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故事范例6篇

名人小故事

名人小故事范文1

1、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2、包拯包青天,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3、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潜心学画。

(来源:文章屋网 )

名人小故事范文2

1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 .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

(来源:文章屋网 )

名人小故事范文3

《名字里的故事》

【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名字里的故事”。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疼爱。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有礼貌地回应,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及交际素养。同时,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目标】

1、

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

3、

能向家人讲述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难点】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在家问问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故事;也可以了解家中其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故事;还可以了解知名人物名字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语引入聂耳、岳飞名字里的故事:悄悄地告诉大家,老师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爱研究人的名字,例如:在医院候诊时,留意看看屏幕上人的名字,猜想一下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2、揭题,板题:名字里的故事

二、教师示范,指导交际

1、教师示范,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什么?

2、同学们真有礼貌,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板书:礼貌地回应(在书上打√)

3、你能说一说,刚才老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名字的呢?

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我们在介绍的时候,要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板书:信息讲清楚

三、学生练习,引导互动

1、现在你能像老师一样有顺序地、清楚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吗?自己先练一练。(生自由练习)指名展示,评价。(在书上打√)

2、谢谢你让我们知道了你名字的含义。哪位同学也来有礼貌地回应一下?

3、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要提出来的呢?四、小组交流,分享互动

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习的要求。(分四人小组练习、师巡视,相机指导) 了解组内评价情况。小组展示。指名评价。

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里都有一个故事,除了你们四人小组,还有班上其他同学和在这儿听课的老师们的名字里都有故事。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想了解他们名字里的故事吗?谁来做个小记者,去采访一下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去探询他们名字里的故事?我们大家可以看看他是怎么问的,都来学一学。(师生交流)

2、我相信下面还有很多小朋友们想知道其他老师或者同学们名字里的故事呢,你们也有一次采访、交流的机会。去吧,和他们交个朋友,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3、通过采访、交流,你了解了谁的名字?说说看。(生说)

4、真好!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知道了他们的名字。老师再来说出一个人的名字,你们看认不认识。谢婉滢?不知道吧。冰心呢?谢婉滢也就是冰心奶奶。原来谢婉滢是她们的父母给她取的大名,而冰心是她自己根据职业、爱好等给取的笔名。假如让你给自己取个名字,你会取怎样的名字?

5、你现在取好名字了,能把你为自己取名字告诉大家吗?你还要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6、总结,布置作业: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个人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对我们的期待与关爱,通过了解小朋友的名字,我们还发现了汉语言文字的秘密与趣味。让我们好好爱自己的名字,好好珍惜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今天回去后,与家里人说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知道了哪些新鲜事。

【板书设计】

名人小故事范文4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古典名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古典名著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以及阅读训练等进行多方面的结合,并通过对古典名著中故事情节、思想意识、历史典故等多方面的知识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激活心中对古典名著的兴趣爱好,增强学习语文、强化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简述古典名著教学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融入性

(一)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高年级古典名著的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地将古典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表现放置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古典名著带来的力量,尤其是形成对故事的浓厚兴趣,激活课堂教学的氛围。譬如,通过《西游记》中西天取经,降妖伏魔,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得正果的神魔故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故事的力量,并与语文课文教学相衔接,活跃课堂气氛。

(二)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故事感染力能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学生在古典名著的学习中,通过网络、漫画、电视等各种途径,对古典名著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引导,让学生形成对故事人物的自我探究,对历史的准确分析,是构建学生内在动力的有效桥梁。譬如,教师在讲解“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可以结合语文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认识,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激活内在的动力。

二、分析小学高年级古典名著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教师引导不够

在小学高年级古典名著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故事的引导以及讲解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于古典名著的阅读力不强,对于学生的引导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综合应用模式,造成学生盲目性地阅读,不能深入地了解古典名著中的真实内涵,并从中感受到文字带来的力量。譬如,在“草船借箭”的故事引导中,教师对于《三国演义》的人物没有形成整体的历史环节、线索分析,造成学生整体知识掌握得肤浅,没有形成深入的了解。

