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行为准则范例6篇

职工行为准则

职工行为准则范文1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主要规范了短期职工薪酬和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实施至今已逾5年,对于规范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加强企业职工薪酬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及保护企业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企业向职工提供福利的形式不断丰富,尤其是离职后福利计划日益发展,对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并明确规定离职后的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进行确认和计量,对设定受益计划的具体会计处理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些都规范了对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减少了企业对于计提职工薪酬的可操作性。

二、职工薪酬的含义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其中,带薪缺勤,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嫁、产假、丧假、探亲假等;利润分享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三、现行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现行准则对于规范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加强企业职工薪酬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及保护企业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关于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规范尚不完整,导致会计实务中离职后福利适用的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等都有所不一致,这客观上亟需根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企业职工薪酬制度的发展,完善职工薪酬准则;二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及相关的应用指南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与购买劳务支出的区分、长期辞退计划导致的应付职工薪酬的估计和折现、企业内退职工的工资薪金调整等,需要对准则的相关规定予以补充说明,以提高准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的正文过于原则,只规范了职工薪酬的定义,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基本原则,关于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的确认与计量的具体规定散见于准则的应用指南和讲解中,需要对准则、应用指南和讲解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充实和完善准则。

四、新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会计司借鉴修订后《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中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起草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征求意见稿)》。

新准则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修订后的准则将适用于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涵盖了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以外的各类职工薪酬。

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充实了离职后福利的内容,新增了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规范

现行准则没有提出离职后福利的类别,除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和企业年金外,没有关于离职后福利的相关规范。而且会计处理也比较单一,借方按照职工提供服务的对象,进行费用或相关资产的确认,贷方为应付职工薪酬。这种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是因为具体的情况而产生的,在前几年,我国的职工离职后的福利,主要就是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这些对于职工的基本保障,每年的计提比例,国家都有具体规定,所以,用这样的会计处理方式方便企业也方便监管部门。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企业间人力资源的竞争也很激烈,为了留住人才,也为了提高居民整体的生活质量,企业给予职工的福利也越来越多,而且各式各样,这时需要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来真正实现会计的真实性原则,征求意见稿增设“离职后福利”一章,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这样就对企业职工的福利有了明确的界定,方便企业在职工薪酬方面的改进,也有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督。其中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纳固定的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的支付义务;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由于设定受益计划都按现值计算,这样比较适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为了对当期利润进行调节而在离职后福利方面作文章的可能。

(二)充实了关于短期薪酬会计处理规范,将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调整至离职后福利中

现行准则没有提出短期薪酬的概念,且许多与之相关的规范性条文分散在应用指南和讲解中。新准则单设一章规范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对短期薪酬的具体会计处理要求作了如下修订:一是将现行应用指南和讲解中关于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纳入准则正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带薪缺勤有国家法定节假日、病假、事假、产假、探亲假等,而这些假有的是当年就会用的,而有的并不是当年都要发生,有的公司会对职工没有用的假进行累积而有的不累积。我国以前的会计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是在企业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或成本,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其实这主要是非累积带薪缺勤,但是忽略了累积带薪缺勤。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了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或费用,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成本或费用。二是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实质上向职工提供了离职后福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将这部分内容调整至离职后福利。这主要是引入离职后福利计划后,对准则内容结构所作的调整,使职工薪酬能更加准确的进行确认。三是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利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获得时,可以采用成本计量。这主要是解决现行准则中非货币利计量不一致的问题,并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

(三)充实了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

现行准则中提出了关于辞退福利的定义及其会计处理规定,但相对简单,例如,实务中企业向职工提供长期辞退福利的现象比较普遍,现行准则规定了长期辞退福利的折现率如何确定,但对其他变量所造成影响的处理尚未规范。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辞退福利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直接相关,要求明确区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同时,在报告期末十二月内不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应适用其他长期福利的有关规定,这为职工内退等长期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充分的指南。

(四)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完整地规范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现行准则中没有提及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新准则提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所有职工薪酬。对于不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其确认与计量应适用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主要理由,实务中企业提供的职工薪酬种类繁多,准则无法完全列举,在列举常见的三类职工薪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有助于囊括实务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职工薪酬,以完整规范与职工薪酬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五、新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变化

