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格成语范例6篇

三字格成语

三字格成语范文1

小女月下多娇俏 (打一字)

火箭枚重三万斤 (打一成语)

孤军作战 (打二字体育用语)

更上一层楼 (打一《西游记》人名)

航空送信 (打一江苏地名)

碰头便出丑 (打二字电脑名词)

冠军亚军 (打四字数学用语)

古迹 (打二字秦代人名)

错抛媚眼 (打四字体育用语)

小小先生 (打二字称谓)

二人提前会小妹 (打一秦朝人名)

平原君 (打二字旅游名词)

工业一定要改革 (打一旅游城市)

局部整容 (打五字生物用语)

媳妇走后每称孤 (打二字神话人物)

报名敬老院 (打六字电影名)

直达车 (打二字节日名)

自友一去容貌变 (打一节气名)

孔子生日 (打一节日名)

擅长演说 (打一交通设施)

测验太多 (打二字教育用语)

理发之后又美容 (打一成语)

都说价格上涨 (打四字地理名词)

项羽称霸 (打一云南地名)

离别心添愁 (打一节气)

哑巴吃黄连 (打一成语)

兵发东吴 (打一法律名词)

三方提前 (打一法律名词)

青天作媒结良缘 (打四字法律词语)

小朋友要俭省 (打一节日)

娇滴滴一声 (打四字体育项目)

连累了红孩儿 (打三字中药名)

寄真心于笔下 (打一现代文人)

三十出头的男人 (打二字节日)

义务导游 (打二字医学名词)

齐口称颂长不绝 (打三字北宋人名)

无法答下联 (打三字礼貌用语)

囹 (打三字民间游戏)

各项工作都光荣 (打俗语三字)

姑娘性行淑静 (打四字体育项目)

口齿清楚 (打一影视演员)

专治感冒 (打三字医学用语)

红孩儿 (打《水浒传》人名绰号一)

外孙真健美 (打离合字)

此公乃老将汉升 (打二字中药)

声称掌握了一半 (打一字)

何日燕归来 (打二字生物名词)

十月怀胎 (打一学科名)

小米二字重新搭配 (打二字食物)

远离二奶小三 (打一成语,掉尾格)

边声四起 (打一宁夏地名)

九九重阳 (打一汽车品牌)

出淤泥而不染 (打一台湾地名,秋千格)

潘金莲暗中勾结西门庆 (打一成语)

三而竭 (打《三字经》一句)

翻手上篮得十分 (打一物,二字)

劳动竞赛 (打一夏商人名)

童装 (打俗语五字)

长得漂亮 (打一汽车品牌)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打一节气,白头格)

世上能有几人闲 (打一成语,卷帘格)

多云无雨 (打三字酒名)

八戒大闹通天河 (打一食品名)

温酒斩华雄 (打离合字)

一见美色忘伤疼 (打一成语,卷帘格)

王佐行使苦肉计 (打三字俗语)

二桃之争 (打四字《水浒传》人物诨名)

苏武归汉心欢喜 (打俗语三字)

枯木逢春 (打一五代十国人名)

乡下俊妞 (离合字)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打一饮料商标)

小说《怒火》 (打俗语三字)

鹤发童颜不老翁 (打一《水浒传》诨名)

侵略战争 (打《桃花源记》一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 (打一词曲牌名,上楼格)

窃以为不可自大 (打一成语,掉尾格)

未来成果多 (打一字)

不大检点 (打二字数学名词)

南京盛夏 (打一节气名)

依然一脸淫邪气 (打一成语)

太阳出,冰山融。 (打四字礼貌用语)

赝品陈列室 (打二字学校用语)

颠倒了唐明皇 (打一台湾地名)

东风吹醒陕西地 (打二字战国人名)

昼夜生产 (打三字教育用语)

戴宗飞步下江州 (打四字邮政用语)

老面子 (打二字中药名)

天波府重振雄风 (打三字南宋人名)

三字格成语范文2

关键词:成语 结构 四字格 均衡 对称

汉语的成语极为丰富多彩,它们经由汉族人民语言实践的千锤百炼而形成,具有惊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为一般词语所不及。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经常出现于人们的唇吻笔端。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特征和优势,使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成语,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呢?这里我们通过对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的《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的定量分析,发现成语在结构方面呈现出一种均衡对称性。这种均衡对称性反映了汉民族独特的辩证哲学观点和思维方式,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心理。本文将从基本形式、语法结构、语义结构三个方面对成语结构的均衡对称展开论述。

一.成语的基本形式

(一)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

经统计,《词典》中共收成语5446条,根据成语字数及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四字成语:共5077条,占总数的93.22%。例如:按图索骥、乐不思蜀等。

2.骈体成语,这里借用了吴越在《骈体成语——成语中的一支异军》中的提法,所不同的是吴先生的骈体成语是指分为前后两句,字数至少八字或者更多,成双作对,骈体连用的成语,而笔者认为符合上述条件的六个字的成语也应包括在内。此类成语共157条,占总数的2.89%。例如:吃一堑,长一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等。

3.其他形式的成语:共212条,占总数的3.89%。例如:下马威;病笃乱投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等。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四个字的成语共5077条,占总数的93.22%。而其他两种类型的成语加起来才369条,不到总数的7%,其数量可说是微不足道。由此可以得出,四个字的成语在成语中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

(二)四字格成语形成的原因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汉语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成语最终选择了四言,而不是三言、五言、七言或其他形式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审美心理

四字格是最具有汉语和汉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对于客观事物,古人总是采取一分为二的二元对待观点,认为“奇与偶”、“阴与阳”、“损与益”、“否与泰”、“刚与柔”这些现象总是成对出现。而“四言”是最能体现古人这种“以偶为佳”要求的形式,它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同时字数又相对较少。“以偶为佳”的要求可以在“四字格”这种形式中得到最充分而集中的体现,所以四字格成语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

2.语言内部因素

从成语的表达和结构状况看,成语的构成成分大多是单音节的,四个单音节就可以表示相当于四个词的意义单位,在应用上足以表达复杂而深刻的认识。而且四字格内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从成语的语音结构看,四字格的语音,一方面以两段音节数量的整齐划一,实现了音长上的等量均衡,另一方面,大多数四字格还以两段段末音节的抑扬顿挫,形成了音高上的错落变化,从而体现出汉语语音平仄相间、整齐均衡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3.历史沿革影响

四字格成语大多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来源和发展过程,而且与文学语言史上韵文、骈文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为主,语言形式整齐,源于《诗经》的成语有150多条。春秋时期思想的解放也带来了语言形式上的解放,但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用来说理的四言短句并不少见。其后,汉魏四言诗和六朝骈文的兴起使四字格的语言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唐朝的“古文运动”在韩愈和柳宗元的倡导下,虽然反对骈四俪六的骈文,但他们反对的主要还是骈体文的内容空洞以及形式的苛求对内容情感表达的束缚。所以,四字句或含有四字格的句子在以后的诗词曲乃至散文中仍然大量存在。

