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重生范例6篇

浩劫重生范文1

在这样的前提下,用《黄金大劫案》衡量宁浩,就变得格外重要,监制张一白总结,《黄金大劫案》是宁浩在做的一个艰难转变,所以我们并非用一部电影来为宁浩盖棺论定,而是希望至少可以从此开始用一种冷静的视角去看待他。《黄金大劫案》的英文名翻译为“枪炮与玫瑰”,鲜花够多了,冷静的枪炮,也许是宁浩目前最为渴望的事,如果你有心,便会发现,早在“赛车”时期,宁浩就在无声处呐喊, “我不过是二流时代的二流导演”。而从《黄金大劫案》宣传之日起,他就在做一件事,砍伐光环,正如同他在宣传活动上的伙伴韩寒一样,或许2012年,也会成为宁浩的杀戮原点。

质疑、祛魅

紧接而来的五月,因为好莱坞两艘大船的轮番轰炸,令中国电影人悲情万丈,而宁浩的《黄金大劫案》首先被赋予许多电影以外的使命,谁叫他是中国年轻导演的领军人物呢?人们都期待这次硬撼对决,但在凤凰网举办的“迎取好莱坞”论坛活动上,宁浩老老实实地说,莫名其妙,就是好几次都莫名其妙,怎么都赶上了呢,其实本来这也不是我们设计的,突然听说这个消息,突然听说一下就放开了,我们本来定这个档期是因为有一个“国产片保护月”,突然通知我们没有了,后面都要提上来,我们所有的准备都是照着这个时间来的,所以也不能改变这个计划。

这些“突然”而至的事犹如宁浩当年的横空出世,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巧合成分,最终因为商业上的成功被人为忽视或者拔高。已经不会有很多人记得《疯狂的石头》上映之初的冷遇,如果没有刘德华压阵,电影在宣传上捉襟见肘。而之后,在媒体盛赞新锐导演的商业奇迹之间,其实也有杂音,刘桦就回忆说,当时我们到大学里交流,有学生就说宁浩抄这个导演抄那个导演的。这样的质疑一直走到《黄金大劫案》,不过宁浩和他的御用军有着良好的态度,《黄金大劫案》的编剧岳小军就承认,一定还会有一些影子,在学习别人的东西,但用得好就是自己的了。而刘桦当年是那样回复那个学生的,他说,孩子,我希望你们也去抄,当有人这么问你的时候,你就回答说,对,我是抄大师的,向前辈致敬。实际上,在《疯狂的赛车》上映时,质疑声更盛。宁浩的一位电影学院同班同学私下摇头,“《石头》的时候他还有点意思,现在,他把情怀都丢了。”宁浩对这些质疑心知肚明,甚至如今回过头来他也在讨伐《疯狂的赛车》――“那是一部不值得看的电影”,他检讨,当时憋着一股劲儿就想证明,类型片是可以完全复制的。宁浩似乎一直在试图为自己祛魅,他不止一次强调“我就是二流时代的二流导演”,在记者还未看到《黄金大劫案》成片前与他对谈,他上来的第一句话便是,这部电影有很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欠缺精准,剧本写得有问题”,尔后他说,如果可以,就该重拍一次。

转型抑或长大?

宁浩的御用军惯常形容他的词汇不是天才,而是勤奋,郭涛说天才背后就是辛勤、勤劳,辛勤地工作。岳小军则说,宁浩随时都在学习,很认真,虽然聪明很重要,但这种认真的劲头才是更值得人肯定的。即便盛赞宁浩是“中国最会讲故事的导演”如张一白,也给出了他的坐标系与参照物,“当然是年青一代导演,参照物就是我自己。”有个有趣的细节是,当宁浩埋头在重庆拍摄他那部300万投资的“小电影”《疯狂的石头》时,张一白也正在重庆捣鼓当年意义上的大片《好奇害死猫》,两人的剧组开工,有时候还互有照面。结果是,宁浩成为介绍重庆文化的第一人。这让张一白有点不忿。

在“冷眼”旁观了宁浩数年后,张一白成为《黄金大劫案》的监制,他说他影响不了宁浩的创作,但宁浩说宣传营销都是听张一白的,于是,他配合着拍摄了数款足以成为出街封面的电影海报,但并不太情愿,他说自己不是牌子,即便是,那也是地摊货。

在影评人毕成功看来,《黄金大劫案》之于宁浩,无疑是一次保守的安全牌,这是遭遇过《无人区》尴尬的必然转变,但宁浩和他身边的人都更愿意将这次转型视为主动选择的成长。张一白举了个例子,《疯狂的赛车》在上映前一直叫《银牌赛车手》,那时候宁浩就想摆脱“疯狂”系列了,可是中影的人说,你这片如果不改名疯狂,就是个死。而这次的《黄金大劫案》,他们也曾想过是否该叫《疯狂的黄金》,是宁浩坚决不同意。

成长,不但是《黄金大劫案》的主题,也是宁浩想告诉外界的有关他的主题,他不愿意把成长的内核归于《无人区》带来的挫折教育,而是个人生活状态的变化带来的心态成熟。最显性的体现便是他结婚了当爹了。这和其他人的看法略有不同,郭涛觉得《黄金大劫案》奉献的诚意是“把我们的成长的过程真诚地展示出来,”尤其是宁浩的不易。岳小军还说,《赛车》时候的宁浩很紧张,焦灼,似乎想极力证明自己在行业内的位置,把他们逼得很狠,“那个本子写得太用力了。”现在他们的状态松弛下来。张一白就更直言不讳一些,他觉得宁浩企图用《黄金大劫案》的转变来努力走出《无人区》阴影,同时也在摆脱“疯狂”的牵扯。至于结果如何?经由“疯狂”系列铺垫把宁浩定型的观众,可能也需要心态转型。张一白如是说。

宁浩的意义

两部“疯狂”改变了中国电影界,在中国电影商业化以后,“疯狂”系列出现以前,是所谓的“大片时代”,这个时代由张艺谋的《英雄》开创,它的商业逻辑非常简单实用:大投资,大场面,大明星,然后,大票房。最顶尖的“第五代”都曾埋头于大片,资源逐渐向他们集中,这一时期对低成本影片而言是最艰难的时期,在大片挤压之下,它们大多试图在海外的国际电影界上摘金夺银,以累积导演口碑,然而这又进一步导致了资本市场对低成本商业电影的漠视。《疯狂的石头》本身的遭遇也说明了这一现象,即使得到了刘德华的帮助,但这部电影仍然捉襟见肘,为了节约成本,这部电影甚至用数字机拍摄,刘桦回忆,在影片最后调色阶段,宁浩自己还垫了5万块钱。

是宁浩以只身之力改变了这一情状。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喜剧是小成本商业电影的突围之路,但宁浩第一个做到了,在《石头》以后,出现了阿甘的《大电影》系列,《鸡犬不宁》,《我叫刘跃进》等等以恶搞和颠覆为手段的电影,而在《疯狂的赛车》之后,又是一大批如《隋朝来客》、《倔强的萝卜》、《夜・店》等喜剧电影上映,虽然没有《石头》那么高企的票房,却也带动了小成本喜剧的高潮。而在《石头》之前,中国比较著名的黑色喜剧似乎只有黄建新的《黑炮事件》,以及稍晚一些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但那已经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而这两位导演随后进入体制内,最近分别拍了两部主旋律电影《建党伟业》、《钱学森》。

从这个意义上讲,宁浩的意义就远不止于他的商业价值,与他的前辈黄建新们不同,70后的宁浩正迎来中国电影商业化最迅猛的时刻,然而江湖犹在,英雄垂暮,于是宁浩不仅在影像语言中嘲弄了宏大理想与灰色现实,他足够与大片抗衡的票房成绩也在实际上构筑了“庶民的胜利”。

电影大师特吕弗说:“当一部电影成为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事件,它的品质问题便成为次要的了。”也因此,宁浩是不是天才的争论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破除第五代垄断和偶像的过程中,宁浩也成为了一尊偶像。

