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范例6篇

中医术语

中医术语范文1

语言艺术是树立护士良好形象的手段,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中应该使对方满意,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理解患者的痛苦,一个亲切的微笑,诚恳的语言,使病人感到心理平衡,感到护士对他的关心,对护士产生信任感。这样患者才能对护士倾诉,以利于了解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现在,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与医患关系处理不当有关,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医患关系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不注意讲话的艺术性,对患者造成了伤害,使之产生负性心理,这样就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患者不仅仅是一个患者,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护士如果只关注患者的病情,而不关注其他方面就容易引起冲突。目前,护理队伍年轻化,有些新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缺乏,处理问题能力较差,有的护士不愿多解释,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未能很好地掌握,易引起护患关系冲突。

青年护士由于缺乏与人有效沟通的技巧,人际关系不协调,踏入工作岗位后,面临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同事,人际关系产生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不能适应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心理压力大,同时由于频繁的昼夜倒班,生活节律紊乱,加上新护士比较年轻,爱动贪玩,导致夜间精神疲惫,工作分心而出现护理缺陷。缺乏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社会上一直有“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的说法,甚至认为护士是“高级保姆”,导致护理人员缺乏工作成就感和责任感。我科2008年科内投诉16例:(1)解释沟通不到位3例,占投诉比例18.75%;(2)服务主动性差,占3例,占投诉比例18.75%

在护士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中,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以及社会经历、性格等因素。入乡随俗用语要恰到好处,否则交流无法进行甚至产生矛盾与对抗,这样就违反了创造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的目标。

同样一句话,由于语气、语调、重音、节奏、语速的不同,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发药时应该说:“张老师,该吃药了,请您吃药”,有的护士却大声喊:“3床,吃药!”前者体现了护士对病人的关心和尊重,后者会使病人感到护士缺乏同情心,给人以傲慢的感觉,这样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的语言艺术是通过优化语言来提高表达效果,如果说话缺乏艺术,就不能完满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不能把事情说清楚,更谈不上使患者乐于接受。一句话有几样说法,说法不同,效果也当然不同。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职业良心培养的途径

1 组织学习,抓好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职业良心教育,要从普及职业良心的基本知识入手,从职业良心基本规范抓起,要通过学习、教育,使护士对职业良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职业良心情感和信念,夯实正确履行职业良心的思想基础。

2 完善机制,强化监督考评 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将职业良心规范和职业良心要求形成细化、量化的考核标准。建立监督机制,包括群众监督、患者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形成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体系,确保职业良心建设落到实处。

语言也是一种环境,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护士的语言除具有一般语言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属性外,还是获得工作伙伴和服务对象信任与合作的有效手段。面对正处于疾病折磨中的患者,护士体贴、文明、谦和、礼貌的语言无疑是一剂疗效至佳的良药,不仅对提高护理质量、融洽护患关系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护士良好文化素养的体现。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推广实施,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精深的护理理论与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从人的生物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对待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及转归。护患交流增多,护士的行为、语言越来越在护理实践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只会单纯地、机械地执行医嘱的护士已经被当今护理学的发展遗弃。语言既可以治病,也可致病。所以护士必须掌握良好沟通技巧,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做好工作

1 要听懂患者谈话的含义,通过观察患者说话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象征符号来研究对方内心活动的艺术。要善于听到言外之音,准确理解患者的本意和实情。首先护理人员要全神贯注地倾听患者的谈话,这样有利于对内容的接受、理解,也有对患者表示尊重的意思,以获得好感;其次,在听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谈话要做出反应,点头或微笑等;再次,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话,打断对方的话常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听完患者的话后再讲话。

2 尽量使用安慰性语言,关心患者病痛 患者因疾病而求医,希望得到同情,关心和体贴,护士应使用热情、温暖的语言使患者感到慰藉。如“请不要着急,我尽力为您做好护理”:“

3 多用解释性语言 尽量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要因人因病制宜,语言要明确、

4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特别是长期卧床和慢性疾病的患者要多采用恰如其分的鼓励。 暗示法是以某种信息影响病人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使患者不经逻辑思维判断,而在不知不觉中对暗示的信息附和、接受或服从,并由此产生特定的知觉观念、信念、情感和行动。暗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手术后病人精神紧张会使刀口疼痛加剧,在给病人用止痛药时,给予积极的暗示,告诉病人“这种药效果很好,一会儿就不痛了”,使患者情绪稳定,疼痛减轻。