二.成语的语法结构

(一)成语的语法结构划分

成语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汉语语法的结构关系,许多都可以在成语中看到。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在此我们只对《词典》中所收的5077条四字格成语的语法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语言的内部规则一般来说总是体现在出现频率较高、常为人民群众所使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中,成语也不例外。为了不被一些用字生僻的成语冲淡常用成语的特征,我们把5077条四字格成语中的123条剔除在外。因为它们出现频率低,含有生僻字。对生僻字的界定,我们以丁声树编录、李荣参订的《古今字音对照手册》(1981)中的收录为标准,其中未收入的字判定为生僻字。因此,实际统计的四字格成语共有4954条。

根据语法结构的不同,四字格成语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关系:联合结构,如推波助澜; 主谓结构,如余音绕梁;动宾结构,如包藏祸心;动补结构,如忠贞不渝;偏正结构,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定中结构,如轩然大波,其二为状中结构,如欣欣向荣;兼语结构,如认贼作父等。

经过对《词典》的统计,我们发现联合结构的成语共有2171条,占了四字格成语总数的将近一半,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由于联合结构的成语数量众多,内部结构复杂,下面我们对它进行具体分析。

(二)联合结构成语的内部分析

联合结构的成语是指可以分为结构相同、词类相应、意义相同、相类或相反的前后两部分的成语。这里从两个方面对它进行讨论:

第一,在前后两部分语法结构相同的联合成语中,每个成语的内部结构是不一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谓关系,如:风平浪静、龙飞凤舞等。

2.动宾关系,如:舞文弄墨、斩草除根等。

3.偏正关系,其一为定中关系,如:和风细雨、锦心绣口;其二为状中关系,如:远走高飞、并驾齐驱等。

4.联合关系,如:鳏寡孤独、起承转合等。

5.两部分都是联绵词的,如:颠沛流离、斑驳陆离等。

第二,在联合成语当中,它的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各不相同的。大致可以分为并列、对比、承接、因果、目的五种。

1.并列关系。按并列关系组成的成语,其前后两部分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两个部分的整体意义基本一样,实际上是一种重复性的强调。如:轻举妄动、琼楼玉宇等。

2.对比关系。这类成语前后两部分互相映衬,每一部分都不能单独表示成语的意义。并列关系的一部分就可以表示整个成语的意义,而对比关系必须同时使用才能表达特定的含义。如:有名无实、貌合神离等。

3.承接关系。这类成语前后两部分一定不能颠倒。因为就事理而言,前一部分的事情必然发生在前,后一部分的事情必然发生在后。如: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等。

4.因果关系。这类成语前后两部分是一种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前者为因,后者为果。所以前后两部分也是不能颠倒的。如:水滴石穿、理屈词穷等。

5.目的关系。这类成语的前一部分所表示的行为是以后一部分所表示的行为为目的的。如:惩前毖后、削足适履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仗作为构成联合式成语的手段被广泛地运用。所谓对仗,就是把同类概念或对立概念相对并列的一种形式。诗中的对仗,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自对。作为一个词组的成语,只能是两个节奏单位的自对。体现在联合式成语结构上就是一三、二四两字各自词性相同,词义相辅或相反,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彼此平列,虽然有的内部关系有前后之分,但它们处于同等地位,不分主次。不管前后两部分都是主谓关系的“烟消云散”,或者都是动宾关系的“摧枯拉朽”,抑或都是偏正关系的“冷嘲热讽”,它们的前后两截都是一付工整的对联,都以相同的结构字数,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义,在形式上它给人以匀称的美感,在内容上,由于近义的相成,或反义的映衬,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这些对仗的形式,表现了联合式成语均衡对称的特点。因为联合结构在成语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它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四字格成语的特点,所以我们概括为四字格成语在语法结构上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

三.成语的语义结构

上文从语法的角度对成语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这里我们来看看在语义方面成语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就语义而言,成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类义、反义对举的情况。联合式成语同其他类型的成语相比不仅数量多,而且有自身独具的特点,所以单列出来进行讨论。

(一)联合式成语的语义结构

在论述语法结构时已经提到,联合结构的成语是指可以分为结构相同、词类相应、意义相同、相类或相反的前后两部分的成语。意义上的这种特点表现为成语构成成分语义的相同或相对,具体类型如下:

1.两组同义、类义成分交错对举。如:家喻户晓、眉开眼笑等。

2.两组反义成分交错对举。如:出生入死、色厉内荏等。

3.一组同义、类义成分和另一组反义成分交错对举。如:同甘共苦、改天换地等。

4.同一成分和一组同义、类义成分交错对举。如:全心全意、尽善尽美等。

5.同一成分和一组反义成分交错对举。如:知己知彼、半信半疑等。

6.两个不表示实在数目的数词和一组成分交错对举。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这组成分语义相同或相类。如:五湖四海、四通八达等。

其二,这组成分语义相反或相对。如:七上八下、九死一生等。

(二)非联合式成语的语义结构

非联合式成语是指主谓、偏正、动宾、动补、兼语等类型的成语,它们前后两部分的意义不是相同、相类或相反,而是呈现出两两相应。所谓两两相应,就是指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之间有相承应的关联,或述说、或支配、或修饰。这类成语由于前后部分意义相应,所以出现同义、类义、反义对举的情况相对较少,具体类型如下:

1.一组同义、类义成分和一组反义成分连用。例如: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等。

2.一组反义成分和其他成分连用。例如:爱憎分明、始终如一等。

3.一组反义成分和其他成分交错使用。例如:公而忘私、夜以继日等。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成语中存在大量同义、类义、反义对举的现象,这反映了成语在语义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联合式成语中同义、反义成分的运用使得四字格成语内部的一、三字或者二、四字,或者一、三字连同二、四字词性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对,从而体现了语义分布上的平行之美。我们知道四字格成语在语音节奏上一般分为“2+2”两音步。以此为据,可以把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概括为以下三类:第一,音步间的对称。设想两音步之间即四字格的中心有一对称轴,若沿轴将两部分折叠,则二者完全重合。联合式成语就属于这种对称类型。第二,音步内的对称。不仅在音步间可以有对称轴,音步内也可以有对称轴,即在四字格的一、二两字中间或三、四两字中间。四字格成语前后音步内的两字词性相同,语义相同或相对,傍轴左右对称。含有同义、类义、反义成分的非联合成语就属于此种类型。第三,隔音节对称。这种类型不同于音步间的对称,因为它不是两个音步在语义上的完全重合,而是两个音步之中部分成分具有对称关系。上文所说的非联合式成语语义结构中的第三种类型就是这种隔音节对称。语义分布上的平行和对称都是以对应位置上的语词词性相同,语义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从相互映衬、补充、矛盾、对立中,以各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异中之同、多样统一及整齐和谐。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基本形式、语法结构还是语义结构方面成语都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性,那就是均衡对称。就基本形式而言,“四字格”符合汉语音节上“偶字易安”的要求,本身就给人一种匀称平稳之感。就语法结构而言,联合式成语占绝对优势,它自身结构所体现出的均衡对称就可以推而广之成为四字格成语的普遍特点。就语义结构而言,大量同义、类义、反义现象的存在使成语在语义分布上具有了均衡对称的美感。

参考文献:

[1]刘洁修.成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马国凡.四字格结构的模糊性[J].内蒙古师大学报,1989,(3).

