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范例6篇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范文1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护理

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国内报道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0%[1]。国外报道为5%[2]。但实际工作中发生率远远高于此水平,如果外渗处理不当,能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溃烂,严重者需清创,植皮;易引起医疗纠纷,(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定为四级医疗事故)[3]。目前有关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报道较多,但哪种方法治疗效果好费用低,目前尚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对我院2005年9月~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1800名4000多例化疗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化疗外渗的210例分别采用了传统封闭冰敷、西瓜霜等药混合涂敷及溃疡贴贴敷3种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9月1日~2008年2月28日患者入住江苏省肿瘤医院行外周静脉化疗后发生外渗的210例。其中男14例,年龄平均(58.71±11.89)岁;女196例,年龄平均(47.06±12.10)岁。卵巢癌96例,宫颈癌25例,乳腺癌17例,绒癌11例,恶性葡萄胎9例,肺癌9例,子宫肉瘤7例,大肠癌6例,输卵管癌6例,恶性淋巴瘤6例,食道癌4例,阴道恶黑3例,胃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以及鼻咽癌、膀胱癌、贲门癌、子宫内胚窦瘤、生殖细胞肿瘤、子宫中胚叶混合瘤各1例。入组标准:在本院行外周静脉化疗期间发生的外渗,局部无破溃坏死,患者对疼痛等能有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标准: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者,药物外渗已造成局部破溃或已使用过其它治疗方法均不属于本研究范围。

1.2研究方法:按化疗时间先后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10例分为3组,分别为传统组、西瓜霜组、溃疡贴组。

1.2.1传统组:取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10ml(根据外渗范围适当增加),消毒皮肤后,在距离外渗范围外缘2.5~3.0cm处用7号麻醉针头行环行封闭,然后调整角度分别向外渗中心封闭,再后覆盖无菌纱布;局部冰敷12~24h,做到冰袋及时更换;第2天行氦氖激光照射,1次/d,10min/次,5~10d为1疗程[4]。

1.2.2西瓜霜组:西瓜霜喷剂2.5g加无极膏10g加金霉素软膏2g混合调匀,均匀涂敷外渗局部,面积必须超过外渗范围外缘3.0~5.0cm,待药物自然吸干后清洗局部,观察外渗局部情况,必要时局部同法重复涂敷。如局部红肿严重,局部涂敷后用大鱼际按摩局部15min,以促进药物吸收,并抬高患肢。

1.2.3溃疡贴组:穿刺部位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干棉签去除皮肤表面消毒剂,待局部皮肤完全干燥后再用比外渗范围>2cm的溃疡贴敷盖,保持2~3d,观察局部情况,如有汗液和渗液溃疡贴吸收后变为乳白色或者不平整甚至自然脱落提示需要更换。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局部红肿范围、皮肤颜色、疼痛及肢体活动情况【5】。

1.4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红肿范围明显缩小>1cm,皮肤颜色由红转为肤色,疼痛明显减轻,对肢体活动无影响;有效:红肿范围缩小<1cm,皮肤颜色由红转为淡红色,疼痛减轻,对肢体活动有轻度影响;无效:红肿未消退,皮肤颜色无变化,局部有疼痛,明显影响肢体活动,加重:红肿范围扩大,皮肤颜色由红转为紫黑色,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肢体活动【5】。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盲法双人同步录入计算机(EXCEL格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使用SPSS15.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注射部位分别为:左侧手背或掌侧前臂、右侧手背或掌侧前臂等四个部位。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注射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评估分与疗效的影响:在先前的研究[6]中发现,通过对患者血管充盈情况、所使用的化疗药物、注射针具、化疗次数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分(>17为高危分,即容易发生外渗)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中起一定作用,而一旦发生外渗后该评分对治疗则无明显指导意义。

2.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见表1。

表1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加重

传统组7076300

西瓜霜组7065500

溃疡贴组7061900

注:同一患者可以发生多次外渗,此例数为化疗外渗次数。P<0.01

2.4种治疗方法的治愈天数和治疗费用的比较(见表2)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平均治愈天数短于传统组,经两两比较(LSD法)发现,其中溃疡贴组治愈天数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虽有差异,但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方面,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费用更加经济,与传统组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3种治疗方法的治愈天数和治疗费用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平均治愈天数(d)

平均治疗费用(元)

传统组

70

4.04

272.78

西瓜霜组

70

3.03

16.83②

溃疡贴组

70

2.60①

47.91②

注:与传统方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①P<0.05,②P<0.01

3讨论

传统局部封闭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局限。应用传统封闭治疗外渗,在预防局部组织损害及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有一定疗效,但因其需要一定量(>10ml)的药液进行局部环行封闭,增加局部组织肿胀和环行针刺带来的刺痛,延长了消肿和疼痛时间[7],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懑,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化疗药物品种越来越多,一旦外渗不能完全采用传统法进行处理。如艾恒等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就需忌冷一周,因此该类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则不能使用冰敷处理。所以在积极预防化疗药外渗的同时,寻求治疗外渗的最佳方法化疗科护士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瓜霜组对局部组织的作用。西瓜霜主要成份为:西瓜霜、硼砂、黄岑、黄连、黄柏、山豆根、冰片、薄荷脑等14味,主要有活血化淤、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无极膏为复方制剂,含有成分丙酸倍氯米松等,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强效局部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性反应的反应。金霉素眼膏本身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并且是油性,能保护混合药物的水分不致过早蒸发,减少换药次数和节省药液,又能保持皮肤潮湿,延长药物的浸润与吸收。

溃疡贴组对局部组织的作用。康惠尔溃疡贴为自粘性水胶体敷料,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反应消退;且外观透明,方格设计无须去除即可观察局部红肿消退情况,局部皮肤有无异常等,此敷料为特殊高分子材料,很少皮肤过敏反应;敷料表面为半透明膜,既透气又防水,不影响局部清洗和沐浴。