中医术语范文2

关键词:音译 中医名词术语 英译 方法

音译(Transliteration)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方梦之(2004:96)解释说:“音译也称转写,即用一种文字符号(如拉丁字母)来表示另一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如汉字)的过程或结果。”《现代双语汉语词典》解释道,音译即译音,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的翻译方法。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术语带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有很多根本没有对应的英译,这使得中医基本术语的翻译大量运用音译手段。

1.音译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的理论体系创立已有两千多年,其理论体系非常完善。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精、气、神等基础之上,因此很多名词术语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处理翻译中遇到的文化因素,前人的研究值得借鉴。朱自清在《译名》中认为,“所重在音的”(如人名、地名的大部分)和“意义暧昧的”(如“以太”之类)名字的翻译就离不开音译。另外,黄德新(1996:39-41,46)认为音译法的使用范围包括专名翻译、民族特有事物名词的翻译、其它无对应词的词语和特殊情况下某些名词的翻译。中医的名词术语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事物名词,有很多无对应的英译,使用音译是最佳方案。

2.音译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广泛应用

音译在医学名词翻译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早期的西医名词lymph 音译为“淋巴”、penicillin音译为“盘尼西林”、gene音译为“基因”、Vaseline音译为“凡士林”、Rifampin音译为“利福平”等都是音译在医学名词翻译中应用的很好的例子。很多西医名词在中国已经被接受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理,对于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音译也同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概念独特、含义丰富、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中医基础理论名词。例如“气”(qi)、“阴”(yin)、“阳”(yang)、“气功”(qigong)、“命门”(mingmen)等。事实上,这些名词的音译形式已被国际中医界广泛接受。

2.2针灸穴位名。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了针灸经穴英译标准化译名,其中所有的穴位名都采用音译形式。例如,“腰眼”、“兴奋”、“止喘”等就分别译为“Yaoyan”、“Xingfen”、“Zhichuan”等。

2.3药名、方剂名。中医中使用的一些药名,如党参(dangshen)、当归(danggui)、甘草(gancao)。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剂名称,如“乌鸡白凤丸”、“青龙白虎汤”,试比较,使用音译来翻译“乌鸡”(Wuji),“白凤”(Baifeng),“青龙”(Qinglong),“白虎”(Baihu) 要比译为“Black Cock”,“White Phoenix”,“Blue Dragon” “White Tiger” 好很多,众所周知,在英文中,“cock”一词属于four-letter words,与性有关,是个禁忌词。乌鸡白凤丸是一种治疗妇科病的药。看了这样的译名,西方的女士决不会买这种药。如果将其译为Wuji Baifeng Pill,就可以避免误解和文化休克了。另外,西方人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而“虎”则是保护动物之一,看到“blue dragon”和“white tiger”,他们或许认为该药的成份是以青龙和白虎为原料,看到这种药,他们肯定望而却步。将“青龙白虎汤”译为“Qinglong Baihu Decoction”至少不会引起误解和文化休克。而且,该译名还具有回译性(back-translation)。也就是说,如果读者想了解进一步信息,就可以根据汉语拼音查出中文原文。

2.4中医古典著作名。海内外许多词典将《黄帝内经》译为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Medicine。众所周知,“黄帝”不是“emperor”,只不过是一位部落首领;“内经”并非指“内科”,“外经”也非“外科”,只是一种编撰方式,相当于上下卷而已。况且,《黄帝内经》并非“黄帝”所著,只不过是假借“黄帝”之名而已。该书由许多不同时代道教医家所著。因此,可以将《黄帝内经》音译为Huangdi Neijing 或者Neijing。事实上,《黄帝内经》的音译形式Neijing早已被国际中医药界广泛地接受。或者,我们也可以采用音译加意译的形式翻译中医古典著作名。例如,《黄帝内经》、《千金要方》可分别译为 Huangdi Neijing,or Canon of Medicine,Qianjin Yaofang,or Valuable Prescriptions。