[3]吴越.骈体成语——成语中的一支异军[J].语文学习,1982,(11).

[4]周祖谟.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J]. 北京大学学报,1985,(3).

三字格成语范文3

【关键词】对联;嵌字;浅谈

一、何谓“嵌字”

对联是很讲究修辞的,很多对联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作品形象生动、内容深刻,表现出很高的使用汉字的技巧,趣味横生,妙语迭出,令人叹为观止。粗略估计,对联的修辞手法不少于五十种,“嵌字”对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对联。何谓“嵌字”,嵌字又称增字、衬字、嵌名,就是把几个特定的字或词,如人名、地名、专用事物名等,有意嵌进联语中,不露痕迹,使对联蕴含言外之音,收到“弦外遗音”的艺术效果。用嵌字法创作对联,嵌字如镶金,往往每嵌无下品。举二例:

泽色绘成新世界;东风吹变旧山河。

一生唯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第一联是现代文学泰斗郭沫若所撰,联语在满腔热情讴歌新时代、新变化的同时,在联首中天衣无缝地嵌进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泽东”之名,自然而然地歌颂了领导中国人民开天辟地的历史功勋。第二联是成都武侯祠联,联中巧妙地嵌入了十个自然数,用“三分”、“四方”、“六出”、“八阵”“九伐”等,高度概括了诸葛亮在蜀中的丰功伟业,表达了后人对诸葛亮智绝天下、鞠躬尽瘁的深深敬意与怀念。

二、镶嵌的形式

创作嵌字联时,镶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有竖嵌横嵌之分。我们以对联竖贴的传统方式分横竖。所谓竖嵌,就是把要嵌入的字词嵌在一句联语里。与之相反,就是把一个词拆分分别嵌入上下联语里,这就是横嵌了。比如:

灵鹫向云中隐去;奇峰自天外飞来。(杭州灵隐寺飞来峰联)

道道非常道;天天小有天。(小有天饭店联)

前一联中,“灵隐飞来峰”五字分别嵌入在上下联语里,是横嵌。后一联中,“小有天”三字没有拆分,整体嵌入下联语里,是竖嵌。

二是有整嵌分嵌之说。所谓整嵌,就是把一个词在一个位置整体嵌入,不拆分,不破坏词素的完整性。顾名思义,把一个词拆分开来相嵌,就是分嵌了。请看一例:

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破十字坡。

上联是画家黄宾虹题赠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张英杰)的对联,嵌入“英杰”二字,是分嵌,嵌入的《十字坡》、《三岔口》是盖老的拿手好戏,是整嵌。

三是有正嵌反嵌之序。正嵌,就是所嵌各字,按读联顺序出现,无论是否在一句中,如玉壶春茶馆联:

新诗玉局松风作;大隐壶公杖履春。

反嵌,就是所嵌各字,自读联顺序相反方向出现,无论是否在一句中,如左宗棠(字季高)和曾国蕃戏对一联:

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偏相左;

藩臣独误国,进不能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

上联嵌“左季高”,下联嵌“曾国蕃”,嵌入的顺序和读联的顺序相反。

四是有重嵌串嵌之便。为了表意的需要,有的对联把一个词在联语里反复镶嵌,那叫重嵌;有的对联,把同类型的事物名称一连串在嵌进联语里,那就是串嵌了。例如:

大帅用兵,士卒效命,车辚辚,马萧萧,气象巍巍,祝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将入相。

上联是串嵌,联中嵌入了一连串的象棋棋子和牌的名称,使得联语既形象生动又含蓄幽默。

五是有明嵌暗嵌之别。明嵌就是把要镶嵌的事物名称和表意短语直接明显地嵌语里,这很好理解,就不再举例了。而暗嵌,所嵌之词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显得比较含蓄了。

三、一种特定的格式

七言联由于联语字数固定,不同部位的嵌字有不同的固定名称,按通行与否划分,有正格和别格,共一十六式。正格有七式:以对应横嵌而言,嵌第一字,叫鹤顶格;嵌第二字,叫燕颔格;嵌第三字叫鸢肩格;嵌第四字,叫蜂腰格;嵌第五字,叫鹤膝格;嵌第六字,叫雁翎格;嵌第七字,叫凤尾格。

别格有九式,具体是:一曰魁斗:一字嵌出句首,一字嵌对句尾。二曰蝉联:一字嵌出句末,一字嵌对句首。三曰鼎峙:三字分嵌二联中,不相并。四曰鸿爪:嵌三字,二字分嵌出句首尾,一字嵌对句居中;或者出句居中一字,对句嵌首尾。五曰双钩:以四字分嵌上下联首尾。六曰五杂俎:五字任意俎于上下联中。七曰四五卷帘:一字嵌出句第五字位,一字嵌对句第四字位。八曰三四辘轳:一字嵌出句第三字位,一字嵌对句第四字位。九曰碎锦:四字以上,任意分嵌于上下二联之中。

四、嵌字的运用

上面对嵌字说了许多,算是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也不妨自己动手作嵌字联。笔者现将在现实生活的一点创作实践,与大家一起切磋。老家建设学校,有二人各捐款数十万元,我作二联,嵌二人名字以赞之:“松高于品,梅竹常伴;辉不掩清,星汉灿明”(嵌松辉名);“新貌呈祥,昊天焕彩,居之毓秀钟灵地;明贤努力,民众齐心,系此光前裕后情”(嵌新明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对联爱好者,在此,不揣谫陋,以管窥豹,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三字格成语范文4

关键词:车贴语 构成要素 修辞 内容 缺陷

车贴,即贴在汽车、摩托车或其他车辆上的贴纸,它作为标志以引起他人注意,也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车贴最早的大范围流行起源于赛车运动,而车贴的大力发展源于欧美和日本的汽车业的兴起和普及”[1](p115)。在我国,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与私家车数量的增多,车贴逐渐成为汽车文化的载体之一。车贴一般由图案与文字(或符号)等构成,本文中“车贴语”指车贴中的文字(或符号)部分。

笔者共收集到150条车贴语。其中,83条为笔者在湖北武汉与河北石家庄两市经过实地收集所得;48条来自网络图片[4][5];19条来自杂志图片[2](p95-97)。笔者以这150条车贴语为对象,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车贴语的构成要素

车贴语按构成要素可分为六类:

(一)由汉字构成(共121条,占80.67%)

如:俺不差钱 差的是安全

(二)由汉字与用外文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的汉字构成(共4条,占2.67%)

如:哈罗 mm你好可耐呢(“mm”即“美眉”)

(三)由汉字与数字或其它符号(“符号”不指标点)共同构成(共5条,占3.33%)

如:93# 又涨价啦?!!