(二)拓展训练还不足

在小学高年级古典名著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拓展训练没有系统化操作,有的只停留在字词的讲解,也没有通过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融入对知识形成综合性的分析。譬如,在讲解《红楼梦》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没有将其中“凤辣子”王熙凤的美中含威、八面玲珑、泼辣张狂、口齿伶俐等多面性的性格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写作上的完美艺术。

三、探讨小学高年级古典名著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在故事情节的感知中培育出趣味

在古典名著的教学中,要结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特点,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到古典名著带来的无穷力量,让学生在故事性中培育出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譬如,在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时,先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孩子们一听就兴奋起来,因势利导地跟他们从孙悟空谈起,聊起《西游记》,让学生在简短的聊天中知道《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尽八十一难修得正果的故事梗概,激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是以课文相关的小情节引出长篇小说的大故事,从而整体感知故事情节,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历史背景,唤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趣味”,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了知识的铺垫和情感的准备。

(二)在揣摩人物描写中悟出人味

人物描写是古典名著中尤为成功的地方,尤其是小学生在叙事文人物描写以及认知能力上,更离不开对人物描法的掌握,通过古典名著的教学应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人物在不同历史环境、社会环境中的表现,更好地突出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节,联系人物身份角色,细读主角的描写部分,揣摩人物的言谈举止,从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悟出古典名著的“人味”。如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对王熙凤的第一印象;然后,细读描写王熙凤肖像、神态、语言的句子,揣摩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假关心、真炫耀,以及对贾母的讨好心理,初步领悟到“凤辣子”的复杂性格。通过在古典名著教学中对人物性格的整体分析,形成系统化的写作基础,有利于整体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写作提供帮助。

(三)在现代教学素材中赏出戏味

在古典名著的教学中,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尤其是突出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让学生通过网络、视频、活动表演等方式,掌握更多的古典名著知识,提高鉴赏和阅读能力。在精读课文细节描写之时,演示视频片断或图片,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在研读课文以后,播放与课文内容对应的全剧,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增强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音像素材,有效提升趣味,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古典名著的教学策略中,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围绕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成立课外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故事、人物性格分析、历史情结、文学素养等多方面的交流,教师在课下进行系统化的指导,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强化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石如军.试析小学古典名著教学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4).

名人小故事范文5

关键词:马克·吐温 美国文学巨匠 《卡县名蛙》 幽默 讽刺

一、马克·吐温及其作品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1.30-1910.4.21),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美誉为美国文学界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他的许多文章至今仍为世人乐道,他用极具特色的讽刺手法写出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描述了十九世纪美国政治社会的黑暗和对美国人民的关怀。《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作为其成名作,讲述了吉姆·斯迈雷好赌成性,不论你跟他赌什么,他都乐意,而且十有八九都会赢。最后他训练了一只蛤蟆,可以跳得很高。在与一个外乡人的比试中,外乡人给斯迈雷的蛤蟆灌了一肚子火枪的铁砂子,导致斯迈雷输了比赛。