虽然,宁浩本人正在《黄金大劫案》努力摆脱“疯狂”系列的烙印,并重回单线叙事,这多少让期待的影迷感到失落――但宁浩有些不以为然,“电影就是生计的手段,它不是我的梦想。”他说,“我就是假偶像。”

宁浩牌造星机

不过,至少在他的老班底那里,宁浩确实是一尊偶像。按照刘桦的说法,“天才这种字眼,就是给宁浩这样的人预备的。”直到现在,刘桦说起当初看到《石头》的剧本依然很激动:“没看过这么好的。我看完剧本最后一个字,立刻,马上回过去看第二遍,还有新的发现。好的剧本就应该是这样,剧本给了演员,演员都不用演,直接照着把台词念出来就有戏了,《石头》剧本就是这样。”郭涛更直接:“跟我聊了一个多小时剧本,没听懂。”

《石头》的演员班底在他们步入中年之际迎来了事业的高峰,在《疯狂的赛车》之后,黄渤郭涛刘桦再次齐聚一部电影《堂吉诃德》,这显然也是看中了《石头》的噱头,片酬加起来达600万。黄渤发展得最好,后来还得了金马奖,电影版《痞子英雄》的导演蔡岳勋在会上说:“赵又廷和陈意涵的片酬加起来都比不上黄渤。”而在《石头》之前,他们每个人的电影片酬还徘徊在10万上下。

宁浩甚至成了这些年龄比较大的演员的心灵导师,郭涛说:“我们演员啊,天天看着那个挣那么多钱,看着这个得了那么多奖,心里会失衡,我偶尔也会失衡。但宁浩跟我讲,说你不用着急,你看我也是三年踏踏实实做一部电影。他比我小那么多,我听了都有点惭愧。”

在片场,宁浩曾经用很“贼”的方式激励刘桦,当他对刘桦的一个镜头不满意时,对所有人宣布“所有人不许说话,刘老师要默戏了!”对《黄金大劫案》的雷佳音,“经常一个镜头三四十遍地拍。”众所周知,宁浩曾经开办演员培训班,这源于宁浩2005年拍摄《绿草地》时的经验,他在夏令营中培训小演员,一面教授表演,一面观察个人。

尽管宁浩的培训模式成为了一个没有结局的电影梦,但明星制造工业绝不会因为“眼神是否纯真”而停滞下来,事实上它本身就由名利私欲所驱动着。在《黄金大劫案》里,王文、程媛媛是他的培训班学员,男一号雷佳音是新人,毫无疑问,宁浩牌造星机仍在开动。

“宁浩是独一无二的,每开完一部戏都会有新人出来,这在中国电影是不多的,他成全了一个团队,形成了独立的模式,形成了宁字头连锁店。打个比方,国外有家乐福沃尔玛,宁浩就是中国的京客隆。”宋子文说。

宁浩:我就是导演里的如家酒店

定位

“本来我就能力不足”

南都娱乐:《无人区》之后,不是说准备弄个爱情电影吗?怎么变《黄金大劫案》了?

宁浩:本来要弄个爱情题材,最后写完了觉得挺不着调的,自个儿就找不着为什么要拍这事儿的理由了,就把它给放下了,但我发现在爱情当中有一点东西我挺着迷的,就是关于成长的这个命题我还有点感觉,因为每个人都要成长,而这个成长是什么意义,为什么要讲成长的故事,我觉得成长是跟死亡相联系的,就把这个提出来写,重写一个故事。还写得挺快的,大概不到半年就写完了,写完之后就拍了,挺猛的,但是……我突然想清楚了,昨天早上突然想清楚了,这剧本写得有问题。

南都娱乐:这个本子弄了半年,以前那些花的时间比这个长吧?

宁浩:半年太快了。不能着急的。

南都娱乐:着急的原因是什么?投资方的压力?你自己觉得太久没跟观众见面?

宁浩:当时没看出来,就觉得挺好。还行,觉得自个儿还行,就过了,没有所谓的保持清醒。有时候自个儿都信了,觉得是好剧本。

南都娱乐:上映前你就说剧本有问题?

宁浩:我一直都觉得我的剧本是有问题的,我创作能力不足。我觉得我最短板的就是写剧本,《赛车》、《无人区》,还有这个电影。

南都娱乐:除了《石头》吗?

宁浩:包括《石头》,《石头》的结构也有问题,问题没那么大,但是它的结构是有问题的,然后现在这个也是结构有问题。

南都娱乐:创作的时候有盲区?

宁浩:就是能力不足。

南都娱乐:那么快就承认自己能力不足?

宁浩:本来就能力不足,为什么不承认呢?

南都娱乐:但你得承认,《大劫案》宣传思路,是在最大化地利用你的个人效应?

宁浩:因为他们觉得没别人就是我了,我说你们去说小陶虹什么的,不行,他说你好卖,哎,张一白非得弄这事儿,其实我都不想那样,我特别害怕那样。(笑)

南都娱乐:人家说你好卖,会让你现在压力越来越大吗?

宁浩:会啊,为什么呢?凭什么卖片子跟导演有关系?卖片子是制片人的事儿,应该就制片人做这个事儿,片子能挣多少钱跟导演有什么关系?而且票房是多少,经常记者问我,你预期票房是多少?这话我怎么答?我哪知道票房是多少?问我就问着了!(笑)票房是多少就不是导演应该琢磨的事儿!问厨子今天营业多少钱?厨子哪知道啊!厨子管做菜的,逼着一个导演天天弄明白,天天想着利润的事儿,我觉得是挺不着调的一个社会现实。

成长

《无人区》没必要赋予悲剧色彩

南都娱乐:你这次一直在说成长,按理要遇到挫折你才会仔细思考成长的意义吧?

宁浩:我觉得如果艺术家都是要这样的话,就是说杀了人才能写一个杀人的人的东西,我觉得就有问题了。(笑)它其实是说,你要就是说,为什么叫讲故事呢?你要突然说你要悟到某些东西,其实我比较多是在关注死亡的问题。你30岁之前遇到都是好事儿,参加的婚礼一定比葬礼多。人生中找到了位置,充满希望。30岁之后,你面临太阳落山的问题,生病啊死亡啊,越来越多地你参加葬礼了,离婚啊什么的。

南都娱乐:你这几年经历了很多这样的事儿吗?

宁浩:不是,难道人生不是这样的吗?你会到某一阶段周围的人都开始结婚了,再到某个阶段都开始离婚了。

南都娱乐:那《无人区》那段时间你觉得自己过得艰难吗?

宁浩:不艰难。

南都娱乐:它拍了没有上对你来说不是一种损失?

宁浩:我是一个拍片的人,我拍了交上去我就不管了。后面是什么都不管,你以为我爱出来宣传啊,我就是害怕你们,我就是躲着走。点什么坏事全让你们知道了。(笑)我喜欢的就是干完之后交给老板,我就能做别的事了。我最大的乐趣在于做事,我是个手艺人,是干活的,我才没时间在这儿哀怨呢,有什么意思啊。

南都娱乐:所以大家赋予你的悲剧色彩是不存在的?

宁浩:没必要。继续做别的事儿。而且那也不见得就(不能上),那一段三爷(韩三平)还在说什么时候上呢。

南都娱乐:去年不是有一阵子说影院都拿到排编表说要上了吗?

宁浩:对。所以可能是中影还得择机吧。反正我从来都没问。你说的那次,还是别人打电话给我说,听说要上了,我还说我知道的还没有你们知道的多呢。

转型

“《赛车》不值得看,

《大劫案》说得不太好”

南都娱乐:《大劫案》算是你成长过程里的一次转型之作么?

