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论文范例6篇

返乡创业论文

返乡创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社会资本;机会识别;创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47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批劳动力选择离开家乡去北上广务工就业。但近年来沿海地区许多企业受到国外经济冲击,再加上大城市的生存成本逐年增加,大批打工者选择了返乡创业。虽然各地政府都出台了很多优惠扶持政策,但对于返乡创业者,仍面临经验和知识缺乏,社会资本的意识淡薄,利用社会资本获取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返乡创业问题正在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本文以返乡创业为切入点,从创业者社会资本的角度对我国返乡创业绩效进行研究。

2理论与假设

2.1返乡创业者界定

返乡创业者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也包括在外打拼后,想要返回家乡的城镇人员和准备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或学习,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经验之后返回户口所在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返乡创业者具有拥有一定的资金、技术和信息;拥有新的思想和观念;熟悉当地的情况等特点。

2.2创业绩效

目前,对于创业绩效问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创业绩效的衡量及其测量方法的选择上。创业绩效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创业成功的重要标准,本文对于创业绩效的衡量将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绩效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从创业绩效的三个方面,即企业的财务绩效;创业者满意度及企业的成长绩效展开研究,以创业者的满意度来评价创业绩效;以销售的增长、员工的增加等来衡量企业潜在@利能力。

2.3模型构建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构成成分出发,分析了网络规模、网络资源、网络密度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并引入机会识别作为中介变量,研究社会资本与返乡创业绩效的关系。构建出包括社会资本的各构成成分、机会识别以及创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许多研究都表明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正相关。

大量文献表明越多的网络联系人意味着更高地资源动员。对于返乡创业者而言,网络成员数量的增加,社会网络规模越大,越有利于返乡创业者选出更优的供应商和目标客户,从而提高的企业盈利能力。另外,网络规模越大,返乡创业者更容易接触行业专家,有助于企业的技术改革与产品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返乡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规模与创业绩效正相关。

网络资源反映了创业者通过跨越等级位置所能触及到资源的纵向幅度。信息和资源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分布一般呈金字塔状(林南,2005),金字塔顶端的人社会地位较高,掌握较多的关键信息和资源,而在金字塔的底端的人,掌握的关键信息和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创业者能够拥有的网络资源很大程度地影响其获取的信息和资源的质量。返乡创业者网络成员社会地位越高、范围越广,他们就越有可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创业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返乡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资源与创业绩效正相关。

黄洁(2010)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者的强连带数量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显著,弱连带数量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较,强连带对于创业者是非常关键的资源。返乡创业者大多以打工者为主,主要从事简单劳动,所结识的人也以社会底层人员为主,弱连带上的网络资源相对有限,对于创业绩效的提高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实质性的作用。而返乡创业者的初始血亲等强连带不仅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情感支持,还可以保护其私有产权,而基于强连带下的重复交易更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返乡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密度与创业绩效正相关。

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资本是其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通过这种网络获取的创业资源。这种资源可以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获取外部有效资源和信息的途径或方法,影响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感知,提高对机会识别的认知。因此,社会网络有利于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即社会资本促进了机会识别。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资本与机会识别正相关。

张玉利等(2008)发现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规模越大,获得的信息就更具有多样性,创业者不仅能够发现更多的创业机会,而且这些机会还更具有创新性。即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规模与其所识别创业机会呈正相关。返乡创业者由于受自身的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较少接触到有关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知识,加上乡镇的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条件滞后,这就需要他们与更多地与外部联系人进行互动,寻求创业机会。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返乡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规模与机会识别正相关。

Maurer(2006)发现创业者并不一定都是该领域的专家,但他们都能够被嵌入到了一个相对密切的专家关系网中。而该网络中的专家们大都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并掌握大量的新资源和信息,这极大帮助了创业者对高质量信息的获取。因此,网络成员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分布决定了返乡创业者从其所嵌入的网络中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多少,网络成员职业差异性越大,越有助于返乡创业者识别更多的创业机会。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返乡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资源与机会识别正相关。

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密度不仅能够影响企业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助于创业机会的识别。Coleman(1990)提出个体嵌入的网络密度越高,越容易及时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私密信息。因为紧密的网络关系,有利于网络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助于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和深度沟通。对于返乡创业者而言,高密度的社会网络有助于发现更多的创业机会,获取更多的创业资源。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8:返乡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密度与机会识别正相关。

机会识别是创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机会可以引导创业者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创业绩效的增长。返乡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其实是识别并利用机会,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创办新企业的过程。一个较好的创业机会通常意味着较高的创业绩效,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9:返乡创业者的机会识别与创业绩效正相关。

综合上述理论分析,社会资本包括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和网络密度三种构成成分,返乡创业者社会网络中的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和网络密度都会影响其机会识别和创业绩效,而返乡创业者的机会识别又会影响其创业绩效。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可能不是直接的,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0:机会识别在社会资本与返乡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11:机会识别在网络规模与返乡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12:机会识别在网络资源与返乡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13:机会识别在网络密度与返乡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3数据分析与结果

3.1返乡创业者的基本情况统计

本文对安徽省不同行业的返乡创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确保样本对象的有效性,采取了先询问后调查的方式。问卷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56份问卷,回收率为86.67%,实际有效问卷12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7.56%。本次调查中返乡创业者成立的企业大多属于小规模,87.04%企业的单位规模在50人以下,并且企业成立的年数都不长,5年以下的企业占到了总数的65.74%。

3.2回归分析及结果

由模型1可知,社会资本对返乡创业绩效的回归结果中,调整的判定系数R2为0.379,可解释37.9%的变异量,F值为19.959,显著性水平Sig为0.000,小于0.01,表明该模型的回归效果显著。标准化回归系数β值为0.379,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1,说明社会资本对机会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支持假设H1。

从模型2中可知,网络规模和网络资源对返乡创业绩效有着显著的作用,支持假设H2和H3。根社会资本各个维度在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大小可知:网络规模的回归系数大于网络资源的回归系数,说明对于创业绩效而言网络规模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大。网络密度这一维度被剔除,未被纳入到回归模型中,说明网络密度对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假设H4没有得到验证。

从模型4可知,网络规模和网络资源对机会识别有着显著的作用,支持假设H6和H7。根据社会资本各个维度在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大小可知:网络资源的回归系数大于网络规模的回归系数,说明对于机会识别而言网络资源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大。网络密度这一维度被剔除,未被纳入到回归模型中,说明网络密度对机会识别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假设H8没有得到验证。