(四)由汉字与外文构成(共11条,占7.33%)

如:别吻我!我怕修 DO NOT KISS ME!I AM SHY

(五)由外文构成(共5条,占3.33%)

如:BABY IN CAR

(六)综合多种成分(共4条,占2.67%)

如:涨No,No便宜点,+93#

由上可知,第一类“由汉字构成”的车贴语数量最多。不同汉字数目的车贴语数量如下:

小于二字的车贴语0条;二字1条;三字2条;四字7条;五字7条;六字15条;七字16条;八字31条;九字8条;十字9条;十一字5条;十二字10条;十三字0条;十四字5条;十五字0条;十六字2条;十七字1条;十八字0条;十九字0条;二十字1条;廿一字1条,大于廿一字0条。

可见:(一)汉字字数偏大或偏小的车贴语数量小于字数适中(六至十二)的车贴语数量;(二)汉字字数适中且为偶数(如六字、八字、十字、十二字)的车贴语数量偏多,尤以八字车贴语为最多。

笔者考虑,车贴语一般贴在车身尾部,此处面积本身不大,且有时与车贴语配套的图案还要占去一定面积;且汽车(或其他机动车)行驶速度较快,使得人们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对车贴语进行浏览,鲜有时间仔细观察。以上两点要求车贴语必须醒目,不能太长。而车贴语毕竟要起到提示作用,它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又不能太短。

为什么6字、8字、10字、12字车贴语数量最多呢?除字数适中外,还有结构的原因:它们多由两个字数相等的分句构成(虽不一定构成对偶句)。如31条八字车贴语中,由两个四字分句构成的有21条;15条六字车贴语中,由两个三字分句构成的有6条;9条十字车贴语中,由两个五字分句构成的有5条。如:

你先走 我断后;新手初驾 擅长急刹;油门踩到底 谁敢跟我比;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另外,有的车贴语在字号上有区别,往往主要内容字号偏大,次要部分则偏小。“主要内容”中不乏由两个字数相等的分句构成的例子,如“新手上路 腾云驾雾 闪开!!!”,字号偏大的“新手上路 腾云驾雾”亦由两个4字分句构成。

此外,第二类“由汉字与用外文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的汉字构成”的车贴语中,其 “外文字母(或字母组合)”在现代汉语中本有对应词语,它们有的为书写简便,有的因词语不雅,便“改头换面”用外文字母代替。若将其“译”回现代汉语再放入原句中,可发现其中也有前后字数相等的。如:

别碰我PP,我要喊非礼

我们不妨追溯至古代四言、五言诗,其字数固定,讲求格律的传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语言,甚至口语。这一点在当下的标语、广告及各种新式体裁中皆可得到体现。车贴语亦不例外,前后分句字数相等、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更凸显幽默诙谐的特点,使其他司机、行人印象深刻。

二.车贴语的修辞手法

修辞有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之分,车贴语以积极修辞为多。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将“积极修辞”中的“辞格”分为“材料上的辞格”、“意境上的辞格”、“词语上的辞格”、“章句上的辞格”四大类,“总计三十八格。各格之中又有若干式”[3](p72)。笔者将依据《修辞学发凡》的分类,探讨车贴语的修辞手法。

(一)材料上的辞格

1.譬喻(比喻)

譬喻包括“明喻”、“隐喻”和“借喻”。如:

车如老婆,恕不外借(明喻)

我牛 我是蜗牛!(隐喻)

老虎的屁股 碰不得(借喻)

2.借代

借代包括“旁借”和“对代”。如:

93的 来二两(旁借)

此处用“93的”代指“93号汽油”,属于“事物和事物的特征和标记相代”。

驾照三十年 开车才三天 慢(对代)

此处,“三十”表示时间久,“三”表示时间短。均是以定数代不定数。

3.映衬

映衬“是揭出相互反对的事物来相映相衬的辞格。约分两类:一是一件事物上两种辞格两个观点的映衬,我们称为反映;二是一种辞格一个观点上两件事物的映衬,我们称为对衬”[3](p92)。150条车贴语中有“反映”一例:

狂奔的蜗牛

“狂奔”的疾速与“蜗牛”的慢速构成映衬。

4.摹状

“摹状是摹写对于事物情状的感觉的辞格”[3](p95),其中摹写听觉的称为摹声格。如:

别滴滴!越滴越慢!

“滴滴”即是摹写机动车鸣笛的声音。

5.双关

别吻我,我怕修

“羞”与“修”为同音字,既符合因“怕羞”而“别吻我”的生活场景,也表达了车主不希望与其他车辆碰撞、造成事故导致“修”车的心理。

6.仿拟

仿拟分为“拟句”和“仿调”。如:

人生可短暂了,油门一踩一松,一辈子就过去了,嚎(拟句)

此处仿拟春晚小品《不差钱》台词的既成句法,是拟句。

报告长官 随时起飞(仿调)

此处仿拟飞行员准备接受命令时的腔调,是仿调。

7.拈连

“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拈连辞”[3](p114),例如:

别追我,我不是美女

“追”既是一辆车对另一辆车的追及运动,又可表示异性之间的“追求”,因此后面顺势用“我不是美女”来体现“追”的另一义。

(二)意境上的词格

8.比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车贴语中的比拟多为拟人,如:

请你别吻我 越吻越伤心

9.示现

“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的辞格”[3](p124),如:

看…灰机 灰过去咯!……灰走咯!

该车贴语旁还有三只猫手指天空的图案,把想象中的“飞机”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属于“悬想的示现”。

10.夸张

撞车十次,九胜一平

此例用“撞车”这一触目惊心的词语以及“撞车”的次数,夸张地表达了“本车质量好”的意义。

11.倒反

“说者口头的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的,名叫倒反辞”[3](p132),如:

新手上路,不用关照

该车贴语本要表达“新手上路,请多关照”之意,但正意反说。

12.设问

哥开的是车吗?NO!是寂寞

(三)词语上的辞格

13.折绕

“有话不直直截截的说,却故意说得曲折,缴绕的,名叫折绕辞”[3](p188),如:

打算自己榨油

该句并未直接说明含义,而是曲折地表现油价上涨使有车一族负担加大的情况。

(四)章句上的辞格

14.对偶

车贴语比较口语化,因此“对偶”并不严格,如:

有钱男子汉,没钱难汉子

也有直接引用既有对偶句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三.车贴语的内容

笔者按照内容将车贴语分为六类:

(一)安全行车,文明行车(共57条)

1.提醒人们注意行车安全,共1条:

小新提醒:路上小心

2.对行车安全表示担忧,共1条:

俺不差钱 差的是安全

3.承诺文明行车,共1条:

文明行车我承诺!

