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顺差范例6篇

外贸顺差

外贸顺差范文1

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直接原因

1.我国出口加工贸易持续大幅顺差

表12002年~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各年整理

表1表明,从2002年~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顺差增长了2.27倍,与之相伴随,同期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增长了4.83倍;而且,2002年以来,每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顺差在当年贸易顺差中的比重都在100%以上。可见,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大幅增长,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急剧增加的根本原因。

2.我国的进口替代能力加强

表22002年~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各年整理

表2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在2002年~2004年间出口增幅快于进口增幅,而且自2005年开始,加工贸易进口增长远落后于出口增长。这说明了随着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原料、零部件的国内供应比重在迅速增长,进口替代能力加强。这也是我国加工贸易急剧增长中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的关键原因。

3.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变化

自2001年底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WTO成员国中原有的一些禁锢我国优势产品出口的制度被取消,使得我国的出口能力在短期内得以迅速释放,出口规模急剧扩大。例如,2005年全球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取消后,我国当年纺织品类及相关物品的净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1.1%,成为当年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驱动力量。

二、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深层次原因

1.我国对贸易顺差的观念滞后

我国曾长期外汇短缺,因此,政府一直把鼓励出口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使人们形成了“贸易顺差有利于中国”的观念。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已完全不同于当初,截至200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0663亿美元。然而,许多地方或部门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当初,体现在政策上,各级政府鼓励出口换汇、创汇的措施不少;鼓励进出口平衡安排和鼓励进口的措施则相对不足。

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走的是“以量取胜”的路子。我们利用劳动力优势,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推动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随着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国际市场上这类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由于我国这类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差,许多出口只有通过低价竞销才能实现。因此,伴随我国出口规模及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是对外贸易收益的不断减少,出现了“贸易的贫困化增长”。

3.贸易伙伴国对其向我国进口的管制和限制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我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应该从贸易伙伴国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进出平衡。但美国等发达的贸易伙伴国,为维持其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严格限制其国内相关先进技术产品向我国出口,导致我国想要和需要进口的产品进不来,人为地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4.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和内需增长不足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年的过度投资导致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近年来,由于相关改革不到位,我国居民住房、医疗等支出激增,引发消费信心不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曾占国内需求总量一半的农村消费因农民收入增长放缓而剧减,使得国内消费品市场的长期低迷。国内供求的这种矛盾使得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迫使企业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尽量扩大出口,致使我国出口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增长不足又直接抑制了进口消费品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外贸的顺差。

三、解决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对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国的贸易持续顺差既有国际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因此,解决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理工程。

1.切实转变观念

要解决我国对外贸易长期持续顺差问题,首先应树立“贸易平衡”的观念。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辨证地认识贸易顺差的利弊。事实上,长期的贸易顺差,会引发人民币升值,导致贸易摩擦加剧从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矛盾。因此,我们要从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水平较低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善于利用国外资源,发展对外贸易,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后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制定和修订发展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都应以实现贸易平衡为出发点,既鼓励出口,也要鼓励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进口。

2.切实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应转向“以质取胜”,从根本上扭转贸易的贫困化增长局面。为此,在继续加强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政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品牌意识,实现由目前的贴牌加工为主向自有品牌生产、营销为主的转变;要积极推动一般贸易和其他形式贸易的发展,改变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占主要比重的局面;还应鼓励我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变商品出口为技术出口,缓解贸易顺差。

3.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大政策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实现我国结构调整的目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加强经济发展规划,严格防止重复建设,有效地缓解或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其次,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有效调控,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降低国内高储蓄率。再次,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有效扩大内需。

外贸顺差范文2

[关键词]固定替代弹性;通货膨胀;外贸顺差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1)03-0005-05

[收稿日期] 2011-04-06

一、引言

已有的关于通货膨胀的猜想和指示性测度,大多属于事实层面上的症状归纳。[1,2]其中,除CPI(Consumer Price Index)之外,另一个很为人们接受的是外贸核算结果,认为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大量顺差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法似乎很容易为金融界所认可,并往往就此采取有关行动,试图遏制膨胀。[3,4]

容易理解,如同CPI一样,外贸顺差测度也是对通货膨胀真实和精确性的近似,也应该经受科学理论的检验,并受到有关理论范式的审视,从而得到肯定或批评,使其向着更加准确和更加精确的技术方向前进。[5]