宁浩:《大劫案》我觉得应该是有变化的,但是不是变得那么好我不敢保证。(笑)这个电影说的就是我们从一个初生的蒙昧状态,要获取最终的幸运,这一路你需要牺牲什么,你才能达到这儿。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事儿,但好像说得不太好,我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来。反正看吧,可能有点太欢乐了,掩盖了这个问题,所以还是有问题,大家可以看,看了之后再说吧。如果看出来了可能就做到了,如果没看出来就再说吧。

南都娱乐:之前《赛车》是不是也有这问题,你想表达的但大家看不出来?

宁浩:没有,《赛车》什么都没想表达,《赛车》不值得看。

南都娱乐:这么失望?

宁浩:这片子没内容,这片子完全没内容。

南都娱乐:那你当时干吗要做那个片子,为了证明自己能有亿元票房吗?

宁浩:不是,是为了……我觉得我做一个事情总是要给自己找一个理由,不管这个理由是为自己还是为别的,反正就是找个理由就行了。今天想起来我当时那个想法还挺幼稚的,就想说所谓的类型片是可以复制的,我只需要抓住一些本质元素,我就可以把它重新拆了再来一遍,还能给你搭一个出来,跟那个一样。我不相信很多人说的类型片是不可以复制的,我就觉得能复制,还能再来一遍,拆一遍,框架是这样,具备某些元素我再给你弄出来,我再给你装把冲锋枪,还是一样。

南都娱乐:就升级版?

宁浩:就这么个状态,所以其实那也没什么追求,那电影没什么追求,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理由,我支持工业要拍中型成本的电影,我一直都是这个态度,支持工业要拍中型成本的电影,不要拍那么多太大的片子或太小的片子。

南都娱乐:大家对你的期待值那么高,你怎么总在唱衰自己呢?

宁浩:啊?这反正是事实。自个儿还不知道自个儿几斤几两。哥儿们就是点子正,命好!我已经得到了太多我不该得到的东西。

南都娱乐:你这算拨乱反正吗?之前很多声音都是说宁浩是天才!

宁浩:谁说的,天才都死得早,我才不当天才。(笑)

南都娱乐:那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宁浩:我也经常说,我们现在是个二流的时代,在这个二流的时代做好一个二流的导演,就是我的定位。努力做到二流的导演,还得努力呢,不努力就变三流了!所以就是努力做好这个二流的导演就好了,就是我一直也没一流过,我只是点子正,是历史和市场需要把你推出来的。

南都娱乐:你一直都这么清醒吗?还是说是现在成长了之后觉得?

宁浩:从来没说过,都是别人说的,以前别人不怎么说我,还懒得辩解。现在越说人越多,我觉得不靠谱了已经,瞎说什么呢!

品牌

“我就算是牌子也是地摊货”

南都娱乐:这次《大劫案》是把更多的钱放到幕后了,你不想花钱给明星?

宁浩:我也不是不想花钱给明星,首先是明星不适合,没找到。这次我写的是小孩,要成长的啊。

南都娱乐:也有20几岁的角色啊?

宁浩: 男的呀!

南都娱乐:男的也有啊,很多台湾偶像,赵又廷那些!

宁浩:我喜欢东北人!

南都娱乐:小沈阳啊!

宁浩:小沈阳找了啊,没有空。

南都娱乐:不是很多人等你的本子,留着档期吗?

宁浩:没有。我这个人都是写完剧本才马上找演员拍的,像我这种方式找明星的概率很小。明星谁能那么长时间空着啊。

南都娱乐:业界另一种看法是你可以培养明星。

宁浩:我可没有那能耐。我也不想承担这些,拖累人。但是我也不拒绝,我也同意该用心就用心,不能先看结果。给一些新人机会,而且这些机会也不是说谁给谁的,确实适合才好,别把自个儿整得跟上帝似的要给谁机会。

南都娱乐:你觉得演员都是为了你服务,没有太大发挥余地,只需要把台词念好了?

宁浩:比较死,可能是写得比较死。方向比较清楚,演员控制的空间少了,这就是情节。那你觉得《碟中谍4》演员有什么空间呢,情节剧就是低级玩意儿,没有什么演员的空间,就把他们框一块儿,可能有这个毛病。

南都娱乐:既然你自己也说这个事不是一个高级货,那你心里的高级货,能举例子吗?

宁浩:很多电影都是高级货,但是我不喜欢,我就是喜欢低级货,像是地摊货。最喜欢《少林寺》看着特热血,还有像是《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天书奇谈》、《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

南都娱乐:你都爱这一脉的?

宁浩:别的也有,黑泽明、北野武、东方武士道的那些。我觉得中国也有,还有岩井俊二,他的东西比较有禅境。

南都娱乐:会想努力地拍那种电影吗?

宁浩:我也想,但我不会。

南都娱乐:可以学习啊。

宁浩:还挺难的。我擅长街边货我就做街边货。LV是他们做的,我就做街边的大排档就好了。观众看的是消费,电影也没有那么严肃,我不是每一个都得弄到大牌,我能满足我的需求,你能满足娱乐,那就好了。

浩劫重生范文2

《混大成人》的剪辑尹哲认为,此类影片“圣典”当属埃莉诺·科波拉的那部关于科波拉拍摄《现代启示录》过程的纪录片《黑暗之心:一个电影人的启示录》,该片以片场实录和科波拉生活中的私人镜头为主。但在纪录片《混大成人》中,几乎见不到过于隐私的镜头,有的,是导演谢飞眼中一位电影人的成长史。

缘起

在林旭东对宁浩的访谈录《混大成人》中,宁浩自言30岁后开始思考成长和死亡的问题,而所谓“成人礼”,则是人们生命中一次次痛苦的历程,人们必将在付出代价之后,长大成人。

在纪录片《混大成人》中,宁浩说事业,职业方式都有青春期,而《黄金大劫案》是他对青春期的回顾,青春期的不确定性和张扬必须放弃,然后“从童年走入成人社会”。

2012年,在沉寂三年之后,宁浩在高调宣传下带来的电影《黄金大劫案》,无疑令人们对这位已经在电影市场上建立起良好口碑的导演失望了。有评论说这部影片“敷衍、潦草、随意而又极不耐烦地在编织故事,甚至到最后,导演自己也越来越厌恶这个故事”。

人们对电影《黄金大劫案》的恶评令“宁浩”两字失去以往的色彩,加之上映前的大举宣传,使这部影片甚至被人病诟为导演的“自戕之作”。因为《黄金大劫案》的制作是在宁浩被禁映的电影《无人区》后,有人将之与第五代前辈导演们被禁后的作品——如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做对比。刚刚“成人”的宁浩是否还有拍《香火》、《绿草地》时期的意气风发?

而对这部影片加以肯定的也大有人在。影评人关雅狄撰文写道:“《黄金大劫案》就是对人性主题的延伸和思考,对宁浩来说,这是一部告别青春,即将步入自己成熟的‘黄金年代’的转型作品。对观众来说,《黄金大劫案》只是一个结果,但对宁浩来说,应该是一个仍在成长进行中的过程。”在这篇《〈黄金大劫案〉:宁浩进化史》的评论文章中,关雅狄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接近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失眠症》阶段。

纪录片《混大成人》的导演谢飞说,正因为《黄金大劫案》的争议,宁浩有了与之前拍摄“疯狂”系列后不同的反思。于是,这种反思也成为纪录片《混大成人》的缘起。

电影人的成长史

谢飞并不否认那本同名访谈录对这部纪录片的影响,而《混大成人》关注的也是作为导演宁浩的心灵迁徙。于是,在纪录片中,宁浩的每一部影片都代表一个时代。

谢飞说《混大成人》不仅是宁浩的成长史,也是一个电影人的成长史。“我不想赘述中国电影人的艰辛,因为拍电影没有谁是容易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谁也不容易。在影片中,谢飞没有表达对社会和现实的抱怨。她的态度就是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就做。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很多中国电影人都点愤世嫉俗。《混大成人》里的老宁却是一直马不停蹄。

