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范例6篇

色彩静物

色彩静物范文1

关键词:色彩静物;教学;养眼;表现;精神导向

在我国当前的美术教育中,色彩静物是初学绘画的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色彩静物作为初学者学习色彩的基本途径,教学中学生们可以在光色较为稳定的画室里,从容地分析、理解色彩基本原理知识,色彩表现知识,最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观察、独立分析色彩,把对自然色彩的认识上升到艺术色彩的表现,为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为了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具体的色彩静物教学中需要强调几点。

一、养眼

“眼高手低”是指责人的贬义词,指某人做事眼力过高,手法过低,实际上自己做不到。而在绘画学习中恰恰最需要“眼高手低”。只有首先通过“养眼”,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美,即“眼高”,才有可能做到去表现美。如果学生首先没有达到“眼高”,就想“手高”,就想表现美,则是妄想。当下的“手低”没关系,只要他的“眼高”了,则由“手低”到“手高”的过程也就相对容易了。那么如何养眼,让学生变的“眼高”呢?欣赏中外优秀的色彩静物作品是最佳的途径。

以欣赏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静物画为例,对于初学者,且不谈专业评论家评论塞尚的画是多么的深奥,他的思想是如何开启了西方绘画的一个新时代,这样很容易把初学者弄得一头雾水;单就大师画中独具匠心的构图与无与伦比的和谐色调,就足以使他们获得艺术的启迪与熏陶。首先从作品的构图来说,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画面中点、线、面的组织构成关系、平衡关系、对比关系。有关塞尚静物画的构图,西方曾有人评论说:“如果试想从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中拿一个东西,立即就好像到了你手里;而如果想从塞尚的静物画里挪动一个桃子,它就会连带把整幅画一起拽下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塞尚静物画的构图是多么严谨与深思熟虑。在大师的画中,整体构图关系犹如一张网络,所有物象在网络上各得其所,任何细节和局部都不可随意挪动,否则整个结构便会失去平衡。其次,从色调来说,一幅画面的总体色彩倾向被称之为色调。它是色彩的复合体,其中包括明暗变化,色彩对比和色相上的微妙差异。欣赏塞尚的静物画,我们马上就能感觉到不同的作品带给我们不同的色彩和谐美。尤其在他的静物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同一个物体,诸如桌子、瓶子、篮子、白布、苹果等等,在不同的作品中,不同的组合下,它们分别呈现出了不同的色调,不同的美感。通过这种对比欣赏学生们很容易理解自然色彩与艺术表现色彩的区别,色调在一幅作品中如何制约整幅作品的色彩关系等。总之,通过养眼,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研究、理解绘画中一系列辩证关系。通过这种“养眼”的过程,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得到大大提升,为下一步去表现造型规律、色彩规律、艺术规律提供了前提保障。

二、表现

面对眼前的一组静物,如何去表现?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感受对象。在老师的引领下去分析认识对象,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摆放一组静物时都设定了一个基本的色调关系与明度关系,或冷色调暖色调,或高长调中长调等等。这里需要指出,刚开始教师最好不要摆设灰色调与短调,因为这样的色彩对比关系与明度对比关系不明确,学生很难把握;而应以色彩对比较为鲜明的高中纯度和明暗对比较为鲜明的中长调对比为宜。

第二,经营位置。对对象有了感受,就要构思如何构图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此时要引导学生反思在养眼过程中领悟到的构图知识,用它来体会如何组织面前的对象;点、线、面的安排是否动静明确?力的分配是否恰当?总的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画面的平稳和整体,当然,适当的借鉴与临摹大师的构图形式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一幅作品能否美,能否打动人?形式美,即构图美是第一要素。我国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在《绘画的形式美》中谈到初学者之路时说:“我认为形式美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描画对象的能力只是绘画手法之一,它始终是辅助捕捉对象美感的手段,居于从属地位。而如何认识、理解对象的美感,分析并掌握构成其美感的形式因素,应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美术院校学生的主食!”

