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范例6篇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范文1

关键词:工艺美学运动;发展;思想;价值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工艺美术运动发源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对工业美学的否定.工业美学的核心是“杂糅”,是“我们用机器制造出的商品在产量上优于所有的外国竞争者,但在形象设计方面却居于人后,不能满足用户需求”[1]的发现后对艺术的商品化,最终四不像.基于此,以莫里斯为先驱,一场手工艺的复兴运动即工艺美学运动轰轰烈烈展开来.工艺美学运动着力于对人的精神的关注,追求艺术的精致、设计的韵味.

1.2研究现状

关于工艺美术运动的研究,国内外皆具有不菲的成果:国外关于工艺美学运动的研究较为成熟:约翰•拉斯金的《威尼斯的石头》和《建筑的七盏明灯》是工艺美学运动得分理论先导,威廉•莫里斯的《梦见约翰•鲍尔》和《乌有乡消息》是在记叙性的文体中散落着工艺美学运动的的思想,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的《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和《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从现代设计的角度,给予了莫里斯及工艺美术运动高度肯定,爱德华•卢西•史密斯的《世界工艺史》是从手工艺发展的角度对工艺美术运动进行了评述,此外,德尼•于思曼,斯蒂芬•贝利……,都对工艺美学运动思想进行了阐述.在这些对工艺美学运动思想的阐述中,少见系统的剖析.我国关于工艺美学运动的研究,包括:王受之主编《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平面设计史》,张夫也主编《外国工业美术史》、河西主编《艺术的故事———莫里斯和他的顶尖设计》……,这些著作大多是对国外的工艺美学运动思想研究进行介绍,具有足够的信息量,但语言和内涵上较为粗糙.

1.3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是对工艺美学运动的发展进行梳理;然后对工艺美学运动思想进行剖析;最后归纳工艺美学运动的价值.

2工艺美学运动的发展

2.1工艺美学运动的发源

约翰•拉斯金是工艺美学运动的理论先驱,在他的名著威尼斯的石头》与《建筑的七盏明灯》中,明确批判工业美学“庞大无比的水晶宫不过是一座机器生产力的证明”[2],“水晶宫里的作品丑陋而且虚伪”[3].他倡导艺术应该为大众服务,否则就是“十分无聊的东西”[4];艺术应该具有人类的苦心孤诣,颇费一番心血与劳动,不仅仅是形式的繁复;只有经过思考的艺术,才具有人性的庄重.这些思想无疑使得杂乱的机械工业美学柳暗花明,但是他从中世纪的哥特艺术寻求出路,却又是一种桎梏.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学运动的实践创始人,红屋是他的代表作.对于艺术设计思想,他公开倡导设计的对象是多数人以及设计是一项集体活动两个方面,这是对民主和自由的倡导,但是,他否定机械化大生产,否定工业的成绩,认为只有手工业和中世纪的哥特艺术才能挽救当代艺术的不堪,并且他的设计越来越趋向高雅,这些与他公开倡导的思想渐行渐远.

2.2工艺美学运动的盛衰

工艺美术展览协会是对莫里斯思想的全盘继承,“机械生活呈现出的是丑陋的商品,是对美的否定,这是生产者和使用者同时犯下的罪过”[5].随着工艺美学运动的不断发展,后继者发现了工艺美学运动在思想和实践上的脱节:工艺美学运动倡导大众艺术,却通过复兴手工艺和哥特形式来实现,这两者在生产上的局限很难成为工艺美学运动所倡导的大众美术,于是,工艺美学运动反而走向其所倡导思想的对立面———为少数人服务;而且,与机械生产相分离,也使得工艺美学运动在实践上处处掣肘,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不能实现自己所倡.在大众的接受度低和自身的反省之下,工艺美学运动落下了帷幕.

3工艺美学运动的主体思想

3.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产品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物的生产中,体现个体的精神,体现人性的自由,以人的审美为标准,以人的需求为基础.

3.2艺术为大众服务

艺术设计面向的对象是谁,是少数的能够欣赏艺术或者是能够为艺术添砖加瓦的贵族,还是具有绝对数量优势的底层大众,这一直是艺术界争论的焦点.一览设计历史,设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是为贵族服务,只有贵族,才有享受设计的专利,无论是巴洛克还是哥特,皆是贵族的奢侈享受.威廉?莫里斯一改观念,强调艺术为大众服务,如果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艺术,那艺术的价值将无处安放,它不过是权力和财富的玩具,艺术不仅是为了大众服务,而且还是集体活动,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合众人之力,才能创造出不俗的艺术.莫里斯的民主思想对后来艺术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与他深刻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密不可分.在工业化的时代,大众是艺术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消费者,没有大众参与其中,艺术只能止步于伤感和昨日的思念.