3.音译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的推广

许多词通过翻译进入汉语时,先出现的是意译词,但逐渐被音译词所取代。如:Logic一词到清末时竟有50多种译法,但最后“逻辑”成为定译。Clone先译为“无性系羊”或“无性系繁殖羊”,后音译加注为“克隆羊”,现音译为“克隆”(刘祥清,2008:39)。无独有偶,很多汉语词英译之后,先出现意译词,但最终也是其音译词占了上风,如中国的古典乐器“二胡”,一开始意译为“two-stringed violin”,但最终被西方人接受的却是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的音译词“erhu”。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中医名词术语来说,音译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主要翻译方法,许多中医名词术语的音译已经被国际中医界接受并使用。但从中医名词术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情况来看,很多人并不买“音译”的帐,例如,“三焦”还是存在多个译法,如“three cavities ”,“three warmers”,“tri-jiao”,并没有统一使用音译“Sanjiao”,可见,要想使音译后的中医名词术语进一步推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先采取音译加意译的形式让更多人熟悉中医名词术语继而接受音译的中医名词。笔者认为,音译的方法一直处于边缘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音译在促进中医文化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因为短期内不被认可和接受,就取消音译或减少音译方法的使用,当然也不能滥用。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音译作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中医乃至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不容忽视。本文就音译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的必要性和应用以及推广做了初步探讨,希望能为中医推广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黄德新.音译法使用误区.山东外语教学,1996, (2):39-41,46。

2.李永安. 如何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西安交通大学医学英语硕士学位论文, 2000:31-34。

3.刘祥清.音译的历史、现状及其评价.中国科技翻译,2008,(2):39。

中医术语范文3

任何科学领域,其丰富的内容都是由大量的名词术语所构成。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必然对科学及学科的发展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对学科的交流、提高具有深刻的意义。近几年来,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制定!对于中医药学术的交流、中医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医现代化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1中医外科学术语规范的意义

随着中医术语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进展,中医外科学在这方面也与时俱进,尤其病名的标准化、规范化成绩显著。由于几千年的交通、信息的落后闭塞,产生了同一种疾病有许多病名,同一病名有不同涵盖的尴尬局面,给中医外科的教学、临床、科研带来了诸多不便,造成了较大的干扰。如西医之“带状疱疹”一病,中医则有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火带疮、蜘蛛疮多个病名,人们莫衷一是,随意替换。现在术语把“蛇串疮”规定为正名,其他病名为同义词,这就改变了该疾病病名应用混乱的状态。又如过去“无头疽”一病,概念不清,涵盖甚广,包括了流痰、瘰疬、流注、脱疽、乳疽等性质迥然的诸多疾病,人们无所适从。现在已把该病定义为骨与关节的急慢性普通化脓性疾病,这就将原来包括的其他疾病排除在外,使“无头疽”具有了特指性,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

中医外科术语标准化、规范化成绩斐然,但是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少数病名层次混淆,如“术语”先列有“流痰”病,又平行列入附骨痰、龟背痰等流痰的二级病名,很容易使人理解为它们与“流痰”不是同一种疾病。正确的做法是仅列“流痰”病,如发生于髋关节的流痰又称为附骨痰;发生于胸背部的流痰称为龟背痰……使人一目了然,消除误解。术语的一些病名在有的重要出版物中仍未使用,如七版教材中,未使用精浊、精癃的病名,代之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

2 中医外科学术语实施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中医术语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订中医外科学(也包括中医其他学科)术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建立健全中医外科术语标准化组织,保证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发展。应该在全国中医外科各专业委员会设立术语标准化组织,负责起草本专业术语标准化的近期、远期规划#研究探讨术语的标准、规范。并每3~4 年举办一次以术语标准化为中心议题的学术会议。讨论有争议或新产生术语的标准化问题。

(2)公开出版包括外科在内的《中医术语标准化辞典》,使中医药领域甚至其他学科的从业人员有专门辞书可查,有标准可依。全国中医药学会将各专业委员会草拟的术语标准审定后上报国家批准,由有关机构公开出版《中医术语标准化辞典》,根据需要修订再版。这就使包括外科在内的中医术语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走上正规化、法制化、公开化的轨道。

(3)编写中医外科学教材或教科书应把术语标准化放在重要地位,实行“一票否决制”。教材、教科书是从业人员、学生的标准读物、标准参考书,对受众的临床、教学、科研影响甚大。所以,编著者一定要注意术语的标准、规范,不得随心所欲,标新立异。主编、编辑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术语标准瑕疵。审定者发现草稿中有不标准、不规范术语,实行“一票否诀”,或退回重修,以保证该项工作的严肃性。