对外贸顺差的作用进行分析,需要在有关融入金融固定数量约束的经济模型的初始结构中,明确国际贸易的构成情况,从而将外贸与国内货币数量需求耦合在一个统一的模型里。直观地就可以发现,有约束的利润函数――G函数,在基本结构上,便可以视为是一个贸易函数。因而,在G函数的框架里描述国际贸易结构,只是在其余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市场进行了分解。这应该是很容易完成的。[6]这样,就获得了继之可以进行有效分析的初始结构。

资料表明,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分析,需要在固定替代弹性和对偶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近期的研究成果已经显示出,从G函数这个理论范式出发,以必要的初始结构为焦点,运用已经明确的经济规律,其中主要是固定替代弹性和最优化对偶原理,给出有关通货膨胀的科学定义,再就此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是完全行之有效的。[7]

由此令人注意到,如果通过市场分解,把国际贸易耦合到具有货币固定数量约束的G函数中,再交由通货膨胀的定义进行分析,那么,就必定可以对外贸与通货膨胀的一般关系给予解释。试想,在这条一般解释途径上再聚焦于某些特殊的条件,便可以得出对这些特殊情况的揭示和解释,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特定信息。例如,外贸顺差的大幅度增长,便可以成为这样的特殊条件之一,借助这条途径应该可以得到揭示和解释。

二、市场分解及其基准运行

为简单起见,设所考虑的经济由一个生产部门和一个金融部门组成。产品面对3个市场:国内销售、出口和进口;金融面对国内一个金融市场。固定数量约束分别为各自的市场需求数量,对生产部门的需求是商品数量,对金融部门的是货币数量。

参考文献:

[1][美]P.萨缪尔森,W.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主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6-18.

[2][美] N. Gregory Mankiw.梁小民译. 经济学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8-30.

[3][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高鸿业译.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7-29.

[4]Samuelson,P.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7,122-124.

[5]艾慧. 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4-17.

[6]孙中才. G函数与农业贸易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68-73.

[7]孙中才.现代农业经济学(研究生试用)[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2006:130-138.

[8]原宇,夏慧. 金融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72-75.

[9][美]F. 米什金.刘毅,蒋理,王秀萍,刘霞,夏乐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9-92.