从模型6可知,当社会资本和机会识别同时对创业绩效进行回归分析时,机会识别的回归系数β=0689,t检验观测值为11.172,对应的概率p小于001,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对比表模型1和模型6可以看出,社会资本的回归系数由0.379降为0.194,显著性水平由0.000上升为0.002,仍为显著,同时调整后的R2由0.136上升到0.577,解释幅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说明了机会识别在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支持假设H10。

从模型7可知,网络密度对创业绩效、机会识别的作用都不显著,不符合中介作用的条件,由此可以推断机会识别在网络密度和创业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不支持假设H13。将模型2与模型7对比可知,网络规模的回归系数由0.332降为0.206,显著性水平由0.000上升为0.001,小于0.01,仍为显著,而网络资源的显著性水平由0.006变为不显著,同时调整后的R2由0.150上升为0.583,解释幅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说明机会识别在网络规模和创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网络资源和创业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支持假设H11和H12。

4结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创业者社会资本、机会识别和返乡创业绩效三大变量进行了测量,并构建了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创业者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机会识别和返乡创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剖析了创业者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通过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影响返乡创业绩效的内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

(1)对返乡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分析可以从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和网络密度三个角度展开,并分析了社会资本与机会识别的整合作用,为社会资本的研究提供了一条的新思路。返乡创业者可以通过积累和培育社会资本,获取有效资源和信息,提高创业绩效。

(2)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资本是提升创业绩效的重要资源。本文论证了返乡创业者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创业者的社会资本是提升创业绩效的重要资源。合理搭建并有效运用社会资本,将会有力促进创业绩效的提高,获取竞争优势。

(3)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资本通过机会识别间接影响创业绩效。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返乡创业者社会资本中的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对返乡创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并且通过机会识别变量进一步实施间接影响。

(4)网络密度对机会识别、返乡创业绩效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尽管与预期的假设有偏差,但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在制度转型不同阶段,网络密度对于创业活动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当企业所处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时,创业者会倾向于利于网络关系中的强关系来获取信息;当企业所处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创业者更倾向于使用网络中的弱关系来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对于网络密度的测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无法准确地描述出创业者所嵌入网络的实际联系结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黄洁.基于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3]张玉利,杨俊,任兵.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J].管理世界,2008,(7).

返乡创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SWOT分析

在金融危机浪潮的冲击下,大量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在返乡的同时,许多农民工也开始从创业中寻找出路。但是,创业维艰,农民工返乡创业也面临着自身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一现象的利与弊,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来说,有利于他们认清形势,知己知彼;对各级政府部门决策者来说,有利于他们抓住机遇合理引导返乡农民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从而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意义

1.农民工返乡对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有利于弥合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可以真正实现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效应”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效应”转变。而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完善,城乡之间的差距将不断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将会逐渐得到改观。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开辟农民就业的新空间。农民工返乡创业将创造一批新的就业载体,以创业促就业,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

2.农民工返乡对城乡二元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返乡农民工回到农村,他们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农村各项生产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文明程度提升。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经受了城市生活和市场经济的洗礼,法制观念、市场观念和民主意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返乡创业,也必将影响周围的人们在上述观念上逐渐提高。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SWOT分析

1.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势(S)。返乡农民工经历了市场经济和城市文化的洗礼,视野得到开阔,观念得到转变,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创业能力,在返乡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对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敏感性,对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有一定的感知,从而触发创业动机;其次,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农民工在务工时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信息;再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农民工在务工的过程中,可能经历多次工种、岗位的转换,也有的成为一线的管理人员,这些历练使他们对企业的运作过程和工作流程较为熟悉;最后,拥有了一定的创业意识。农民工在外务工的过程中见证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种种社会差异,迫切希望改变自身的现状,期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财富。

2.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劣势(W)。尽管相对于未曾外出的人员来说,返乡创业农民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自身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局限。首先,文化水平有限,整体素质偏低。返乡的农民工经历了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洗礼,能力、阅历虽然有所提高,但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还是受到限制,农民工还存在着企业经营理念、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其次,存在创业冲动,忽视长远战略。很容易作出一些不切合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决策与判断,而且缺乏坚定的创业意识,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无法应对创业后期的考验。

3.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O)。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任何危机都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体,此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来说,外部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创业氛围良好。近年来,三农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种资源和机遇向农村倾斜,农户小额信贷限制得以放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逐步确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健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了良好氛围。金融危机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又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次,劳动力资源丰富。广大农村原本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返乡的大量农民工,而且由于就近务工成本相对较低,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创业的有力支持。第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日渐繁荣。返乡农民工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以及特色农业等优势项目,增强所创办企业的经营优势和竞争优势。

4.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威胁(T)。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也会受到各种威胁。首先,创业资金缺乏。大多数农民工在返乡时都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但往往都在创业的前期投资阶段,无法适时的衔接上后期创办企业中的资金运作。其次,盲目创业导致失败。返乡农民工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而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创办企业时缺乏相关的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致使在办企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第三,市场竞争力差。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是微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多是缺少竞争力的低附加值产品,而且产品同质性较高,无法与市场上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企业进行竞争。

三、建立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效机制

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农民工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格局,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创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秩序。各级政府既要看到挑战,又要看到机遇,审时度势,积极研究制定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1.营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广泛宣传鼓励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积极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好经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做好返乡创业的评先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对作出贡献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可以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经营环境。继续清理面向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各种检查、评比活动,保护返乡创业农民工及其创办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侵犯创业农民工或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同时,加强社会治安整治力度,确保返乡农民工安全创业。

2.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落到实处。首先,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把鼓励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要设置相关岗位,调配得力人手,充分发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组织推动作用。其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依据国家和相关部门的规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工商登记、商标注册、税务报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坚持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第三,提供优惠的金融服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登记注册后给予适当的扶持期,扶持期内实行税费和小额担保贷款优惠,同时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加大对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第四,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要加强信息服务建设,及时出台各项政策,各类市场信息。要依托当地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发展创业服务中介机构,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技术支持、市场开发、财务评估、信贷咨询等服务。

3.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引导和培训。一方面,鼓励返乡农民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或从事个体经营等。各地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指导和帮助回乡农民工选准选好创业项目。鼓励、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入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现代服务型、民俗文化型等产业或行业。另一方面,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要创新培训机制,协调、整合现在分散在农业、扶贫、劳动就业等部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和经费,统筹管理,集中实施,校企联合,明确高、中等职业院校(包括技工学校)为承担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或职业教育任务的基地,让农民工真正学到本事和技能。同时,有针对性地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依托地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免费为创业农民工提供项目信息、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拓展创业思路。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劳务输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有利于推动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借助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在金融、财税、土地等领域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合理有序的返乡创业,就能够加快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契机和出路,从另一个方面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俊,崔传义.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 ,(11):3-8.