(4)术语标准的分类应有利于使用者的查询。“术语”所使用的病名分类为部位脏器分类方法,科学且合理,但与中医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分类有很大不同,从业人员习惯后者的分类方法。以中医临床学科为例,把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口腔、针推等学科视为中医学的二级分类,而疮疡、乳房病、肿瘤、皮肤病及性病、肛肠病、男性前阴病、其他疾病等专业是外科的二级分类,据此正确编辑病码。以颈痈为例,比如将外科码号规定为2,疮疡为1,痈为4,颈痈乃痈的一种,规定为1,那么颈痈的病码应为2·1·4·1,这就层次分明,并能显示出术语的相互关系和依属性,与高等教育教材、高级教科书对应衔接,将给查阅检索带来极大方便。

中医术语范文4

基于上述的原因,对中医药学术语的英语翻译,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这种局面非常不利于让中医药学尽快融入到世界文化潮流中去。本文尝试将翻译目的论原理运用到中医药术语翻译中去。中医药术语的翻译是一次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其目的是使中医药文化成功地被异族文化中的人们所接受。围绕这个目的及其它两个原则,笔者就中医药术语的翻译作了如下探讨。

1.借用法

借用法是指翻译时借用英语中的类似概念或意思相近的词或术语。由于中医药术语自成体系,很多术语包含了深奥的内涵,在西方文字中找不到对应的说法。如脏腑学说中的“心、肝、脾、肺、肾”更为强调功能而非脏器。有些译者建议音译为“Xin,Gan,Pi,Fei,Shen”与西医解剖学的“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区分开来。这样的译法虽体现了两者的不同,但对于不谙中文的西方人来说“Xin,Gan,Pi,Fei,Shen”变成了一个全新的、需要在头脑中重新去塑造的概念,理解起来更为困难。目的论中的连贯原则要求译文要符合受众的文化习惯具有可读性。这种情况下译者是完全可以借用解剖学中的脏器名称来表述以上概念,功能建立在脏器实体之上,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并不矛盾。

2.音译法与注释法

中医药学中有一些独特术语在西方文化中完全找不到参照物或者类似概念,如阴阳、气、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等概念,与西方文化中字面意思对应的词毫无关联,属于独特的中国文化一隅。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遵从连贯性原则,采取音译的方式保留译文与原文的语义连贯。另外还可以伴随注释法进行应用。加注是对借用和音译的有效补充。如果对于一些流传不广、尚未形成约定俗成用法的术语仅仅采取借用或音译的办法,会造成西方读者理解上的困扰,加注不失为解决这一困扰的好办法。如中医中的“奔豚”指“肾之积证”,可用音译加注的方法,译为BentunSyndrome(kidneyamassment)。当然译名加注虽是外事翻译必要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应避免滥用,以免给人繁琐之感。

3.规范法

中医药学术语的翻译历史源远流长。17世纪到19世纪末,中医药学传播到了西方,陆续出现了中医药典籍的英译本。译者多为欧洲来华的传教士。而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医药学愈来愈受到国际医药界的亲睐,中医药学的翻译作品日渐增多。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术语的译名被确立下来并被中西方所接受,也就是说在英语国家的人们头脑中已有了对应的概念。以“中医药”的译名为例。现今普遍接受的译法为“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缩写为“TCM”。这一译法不但在民间广泛使用,被西方读者所接受,也受到了我国官方的认可。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的英文名就为“StateAdministr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虽然在学术界对这一译法尚存争议,也有学者提出“Sinomedicine”的译法。然而根据目的原则,翻译的根本是要达到受众理解并且接受的目的,对于像TCM这类早已被大众接受、约定俗成的术语,翻译者可不必单纯纠结在其译法的精确程度上,翻译时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直接使用。规范法就是指将这些约定俗成的译法当做规范用法直接使用。采用这一策略可以避免用词混乱。

4.省译法

中医术语范文5

[关键词] 中医药;本体;语义网;术语系统融合

[中图分类号] R-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a)-0092-03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TCM terminology fusion based on the semantic web

YU Tong LI Haiyan LIU Jing JIA Lirong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actitioners have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terminologie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guage syste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erms. These systems are not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and are difficult to be integrated, therefore they can'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cs applications. Terminology fusion has become a prerequisite for the applicability of TCM terminolog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for TCM terminology fusion based on the semantic web: transforming terminologies into semantic web ontologies, which are then linked and merged together. This method is used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merging of TCM terminologie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guage system, which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proposed method.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tology; Semantic web; Terminology fusion