Foreign Trade Surplus and Inflation

Sun Zhongcai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外贸顺差范文3

【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大幅顺差,这既有其直接原因,又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因此,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不平衡问题是个综合治理工程。 【论文关键词】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 原因 对策 入世5年来,我国外贸顺差持续增加,在2005年越过1000亿美元大关后,2006年,我国顺差又达1774.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长期巨额的贸易顺差,引发了我国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诸多贸易摩擦,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也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探讨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1)就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 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直接原因 1.我国出口加工贸易持续大幅顺差 表1 2002年~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各年整理 表1表明,从2002年~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顺差增长了2.27倍,与之相伴随,同期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增长了4.83倍;而且,2002年以来,每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顺差在当年贸易顺差中的比重都在100%以上。可见,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大幅增长,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急剧增加的根本原因。 2.我国的进口替代能力加强 表2 2002年~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各年整理 表2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在2002年~2011年间出口增幅快于进口增幅,而且自2005年开始,加工贸易进口增长远落后于出口增长。这说明了随着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原料、零部件的国内供应比重在迅速增长,进口替代能力加强。这也是我国加工贸易急剧增长中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的关键原因。 3.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变化 自2001年底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WTO成员国中原有的一些禁锢我国优势产品出口的制度被取消,使得我国的出口能力在短期内得以迅速释放,出口规模急剧扩大。例如,2005年全球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取消后,我国当年纺织品类及相关物品的净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1.1%,成为当年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驱动力量。 二、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深层次原因 1.我国对贸易顺差的观念滞后 我国曾长期外汇短缺,因此,政府一直把鼓励出口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使人们形成了“贸易顺差有利于中国”的观念。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已完全不同于当初,截至200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0663亿美元。然而,许多地方或部门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当初,体现在政策上,各级政府鼓励出口换汇、创汇的措施不少;鼓励进出口平衡安排和鼓励进口的措施则相对不足。 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走的是“以量取胜”的路子。我们利用劳动力优势,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推动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随着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国际市场上这类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由于我国这类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差,许多出口只有通过低价竞销才能实现。因此,伴随我国出口规模及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是对外贸易收益的不断减少,出现了“贸易的贫困化增长”。 3.贸易伙伴国对其向我国进口的管制和限制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我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应该从贸易伙伴国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进出平衡。但美国等发达的贸易伙伴国,为维持其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严格限制其国内相关先进技术产品向我国出口,导致我国想要和需要进口的产品进不来,人为地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4.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和内需增长不足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年的过度投资导致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近年 来,由于相关改革不到位,我国居民住房、医疗等支出激增,引发消费信心不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曾占国内需求总量一半的农村消费因农民收入增长放缓而剧减,使得国内消费品市场的长期低迷。国内供求的这种矛盾使得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迫使企业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尽量扩大出口,致使我国出口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增长不足又直接抑制了进口消费品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外贸的顺差。 三、解决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对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国的贸易持续顺差既有国际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因此,解决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理工程。 1.切实转变观念 要解决我国对外贸易长期持续顺差问题,首先应树立“贸易平衡”的观念。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辨证地认识贸易顺差的利弊。事实上,长期的贸易顺差,会引发人民币升值,导致贸易摩擦加剧从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矛盾。因此,我们要从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水平较低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善于利用国外资源,发展对外贸易,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后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制定和修订发展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都应以实现贸易平衡为出发点,既鼓励出口,也要鼓励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进口。 2.切实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应转向“以质取胜”,从根本上扭转贸易的贫困化增长局面。为此,在继续加强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政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品牌意识,实现由目前的贴牌加工为主向自有品牌生产、营销为主的转变;要积极推动一般贸易和其他形式贸易的发展,改变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占主要比重的局面;还应鼓励我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变商品出口为技术出口,缓解贸易顺差。 3.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大政策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实现我国结构调整的目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加强经济发展规划,严格防止重复建设,有效地缓解或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其次,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有效调控,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降低国内高储蓄率。再次,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有效扩大内需。 4.加强同贸易伙伴的对话 政府应在深入分析我国产生贸易顺差各种原因的基础上,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对话,消除误解,推动贸易伙伴国在技术领域对我国出口的进一步开放,力争在解决我国贸易顺差的问题上获得贸易伙伴国的合作和相应的政策支持。

外贸顺差范文4

(佳木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顺差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1 年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 亿大关,2012 年接近1800 亿,2013 年1-7 月达到1368.2 亿。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度增长,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贸易顺差的认识,应该更加全面与客观,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利弊,既要看到巨额贸易顺差给经济平衡带来的困扰,也应承认贸易顺差的积极作用,综合分析其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的实质性影响。

关键词 :贸易顺差;经济运行;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240-02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曲佳康(1991-),女,辽宁凤城人,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经济学;谢源虎(1969-),男,黑龙江宝清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

一、贸易顺差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尽管目前外贸顺差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若干棘手问题,但是对外贸易与贸易顺差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是不容否认的。贸易顺差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偿付能力、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改善国内产业水平、推动技术进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对本国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这一点已经被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所证实。由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正面临资源、能源瓶颈约束,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取得短缺的原料与资源,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2. 有利于提高产业水平,推动技术进步

中国正处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外汇收入是实现进口原材料、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现代管理经验的重要因素。通过扩大出口,利用贸易顺差取得的外汇收入,可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工艺,购置生产所必需的资本、原材料、机器设备等,发挥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充分利用对外贸易的“学习效应”,以国际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武装国内企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改变传统产业格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这种效益是难以通过国内市场实现的。

3. 有利于拉升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国内就业

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我国有了提高进口水平的手段。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这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获利,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出口的增长也趋向于使我国的投资领域发生变化,资金逐渐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亦即它们各自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据测算,目前外贸顺差对GDP 的贡献已经将近25%。

4. 有利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已经很大,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较小,而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为较大规模的净流入状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际游资涌入。在此情况下,如果项目经常出现逆差,再加上国际投机资本炒作,很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资本净流出,造成本币大幅贬值,引发金融危机爆发,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所以保持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与经常项目收支顺差,有利于抵抗金融危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贸易顺差带来的主要问题

1. 贸易顺差大部分来自于低附加值产品

贸易顺差大部分来自于低附加值产品,不利于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过去在知识技术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廉价的劳动力与资源环境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最具优势的要素。纺织品、资源能源类初级产品及低端加工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一直占有重要比重。我国的大部分贸易顺差是以价格和数量为主要竞争手段换来的。而且我国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超过半数以上,大量企业存在贴牌生产,没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物耗高。