第三,作画步骤。构图完成后,作画步骤应把握四个原则:1、从整体入手。在之前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已对色调有了基本的感受与认识,因此,在开始作画时,应快速地从整体色调入手,不拘小节,用大色块、大色面把对画面色调起决定作用的色块铺出来。2、从暗部,从深重色入手,在铺大色块时,首先把所要表现对象的暗部和深重色同时比较,并用大色块画出来。3、画面的暗部用大色块表现出来后,再同时观察、比较对象的亮部色彩,并用大色块画出来。4、从整体到局部调整,适当刻画细节。当整个画面大色块铺完后,不要急于刻画主体物或者细节,而是要审视整个画面的大色块是否恰当地表现出了自己的色彩感受,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当确定画面的色调关系、明暗关系已基本把握住了,再对细节做适当的刻画。这里需要指出,细节的刻画是为了调整与加强局部细节与整体画面的色调和明暗关系,使整个画面更协调、更美。而不是刻画了细节,尤其是对主体物的刻画,虽然她单独看更美了,但却脱离了整体的色彩关系,成了典型的画蛇添足之笔。作画步骤的这四个原则对初学者十分重要。因为,一般的初学者观察习惯、绘画习惯是局部观察、局部表现,不能从宏观上、整体上观察表现。这样很难控制住画面整体的色调与明暗关系,画出来的画面色调不明确,杂乱无章,明暗对比无节奏,就会出现画色彩画典型的错误“花”、“脏”、“灰”等。

基于色彩静物课的教学目的与以上作画步骤的四个原则,课堂绘画不宜用较大的纸张,一般以8开纸为宜。相对较小的画面,学生较容易在较短的时间表现自己的色彩感受,而一旦发现画错了,也有利于快速地作出调整与修改。相反,如果在较大的纸上作画,铺大色块、定大色调用时相对较长,学生容易产生视觉感受疲劳,而丧失初上来时对色彩的“新鲜感”,导致不能正确地表现出整个画向的色彩感受。

色彩静物范文2

关键词:色彩静物 写生 能力

        美术高考一般以素描和色彩为主要内容,其中色彩考试主要

考察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 对画面布局的掌控能力,即构图能力

        一幅优秀的色彩画,首先进入观看者眼睛的就是画面的整个构图和空间上的布局。如何布局才能使色彩画面效果更优美,视觉上更愉悦,就显得尤其重要,准确地说,构图布局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合理美观的构图是一幅艺术作品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有的学生却往往忽视这一点,觉得构图好坏似乎不重要,只要画得好就行了。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

        美术高校的色彩专业考试,在评分标准中第一条往往都是提出构图的具体要求,而且占据相当大的比重。静物色彩写生首先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画面整体布局的掌握和控制能力,这是学习绘画者的一种基本的能力。

        二 对画面整体色调和气氛的把握能力

        色调就是整个画面给人的一种色彩倾向。一幅优秀的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必然有其独特的色调倾向,那种杂乱无章、各自为政、无色调性的色彩作品不会引起人们的美感。有时我们注视对象,感到色调的倾向不是很明显,这时我们应当采取整体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同时比较”观察一组静物的物体色彩,这样就能抓住这组物体的基本色调。例如:我们首先感受一下静物的背景、衬布与物体之间哪种色彩占的比例大,衬布的色彩倾向与主要静物的色彩是协调的还是对比关系。如果衬布与主要静物的色彩属于同类色系的范围,那么它们就基本决定了这组静物的色调倾向,占据画面主要位置大面积的衬布颜色就构成了该画面的主要色调。静物的摆布与组织,通常是在以大面积的具有某一色彩倾向的衬布或物体占据主控位置的基础上,配以具有其他色彩的一些小面积的衬布,以此与物体产生对比关系,从而活跃画面。由此可见,物体色彩面积的分布和比例可以决定整组静物的色调。

  那么,还有哪些因素制约着一组静物的色彩基调呢?为了明确色调的具体定位,我们应当学会从以下几方面来辨别其特点:从明度上可分为高调、中调、低调;从纯度上可分为鲜调、中间调、灰色调;从色性上可分为冷调、中性调、暖调以及不同色相组成的同类色、邻近色色调和对比色色调等。学生在写生作业过程中,针对各种复杂的色彩因素,要做到思维清晰、条理分明,既要把握住画面中大的色彩关系,包括冷暖关系、纯灰关系、空间关系,还要注重物体之间的颜色对比与统一性。