尽管学生时期的作品《星期四、星期三》就曾经获得2001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但公认的宁浩处女作,却是电影《香火》。剧本原型是根据宁浩的一个当和尚的朋友的经历改编的,在影片中,宁浩塑造了一个挣扎在世俗社会中的和尚。宁浩说,艺术和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条腿,而他是通过“电影”的方式。

《香火》之后的《绿草地》,则被宁浩认为是向自己童年时期的告别之作。在游牧民族的文化中,宁浩寻找着文化的童年阶段。

但无论是《香火》还是《绿草地》,只是让宁浩成为一个口碑很好的文艺片导演。尽管在电影学院上学期间,宁浩就不断地接拍各种MV,后来接拍《中国式离婚》等电视剧,钱是不缺的,但他作为电影导演却不为大众所知。

当宁浩被刘德华搂着肩膀带上台,在灯光闪烁下,宁浩微笑的脸还满是稚嫩,甚至充满学生气。“在知道《疯狂的石头》前,你们不看《绿草地》、不看《香火》吧,我就整点不一样的让你们瞧瞧。”就像玩摇滚乐时特别愿意捣鼓点与众不同的声音出来,拍摄电影《疯狂的石头》时的宁浩也正步入他作为电影导演的“青春期”,胸腔里还装着颗总想整出点不一样动静的少年心。

工作关系的朋友

纪录片《混大成人》是谢飞和尹哲一起合作的第一部影片。在这部影片中,谢飞做导演,尹哲剪辑。这对夫妇共同经营着为宁浩影像进行制作工作的文化公司。

谢飞和尹哲俩人都是北京孩子,用谢飞的话说,“职高毕业的小孩,前途一片混乱”,那时候虽然也喜欢电影,但也想不到自己会和电影扯上什么关系。尹哲甚至曾顺应家人的安排,去邮局宣传科待过一段时间。那段日子和王志文在电视剧《过把瘾》中的人物造型相比,“就差了套袖和大把儿缸子”。

“那时候站在电影学院门口,看到从里面进出的任何人都的觉得人家得有多高深呢!” 每个人似乎都必然要经历那么一段毛躁期,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像宁浩当年在“放羊”的电影学院待着的四年时光,也是成就今天宁浩的一部分。命运有时就会带着自己往前跑。

最初进入宁浩剧组的,是尹哲。那是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剧组。这部电影让宁浩一跃成为年轻的主流商业片导演,也让尹哲接触到真正专业的电影工业。这和以往拍广告、宣传片的经历截然不同,这一次是进入电影工业的核心部分。在这一点上,尹哲和谢飞都非常幸运,一切的机会都在这个缘起中。

尹哲相信,电影就是不断地拍下去,在做的过程中,所有的一切自然明了。

但考上电影学院,是一切开始进入正轨。尹哲上了文学系节目制作方向导演专业,谢飞则考入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也许最初的选择只是基于当时眼前的考虑,但回过头来看时,却发现一切似乎顺理成章。谢飞选择图片摄影专业,最初只是因为“这个专业考试不必考表演”,但最终却找到了一种合适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原本学习室内设计的谢飞,在同样是平面艺术的摄影里,找到了某种延续。

创作自己的作品

尹哲说,好看的故事是要有变化的。在《混大成人》中,宁浩用不同的时期的代表作宣告他的变化,戏里戏外,全是看点。作为冷眼旁观多年的朋友和工作伙伴,谢飞和尹哲也开始寻找自己的变化。

“可能所有上电影学院的人,都有一个电影梦吧。”谢飞坦言在前几年尚未明确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时,也会纠结没有作品。宁浩是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作为创作上的合作者,总不能将他人的成功投射在自己身上。

尽管有创作的想法,但动手却迟迟。

“宁浩一直希望我们能有作品,他甚至说,要不,你们拍拍我?”《混大成人》的缘起是谢飞。对外一直宣称“为了能让MFA顺利毕业”的谢飞,一直也希望有自己的作品。除了图片摄影,什么样的选题可以进入创作计划?

在主流商业片业内工作,令尹哲和谢飞接触到的都是国内最专业的团队,《黄金大劫案》中的摄影赵非,曾多次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担任摄影。在纪录片《混大成人》中,徐铮对宁浩的评价是,他会让每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其工作上的严苛可想而知。“这让我们一开始创作就不会是草台班子的状态,但也会失去无知者的无畏。”谢飞说道。“我们不自觉地开始以一种上映电影的标准和自己的作品相比较。”

纪录片是在剧情片之外,不涉及过多资金就可以开始的事情,而且用纪录片的方式,表达谢飞和尹哲对于宁浩想说的话,那也是他们在一起共事多年的思考。因缘聚合,但也容易消失。在剧组里,导演有不可争辩的位置,每一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混大成人》用宁浩几年经历的影像描绘出身边人眼中的宁浩,也组建出一个观众角度很难体会的宁浩。

用电影感受世界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电影?”宁浩自问。这个问题才是他的困惑,这也正是他的成长方式。毕竟,电影是那样劳累和艰苦的工作,甚至它的繁杂和艰辛很容易让意志薄弱的人选择放弃。每一部电影项目的拍摄至少要花费两到三年的时间,这时候“兴趣”就是坚持到最后的动力。“一部电影是你认识世界的一次机会,你会通过这一过程,不停地认识世界的情况和真理。”

纪录片《混大成人》讲述的是宁浩的个人成长史,也是处于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阶段的电影人的变化史。“那时候没人谈票房。”宁浩刚来北京学电影时,周围人谈的都是理想,谈表达,谈电影语言,谈电影大师。但如今,那些场面似乎不复存在。电影市场比人们想象中还要快速地转变着,从第五代到第六代的更新换代;热爱电影的青年导演从地下电影走上地上;中小成本商业片不断刷新着票房纪录……但电影青年们口中的话题也从那个时候的“纯文艺”到今天的“只剩下票房”。今天如果再像当年那么谈,要么会被嘲笑,要不就会被投资人唾弃,说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

“为什么就非此即彼呢?”宁浩不解。但他知道圆融的态度是不能不想票房,也不能只谈票房。

小成本的《疯狂的石头》让人们知道了宁浩,盖里奇式的影像风格既让熟谙风格化影像的内行会心一笑,也令没有接触过这类影像的观众得到与当时银幕上放映的国产大片截然不同的。乘胜追击之后,是《疯狂的赛车》,人们想像宁浩成为“疯狂”的代名词。但宁浩说,只不过是每过一段时间,自己都会明白一些事情,而这些明白的道理,他就放到电影中,与观众交流。

《疯狂的赛车》之后,宁浩进入《无人区》,在经历被大众关注的“疯狂”后,进入沉寂的区域,宁浩结束了他的青春期。当一个人面临长大的时候,必然要经历痛苦的磨难,周围的压力与内心的焦灼产生,令一个人忽然丧失以往的安全感,这时的人往往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也因此继续成长。那些倒霉事儿可能与利益无关,你还是活得好好的,但就是不舒服,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在纪录片《混大成人》中,宁浩说,要有勇气,打破你已经认知的惯性思维方式,去看待某些新鲜的事物,不变的东西不会走向成熟,只有变化才能令你愈加趋于真理,不变的东西不会走向成熟。要你用生命去改变,可能走到沟里,也可能走到山上。而即使走到沟里,也是前进。

去拍摄“唱歌”的大妈

宁浩用“欲望”勾引了观众,“疯狂”系列之后,人们知道了宁浩,这是宁浩的思考与坚持,冷眼旁观的谢飞和尹哲也看着他在电影中思考善恶与救赎,将人物放置于绝境去生存,显然是想探讨抽离出来的人性挣扎与斗争。

宁浩再结束其他媒体采访时说,“整体欲望在带动个体欲望,而每个人都陷在欲望这个坑里不能往前走”。谢飞说,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或者思考的东西,欲望就是不自觉当中存在的。只不过自己想得更均衡,更放松,更兼顾,然后把更多的思考和深刻放在以后。