(一)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酣”

新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在以前常见的三类职工薪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因为在现阶段我国职工的薪酬呈现多样性,比如内退,企业要支付给内退人员工资,但是他却不是正式离职,也不是短期性的薪酬,将其计入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更能准确的反应企业支付职工薪酬的情况。

(二)将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对于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是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企业应当采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和适当的精算假设,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企业应当对所有设定受益义务予以折现。现在企业为了留住员工,除了为其提取国家规定的职工福利外,还根据自身情况,为职工提取了不同的离职后福利,有的与业绩挂钩,有的与职工的工作年限挂钩,像这些离职后福利,规定采用设定受益计划进行相关科目的确认,使会计科目更易于使用者的理解。但是,由于设定受益计划,需要企业根据设定受益计划确定的公式将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目前准则对于公式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一方面缺少标准的监管,另一方面也存在盈余管理的漏洞,增加了企业对于利润的操作。

(三)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与计量

新准则要求依据无偏、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以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量设定受益计划的义务。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该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采用无偏一致性的假设可以便于企业的前后期的比较,也方便企业的计量。每年按增量来确认当期的职工薪酬。对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并与设定受益负债的现值进行抵减,充分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同时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计量,所以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量设定受益计划的义务,便于两者的比较,然后确认净资产或净负债。因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会在每年年末确认差额,准则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确认为精算利得或损失、计划资产回报、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三部分。这主要是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精算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可能存在资产,资产会产生回报,或者是企业会减少负担的义务,总之不同的原因产生的差额,在权衡成本与收益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记录详细,便于日后的会计记录与分析。

(四)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列报

新准则要求区分服务成本、利息净额、重新计量三部分在财务报表中列示。对于列报的要求是要对报表中项目作进一步的说明,或虽然在报表中没有,但会对使用者做出决策产生很大影响的情况,企业都该在列报中作出说明。设定为受益计划的项目,最主要的支出是因为职工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企业支付给职工薪酬,准则将其列报为服务成本。由于采用了累积精算法,并进行了折现,每年都会产生利息,作为对当初折现的调整,准则将其列报为利息净额。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调整,对重新计量进行列报,一方面是与公允价值进行对应,另一反面,采用累积精算法,时间长易产生差错,进行重新计量也是对会计的计量作了检验,以保证其准确性。

新准则要求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资产导致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不允许在之后的会计期间转入至损益。净负债与资产导致的损益,并不是企业真正的损益,因为企业并没有对其进行处置,且在短期内也没有进行处置的意愿。若将其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易造成企业利润的波动,加大企业对利润的操作。其他综合收益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也不允许转入损益,主要是考虑到很多都是由离职后福利或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形成的,其中的很大部分是终身的,期限比较长。但是,我认为,无论他期限有多么长,而且又采用了公允价值进行了调整,在处置时,我們应该把他转入当期损益。更加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和辞退福利

新准则要求参照设定受益计划的相关规定对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予以确认、计量和列报。如上面所分析的一样,因为其期限比较长,采用了折现确认的会计处理方法,更符合相应账户的确认。同时,在原有的科目上多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也便于我們企业对员工薪酬的管理。

新准则对职工薪酬作了进一步的细分和解释,有利于相关部门对职工薪酬的统一监督,也有利用企业对员工薪酬的管理。但是,过于细分的,也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尤其是对于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工作量很大,每年都要计算累积数,还要与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最后确认净资产或净负债。而且,折现率的确认也有很大的主观性。

职工行为准则范文2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薪酬核算;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核算发生变化的主要内容

1.职工的范畴进一步扩大

职工是指在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或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不区分民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旧的会计准则仅将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纳入职工的范畴,虽然其中包括全职职工、兼职职工、临时职工,但其所覆盖的范畴仍然相对狭小。新会计准则中将监事会、董事会成员等未与企I签订劳动合同,但由企业任命的人员,及满足条件的劳务派遣人员,都包含在“职工”的范畴之内,进一步扩大了职工范畴覆盖面。由于用工形式的扩大,新准则还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2.新增离职后福利的概念