        三 以色彩为主要造型语言塑造画面形体的能力

        色彩写生作业,虽然和素描写生就造型方面有共同之处,但是,从根本上而言,又具有其独特的地方,就是必须要以色彩作为造型要素,且主要是以色彩关系兼顾素描关系来进行造型训练。因此,色彩静物写生考试以及平时的长期练习,必须首先明确这样的目标。学生在色彩静物的学习中,其运用色彩要素进行造型,这种能力的强与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素描水平的高低,如果学生的素描水平不高,那么他们塑造形体的能力也就不会太高,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某学生造型能力不强,但是他的色彩感觉很好,色彩画面很有美感,色调非常优美,表现手法也非常有特点,那么,他的造型就是稍微弱一点,也可以用其长处,来弥补其造型偏弱的短处,从艺术评价全面化的标准来看,这似乎也不是不可以的。在美术高校招生考试的色彩评分系统中,对这种形式的作品,往往会网开一面,有时候甚至还会给出一个高分以表示对其的肯定。

色彩静物范文3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静物的放置,对教师安排这一堂课的课题设计有透澈的理解,掌握这一堂课的要求和意图。对于素描造型而言,要求表现出形态、质感、空间组合和构图循序的差异。就色彩意义上看,要注重用色彩去表现素描的要求,还要注意色彩情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包括色调、色块面积布置,色彩构图安排都应考虑在内。整体和谐的色彩格调,鲜明的色彩感受提示是静物设置的重点。由此形成感性认识,引导色彩思维路向,最大可能调动学生视觉感觉。

在色彩写生练习之前,先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注重由明度对比训练的黑白灰向色彩的转换预习,并注意由炭、铅笔等向色彩画专用笔的工具转换练习。强调对色彩的感受如何是色彩静物写生这一审美过程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掌握了色彩学必要的知识前提下,对色彩的感受性,是色彩写生的动力。当然,在观察色彩静物时,每个人的感知过程与其所掌握的审美情趣,对色彩的认识,所表述的色彩语言分不开的。能否启发学生独到的色彩发现及对色彩的审美灵性是静物色彩写生的主攻方向。对色相、明度、色彩冷暖的理解及画面组合方式的训练,以及对工具熟练运用,则是调动学生感受色彩,挖掘审美潜能的媒介。整体认识、整体观察、整体比较是通向领悟色彩规律真谛的渠道。写生的过程并非仅仅会描绘客观对象。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以较正确的方法发现、体会,表达色彩的整体感受,为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提供可能的条件。一幅好的作品,应具备以下几点:

1、要有总的色彩情调,即一幅画的色彩基调。因为色彩画的核心是表现色彩的情调,不论怎样千变万化,都要纳入总的基调中来。

2、要有大块色的对比。对一幅静物画,主体与背景就是两大块。只有处理好大块色,这幅画才会响亮、鲜明、生动。这个对比,既要注意明度(黑白灰)对比,更要注意色相、色性上的对比,尤其要发现对比中的补色关系。

3、要有色彩的变化、呼应。这个变化是大的关系、趋势上的变化,比如静物背景的衬布,要注意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变化。同一物体,注意不同部位的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呼应主要体现在暗部的反光面上,一般环境色(条件色)都反映在主体的暗部。同时要注意画面色块的呼应,达到画面的平衡。有了这种变化,色彩才会丰富、和谐、有节奏感,才会使对比的大块色协调起来。

4、要有刻画精到的细部。要在画面中,选取关键的细部,精雕细刻,只有这样,这幅画才耐看,在造型、质感及表现技巧上才给人以观赏上的满足,才使这幅画具有深度。学生有了这个尺度,在看别人画时,能分辩出优劣,才能学到别人的长处,看自己的画时,才会发不足、不断改进。