[2]刘文烈,王建.论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J].滨州学院学报,2010,(2):35-40.

[3]马丽岩,张玲.金融危机形势下河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6):187-189.

[4]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N].人民日报,2009-02-05.

返乡创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2-36-03

在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出口下滑严重。劳动密集型产品订单大幅减少,我国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倒闭、停产和限产的现象。很多农民工受此影响。提前返乡。进入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出口也已企稳并慢慢走向复苏,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却闹起了民工荒,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朋友从最初被动失业走向了现在主动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之势越演越烈。本文从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背景原因人手,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

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始于上个世纪末,是农民从中西部到东部、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外出打工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些农民朋友渴望致富,运用自己在打工期间积累的资金和技术,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而形成的一种农民“回巢”现象。农民工返乡创业高潮的兴起。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项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和双向就业的新局面。这种新局面出现的原因,并不像当初农民外出打工就为了挣钱那么简单,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产业转移是深层次动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高潮兴起的深层次动力。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发现,这几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产业转移特性非常明显,很多返乡农民以前从事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作。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地区首先沐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长期的经济高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相当高的发展阶段。随着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生产成本的大幅攀升,东部地区开始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倾向于资本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等。而中西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基本具备了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加上国家政策,如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大力推动,农民工顺势而为。回到自己家乡,返乡创业。

2.打工期间积累了资金和技术是必要条件。长期的打工生活。使农民朋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学会了一些生产经营技术,接收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是促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础。据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发现,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的行业与其以前打工从事的行业相同,主要集中在食品、餐饮、建筑、运输、农产品加工等行业。这说明长期的打工生活。对其返乡创业创造了必要条件。

3.返乡创业投资环境的改善是现实基础。2006年4月25日,总理在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的一份调研报告上批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要有多种途径。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条重要的路子。”中西部地区的各地政府贯彻落实温总理的重要指示,切实转变思想,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条件。从先前的“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和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转向现在的“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真正实现了从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的转变。

4.农民工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一方面,几年的打工生涯。使农民工在外部世界的刺激下。滋生了强烈的致富欲望。在访谈过程中。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朋友都说到,外出打工只能挣辛苦钱,要想致富,还得自己创业。另一方面。城市二元体制的排斥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促使农民工想回乡创业。进入大城市打工,很难得到城市人的认同。生活成本高昂,就医问题、孩子上学问题、户口问题等长期得不到解决。加上工作不稳定、不体面,这些都促使一些有能力的农民工想回乡创业。

5.乡土情结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精神动力。一方面,在我国传统的乡土情结深入人心,都说月是故乡圆,水是家乡亲。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朋友没有归属感,在感情上受到一定的伤害。比之家乡,他们人熟地熟,有事亲戚朋友可以帮忙。所作所为也可以得到当地社会文化的认同。这些都是他们选择返乡创业的动力。

6.返乡创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很多农民朋友也想为自己家乡的建设做出一定贡献。如重庆市巴南区南彭镇的李顺华同志,其上世纪90年代在昆明闯出一番事业后,响应家乡人民的号召。在2009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返乡再创业,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另外。有很多农民朋友返乡创业是为了照顾家人。据调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大多数是青壮年。农村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为了照顾老人。教育孩子,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朋友都选择了返乡创业。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

目前。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有人认为是“小打小闹”。不足重视;有人认为这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相矛盾:还有人认为现在提这个时机还不成熟,为时过早。其实。农民工返乡创业。不管是对其自身而言。还是对国家战略层面来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升了创业者自身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于创业者来说。返乡创业最明显、最直接的影响是提升了其经济地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百县农民工调查显示,2006年。返乡创业者家庭人均年收入21700元,是全国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3587元的6倍,是外出务工人员年平均收入6577元的3.2倍。同时。创业者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时。通过雇佣当地父老乡亲或者让其入股,也增加了其他农民的收入。

2.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可以吸纳更多的当地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据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发现,平均每名创业者可以带动就业3.8人。另外。从河南信阳等地的调查来看。在回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很多都雇佣了50岁以上的农民。这对当地中年以上劳动力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3.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在国家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农惠农的大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携带在外打工挣到的“第一桶金”和学到的知识技术,回到家乡办企业。不管是对乡亲的思想观念。还是卫生习惯、社交

礼仪等都会起到一定的启迪和示范作用。而且,很多回乡创业的农民见多识广,返乡后成为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骨干力量,一部分具有领导才能的人还担任了村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匮乏的问题。可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回乡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据2007年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发现,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产业分布情况是:第一产业占28.3%、第二产业占30.7%、第三产业占32.1%,其他占8.9%。返乡农民工一般响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号召,依托优势农业。发展了一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群,兴办二、三产业。积极发展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配件配套企业,促进了一批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5.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一种新的有效机制。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以前的城镇化主要是通过“农民离农。农民离村”来实现的,也就是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所说的“减小分母,增大分子”来实现的。这里有一个问题,农民离开农村进城打工。就是推进城市化了吗?我看未必。诚然。进城务工的确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不是增加所有农民的收入,而且这给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一般都把企业创办在镇上或者离家较近的村庄。不离开农村。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只有这样的城镇化道路才是内生的、本源的、可以持续的。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1.政府层面,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政策少。缺少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是一个普遍现象。对于外商大企业实行优惠政策或给出很多的配套服务,而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却不管不顾。尽管有些地方制定了一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未能及时了解到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而且,有些地方政府工作效率低下。行政审批手续复杂,“管、卡、压、要”的做法时有发生。户籍制度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也是后顾之忧。

2.市场融资层面,资金缺乏现象普遍。很多农民工返乡创业。投入的资金往往是自己几年外出打工所积累的血汗钱,但这点钱对于办企业实在是杯水车薪。据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发现,80%的农民朋友认为回乡创业最困难的是融资问题。在投入办企业的资金中,自有资金、私人借款占大部分。政府支持的资金和银行贷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农民工返乡创业流动资金、发展资金短缺成为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挡板。

3.创业用地层面,面临用地制约。创业就需要用地。但现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租用土地又不能作为企业用地。一方面,在部分农村存在大量的荒山、荒滩和镇村边角地等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想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找不到可以进行创业的用地。还有一些返乡创业农民工想在小城镇获取创业用地。却遇到了没有指标、土地出让价格过高等问题。

4.信息服务层面。返乡创业者信息资源闭塞。把握市场难。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一些返乡创业者缺乏相关的中介机构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对产品的定位不够准确,产品结构单一,没有嵌入产业链。没有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办企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5.返乡创业农民工自身层面,文化水平偏低,发展后劲不足。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返乡农民工中,40岁及以上人员最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近80%。虽然在外打工期间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毕竟受教育程度较低和知识水平有限。决策时往往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看问题缺乏长远眼光和一定高度。创办的企业很多都实行家族式管理。管理不规范、不严格的事情随处可见。