本体是一种用于表示领域知识的计算机模型,它定义了一个领域中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对领域概念体系进行精确描述[1]。本体技术具有逻辑严谨、易于维护、支持推理等特点,因此逐渐成为构建生物医学术语系统的一项主流技术[2]。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还将本体技术引入中医药领域,研制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guage system,TCMLS)”[3]、“中医药临床术语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erms,TCMCT)”[4]等大型的术语系统。实践证明,本体能很好地处理中医药领域中的词义模糊、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是构建中医药术语系统的有效手段[5]。

中医药领域的术语系统已渐成体系,初具规模,但彼此之间并不兼容,难以融合,严重影响了中医药术语系统的应用效果。实现多术语系统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术语系统应用的一个先决条件,可将各种形式的术语系统统一转换为规范化的本体,并建立这些本体的映射和关联,从而解决术语系统融合问题。作为一项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语义网(semantic web)[6]为实现基于本体的多术语融合提供了理想的技术手段。本文简要介绍语义网的相关技术,并阐述基于语义网的中医药术语系统融合方法及其应用价值和意义。

1 语义网技术简介

万维网创始人Berners-Lee等[6]于2001年提出了语义网的技术构想,认为它将成为一个机器可理解、人机共享的信息空间。自2001年至今,语义网技术及其应用迅猛发展,出现了本体编辑工具、推理机、语义浏览器、语义搜索引擎等大量的实用工具,使语义网从一个构想发展成为一套相对完整的技术体系[7]。语义网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已得到了成功的应用[8]。

语义网的基础性数据模型被称为“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RDF)”[7]。RDF的基本单元是形如(主体、谓词、客体)的三元组,被称为RDF陈述。RDF陈述表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谓词则用于定义这一关系的类型。RDF陈述可被表示为一个有向图,其中:①主体被表示为一个节点;②客体被表示为一个节点;③属性被表示为从主体节点到客体节点的弧。一系列RDF陈述可组成一个RDF图,用于描述领域知识。简单地说,将两个RDF图进行融合意味着求两个RDF陈述集合的并集。RDF使用统一资源标识(URI)来表示共享领域术语,因此RDF图的融合不会造成语义的丢失和扭曲。这一技术特点决定了语义网在解决术语系统融合方面的内在优势。在国际上,已出现了一系列实用的RDF库,用于RDF数据的管理和维护。SPARQL(simple protocol and RDF query language)是语义网的标准查询语言,可通过SPARQL查询语言对RDF库进行查询和访问[9]。

在语义网的技术体系中,有一项专门面向术语系统等知识组织系统的技术规范,被称为“简单知识组织系统(simpl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SKOS)”[10]。SKOS将各种知识组织系统的共性提炼出来并给予明确规定,以支持知识组织系统的规范化表达。SKOS所规定的核心词汇(即SKOS core),可用于将术语系统表达为机器可理解且能在互联网上和交换的领域本体[11]。因此,SKOS为各种术语系统在互联网上的、共享与连接提供了通用的数据标准格式。

2 基于语义网的术语系统融合方法

SKOS和RDF相结合为术语系统的规范化表达提供了理想的模型,可用于中医药术语系统的、转换、移植、融合等,可通过SKOS/RDF技术,将中医药术语系统转化为语义网本体,从而实现中医药术语系统的融合。为此,采用Protégé[12]、Pellet[13]、OntoGraf[14]等技术开发了相关的术语系统融合工具,并通过这套工具将TCMLS等术语系统整合在一个术语资源库中。术语系统融合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①将术语系统转化为语义网本体;②实现多个语义网本体的合并和对齐;③将融合后的本体存入术语资源库中,实现中医药术语资源的集中式管理与服务。下面对这一过程进行具体介绍:

第一步,将各种术语系统转换为SKOS格式的规范化本体。于彤等[11]介绍了将TCMLS这一典型的术语系统转换为SKOS本体的方案:TCMLS的数据被转换为对应的RDF陈述,这些RDF陈述最终构成了一个SKOS本体。通过该方法,进一步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5],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传统医学术语(以下简称WHO Terms)[16]等其他术语系统转换为SKOS本体。

下面以图1所示的RDF图为例介绍这些SKOS本体的形态。在TCMLS这个RDF图中,包括“木”“火”等概念以及“生”等语义关系,它们都带有“tcmls”的前缀。RDF图中包括概念的编码、标签及定义等语义信息,以及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木”与“火”之间有一条标记为“生”的边,表示“木、生、火”这条语义关系。WHO Terms这个RDF图中,则以英文为主表达类似的内容。