每一张作业时应从“小色彩稿”开始着手,迅速地在小幅纸画上将感受的色彩、生动地表达出来,解决色彩的组合关系和整体构图安排,并可以不断调整角度达到理想的组合为止。这种小稿训练,对色彩的第一感受表达出来。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注意大色块的整体感受,并强调平面化的色块结构,及其对比和呼应的关系,注意整体色调的和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色彩情感的属性。要求学生多画些小色彩稿,画出同一静物在不同角度、不同效果的色彩稿,调整感觉,并运用色彩知识增强想象力,从而不断完善。

“小色彩稿”定型后,就开始画“正稿”,要保持小色彩稿时的新鲜感受,强调迅速的、鲜明的整体感受。在把握色彩的同时,要注重形体刻画,要把握好色彩与形体的关系,在作画过程中,每个阶段有所侧重。

1、起稿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解决好构图比例、结构造型。总的讲,就是解决形,起稿可用单色画线,但是所用的单色,一定要考虑到对以后画面的作用,用与画面色调协调的色或对比的色都可以,但是不要太浓、太艳。因为用很浓、很艳的色线对下一步布置大色会有干扰。这个阶段,用的时间不要过短,一定要沉稳的进行,做得从容充分。

2、布置大色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解决色的问题,因为在起稿阶段已对形有了把握,所以这个阶段可放开胆子铺色,眼观全局,大胆落笔,要迅速、果断地把大的色彩关系布置上去,在上每一部分颜色时不要犹豫,尤其是对这块色的对错还拿不准时,可先不去理会,等其它色块都上去了,再做全局性的调整,因为色彩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构成整体关系时才能认定是否适当。这一阶段切忌局部的过多变化,一切都是大的。大的色块、大的变化,至于局部的具体变化可放在下一步。这一段是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画面的基调及大块色的分布,这一步做得好,就使这幅画有了成功的基础。在补色时,即使破点形也不怕,因有了形的根基,下一步再收回来也不难。

色彩静物范文4

[关键词] 静物默写构成要素色彩分割

在严峻的高考形势下,色彩静物默写是必考内容之一,考生在考场过程中要理解考题思路,解决形体造型和色彩分割与表现的问题,其难点是构图与画面整体色调的协调。默画与写生不同,对于形体塑造来说,写生时有眼前的实物,而默画中只是物体的意向表现,将积累影响表现为视觉形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写生训练时多加积累,逐渐掌握一套默写色彩塑造的基本方法。

一、读懂考题、明晰考题思路

在色彩默画考试中,考生拿到考题是不要急于作画,首先要认真审题,明晰考题内容和思路,做到对默画对象的构成要素、造型特点、适时安排、疏密虚实、空间层次、色彩关系、黑白差异等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才可以动手。对于一些不熟悉又复杂的物体,考生可先在预备的草稿纸上单个地勾画出它的基本造型,这样做的目是通过记忆逐步画出物体的基本形象。比如默画题目罐子、玻璃杯、碟子、苹果、、深浅衬布,我们可默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然后在草图的基础上完善它的造型细节。有时同样的物体可画出几个不同的造型,掌握了题目中各单个默画物体的组合关系,我们默写一组景物就有了准确的形象基础。对于偏,难,怪的考题要多动脑筋,换向考虑。如碟子中有六个水果就不能都挤在一起处理,多加思考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积累。

二、组织构图,塑造物体形象

构图就是将考题所要表现的各默画内容合理、恰当、完整地安排在画面上,要均衡、别致给人以新鲜感。深深吸引考官的视觉。以错落有致、有聚有散、黑白分居、均匀的当为构图的最佳安排。在运用这些构图形式安排默画物体时要做到突出主体、宾主分明,将主体物安排在视觉中心,充分利用黄金分割线,同时也要注意画面的均衡与呼应关系,遵循多样与统一的构图法则,从视觉效应上说,对象构成主要空间应大于次要空间。充分利用曲线与直线的美,注重物体边缘线所构成的节奏感,切忌方形对方形,圆形对圆形,要方圆结合,并对黄金区域的充分利用。同时必须考虑色彩的分割,对同类色,补色的充分运用,画面台布的分割艺术处理。对台布的艺术处理需加强前景台布的流动性,丰富性,如行云流水般。后景台布以概括,整体大块笔触为主,以增加画面的生动性。