企业对为其提供服务的职工负有在职工退休或解除劳动关系后为职工支付报酬的业务。新会计准则对职工离职后福利进行了明确的概念表述,即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主要包括设定提存计划、设定收益计划两种。其中,离职后福利还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退休福利,此外企业承诺给退休职工支付的养老金等其他退休后福利、职工离职后医疗保障及人寿保险等也属于离职后福利的范围。

3.规范了短期应付薪酬的会计核算

诸如职工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的12个月内,企业需要予以支付的全部薪酬称之为短期薪酬,除了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不在其列,职工的津贴、奖金、福利费、非货币利、职工教育费、工会经费、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短期带薪缺勤、其他短期薪酬等都包含其中。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

1.企业职工薪酬核算更加合理、更加精确

新会计准则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明确了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的内容,大大降低了因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的企业职工薪酬核算问题,有利于更加精确的反映企业职工薪酬状况,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薪酬管理,提高人资部门管理水平,促进职工薪酬管理的完善。依据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职工薪酬支付标准,有利于企业职工薪酬核算更加规范化,有利于企业界定职工福利、生产成本及期间成本的范围,有利于对职工福利的合理界定,使职工福利更好的落实,从制度上维护企业职工利益,同时还有利于会计核算过程中明确政策依据,使职工薪酬核算体系更加规范,使实际人工成本更加透明,极大的促进了企业职工薪酬管理的完善,对留住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2.调整了企业财务的核算方法

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不同职工的各类薪酬统一核算处理,企业与职工在劳动合同存续期内,职工的应付补偿预计做负债处理,对企业各期损益产生相关影响,除辞退补偿被确认为当期费用外,根据受益对象不同,应计入的当期费用或资产成本项目也不同。企业应将离职后福利计提分为两类:一是设定提存计划;二是设定收益计划。以L公司的设定提存计划为例(见表1),L公司按照缴存金额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按照工资总额的20%计提养老保险,按照工资总额的1%计提失业保险,在向独立基金缴纳固定费用后,L公司则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3.新准则对职工薪酬信息披露要求层次更高

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信息披露要求,新会计准则都有明确规定,其处理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行为规范处理,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内容的要求层次,使企业职工薪酬会计准则模式更加统一、过程更加规范。企业职工在职期间为企业提供劳务所得报酬,根据确认对象的不同,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属于当期费用的按当期的经营成本处理,计入企业当期资产。会计信息披露层次的提高为职工监督企业薪酬核算质量提供了依据,有效的提升了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新会计准则下完善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思考

1.完善非货币利

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非货币利职工薪酬,应结合其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价处理的同时,不但要体现准则的弹性空间,还要合理的压缩盈余管理空间,以保障员工的合法福利,严防企业利用会计准则空间进行盈余管理。以企业自产商品作为企业职工福利为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此项不计入企业的销售收入,而是通过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以化品生产企业M公司为例,该企业有职工200人,其中180人负责生产工作,20人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元旦期间发放的员工福利为企业自产的护肤品,成本价为100元,市场销售价格为200元,增值税率17%。企业元旦福利应计入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如表2所示。

2.改进辞退福利

对于职工薪酬的规定,新会计准则也进行了修订,使得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机制进一步完善。尤其将参与生产的职工薪酬计入营业成本这一举措减少了企业核算人工成本时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另外,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也应注意辞退福利确认标准的规范性,企业在有明确依据的情况下,才可以将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的辞职福利列入企业的预计负债科目,防止职工辞退福利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进一步规范职工薪酬会计准则。

综上所述,随着职工薪酬的会计准则规定越来越规范,对企业人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应按照修订后的会计准则选择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对职工各项福利应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梳理和评价,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等未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企业,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应依据新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便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建筑业[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43-47.