6.人才招聘层面。吸引力不够。技术管理人才难招。很多返乡创业者反映,急需的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招不到、留不住。这也成为返乡创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低,利润率低,工资薪金方面难有突破,加之所办企业一般都在比较落后的乡镇和农村,对于人才缺乏吸引力。

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1.地方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制定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至少做到和外资“平起平坐”。并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让返乡农民得到实惠。二是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实行“一顶帽子”管理,一个“本子”收费。三是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免去返乡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四是对返乡创业比较成功的集体和个人,设立奖励制度,树立典型。

2.加强金融创新。拓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融资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遇到的最大难题。只有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一是政府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于比较好的项目要舍得投入。现在政府财政里面。专门有一块属于开放性生产经营项目资金。这些资金在使用方面。要尽量向返乡农民工倾斜。二是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加大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深入农村。深入返乡农民工中间加强调研。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发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产品,切实解决农民工贷款难的问题。三是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税收扶持力度。国家应根据农民工返乡创业进入的不同行业特征,对不同的经济实体确定不同的税费减免期限。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先引导和扶持尽可能多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尽可能多的经济实体,支持与鼓励其中发展潜力大、前景看好的企业做大做强,等这些经济实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且有承担税负的能力时,再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小企业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法人与自然人联名贷款等有效形式,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尽全力解决返乡创业融资难的问题。

3.着力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制定和出台一些关于农民工创业用地的法律法规,将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大力开发农村中闲置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坚持占补平衡的原则,既保证返乡创业的用地需求,又不占用耕地和损害环境。另外。有条件的可以在城镇建设一定规模的返乡创业园,配套一定条件的基础设施。想法设法解决返乡创业用地问题。

4.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信息支持。只有广泛了解和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返乡创业才可能取得成功。笔者建议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多方收集市场信息和市场动态。通过印发简易的市场信息报。设立市场信息专栏等,把各种信息告知创业农民工。只有农民成为信息化的农民,农民工返乡创业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发展空间。

5.建立健全农民工创业指导和培训体系。尽管农民工在外打工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毕竟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对于现在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知识还很缺乏。各地要针对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指导中心,从实践技能入手。以引导式理论培训和关键技术培训为主。以理论知识讲授为辅。

6.优化工作环境,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的吸引力。这个问题在初期比较难以解决。我们应该尽量做好规划。对于关键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舍得投入。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最大限度的薪资待遇。另外。还可以结合赠送股份、期权等方式,提高企业吸引力。争取招到和留住关键人才。

参考文献:

[1]韩俊、崔传义,做好农民工回乡创业这篇大文章[N],中国经济时报,2007-12-31:5

[2]梁欣,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凯里学院学报,2009,(04)

返乡创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东部地区;GEM模型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量农民工返回家乡,其中一部分人利用在外打工学到的技能、积累的资金与人脉,选择自主创业。本文基于GEM模型和对山东省胶州市的实际调研数据,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知识,深入探究东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问题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

一、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东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207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180份。表1反映了此次问卷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后文会依据此结果对东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二、基于模型和数据分析东部(山东省胶州市)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GEM研究的内容是分析创业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虽然分析的是创业活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

GEM修正模型中对创业研究的部分是可以借鉴的,恰好能够指导本文研究农民工的创业活动。本文着重依据返乡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基于对其他学者的借鉴做出以下分析。

(一)外部环境特征因素。(1)金融支持。大多数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面临过资金短缺的问题。创业者的资金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正规金融渠道和非正规金融渠道。非正规金融渠道主要是家人及亲戚朋友的支持。目前金融市场逆向选择严,重银行会主动上门邀请规模较大的企业贷款,但起步阶段的小企业却需要忍受较高的接待门槛。因此,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选择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2)政策支持。一方面,相关政策的倾斜有利于相关的创业项目、技术和资源向农村地区和农业领域流动,增加的创业的机会和资源,提高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有利于改善他们的创业态度。另一方面,中国过去各种不合理的政策体制因素,直接影响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也间接地增加了创业的成本。然而,通过对山东省胶州市调研我们发现,东部地区政府并没有太多倾向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政策。对此我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东部返乡农民工较少,未能够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政府重视。第二,相比于中西部落后地区,东部地区在人才、资金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自身优势,返乡农民工的小规模创业为政府带来的利益相比外资、国有企业较少。(3)创业教育与培训。官方主动发起的培训大多不是特别针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的。(4)社会文化环境。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要受到其所处地区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东部地区机会较多,创业被人们广泛认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推崇。这使得东部地区的人们对创业机会更加敏感,创业能力也更胜一筹。(5)地区经济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仅影响着该地区创业机会的多少,同时也影响着创业的领域与行业。东部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层次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层次较高,尽管同样面临融资等问题,仍旧有不少东部返乡创业农民工有能力选择前期投资较大的行业领域,同时也有一些人选择新能源和高新技术领域。(6)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居民在就业、教育、保险、福利等多个方面都与城市居民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也是导致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在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访谈中,农民工提及在城市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导致向农村回流。城市的工作经历使他们眼界更为开阔,对收入期待较高,因而创业就成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二)返乡农民工个体特征因素。(1)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对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影响上。农民工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提高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而产生创业念头;同时创业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也是创业者需要考虑的内容。在两种意识的博弈最终决定了创业行为能否发生。(2)基础素质。返乡农民工的基础素质主要是指家庭资源禀赋和个体资源禀赋状况。家庭资源禀赋包括家庭的劳动力状况、文化程度构成状况、收入状况等内容,个体的资源禀赋则包括个体的收情况与技术能力等内容。综合来看,东部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基础素质上的主要短板是思维方面,家庭文化程度偏低、小农思想残存使得规模扩大在主观上就受到了限制。(3)创业能力素质。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素质包括个体的机会发掘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机会发掘能力决定了返乡农民工能否迅速抓住商机,企业管理能力则对整个创业过程都有重要影响,决定了企业能否生存发展下去。东部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普遍拥有较好的机会发掘能力,在企业管理方面则随个体差异较大。

(三)打工经历因素。打工经历因素包括其外出打工的地区、从事职业以及打工年限。一般而言,打工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返乡农民工创业倾向越大。这是因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创业的活跃程度强,这种创业氛围更容易感染农民工。其次,农民工在外打工时所从事的职业对其今后创业有所影响。一是影响其创业能力,二是影响其创业领域。大部分返乡农民工选择在之前从事的领域创业,这主要是因为有了相应的技术、人脉积累,成功几率更高。另外,农民工在外打工时间长短决定其前期资本积累的数量,也对其创业能力有轻微影响。