4.保持车距,避免碰撞,共33条,如:

核弹后置 保持距离

别吻我 我怕“羞”

5.遵守驾驶规则,共19条。其中:

(1)控制车速,共6条,如:

不以快慢论英雄

(2)反感鸣笛催促,共3条,如:

别滴滴!越滴越慢!

(3)有关遵守其他驾驶规则的,共10条,如:

灯!等等!等灯!

6. 提示他人车内有特殊成员,共2条,如:

BABY IN CAR

(二)强调车主车技欠佳(共32条)

其中25条出现了“新手”、“实习”、“第1天”等词或短语,如:

新手龟速,你走先…

第1天 很恐慌 刚刚上路 请多关照

(三)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共31条)

这类车贴语多有惊人之语,既有诙谐幽默的语句,也有令人恐惧的语词,如:

麦兜!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了

撞车十次,九胜一平

(四)抒发当下生活感慨(共12条)

这类车贴语往往道出许多社会成员的心声,如:

哥是江湖中人 总是风里来雨里去

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五)反映有车一族的生活(共8条)

1.有关油价上涨,如:

93# 又涨价啦?!!

2.有关行路难、停车难及其它,如:

钱很难赚的……I WILL BE BACK,禁止只停一会儿

(六)其它(共10条,举例略)

由以上分类及数目统计可知,首先,有关安全行车、文明行车的车贴语最多,可见安全问题是车主关注的首要问题;其次,“强调车主车技欠佳”的车贴语数目次之,但车主是否为“新手”则值得怀疑,这反映出部分车主对自己车技并不自信;再次,“标新立异,引人注目”的车贴语数量较多,反映出当下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精神风貌。另外,车贴语也成为了奔波于快节奏社会的人们抒发感慨的方式,从中可窥见社会生活状况。

四.车贴语的缺陷

从收集到的车贴语看,目前其在内容上仍存有诸多问题。

(一)含有“不安全”词或短语

在150条车贴语中,共有18条含有“不安全”词或短语,如“撞车”“摇”“晃”,或一些“潜在‘不安全’成分”,如:“飙车”“没驾照”“喝酒”等(且它们之前一般没有“禁止”、“别”之类的词),或是存在“暴力”词语,如“杀手”。举例如下:

撞车十次 九胜一平

哥玩飙车,百公里零消耗

喝酒开车就是快

马路杀手

它们虽为吸引眼球而采用大胆、夸张的手法,但从侧面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敬畏感缺失与暴力倾向。

车贴语应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本应多有“平安”寓意,相反,它们却包含了“不安全”成分,这易对他人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制造潜在安全隐患;其次,它们突破了传统的忌讳心理,语气上大多调侃、诙谐,颇有对交通安全的不屑态度。这体现出对待生命缺少了应有的尊重与敬畏。

(二)语气强硬,妄自尊大

车贴语存在诸多语气强硬之例。观其内容,有的强硬要求他人远离或“让路”,如:

新手上路 腾云驾雾!闪开!!!

有时甚至是对他人的恐吓,如:

你要让我受伤,我就让你破产

这些车贴语毫无谦逊之意,破坏了行车中应有的和谐、礼让关系。

(三)传播不良价值观

当下某些不良风气在车贴语中亦有体现,如:“男人要有钱,和谁都有缘”,反映出拜金心理;“爱情是骗来的,感情是睡来的”反映出畸形婚恋观。可见,某些不良价值观已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同和接受。

(四)存在不文明词语

收集到的车贴语中有4条含有不文明词语,如:

我靠!又他妈帅了!

这是车贴语口语化的体现,虽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却多有不雅,有碍语言的文明健康。

五.结语

车贴语作为时尚文化元素,具有短小精炼、朗朗上口的形式特点与涵盖社会生活多个侧面、诙谐幽默的内容特点,不仅起到了标语的作用,而且为人们尤其是有车一族增添了诸多乐趣。但是,车贴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车贴语应采取适当的规范措施,使其在个性化的同时不失品位化,为传播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观念,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通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斌:《论车贴标语的修辞运用及现状》,《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5月版,第115~116页.

[2]刘勇:《戏说车尾标语》,《驾驶园》2011年02期,第95~97页.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9月版.

三字格成语范文5

关键词:《玄沙广录》;四字格;词汇

一、《玄沙广录》的四字格词语

唐宋禅宗文献记录了禅师与门徒讨论佛理的情景,保存了当时口语,是研究唐宋口语的“活化石”。唐五代《玄沙广录》中口语色彩浓厚的词语被吸纳到百姓生活中,尤其是四字格词语(下文简称四字格)。笔者根据《玄沙广录》中词语出现频率,加上《汉语大词典》[2]、《禅宗大辞典》(袁斌主编)作参考,选取110条四字格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佛教四字格消长变迁[3]。

《玄沙广录》中四字格结构灵活、意义紧凑,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交际需要,其中已被《禅宗大词典》收录的有23个,摘取部分(A类词)如下:

单传心印 不立文字 起居万福 不将为事 尘尘刹刹 本来具足 接物利生 千里万里

《玄沙广录》中上千条四字格,《禅宗大词典》仅收录23条,其中肯定有未被前人发现的四字格俗成语。这些四字格的俗成语被挖掘出来,可以使词汇更规范,辞书编纂工作更加科学。《玄沙广录》中还有不少未被《禅宗大词典》收录的四字格(B类词),现举例如下:

驴前马后 教化众生 缁素分明 四生九类 六道往返 具足成现 若出若没 十方世界

上述四字格,只是构词语素被收录在《禅宗大词典》里,他们通过语词组合被使用。也有些四字格虽然没被词典收录,但因其高频使用被口耳相传。如(C类词):

森罗万象 明古洞今 出生入死 安身立命 弃本逐末 地久天长 亘古亘今 自由自在

二、《玄沙广录》四字格的外在构形和内在构词

《玄沙广录》四字格常见的外在构形有如下几种:

(一)语词组合

妙用恒沙 心印法门 真如法界 出离生死 实相般若 震旦禅林

“恒沙、法门、法界、生死、般若、禅林”都是《禅宗大词典》中收录的佛教词语。

(二)句子紧缩

佛法(的的)大意 驴事未去,马事到来=驴事马事=驴前马后

《禅宗大词典》收录了“佛法的的大意”和“驴事未去,马事到来”,而《玄沙广录》则将其紧缩为四字格“佛法大意”、“驴事马事、驴前马后”。

(三)故事概括

行住坐卧:指一举一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

什方世界:佛教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寿经》卷下:“佛告阿难,……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这些四字格是禅师们讨论佛理时遗留下来的。

