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病人护理措施范例6篇

化疗病人护理措施

化疗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干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29-02

基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我院8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42例,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31―60岁,平均年龄(45.51±1.36)岁;对照组患者为42例,男26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32―61岁,平均年龄(46.25±1.07)岁。对本次研究选取的8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采用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1心理护理干预

基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病理特点,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该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患者进行进行良好沟通,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该疾病发病知识及治疗方法,进而有效提高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减轻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给患者家属讲解相应护理措施,进而对患者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行为护理干预

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卧床休息,在其身体状况及病情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适度的锻炼活动,同时依据患者实施治疗前的排便习惯为患者制定富含针对性的排便活动时间,其长于平常排便时间,约为5分钟。对于没有排便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午餐或是晚餐后再次采用排便活动指引其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出血复发率

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后,其止血时间为(26.14±12.23)h,住院时间为(8.82±3.21)d,再出血复发率为11.90%(5/4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其止血时间为(36.72±18.23)h,住院时间为(11.68±5.51)d,再出血复发率为30.95%(13/42)。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出血复发率,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出血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便秘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4.76%(2/42),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38%(1/42);对照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26.19%(11/42),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9.05%(8/4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便秘及肝性脑病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便秘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具有较高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同时因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病理特点,患者在治疗中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提供相应护理,其还依据患者心理状况及体征等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供患者治疗效果等等[2]。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复发率、出现便秘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均同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姚云超.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03):338--339.

化疗病人护理措施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临床症状、心功能检测及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4.5岁;病史3~16年,平均8.3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0例,Ⅲ级36例,Ⅳ级14例。原发病类型:冠心病31例、扩张型心肌病27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日4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疾病类型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常规护理措施

2组患者据医嘱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3舒适护措施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舒适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1)心理辅导:由于病程长及反复入院治疗,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不适感,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患者加以安抚,为患者解答疑虑,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并对疾病治疗树立信心。(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环境护理: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噪声干扰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维持在50%~60%,并随时根据外界环境进行调整,注意保暖。(4)饮食护理:患者饮食上宜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切忌饮食过饱及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防止窒息。(5)护理:呼吸困难、气喘、发绀、水肿是慢性心衰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宜取半卧位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患者背部可放置靠垫,以舒适为宜。(6)吸氧护理:患者应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低氧血症,氧流量一般为2~4L/min,并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流量及持续时间,氧气管和湿化瓶应及时更换避免污染。(7)病情观察:由于部分慢性心衰患者症状不典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更加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心率加快、出现心律失常或夜间呼吸困难则表示患者病情恶化,需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另外,还需密切观察水肿及肺部感染征象,避免心衰加重。(8)输液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和急性肺水肿。(9)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烟酒、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因素。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做到自我保健。需长期服药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剂量、服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定期门诊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消失及辅助检查结果正常;显效: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显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有所改善,但未达Ⅰ级,相关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也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无改善,症状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有效率82.2%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症状控制效果比较

治疗组气喘缓解时间为(2.8±1.1)d,明显比对照组(6.2±1.5)d缩短(P<0.05);水肿消退时间治疗组为(3.7±1.5)d,对照组为(6.9±1.8)d,治疗组也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心律恢复时间治疗组为(7.9±2.2)d,对照组为(9.6±3.2)d,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护理效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0.5±2.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2±2.5)d,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出院后3个月内再住院率为17.8%(8/45),而对照组再住院率为46.7%(21/45),治疗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在治疗组为2.2%(1/45),在对照组为6.7%(3/42),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舒适、满意度比较

应用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焦虑评分在治疗组为(4.5±1.4),而在对照组为(11.2±1.9),2组比较治疗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评分在治疗组为(4.9±1.9),而在对照组为(12.2±2.3),2组比较治疗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睡眠维持率为(97.5±6.2)%,而对照组睡眠维持率为(80.2±5.7)%,治疗组睡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转(P<0.05)。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7.8%(44/45),对照组满意度为75.6%(34/45),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化疗病人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社区;特殊人群;家庭病房;护理措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82-01

社区护理即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1]。近些年来,社区文化及社区医疗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也逐步获得了社会和医疗学者的重视。我社区对辖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获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管理服务对象