纪录片《混大成人》只是一个开始,“老人”的话题则是谢飞另一个选题。

偶尔,谢飞会到公园,看到在树阴下唱歌跳舞的大爷大妈,谢飞总有想拍摄的冲动。“那是一帮不甘寂寞的闹腾的主儿,他们身上有身为小人物的不甘,会把原来工作中没有完成的事情,在这里重装上阵。”那些胡同里、树阴下、广场上、街角边唱歌跳舞的人,在特定环境和场景中,那种发散出来的故事,甚至带有某种动物性。

纪录片导演最后的意义可能就是在于记录。而各式各样的人,能从同一部纪录片中获取各自的需求。有时候记录的是一种复原,是一种回忆,是一种资料,或是一部教材。不那么深刻,也不那么宏大。只有把这些碎片化的记录融合到一个大社会背景中,才能体现一个行业,一个时代的喜怒哀乐。

浩劫重生范文3

最近人们在媒体和微博上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当属河南洛阳案。据报道,河南洛阳夜总会里的6名坐台女,被犯罪嫌疑人李浩诱骗到他自己在闹市区地下开挖的地窖里。她们被囚禁,被长期施以犯,时间最长的达两年,最短的达3个月,年龄在16岁至24岁之间。这些女子被囚禁期间,其中两名因互相争风吃醋被杀害,埋尸于地下室。犯罪嫌疑人李浩是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大队职工。4名坐台女也因涉嫌参与杀人,全部被刑事拘留。舆论已经注意到,边缘人群的人身安全需要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社会管理工作对此问题不应轻视或回避。而且,已有评论者提出:“她们应该接受检查治疗,并进行人格与智力测验;警方当告知其家属,到位安抚照料,以辅助治疗。”法律介入应当审慎,不应将遭长期囚禁的“”当做心身健全、责任能力完全具备的正常人来看待。受害者?施害者?关系到脆弱而又珍贵的自由意志,是否能经受得住残忍的折磨逼迫与刻骨的恐惧绝望?受害者需要心理援助,边缘人群若真的想要免于恐惧地生活,他们日常的心理安全也需要得到关怀与呵护。

由于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生存危机,受害女性的心理底线在地窖里很快全线崩溃,她们在被禁锢和“洗脑”后,无意识地接受了邪恶的操控,选择了对自我权利的放逐与背叛。她们甚至在李浩被捕后仍为其辩护,这已经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的症状了。所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人质情结,是指受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受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1973年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劫案,6名人质对劫持者的奇特态度,是这一名词的最初来源。心理学家解释说: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研究表明,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四个条件:第一,人质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第二,人质处于绝望之中,相信脱逃是不可能的;第三,人质无法自由获取信息,处于隔离状态,只能获得绑匪提供的单一信息和思想;第四,人质在极度困境之下会得到绑匪的略施小惠。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老犯人瑞德说:“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所谓“体制化”就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李浩将6名受害女性置于绝望的处境之下,她们心中恐惧的放大,内心希望的泯灭,对特定时空下人身权利的放弃,都让她们对恶魔的小小恩赐渐渐依赖起来。最可悲的,莫过于在这过程中人格分裂,成为双面人。十年浩劫中,被残酷运动折磨的一些知识分子也不得不适应变化,自我折磨甚至折磨他人,以求生存。这种辛酸的处境和错乱的心态,在他们的回忆录中也能窥见一二。

邪恶是什么?英国学者威廉姆・布鲁姆认为它来自于“毁灭性的人类行为和宇宙衰变能量的混合”。宇宙衰变能量是由推动每个基本粒子走向老化、分解、衰朽、解体的力量构成的,同样,人类行为的毁灭性也是由自我否定、内在冲突、迷乱和非理性的盲动、死亡冲动的力量构成的。人类沉溺在毁灭性的行为当中,并得到宇宙衰变能量的同频共振,会形成一种成瘾性的感觉。女性在面对这个世界隐藏的邪恶之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它既是一种外部的黑暗能量,又是一种内在的毁灭欲求。就本案来说,李浩在表面上被同事、邻里视为正常,但其精神状态极不正常。李浩平时在单位的表现唯唯诺诺,在其内向性格之下,权欲被长期压抑,企图囚禁女子来获得病态的满足。经济学家曾谈到中国人的“囚犯人格”:“在强势者面前唯唯诺诺,卑微到恨不得将自己变成一粒尘埃;在弱势者面前却能端足架子,摆出一副可以主宰他人命运的架势。”人性暗藏的魔鬼基因一旦获得行动能力,就会疯狂释放。转型期的社会管理的断裂与缺失,边缘人群的弱势地位和困窘处境,让邪恶的内心欲望在外部世界获得了实现的可能。而被李浩抓进地窖的受害者们,她们自身原本的正面力量并不充沛,无法抵挡那个强大的邪恶能量场,所以很快就心智失守,甘于顺从。她们的脆弱也可能和她们职业生活的混乱卑微和低自尊取向有关。没有足够正面的心理建设,无法连接积极的生命能量之源,就无法抗拒邪恶的支配。

浩劫重生范文4

风越刮越猛,只听窗外“嘭——”的一声响,对面的不知谁家的房门在风的“指使”下重重地关上了,“嘭、嘭——”门被接二连三地关上。狂风更得意了,咆哮着向窗门撞击,不时发出低沉的“呜呜”声,连大地都仿佛在颤抖着。我害怕极了,整个身子缩成了一团。就这样持续了几分钟,狂风彻底怒了,近乎疯狂地怒吼着,尽管门窗紧闭,仍给我一种狂风近在咫尺的感觉,仿佛它随时都可能像一头发疯的野兽般冲进屋子来。幸而这样的场面只持续了短短十几秒钟,风渐渐安静下来,但仍旧喘着“粗气”,四周寂静无声。

这时候,闪电在狂风的带动下赶来,将大地照得雪亮,一声闷雷响起,一阵急雨伴着狂风从天而降,雨声几乎淹没了“呜呜”的风声。“哗——哗——”雨一阵比一阵急,狂风带着雨点敲打着窗户,仿佛随时都可能“破门而入”。“轰隆隆——”一声响彻云霄的雷声宣告了这场“浩劫”的开始。雨越下越欢,一阵接一阵,显得那样急不可待;闪电也愈发兴奋起来,往往这一闪还未结束,另一闪马上接了上来;雷声更是猖狂,一声比一声可怕,仿佛想借此发泄全身的怒火。霎时间,雷声、雨声夹杂着闪电混成一片,整个大地都似乎为之震撼。我胆战心惊地看着这一切,用颤抖着的双手捂紧耳朵,心里默默祈祷:老天啊,赶快停止这一切吧!

本以为这样能够使内心得到安慰,不想外边的情景越发糟糕:闪电伸出白色的“手掌”在天空乱挥,妄图将天空撕裂,紧接着,“轰——”的一声巨响,雷公又开始发威了!那声音,仿佛一个雷就落在这附近,声音之大绝不亚于爆炸所产生的巨响,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弄得不知所措,心头猛得一怔,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我再也无法安然入睡,只得小心翼翼地挪到床头坐下,等待这场“浩劫”的结束。窗外的响声越来越大,我忍不住跳下床,战战兢兢地拉开窗帘,只见窗外已是一片模糊,豆大的雨点敲打着窗户,窗户仿佛被水洗刷过一般。这时,一道闪电忽然照亮了房间,我吓得一怔,慌慌张张地拉上窗帘,猛得往后退了几步。紧接着,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声,“妈呀!”我吓得大叫起来,拼命捂着耳朵。“怎么了?怎么了?”妈妈闻声赶来。“我……我怕。”我怯生生地答道。“别怕,别怕,有我在呢。”妈妈安慰道。尽管如此,内心依旧恐惧。窗外,“浩劫”仍在继续,闪电依然可怕地划破夜空,雷声依然让人恐惧万分,暴雨依然凶狠地抽打大地,狂风依然肆虐地咆哮,一切都是那样地疯狂!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这场“浩劫”的势力才渐渐减弱,狂风不再咆哮,雨势明显减弱,闪电不再可怕,雷声也低沉了许多。我这才揉揉因长期抬举而酸痛的手臂,缓缓躺下,至此,“午夜惊魂”宣告结束,一切又逐渐恢复了宁静……