[2]于静.浅谈应付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

[3]张雪晶.《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对企业会计实务核算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

职工行为准则范文3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职工薪酬;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70-01

引言

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完善、补充。通过简要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且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异同进行简单的总结概述。基于新会计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运用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也将着重对新会计准则中应付职工薪酬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

要了解新会计准则中应付职工薪酬的问题,就要首先了解什么是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有哪些不同,它有哪些新的内涵,新的时代意义?笔者将在本节对其进行介绍。

新会计准则指的是2014年1月17日由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并在同年7月停止了旧会计准则的施行,全面试行新会计准则,努力与国际财务规则接轨。新会计准则中职工的薪酬指的是企业为了换取职工劳动或者是为了解除与职工的劳务关系而所需要支付的报酬。在支付的内容上包括日薪、月薪、年薪、短期支付薪酬、长期薪酬、离职福利、辞退福利以及其他的各项福利等等。支付的对象不仅包括职工本人,还有职工的家属,可以是职工的配偶、子女、受赡养人等等。

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的区别。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的定义也有所变化。新会计准则根据市场需要,扩充了职工的范围,文件规定更加详尽、具体,更方便在现实中应用。在新会计准则下,支付职工薪酬不以职工是否与企业签订劳工合同为根据,只要有事实上的劳务关系或者向企业提供的服务与企业的正常职工相似,都应当受到同企业一般职工的待遇对待,享受相同的各种薪酬。可以说,新会计准则对应付薪酬的职工的定义要比旧会计准则范围更大,任务更明确。可以有效地防止不良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减少劳务纠纷。

需要强调的是,新旧会计准则在应付职工薪酬方面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两个字――“福利”。新会计准则丰富了职工的各项企业福利,包括就职福利、辞退福利、退休福利。这些福利制度的规定要么在旧会计准则中没有规定,要么就是规定的不够全面具体,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劳务关系。此外,新会计准则对“短期薪酬”、“带薪离职”、“利润分享计划”等概念进行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对概念明确无误的定义,可以减少很多在现实运用中的问题。

二、新会计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践运用

新会计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践运用才刚刚起步,其在现实运用中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执行系统,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其在实践中运用的建议。

(一)正常职工长期福利的职工薪酬

对于正常职工长期福利的职工薪酬,在新旧会计准则中均有规定,只是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更加的详细,界定更加明确,更人性化。很多企业在给职工发福利时,有一部分是非货币结算,这一部分的福利结算可以说是只有企业的正常职工才享有的福利待遇。

(二)带薪缺勤的职工薪酬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带薪休假有更明确的规定,规定更加人性化。企业职工有权利在支付了相应的劳动服务后,在日后享受带薪休假的权利。新会计在规定带薪休假方面做出了如下的核算方式:带薪休假分为可累计和不可累积两种。如:产假、婚假,由于权利、义务不能结转下期,所以属于不可累积的带薪休假;而对于可以累积的带薪休假,权利和义务则可以转下期。

(三)离职后职工福利的职工薪酬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离职职工的福利薪酬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企业的离职员工分为两种,一是企业正常员工退休,二是企业辞退。对于前者,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建立企业员工退休养老保险、福利机制。企业每年会从职工的工作薪酬中提取出一部分并配以企业出资的较大一部分上交养老保险金,而且企业还应该设置专门的资金以供退休职工养老使用。对于后者,企业应该一次性支付清辞退员工薪酬。

(四)企业临时工的职工薪酬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即使是企业的临时工,也应该享受基本的权利和工作福利。新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企业应付职工薪酬中的职工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与企业存在实际劳务关系的劳动者。所以,企业应该做出具体的财务支出计划,为企业中的临时雇用的劳动者购买短期的人身保险,提供与企业一般员工相同的工作福利。当然,企业临时工是按照短期福利薪酬进行支付,会计核算方式也是按照短期福利薪酬进行最终核算,这点与企业的正常职工的长期福利薪酬内容上又有所不同。

(五)企业加强财务管理

基于新会计准则下支付职工薪酬,企业需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道德素质。对财务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审查,杜绝、行贿受贿、不公平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存在。