研究显示,3种方法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均能达到治愈。从治疗早期(48h内)的效果观察,西瓜霜组(92.86%)和溃疡贴组(87.14%)显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10%),3周后3组均无后遗症状,局部症状消失,皮肤颜色正常,肢体活动自如,无疼痛。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的治愈天数和费用也均优于传统组,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平均治愈天数在3d内,与文献报道[8-9]相近,其中溃疡贴组治愈时间最短,平均2.6d(P<0.05);西瓜霜组费用最低,平均治疗费用16.83元,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研究不适用于药物外渗所致局部组织糜烂溃疡坏死或开放性伤口的患者,以避免加重感染。

综上所述,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治疗化疗药物外渗比传统组更科学,更实用,且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最大程度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费用,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经上述研究已充分证明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在临床治疗化疗药物外渗中,治愈天数及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但在临床工作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患者经济条件一般,外渗处于暴露部位,夏季等等情况更适合选择西瓜霜组;假如患者经济条件较好,外渗部位不便涂药,或在冬季,则选择溃疡贴更为妥当。总之,西瓜霜组和溃疡贴组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致谢本研究得到江苏省肿瘤医院中医科李伟兵主任的悉心指导、全体护士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的鼎立帮助和科研科李苏平主任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大力支持,深表谢意!

4参考文献

[1]娄婷,黄幼含.肿瘤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81.

[2]戴勤,刘丽华,龙国美.化疗过程中预防静脉渗漏的系统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49.

[3]李俊英,余春华,付岚,等.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21(9):73.

[4]陶重燕.肿瘤化疗的护理[M].临床肿瘤护理,2004,4:110-115

[5]李秀风,刘秀梅,李卫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7,12(21):3274.

[6]顾慧,於小燕.肿瘤患者化疗前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评估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5(43):429.

[7]赵雪金,李玉兰,曾燕辉,等.复方川弓嗪湿敷治疗化疗药物渗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1.

化疗药物范文2

1 方法

以紫杉醇1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为

作者单位:661100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例:常规消毒,先从氯化钠注射液的输液瓶中抽出足量的空气,再逐个抽出紫杉醇溶液注入氯化钠注射液瓶中,这时就不再需要抽出瓶中的空气了。这样既可利用负压轻易的注入紫杉醇溶液,又保证输液瓶中的空气压力不至于过大而造成更换补液时药液流出形成浪费和污染,而且先从输液瓶中抽出的空气是完全洁净,不含任何药剂成分的,减少了药液弥散所导致的污染。

2 优点

加强自我防护及患者和家属的防护;净化空气,环境;减少药液浪费,保证药液的剂量。

拉莫三嗪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对照研究

李莹 刘勇 孙群星

【摘要】 目的 比较拉莫三嗪与碳酸锂治疗对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120例躁狂发作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拉莫三嗪)和对照组(碳酸锂),在治疗前,治疗后1、2、4、6月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WHOQ0L-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 两组BRM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 躁狂发作;拉莫三嗪;碳酸锂;疗效; 生存质量

Acontrol study of lamotrigine and lithium carbonatson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exist in manice pisode

LI Ying, LIU Yong, SUN Qun-xing.Zhumadian Mental Hospital.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exist of Lamotrigine and lithium carbonas in the theatment of mannic episode. Methods Being used the random control study .120 manic episode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Lamotrigine)and countrol graup(lithium carbonas) randomly.Effects and side effects were assessed witn BRMS , CGI and TESS respectively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1,2,4,6 months. WHOQ0L-BREF instrumen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exist before and after drug abministration. by menas of analyzing the scores in every domains. Results Two set with total BRMS before treat after with treat relatively showed the difference of with on significance(P0.05). The side effects were more in magnesium valproates group than those in lithium carbonas group.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physical health, psychological health,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environment in study group were 81.77±5.92,92.67±4.23,94.12±3.34,92.16±2.45, and the scores of physical halth, psychological health, cocial relationship, and environment in control group were 80.35±7.97,82.92±4.28,83.52±4.56,81.65±2.85。and the scores of four domains in WHOQ0L-BREF instruments had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o groups (P

【Key words】 Manic episode ; Lamotrigine ;Lithii carbonas;Efficacy ;Exist the quality

作者单位: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病院

拉莫三嗪作为抗癫痫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了评价其对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笔者选择碳酸锂作对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本院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间住院或出院随访的躁狂发作患者。入选标准:① 符合中国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1]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②年龄20~52岁,病程0.25~5年; ③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2](BRMS)评分>13分; ④排除其他神经疾病、糖尿病、心、肝、肺、肾等躯体疾病史,无药物依赖及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⑤已用过碳酸锂及其他抗精神药物者要停药清洗7 d;⑥ 实验室检查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乙肝五项,颅CT及X线胸部正位片均无明显异常;⑦参与研究的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一般资料 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分拉莫三嗪组和碳酸锂组,因疗程不足脱落7例(其中拉莫三嗪组3例,碳酸锂组4例)共完成120例。拉莫三嗪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7~46岁,平均(31.6±8.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5±1.2)年,家族遗传史8例(13.3%)。碳酸锂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8~45岁,平均(31.9±8.1)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6±1.3)年,家族遗传史7例(11.7%)。以上各项经χ2和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

1.3 方法

1.3.1 给药方法 采用双盲试验法,将拉莫三嗪和碳酸锂装入同样胶囊标以代号A或B,分配给研究组和对照组,连续观察6个月。拉莫三嗪由湖南三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596),碳酸锂由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2538),拉莫三嗪的起始剂量为50 mg/d,第3天后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逐渐加量,剂量范围为100~200 mg/d,平均(152±27)mg/d, 碳酸锂的起始剂量250 mg/d,第3天后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逐渐加量,剂量范围为1000~1500 mg/d,平均(1126±229)mg/d。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抗精神药物及电体治疗,有严重失眠者可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实验结束后由药房揭盲。

1.3.2 疗效评定 用BRM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月末各评定1次, 治疗后BRMS减分>30%为有效,>50%为显效。WHOQ0L-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存质量 [3] 。