(四)增加字词

无形(无)相 格外之句

《禅宗大词典》收录了“无形相”和“格外句”,而《玄沙广录》则分别添加“无”和“之”字,形成四字格“无形(无)相”、“格外之句”。

(五)更换字词

大千世(沙)界 舍(弃)本逐末

(六)更换语序

成现具足=具足成现 六道四生=四生六道

四字格内在构词可以分成联合式和非联合式两大类[4]。《玄沙广录》四字格的联合式有:主谓联合式(兄恭弟睦);述宾联合式(明古洞今);偏正联合式(万别千差);联合联合式(行住坐卧)。

非联合式有主谓式(菩提涅)、述宾式(教化众生)、偏正式(大千世界)、补充式、连动式、兼语式等。《玄沙广录》中有的词语构词方式现已无法分析,成为固定结构,如全重叠AABB式、部分重叠ABAC式、ABCB式、无A无B、 若A若B 、自A自B、驴A马B[5]、AB之C等,这些词形式浅显明快、琅琅上口、悠远舒畅、回环往复;感彩浓厚;语言效果明显。如:ABAC式(离果离因)、ABCB式(驴事马事)、固定结构(自古自今)。

三、《玄沙广录》四字格的音节搭配和词义发展

翻译事业发展和对译经质量的要求,意译法出现,加之汉语复音化,经文翻译采用四字格构词。从平仄角度分析,《玄沙广录》中四字格基本没有全平或全仄,都是平仄交替。平仄交替造词,词语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而全平调飞扬难收,全仄调急促深沉。

《玄沙广录》四字格意义凝练,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其意义可以分为宗教义和世俗义,含有宗教义多是A、B类词,含有世俗义的则是C类词。宗教义是这些四字格本义,佛教盛行,词汇渗透到世俗生活,经过世俗加工具有世俗义。A、B类词大多保留着佛教的构词语素,世俗化不强,C类词经过反复使用,世俗义成为常用义,大多看不出宗教来源。

四、小结

《祖堂集》卷二:“达摩曰:‘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中国禅宗记录佛理,不注重外在语言形式,而追求内心领悟,崇尚“不立文字”的语言观。本文以《玄沙广录》为蓝本,探究四字格词语变为四字成语的过程,或许对理解、研究禅宗语录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王鑫.新华成语词典中佛教成语的来源类型分析[J].Z文学刊,2015:73-74.

[2]《汉语大词典》.

[3]雷汉卿.禅籍俗成语浅论[J].语文研究,2012(01):40-44

[4]王英男.佛教成语研究[D].扬州大学,2012.

三字格成语范文6

摘 要:成都方言中的三字格重叠式是一种较能产的构词方式,其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具有鲜明的个性。通过大致归纳成都方言中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的结构类型,说明其造词方式的多样性。它们大部分与“X+得很”同义,语义重心多在形容词性词根上,总体呈现灵活多样、形象可感的特征。

关键词 :成都方言 三字格 重叠式 形容词

成都市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方言属西南官话分支,其内部又有口音的差异。本文所述成都方言以成都的主城区为代表,又以其中的老派为主,且不计成都方言内部存在的特色以及听觉上的细微差别。成都方言语音系统如下:

声调4个:阴平 55;阳平21;上声53;去声213

声母20个:p ph m f;t th n;ts tsh s z;t th ;k kh x;

韵母36个: i u y ; a ia ua;o yo;e ie ue ye;ai uai;ei uei ii;au iau;u iu;n un;in yn;an in uan yan;a ia ua;o yo

成都方言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有着鲜明的个性,本文从结构形式、造词方式及表义特点、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其加以分析、说明。

本文所选语料出自《成都方言词典》(梁德曼、黄尚军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为行文简便,下文采用以下符号代表音节和语素:X、Y分别代表音节,N代表名词性语素,V代表动词性语素,A代表形容词性语素。各词素的性质由方言性质决定。本文一律采用宽式国际音标。由两个及以上音节组成的形容词连读时不变调,因此重叠语素注音从略。如:“白生生”[pe21sn55sn55]略为[pe21sn55]。

一、结构形式

在成都方言中,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有XYY式和XXY式两大类,又以XYY式为主。本文将根据词根语素的性质进行分类,以便说明。

XYY式可大致分为若干小类,例如:

(一)形容词性词根语素小类

包括三种结构方式(其中A1表示词根):

1.A1/A2A2式

醒垮垮[in53khua213] 言语不认真,信口雌黄。醒,方言,形容人的行为不可靠。

臭汹汹[tshu213io55] 臭气难闻。

冷稀稀[nn53i55] 冷丝丝,有冷的感觉。

2.A1/V1V1式

白生生[pe21sn55] 形容白得像雪一样。

长甩甩[tsha21suai53] 长而笨的样子:这根棒~的,不好耍。

脆生生[tshuei213sn55] ①很脆(在这个意义上也说“脆绷绷”);②声音清脆。

3.A1/N1N1式

神壳壳[sn21kho21] 形容傻乎乎:你给他说什么,他总是~地望着你,也不作声。

光架架[kua55tia213] 形容人或动物太瘦,瘦得只有骨架。

直杠杠[ts21ka213] 说话直爽、性情耿直:他说话~的,最容易得罪人。

(二)动词性词根语素小类

也包括两种结构方式(其中V1表示词根):

1.V1/A1A1式

打偏偏[ta53phian55] 站立不稳,左右偏倒的样子。

泡酥酥[phau213su55] 松软;酥脆。

2.V1/V2V2式

打闪闪[ta53san53] 脚软无力,走路有些晃动:上坡脚杆软,下坡~。

斜垮垮[ii21khua53] 形容人态度不端正。

(三)名词性词根语素小类

包括两种结构方式(其中N1表示词根):

1.N1/A1A1式

沙革革[sa55ke213] 形容吃起来或摸起来感觉有沙,含贬义:这菜没掏干净,吃起来~的。

雨稀稀[y53i55] 下着小雨的样子。

2.N1/V1V1式

眼鼓鼓[in53ku53] 目不转睛地盯着。

肉挤挤[zu213ti21] 形容人肌肉丰满:这娃儿长得好,~的。

绵扯扯[min21tshe53] ①十分柔韧,不易断:红烧肉~的,啷个吃得下去。②优柔寡断:他那个人~的,够打整了。

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中XX/Y式(Y是词根)的数量极少。《成都方言词典》中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XX/Y式只收了3条。如:

麻麻亮[ma21nia213] 天色刚有些亮,微明。

捞捞轻[nau55thin55] 很轻:这车柴看起来多重,其实捞捞轻,拉得动。

粉粉亮[fen53nia213] 天刚刚有点亮。

除以上类型外,还有部分词包含表语气、量度、象声的词及形容词后缀等成分。如:

