

石油工程专业在进行生产实习时普遍的做法是先由校方出面联系各石油企业,争取企业的同意,允许他们派学生前来实习,然后校方才能安排和组织学生来石油企业进行实习。在石油企业改制以前,那些大型国企大都乐于接受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无条件的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现在,企业更多的重视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不乐意接受学生的实习,因为学生的实习不但不能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给他们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存在着实习安排难度大、费用高、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企业安全管理压力大、实习效果差等问题。

4.实习经费短缺

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费。据统计研究显示,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国家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速度赶不上高等教育总经费的增长速度[5];另外,这期间学生的收费标准基本没变,而各种支出费用却增长了好几倍。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许多高校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实习教学环节的经费因此而越来越少,致使在安排生产实习时只能捉襟见肘。随着物价的上涨,学生在实习时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不断上涨,而学校每年的实习经费不但没有随着增加,甚至还有小幅度的缩减,这必将影响到实习的开展。

三、提高生产实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而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高校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教师除了教学以外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到油田企业进行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收集教学素材,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当学校的兼职教授,邀请他们来学校作报告,和学校的教师进行理论交流和切磋。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保障学生的实习工作,提高了实习的质量和效果,高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信息等服务,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职工培训、技术服务指导和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样化、多层次的合作,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还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实现共赢。对于那些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可以采取签订协议或挂牌的形式,明确校企合作的形式,增强企业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调动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另外对高校而言,稳定的实习基地还可以节省联系实习所要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节约了实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习经费短缺的矛盾。

2.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凸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

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的难度较大,很多高校采取了缩短甚至是砍掉部分实践性环节的做法。比如有的学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没有了地质实习和金工实习的环节,生产实习的时间也由四周缩短为两周。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实践能力差而造成市场竞争力差,不受企业欢迎,这又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恶性循环。相反的,一些新开设石油工程专业的学校虽然面对重重困难,还是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新生入校开始就不断的进行各种实习、见习,比如大一时的课程见习,大二时的金工见习、地质实习,大三专业见习,大四时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石油类各种竞赛活动,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步步得到提高,在生产实习时很快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另外,还应该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编制专门的生产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指导书和计划既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出发,又要结合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3.加强其它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生产实习

除了生产实习这个实践性环节以外,实验和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们对于生产实习的有效进行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比较多,多数石油院校都建设了普通地质实验室、采油工程实验室、钻井工程实验室、油藏工程实验室、油层物理实验时、流体力学实验室、油田化学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可以模拟油田生产的某些过程,或者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型难题。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感知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测量方法,熟悉常用设备和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做进一步科学判断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训练科学研究或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在完成毕业设计时,需要用到本专业所学到的许多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某方面的工程设计和工程规划,最终解决油田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许多高校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够,培养的学生也就必然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会明显不强[6]。指导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习效果的好坏,实践教学应该派业务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作为指导教师。但目前的高校师资队伍有年轻化的趋势,石油工程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指导生产实习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各高校派出的教师大多是年轻人,甚至绝大多数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缺乏工程背景,在指导实习时往往会因为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讲解能力有限而影响实习效果。通过学校派遣青年教师深入油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和在校内做进一步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使教师在指导实习中做到既精通理论知识,擅长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述,又具备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能熟练实践操作和实习指导,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另外,通过这些高学历人才在现场的言传身教,也会使学生对石油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有更深的体会,培养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顽强奋斗精神,为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5.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现在多数学校生产实习时间为四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使学生接触到采油、钻井、油藏、地质、井下作业等各个实习环节,几乎是不可能的。加之企业的生产压力也很大,他们不可能放心的把这些未经过严格训练、不具备上岗技术要求的学生放在一些关键岗位上,所以只能是减少实习环节,实习效果较差。为了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高等学校进行了很多的大胆尝试,其中“3+1”模式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效。具体来说,“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四年制的本科院校,前三年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等内容,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完成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训练[7]。实践证明这种延长实习时间的方法往往可以取得极好的实习效果。

四、结束语

生产实习是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也是学生深入了解生产实践,培养工程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适应现代市场对高校教育的要求。生产实习的模式,需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实习企业的现状和特点出发,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改进,寻找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董伟,伊向艺,卢渊等.浅析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2):68~71.

[2]周智翔,蒋小鸣.教学改革与工程科研有机结合初试[J].高等教育研究,1994(1):77~80.

[3]李晓梅.强化工程教育提高石油高等人才培养质量[J].石油教育,1999(7):7.

[4]贾焕军.培养石油类专业创新人才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102~105.

[5]张进.我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6~74.

[6]姜元章.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