1.3.3 不良反应评定 采用不良的反应反应量表(TESS)评定,于治疗后的1、2、4、6月末各评定一次。疗效及不良反应临床评定由2名副主任医师和2名主管护师共4人(一致性试验kappa值=0.88)完成。

1.3.4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治疗前与治疗后1、2、4、6月末分别进行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功能和心电图检查。

1.3.5 采用SPSS 11.5统计软包进行资料整理。用χ2和t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2.2 临床疗效 治疗第6个月末,研究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变化4例,总有效(显效+有效)率93.3%,显效率68.3%;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显效率65%。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无显著差异(χ2=1.43,P>0.05)。

2.3 BRMS和GGI评分比较 拉莫三嗪组与碳酸锂组治疗后第6月末BRM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可以看出,两药的抗躁狂疗效基本相似。

2.3 两组治疗后WHOQ0L-BREF量表各领域分与治疗前基线水平及两组统一时点计分的比较(见表2)。

2.4 副反应分析 从表3可见,治疗后1、2、4、6月末TESS总分评定拉莫三嗪组均显著低于碳酸锂组。以临床评定看,拉莫三嗪组和碳酸锂组发生口干分别为(2、8例),震颤(1、15例),恶心(1、16例),呕吐(1、9例),口干(2、5例),乏力(1、5例),视物模糊(0、4例),经χ2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副反应总发生率(拉莫三嗪组31.6%、碳酸锂组61.7%),有显著性差异(P

2.5 辅助检查 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3、2例),T波低平(5、7例),ST一T改变(1、3例),右束友传导阻滞(0、2例),谷丙转氨酶-过性升高(1、4例)。两组脑地形图,血糖、血常规治疗前后未发现异常。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RM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x±s)

组别总分动作言语意念飘忽言语/喧闹敌意/破坏情绪自我评价接融睡眠性兴趣工作

研究组治疗前25.9±5.72.6±1.23.1±0.72.3±0.82.7±0.81.9±0.82.9±0.92.6±1.02.2±0.82.8±0.81.3±1.22.7±0.8

n=601月末18.9±3.7a1.8±0.9a2.1±0.7b1.3±0.9b1.5±0.91.6±0.82.0±0.8a1.8±0.8a1.3±0.9b1.3±0.90.9±0.82.0±0.8a

2月末8.8±0.9b1.2±0.8b1.3±0.9b0.9±0.8b0.9±0.8b0.9±0.9b1.3±0.8b0.9±0.9b0.7±0.8b0.8±0.8b0.6±0.9b0.9±0.9b

4月末7.9±0.7b0.8±0.8b0.9±0.7b0.7±0.9b0.7±0.7b0.7±0.8b0.8±0.9b0.7±0.8b0.5±0.7b0.6±0.7b0.5±0.6b0.8±0.7b

6月末6.5±0.7b0.6±0.5b0.7±0.6b0.5±0.6b0.5±0.6b0.4±0.4b0.6±0.8b0.5±0.7b0.4±0.6b0.4±0.5b0.4±0.5b0.6±0.5b

对照组治疗前25.6±5.82.5±1.13.0±0.92.4±0.82.6±0.81.8±0.92.8±0.92.5±1.12.3±0.82.7±0.81.4±1.12.8±0.8

n=601月末18.9±5.7a1.8±1.0a2.2±0.7a1.3±0.8b1.3±0.71.4±0.82.0±0.81.6±0.7a1.3±0.9b1.2±0.91.0±0.82.1±0.9a

2月末8.9±0.8b1.3±0.9b1.4±0.7b0.8±0b0.9±0.8b0.9±0.8b0.9±0.9b0.9±0.9b0.8±0.8b0.9±0.8b0.8±0.7b1.0±0.8b

4月末8.0±0.6b0.9±0.8b0.9±0.8b0.6±0.8b0.7±0.7b0.6±0.7b0.7±0.8b0.7±0.6b0.5±0.6b0.7±0.8b0.6±0.8b0.8±0.8b

6月末6.9±0.5b0.6±0.6b0.8±0.)0.5±0.6b0.6±0.5b0.4±0.5b0.6±0.5b0.5±0.6b0.4±0.4b0.4±0.5b0.5±0.5b0.6±0.6b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aP

表2

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各领域计分与治疗前及两组间同一时点比较(x±s)

生存质量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月)

1月2月4月6月

生理领域研究组(n=60)57.56±9.1365.02±5.47a71.37±6.31b77.58±5.57b81.77±5.92b

对照组(n=60)59.35±8.9765.36±6.18a69.39±6.17b76.47±5.33b80.35±7.97b

心理领域研究组(n=60)42.31±12.5754.78±7.83b62.63±7.73bc84.63±9.13bd92.67±4.23bd

对照组(n=60)43.07±11.5150.03±7.4254.11±7.24b73.18±8.35b82.92±4.28b

社会关系研究组(n=60)38.93±12.6445.24±8.73bc66.62±9.13bd84.74±10.56bd94.12±3.34bd

对照组(n=60)39.87±11.1340.91±8.63b55.73±9.22b63.17±9.03b83.52±4.56b

环境领域研究组(n=60)30.13±12.9142.98±9.32bc57.53±6.47bd82.36±8.32bd92.16±2.45bd

对照组(n=60)29.89±13.1337.93±8.92b46.86±6.33b62.73±7.98b81.65±2.85b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aP

表3

两组治疗后TESS总分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1月末治疗2月末 治疗4月末 治疗6月末

拉莫三嗪组 n=603.12±2.93a2.12±2.93b1.92±2.77b 1.74±2.63b

碳酸锂组 n=604.33±2.98 4.38±3.073.83±2.983.33±2.72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a P