二、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

(一)形象鲜明的人物刻画

在《卡县名蛙》中,共有三个主要人物:被朋友骗去找人的“我”,给我讲故事的西蒙·威勒,和故事的主人翁吉姆·斯迈雷。在小说中,我受朋友之托,去打听列昂尼达斯·W·斯迈雷的下落。可西蒙听到之后,却不管我找谁,而是向我讲起了另一个人的故事。“西蒙·威勒把我逼到墙角,用椅子封住我的去路”强行跟我讲述了一大堆我与我毫无关系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威勒极其严肃,“他紧皱着眉头,脸上不露一丝笑意,从第一句起,就用四平八稳的腔调叙述”“别管故事本身是不是荒唐可笑,他一样要把讲故事当要紧的事来办”,这样栩栩如生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马克·吐温对幽默的理解非常独到:“幽默的效果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讲故事的人表情严肃,竭力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似乎他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故事中有什么可笑之处。”而我,这个被强行留下来听故事的人,即使听着这些与我毫无关系的荒唐事,也要表现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以显得我有素养、绅士。小说的主人翁吉姆·斯迈雷更是整个小说的亮点:他嗜赌成性,不管别人跟他赌什么,只要愿意跟他赌,他就乐意。“要是他看见一只屎壳郎朝哪个方向走,他就跟你赌它几天才能到-不论到哪都行;只要你接茬,哪怕是去墨西哥,他也会跟着那只屎壳郎,看看它到底去不去那儿,路上得花几天时间。”将一个嗜赌如命赌徒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矛盾对比的情节描写

在《卡县名蛙》中,马克·吐温充分运用了矛盾的修辞手法,将矛盾进行到底。从一开始,“我”就被朋友“欺骗”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然后在被西蒙·威勒堵住,跟我讲一大堆与我毫不相干、十分荒唐的事的时候,我还表现得十分的有素养、绅士。虽然我对西蒙·威勒讲述的故事毫无兴趣,但还是表现的温文尔雅,十分耐心的把故事听完。这样的描写让人觉得“我”是一个十分含蓄,非常有教养的来自东部的人。但事实是,马克·吐温是一个西部拓荒者,他在那挖过矿、淘过金,十分了解西部人民的粗犷和牛仔精神。西蒙·威勒虽然讲述的故事十分的可笑,但他却非常的严肃,从故事一开始就用一种四平八稳的腔调叙述,把讲故事当成一件要紧的事来办。可他越是表情严肃,越与他所说的滑稽可笑的故事形成对比,让读者越发觉得可笑。故事中的斯迈雷,只要有人愿意跟他打赌,他就乐意奉陪。故事中他的跳蛙本来已经被他训练好了,可以比其它所有蛙跳的都高,如果他跟别人赌,一定会赢。但后来就是因为他太想和别人赌了,当外乡人说自己没有蛙时,他赶忙说:“好办-好办-只要你替我把这笼子拿一小会儿,我就去给你逮一只来”而当他辛辛苦苦给外乡人逮来一只蛙时,外乡人已经给他的蛙灌了一肚子火枪子,斯迈雷因此输了比赛。整篇小说中,马克·吐温处处运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将当时的西部拓荒者们的生活刻画的栩栩如生。当时的拓荒者们爱吹牛、好赌,简直就跟斯迈雷一样。而“我”和威勒则表现了当时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学者和政治家的虚伪和伪善。

(三)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

小说中充分运用了所谓的“衬跌手法”,即在故事的一开始,努力营造一种衬托的效果,让观众读者产生兴趣和对故事结局的期待,可在最后又往往笔锋一转,得出了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效果。小说一开始说斯迈雷嗜赌成性,而且运气极佳,十有八九都会赢。接着故事又写了母马和斗狗的两个故事作为铺垫,最后转出斗蛙,让人觉得这次斯迈雷肯定会赢。可没想到他为了让别人跟他赌,他甘愿跑去帮别人抓蛙,结果被人骗了,输了比赛。让读者的期待心理扑了个空,产生笑点。在马克·吐温的其它作品中,这样的手法屡见不鲜。

(四)独特的美式英语写作

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西部,成为了所谓的拓荒者。在生产生活中,他们发明了许多新词,创造了独特的表达方式。马克·吐温第一次将地道的美式英语用进文学写作,搬上了大雅之堂,用美式英语的简洁直接来起到讽刺和幽默的效果。在《卡县名蛙》中,马克·吐温第一次用地道的美式英语写出了“让整个美国发笑”的故事,让大家开始关注美式英语的写作能力。小说中,小狗的名字叫安德鲁·杰克逊,跳蛙叫丹尼尔·韦伯斯特。而这两个名字恰好是当时美国两大政党和共和党党首的名字,把政治首领比喻成小狗和跳蛙,并对他们进行讽刺。小说中斗狗安德鲁·杰克逊只会咬别的狗的后腿,但小说却写道:“那可是只好狗,那个安德鲁·杰克逊要是活着,一准会出名,胚子好,又聪明。”而在美式英语中,蛤蟆这一次本身就不是个好词,有骂人的作用。小说用这样的方式来讽刺当时灰暗的美国政治,对所谓的上层统治者的优越和能力表示了不屑。