三、新会计准则关于支付职工薪酬运用后的影响

(一)明确了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

新会计准则对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作了详尽的划分,规定得十分具体。一方面对于劳动者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薪酬内容更加清楚,获取相应的薪酬有了更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可以准确、合理的做出支付职工薪酬的成本预算,方便企业的财务核算。而且,在新会计准则中对职工支付薪酬可以使企业将隐形存在的与企业有实际劳务关系的非正式职工的薪酬列入计划范围内,使得企业的财务计划更加精确。

(二)支付财务公开透明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支付职工薪酬方面要做到财务公开。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公平公正,还可以保障企业合法财务支出。薪酬支付的财务公开可以有效地调动企业内部的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竞争力。还可以保障辞退职工,带薪缺勤职工,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劳务纠纷。职工薪酬支付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基于新会计准则下支付职工薪酬方式的完善迈出的巨大一步。

(三)完善了企业的支付机制

新会计准则改变了企业进行职工薪酬核算的方法,计算的内容较过去更多、更具体。新的核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改变了企业的纳税内容,从而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最终受益。

(四)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常态化机制建立

新会计准则运用之前,只有国有企业建立了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常态化机制,但是国有企业对该部分的财政支出又是模糊的,所以长期以来的财务报表对该处内容都有所逃避。新会计准则施行后,国有企业将无法逃避该项支出。在我国广大的中小型私企中企业职工的福利制度大多都是不规范,非常态的存在。新会计准则运用于职工薪酬核算后,对职工的各项福利做了详尽规定,强制要求企业实行,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企业会计规范及监管更加严密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应付薪酬的职工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对应付薪酬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所以说企业会计规范以及监管工作将更加的严密。企业自主发挥的空间变小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更加规范,对于防范企业逃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四、对新会计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的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新会计准则也同样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对非货币的企业福利制度进行细致化规定,现在在企业中非货币福利的种类繁多,存在十分普遍,所以新会计准则要制定统一的换算标准;其次,对新会计准则下支付职工薪酬要形成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最后,对于企业的盈亏状况下支付职工薪酬要有所规定,对企业负债状况下支付辞退薪酬进行更新、补充。制度的完善、更新是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不过出发点总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职工行为准则范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处理;企业影响

当前所执行的新会计准则主要是依据我国当前的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实际情况不同,来制定出的会计处理措施,该措施是专门针对我国商业特色以及时展来进行制定的,这直接促使我国扥会计准则体系在这期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开始与国际准则接轨。下文主要针对新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对于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新准则对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规定

1.1涉及到职工薪金的内容

(1)新准则的目标、依据。新准则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规范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2)职工薪酬的定义和范围。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工资和职工福利费。

1.2新准则关于职工薪酬会

计处理的特点由于职工薪酬准则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新的准则,故没有新旧准则之比较。与以往相关会计处理,新准则有以下特点:

1.2.1首次系统规范职工薪酬的会计

处理。该准则是相关规范内容的首次制定、归纳和颁布,即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地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而以往则是分散在其他准则中,零星地涉及规范。

1.2.2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即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以及辞退福利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共计八项内容,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

2.新准则对职工薪酬会计处理与相关制度法规的比较分析

2.1定义和内涵的变化

在新的会计准则之中,针对职工薪酬所进行的定义,和以往的定义范围相比较而言,其范围更大,转变成为了广义上的报酬,这方面的改变事实上是针对当前社会职工福利所进行的一个总结、涵盖。其中不仅仅包含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奖金、工资、补助、津贴等,还直接将教育经费、福利费、工会费、社会保障、非货币福利等几个方面也纳入到了其中,甚至还在其中增加了职工辞退的先关薪酬福利等。

2.2会计处理的变化

2.2.1明确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之中,依据情况的不同来区分企业应当要如何对不同职工服务的受益,来将各种不同等级的薪酬计入到相对应的债务科目之内。以往传统制度在处理这方面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将行业制度规定福利费用是依据企业自身的收益对象不同来计入到生产成本以及资产之中,其他不同的职工在这一过程中的薪酬则是直接按当期费用来进行计算。

2.2.2取消了按14%提取福利费的要求

旧制度中,提取福利费的规定是各类企业不尽相同,有的是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有的则按实列支不留余额。新准则取消了14%的提取比例,职工福利费的列支由企业掌握,并按超过税法规定允许列支的部分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这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影响。