四、政策与建议

(一)政府政策需要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倾斜。在这方面,东部可以借鉴中西部地区的经验,比如借鉴湖北省通城县的“回归工程”政策:(1)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从情感上感染创业者。建立务工人员档案,聚集外出务工人员,主动沟通引导。(2)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留住回归创业者。制定多项优惠政策,专班跟踪服务。(3)组织回乡创业人员担任村干部。

(二)组织有针对性的创业者培训。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不少返乡创业者认为自己的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十分欠缺,也有的创业者认为管理经验不足。由于大部分外出务工者学历不高,同时县一级的地区也很难拥有大城市的培训资源,仅靠个人力量很难寻找到最佳学习途径。而政府拥有资源上的优势,可以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搭建一个学习平台,聘请专家为他们培训。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培训需要长期持续,不能仅为政绩而做样子。

(三)完善融资渠道,改变金融市场逆向选择现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有以下集中措施:第一,政府提供信用担保,为农民工创办企业借贷;第二,灵活使用纯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小企业联保。第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优惠政策,主动让利于企业。

参考文献:

返乡创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态;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3)04-0089-07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形势恶化,大批农民工因企业倒闭而返乡,形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民工“返乡潮”,加之返乡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就业能力差、就业保障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就业困难,就业状态存在脆弱性、临时性和不稳定性,给社会和当地政府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压力。分析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态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对探究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把握返乡农民工就业意向,科学合理引导其就业选择和优化再就业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返乡原因、返乡后再就业类型划分、不同再就类型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认为,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原因有城市工作难找、家乡生活成本较低,城市工作机会丧失和部分劳动力积累资金回乡进行消费或投资等;政府政策效应和农民工观念取向的共同作用也导致大批农民工返乡。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选择类型有以下几种划分:黎元生将其划分成单纯务农、完全务工、兼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四种不同类型,该研究主要是在借鉴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农民行为受益函数进行划分;韩梁等人划分了纯农民、一兼农民、二兼农民和纯非农民四种不同类型,该研究主要是根据农民涉农深度的不同进行划分;陈浩等人划分了留乡务农、留乡创业和返城就业三种就业类型,该研究主要是针对“后危机”时代下劳动力供给波动的现状及其就业面临的“双向”选择进行划分;缪金革等人划分了返乡从业、回城寻业和渺茫等待三种就业类型,该研究主要是针对非自愿性返乡农民工这一特殊人群展开的。再就业选择存在的问题研究主要从务农、创业和就业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务农存在的问题有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意愿低、生产技能缺乏和由于土地流转等原因而无地耕作;创业面临着融资困难、创业环境不完善以及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创业者文化素质低、创业教育与培训不足等问题;就业存在的问题有农民工年龄相对偏大、文化偏低、接受培训少及就业岗位缺乏等。对于再就业状态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刘尚希认为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岗位机会等因素影响着农民就业状态的变化,该研究主要对农民总体就业状态的影响因素做出总结,但缺乏具体分析;申明浩等人认为农民就业选择的分化主要是社会结构、城镇非农产业发展、社区机会结构以及家庭和当事人等因素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该研究从不同角度概括了农民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但针对返乡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其就业状态选择和影响因素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有些方法和因素不一定适用。

学术界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态类型进行了基本界定和研究,但对创业状态的研究较多,对其他再就业类型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调研资料为依据,试图归纳和划分返乡农民工的主要就业状态,同时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状态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假设及变量说明

本文在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现状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三个地区的调研数据,将其再就业状态划分为务农、兼业、待业、创业及就近务工状态。通常认为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是影响其就业行为的主要内在因素。良好的就业环境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劳动力,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形成有效的激励及合理配置。持久的就业能力可以使个体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或在需要时重新就业。完善的就业保障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保证劳动权利稳定,促进就业增长。因此,本文确定返乡农民工的基本特征、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保障为其再就业的基本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

1.研究假设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内部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信息加工活动的结果,是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正是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以下几点假设。

(1)返乡农民工的基本特征对其再就业状态选择有影响。基本特征对再就业状态的影响存在差异。男性和女性在体力、家庭分工等方面的差别使得男性选择务农的可能性更大;劳动力年龄越大,身体素质及技能等方面不及年轻人,处在务农和待业状态的可能性越大;耕地面积多的返乡农民工,其务农以外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选择其他状态的可能性较小;教育程度高和打工年限长对其选择创业和务工状态有正向影响;家庭年收入越高,选择创业状态的可能性越大;农村低保户对其再就业状态选择的影响方向尚不确定。

(2)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对其再就业状态有影响。就业能力包括风险承担能力、交际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和劳动技能。返乡农民工的风险承担能力越强,越敢于冒险拼搏,选择创业状态的可能性越大;交际能力越好,机会识别能力越强,人际关系网络越完善,就业渠道更广泛的返乡农民工,选择兼业、创业及就近务工状态的可能性越大;拥有一定劳动技能的返乡农民工倾向于选择与自身技能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就业。

(3)就业环境对再就业状态选择有影响。就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特色产业状况、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及制度实施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及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越好,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岗位越多,返乡劳动力越倾向创业或就近务工;创业环境及政策制度实施情况对其选择创业状态有正向影响。

(4)就业保障对再就业状态选择有影响。就业保障包括金融保障、农地保障和中介服务保障。金融保障中的贷款融资优惠及就业活动补助金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及就近务工状态有正向影响:农地保障中的农业补贴对种粮农民提供一系列优惠补贴,调动其种粮积极性,对选择务农状态有正向影响;政府及中介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岗位推荐、中介服务和就业培训等措施,使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方向明确,则使其选择就近务工的可能性加大;职业咨询服务对返乡农民工选择就业状态的影响还不明确,无法确切判断其对再就业状态选择的影响方向。

2.变量说明

根据前面的研究假设,本文在构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态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时,选取基本特征、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和就业保障4类22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见表1)。

三、模型选择、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1.模型选择

本文研究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态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再就业状态选择为被解释变量。由于务农状态是农民的原始就业状态,也是返乡后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状态,为了研究需要,将这一模式作为定量模型中的对照组。具体而言,本文将“务农状态”定义为y=1,“兼业状态”定义为y=2,“待业状态”定义为y=3,“创业状态”定义为y=4,“就近务工状态”定义为y=5。因分类反应变量的类别为三类以上,且无序次关系,所以应用多元Logistic模型。本文几种再就业状态选择的多元Logistic模型可以表述为:

其中,p为处在某种就业状态的概率;a(n=1,2,3,4)为常数项;x1为解释变量,表示第k个影响因素;Bnk为模型n中第k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模型(1)代表兼业状态,模型(2)代表待业状态,模型(3)代表创业状态,模型(4)代表就近就业状态。

2.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2年7-8月陕西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研究课题组对陕西省返乡农民工的实地抽样调查,被调查对象为具有非城镇户口、连续在外打工1年以上、现已返乡的农民工。调查员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调查地点按地理位置不同分布在陕南的安康市、陕北的榆林市及关中的宝鸡市。根据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提供的数据资料,从各市区选取两个典型县,兼顾各县乡镇数量和返乡人数在五种不同就业状态中的分布比例,随机抽取部分乡镇进行样本调查。最终收回840份调研问卷,剔除漏答和错误的问卷,最终使用问卷794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4.5%,其分布情况及样本统计特征见表2及表3。

四、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对794份样本数据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模拟,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该模型的似然比卡方观测值为780.415,拟合优度检验统计值为1017.855,说明解释变量总体与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能够较好地拟合总体样本数据。

从模型估计结果表4中的估计变量系数及显著程度来看,返乡农民工的基本特征、就业能力、就业环境特征及就业保障对其再就业状态选择均有显著影响,4个研究假设中的22个变量影响程度具有不同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返乡农民工基本特征对再就业状态影响显著,具体特征正负兼有

性别对待业状态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表明男性选择待业的概率较小。其主要原因是男性返乡后面临的社会、家庭压力较大,需要尽快投入到劳动生产当中,以缓解失业带来的经济压力。年龄对待业状态的影响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说明新生代返乡农民工选择待业的概率较大,这与之前的假设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不熟悉,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返乡后大多会处于待业状态,就业稳定性较差。学历和家庭年收入对创业状态的影响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表示学历和家庭年收入越高,选择创业的概率越大。学历对待业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与之前的假设不一致。对其可能的解释是返乡农民工学历越高,其职业预期越高,选择农业种植的意愿越弱,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造成其选择待业的概率更大。农村低保户对选择兼业及待业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农村低保户拥有最低生活保障,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因而在未找到合适工作时选择兼业或待业的可能性更大。工龄对就近务工状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丰富的返乡农民工,就近务工的成功率更大。耕地面积对务工状态有显著负向影响,意味着耕地面积多的返乡农民工选择就近务工的可能性小。其主要原因有耕地面积多使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工,同时政府对农业种植提供多种补贴,使得种植收入与打工收入差距缩小。

2.就业环境指标对就业状态选择影响显著,且以正向为主

从就业环境的4个指标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对兼业、创业及务工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待业状态有显著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好,市场和企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越多,同时也能提供好的创业环境。特色产业状况对就近务工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养殖、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来解决返乡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创业环境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之前的预期不一致。实际调研发现,其原因可能是很多调研对象对创业环境不很了解,认为创业环境很难具体描述和判断,大多还是以当地政府出台的创业政策、制度来具体衡量,所以结果显示创业政策及制度的实施情况对创业状态的影响显著。这意味着政府出台的创业政策和制度越完善,宣传力度越大,选择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就越多。

3.就业能力指标对再就业状态选择影响显著,且以正向为主

从就业能力指标中的4个变量来看,机会识别能力对返乡农民工选择兼业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具备一定洞察识别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在务农之余,更容易察觉和抓住岗位机会。风险承担能力对其选择创业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即返乡农民工的风险承担能力越强,成功创业的概率越大。人际交往能力对其选择兼业和就近务工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意味着在寻求就业岗位的过程中,要求返乡农民工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善于和雇主、同事、客户等多方协调沟通。拥有一技之长、风险承担能力和机会识别能力对待业状态有负向影响,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其可能的解释是大多数农民工在外出打工过程中,其工作技能、风险承担能力和机会识别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历练和提高,这几方面的差异不大,因而对返乡劳动力选择待业状态有影响但不显著。

4.就业保障指标对再就业状态选择影响显著,且存在差异

贷款融资优惠对创业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就近务工状态有显著负向影响。表明贷款融资条件越优惠,就业补助金越多,返乡农民工选择创业的倾向就越强烈,同时可以带动部分就近务工农民工转向创业。农业补贴对务农状态以外的四种状态均有负向影响,但只有创业状态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与之前的假设不一致。其可能的解释是农业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目标短视化、补贴方式不科学、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同时农业补贴金额少,在农业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等涨价的抵消作用下,不能充分调动返乡农民工的务农积极性。就业培训、中介服务及职业咨询对就近务工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政府和中介机构提供的培训和服务越多,职业咨询越全面,使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预期和方向越明确,从而更容易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提供就业岗位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之前的假设不一致。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就业体系和措施还不完善,不能完全解决当地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态的选择有影响但不显著。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依据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返乡农民工基本特征指标对其再就业状态的影响正负兼有:就业环境和就业能力指标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状态选择的影响以正向为主:就业保障指标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态选择的影响存在差异。基本特征指标中,性别、年龄对待业状态有显著负向影响,学历和农村低保户对待业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工龄和一技之长对就近务工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环境指标中,经济发展水平对待业状态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其他三种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对就近务工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政策及制度实施情况对创业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能力指标中,机会识别能力对兼业状态、风险承担能力对创业状态、人际交往能力对兼业及就近务工状态的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保障指标中,贷款融资优惠、再就业补助金对创业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培训、中介服务及职业咨询对就近务工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补贴对创业状态有显著负向影响。

针对以上结论得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制定优惠政策和制度(如提供小额贷款)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制定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鼓励扶持农业生产的同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第二,加大对“新生代”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引导。根据新老农民工的不同特征,为其提供不同的职业咨询和再就业心理服务,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第三,加大对农村低保户的扶持。制定合理的最低保障标准,加大对低保户的思想教育与技术培训,帮助低保户实现就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第四,扩大政府及中介服务机构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对外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增强再就业服务。第五,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增加对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如联合当地技术职业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开设专题讲座和技术操作实践等,以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相关就业技能。

参考文献:

[1]Ode,S.and J.E.Tavlor.Migration Incentives,Migration Types:The Rol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J],The Economic Jotu'nal,1991,101.

[2]Robert,E,and B,Lucas,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Movers and Stayers:Assimilation,Impacts,Links and Proximity[R],Paper Prepared for Conference on Mrican Migati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ohannesburg,South Africa,2003.

[3]张辉金,萧洪恩,农民工回流现象的深层思考[J],农村经济,2006,(8).

[4]黎元生,改善就业状态: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关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1).