浩劫重生范文5

关键词:两汉;劫质;特点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劫质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人质现象,汉代也不例外。通过勾稽相关文献,我们不难发现,汉代劫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争期间劫质官吏或其家属,二是为求财等目的而劫质,劫持人质涉及政治、军事、法律等领域,汉代的劫持人质与前代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

1两汉劫质类型之一――出于战争与政治目的

汉代出于战争和军事目的的劫持人质现象最为普遍。早在西汉建立之前,刘邦就经历了一次人质考验。项羽同刘邦在彭城睢水鏖战,项羽大破汉军,并“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结果刘邦不为所动,机智应对并最终化险为夷。项羽也曾经劫持王陵的母亲为人质,欲以招降王陵。结果王陵的母亲为了让儿子“谨事汉王”,在汉王使者面前伏剑而死,以坚定儿子跟随汉王的决心。项羽两次劫持人质的举动均未能奏效。谨事汉王。

劫持人质也用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西汉高后崩,大臣欲诛诸吕,当时吕禄为将军,掌握北军。郦商的儿子郦寄(子况)与吕禄相善,于是太尉周勃“乃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况绐吕禄,吕禄信之,故与出游,而太尉勃乃得入据北军,遂诛诸吕”。天下人指责郦况出卖朋友,其实郦况当时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出卖朋友,作为人质的父亲有可能被害,是为不孝,那是更大的骂名。

王莽统治时期直到东汉初年,劫质人质在战争中屡屡出现。岑彭是南阳棘阳人,“王莽时,守本县长。汉兵起,攻拔棘阳,彭将家属奔前队大夫甄阜。阜怒彭不能固守,拘彭母妻,令效功自补。彭将宾客战斗甚力”。甄阜用拘质将士家属的手段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王莽时,以广汉文齐为益州郡太守,推行惠政,“及公孙述据益土,齐固守拒险,述拘其妻子,许以封侯,齐遂不降”。刘秀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派宗正刘延进攻天井关,与田邑大战多次不胜,后来刘延截获田邑的母弟妻子作为人质。家属被劫,加之更始帝已败,田邑便归顺了东汉。他在给冯衍的信中为自己辩解道:“今故主已亡,义其谁为。老母拘执,恩所当留。”东汉初年,“张n、廖湛、胡殷、申屠建等与御史大夫隗嚣合谋,欲以立秋日|时共劫更始”以便东归,结果阴谋败露。可见,劫持人质有达到目的的情况,如周勃劫郦商、甄阜拘岑彭母妻、刘延劫田邑亲属等。也有失败的情况,诸如项羽劫刘邦之父、劫王陵之母等皆为此类。并且作为人质本身,有时也能发挥一定的主动性作用,如王陵之母便是这种情况。

劫质官长也是部下倒戈的常用手段,西汉七国之乱时诸王起兵,“济北王城坏未完,其郎中令劫守其王”。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顺帝阳嘉三年(134年)三月,“益州盗贼劫质令长,杀列侯”。这几种劫质事件不是一般的强盗所能做到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是在战争和动乱中伴随的劫质现象。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时期,劫持人质的事件频发,王宫贵族也不能幸免。灵帝中平元年(189年)黄巾起义,安平孝王刘续“为所劫质,囚于广宗。贼平复国”。同年,凉州宋建、王国等反,诈金城郡降,求见凉州大人事韩约。韩约起初不见,太守陈懿劝之使往,“国等便劫质约等数十人”。汉末宦官之乱时,何进诛杀宦官的谋划失败,“太后被质,宫室焚烧,陛下圣德幼冲,亲遭厄困”。此后的中平六年(194年),袁绍诛杀宦官,“(张)让等数十人劫质天子走河上”。张让等劫质天子是为了避祸,汉代天子作人质自此开始。而在董卓之乱中,皇帝公卿都曾被劫为人质。董卓被杀后,李唷⒐汜相争,李唷八炻猜咏省,劫帝幸北坞,外内隔绝”献帝派杨彪与司空张喜等十余人前去劝和,结果郭汜不从,“遂质留公卿”。李彪责备郭汜道:“奈何君臣分争,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此可行邪?”

东汉末年,袁术有僭逆之谋,“又闻孙坚得传国玺,遂拘坚妻夺之”。曹操挟天子到许,汉献帝无异于他的人质。正如袁绍所说:“当今汉道陵迟,纲弛网绝,操以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称陪卫,内以拘质,惧篡逆之祸,因斯而作。”

2两汉劫质类型之二――出于经济或其他目的

经济目的是劫持人质的一个重要诱因。光和初年,桥玄有少子10岁,独自在门前游玩时被三人持杖劫执,劫贼入舍登楼,向桥玄求钱财,桥玄不给。不久,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包围了桥玄楼上的劫匪。阳球等恐怕人质被杀,没有逼近。桥玄大呼:“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进兵围攻,桥玄的儿子遇害。桥玄诣阙谢罪,请皇帝诏令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弛,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可见安帝以后,东汉都城的劫质事件旅屡有发生,朝廷对待劫质态度坚决,桥玄起了示范作用。

东汉末年,夏侯在濮阳被吕布的部将所劫质,并被“责以宝货”。劫匪的目的只是为了筹备逃走的路费,“但欲乞资用去耳”。夏侯的部将韩浩率众斩杀了劫持者,韩浩的行为受到魏武帝曹操的嘉奖。

当然,劫持人质还有其它目的。如西汉初年,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迫张良为之出谋划策,张良建议请四出山,帮助惠帝即位。吕后胁迫张良,是为了利用人才,以便在立太子的内部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3两汉劫持人质的特点

3.1被劫持者的身份不乏政治地位极高者

被劫持者地位之高在东汉表现尤为明显,建武九年(33年),“有盗劫杀后母邓氏及弟”。《三国志》卷九《夏侯传》注引孙盛曰:“案光武纪,建武九年,盗劫阴贵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质迫盗,盗遂杀之也。然则合击者,乃古制也。自安、顺已降,政教陵迟,势质不避王公。”东汉初年阴贵人的母弟被劫持,劫质对象“不避王公”^非虚言。而东汉安帝以后,劫持人质现象更为泛滥,以至于“不避豪贵”。建和元年(147年),甘陵人刘文与南郡刘鲔勾结,讹言清河王当统天下,欲共立刘蒜。事情泄露,“文等遂劫清河相谢保将至王宫司马门,辈惶,骂之,文因刺杀薄薄M醺Φ然鹿俜⒍攻击窦武,“还共劫太后,夺玺书”,在这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中占据上风。特别是东汉末年董卓之乱时,公卿大臣,乃至皇成为被劫持的人质。可见,汉代被劫持者有窦太后、汉献帝、清河王、公卿大臣等,人质地位之高的确少见。

3.2法律层面上对劫持人质者处以极刑

对劫质者在法律上予以严惩在西汉表现尤为突出。劫持人质是一种犯罪行为,自秦代以来就对劫质处以严厉处罚。《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规定:“百姓有责(债),勿敢擅强质;擅强质及和受质者,皆赀二甲。”意即百姓之间有债务,不准擅自强行索取人质;否则均罚二甲。也就是向他人强行索取人质的一方应予处罚,被迫的一方无罪;如果双方同意,则给予人质的一方也要论罪。

西汉对劫持人质者处以死刑的重罚,在《张家山汉墓竹简》中有明确的规定:

劫人、谋劫人求钱财,虽未得若未劫,皆磔之;罪其妻子,以为城旦舂。其妻子当坐者偏(蹋┎叮若告吏,吏捕得之,皆除坐者罪。……相与谋劫人、劫人,而能颇捕其与,若告吏,吏捕颇得之,除告者罪,有(又)购钱人五万。所捕告者多,以人数购之,而勿责其劫人所得臧(脏)。所告勿得者,若不尽告其与,皆不得除罪。诸予劫人者钱财,及为人劫者,同居智(知)弗告吏,皆与劫人者同罪。劫人者去,未盈一日,能自颇捕,若偏(蹋胬簦皆除。

从上述法律条文来看,凡劫人求财者,无论是否劫到钱财,只要实施了劫质行为就会被处以磔刑的严惩,并且连坐其妻子。那些参与劫持的人,被劫持者以及被劫持者一同居住的家人如果知情不报,也与劫人者同罪。由此可见汉代对劫持人质犯罪行为惩罚的严厉程度。

关于劫持人质,不仅法律规定如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的确是得到了执行。请看下则史料: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倾,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孙家洲先生认为,赵广汉在办案的过程中,闭口不谈《二年律令》的相关规定。他们似乎根本不知晓这一法条的存在。他推测是汉文帝时期为了安抚周勃、陈平等“诛吕安汉”的功臣,在改革刑制时,有意将汉初的“反劫质”立法予以废除。因为周勃、陈平等人在诛灭吕氏的过程之中,非常不体面地使用过劫持人质的手段。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不谈律令并不意味着不执行律令,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劫持人质者尽管没有伤害人质,但仍被处以死刑,并且不会轻易赦免,苏回被劫一案就是显例。至于在狱中的优待,只能看作是法外之情。可见汉代对劫持人质惩处的严厉程度,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二年律令》确实得到了执行。

3.3官方对待劫持人质者绝不妥协,采取严厉的打击政策,甚至不顾及人质的安危

东汉时期,陇西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孔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后来“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孔奋对待劫质者毫不手软,不顾及人质,尽管他擒灭了劫贼,但也付出了妻、子被杀的沉重代价,以至于皇帝下诏褒奖。

赵苞任辽西太守的第二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将要到达郡所,道经柳城时与鲜卑大军遭遇,“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赵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其母亲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灵帝遣策吊慰,封g侯。赵苞归葬母亲以后,对乡人说:“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于是呕血而死。赵苞母效法汉初王陵母对汉使伏剑的榜样,都体现出对劫质者的不妥协,也表明人质有一定的主动性。从东汉的桥玄、孔奋、赵苞、韩浩等人对劫质者的严厉打击来看,他们对劫持者不妥协,甚至不顾及人质安危,多是出于对国家的忠心。

西汉对劫持人质者处以极刑是根据法律的规定,东汉对劫质者的打击力度取决于官员个人。建武九年(34年),官方为了竭力保护人质而不敢攻逼盗贼,反却导致了阴贵人母亲邓氏及弟弟阴被劫杀的悲剧。直到韩浩杀掉劫夏侯的劫匪后,曹操才立法打击劫匪可以不顾人质安全:“乃著令,自今以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总之,汉代的劫质现象既有劫质以求财等目的的刑事案件,更有劫质帝王、皇后、王公、官员以及家属等的政治行为和战争行为。对于劫质的刑事案件,汉代打击力度很大,人质的安全往往不受重视。对于权臣等政治野心家劫质帝王公卿的行为,这种超越法律的劫质使统治者自身都已经难保了,还能指望谁去干预呢?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6.

[3][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睡虎地秦墓竹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5]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漠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浩劫重生范文6

黄渤这段时间很累,他觉得他以前积攒下的生活经验就要用光,长期在剧组让他脱离真实的生活人群太久太久,事实上是黄渤也有点儿被过度消耗。近几年,他出演的喜剧在他自己看来都有不如意之处,比如《饭局也疯狂》,他觉得不能算他的作品,黄渤总共就在《饭局也疯狂》的剧组出现了两天,缘由是这部戏是黄渤的工作室合作的公司出品的戏,他的出演算是对电影的支持。即使他先前也看过了剧本,但事后呈现的效果,黄渤总结出来的原因是:不光是靠一个好剧本就行,还有看其他方面的辅助,想让每一个阶段都完美度过不太可能。

接管虎和宁浩这两位导演之外的戏,很多人担心黄渤会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他总是出演一些新导演的片子,比如他接演《蛋炒饭》,看剧本时他觉得有点像《阿甘正传》和《美国往事》的底子,他很看好,可是片子最终呈现的效果却没能到他自己想象的那样。《倔强的萝卜》是田蒙的第一个作品,黄渤作为绝对主演反响却不大,黄渤虽然嘴上说“现在我仍然不了解我自己”,但他却勇于尝试了解自己的方方面面,就像那个阶段的黄渤对年轻导演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他喜欢那种不成熟的演员和不成熟的导演碰到一块的不确定性,这对他有强烈的吸引力。

很多人关心黄渤的接戏标准,事实上是他没有把自己看得那么高,剧本好他就演。他没有和内地的“名导”合作,他合作过的最主流的导演是刘伟强,在2010年执导的《精武风云》,主演是甄子丹。其他的诸如张建亚、尹力、韩可一、陈宇、尚敬、雪村、周星驰、康宁、刘奋斗等导演,这里边的分量参差不齐,黄渤在其中穿插着主演、配角、打酱油的角色,不变的是在这些导演的手下,他没有再被造火。

耐人寻味的是自2000年《上车,走吧》出道十年间,黄渤没有和管虎有新的电影合作,倒是继2006年他和宁浩触电后,陪伴宁浩完成了疯狂三部曲(《疯狂的石头》、《奇迹世界》、《疯狂的赛车》),说不好是宁浩塑造了黄渤的喜剧之路,还是黄渤促成了宁浩的天才论,用“相辅相成、互相依靠”这两个字形容黄渤和宁浩之间的关系更为贴切,而在管虎那里,他永远愿意拿低片酬。

现在的黄渤娴熟了,但这种娴熟对他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也许是瓶颈。他的喜剧人生仍在继续,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戏路会如何,他不强求突破和转变,也非常乐意继续当管虎和宁浩的“铁磁”,当电影导演?他说这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尽管他执导的微电影《特殊服务》目前为止点击率超过1000万。

现在他只是有点疲惫了,他最担心的一点是他原来积攒的生活素材就要用光,这可怎么办?

解码黄渤

那个脏兮兮吊儿郎当的小混混

有人曾质疑过“离开管虎和宁浩的黄渤什么都不是”,黄渤一直是管虎的御用男主角,不过管虎的电影一直走艺术路线,管虎塑造之下的黄渤,很锋利,但也不是皱着眉头说事儿,在管虎这里,黄渤具有喜剧成分,却不是喜剧角色。在《斗牛》中,黄渤的角色从头至尾都有喜剧成分,但观众走出电影院感受更多的是悲凉和压力。《杀生》亦是如此,管虎喜欢模模糊糊,他拍片的习惯并不喜欢把所有东西想好了,喜欢在现场寻找新的东西,因此也带来拍摄过程中无数的瞎折腾,但这也给黄渤带来创作机会,管虎赋予黄渤亦悲亦喜表演深刻性的符号。

黄渤说法 管虎最懂我,我们的high点具有一致性,管虎喜好多加入一些情怀性的、让你看完多些感悟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放到故事背后,放在嬉笑怒骂背后。只要我知道管虎又要开拍戏了,我就长叹一口气,在家先吃点营养药,把身体补充一下,带齐各种金创药,然后就来组里了。

宁浩拍《黄金大劫案》也找过黄渤聊戏,本想以黄渤作为主角,可黄渤已经接下管虎《杀生》,宁浩知道管虎是什么“德行”,一拍起来没准,从定下来到开拍,能拖一年不开机,于是他放走了黄渤,《黄金大劫案》成了黄渤的走过场。论打造,在《疯狂的石头》里黄渤在宁浩手里的首次亮相是一个纯粹的喜剧角色,他赋予黄渤的励志成分更多,也给予黄渤一个商业性的计算公式,《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在商业元素和节奏上都有缜密的把握,尤其是宁浩擅长结构性喜剧,是他给了黄渤一个明确的喜剧演员符号。