图1 中医药术语系统融合示意图

第二步,将上述本体汇集在一起,实现本体之间的对齐(Alignment)。本体对齐的主要工作,是在不同本体的概念之间建立语义关系。如图1所示,以TCMLS和WHO Terms这两个术语系统为例,本体对齐主要是在它们的概念之间建立等价(owl:sameAs)关系,例如:在TCMLS中的“tcmls:火”与WHO Terms中的“who:fire”之间可建立owl:sameAs连接;在TCMLS中的“tcmls:木”与WHO Terms中的“who:wood”之间也可建立owl:sameAs连接。这些等价关系将本体融合在一起,从而丰富了概念的语义信息。例如,在融合后的本体中,“木”这个概念具有了中英文两种定义。

在语义网的框架下,可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来生成本体之间的语义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通过SPARQL CONSTRUCT实现的规则。例如,如图2a所示,如果两个术语资源具有相同的正名(skos:prefLabel),则它们之间具有语义等价性。又如,如果两个术语资源具有相同的编码或ID,则它们之间具有语义等价性。再如图2b所示,如果某个属性具有唯一标识性,两个资源具有相同的属性值,则这两个资源是语义等价的。一个典型的实例是关于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如果两个资源(foaf:Person表示“人类”这个类别)具有相同的电子邮箱地址,则它们具有语义等价性,即指代同一个人。

第三步,建立术语资源库,对多个术语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并基于万维网提供统一的术语服务。这一术语资源库是基于RDF库构建的,它可通过SPARQL查询语言进行访问、编辑和扩充,并通过万维网服务接口为各种语义网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术语服务。

3 讨论

术语系统融合是中医药术语加工与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通过术语系统融合,能有效提升术语系统的规模和完整性。中医药领域术语极其丰富,且随着学科发展在不断产生新词。即使是TCMLS之类大型的通用术语系统,也难以完整覆盖中医药领域的术语。但若能将面向中医理论、中医临床、温病学、针灸学等各专科的术语系统融合起来,则可产生更为完整的术语系统,从而更好地满足信息应用的需求。其次,通过术语系统融合,能够显著提升术语构建工作的效率。从头开始构建一个术语系统往往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若能重用已有术语系统中的内容以形成新的术语系统,则可避免术语资源重复建设。通过术语系统融合方法,可从已有的术语系统中提取出相关内容,融入新的术语系统之中;也可将多个术语系统融合起来,再进行必要的增加、删除、修改操作,从而得到新的术语系统。再次,通过术语系统融合,可建立中医药术语集成服务系统,面向网络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术语服务,支持用户对多个术语系统进行检索、浏览、编辑、纠错与分析。这有助于术语学家归纳中医药术语系统的共性特征,对术语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以及进一步的改进。最后,术语系统融合能更好地满足信息系统的术语需求。例如,基于融合后的术语资源,可构建更加完整的领域知识库,对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更为系统的组织;术语系统融合方法与语义网技术相结合,可支持语义维基、语义搜索等语义网应用系统的实现。

近年来,中医药术语系统的建设方兴未艾,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系统之间无法有效融合的问题。RDF、SKOS等语义网技术为在互联网环境中实现术语系统的规范化表达、统一访问及进一步的融合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基于语义网的中医药术语系统融合方法,用于将TCMLS等术语系统转化为语义网本体,实现这些术语系统的语义融合。这项研究初步验证了采用语义网实现中医药术语系统融合的可行性,对于实现中医药领域其他术语系统的转换与融合具有借鉴意义。术语系统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术语资源库对外提供术语服务的过程中,可进一步增加术语系统,添加术语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不断充实术语资源库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Rubin DL,Shah NH,Noy NF. Biomedical ontologies: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J]. Brief Bioinform,2007,9(1):75-90.

[2] 于彤,崔蒙,杨硕,等.生物医学本体工程进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2,7(11):3-6.

[3] 贾李蓉,于彤,崔蒙,等.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4,9(10):57-59,62.

[4] 董燕,李海燕,崔蒙,等.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建设概况与改进措施[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8):43-48.

[5] 于彤,崔蒙,李敬华,等.中医药本体工程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7):110-112.

[6] Berners-Lee T,Hendler J,Lassila O. The semantic web [J]. Scientific American,2001,284(5):28-37.

[7] Hall W,Berners-Lee T. The semantic web revisited [J]. Intelligent Systems,2006,21(3):96-101.