三、结语

《卡县名蛙》第一次用地道的美式英语写出了笑料不断的故事,故事本身并没有要告诉我们什么真正的故事,马克·吐温用这样一个小说讽刺了当时的美国政治的黑暗,描述了西部拓荒者的生活,处处体现了其高超的写作技巧。马克·吐温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基础,丰富的思想为底蕴,娴熟的写作技巧为依托,写出了一个又一个让整个人深思的故事。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幽默讽刺艺术,直至今日,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范川凤 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J】. 逻辑与语言习得,1994年版 第36页

名人小故事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课堂;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096-01

一、拼音教学

教学拼音前,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读或编说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案例]教学“f”这一声母前,教师先讲《西游记》中关于如来佛的一段有趣的故事,正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板书“f ”,告诉学生像如来这样受人膜拜的就叫“佛”,带读“f”,再联系课本插图,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f”的音、形。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新的教学任务。

二、识字教学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有一些字,老师可以抓住字型特点,编成小故事。

[案例]教“拔”字时,告诉学生:从前,有个农民种了一些箩卜。到了秋天,萝卜丰收了。农民去收萝卜,他使劲用手(提手旁)拔,可是大萝卜怎么也拔不出来,他就去找朋友(右边的“友”字)帮忙,萝卜(右上角的“、”)终于了。这个易与“拨”混淆的字,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开了。

[案例]教“藏”字,老师先讲清“藏”分四部分“草字头、臣、戈、 ”,再讲清各部分的意思,然后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大臣(出示“臣”)发现敌人在追他,他就赶快跑进一间茅草屋里(拖动“草字头”),这时,他看见墙角有一大堆木柴和几件兵器,就连忙把木柴放在自己的左边,(拖动“ 左半部分”),把兵器放自己的右边(拖动“戈”,组成“藏”)敌人没有发现,就走开了。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专心致志地听着。老师接着问:敌人为什么没有发现呀?学生答“因为大臣藏起来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轻轻松松地记清了字形,还理解了字意。

三、写字教学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收集一些古代书法大师和其他名人少年时代刻苦练字的故事。

[案例]学生练字怕吃苦,不能持之以恒,我就给他们讲王羲之兰亭练字,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揣摩碑文、文征明乡试失败发奋练字终成大家等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学生逐渐领悟到练字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怕吃苦的精神。这些故事还激发了学生写字练字的兴趣。

四、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主要地位,让故事走进阅读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海洋里畅游。

[案例]教《尊严》一课时,学生对“尊严”一词理解不到位,我就设计了一个故事,帮学生理解。故事是:一个大国打算入侵一个小国,行动前大国派了一个使者到小国去威胁小国的国王,使者骄气十足地说:“我们准备派一支千人大军横扫你们小国。”小国国王一听,马上回答:“那可就麻烦了!”使者得意的说:“是不是害怕了?”“不,我是在担心,我们的监牢不大,只能关500多个强盗!”使者听了非常气愤,大声说:“听着,我们使用的可是最先进的武器!”没想到国王叹了口气:“那你们就更不幸了。”使者不明白,于是问:“怎么不幸?”小国国王从容地回答:“我们可没有任何先进武器,只有打狗棍!”国虽小,但不容任何人侵犯,小国国王在大国使者面前表现得那么自信,这就是尊严!这个小故事,既使学生很轻松的弄懂了词义,又引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五、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是听方和说方双问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