2. 外贸依存度大易受世界经济及国际市场波动冲击

外贸依存度可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目前世界各国平均的进出口依存度为40% 左右,美国稳定在25% 左右,日本一般保持在20%。我国今年上半年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84%。外贸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我国外贸出口主要建立在粗放型数量扩张基础上,顺差来源国家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自身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风吹草动,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波动以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情况变化等都将通过外贸的巨大传导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经济安全产生隐患。

3. 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持续上升,不仅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也使我国与出口产品结构相近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增加。一方面,外贸规模的急剧扩张,尤其是廉价商品出口快速增长,使我国与发达国家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近年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事件越来越多,形式多种多样。以反倾销为例,我国连续12 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除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外,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和环境、劳工保护等方面的壁垒也在不断增加;贸易摩擦领域正在由货物领域向服务贸易领域扩大,从产品、企业等微观层面向宏观体制、制度层面延伸。另一方面,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据美国《财富》杂志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与马来西亚处于完全直接竞争状态的产品达到50%,与印尼产品达到80%,与菲律宾产品达到100% 的完全竞争状态。激烈地国际竞争也使得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数量不断上升。

4. 外汇储备不断扩大增加了国内流动性压力

截至2013 年7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接近1.4 万亿美元。若不考虑外汇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货币流动性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结果。根据计算,如果将因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中扣除,发现调整后的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速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均大幅下降。与调整前相比,2001―2006 年调整后的M2 增速平均下降4.5 个百分点,M2 与GDP 的比值平均下降0.3。

三、解决我国外贸顺差的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国的贸易持续顺差既有国际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因此,解决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理工程。

1. 切实转变观念

要解决我国对外贸易长期持续顺差问题,首先应树立“贸易平衡”的观念,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辨证地认识贸易顺差的利弊。事实上,长期的贸易顺差,会引发人民币升值,导致贸易摩擦加剧,从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矛盾。

2. 切实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应转向“以质取胜”,从根本上扭转贸易的贫困化增长局面。为此,在继续加强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政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品牌意识,实现由目前的贴牌加工向自有品牌生产、营销为主的转变;要积极推动一般贸易和其他形式贸易的发展,改变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占主要比重的局面;还应鼓励我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变商品出口为技术出口,缓解贸易顺差。

3. 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大政策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实现我国结构调整的目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加强经济发展规划,严格防止重复建设,有效地缓解或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第二,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有效调控,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降低国内高储蓄率。第三,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有效扩大内需。

4. 加强同贸易伙伴的对话

政府应在深入分析我国产生贸易顺差的各种原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同贸易国之间的对话,消除误解,推动贸易伙伴国在技术领域对我国出口的进一步开放,力争在解决我国贸易顺差的问题上获得贸易伙伴国的合作和相应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于宏伟.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J]. 现代商业,2012,(7):37-39.

[2] 李薇辉. 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研究[J]. 科技发展,2013,(1):15-16.

外贸顺差范文5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贸易顺差;汇率调整

1 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失衡现象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少数国家。当前阶段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表现是,美国的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印度等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而这些国家的汇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包括汇率制度在内的金融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造成了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在消除外部经济失衡时的制度障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集中表现为我国与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主要是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对进出口的影响。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一个国家总是出口其资源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资源察赋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型产品。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即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欧美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相对丰裕,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而制造业只占15%左右,因此需要进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显然。中美、中欧贸易的商品结构符合国际分工及资源禀赋理论,各自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形成顺差。

(2)由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所导致的国际分工的变化。贸易顺差与由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有密切的关系,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使制造业加速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经济出现“美欧消费,亚洲加工”的格局。基于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较为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优惠的贸易政策安排和高效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自上世纪末以来,海外跨国公司开始走上跨国外包、制造业产业转移之路,在我国投资建厂,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并将制成品出口到国外,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角色日益明显。国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对美国顺差的主要原因。

2 持续大幅贸易顺差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对外贸易顺差的出现和扩大,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结果和重要标志。但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2.1 外贸顺差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由于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国家政策、内需不足的国内经济环境,决定了中国每年快速的经济增长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出口带动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收入国家,工资水平、管理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很多出口企业凭借劳动力和成本优势所创造的低价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增长为国内提供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缓解了人口增长导致的就业压力。