2.2.3新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此外,新准则还规定了辞退福利的确认条件。

3.新会计准则对不同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3.1对上市公司原有投资的影响

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说执行了新的会计准则准则,那么就必须要针对以往原有的投资资产来进行分类、计量。此外,企业本身在首次执行该准则的过程中,由于还未将以往所摊销的周期较长股权投资的差额进行完全冲销,同时,针对其中的收益进行合理的调整,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如果说在年初来执行新会计准则,那么其中的留存收益便大幅度减少。上市公司本身在进行短期证劵投资的过程中,如果说按照以往传统的旧准则来执行,那么只要公司自身的报告期末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对股权加以出售,那么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即便是在账户晚上实现了盈利的目的,但是也无法直接将其当做是公司当前运行的收益。而在目前的新准则之中,是直接将短期证劵之中的投资转变成为交易性质的证劵投资,严格按照相应的公允价值来进行入账处理,那么在账面所上所呈现出来的盈利,也就可以直接计入到当期公司的收益之中。

3.2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其房地产的价格在不断的上涨。而对于已经持有土地建设使用权或者说将土地权出租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施行之后,其中所存在的投资性房地产便能够直接在这一过程中变更成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来对资产进行处理。同时,按照相关规定,房地产本身的增值在进行留存收益调整之后,其中的净资产便会在这一过程中大幅度的增加。

3.3对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

固定资产成本在对企业执行新准则产生相应的影响之后,其固定资产本身在弃置费用,如果说可以利用可靠性更高的计量方式,那么就可以直接将其纳入到资产的成本之中。例如煤炭行业的企业本身在承担相应的矿区废弃处治义务的过程中,就应当直接将这一部分直接计入到设施的账面价值之上,但是必须要将折旧计入到其中,如果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增长,那么折旧也应当有所增长,也就是说,当期利润下滑。

新准则修改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执行新准则后,企业在固定资产部件定期更换时,如电脑设备、汽车等固定资产更换内部装置,尽管部件更换未必能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但如果替换部件的成本满足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企业应在其发生时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的账面金额,固定资产账面金额增加,当期费用会减少,企业的当期利润增加。

4.结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我国的企业发展造成了较为直接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其影响对于企业本身是有着正面影响的,促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加以重视的环节在于,务必要针对其中各个不同环节的来严格执行,避免新会计准则未完全贯彻到整个企业的运营之中,这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高宏.新会计准则下再保险业务的会计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

职工行为准则范文5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核算办法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施行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全面核算职工薪酬费用,按照受益对象摊入成本。这对于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全面反映成本信息、完善成本补偿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准则中职工薪酬核算的几点变化

(一)核算内容方面内涵增加

较以往“工资”的定义相比,新准则对有关职工薪酬内容和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且内涵大为扩展,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了以往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还新增了辞退福利等职工薪酬形式。准则中的定义涵盖了企业职工薪酬的各种形式,不仅有直接的,还有间接的;有货币性的,还有非货币性的;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囊括了几乎所有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费用。

(二) 核算原则更加严格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职工薪酬的其他部分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新准则对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统一,明确规定职工薪酬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务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没有受益对象的方才确认为当期费用,即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或开发无形资产成本。除上述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

(三)确认计量方面更加明确

职工薪酬的核算离不开确认和计量,新准则规定,在职工薪酬的确认方面,要从货币性的薪酬、非货币性的薪酬和辞退福利等不同形式的薪酬入手计量。

1.对于货币性的薪酬,在确定应付职工薪酬和应当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时,企业需区分以下情况:

(1)关于具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职工薪酬。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包括以下薪酬项目:一是“五险一金”,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应按照国务院、所在地政府或年金计划规定的标准,计量应付职工薪酬义务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二是应向工会部门缴纳的工会经费。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的计提标准计量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义务金额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三是职工的教育经费。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1.5%的计提标准计量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义务金额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5%的计提标准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教育经费。

(2)关于没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职工薪酬。对于国家(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职工薪酬,企业应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和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