3 讨论

拉莫三嗪作为抗癫痫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拉莫三嗪治疗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资料显示[4,5,6,7,8,9]当Na+通道打开时,Na+进入细胞,细胞去极化,引起儿茶酚胺释放,其中去甲肾上腺素(NE)激动β受体,β受体经腺苷酸环化酶而促进环-磷酸腺苷合成,拉莫三嗪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通过阻断钠通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起到抗躁狂。本研究结果显示拉莫三嗪治疗1个月后,BRMS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研究还表明,拉莫三嗪对躁狂发作患者生存质量的四个领域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三项计分的变化尤为突出,第1个月就出现了明显优势,环境因素和社会关系分别在第2、4个月显示出显著的优势,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上述三项计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碳酸锂目前作为常规使用的抗躁狂药物,其疗效肯定[10],但毒副作用较大,且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较易导致中毒发生。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医院,未具备血锂浓度检测条件,碳酸锂使用受到限制。而拉莫三嗪治疗剂量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小,且避免了必须的常规的血液检测。研究结果显示拉莫三嗪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头晕、便秘、口干、静坐不能等,且程度较轻,患者对这些不良反应都能够较好的耐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拉莫三嗪治疗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碳酸锂相当。其治疗剂量的安全系数较大,常见的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较易接受,且对生存质量的改善彻底,可作为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91.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153.

[3]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WH0Q0L ~Bref introduction,administration,scoring and generic version of the assessment,field trial verson.programme on Mental Health.WHO:Geneva,1996:1-11.

[4] 沈渔.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26-449.

[5] 季键林.精神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79-282.

[6] 喻东山,高振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2-372.

[7] Bowden CL,Calabrese JR,McElroy SL,et al.The efficacy of lamotrigine in rapid cycling and non2rapid cycling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Biol Psychiatry,1999,45.

[8] 杨海晨,刘铁榜,沈其杰.拉莫三嗪在心境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临床精神医学,2005,15(1):54-55.

化疗药物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i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严重耐多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是2l世纪全球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化学药物仍然是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主要武器。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药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简要介绍如下。

WHO在“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2008紧急更新版”中,主要根据疗效、使用经验和药物分类将抗结核药物分为5组,这种分组法对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的设计十分有用。第l组: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利福布汀。第2组:注射用抗结核药物,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第3组: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第4组: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包括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特立齐酮和对氨基水杨酸。第5组:疗效不确切的抗结核药物,包括氯法齐明、利奈唑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硫脲、伊米培能/西司他丁、高剂量异烟肼和克拉霉素。

1 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 包括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利福布汀和利福喷汀。耐药结核病往往对其中1种或多种耐药。基于一线抗结核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仍可以根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药物交叉耐药性和菌株耐药稳定性,从中选择用药。

1.1 异烟肼 耐药性最不稳定,即便在耐药情况下仍具有一定的抗结核作用,并可延缓或防止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尤其是低浓度耐药情况下,可以作为耐药结核病化疗的可选择药物,但不能作为核心药物对待。

1.2 吡嗪酰胺 本品体外抗结核活性很弱且受pH影响很大,酸性环境(pH≤5.6)可增强其抗菌作用。基于大多数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伴有肺部慢性炎症而吡嗪酰胺在炎症的酸性环境中可充分发挥作用的原理,推荐在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中全程使用吡嗪酰胺。

1.3 乙胺丁醇 本品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破壁作用有助于提高其他药物进人细菌体内的速度,提升胞内药物浓度,与其他一线抗结核药物有协同作用,即便是低浓度耐药,仍可以选用。

1.4 利福平 本品为脂溶性,故易进入细胞内杀灭其中的敏感结核分枝杆菌。本品单独用于治疗结核病时可能迅速产生细菌耐药性,故必须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一旦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对利福平耐药,则不宜考虑再用。

1.5 利福布汀和利福喷汀 利福布汀对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非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 注射用抗结核药物 包括氨基糖苷类和环多肽类药物。

2.1 氨基糖苷类 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此类药物通过破坏核糖体的功能而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合成,为杀菌药。如果患者从未使用过注射用抗结核药物或对链霉素仍然敏感的话,建议首选链霉素,因为在注射用抗结核药物中链霉素的抗结核活性最强。链霉素与丁胺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具单向交叉耐药性,对丁胺卡那霉素或卷曲霉素耐药时使用链霉素无效。

2.2 环多肽类 主要有卷曲霉素。其化学结构不同于氨基糖苷类,但抗菌机制类似,多肽的作用是抑制肽基。

3 氟喹诺酮类药物 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结核分枝杆菌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的A亚单位,为杀菌药。在耐药结核病的化疗中首推这3种药物,其抗结核作用强弱为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滥用,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明显影响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星,应引起重视。

4 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 包括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特立齐酮、对氨基水杨酸和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

4.1 乙硫异烟胺和丙硫异烟胺 均属碳硫胺类药物,其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明确,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分枝菌酸合成。我国仅生产丙硫异烟胺,本品在耐多药结核病化疗方案中常为基本组分药。

4.2 环丝氨酸和特立齐酮 为D-丙氨酸类似物,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阻滞促使丙氨酸与丙胺酰一丙氨酸结合为二肽(分枝杆菌细胞膜的基本成分)的酶,为抑菌药。特立齐酮含有2个分子的环丝氨酸,可替代环丝氨酸。两者药效相似,具完全叉耐药性,它们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没有交叉耐药。其特点是除本身不易产生耐药性外,还可以防止细菌对乙硫异烟胺或丙硫异烟胺耐药,为耐药结核病化疗中值得选择的主要药物之一。

4.3 对氨基水杨酸和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 其作用机制为破坏结核分枝杆菌叶酸代谢,系杀菌药。对氨基水杨酸的主要应用价值在于不仅自身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还可以预防耐异烟肼菌群的产生,是异烟肼的有效联用药物,部分耐药甚至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此药仍可能敏感。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联合应用不但对耐异烟肼菌株有效,还可以防止耐药的进一步加剧。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对部分耐异烟肼或对氨基水杨酸菌株仍敏感,多用于耐药结核病化疗的中、后期。