3.3追求艺术之美

工业化的生产,使得艺术的质量消退,本是高雅的文明,瞬间跌入了“祛媚”,消解了艺术的神秘和美好,徒留程式化的繁复和俗气.对此,一些艺术家开始深感不安,比如拉斯金和莫里斯,他们开始思考艺术为何会变得如此不堪,如何使艺术回归美好,思来想去,他们得到的答案是复兴手工艺与哥特风.工艺美术运动倡导者的思想毫无疑问是保守的,他们否定机器,反对工业生产,然而,在对艺术质量的追求上,他们却又是激进的,敢于对当时盛行的浮夸和矫揉提出质疑,并开辟出一条与众不同之路,虽然这条路并不是新路.工艺美术运动尝试运用复古方法来回避机械生产造成的艺术缺陷,使艺术脱离了机械的桎梏,却落入了旧时的窠臼和脱节于时代的不合时宜.

3.4分离时代追求艺术

工艺美学运动源于艺术被抛之于机器生产的脑后,大众所接触到的皆是复制和庸俗,所以,工艺美学运动强调艺术,甚至脱离时代的潮流运用手工艺实现艺术之雅致.在工艺美学运动者看来,“手工艺象征生命,而机器则意味着死亡”[7].这为衰退的手工业找到了一条明路,却不是追求艺术的正确途径,阿什比的手工艺行会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远离时代的艺术终会被时代所弃,不与机器相结合的艺术不是现代文明.无论文学还是艺术,都必须站在时代之列,与时代紧密结合,才能具有自身的价值或者是更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无病、抱残守缺,在机器的时代反其道强调手工艺,在战火纷飞时书写田园牧歌,排斥进步,否定当下,只能使文学和艺术失去意义,自己的一番努力注定付之东流.

3.5日常生活需要美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认为日常生活与艺术之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艺术亚文化试图消解掉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比如超现实主义运动、达达主义等;其次是“把生活转化为艺术”[8],如此可以实现艺术的大众化,减少艺术的孤立感;然后是用艺术之美来呈现生活,使生活呈现不一般的色彩.新艺术运动正是对日常生活需要美的最好诠释,曾有人把莫里斯作为日常生活需要美的首倡者,他是通过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来消除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在美遍布平凡之中,置于家中的东西除了有用之外,还必须美观,这样才能提高生命的价值,艺术需要涉及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于日用品的色彩与形状,不应局限于绘画、雕刻等,如此,才能实现艺术的价值,提高生活的品质.日常不是呆板,生活不是无趣,完全可以通过艺术的融入将日常生活变得与众不同,使生命多些鲜活的色彩.艺术不是高高在上,艺术不是少数人的享受,艺术完全可以在大众的日常中体现自己巨大的价值.

4工艺美学运动的价值

4.1正面效应

首先是产品需要设计这个理念,为当时工业化生产出的大批量重复“丑陋”的产品开辟了新的路径.融入设计的产品,才会更吸引大众的目光,才能更有价值;不经设计只妥协于机器功能的产品不仅减少了自身存在的意义,甚至会影响大众的审美情趣,降低大众的审美品位,久而久之,大众的精神就会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其次是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理念,为设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大众是产品的消费者,产品为大众而生产,艺术也必须为大众服务,与其为贵族设计豪华与奢侈,不如为大众设计淳朴与自在,让多数人享受比让少数人享受更能体现艺术家的价值.

4.2局限性

工艺美学运动的局限性在于否定机器的意义,使自身减少了生命力.一个运动的成败在于它影响的深远,也在于它持续的时间性,而这是由其思想的进步性决定的.思想的进步性集中于其与时展结合的紧密性.工艺美学运动倡导产品设计和设计的大众化是符合时展的,但是却有着致命的缺陷———否定机器生产:在机器生产势不可挡的环境下,对其进行否定,这是逆历史潮流而为,失去机械的艺术,已经游离于人类文明的大门边际;并且,由于手工艺的成本较高,工艺美学运动的实际走向了其思想的反面———少数人的享受.否定机械,注定了盛极一时的工艺美学运动只能惨淡收场.

5小结

工业革命之后,面临艺术被隔离于机器的危机,艺术家们开始了工艺美学运动,试图为机器生产的丑陋产品注入生机,为艺术的发展寻找光明之途.工艺美学运动主张用手工艺和哥特来升华人的精神,创造艺术的生命力;通过取法自然将艺术与生活结合,实现艺术的大众化与生活中美的普遍存在;以艺术是大众的艺术为思想基础,为艺术的发展找到新的方向,为大众的生活注入雅致的品味.但是,工艺美学运动的不足之处也是毕露无遗的:否定机械生产的大潮流,注定成不了艺术发展的总趋势;对手工和材料的重视,使其增加了额外的费用,注定被大众遗弃.所以,虽然工艺美学运动在设计产品和设计大众化这两点上影响深远,为艺术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方向,不过,却不能否认这只是一场艺术家理想主义的运动,知识分子煞费苦心却成果有限.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19.

