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业务管理范例6篇

外贸业务管理

外贸业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外贸企业进口业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浙江杭叉进出口有限公司是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叉车出口和叉车发动机进口等相关业务。作为一家从事进出口业务十余年的专业外贸公司,如何在现有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进出口销售规模和利润,是公司现阶段必须面对的课题。公司自2016年开始从事进口业务,进口大宗商品,当年不但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增长,海关进口统计数据也较同期明显改善。然而,在关注业务和利润增长的同时,并不能忽视进口业务的风险,公司收取千分之几的手续费,却承担与之并不匹配的巨大风险。当风险发生时,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规避,则可能发生经营系统性风险,进而影响到公司主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进出口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以本公司进口业务的实际情况为例,简要分析进口业务中存在的具体风险和应对风险管理策略。

一、进口业务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客户的资信风险

业务的风险实际上是起源于客户诚信风险,在与客户建立实质性贸易关系之前,一定要对客户的相关资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对客户情况的调研,筛选资信好的合作伙伴,否则即使合同条款签订得再严密,也很难防范风险。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实际进口的商品与向海关申报的商品不符的现象,这样出现的情况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还是客户诚信的问题,这会对公司造成分类降级等不良影响,如经海关认定违法行为的,还要面对行政处罚。

(二)市场价格风险

进口的货物大部分是从国外采购的大宗商品,汇率、利率等经济指标小幅波动就可能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虽然公司开立信用证前收到15%~20%的保证金,并且方采用押货方式让客户(委托方)带款提货,但当该商品市场行情暴跌、价格腰斩时,委托方就有可能放弃保证金,市场价销售货款仍不足补偿公司信用证项下余款,且委托方本身也无力支付余款,则公司有损失可能。例如:曾有一段期间钢材进口价格下跌幅度达到30~50%,有不少实力不强或信用不好的委托方由于无法承受巨额的市场跌价损失,于是选择放弃保证金,不履行合同。这时市场风险就转嫁到方。虽然按合同约定,该损失可以通过诉讼等途径解决,但实际上委托方能否补偿与其实力、信用等多种因素有关,这时方将有可能承担经济损失。

(三)合同条款设置风险

委托方通过公司对外签订进口合同、进口合同、仓库保管合同、第三方回购协议、质押协议等合同,协议的内容是否严密、合法、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公司是否能规避风险。以货物保管合同为例,在进口业务中,由于委托公司资金有限,并非会在货物进口时一次性付款提货,而是货物进仓后,在一定期限内分批提货,按每次付款的金额提取相应数量的货物,所以合同履行时间长,方控制货权的风险敞口较大,如合同条款不够严谨,则极易发生风险和损失。在进口业务的实际操作中,外贸公司应该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行事,任何单据流转相关业务经办人必须按内部流程办理,任何单据事项的变更,相关业务经办人要留有书面文件(或电子邮件、或复印件),不能仅凭口头来确认。

(四)国家法律法规风险

外贸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外贸企业是对外的第一责任人,如果贸易业务触犯有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而被相关部门行政处罚,虽然经济上有委托公司负担,但是公司要承担第一经营主体责任,会受到经营分类降级等无形的行政处罚,正常的主营业务也会受到牵连。这些无形的损失很难向委托方提出索赔。

(五)非真实贸易背景的风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的委托方将进口当做套利的手段,利用远期信用证和境外贴现方式与国外贷款利息的相差取得利差,利用人民币预期升值套取汇差,有的甚至提货单据、虚报进口货物等非真实贸易背景的进口业务还是存在的。这些虚假贸易一旦发生,方的货物和资金会双重失控,钱货两空,给方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

二、出口业务的风险防范策略

做任何贸易都有一定的风险,业务也一样。但仅仅因业务有这么多可能发生的风险,就放弃业务的发展机遇,无疑是因噎废食。笔者所在公司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各种内部控制措施和风险管理方法,来规避进口业务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到事前能风险识别,事中能监控应对风险,事后能管理改进,具体风险防范策略如下:

(一)组建一支优秀的业务团队

业务有别与自营业务,需要在良好的公司内部组织体系环境下开展,组建一支即懂国际业务,又有丰富的单据操作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较强对外沟通能力的专业化团队进口面对的是不同于自己产品的其他商品,业务员如果不熟悉所进口商品相关知识和价格,必然会造成很被动和盲目。因此从事进口的业务员必须要通过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充分认识商品相关属性和价格,从而有助于提高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预期做出准确的判断,防范价格风险。

外贸业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外贸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对于外贸公司而言,不仅原有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要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国有外贸企业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财务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积弊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还是很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

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

(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外贸业务管理范文3

摘 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样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外贸企业面临着更多、要求更高的困难。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外贸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外贸企业活力有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指出了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外贸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利用货币、价值的形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它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对于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应该从其内容的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控制薄弱,资金流失浪费严重

外贸企业普遍缺乏资金风险意识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财务控制薄弱。外贸企业对外贸易财务规则了解甚少,特别是控制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很多企业在预付的货款时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在成交前不知了解对方的资信,在销售后不去主动监控对方、催收货款;在货款拖欠后不及时采取行动保全债权,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出口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2.缺乏成本管理,商品成本居高不下

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等,其中财务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更是重中之重,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信息通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面临的市场环境亦瞬息万变,外贸企业需要财务会计处理的信息量日益增多,管理上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就目前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电算化程度而言,完全忽视了企业及社会信息化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使企业的财务信息难以同其它功能信息相互融通,由于缺乏对成本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使得进货渠道把握不好,流通环节多,造成商品成本居高不下。

3.资金分散,导致资金利润率降低

由于外贸集团内部各二级单位都设有财会机构,都开有银行帐户,都占用一定闲散资金,使原本有限的资金分散、沉淀和闲置,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利润率低。加上现行企业的财务部门只发挥了会计功能,而资金的投向、项目投资分析、融资及资金结构等问题都是各级经理在经营过程中顺带考虑的,特别是近年来承包制的实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权利的旁落。在这种体制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公司财务管理的许多政策都无法实施,财务管理只能是形式而已。此外,各二级单位都掌握一定数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大都是由公司总部贷款获得。当贷款到期时,如难以在各二级单位及时调回会使公司总部财源枯竭,导致资金管理失控,影响公司信誉。

二、针对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对策

根据财政部《关于制定内部管理办法的指导愈见》,结合外贸企业的特点和实际,针对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万面的工作:

1.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血液,因此,重视资金管理,提高资本的营运质量,对于外贸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资金的供应、使用、回收三个环节中,财务人员可以合理安排融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可以通过对资金供应对象的选择来影响使用和回收资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金占用规模,以保证业务需求又不使资金闲置。在资金运用上,企业可以利用流动资金负债中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闲置资金进行短期的投资或生产经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消耗和不必要的资金占用,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利用合理的银行结算方法积极回收贷款,在必要的情况下还以负债经营,利用哲时的负俊资金来补充企业自己资金的不足,以此来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果。

2.加强成本管理,力争最优化的出口效益

成本结构由商品进价、费用、税金三要素组成。加强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首要的是加强商品进价这一首要要素的核算和管理,加强进价核算,把好进价关。同时掌握好出口外销价格,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关于出口换汇成本问题,即是出口销售收入每一美元所需若干人民币,这项指标是考核企业经营成果,权衡经济效益的综艺性指标。为了达到企业控亏的目的。核心问题是既要加强出口商品进价的核算和管理又要努力降低商品流通费用,制定定额管理,把出口商品销售总成本切实核算好、管理好。