5 疗效尚不确切的抗结核药物

5.1 氯法齐明 为吩嗪类衍生物,其作用机制为可优先与分枝杆菌的DNA(主要是含有鸟嘌呤的基本序列)结合,抑制分枝杆菌的复制和生长。优点是可进人巨噬细胞内,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杆菌均有抑菌作用。

5.2 利奈唑胺 为略唑烷酮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为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在翻译的早期阶段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其作用靶点为23S rRNA、核糖体L4和L22、Erm-37甲基转移酶以及WhiB7调节蛋白等。本品与其他蛋白合成抑制剂间无交叉耐药发生,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利奈唑胺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25-1mg/L,对敏感和耐药菌株具有同等的抗菌活性,对快速增殖期和静止期菌群均有抗菌作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5.3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本品可对抗结核分枝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早期杀菌活性,但对耐药菌株抗菌作用较弱。

5.4 克拉霉素 其作用机制为透过细菌细胞膜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转肽作用和信使核糖核酸的位移,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其特点为脂溶性好,易透过分枝杆菌的脂质层,组织细胞内浓度高,酸稳定性强,在吞噬溶酶体酸性环境中可长期保持活性,为间类药物中抗分枝杆菌活性最强者。

5.5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亚胺培南为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既有极强的广谱抗菌活性,又有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国外研究显示,本品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尤其是脓肿分枝杆菌病以及耐药结核病有一定的疗效弱。

6 部分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6.1 二芳基喹啉类药物 最具代表性的是R207910,又称TMC207。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的ATP合成酶,从而使ATP耗竭。

6.2 硝基咪唑吡喃类药物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PA-824。PA-824对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株的MIC为0.015-0.25mg/ml,对非繁殖期结核分枝杆菌或持存菌(persister)和耐药菌株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与传统的抗结核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6.3 二胺类药物 以SQl09最具代表性。SQl09是在乙胺丁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2代抗生素,但其结构和细胞内作用靶位均与乙胺丁醇有所不同。SQl09对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株的MIC为0.1-0.63mg/ml。有可能成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一种理想药物。

6.4 吡咯类化合物 以BM212的研究较为深入,其化学名为1,5-二芳基-2-甲基-3-(4-甲基哌嗪-l-基)甲基-吡咯。BM212对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株和耐药菌株(包括耐多药)的MIC均为0.7-1.5mg/ml。BM212对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也显示了良好的杀菌活性。

6.5 甲硫达嗪 为吩噻嗪类化合物,具有抗胆碱和镇静作用。近年研究发现,甲硫达嗪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其主要机制是调节结核分枝杆菌钙代谢和抑制其NADH2-甲萘醌氧化还原酶。新近研究证实甲硫达嗪还可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外排泵而发挥抗菌效应,对实验性鼠结核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近年来新抗结核药物的研制与开发令人鼓舞和振奋,其中不少都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显示了强大的杀菌活性,一些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相信这些药物终将有临床应用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 Chiang CY.Yew WW.Multidrug-resistant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9,13:304-311.

[2] Caminero JA.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evidence and controversies[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6,10:829-837.

[3] Global Alliance for TB Drug Development.Handbook of antituberculosis agents[J].Tuberculosis (Edinb),2008,88:85-169.

[4]唐神结.耐药结核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4-150.

[5] 唐神结,肖和平.耐多药结核病的综合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1):715-718.

[6] 唐神结,肖和平,张青.耐多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研究的新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8):617-620.

[7] 唐神结,肖和平.耐药结核病的化学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4):3160-3162.

[8] Sugawara I,Zhang J,Li C.Cross-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among streptomycin,kanamycin and amikacin[J].Indian J Exp Biol,2009,7:520-522.

[9] Agrawal D,Udwadia ZF,Rodriguez C,et al.Increasing incidence of fluoroquinolone-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Mumbai,India[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9,1:79-83.

[10] Lu PL,Peng CF,Hwang JJ,et al.Activity of twelve second-line antimicrobial agents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Taiwan[J].J Chemother,2008,20:202-207.

[11] Migliori GB,Lange C,Centis R,et al.Resistance to second-line injectable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in multidrug-resistant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cases[J].Eur Respir J,2008,31:1155-1159.

[12] Prammananan T,Chaiprasert A,Leechawengwongs M.In vitro activity of linezolid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XDR)-TB isolates[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9,33:190-191.

[13] Tato M,de la Pedrosa EG,Canton R,et al.In vitro activity of linezolid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including 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boris isolates[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9,28:75-78.

化疗药物范文4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015-02

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治疗静脉炎的方法很多,现对非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物理治疗、西药治疗、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给临床护士提供方便,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疾病得到顺利的治疗,早日康复。

1 物理治疗

1.1 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

方法[1]:用国产SJ-6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仪,光斑直径2.5 cm,激光束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照射,距离以刚不接触皮肤表面为限,每次30 min,2次/d,间隔4 h,5 d为1个疗程。低能量He-Ne激光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它能激活生物分子、扩张血管、活跃代谢、加强细胞活性、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具有消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1.2 紫外线照射治疗

首先评估静脉炎的程度,制定紫外线照射时间,一般采用红斑量照射5~10 s,1次/d,3~5 d为1个疗程,照射前清洁照射区,照射前后局部不用任何药物,以免影响紫外线吸收;照射时用清洁的纸制作成孔巾暴露照射部位,以保护正常的皮肤;紫外线灯头垂直对准患处,距离皮肤3 cm;照射时嘱患者闭双眼以保护角膜;每次照射前后观察皮肤的红斑反应,若反应过强停止照射。紫外线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同时具有镇痛作用和加速组织再生,促进结缔组织及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伤口或溃疡面的愈合[2]。

2 西药治疗

2.1 山莨菪碱加普卡因外用治疗

方法[3]:治疗组用无菌棉签浸取2%山莨菪碱与0.25%普卡因混合药液外擦炎症局部,范围稍大于病变处,间隔2~3 h重复应用。冯敏等[4]报道2%山莨菪碱为扩张皮肤浅表静脉的首选药物,而0.25%普卡因局部封闭,可降低局部血管脆性,从而减轻或阻止液体的外渗及疼痛反应,缓解血管痉挛,改善缺血缺氧状态,而且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局部损伤[5]。除个别对普卡因过敏者禁用外,大多数病人均可使用,是治疗输液所致的静脉炎的合适方法。