[5]韩梁,姜长云,农民就业模式分化和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6,(6).

[6]陈浩,刘锡安,曹亚,后危机时代下农民工就业决策及困境分析——基于武汉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现状调查[J],农村经济,2010,(10).

[7]缪金革,陈艳芳,危机下“非自愿性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现状及前景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4).

[8]李建华,郭青,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1,(3).

[9]王茜,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农民工返乡潮激化土地流转纠纷的视角[J],中国房地产,2009,(8).

[10]王环,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9,(9).

[11]阳立高,廖进中,张文婧,李伟舵,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4).

[12]申晓梅,刘涛,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调研及其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2010,(3).

[13]刘尚希,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改善农民“就业状态”[J],地方财政研究,2006,(6).

[14]申明浩,周林刚,农民就业选择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4,(1).

[15]刘强,劳动就业环境与区域竞争力[J],现代经济探讨,2006,(8).

[16]Hillage Pollard,Employability: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J],DFEE Research Briefing,1998,85.

[17]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返乡创业论文范文6

同志们、朋友们: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召开返乡创业千人动员大会。这是XX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门为外出务工的朋友们举行的盛会。为了参加此次盛会,大家从四面八方、天南海北,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对大家的归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亲切的问候!我们召开这次大会的目的,主要是向大家介绍家乡巨大变化,展望光明发展前景,加强彼此情感交流,携手共创XX美好明天。刚才,元柱同志就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做了全面介绍,可文同志就返乡创业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下面,我再强调五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返乡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XX是一个农业大市,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从80年代初期开始,我市农村劳动力就逐步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市内转向市外、省外,甚至国外,通过诚实劳动,辛勤耕耘,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市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6.3万人,每年挣回现金约10亿元,大约相当于全市5年的财政收入。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巨大的财富,深入挖掘这笔资源和财富,扎实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对XX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快XX经济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特别是沿海地区打工的过程中,通过市场经济的磨练,积累了资金,学习到了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回乡一人,致富一方”,大家返乡创业,领办项目,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或成为典型大户、企业家,或担任基层干部职务,将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缓解我市人多地少的矛盾,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将有效解决本地经济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人才的困难,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已有一批外出务工人员开始了返乡创业,对XX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初步显现。如:隆兴镇的秦世建,1986年外出务工,1995年回乡创业,从事PIC养殖,现有种猪350头,商品猪1000头,年收入近50万元。土场镇的文国富回到家乡后,成立了“XX文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从事摩托车配件生产,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同时,他还帮助引进三家摩配企业在当地落户,吸纳了土场及周边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千余人。一条“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奔小康步伐”的良性循环的路子正在逐步形成,将为XX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回归效应。第二、有利于加强XX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通过在外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务工,大家逐步成为了市场经济实践的先行者,成为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代表。你们再返乡创业,将有效加强XX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成为XX联系沿海发达地区的桥梁和纽带。一是思想观念的对接。将逐步改变XX部分人头脑中存在的陈旧落后观念,引导树立新的开放、竞争和市场经济观念。二是市场的对接。由于XX地处西部地区,对市场的各种新信息新需求的接受和反应相对不如沿海地区迅速,而大家对沿海发达地区的市场变化、市场需求、市场运作等各种市场信息把握准确,运用熟练,返乡创业不仅会带回资金和技术优势,也将带回市场优势,将大大拉近XX与沿海地带的时空距离,占领市场开拓的至高点。三是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对接。“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返乡创业将把先进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带回XX,为XX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XX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有利于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大家在外务工,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通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现代文明的熏陶,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成长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一代劳动者,的确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其中的“换了脑子”尤为明显。许多昔日的“打工仔”、“打工妹”,今日成了创业、兴业能手。据统计,全市打工者中,已有2—3的人即5—7万人成了才,创了业,成为致富能手或创业带头人,今天在座各位就有不少是其中的姣姣者。通过你们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带回到家乡,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可以说,未来XX的每一次跨越,都将与返乡创业息息相关;未来XX的每一次腾飞,都将与返乡创业紧密相联;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大家责无旁贷,大有可为。二、喜看XX巨大变化,展望家乡美好前景近年来,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立足优势抓特色,创新实干求发展,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使XX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展环境优越,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走出低谷,商贸流通发展势头强劲,江城特色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特色经济发展迅猛,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X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XX亿元,同比增长X;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亿元,同比增长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亿元,同比增长X;城乡居民储蓄余额X亿元,同比增长X;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同比增长X。在第二届西部百强县市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竞争力等级为A级,名次由第一届的第X位上 升到第X位。区位优势独特。XX与XX主城区距离仅58公里,境内212国道、襄渝铁路、渝合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纵横交错,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来商贾云集,是川东北、渝西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XX通往川北、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和经济走廊。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共有三条江,99条溪河,总长1990公里,每年地表水流量为730多亿立方米,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环绕,流域面积达77平方公里并交汇于市区,XX是名符其实的江城。辖区内有煤、铁、锶、矿泉水等多种矿产资源。旅游独具特色。XX旅游景点众多,以钓鱼城为“龙头”,双龙湖为“龙身”,涞滩古镇、二佛寺为“龙尾”的龙型旅游线独具特色。钓鱼城驰名中外,是世界著名的古战场遗址,被誉为“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现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涞滩有XX“丽江”之称。双龙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城市初具规模。主城区建成面积达XX平方公里,城区人口X万,已经初具中等城市规模。城市三江环抱,碧水蓝天,滨水相映,优美怡人,1998年被命名为XX市级卫生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XX北部地区中心城市,素有“小XX”之美称。文化生活设施齐全。已建成覆盖城乡的电信通信网和领先全国的宽带综合信息网。建有国际标准体育场、人民公园、休闲广场、大型商场、大型市场、宾馆,电力、天然气供应充足。有大学6所,医院遍布全市,金融机构众多,网点达200多个。在下一步发展中,XX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施特色立市、商旅活市、工业强市、城建靓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和“三四五”工程,着力培育四大特色,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和辐射力,尽快建成XX北部地区中心城市、江城特色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提前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进入XX区县(市)经济发展的前列。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在工业方面,以能源建材、制药食品为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大力发展XX工业园区,盐井、三汇建材工业园区,清平玻璃工业园区和太和丝绸工业园区等四大特色工业园区,重点扶持能源、建材、制药和食品加工业,形成工业园区为基石,优势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把XX建成XX能源基地。