3.加强利润的管理,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

利润是外贸企业经营的最终财务成果。它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反映企业与国家财政预算的关系。企业在服从国家政策、法令、计划的前提下,靠自己的正确决策和有效的经营,实现的利润越多,对国家的贡献越大。因此,加强利润管理,努力增盈减亏,为国家多创外汇,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是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落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监督合周签订和履行情况,也是针对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现存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合同签订前必须取证于各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可行性评价。外贸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各种物资,都是国家的财产。必须 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保护国家财产的制度,使各项财产、物资、外汇都有完整的帐目记载,明确反映存放、使用和增减变化的情况。

参考文献:

外贸业务管理范文4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科学管理受到普遍重视,企业必然要变革管理模式走信息化道路。服装外贸企业迫切需要适应自身特点的管理软件。

本文描述了一个适应中小型服装外贸企业管理需求的管理软件的开发,该软件具有订单管理、报价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付款管理等功能。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订单管理。

本系统选用了微软的.net技术作为开发平台,采用了基于B/S的三层结构开发。

关键词:服装外贸行业ERP,三层架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第1章 引言

开发背景

在中国,中小型企业占据了企业总数的97%以上,创造了中国GDP的50%以上。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各个方面都在经受着考验,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成为新的关注点。

项目来源和需求

本文所述的软件是一套面向中小型服装外贸企业的管理软件,主要包括订单管理、报价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付款管理等功能。

我主要负责系统中以下开发工作:

订单管理模块,包括订单列表/查询页面,订单编辑页面和订单翻单功能的实现。 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开发工作始于需求的调研、获取和分析、规约,是整个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

第2章 需求分析

2.1数据流程图

本系统的用户有如下几类:业务员,跟单员,采购员,财务人员,公司领导,管理员,对其各自职能和需求分析后得出系统数据流图如下所示:

图2.1顶层数据流图

对系统的管理请求需要对其进行合法性的判断,做进一步的处理。

图2.20层数据流图

订单管理用于集中管理企业的所有外销订单,提供订单的新建、编辑、复制、查询等功能。

报价管理用于跟踪业务员报价的过程,对每个订单都可查询其报价的历史记录。

第3章 概要设计

本章将根据前一阶段工作的成果进一步设计软件的结构,将软件功能分配至各模块,形成软件的模块结构图。

3.1 总体设计

3.1.1 系统总体结构图

服装外贸业务管理软件主要包括订单管理、报价管理、预算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基础信息设置功能模块,总体模块结构图如下所示:

图3.1 系统总体结构图

3.1.2订单管理模块

订单管理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后续的报价、预算等工作均是围绕订单来进行的。

图3.2 订单管理模块图

订单查询

根据订单的常用字段信息构成组合条件,查询出符合条件的订单数据。

新建订单

新建一个订单,需保证订单号的唯一性。

新建订单明细

为订单新建明细信息,需要更新所属订单的合计数量等信息。

修改订单明细

修改明细的数量信息,需要更新所属订单的合计数量等信息。

删除订单明细

删除一条订单明细记录,需要更新所属订单的合计数量等信息。

添加订单图片

为指定订单上传图片。

删除订单

对无效的订单进行删除操作。

打印订单

输出订单数据至Excel电子表格中。

3.2数据库设计

3.2.1订单管理模块表设计

订单管理模块主要用到订单表、包装方法表和订单数量明细表三个表。订单和包装方法之间是1:N的关系。

包装方法和订单数量明细也是1:N的关系。E-R图如下:

图3.5 订单管理E-R图

具体表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3.6 订单管理模块表设计

第4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在明确了软件各个方面需求,就要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对系统进行编码实现。本章着重介绍了订单管理的设计和实现。

4.1简介

本系统选用了微软的.net技术作为开发平台,采用了基于B/S的三层结构开发,包括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

数据访问层使用了NHibernate作为持久化工具,业务逻辑层中实现了系统中用到的所有业务方法,表现层选择了java平台下常用的MVC开发模式。

本系统的开发技术和环境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2000以上

平台/开发语言: MVC + C# + JavaScript

数据库:SQL Server 2005

Web服务器:IIS 5.0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5

4.2订单管理模块

订单管理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业务人员日常工作中对订单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和输出打印等操作均在订单模块中完成。