贼呵呵[tsuei21xo55] 贼头贼脑的样子。

黑呼呼[xei53xu55] 起串串[thi53tshuan213]成串,络绎不绝。

酽咚咚[ian213to21] (汗液、粥等)很浓︱白哕哕[pe21 ye53]形容略白。

肥溜溜[fei213niou55] (动物)肥得油光水滑的样子。

短杵杵[tuan213tshu53] 短而齐的样子。

干吱吱[kan55ts55] 不润滑、干瘪。

从结构上看,三字格形容词的音步模式多为X/YY,如“长甩甩”是“长/甩甩”而不是“长甩/甩”。结构方式丰富多样,以偏正结构为主,如:“白生生、直杠杠”是偏正结构,“毛耸耸、心慊慊”是主谓结构,“憨痴痴、矮矬矬”是并列结构,“温嘟嘟、堆尖尖”属于述补式。

二、造词方式及表义特点

成都方言三字格重叠词XYY式中后半部分的重叠语素YY大多有特殊意义,其重叠语素YY有成词与不成词之分。有的YY可以单独成词,且YY词性及意义与XYY同,如“阴悄悄”中的“悄悄”,词义与“阴悄悄”相同,均为形容词,表示“偷偷的、秘密的”;有的XYY式中的XY能够成词,如“枯腊腊”中的“枯腊”,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程度略深。

按重叠成分的性质可以将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分为若干小类,以下举例说明(X表示词根语素)。

(一)X+相关联的重叠语素YY

X/YY中的成分X与成分YY在意义上相同或相关。如:

“绵/扯扯”,“绵”与“扯”意义上相关联,“扯”是表示使某物韧性得以显示、切断事物之间联系的一个动作,“绵”则有“柔”“韧性”义。因此,两个相关联的成分“绵”与“扯扯”组合成词之后,形容词整体有了“不果断”的意义。另外,成都方言中的“肉扯扯”也包含“不果断,拖拖拉拉”义。又如,“干吱吱”[kan55ts55](不润滑、干瘪)。因干燥、不润滑的物体接触,摩擦所发出的声音类似“吱吱”。因而,“干”与“吱吱”有关联而组合成词。“悬吊吊”:形容不牢实、不稳固、要掉下来的样子,比喻问题悬而未决。动词性语素“悬”与“吊”同样包含“没支点,摇摆不定的”的意义。

又如:“火巴/跩跩”[pa55tsuai213](形容体弱无力)。“火巴”与“跩”语义上相关联,成分“火巴”表“软”义,“跩”表示“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两个相关联的成分“火巴”与“跩跩”组成新词,便有了“不稳,摇摆”之义。同类型的词列举如下:“阴悄悄、冷沁沁、乱翻翻、悬吊吊、萎缩缩、火熛熛、火爆爆、长甩甩”。

X、Y是意义有关联的两个单音节语素有条件地组合在一起,它们必须在重叠式中组合并不能以“XY”形式单独构词(绵扯* /干焦*)。

(二)X+修辞性重叠语素YY

X/YY中的语素YY表示的一般是引申义、比喻义。

如:“光架架”(极言人或动物太瘦)。“光”和“架架”是通过隐喻手法联系起来的,把名词性成分“架架”的干、瘦特点同人的身材瘦联系起来,形容人或动物瘦得只有骨头架似的,略带夸张,但能使人联想到瘦的程度。又如:“直杠杠”指说话直爽,性情耿直。由成分“杠”的特点“直”,引申出“干脆、直爽”义。“瘦壳壳”:“壳壳”指坚硬的外皮;“病壳壳”[pin21kho21]:长年生病因而身体瘦弱的人,皮包骨头,犹如干壳一般。以“壳壳”来隐喻人之“瘦”。成都方言中形容人瘦小的重叠词还有:“干筋筋、干蝦蝦(身材瘦长)”等。同类型的词还有:

横撇撇[xun21phie21](说话生硬或粗暴)

水酢酢[suei213tsa53](微微被水浸湿的样子)

笔端端[pi21tuan55](笔直,不转弯。)

(三)X+古语重叠成分YY

X/YY一词中,语素YY为与语素X同义的古语成分。如:

“矮矬矬”[ai213tshuo53]形容人个子矮。“矬”本有“矮”义。《广韵·戈韵》:“矬,短也。”《唐韵》:“身短曰矬。”(见穆旋,2013)“矮矬矬”见《蜀语》(明·李实):“谓人形短曰矮矬矬”。今成都方言多谓人矮为“矮矬矬”,不用于物短,谓物短通常为“短杵杵”。可见,“矮矬矬”一词包含古义语素,“矮”与“矬矬”同义并举。又如,老革革[nau53ke21]形容人面容苍老或蔬菜不嫩。语素“老”与“革”同义。《方言》:“悈鳃、干、革、耇、都,老也。”郭璞注:“皆老者皮色枯瘁之形也。”“革革”表示“粗糙”义。又如“沙革革”一词中的“革革”亦同义。再如,“重”[tso213thn53]即沉甸甸。《蜀语》:“重曰。”另有,“奄軃軃”[in55tho53]形容没精打采的样子。古语素“軃”义为“下垂”。《蜀语》:“下垂曰軃,軃音妥”。“奄軃軃”则摹状人弯着腰没有精神的样子。“[na55]筋筋”,形容身材瘦小。古语素“”义为身小貌,《玉篇·身部》:“,身也。”“”表身材细长,“筋筋”则从修辞角度表瘦,结合成表“身材瘦小”的词。

成都方言保留了许多古语素,除了前面提到的“矬矬”“革革”“”。还有“蔑蔑”(小义)、“莽莽”(大义)、“董董”(丰盛貌)、“惨惨”(昏暗貌)、“慊慊”(心不满足貌)等。前人研究已有涉及,兹不详述。

(四)X+近义语素重叠成分YY

X/YY一词中语素Y与语素X互为近义关系。如:“干焦”,形容十分干燥。语素“干”有“缺乏水分”义,语素“焦”有“干燥”义,“干”与“焦焦”组合成词同样表示“干燥”义,属于近义语素连用。又如,“憨痴痴”形容人痴呆、不聪明。语素“憨”与语素“痴痴”意义相近,二者并举组成的词语整体意义与各语素意义大致相同。同类型的词还有:

昏浊浊(糊里糊涂)

萎缩缩(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乌喧喧(十分吵闹的)

湿鲊鲊(水湿透而黏黏的样子。)

短杵杵(短而齐的样子。)

三、语法功能及语用修辞

成都方言中的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同一般形容词一样,功能包括作定语、谓语描述主语的性质和状态;作状语表示主语动作行为的某种状态或方式;作补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等。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表情达意细腻、贴切,同义词颇多。例如:

作谓语:醒垮垮:你呀,这么大人了,还一天~的。︱稀朗朗:稀饭~的,人影子都照得见!