2. 对于非货币性的薪酬,应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1)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根据受益对象,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一方面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另一方面冲减应付职工薪酬,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2)企业以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以外购的商品作为非货币利提供给职工的,应该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金额。

(3)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原则,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4)企业租赁住房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租赁住房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月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5)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利。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3.辞退福利。企业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严格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定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

4.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职工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除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外, 授予日一般不进行会计处理。授予日, 是指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其中, 获得批准是指企业与职工就股份支付的协议条款和条件已达成一致, 该协议获得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的批准。

等待期, 是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的期间。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才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应当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 按照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在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职工人数变动等后续信息做出最佳估计, 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计算截止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 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可行权日, 最终预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应当与实际可行权数量一致。

在可行权日之后, 企业不再调整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可行权日, 是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职工具有从企业取得权益工具或现金的权利的日期。

职工薪酬确认和计量的流程如图1所示:

二、新准则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应付给职工的薪酬,企业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总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在总账户下分别设置“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一)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1.工资、福利费、保险费。

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生产部门人员)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

研发支出(研发人员)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

――社会保险费

2.非货币利

(1)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部门人员)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

研发支出(研发人员)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2)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等固定资产使用,按每期应提折旧: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部门人员)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

研发支出(研发人员)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同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贷:累计折旧

(3)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按每期应付租金: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部门人员)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

研发支出(研发人员)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3.辞退福利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二)发放职工薪酬

1.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医药费、代扣水电费、个人所得税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内部)

其他应付款(外部)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3.企业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活动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4.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给职工。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5.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贷:银行存款

6.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职工的补偿。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

从以上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新准则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将为职工支付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用,按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有别于以往的全部费用化处理方式;企业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等,不再设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也不在“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账户核算,均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并且提供了对于辞退补偿等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

三、对新准则相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新准则的对我国企业职工薪酬核算方面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企业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仍会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对该准则进行一些补充和完善,在此作如下建议:

(一)建议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职工福利费的使用范围和会计处理方法

新准则对有关职工薪酬内容和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且内涵大为扩展,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了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疗机构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等项目。笔者认为,其中的职工医药费应取消。因为职工薪酬中已经包括了医疗保险费,医疗保险费是由职工、单位和国家按照一定的缴费比例,三方共同出资而形成的只能于医疗补偿的保险费。当参保职工因病就诊时,可以从中获得部分或全部的报销。也就是说,职工的医药费在就诊时已经报销,在福利费的使用范围中应取消该项;将非独立法人和非对外营利的职工医院、浴室和食堂餐饮(包括自制餐饮和外包餐饮)等后勤单元的收支净额在此项中列支;会计处理中职工福利费按实际列支,年末清算结零。对于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出现的职工福利费期初余额,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调整留存收益。

(二)建议进一步细化非货币利的计价方法

实际工作中,非货币利涉及的情况多种多样,界定非货币利的计价方法应充分考虑实务的可操作性、统一性和灵活性。

(三)建议增加新型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规范

如带薪休假作为一种新型的职工薪酬形式已逐步在企业中运用。带薪休假可分为非累积的带薪休假和累积的带薪休假。对于非累积的带薪休假(如产假等),由于权利和义务不能结转到下期,故会计上可不作处理。而对于可累积的带薪休假,由于权利和义务可以结转到下期,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企业很有可能因职工放弃带薪休假而产生现金流出,则应确认为负债,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四)建议对将辞退补偿作为预计负债的做法加以严格定义和限制

避免其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企业很有可能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现金流出,否则不能作为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损益。“确凿证据”可定义为企业与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组织已达成正式的不可撤销的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计划或协议。对于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出现的辞退补偿,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调整留存收益。

(五)建议增加对企业预计支付待退休和退养人员薪酬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由于我国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性和历史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存在一定数量的待退休和退养人员,因此十分有必要增加对企业预计支付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等职工薪酬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此项待退休和退养人员职工薪酬计划的会计处理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 雇员福利》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中所规范的内容,可采用设定受益计划。若企业已提取专项现金款项,可作为一项基金,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进行单独核算。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会计准则研究组.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指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职工行为准则范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交流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企业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原有会计准则与国际脱轨严重,无法满足要求,新会计准则是对原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和企业实际需要,在内容上具有较大改变,新增许多内容。这些新增内容的处理给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增加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新会计准则与原有准则的差别