4.2.1业务逻辑

订单业务逻辑层组件实现了和订单相关的所有业务操作

订单模块的核心业务逻辑接口是IOrderService。

其中主要方法的说明如下:

取指定部门订单列表

IList GetOrderByDep(int depId, string sortExpr, Pager pager);

该方法根据部门参数depId和指定的排序和分页条件从订单表Order中选择记录,返回包含指定页信息的IList。

取指定款号订单列表

IList GetOrderByStyleNo(string styleNo);

在新建订单时需要保证款号的唯一性, 该方法根据订单款号styleNo从订单表Order中选择记录,返回包含订单对象的IList。

添加新订单

int AddOrder(Order order);

该方法用于新建订单保存操作,并返回新记录的流水号。如下图所示:

图4.2 新建订单流程

4.2.2界面实现

订单管理模块的主要界面包括订单列表/查询页面、订单详细信息编辑页面等如下:

图4.4 订单查询页面

图4.5 订单信息信息页面

4.3数据访问层

4.3.1用NHibernate实现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选用了框架Nhibernate,配合泛型Dao的开发技术。

IGenericDao是一个通用的数据访问接口,其中定义了各模块都要用到的数据库访问相关操作如数据插入、修改、删除、按主键读取、组合条件查询。

图4.13泛型DAO开发模式类关系图

第5章 结束语

这一阶段实践,我进一步接触并理解了三层架构设计模式,可以说使我受益匪浅。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正确识别用户需求的重要性,只有对软件性能等需求都清楚了,才能为后续的设计开发工作带来保证。

感谢

本论文中所述的软件是团队合作开发的产物,在此我要感谢参与开发的同事们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立福等. 软件工程(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2]宁俊.服装企业ERP.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12月

[3]陈庄,毛华扬等. ERP原理与应用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5月

外贸业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外贸企业 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商品进出口权的逐步放开,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但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中,这类企业如何生存、发展、稳定、壮大,是他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此根据在外贸企业从事财务及管理工作的一点经验,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略作探析,以期能对这类企业的成长尽绵薄之力。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职责不够明确

统一健全的财务制度是整合企业财务资源的主要方式,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能是财务核算与会计监督,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及管理行为提供准确的参考,从而可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很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缺乏资金风险意识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财务内部控制薄弱,管理层职责分工不明确,财务管理不健全,同一项任务出现多头管理,从而造成财务人员工作非常被动,职责不明。由于管理职能不明确,财务制度不健全,一旦出现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往往相互推卸责任。如果出现财务管理漏洞,势必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应收账款的滞后回收制约企业现金流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产品出口量出现下降,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性、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品,成交量逐年呈现下降。而这正是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主要出口产品。成交量下降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应收账款增多、收账周期时间相对拉长,中小型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款收期平均由原来的一到三个月,变为二到四个月,有的甚至成为坏账。金融危机不仅制约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量,也给这些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风险。中小型外贸企业外来资金本来就少,筹资渠道较窄,现金流减少,经营风险也大。这两个方面共同制约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

3.企业决策层对国家外贸政策变化了解相对滞后

国家的外贸政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以及稀缺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重点促进优势产品、高科技产品,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会经常调整,而这种调整对相关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利润影响一般都非常大。不能及时了解外贸政策变化和调整,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势必对企业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出口量急剧下滑,资金流断裂甚至破产。

4.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财务人员流动较大,且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片面,对财务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完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资产的购置、管理,现金流的管理,利润分配方案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企业的财务系统就如同一个企业的心脏。中小型外贸企业管理人员应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是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的,从而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完善内部控制

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能,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及时、完整。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在全面参与企业管理基础上,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健全往来账款的管理制现金预警机制。