我社区内精神障碍患者36例,残疾运动障碍患者42例,心脑血管意外卧床患者44例,共122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0.5±5.5)岁,所有患者均为限制行为或是限制运动障碍患者。

2护理方法

2.1传统护理方法:在实施前主要采用的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主要措施是定期对社区内管理122例特殊人群进行访视,给予治疗和护理方法的指导,进行生活饮食的指导。

2.2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对我社区管辖内的特殊性患者建立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如下:(1)饮食生活护理干预指导:依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规律的饮食习惯,保证患者摄入足量营养及维生素,以定量、定时、营养均衡为主要原则,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降低糖分的摄入。增加粗纤维食物及蔬菜的使用量,尤其是对卧床患者,要注意保证大便通畅。(2)运动管理措施:对精神障碍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增加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患病能力,对卧床患者应适宜的增加床上运动,对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其体运动,减少心脑负担,严格执行下床运动的标准,避免过早下床运动导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药物治疗:对患者实施严格的药物管理,尤其是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药物,严格要求患者家属定期定时定量的发放治疗药物。(4)心理干预护理:对特殊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同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和人性化关怀,增加相互患者及家属的相互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5)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和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度。(6)防止并发症:要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卧床患者要注意褥疮和肺内感染的发生发展,要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2.3统计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对实施管理措施及前后进行100份的问卷调查,实施管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幸福感,舒适感,家庭和睦度及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实施管理前情况,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伴随社区医疗服务的提升和进步,社区卫生服务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不但提高了每个家庭及整个社区内,居民的疾病防治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相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社区医疗服务体制的逐渐完善和成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也越来越高。

常规的社区护理服务仅局限于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社区内就诊患者的护理干预管理,但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残疾患者及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意外卧床患者,这一部分患者的护理干预则发生缺失,近一年来我社区医疗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家庭,针对这一部分患者采取建立家庭病房的措施进行护理管理干预,以提高特殊性患者享有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通过对家庭病房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均得到了认可和好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病房实施前情况但对比实施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社区内特殊人群实施家庭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的增加患者幸福感、增加生活舒适感及家庭和睦度,提高对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应用于社区内特殊人群的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化玲, 刘书祥, 胡玮.社区护理实践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2):92-94

化疗病人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3-01

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该疾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医学人员的普遍关注[1]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的疾病中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选取了某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分析并给予其中一部分患者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医院2010年,在这个期间的进行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案例200例作为实验的组员,将这100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100,观察组中分别是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处于55-8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也是处于60-85岁。这两组的患者文化程度分别是中学50例,中学至高中100例,高中以上30例,其他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临床对比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医务人员去总结其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治疗护理的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性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及护理

3.1 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严重的受其的影响,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一定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

3.2 护理

3.2.1 医务人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相应的使用血压等的监督及护理。

3.2.2 要细心的观察患者的症状,做到及时了解患者情况,有效与患者沟通病情进展,住院期间,患者若出现胸闷、胸痛等情况,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观察其的问题,及时采取如吸氧等的相应措施。

3.2.3 针对患者具有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情况出现,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生活护理,发挥协,护理患者的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问题。

3.2.4 重症患者他们必须卧床进行休息,那么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休息护理。病情逐渐稳定的患者,鼓励其进行床上活动或是下床活动,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按时帮助其更换,也需要根据其病情的轻重,细心、有耐心的进行护理。

3.2.5 患者的护理措施还涉及到药疗护理。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一定要掌握好。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医务人员应该准确掌握好药物的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等等。

3.2.6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最重要的一项是急救护理,因为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如果急救及急救护理不及时,就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对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等等要熟练掌握;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各抢救用物,保持各抢救用物的完好备用状态;如果患者发生晕厥等状况,医务人员一定要立即就地抢救,及通知其的主治医师;各类药物的使用遵医嘱,快速、正确地进行;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医务人员一定立即采取心、肺、脑复苏措施。

3.2.7 健康指导是一项辅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性作用。因此,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积极鼓励患者去治疗各种原发病,尽量减少各种诱因的出现;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指导其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确保足够的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的情况出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医务人员指导其选择相应的治疗饮食;冠心病患者应提醒其要随身备好急救药物,避免紧急情况失控;医嘱患者应遵按时服药。

本文研究中,讨论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对其康复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及提出一些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冯杰,宋克群,杨君,郎森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10.28,9(05):172-176.