在确定了基本构图之后,考生在试卷上要结合小构图明确各物体的位置及前后关系,考虑画面整体色调。如高低调,中长调等等,是冷调还是暖调。

三、理清色彩关系,铺大体调子

根据画面的色调,用单色把物体的形体关系、大体明暗关系概括地肯定地画出来。常用的色彩有赭石、熟褐、群青、等。单色定稿的作用是修改形体、加强明暗关系和底色的作用。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形成了受光的亮部和背光的暗部两大基本明暗关系。默画与写生不同,写生是在稳定的自然光源下观察事物,物体的特征及色彩关系已呈现在作画者面前,光源统一而稳定。而默画是要考生根据主观确定的光源来表现诸多默画物体色彩关系。考生在这个步骤中最容易出错,常表现出零乱而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造成画面的混乱,色彩不协调,使默画作业无法进一步深入刻画。考生在默画出大体色彩关系时,一定要摹拟自然光源,做到“像你眼睛里平时看到的东西那样”真实自然。

在确立明暗和色彩关系时,要考虑对象是具体的光源和环境中形成的形色关系,各大色块的分布对比关系,大黑白灰关系和空间关系,首先要从画面画眼出发,笔笔相连,落笔大胆,不拘泥于细节,力求运笔的大小,方向符合物体的结构,抓住主色调,力求色调和谐,色彩关系准确,同时画出投影范围,全面铺开,相互比较联系着画,色调应从深到亮,从后到前,注意区别物体固有色深浅,明暗交界线深于固有色,而灰面真好是抓住固有色的区域,亮面颜色鲜而亮,运笔富有节奏。这时台布色调也应随之铺开,明、灰、暗三大基本关系要基本明确,色彩关系必须建立在素描关系基础之上,做到画面的色彩关系大体完整谐调,体积关系,色彩关系,空间关系基本明朗。

四、深入刻画,表现“色彩和谐美”

在大体关系已经明确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在明、灰、暗三大基本关系之上表现色彩关系,在这个默画过程中有些不符合自然光源规律形成的色彩关系要进一步调整过来,要使局部的色彩关系统一在大的整体色调之中。然后逐步画出色彩的微妙变化,要具体地、深入地去分析、理解、把握表现。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也要像写生一样坚持从整体出发的作画方法,要做到明部简洁概括,运笔有力度,中间色调实而不死,暗部则空灵有致。深入时必须协调物体与物体的关系,处理好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位置不同色彩关系各不相同,物体边缘线即是物体型的边界,同时也是与台布的交界,亮部对比强烈,暗部对比虚化处理,达到形色结合,有虚实变化,并充分利用“冷暖”这色彩的天性,冷暖是诸多对比中最有魅力的对比关系,使画面富有生机。 

五、唤醒眼睛,统一调整画面

色彩静物范文5

关键词:美术学 色彩静物课程 “参与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207-02

色彩静物课程是美术考生在高考时的主要测试课程,也是高校美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可见这门课程对于美术专业学习的重要程度,所以对其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 “参与式”教学模式概念的提出

“参与式”最初是英国的社会学理论,后来被引入到教学领域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通俗来讲,“参与式”是一种合作式或者协作式的教学法。主要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参与教学全过程,并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分,师生共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不论学习者的背景和智能有何种差别,都能够被一视同仁。学生的主体性被最大化的满足,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只起到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全面调动,教师能马上收到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使教学成果最优化。

2 美术学专业教学倡导“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 美术学的专业性质决定倡导“参与式”教学模式有其必要性

首先,美术学的专业性质决定,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必须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绘画实践,而不是被动接受。

其次,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目前色彩静物教学重在“以技入道”,其教学内容非常局限。在教学方法上,也基本用统一的方法要求学生,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所以,我们要打破现状,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重“导”而轻“灌”,重“学”而轻“教”,真正作课堂的“主体”。

2.2 美术专业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倡导“参与式”教学模式有其必要性

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普通的美术专业学生,更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学生毕业后将承担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工作,是美术教学的一线力量。那么,美术学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将决定了毕业生能否胜任这一教学工作。“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相信会促使美术学专业学生转变学习思路,以“准教师”的身份去学习与实践。这将直接优化绘画专业的师资人才结构。