2.2 654-2加利多卡因外用防治静脉输液致疼痛及静脉炎

方法[6]:患者在静脉输液时,常规消毒后待干,将事先配制好的利多卡因10 ml加654-2 20 mg用棉签蘸少许,在穿刺部位沿血管走行向近心端涂1次,再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覆盖针眼,再沿静脉走行向近心端用浸有利多卡因加654-2液的5 cm×15 cm的纱布条外敷至静脉输液完毕。利多卡因为局部,其穿透性、扩散性强,长期使用在体内无蓄积,可反复使用[7],从而减轻了穿刺时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疼痛。654-2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尤其是微血管),同时具有镇痛作用,其半衰期为1~3 h,长期使用不蓄积[8],又可提高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稳定细胞膜,从而减少了静脉炎及周围组织坏死的发生。

2.3 碘伏加硫酸镁治疗置管后静脉炎

方法[9]:将加热好的硫酸镁放置在治疗碗中(以不烫手为宜),碗内放纱布2块;用湿敷钳绞干1块纱布敷于患处,2~3 min更换纱布1次,连续20~30 min,2次/d;再将0.5%碘伏涂搽患处,5~6次/d。红肿消退后,停用硫酸镁,继续涂搽碘伏,直至痊愈。硫酸镁湿热敷后外涂碘伏,利用热的作用,使有效碘迅速渗透到组织间隙和血管周围,氧化细菌胞浆的活性基因,作用强而快,用后很快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对周围皮肤及血管的炎性反应起消退作用。

2.4 局部封闭加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

方法[10]:患者在确诊为Ⅲ度静脉炎后,1 h内即采用2%利多卡因5 ml加地塞米松5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在静脉炎周围行局部环型封闭,范围稍大于红肿面积,再给予50%硫酸镁湿敷。

2.5 红花酒精热湿敷治疗甘露醇静滴所致静脉炎

方法[11]:采用 50%红花酒精纱布热湿敷,温度41~43℃,3次/d,每次30 min。主要由于红花性味辛、温、无毒,除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外,另外热湿敷能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减轻疼痛。

2.6 喜疗妥霜剂治疗表皮静脉炎

方法[12]:将喜疗妥霜剂直接涂于患处,再轻轻按摩2~3 min,每日外涂3~4次。经局部涂药1 d,能迅速消除局部疼痛和压迫感,一般1~2 d可见红肿消退,2~3 d淤斑消退,血管变软,恢复弹性,3~5 d痊愈。喜疗妥霜剂具有理想的抗炎、止痛作用,使用简便,药性温和,易于吸收,对皮肤及其他组织无刺激,可多次使用。

3 其他治疗

3.1 新鲜芦荟外敷治疗静脉炎[13]

方法:将新鲜芦荟叶洗净,皮肤清洁后,用小刀将芦荟纵向切成薄片敷于发生静脉炎的血管外,外用胶布适当固定,外敷范围超过病变四周2 cm以上,每天3~4次,每次1 h,外敷过程每30 min更换芦荟薄片1次,以保持局部湿润。芦荟具有清热、解毒,促进细胞再生和伤口愈合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芦荟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丰富的活性酶[14],对改善免疫功能、增加白介素、消除毒素、消除有毒自由基等具有重要作用;芦荟中含有大量大黄素苷,具抗炎、抑菌、杀菌功能。新鲜芦荟外敷治疗输液后静脉炎,其杀菌、消肿、减轻疼痛疗效迅速,并有软化血管,减轻病人痛苦,延长血管使用寿命功能。

3.2 冰片、生姜治疗静脉炎

方法[15] :将鲜生姜洗净、晾干,取15~30 g,加冰片细粉末10~15 g,捣成泥状,搅拌均匀,然后用双层纱布包裹,四周向内折叠,置于患处,治疗面积大小应与局部炎症累及的范围相一致,每日治疗1~2次。局部贴敷0.5~1 h后疼痛减轻,一般1~4 d治愈,无不良反应发生,有效率达100%。冰片辛、苦、温和,具有止痛作用,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龙脑、异龙脑有抗菌作用,并对局部组织渗出和水肿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消炎目的[16]。生姜为辛、温之品,能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液的吸收,有行血化瘀之功能,宣畅气血,利于消肿,所含之生姜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16]。故该药方治疗静脉炎能迅速达到止痛目的。

3.3 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

方法[17]:取姜黄 、大黄 、黄柏、苍术、厚朴 、陈皮 、生天南星、甘草 、白芷 、天花粉研磨成粉,此即为如意金黄散,根据静脉炎部位大小,取适量如意金黄散加入蜂蜜搅拌成糊状,再取适量调好的如意金黄散涂于无菌纱布上,厚度3 mm,覆盖范围大于病变范围1~2 cm ,外敷于静脉炎处,外盖塑料薄膜,以胶布固定,每次12 h以上,每天更换 1次,至静脉炎痊愈为止。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能迅速消散局部炎性渗出,消除局部水肿,解除局部血管痉挛。

3.4 新癀片、绿茶、蜂蜜治疗浅静脉炎

方法[18]:新癀片碾碎用绿茶水溶解,加入少量蜂蜜、食醋调和成糊状均匀地涂在患处,面积大于红肿边缘2 cm,避开针眼处皮肤,根据静脉炎的程度不同选择间隔时间。Ⅰ级3次/d或4次/d、Ⅱ级6~8次/d、Ⅲ级1~2 h涂1次,抬高患肢保持局部湿润,每日清洁患处1次同时观察局部情况的变化。新癀片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能,调以绿茶、蜂蜜、食醋加强该药的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防治浅静脉炎效果好。

3.5 羊蹄草用于治疗静脉炎[19]

选用广东省从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培植的新鲜羊蹄草,洗净、捣烂为糊状,敷于患处,敷药范围超过患处2 cm,1次/d,每次敷药 6~8 h,并做好观察记录。羊蹄草又名一点红,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散淤消肿的功效。 羊蹄草价格便宜,药物来源方便,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治愈静脉炎,是治疗静脉炎的理想药物。护理上应注意:羊蹄草是选用新鲜草药捣烂外敷,为了防止药汁外渗,垫上胶单治疗巾,盖上薄膜。为了预防药物过敏,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注意过敏体质的病人,密切观察,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立即停用,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以上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疗程短,效果显著,药物易得、经济,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虽然临床治疗静脉炎的方法很多,但关键是防止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培娟.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19.