3.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出口时,为了增加出口额,对于合同中的结算条款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在成交前不了解对方的资信,最终导致资金呆滞,周转失灵。而企业的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血液,只有重视资金管理,才能提高资本的营运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人员在资金的使用、回收方面应合理安排,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同时尽可能的规避财务风险。合理安排资金占用规模,以保证业务需求又不使资金闲置。同时还可以利用流动资金、负债中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闲置资金进行短期的投资,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消耗和不必要的资金占用,降低成本费用支出。

4.加强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中小型外贸企业按照年度预算目标,控制、分解、落实指标到各个业务员和相关部门,各个业务员和相关部门应全面参与预算管理。中小型外贸预算考核,不仅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预算编制过程、预算完成准确率以及预算执行状况分析等也纳入考核范围,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统筹发展。

5.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应当具有相当丰富的管理知识以及先进的财务理念。为此,企业应重视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负责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更新财务知识,拓展视野、开阔思路。熟悉商品知识、业务流程,提高捕捉风险、衡量风险的能力,更好的利用会计信息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的能力。只有财务人员的管理素质高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才可能成为现实,从而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的社会。

6.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破解中小外贸企业资金瓶颈

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对于利润率很低的中国出口来说,汇率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非常明显。对汇率掌控能力极低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其生存和外贸积极性将因汇率的不可掌控性受到极大地危害。中小企业应积极使用国际金融保险工具,抵御汇率风险。作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内部要及时催收外汇,尽可能的提前收汇,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对外方面,应灵活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贸出口企业进行远期买卖货物的同时,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以抵消外汇风险。如某外贸企业外贸出口6个月后收100万美元货款,预期人民币升值,为消除外汇变动风险,企业与银行签订卖出6个月远期外汇,约定汇率6.558元,将6个月后汇率锁定6.558,从而避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总之,作为这类企业,要从思想上充分认知到提升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主动发现问题、积极面对,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最终实现中小型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升级。

参考文献:

[1]苏彩霞.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09

[2]韩丽.浅谈应付帐款的核算[J].现代会计,2004-03

[3]刘晓航.公允价值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8

[4]陈雪红.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04;

[5]杜先英,邹静.新形势下中小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5

外贸业务管理范文6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外贸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中国外贸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企业为取得客户往往提供相应优惠条件,各国进口商普遍能在中国获得更高的信用额度和更长的信用期限要求。目前中国外贸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赊销形式,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三个月,有的长达四至五个月。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下滑,市场需求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紧缩也使进口商的资金紧张,外国进口商的购买力和整体信用度均明显下降。中小外贸企业由于国际贸易经验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较弱,往往易重视订单而忽略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企业规模小、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金额较大的坏账,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经营。因一笔出口单子无法收回货款而倒闭的中小外贸企业并不少见。

(二)筹融资风险 许多中小外贸企业日常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大多是依靠自身的积累,民间借贷或是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其资信水平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固定资产少,难以提供融资需要的抵押和有效担保。因而银行放贷风险相对较大,需要对其进行众多审查,办理手续复杂且时间长,难解企业的燃眉之急。同时金融危机使得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风险资本投资商在选择投资意向时更加谨慎,投资额也大幅萎缩,使得本来有成长潜力的一些中小外贸企业遇到很大的融资障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类企业即使能找到借贷来源,贷款或融资条件也较为苛刻。中小外贸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成本增加,时间延长,成功率下降等筹融资困境。