3 在美术学专业色彩静物课程中,如何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

3.1 改变传统的色彩静物教学方法,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

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置。将学生从教师已有经验的控制之中解救出来,改变以往由教师设置好教学环境,学生被动参与的状态。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例如:让学生参与到布置光源和色调、摆放静物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枯燥的色彩理论的理解,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其次,建立专业基础课和创作课的有机联系。美术学专业色彩静物课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色彩静物写生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审美和表现的能力。“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教给学生相应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后学习中更得心应手。

3.2 优化自主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的“参与式”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预期达到的基本教学标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这就决定了,教学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都停留在教师提供教学方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案的方式上,“参与式”教学法提倡“自主学习设计”,也就是说,学生要参与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的设计中。但是这个过程中,必须反对任何强加的思想,必须缩小教师的规定性,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美术学专业课程结构很特殊,既要有理论的学习,又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绘画技法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实践性。由于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在色彩静物教学中,需要引进色彩学理论,进行系统的色彩学知识讲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高考时的培训基本只关注绘画技法的学习,忽视了对色彩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对色彩理论知识有系统、深入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指导色彩静物写生实践。由于学生的基础强弱不等,而色彩理论学习既枯燥又难以消化和理解,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目标和总任务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设计”,参与设定教学目标,自行设计学习进度。这样,学生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养成对自身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做必要的监督和引导,做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者和激励者,必要的时候,对知识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自主学习设计”更能体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身份,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让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中进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预先设置教学障碍,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综合运用交谈法、讨论法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教师的前期工作要做好,设置障碍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超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畅谈,各抒己见,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分析,得出最优解决方案。当学生出现思维停滞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在这种轻松而有教学目的的气氛中理解和吸收知识。

《学记》中早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去获得新知识。在色彩教学中,由于色彩理论的枯燥性和真实色彩的抽象性,讨论和交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最初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展开思路,之后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通过研讨解决问题,教师应适当的引导思维陷入瓶颈的学生,并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和指导。师生共同为教学目标的完成、相应效果的达成作出努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也有利于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也是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必备的素养。

3.4 色彩静物课程“参与式”作业评价机制

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作业的评价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反馈的重要方式,更具实效性,是一种学习绩效的形成性动态评价。要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面,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评价的机制。第一,教师要对所有学生在该段课程中的整体表现作以拓宽知识面的指导性评价,提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共性问题要做到以后基本杜绝,个性问题要给出合理建议。第二,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身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办法,要有明确的评价,不能含糊不清。第三,学生之间互评机制的引入,引导学生能够客观、公正的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看别人的问题,关照自身,以达到举一反三、共同进步的效果。最后,教师作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作以总结,并和学生一起提出解决方案。

3.5 学生参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是指教师根据课前的设计目标和教学方案,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进行积极的思考,发现问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在过去,教学反思过程通常都是教师独立进行。“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这种反思活动,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听讲、死记硬背,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学生参与教学反思活动,具有双向调节功能,能够促使学生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师生一起评价教学活动利弊、获益知识多少、教学效果等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记录学生见解,以利于日后设计更加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在课堂教学中,会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碰撞出来灵感的火花,也会有很多不可预料的变数,所以更要求教师激发自身的创造性,灵活机智的控制教学节奏,做好课堂的主导。

总之,通过对美术学专业色彩静物课程“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是优化美术学专业色彩静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积极分子,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并能以“准教师”的身份去重新审视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

在美术学专业色彩静物课程中,推广“参与式”教学,能够优化色彩静物教学模式,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它的实质就是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对美术学专业学生走向教师岗位后的教学理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一角度讲,其影响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姚建光.用“参与”迎来教育的注目礼[J].江苏教育周刊(原成才导报),2007(4).

[2] 姚便芳.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参与式教学系列教材[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1.