[2]陈向荣,骆晶,倪柳琴,等.紫外线照射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杂志,2005,22(1):52.

[3]杨翠林,路艳红.山莨菪碱加奴夫卡因外用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9):1028.

[4]冯敏,刘安琴,孙燕芳,等.山莨菪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187-188.

[5]仇小峰,马渝风,谢建华.奴夫卡因静脉注射保护输液通道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60.

[6]吴修荣.利多卡因加654-2外用防治静脉输液致疼痛及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3,9(4):241-242.

[7]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97.

[8]冯训珍,陈能琼.山莨菪碱外擦治冻伤[J].护理学杂志,2001,16(8):511.

[9]杨玲,吴艳林.碘伏联合硫酸镁治疗置管后静脉炎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22):59.

[10]曹岚,唐春炫,罗庚求.局部封闭加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21):39.

[11]肖雪芬,林伟茹,林晓婷.红花酒精热湿敷对甘露醇静滴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4,6(3):34.

[12]张艳姬,梁玉霞,孟华,等.喜疗妥霜剂治疗表皮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杂志,2003,20(4):79.

[13]黎观妹,戴金英,黄伟平,等.新鲜芦荟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评价[J]. 现代护理,2003,9(2):92-93.

[14]黄岱斌.芦荟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2,9(2):50.

[15]刘淑茹,刘国芬,邢丽君.冰片、生姜治疗静脉炎[J].护理研究,2003,17(6):678.

[16]雷载权.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46,1560.

[17]黄惠明,柳燕.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44.

[18]刘丽华.新癀片治疗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5,19(12):2787.

[19]杨惠琼,余同珍.羊蹄草用于治疗静脉炎[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15.

化疗药物范文5

【摘要】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化疗患者,选取经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为化疗药物外渗的1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100例化疗患者中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有11例,占同期化疗患者11%;11例化疗患者的药物外渗发生原因包括药物因素、血管因素、操作因素等;11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患者均转危为安,无一例死亡。结论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工作中,可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一定干预措施,达到疾病防治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原因;防治对策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1],但若发生药物外渗或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和炎症,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加重了经济负担,而且耽误了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理人员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十分重要[2]。为了降低化疗患者药物外渗的发生率,需要掌握其相关因素,针对性提出防治干预措施,我院随机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化疗患者,选取经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为化疗药物外渗的1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及防治措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化疗患者,选取经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为化疗药物外渗的1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为48.5±10.4岁。原发病的诊断中,1例诊断为膀胱癌,2例诊断为甲状腺癌,3例诊断为肝癌,5例诊断为胃癌。临床症状为红、肿、热、痛,外渗时间均在5分钟以内,外渗部位直径均小于2cm。

1.2 方法:针对11例存在药物外渗的化疗患者的病案进行了调查,回顾性汇总和分析如药物因素、血管因素、操作因素等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干预措施。

2 结果

100例化疗患者中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有11例,占同期化疗患者11%;11例化疗患者的药物外渗发生原因包括药物因素、血管因素、操作因素等;11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患者均转危为安,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3.1 化疗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的原因并不单一,较为复杂,其机理可以归纳为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抑制炎性细胞的生成及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受损。本组化疗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比率为11%,且其发生原因包括药物因素、血管因素、操作因素等,基本符合文献报道[3]。

3.1.1 药物因素:目前化疗药物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生素类、植物药、激素等很多种类,各种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反应不一,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等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威猛、链脲霉素、丙脒腙等药物外渗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如环磷酰胺、塞替派、氨甲喋呤、博莱霉素、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顺铂、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药物外渗可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而药物的PH值、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均可可称为化疗中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

3.1.2 血管因素:化疗患者经常采集血标本或经常输液导致血管壁薄、脆,弹性下降,易发生化疗药物外渗。上腔静脉压迫征、肿瘤压迫、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血管栓塞等可增高上游血管阻力,易造成化疗药物外渗。

3.1.3 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的不熟练导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且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选择血管不当导致血管内壁压力增加、针头固定不牢随肢体的活动针尖滑出血管、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或按压时问太短,药液沿针眼外渗均可导致化疗药物外渗,尤其各种穿刺技术不佳如针尖穿破血管等原因导致的损伤是药物外渗的直接因素。

3.2 化疗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防治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我们采取如下的防治措施,减少化疗患者药物外渗的发生:1)药物的选择要正确:①正确掌握药物的特性及用法,调整好其输入浓度及速度;②禁用接触化疗药物的针头直接进行穿刺及拔出,用药前后可冲管、中间给药;静推时边推药边抽回血,确保药物在血管内;③浓度:不宜过高;④速度:不宜过快。2)血管的选择要准确:①产生强烈刺激或发疱性的化疗药物不适合进行手、足背血管输入;②长期化疗的病人,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③保护大静脉[4]: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④最好通过静脉插管化疗。3)要加强业务水平:①熟练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②成功穿刺后合理固定针头,防止针头移动损伤血管;③针头拔出后针眼按压数分钟,直至无出血倾向;④进行化疗药物输入前要对采用血管进行评估判断其可用性。4)加强患者配合:①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②发疱剂滴注时,减少患者的活动;③化疗时如有异常感觉,及时报告护士。5)紧急处理:①发现渗出,立即停止点滴,吸出药物;②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③局封:激素+利多卡因。6)外敷:①冷敷[5]:冰袋24h,最长3天;②药物湿敷:可采用氢考、MgSO4、2-4%NaHCO3;③中药湿敷:可采用金黄散、六神丸+蜂蜜。

本组11例化疗患者经分析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均转危为安,无一例死亡。此结果表明,化疗药物外渗一直是医护人员及病人担心的问题,是影响化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工作中,可针对药物因素、血管因素、操作因素等多方面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高化疗的效果,达到疾病防治的最终目的,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陈涛. 浅谈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25-26.