〔2〕罗斯金.过去:约翰•罗斯金自传[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72-76.

〔3〕约翰•罗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42-44.

〔4〕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9.76-79.

〔5〕GillimNayley.TheArtsandHandicrafts[M].London:StudioVistaPublishers.1971:121-126.

工艺美术运动范文2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英国风景园林;格特鲁德•杰基尔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工艺美术运动概述

在1880--1910年间,英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于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的产品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者恢复标准。在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工艺美术运动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

以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拉斯金和画家、工艺美术设计家莫里斯为代表的传统派,一面在理论上展开了批评和宣传,一面积极致力于设计实践。他们不满当时机械化产品的粗糙、简陋,认为真正的工艺产品应该既实用又美观,企图恢复中世纪传统作坊生产的手工产品的标准的手工技艺和完美而精致的设计。为此,莫里斯建立了自己的染织作坊,亲自设计并以手工制作各种织物、壁纸、地毯和家具等。其设计在否定当时机械化样式缺少曲线变化的前提下,运用了自然界有机物(如花草)的形式,并加以变形,使装饰纹样呈现出变化丰富的曲线,富有生机和运动感。它们和曾经风靡欧洲、有强烈装饰感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见巴洛克、罗可可)的曲线风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工艺美术运动提倡简单、朴实无华、具有良好功能的设计;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艺术化手工业产品,反对工业化对传统工艺的威胁 [1]。这些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同样反映在园林设计中,并且使之成为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探索的开端。

2工艺美术造园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设计的特征是一种装饰高度繁琐华贵,折中混合各种欧洲古典风格的古典折衷主义,表达了新生资产阶级企图利用繁琐、华贵的设计来炫耀自财富的愿望。英国的园林风格跟建筑方面的风格十分相似,该时期大量新植物的引入伴随园艺科学的创新,使英国的园艺行业取得了兴盛的发展。为了满足植物展示的需要,地毯式花坛(carpet bedding)的植栽形式和花卉移栽(bedding out)风行一时,成为维多利亚时期花园的主要内容。然而,这些花园里堆砌的丰富的外来植物,以新奇的形式、肌理和颜色混乱地叠加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审美思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随着工艺美术运动在园林设计中的影响逐步深重,使得建筑师和园艺师在园林设计中取得了一种平衡,并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工艺美术园林”。

格特鲁德•杰基尔是英国一位杰出的造园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作家和手工艺者。她在美国、德国、爱尔兰留下400余座花园,一生广泛传播了花卉园艺知识,撰写了1 000多篇文章,刊登在《乡村生活》、《花园》等期刊杂志上,出版了14本有关园艺学的著作,其中1899年到1901年杰基尔出版的《Wood and Garden》、《Home and Garden》、《Wall and Water Garden》对英国的园艺事业影响深远[2]。1982年,在杰基尔死后50年,杰基尔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设计大师,对她而言,造园与油画绘画和雕塑艺术一样,都是创建美丽的过程,花园的构思、植物品种的选择、植物的栽培永远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如今,她在花园设计方面的影响已经遍及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

2.1 设计思想来源

1843年,杰基尔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富裕的艺术家庭,幼年在色雷度过。1861年, 杰基尔在英国的肯特郡学习了绘画的色彩理论,当时的杰基尔在国家美术馆花了很多精力临摹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特纳(J.M.W.Turner)的作品,仔细地勾画和研究其中自然景象的细节。这些早期的艺术教育赋予她对色彩理论与色彩效果的深刻理解, 其中的色彩构成理论和印象主义方法大大启发了她的设计灵感,以至于在她很多的设计作品中都透露出特纳作品的影子。例如特纳画中从灿烂的晚霞、黑紫的海水到金色光影的颜色序列在其后杰基尔的很多花境的色彩规划中都有着完美的体现。

后来,杰基尔在希腊、意大利、北非和瑞士的游学经历使她注意到传统造园的价值,加强了她保持传统造园精华的决心。当然身处工艺美术运动之中的杰基尔也深深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军人物―――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所宣扬的工艺美术思想。对杰基尔而言,艺术、工艺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传统激发创造,自然是设计灵感的源泉。

杰基尔穷其一生在自己的花园中进行植物的栽培与实践,通过对植物特征和习性的了解、栽培技术和植物间搭配艺术的研磨来实现其造园理念,而不是在画板上简单地推演。因而,贝斯格•娄乌(Richard Bisgrove)将她称作“身为艺术家的园丁”(artist gardener) [3]。