[8] 于彤,崔蒙,李敬华.语义Web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J].世界中医药,2013,8(1):107-109.

[9] Pérez J,Arenas M,Gutierrez C. Semantics and complexity of SPARQL [J]. ACM Trans Database Syst,2009,34(3):16.

[10] Manaf NA,Bechhofer S,Stevens R. The current state of SKOS vocabularies on the web [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12,7295:270-284.

[11] 于彤,崔蒙,张竹绿.从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到简单知识组织系统本体的转换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 21(12):38-41.

[12] Knublauch H,Fergerson RW,Noy NF,et al. The Protégé OWL plugin:An ope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semantic web applications [C]// McIlraith SA,Plexousakis D,Harmelen F. Third 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 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2004:229-243.

[13] Sirin E,Parsia B,Grau BC,et al. Pellet:a practical OWL-DL reasoner [J]. J Web Semantics,2007,5(2):51-53.

[14] Sean Falconer. OntoGraf [EB/OL]. Stanford,California,USA:Stanford University,2010 [2015.7.23]. http://protegewiki.stanford.edu/wiki/OntoGraf.

[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中医术语范文6

Abstract:Medical English terminology is an important focus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ers of linguistics. An analysis of new words in medical English termi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 reveals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new words in medical English terminology and prototype shift and prototype splits and the appearance of new words proves the fuzziness of the borderline of the category of medical English terminology.

Key Words:Medical English Terminology;Prototype Theory;New Words

医学英语术语是国内语言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对象。例如,赵金祥对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规律进行了研究[1]。李俊梅从神名称谓的引申词义和神名称谓的转义两个方面对希腊神话与医学英语术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2],李洪伟与蔡郁则对医学英语术语与希腊和拉丁语之间的词源进行了分析[3]。宋定宇对医学英语术语的发展进行了历时的考查[4]。从目前国内论者们的观点来看,主要是注重对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与词源的传统性研究。尚未有论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医学英语术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对医学英语术语中词义进行研究以丰富论者们对该问题的看法。

1 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基于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它受到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 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理论的影响,在美国心理学家埃莉诺?罗施(Eleanor Rosh)那里得到了充分的阐述。与经典的范畴理论不一样,它强调人的认知的重要性。经典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是同一的单元,有着清楚的界限,所有的范畴内的成员是由有限的几个重要特征来辨别的”[5]p41。而原型范畴理论则认为,“范畴不是以同一来划分的,而是有着一个原型,和好的或差的成员,以及模糊的边界。范畴内不是所有的成员都分享同样的不相连的特征,而是可能由家族相似性联起来的”[5]p41。原型可被称作某一范畴的范例。它亦被看做“作为范畴化的图式的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或是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6]p54。它成了范畴内其他成员的重要参照对象。“事物是通过与原型的相似而获得成员资格的。与原型越接近,它在范畴内就越处于中心地位。因为这样,相似性的概念贯穿了所有范畴化的过程”[7]p60。在原型范畴理论中,原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文化环境和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以词汇car为例,它源于拉丁语carrus,原指古代的马车或战车,到当代,它在人们脑海中的原型更多的是指私家小汽车,这个词的形式没发生变化,但在人们的认知中,它的中心意义发生了改变。因而,温格瑞尔(F.Ungerer)和施密特(H.J.Schmid)提出了“原型转换”[5]p316和“原型分裂”[5]p318的概念。原型转换(prototype shift)指的是在词义的变化中,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发生变化,词汇所指的的范畴的中心属性发生了变化。前面所举的car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原型分裂(prototype splits)指的是一个范畴内的原型分裂产生多个原型或一个原型分裂到不同的范畴去。这种方式导致了一词多义和同音同形异义的产生。如汉语的“同志”一词原指亲密的革命战友,后来这种亲密关系中裂变出了同性恋意义上的“同志”,彻底改变了这一词所具有的神圣的特征。原型范畴理论理认为范畴边界是模糊的,取决于人们认知的变化。原型范畴理论促进了人们对原型的动态性的理解,给我们观察事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 原型理论观照下的医学英语术语新词

借用原型理论来分析医学英语术语中的新词,可以让我们对医学英语术语中新词的动态演变过程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事实上,医学英语术语的新词与原型转移和原型分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新词的出现也体现了医学英语术语范畴边界的模糊性。