(三)流动性不足风险 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和偿还债务本息,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当前中小外贸企业利息支出压力增大,偿债能力呈现减弱迹象,面临现金不足的困境。加之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和筹融资困难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更是直接导致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不足。许多外贸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难免陷入倒闭破产的境地。金融危机爆发后,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有许多中小外贸企业因现金流量不足而停产倒闭。与此同时,许多企业销售艰难,需求极度低迷,订单减少,退单以及合同锐减,企业产品积压严重,进一步加重企业资金周转流动的负担。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强化信用管理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是解决企业交易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国际上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而许多中小外贸企业对信用政策不够重视,对交易对象缺少足够的信息和贷信调查,对应收账款也缺少有效的监控。一些企业未形成书面的、系统的信用政策文件,在信用销售中随意性较大,缺少科学的管理。中小外贸企业应该制定书面的信用政策文件,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工作。信用管理一般包括资信调查、营业决策、跟催三个阶段。要注重客户信息管理和资信调查,强化信用分析能力,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前期的资信调查最为重要,不经过资信调查的而授予信用,发生坏账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信用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需要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内部协调、客户信用信息采集、应收账款催收流程等多方面加强。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示出拥有先进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发达国家也并不能防止信用危机的发生。照搬西方的信用管理模式并不科学,中小外贸企业应构建符合自己特色的信用体系。从危机中汲取教训,做好准备才是最好的选择。信用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只有不断强化信用管理观念,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才能知己知彼,经受住风险的考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是国际上通行的支持出口的政策,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促进措施。我国在2001年成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门从事该项业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出口信用保险是企业规避收汇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我国众多的中小外贸企业却缺乏对该项业务的了解和认识。中小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表现在:第一,信用保险机构在风险发生时将对投保企业进行赔付,且其追偿能力一般强于普通中小外贸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投保企业财务损失。第二,出口企业可采用商业信用等更为灵活的结算方式,降低买家的交易成本,从而扩大业务量。第三,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增加了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银行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会降低企业融资门槛。第四,单个企业借助信用保险机构专业的防范风险能力,可增强其自身的风险识别、判断能力,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海外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都大大增加,中小外贸企业应该积极利用该项保险的保障和支持,通过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来保障收汇的安全,规避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

(三)保持一定的融资能力 针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财政部和商务部出台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9〕160号),设立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对从事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的机构给予担保额资助、担保费率奖励和注资三方面的资金扶持,从而降低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门槛。银行每年都要对企业进行重新评级授信,其主要依据指标还是企业上一年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收入及盈利情况,所有者权益、现金流、负债等。企业首要任务还是要优化自身财务状况,保持一定融资能力,这是获得任何资金支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则要创新融资方式、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并购贷款、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中小外贸企业不要单一的依赖借款筹集资金,一些企业就是因为融资结构不合理,所有者权益所占比重小而利息支出较大,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例如,以四川高福记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5家郫县豆瓣企业因资金短缺向中国建设银行当地机构提出通过组建联合体来实现联合贷款、联合担保,通过联合担保互相支持、相互监督分散风险的作用,利用横向约束解决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该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几家企业的融资困境。在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应始终强调风险可控原则。企业要密切关注风险,防范可能因金融创新而产生的风险,确保企业财务的安全和稳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采用多种综合方式,总结起来还需要政府政策、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

(四)坚持流动性第一的原则 流动性表现为企业资产转换为现金的能力,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许多中小外贸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是由于流动性不足导致的暂时性支付困难。中小外贸企业应坚持流动性第一的原则,强化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增强自身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企业一方面应适当增加现金资产的比重,加速资金回笼和周转,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在大力发展优势业务,扩大销售的同时,高度重视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强化合同订单管理,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注重分析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情况,建立合理的计提坏账准备制度,及时反映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力度,减少呆坏账,使企业的销售收入真正变为现金流入。另一方面,企业要尽量减少现金流出,对长期经营状况不佳或是风险较大的业务要及时退出,通过出售转让资产等渠道实现资金回流。在采购环节尽可能通过赊购或融资租赁等方式实现间接融资,暂缓企业的现金流出。及时分析预测存货的供应和耗用状况,确定合理的存货储备,避免因存货的积压而占用大量资金。在此基础上,如果企业还有更多的现金流,就能用于强化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实现战略转型,化危机为发展的契机。企业同时也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强化现金流量预算,尽量使现金流入和流出在时间、金额方面相匹配。中小外贸企业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深化的形势下应全方位加强自身现金流的控制,将保持流动性放在财务管理的首位。

参考文献:

[1]朱幼凤:《金融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经济论坛》2009年第4期。

[2]徐莉:《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之融资瓶颈》,《商业研究》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