化疗病人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病人烧烫伤因素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69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56-01

目前,构建科学有效的患者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即单纯被动处理差错的事后管理模式,逐步向预警防范与积极干预的前瞻控制管理模式转变。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为加强知识宣教和进行心理干预。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之下,住院病人烧烫伤事件成了护理质量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其皮肤完整性受损产生合并症会延长病人住院天数、降低出院后的活动力,甚至影响病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因此了解烧烫伤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而降低烧烫伤的发生,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烧烫伤的种类

热液烫伤、火焰烧伤、接触烧伤、化学伤、电伤。

2康复科烧烫伤容易发生的地点

病房、康复治疗室、理疗室、浴室、配餐间、开水房。

3烧烫伤的的危险因素

3.1热敷方法使用不正确及时间过长。

3.2使用在感觉异常或无知觉的肢体部分。

3.3使用烤灯、艾灸、热水袋、电热毯、取暖器方法不适当。

3.4消毒剂管理不当。

4烧烫伤的预防措施

病人入院及转入8小时内需进行高危险人群筛选,24小时针对高危险病人进行护理指导。

4.1使用热敷指导。

4.1.1告知病人及家属使用热敷时需要在外层包一层干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4.1.2热敷3分钟需观察皮肤有无发红、若有发红立即停止热敷。

4.1.3每次热敷约15-20分钟(热敷温度约40度)。

4.1.4使用热水前先以手腕内侧测量水温,预防无知觉肢体烫伤。

4.2使用烤灯指导。

4.2.1烤灯与治疗部位的距离:25W距离35cm以上,40W距离45cm以上,60W距离75cm以上。

4.2.2使用烤灯3分钟需观察皮肤有无发红、若有发红立即停止热疗

4.3艾灸治疗注意事项。

4.3.1对于昏迷、局部知觉迟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灼伤。

4.3.2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导致灼伤事故发生。

4.4消毒液管理。妥善放置消毒液,避免因泼洒而导致化学性烧伤。

4.5张贴警示告知牌。在病房、康复治疗室、理疗室、浴室、配餐间、开水房、热水器旁张贴警示告知牌。

5烧烫伤的紧急处理措施

5.1迅速以流动自来水冲洗,或将烧伤部位浸泡于冷水内,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

5.2冷水内充分浸泡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用剪刀剪开衣服,并暂时保留黏住的部分,尽量避免弄破水泡。

5.3在冷水内浸泡30分钟后用清洁的布类覆盖,勿涂外用药,以免影响判断伤情和紧急处理。

5.4电烧伤急救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受伤者呼吸或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体外心脏按摩。

5.5化学剂烧伤后立即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受伤部位至少60分钟,以降低皮肤表面的化学剂浓度,如果波及眼睛,应睁开眼睛以大量的自来水冲洗至少2小时,再做后续处理。

6成立烧烫伤项目小组

烧烫伤项目小组是对烧烫伤管理的改革,它的成立更完善了烧烫伤的管理方法,使烧烫伤的管理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个性化、科学化。烧烫伤项目管理小组对烧烫伤的预防与护理实施系统的监管,能有效地降低烧烫伤的发生率。烧烫伤项目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对护士、病人及照顾者进行烧烫伤防治知识培训,组织评估,查看烧烫伤风险预警病人,制订烧烫伤预防及护理措施并指导、监督落实。

7健康教育

7.1将预防烫伤的相关预防常识列为健康宣教内容。制作宣传图册或视频资料,向病人及陪护人员宣传有关预防烫伤的知识,并以真实的病例使患者及陪护人员认识到烫伤的危害,使其提高对烫伤的重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烫伤的发生。

7.2评估住院病人潜在烫伤危险因素:①评估患者曾经有无烫伤史。②评估患者有无要热敷或保温的需求。③评估患者及陪护人员对宣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7.3加强住院病人的自我防范意识:对高危人群加强健康安全教育,反复宣教加深知识;提高其对意外伤害的预见性,使其主动采取避免意外伤害的措施,从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8结论