黄渤说法 宁浩的片子有他以前拍广告经验的影子,他对镜头的运用、节奏的把握、多线索叙事的掌控都很强,《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都是他擅长的故事类型。后来我们在一起讨论也总结出《疯狂的赛车》弱点在给予事件勾结太密接,人物动力不足,如果说管虎给了我饭,宁浩就给了我菜,我很幸运地饭菜都有了。

提到黄渤,大家都会说“就是那个老演脏兮兮吊儿郎当小混混的人嘛”,他的处女作是管虎执导的《上车,走吧》,实际上这部戏并不是喜剧,只是他在戏里饰演的那个民工有着悲喜交加的“二”的悲凉性,通常说某个人很“二”,总是会在笑谈之中,“二”,也总和吊儿郎当的状态分不开,黄渤在戏中的角色永远很吊,《假装情侣》是他出演的为数不多的爱情片,可他在里边似纯情痴情,但行为处事依然吊儿郎当,吊儿郎当不好演,一不小心就会变成。

黄渤说法 我演的人物通常都有吊儿郎当的共性,很简单,很直接,很率真,很天体,身上覆盖的东西很少,很本性。平时约定俗成的东西对这个人物来说不太有用,唯一对他有用的就是这事他觉得高兴,好玩。

黄渤出演的电影中,他的角色设定,多少和“荒诞”脱不开关系,不论是管虎手中《斗牛》、《杀生》这类置于大时代背景中演绎的传奇的故事,还是宁浩眼里《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这类离经叛道、在残酷的生活中永存希望的角色,抑或《假装情侣》、《饭局也疯狂》、《倔强的萝卜》、《蛋炒饭》这般商业元素十足的轻喜剧,黄渤无法为自己的出演界定一个准确的身份,只是观众见惯了黄渤在银幕上的“脏乱差”,也习惯了一见到黄渤的装扮嘴上不笑,心里却想笑,渐渐看下去,却是嘴上在笑,心里却没在笑。准确探讨起来,黄渤特色不仅是他具有喜感,而是他的角色都一致具有时代下的荒诞性。

黄渤回应 喜剧和荒诞是分不开的,这两者永远是拿着放大镜看一个东西,整个东西放大之后是变形的,才有了喜感和荒诞感,但把放大镜撤掉,一定是个悲剧。一个电影不应该仅仅是嘻嘻哈哈,它可以是纯喜剧,但多少应该有点其他的东西,可能是具有疯狂喜感的荒诞,也可以是悲凉的荒诞。

形象“脏乱差”是黄渤的喜剧经验没错,在黄渤和宁浩的手里,黄渤都被不约而同地以脏乱差形象出现,这也是黄渤过往的下意识的生活,他的成长环境、受教育背景,早前当驻唱歌手天南海北地跑,这些都是他过往“脏乱差”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他的包容性很高,源于他为了赚钱干过的事很杂,加上他的戏多半是在剧本操作阶段就确定找他出演,尤其是和宁浩和管虎两位导演的合作,基本算是为他量身打造,“脏乱差”更接地气。

黄渤说法 管虎和宁浩他们俩选演员标准都是要求你别像演员,那就意味着这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真实的人,不是光鲜亮丽的,脏乱差是一个很好的让人看不出你在演戏的状态。

在管虎的戏中,黄渤都是说方言,即使是出演普通话的角色,他那浓浓的青岛口音都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方言特色。其实并不屑于靠语言、表情、动作来完成的喜剧冲突。不可否认的是方言的运用是黄渤本身造成喜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对在电影学院学过表演录音的黄渤来说现学方言轻而易举,他要做的只有关键的一点:在表演上把握喜剧的分寸。分寸把握准确,即为经验。

黄渤说法 方言对我来说不难,有时候说台词得知道分寸该怎么把握,找到尴尬点在哪,说台词时基本就知道观众的笑点在哪,其实说方言是一种生活的经历,运用方言的戏需要创作者和演员都有智慧。

对话黄渤

“不是导演把我定型,

是我把导演定型了”

南都娱乐: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疑惑,为什么你总是出演喜剧?

黄渤:没有疑惑,是我把导演定型了吧,《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其他的导演可能觉得我就是一个喜剧坯子,是我把他们的思维定型,就好像我演过一次茄子,大家都会觉得我是紫色的。

南都娱乐:实际上你喜欢演喜剧吗?

黄渤:我喜欢演喜剧。我没必要刻意突破,去证明我不仅仅可以演喜剧。比如打仗,我是拿破仑或者成吉思汗,但我非要从马上下来,不骑马,这就是扼杀优势。或者说我的另一项技能画画也不错,但顶多只能拿成河北省第一名,这对我意义不大。最大的意义是把一件事做好就好,用一辈子做一件事怎么能做不好呢?卓别林、金凯瑞、周星驰都是这样,一直做喜剧演员。

南都娱乐:2009年是你作品大爆炸的时代,有9部作品面世,今年,从《饭局也疯狂》、《黄金大劫案》到《杀生》,你都演得舒心吗?

黄渤:(摇头)不,其实都是波浪式前进,有高峰就有低谷,我虽然真不是在找转变突破,但还是一定要从形似往神似走,我对自己也有要求的标准,我需要有能力支撑我的想法,我现在觉得我的能力还不太够,最大的问题是,我慢慢地离生活越来越远,都呆在剧组里,我应该把自己扔进生活中的人堆里呆一段时间。

南都娱乐:作品太密集对你来说会是一种过度消耗吗?

黄渤:对,有时候戏老赶一块儿,其实我不喜欢这样,我觉得一年能有一个戏好好弄,比弄五六个好得多,我也不缺钱,有时候接戏吧就碍于面子,不接说不过去。其实在2009年作品都上映之后我就刹住了,小歇了两年,拍《杀生》之前只拍了一部《假装情侣》,但今年又忙了起来,继续拍管虎的电视剧《火线三兄弟》,后边徐铮的导演处女作找到我希望我出演,还有和林志玲的《101次求婚》,这都是已经定好的工作。

我说我是一个喜剧演员,听起来也挺尴尬的,中国哪有喜剧啊,如果冯小刚不拍,宁浩不导的话,中国的喜剧在哪?中国的喜剧导演屈指可数,这个数目支撑不了一个喜剧市场,挺可笑的。

黄渤的2012三步棋

《杀生》

管虎十年磨一剑的作品,早在《斗牛》之前,管虎就要拍《杀生》,虽然最早他心中的最佳男主角是葛优,可从黄渤主演的效果来看,《杀生》对黄渤来说是一次更深层次的挑战。犯浑、冲破体制、吊儿郎当这些一贯元素在黄渤身上有呈现,新的东西在于戏里的黄渤有对女人生理上的渴求、开始承担当爸爸的身份从而被新生命到来的仪式感扭转人生态度,最后心甘情愿被有计划地杀死,如何演绎面对死亡的状态,这对黄渤来说也是一次成长,他在戏里和余男的激情戏,也算是他银幕出演生涯中的一次新尝试。

《黄金大劫案》

《黄金大劫案》里的黄渤,似乎只是一个宣传标签,他没有延续性地帮宁浩挑大梁,但即使是在里边客串,宁浩也给他安排了一人分饰两角的命题。好不容易在宁浩的片子里穿上的正经的西服,脱离了脏乱差的形象,也梳上了油光光的头发,道具也升了级,有了枪使。可黄渤还没过足瘾就把光鲜度让给了宁浩起用的新人,不是宁浩不想继续捧黄渤,而是黄渤接了管虎的《杀生》在先。这次《黄金大劫案》和《杀生》仅隔4天相继上映,同是黄渤,不同的导演,不论是看点和斗点都很吸引眼球。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