在农业方面,以五大产业为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PIC生猪、葛、蚕桑、蔬菜、水产五大特色产业,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发展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业,加强市场培育,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合作经济发展。在商贸方面,以仓储网络为重点,建成XX北部地区商贸中心。大力培育商业旺区,积极发展仓储批发、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建成以主城中心商贸区为核心,骨干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重点集贸市场为支撑,布局合理、功能匹配的市场网络,增强对周边地区和各大城市的集聚辐射力。在旅游方面,以江城旅游为重点,建设优秀旅游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构建“城在园中、江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努力把XX旅游业培育成“游钓鱼名城、观涞滩古镇、赏江岸风光、享农家休闲、品三江鱼美、购旅游佳品”的江城特色旅游精品。在城市建设方面,以构筑城镇体系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推进城镇扩容,力争城镇化率以每年2.5的增长速度递增,推进XX向大城市跨越。到2020年,XX将建设成为一座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商贸兴旺、交通发达、有60万人规模的现代大都市。在项目建设方面,以“两路两站”为重点,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两路两站”是指遂渝快速铁路、渝南高速公路和草街航电水利枢纽、双槐火电站四个特大项目,这四个项目总投资将达到200亿元以上。目前,遂渝快速铁路、渝南高速公路已经动工兴建,草街航电水利枢纽、双槐火电站也即将上马,江东生态城、体育馆等项目的相关工作也在抓紧进行。大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将解决大量人员就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壮大财政势力,提高经状况,将使XX的优势进一步凸现,发展前景进一步看好,逐步成为XX乃至西部地区的投资热点。三、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创造良好创业环境创造XX的美好未来,需要每一个XX人的积极参与。为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回引”工程,在XX工业园专门设立返乡创业园,着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舞台,以优质的服务“引凤还巢”。一是提供政策服务,营造宽松创业环境。根据返乡创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对过去涉及返乡创业一些政策,认真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进一步完善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体系, 使之更加灵活,更加实际,更加特殊,有效增强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吸引力。在政策导向上,坚持降低门槛、放开限制、减少干扰,一切从快、从优、从好的原则。凡是外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都可以参照执行;凡是符合我市实际,对返乡创业有利的措施办法,都可以大胆试行。根据返乡创业投资额的不同,在土地使用、厂房租赁、产权手续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在所得税、增值税、行政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市内金融部门要加强对返乡创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要予以倾斜扶持。对吸纳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返乡创业企业,按相关政策给予奖励;属民营科技型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还要享受其他相关优惠政策,用优惠政策构筑返乡创业的“助推器”。二是落实后勤服务,为返乡创业者排难解忧。对返乡创业园落户企业实行挂牌保护,进入返乡创业园投资的业主,均办理客商证,享受特别待遇。对返乡创业业主及其聘请的技术人员、从业的农村人口的户口迁入、暂住登记手续办理及业主的子女入学都给予特殊照顾,并加大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对返乡创业企业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制、责任追究制、办事时限制和首问责任制,一切手续从优、从快、从简。要把市里主管、分管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印发到创业者手中,以便为返乡创业者排忧解难。这里,我们郑重承诺:有困难找我们,有麻烦找我们,真正做到企业汇报百听不厌,企业来信百批不倦,企业电话百接不烦,企业家上门百见不推,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质量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三是加强舆论服务,激发返乡创业热情。对返乡投资创业者政治上给地位,事业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每年推选数家企业,授予“明星企业”奖;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创业者,授予“创业之星”、“优秀企业家”的光荣称号;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对返乡创业的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不定期举办新时期返乡创业发展战略的理论研讨会,通过多种有效措施,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一流的返乡创业环境,形成“打工不是长久计,创业还是家乡好”的共识。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增强创业本领学习知识、增强本领是返乡创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缺乏知识,没有本领,仅有创业愿望,是不能干好事业的。要创业,要致富,就必须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业本领。一要增强学习紧迫感。过去主要靠“勤劳致富”,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单纯的“勤劳”已无法适应时展要求,人们的致富手段已朝科技致富和知识致富方向发展。目前,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市场经济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欠缺等不足。不学习,不进步,就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大家要紧跟时展步伐,针对存在的不足,自觉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成人函授、岗位培训、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逐步树立市场意识、信息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等“八种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创业者,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二要提高创业能力。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市场经济就是斗智、斗勇、斗强,狭路相逢智者胜,狭路相逢勇者胜,狭路相逢强者胜。要克服困难,勇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业中去,在市场竞争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挖掘创业潜能。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市场信息,不断增强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有效的经营组织和应变机制,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增强创业实绩。紧紧抓住XX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树立创大业、干大事的雄心壮志,找准结合点,积累资金,大胆投入,乘势而上。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承包土地,大力发展五大产业,建设产业基地,兴办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争当产业大户。结合发展商贸旅游,兴办大店、名店、从事餐饮服务,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农家乐,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结合小城镇建设,参与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兴建“打工仔一条街”、“农民一条街”、“打工仔园区”,“打工仔开发区”。结合四大工业园区发展,参与能源建材、制药食品建设,从事加工、生产、运输,创立品牌,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力争成为优势企业。此外,还可积极投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家乡的广阔天地里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伟业。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推动返乡创业蓬勃发展为切实抓好返乡创业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的返乡创业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使返乡创业工作取得实效。第一,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各部门、各镇街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直接责任;要将返乡创业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局面。市劳动社保局、农办、农业局等部门进一步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调查摸底,形成档案,积极动员他们返乡创业。市经委、商委、招商局等部门要主动到企业征求他们对发展环境的意见,解决其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各职能部门要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切实加强自身管理,凡是因个人工作失误对返乡创业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严格实行“错一罚十”。各镇街要以“一封信、一个会、一条街、一套政策”的形式,切 实加强返乡创业工作,即:向外出务工人员发出慰问信,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积极兴建“返乡创业”一条街,制定一套切合本地实际的返乡创业政策。第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宣传部要制定专门的宣传方案,各新闻单位要开辟专栏,对返乡创业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和他们的创业精神,激发外出务工人员的创业热情。跟踪报道返乡创业重点企业的进展情况,开展新闻访谈。各镇街要广泛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横幅,向外出务工人员发慰问信,营造浓厚的返乡创业氛围,掀起返乡创业的热潮,唱响返乡创业主旋律,形成人人关心返乡创业、人人支持返乡创业、人人愿意返乡创业的良好局面。第三,加强督查,狠抓落实。逐步健全返乡创业机制,加强对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措施落实的法纪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市纪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要加大督查力度,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对返乡创业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违法违纪行为,一经查实要立即曝光,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务必使返乡创业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志们,朋友们,返乡创业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对XX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XX的发展需要你们的一份力量,家乡的未来需要你们的一份支持,家乡的人民正热切期待着大家返乡创业,携手共创XX的美好明天!最后,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向各位致以新春最美好的祝愿: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