烧烫伤事件多因为病人肢体感觉迟钝,耐受性差,对热的敏感性低,即使温度、距离合适,正规操作,仍有可能造成烫伤。因此,我们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好预见性工作及措施。全面评估可能发生烫伤的潜在危险因素,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陪护的防范意识,可减少低温烫伤事件发生。针对低温烫伤特点,采取的防范措施可以总结以下几点:①低温烫伤好发于取暖季节,因此在室温低时要格外注意;②使用取暖物品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及长时间接触相同部位;③肢体感觉迟钝的病人严格在护理人员看护下使用;④皮肤敏感度低的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各种取暖物品,如需使用应及时观察皮肤情况,避免低温烫伤。发生烫伤后应及时处理。因此,对无痛感或面积较小的创面也应高度重视及时治疗。烫伤创面一般较深,治疗时间较长,让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到治疗和护理中,对患者树立信心,强化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总之,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加强病人及家属对烫伤的重视,是预防烫伤发生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汤培,黄道强,史洁锐,等.老年人低热烧伤37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137

[2]艾深海,黎鳌.低热烧伤.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1;7(2):140

[3]刘森.MEBO治疗92例小面积Ⅲ度低温热源烧伤的临床体会.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32(4):22~23

[4]庞聪慧,宋殿荣.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3(1):149~150

[5]唐静,李感芝,张广守.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66例支气管结核的配合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3(1):143~144

[6]龚竹云,张翠娥,陈玉敏.德莫林在老年腹部手术后腹泻病人皮肤保护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3(1):151

[7]何慧芳.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1;3(1):154~155

[8]崔妙玲,李敏燕,杨连招.医院管理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6~78

化疗病人护理措施范文6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认知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高血压;人性化护理;干预

多发性慢性疾病中高血压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的因素,高血压患者通常会出现糖代谢紊乱、脂肪紊乱等症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损伤患者的视网膜、肾、脑以及心等器官组织[1]。本文就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31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52.3±3.2);本组患者患病时间均在3~20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为(11.2±3.1)年。其中30例轻度高血压,40例中度高血压,10例重度高血压。本组患者中10例并发糖尿病,7例并发冠心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数据对比没有明显差别,具有比较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护理干预。因为高血压疾病并发症有着较大的危险性、较长治疗时间以及较多发病因素,患者在得知病情后心理上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轻松,导致有着不稳定的血压。为了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障碍得到减轻,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工作,给予患者感情上的支持,确保患者正确的树立战胜病魔的自信心,采用积极的心态对于疾病的治疗工作。

(2)饮食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摄入钠盐的量进行限制,每天有着

(3)运动护理干预。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由于合理的运动能够使患者体内的神经活动得到调节,对血管舒张有促进的作用,能够将血压降低,使心血管自身的功能得到有效提高,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2]。医护人员应该为高血压患者选择游泳、骑车、太极拳、慢跑等方面的有氧运动。倘若患者高血压病情较为严重,则需要卧床进行休息治疗。

(4)药物护理措施。要想有效避免发生并发症、有效控制病情,药物治疗是不必可少的,在人性化护理干预工作用药护理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副作用、目的、剂量、方法、名称等详细的告知患者,同时让患者根据医生嘱咐,按时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用药的反应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告知医生,合理的调整用药的剂量。

(5)出院指导措施。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应该详细的交代家属以及患者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让患者出院后记得准时服用药物,禁止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维持规律的生活,确保睡眠处于充足的状态。同时告知患者在家中休养时应该重视做好血压监测的工作,准确的记录血压,叮嘱患者回院复诊治疗的时间。

(6)定期随访工作。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后应该将健康档案建立,综合评估患者各方面的情况,通过分析评估的结果,做好定期随访的工作,对患者治疗护理效果、血压动态改变等进行了解。对患者高血压疾病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从根本上促进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认知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逐渐变化,临床护理模式为了确保患者的文化、社会、精神、心理、身体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逐渐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代替机械性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模式属于较为新型的,与现代医学模式、时展互相符合,能够让患者在精神、社会、心理上获得舒适的感觉,将不适的程度有效降低以及减少。本文通过对本组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护理、用药干预、饮食护理、合理运动以及出院随访等人性化措施进行干预,效果较为良好。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与现代护理的要求互相符合,对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有着促进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