(2)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其规模经济理论中。全面论述了在规模报酬递减的条件下,通过出口扩大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我国可以通过大力促进产品出口,获得贸易顺差来拓展国际市场形成国内产业规模经济。此外,扩大出口还可以加快本国的知识积累,促进技术进步。通过开展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知识与专业化人力资本的迅速积累;通过出口参与国际竞争可以迫使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部门的投入,增强其竞争力,从而使一国的经济加速增长。

2.2 外贸顺差对国民经济的消极影响

(1)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由于我国早先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货币当局通过外汇管制的措施,将本应该由各个经济主体(私人、企业)自行持有的外汇资产掌握到货币当局一家手中。因此实体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余额的增量集中体现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大。巨额的外汇储备成为困扰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极不稳定因素:首先外汇占款渠道的大量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了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从而引起金融资产、固定资产价格大幅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后果;此外,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诱使国际短期资金大量涌入,进行投机活动。进一步加快了资产泡沫的形成,使整体宏观经济呈现过热的局势,不利于我国的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2)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风险加大,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年年贸易顺差,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增长持续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结果是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攀升。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由于近几年,我国国内需求严重不足,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直偏低,为保证经济正常稳定的发展,众多的企业都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生存,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外需拉动型特征。这一方面显示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这将使我国经济发展的面临更大的风险,一旦国际市场发生波动,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国内市场,从而造成我国宏观经济的动荡。

3 调节国际贸易顺差的对策

外贸顺差范文6

【关键词】 对策;贸易顺差;经济全球化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对外贸易获得快速发展。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出如下特点:(1)从企业性质看,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据海关统计,无论是进出口额还是贸易差额,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居重要地位,且呈逐年扩大趋势。(2)从贸易方式看,总体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2001年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对整体贸易顺差的贡献均达到100%以上。(3)从贸易国别(地区)结构看,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巨额顺差与巨额逆差并存。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和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并表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中国台湾、韩国、东盟和日本则是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由于顺差增幅远高于逆差增幅,导致贸易顺差总规模明显扩大。(4)从商品分类看,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其对贸易顺差的贡献在160%以上。其中按原料分类商品、机械设备、杂项制品对总体贸易顺差的贡献较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顺差增长迅速。

二、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1.国家政策方面。加入WTO后,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在对外经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以推动净出口这一拉动经济发展的马车加速前进。这些政策中最主要有:(1)鼓励出口的政策。鼓励出口是指出口国政府通过经济、行政和组织等方面的措施,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开拓和扩大国外市场的一种外贸发展策略,出口退税是其主要手段。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优化升级出口商品结构表现出来。(2)吸引外资的政策。吸引外资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又一重要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FDI的数量逐年上升,外资的引入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顺差转移效应、贸易顺差中的贸易替代效应、贸易互补效应等机制形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自加入WTO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就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半壁江山,且FDI对出口的贡献率也超过了50%。

2.经济因素方面。(1)汇率因素。汇率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笔者赞同这种看法:汇率的变动对贸易顺差形成有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视汇率的传导机制而异。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是通过对改变贸易条件的改变而产生。(2)储蓄-投资缺口。储蓄-投资缺口是指投资率低于储蓄率,在储蓄与投资之间出现缺口,使储蓄未能全部转化为投资的一种现象。我国的储蓄-投资缺口主要依靠外贸盈余弥合,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储蓄就一直大于投资,并呈逐年增长趋势,这直接引致了贸易顺差的扩大;长期持续的储蓄―投资缺口也间接加剧了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了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助长了贸易顺差。(3)资源禀赋。从资源禀赋角度来看:首先,我国贸易顺差来源地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其资源禀赋是技术和资本,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尽管我国出口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同类行业,但是劳动力的低成本抵消了劳动生产率的这种不足,确立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构成了中国和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互补。由于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国家限制政策,在我国向这些发达国家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同时,这些国家却限制向我国输出其比较优势产品,导致贸易失衡,中国贸易顺差规模扩大。其次,受中国劳动力资源禀赋的影响,日本、韩国、台湾、东盟等经济体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转移到中国,再将产成品经中国香港等地转口到欧美等传统市场。这种独特的“三角贸易”使这些国家原来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中国依据自身的优势和能力,承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的一些中低端产品,成为了“世界工厂”,加工贸易成为了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成因。

参考文献

上一篇青春三部曲

下一篇描写花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