[3] (美)斯蒂金斯.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制.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色彩静物范文6

美术教材将这个内容安排在初中第四册的第三部分。从教材安排的教学顺序来看,教学应在让学生掌握了绘画色彩的作用及表现形式后,运用色彩的表现基本技法塑造形象,按先学“淡彩静物”后学“水彩画”的程序进行。众所周知,水彩画是较难掌握技法的画种,对于普通中学来说,教材在这方面的要求似乎太高。但是,“淡彩静物”只需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颜色,而教材又只要求学生涂上物体的固有色,这种简单的技法对初中生来说是不困难的。因此,普通中学的美术课应因地制宜地舍去水彩画要求较好,将教学重点摆在“淡彩静物”上为宜,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淡彩静物”的学习。“水彩画教学”可以放在美术第二课堂酌情进行,以满足美术尖子生的求知欲。

 

“淡彩静物”,也称“铅笔淡彩”,就是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淡淡的颜色后开成的美术作品,其特点是素描与色彩相互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由此可知,“淡彩静物”所用颜色应具有透明度很高的特性,以保证涂色后不影响素描的表现力,这就非水彩颜色不可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肯定:“淡彩静物”不是素描,是色彩画,而且是最简单的水彩画。这种肯定,实质上就是对“淡彩静物”的定位,也突出了“淡彩静物”对色彩透明性能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和涂色是“淡彩静物”课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素描稿是基础,涂色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两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片面地只强调素描稿或涂色效果而影响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素描稿在“淡彩静物”中起着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等重要作用,是“淡彩静物”的关键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功与否。从普通中学的学生素质来看,这又必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普通中学的“淡彩静物”教学宜用一课时专门进行“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教学及训练。在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素描稿与与以前学过的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及要求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如何要求?教师必需讲述清楚,使学生懂得:①“淡彩静物”的素描稿不需要变化微妙的中间灰调子,因为过多的中间灰调子在涂色时极易使色彩纯度变化,使画面变脏;②用线简洁、肯定;③“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是线面结合的结构素描。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要求清楚以后,就应开始技法的教学了。素描稿的技法要求可以归纳如下:①执笔要轻;②线条明确;③明暗分明;④透视正确;⑤慎用橡皮。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示范讲解:怎样握笔才是执笔轻?什么线条才是符合要求的线条,用多了橡皮擦会产生什么不利因素等等,让学生从直观上领略到技法要领。为了强化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明间素描”与“结构素描”范画,对比指出结构素描省略了哪些中间灰调子,哪些线条是应该肯定、明确、强调的结构线,怎样突出等,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切实的技法掌握标准,从而理解并掌握素描稿的技法,这“淡彩静物”的淮我教学作好准备。

   

学生掌握了“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技法,再学习淮色就容易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淡彩静物”是学生用色彩塑造形象的启蒙课。不同于前面学习过的图案色彩的涂色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用一课时的时间教会学生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及如何涂上物体的固有色。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三原色、间色、复色、色性及色彩混合等理论知识,为了教学的需要,可用适当时间复习一下以上内容,重点应放在色彩混合上。例如,通过“红色与绿色”的混合告诉学生,互补色一般不要混合,否则得到的色彩纯度低、容易脏、乱,影响色彩效果。通过有目的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学生色彩混合基本技法的目的。

  

“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将物体的固有色相涂准确,色彩涂均即可。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涂均匀颜色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将色相涂准确就很困难了,显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这里。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最好实施以下方案:

  

第一步进行某两种确定颜色(两种原色或间色均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训练,让学生注意观察 色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是纯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步再实施调配某种指定颜色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赭石,用“橙、蓝”两种颜色调配赭石,并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纯试想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例得出“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少,调出颜色的色彩纯度就越高”及“一种颜色(三原色除外)可以通过多种色彩混合途径得到”的结论。

第三步方案,就是教师出示色相明确、纯度适当的的色物体(最好不用固有色是三原色的物体)对照实物进行固有色的调色示范讲解,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涂色方法虽然是本节重点,但却不是难点,教师可以直观地进行施教,让学生明白:①水彩色调配好后要平涂均匀;②颜色不要涂得太厚,要注意透明度,否则就会破坏素描稿的表现力。总之,涂色教学要注重一个“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