作定语:绵扯扯:~的他,做啥子事都不着急。︱油:~的地面容易打滑。

作状语:贼呵呵:对面阶沿上有人在~地看着我们。︱阴缩缩:姐姐向门外的暗处~地看了一眼,仍旧绣她的花。

作补语:汗鲊鲊:衣服穿得~的,还不换么?︱短杵杵:这支铅笔写得~的了。

成都方言总体风格具有幽默、灵动的特点。大多数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的语义重心在形容词性词根A1上,但每一小类的语义重心又有其特点。如:A1/A2A2、A1/V1V1、V1/A1A1、A1/N1N1等小类的语义重心均在形容词性语素A上,而其余语素分别承担不同的语义角色,且有一定的规律,比如:短矬矬“短”义︱白生生“白”义︱打偏偏“偏”义︱直杠杠“直”义。

试分小类如下:

1.含形容词性词根语素的A1/A2A2、A1/V1V1、A1/N1N1式的语义重心在前形容词性语素A1上,表某种性质或情状,重叠部分多为附加成分,用以补充说明形容词所描述情状的程度等,相当于一个副词作补语,可理解为“A1得很”。比如:满秋秋=满得很︱肥溜溜=肥得很。在成都方言中,“A1得很”与“很/非A1”语义基本相同,但前者通过补语来说明程度之深比后者更有感染力,重音常常在“很”字上,并且音长稍长。

2.含动词性词根语素的V1/A1A1、V1/V2V2式(多为述补结构)的语义重心在后半部分。述补短语的语义重心多在补语而不在述语上,如:“打破、战胜”。同样,重叠成分A1A1及V2V2多描摹动词性成分V1的状态,动作所表现的情状才是整体所要表达的重点,动词性词素在前,则语义重心在后面的补语上。比如:“堆尖尖”,形容堆起来的物体具有顶部尖形的特点,“尖尖”描述“堆”这一动作的状态,即具有尖形的样子。“飞叉叉”形容动作迅猛、粗野的样子,“叉叉”描摹了“飞”这一动作的状态,即“两腿交叉状”。“悬吊吊”形容不牢实,不稳固,要掉下来的样子。

3.含名词性词根语素的N1/A1A1、N1/V1V1式的语义重心在前半部分N1上,后半部分的重叠成分多运用隐喻来修饰前一成分,比如:“沙革革”中“革革”就含有“粗糙”这一语素义,用“革革”来形容其程度,能够让人联想到其情状。“油浸浸”形容被油浸过的物体有一种湿透的情状。

语义方面,三字格重叠式的产生往往出于语义表达的需要,一个意义通常有多种表达方式。形容词所表示的意义大多可以用“X+得很”式来表达,但为了使表达灵活多样,创造出丰富的三字格式重叠词,强调其中的某一成分。如:表达“黑”这一语义的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就有“黑碜碜、黑浊浊、黑墩墩、黑麻麻、黑瓮瓮”等9个,当然每个词各有其侧重,程度有所差异;含有“干”义的就有“干把把、干瘪瘪、干焦焦、干筋筋、干沙沙、干扎扎、干吱吱”等8个词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成都方言在用词上注重语义的微殊,在言语交际中选择最贴切的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形象、直白。

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在表意上十分丰富,感情色彩突出,褒贬分明。据统计,《成都方言词典》中的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共有287条,其中以中性词居多,共155条,占54%;贬义词其次,共112条,占39%;褒义词最少,仅20条,只占7%。例如:

齐普普[thi21phu53]<中>人来得多而整齐。

干吱吱<中>形容缺少水分或油脂。

疯叉叉<贬>形容行为冒失,或嬉戏无度。

萎缩缩[uei55so55] <贬>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木楚楚[mu213tshu53]<贬>形容人反应迟钝或物体漆得没有光亮。

贼呵呵[tsuei21xo55]<贬>形容贼头贼脑。

蓝幽幽[nan21]<褒>蓝而发亮

白生生[pe21sn55]<褒>形容像雪一样白。

语用方面,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是一种特殊的构词现象,不仅有一定的能产性,而且有其潜在的灵活性。说话人可以根据语境灵活地创造出大量的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把重叠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形容词性词根的前后都可以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示各种不同的状态和色彩。例如:以“溜溜”为词缀,形容尖锐可以说“溜溜尖”,形容肥胖可以说“肥溜溜”,形容酸的味道可以说“酸溜溜”。

另外,成都方言中部分重叠词及形容词后缀具有相对稳定的意义,同时带有附加义。大致包括:(1)表程度深浅,例如:“嘟嘟”表程度较浅,如“温嘟嘟、粉嘟嘟”;“稀稀”作为词缀,常用于单音节形容词、动词之后,含“稍稍”“有一点”的意思,可以组词:哭~/烂~/冷~/薄~/病~。除此之外,成都方言中的重叠词XYY式所表程度往往比XY式、XXYY及XYXY式略深,可比较以下几组词:齐崭崭/齐崭,稀朗朗/稀稀朗朗,松垮垮/松垮松垮。在实际运用中,方言区的人们也倾向于使用XYY式重叠词。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词缀放在形容词前后会使程度有所差异,如:溜溜圆/圆溜溜、捞捞轻/轻捞捞。XXY式程度略深,XYY式程度略浅。(2)XYY重叠式属原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同双音节词相比,使用三字格重叠式词语的语气较为轻松、俏皮,所表情态比原形容词更形象生动、诙谐幽默。例如:“酸叽叽”形容味比较酸,是“酸”的生动形式,程度又略甚于“酸叽酸叽”。又如“平展展”是“平展”的生动形式,但程度略深。(3)含褒贬义色彩,且贬义色彩居多,例如:“垮垮、扯扯”常含贬义,“水垮垮、醒垮垮、笑扯扯、疯扯扯”都表贬义。又如“幽幽”常表积极意义,如:“弯幽幽、蓝幽幽”均表示美好的、积极的意义。在具体语境中,语言使用者会根据所需灵活选词进行重叠,例如:同样表示“红”义,出于褒扬的需要可以选择“红彤彤”表褒义,而贬义则可以选择“红扯扯”或者“红哕哕”;又如同样表示“软”义,出于褒贬的不同需要可以选择“软酥酥”表褒义,而贬义则要用“软稀稀”等。有时出于修辞的需要,也会把双音节词变为三字格重叠式,以便突出语意,使语言表达更为形象、贴切。

总之,三字格重叠式形容词在成都方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灵活的构词方式使得成都方言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也使现代成都话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方言。

参考文献:

[1]梁德曼,黄尚军.成都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2]缪树晟.成都方言词语汇释[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穆旋.浅析《蜀语》中的重叠词[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

(12).

[4]王文虎.成都方言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