1.薪酬定义不同

在工薪酬的定义上,新的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主要区别是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雇佣职工期间,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所要支付的报酬与补偿。职工薪酬即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又包括辞退福利等相关福利待遇。

2.范围上的不同

对职工范围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区别,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职工包括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由其正式任命的但是向企业所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新的会计准则对职工薪酬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职工直系亲属、受赡养人等相关人员的福利,企业也应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支付。

3.会计处理的不同

新的会计准则阐述了薪酬费用的分类,将会计计算期间以职工为企业工作时间为准,把职工在企业提供的短时间的服务所获得的薪酬,会计处理时将其确认为负债,纳入当期损益中,同时明确职工所享有的福利费,以实际发生的额为依据,纳进当期的损益或者资产成本中。而职工所享有的福利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这解决原会计准则中非货币利计量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二、新会计准则的职工薪酬核算与运用

1.带薪缺勤的职工薪酬

在职员工有享受带薪休假权利,新会计准则在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薪酬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处理方式;对于带薪休假类别的职工薪酬新体系而言,不存在累积性质的带薪休假体系,比如婚假、丧假等,因为其休假权利与公司会计处理义务无法结转下期,所以,会计工作中,对此类带薪休假内容不作处理;从权利和义角度出发,对于可累积的带薪休假而言,可以结转到下期休假,下一年度预期休假天数数减去带薪休假天数,计算出对应的工资金额,并将这部分资金确认为负债,将其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里;以现金补偿对于职工未行使职工累积带薪休假权力时,往往以现金补偿为主,并将其冲减到已计提的负债中,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离职后福利的职工薪酬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员工离职后的福利进行了详细说明。定提存计划一般是职工在与企业达成相关协议后,职工以个人名义与相关独立基金签订离职后福利合约,由独立基金负责职工薪酬;提存计划就是按法律上规定的应缴纳的相关保险费用,如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员工退休或者失业后,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补偿支付,企业就无义务给与一定金额的支付补偿。受益计划:商业性或契约式补充养老支付或医疗保险或其他相关计划,例如:部分银行、央企、和国企,规定在企业中工作至退休的员工,每个月除法定受保范围外还享受公司给予的额外现金补偿或者实物补偿。

3.其他长期工福利的职工薪酬

新会计准则第五章规定相关企业在雇佣长期职工前,要设定提存计划,对长期职工在福利的享用上净负债或者净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并做好存档。针对长期残疾职工的福利水平要以其为企业所提供到的实际服务时间为依据进行计算。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扩大了薪酬范围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定义和要求可以得知,新的会计准则对薪酬的规定更加明确,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会计规范和会计监管更加严格,企业自主操作范围缩小了,范围的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产品的成本的提高了,但是新的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方面更加接近国际标准。

2.企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需要企业从新按照新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和企业自身性质等内容进行自主分类,选择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设定受益计划的企业,因为原有准则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会计处理方式,因此大多数企业以前并未对收益计划进行会计处理的。而新准则建立了确认和计量这些事项的常态化机制,对原有会计准则进行了革新,将职工福利有予以确认和计量,对部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3.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

原有会计准则对收益计划没有名贵规定会计处理方式,没有建立常态化的机制确认退休职工福利,实际操作中,按照国资管理办法和财务相关规定对退休福利予以计提,新的会计准则对于这方面的缺陷予以完善,建立了相关的常态化机制,加上新的会计准则创新性的改革了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细化了非货币利的核算设计的内容,针对性的指导了职工薪酬制度。

总之,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更加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结合我国自身实际情况,趋利避害,符合我国企业发展需要,在应付职工薪酬方面做出了重大创新,解决了现有的实际问题。对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其利大于弊,尤其是所有关相关企业职工薪酬方面的规定,更是要紧跟国际步伐,结合我们国家自身特点,对企业进行细化、规范化,为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