首先,医学英语术语中有部分的词是以原型转换的方式产生的。如hospice一词,原来指“宗教人士开办的收容所”,如今被赋予新义为“临终关怀”或“善终服务”。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改变,该词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这是一种原型转移的现象。而且,在西方,这种善终服务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变化,目前巳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运动叫善终运动(Hospice Movement),hospice更多地被赋予了尊重生命的意义。在当下,随着宗教的式微,人们用hospice,其核心意义基本上是“善终服务”的意思。hospice一词在中国人的认知中可以说是一个新词。在以往,我们认为人的死亡在医学上是一个物理过程,对死亡的神圣性和病人最后时间的状态关注得比较少。随着社会的进步,对hospice的关注会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认知也会越来越充分。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中国没有基督教的传统,对hospice一词的理解,其中心意义,对中国人而言,必然是“临终关怀”,而不是其原有的意义。

其次,在医学术语新词中,在拼缀法形成的词中,被拼缀过来的词的意义在新的词内发生了意义上的原型分裂。如affluzenza(富贵病)一词中,affluent(富贵)一词在被并入新词中时,意义由原来的褒义变成了贬义。词义发生了分裂。同样,在ableism(体格健全至上主义者)一词中,able(有能力的)一词在并入新词后,其原型意义发生了分裂。原来指的是一种积极的有为的状态,现在这种有能力的(able)的意义被分裂为具有自我炫耀,看低他人的意义。温格瑞尔认为原型分裂在具体的物体的层面很少发生,它更多的发生在抽象的原型身上[5]p318。Affluzenza和ableism两词印证了温格瑞尔的观点。Affluent和able两个词恰恰是两个具有抽象特征的词。

再次,词型转换生成的新的医学术语导致了词义原型转换的产生。如celiac一词,原为形容词,其意义为“腹腔的”,现被用为名词“乳糜泻患者”,原有的词义发生了转换。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的特定场合,“乳糜泻患者”成了这一词的中心意义。

除此之外,医学术语新词在被缩略后,其意义也会发生原型的转换。如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一词,在缩略后为AIDS,汉语译为“艾滋病”,“艾滋病”一词比原来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更令人感到不安。汉语的“艾”与“爱”同音,由于该病与性有关,这成了一种带有歧视性色彩的疾病。偏离了它原来的强调免疫系统问题的特征。在中国人的认知心理上,“艾滋病”有令人谈虎色变的效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感情色彩不如“艾滋病”那么强烈。“滋”一词也让人联想到疾病的滋生和该症带来的惨不忍睹的皮肤上的破裂和病征。该词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其道德与表面的特征被放大了,取代了其原有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媒体的宣传,人们对“艾滋病”一词也经历着认知的转变。随着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一词的缩略语AIDS的“帮助”的意义更多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同时,对疾病的命名方面,由于人们认知的变化,用来给疾病命名的术语也发生着原型转换。如前一阵的“非典”现象。最早人们用atypical pneumonia来指称这种疾病现象。后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3年3月25日给出了一个更确切的命名,称之为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中国人根据缩写译为“萨斯病”。现在,人们更倾向于用英文的SARS来称谓这一疾病。

另外,医学术语新词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也发生了原型意义的转换。如”Viagra”一词在英文语境中,它指的是一种治疗男性性功能的特效药,与“哥”(brother)没有任何的联系,但在汉语的语境中,它被翻译为“伟哥”,而且很快风靡。这与中国人的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哥”一词在中国有着其特定的意义,指的是伟岸的男子和有魄力的人。从认知的角度而言,谈到“伟哥”,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的语境中它取代了Viagra的地位。这种词义的转换并不源于词汇的自身,而源于人们对它的认知和赋予它的意义。

除了上面提到的医学英语术语新词与原型转换和原型分裂有着密切的联系之外,新词的产生也印证了原型范畴理论所倡导的边界的模糊性的观点。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和对人心理的巨大作用,如adsturbation(广告刺激,广告淫)这样原先没有的医学术语被杜撰出来,并进入医学术语的范畴。人们对决策心理的认知导致了decidophobia(决策恐惧)这样的新的医学术语的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潜在的词汇开始进入已存的医学英语术语的领域并贝广泛使用。“以词素cardio为例,医学术语中就有许多潜在的词汇,……其中cardiovascular(心血管的),cardiodynia(心痛)出现在许多医学文献中并且被收录到医学词典中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已存词汇”[8]p152。新的医学术语的不断产生反映了人的认知对新词的塑造功能和医学英语术语边界的持续扩展。

上一篇协议书格式

下一篇初三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