[2] 娄婷,黄幼含.肿瘤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与处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8183-8184.

[3] 李靖文,张鸿雁. 强刺激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处理. 齐鲁护理杂志,2006,06A:1037-1037.

[4] 王建霞.保护静脉与化疗.实用护理杂志,2005,11(12):2-3.

化疗药物范文6

【关键词】 化疗;护士;防护

作者单位:443000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放化疗一科

肿瘤化疗已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完整,对某些肿瘤有突出疗效的分支学科。化疗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对控制肿瘤生长、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但由于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增殖旺盛的正常组织细胞也有损伤,所以特别是放化疗科的护士,工作中经常与化疗药物接触,化疗药物在使用过程易对护士产生职业性损伤,如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因此,护士在肿瘤化疗中对于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给药途径、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加强安全防护,在极易受到化学物污染的工作环境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1 接触后的不良反应

1.1 急性反应 经常接触化疗药及用药患者排泄物的医务人员,如不加防护很易通过皮肤黏膜吸入造成局部刺激。药物所致皮肤黏膜反应可分为三类:①局部腐蚀,形成水泡和溃疡;②局部皮肤刺激症状;③局部黏膜刺激症状或对破损皮肤刺激症状。

1.2 远期结果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

2 防护措施

2.1 设立化疗配药操作室 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危害主要是近距离接触。抗肿瘤药物配制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2,3]。据报道,护士职业接触肿瘤药物可导致WBC、PLT下降,月经紊乱,脱发等毒性反应[4]。因此,护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工作过程中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防止药物由任何途径进入人体。二是尽量减少化疗药物污染环境。设置配制化疗药物的专用房间,在专用层流柜内完成药物准备。 不具备专门配药设备的医院 ,要选择偏僻独立的配药地点,人员流动量少,并安置通风装置,监测空气微粒数目,固定加药台面,配备一次性口罩、帽子、防护衣裤、聚氯乙烯手套、化疗巾,专用污物筒及一次性袋子、防护眼镜。这样化疗用药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可减少到最低。

2.2 规范化疗药物的操作规程

①配药时,工作台面铺可吸收性塑料垫,应注意尽量勿使药液溅出,气雾逸出。药液不慎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地面或桌面有洒出的药液,需及时吸附冲洗掉[1];②锯安瓿后,垫无菌纱布打开安瓿。对粉剂性药物,在注入溶解剂时,要防止由于瓶内压力增高使针栓脱出造成药物污染,因此,加药针头应粗些,尽量把空气排在安瓿内;③加药完毕立即脱去手套,切勿戴手套触摸其他物品,再用流动水彻底冲净双手;④备药后使用一切污染专用袋中集中放置,封闭处理;⑤用三氯有毒液反复擦拭加药台面、地面。

2.3 加强化疗后医疗垃圾的安全处理

2.3.1 高温焚化 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转运,并高温焚烧处置细胞毒性废物。所有细胞毒性废物完全降解要求达到1200℃高温,降温焚化可能导致危险的细胞毒性蒸气被释放到空气中。

2.3.2 化学降解 此方法可将细胞毒性化合物转化为非毒性化合物,适用于清理药品残余物,清洁被污染的便盆、溢出物、防护服。

3 讨论

3.1 加强管理 医院管理层必须重视护士的职业安全,严格执行卫生工作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注意保护孕妇和哺乳期的护士,暂时调离岗位,避免直接接触化疗药物。

3.2 完善化疗防护设备 医院应从护士职业危害及净化环境角度出发,有条件的医院要实施化疗药物集中配置,无条件的医院可应用简易层流柜进行化疗药物配置,若两者均无配备的医院,配药室和走廊应安装抽排风扇设备,保证空气的流通,以降低化疗药物配置过程中对护士的损伤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应备齐必须的防护用品,如乳胶手套、防护眼镜、围裙、长袖防护衣等。

3.3 重视培训及规范操作行为 在接触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必要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而接触者具备必要的相关知识是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前提。尤其对年资较低的护士,培训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护士趋向年轻化,而工龄2~5 年护士的化疗防护落实率最低。

重视对新护士和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对新护士应进行化疗职业防护和操作规程的岗前培训,使她们一开始就重视职业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对执行化疗的护士应定期进行化疗专业培训,以化疗的基础知识、化疗的副作用及预防处理、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化疗操作规程等为培训内容。

3.4 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 化疗防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防护措施的落实。医院要重视对护士进行自我防护教育,使在化疗工作中自觉遵循化疗防护原则,即尽量减少抗肿瘤药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医务人员的损害。

4 小结

4.1 抗肿瘤药物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在空气中播散,经皮肤、黏膜、呼吸道吸收入人体并产生一定影响,如致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姊妹染色体交换频率增大,DNA断裂增多。

4.2 专业人员在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具有潜在危害性。根据其毒性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特点,虽然在日常配制药液或给药时沾染的剂量很小,但是由于频繁接触会因其蓄积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如造血系统、消化道上皮细胞等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脱发等,同时还会产生远期毒性反应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总之 化疗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危害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实际工作中,应把化疗中的安全防护放到重要位置,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卫生监督和生物监测,降低职业性危险性。同时护理人员的化疗防护也需要职能部门的重视,医疗卫生单位的配合。完善化疗防护设施,保证防护措施落实,从预防入手,注意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化疗用药防护卫生管理制度。

参 考 文 献

[1]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99,99-104.

[2]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0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