2.2颜色规划理论

“自制与慷慨”“协调与对比”是杰基尔植物配置颜色规划理论的核心,而“漂浮物”状的种植条块则是杰基尔标志性的语言[3]。杰基尔的设计从形式、肌理和颜色的仔细规划中寻求协调,而不是单纯刺激感官。这种协调和对比的均衡首先通过对花园尺度的控制来获得。其中杰基尔的野趣园设计,通常尺度较大,有着大片的荒野和林地,她通过对花园的物种组合配植和对颜色的对比控制来调节花园内外的平衡,例如位于NORFOLK郡的DRAYTON WOOD,在两个边界模糊的团块中央设计成入口,使用榛树、白桦、苏格兰松和栎树均夹杂着低矮植物形成入口氛围,两边形状不规则的场地上配植冬青、白桦、黑刺李和山楂树,并随机点缀装饰性的山梨、重瓣樱花与周边村庄环境相呼应。园内建筑的周边,浓密的杜鹃花与长长的绿色骑马道迂回延伸,常绿的冬青深入林地,整体看去,横向穿插着的组团形成了重叠的层次[4]。杜鹃花开时节,绿色的叶片包围着大片杜鹃花丛,错综复杂的植物品种界定了花园核心的园路,围绕自然水塘的边缘鸢尾与蕨类植物交替排列,在这样的控制下达到了了既产生了绚烂的色彩又不至于凌乱的效果。空地里长形的条石围合创造出一个次序更为井然的非正式画面,使乡野的趣味弥漫在自然式风景园林之中。

杰基尔的种植规划不是简单地在建筑框架内肆意摆放无定形的植物材料来遮挡建筑僵硬的墙角,而是克制地运用植物材料来实现总体规划的思想,塑造一系列的景致来装饰花园的结构骨架,保证花园的协调统一。这在杰基尔所设计的bowerbank的 Wimbledon入口花园中可见一斑。通过与建筑师爱德华的合作充分展现了建筑和庭院的整体和谐之美。杰基尔通常在建筑的南墙和西墙种植灰色植物以强调其阳光照射的面,相对应被阴影覆盖的北墙和东墙则种植蕨类等植物。 Wimbledon入口花园北墙由石楠属、冬青属植物叶片形成片状阴影,点植的熏衣草和野橄榄树强调阳光照射的建筑正面的南墙;在房子后面的花园沿房子东面的墙角种植常绿植物,窗户对面阳光照射的地方种植大片的中国玫瑰和熏衣草;紧邻建筑有大量的潮湿阴暗地带,蕨类植物与玫瑰和铁线莲穿插交叠;阳台对面的花园种植了迷迭香、熏衣草、石竹等灰绿色调与芳香类植物,混植的牡丹、玫瑰、晚樱等在不同季节放红色、粉色和紫色的花;小径两侧重复种植着深绿色植物形成规则的韵律感,并且与阳台周边浅色的环境形成反差[4]…杰基尔通过对阳光照射形成的迎光面和被阴影覆盖的地方运用“自制与慷慨”“协调与对比”的原则,使原本不成体系的灌木丛产生光影的变化,将建筑物柔化在自然的花园之中。

杰基尔的种植设计中重要的形式元素是长条形、薄的、富于流动感的种植条块―――她称其为“漂浮物”。杰基尔的“漂浮物”元素在她的花境设计中非常明显,条状的植物组块沿着长长的花境交错着排布,犹如在长长的溪流中漂浮。漂浮物状的种植方式使植物在开花时能最大数量地展现出来,花谢时突出其他植物,不同植物之间可以更好地搭配、互相衬托。另外,重复的条块就像画家笔触一样,可以取得设计特征上的统一。即使在林地的植物配置中,互相交叠的冬青、橡树等乔灌木的植物组团同样采用这种设计形式[5]。

2.3主要成就

在造园艺术领域,杰基尔有两大贡献:第一,她将艺术与花园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园艺栽培的艺术化。第二,通过与建筑师路特恩斯(Edwin Lutyens)的合作确立了规则式设计结合丰富的植物种植的花园设计形式,从而平息了建筑师和园艺师之间旷日持久的纷争―――花园应由谁来主导设计的话题[6]。杰基尔和路特恩斯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花园与建筑的融合。与同时代沃塞(Voysey)、玛娄(Mallows)、斯科特(Baillie Scott)和韦伯(Webb)等人的作品相比,杰基尔和路特恩斯设计的花园看起来像是建筑的一部分[6]。杰基尔的设计不是去软化建筑形体,实际上她的种植设计提升然式种植的设计模式,从实践上解决了规则式设计和自然式设计之间无意义的论争。这种设计模式经杰基尔和路特恩斯的大力推广和普及后,成为当时园林设计的时尚,并且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这一原则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范文3

[摘要]新生活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自上而下发起的一场“重整道德、改造社会风气”的运动。该运动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出发来推行“艺术化的新生活”,影响了以“衣、食、住、行”为设计对象的工艺美术。新生活运动把造物设计活动纳入政治与社会学的领域,除了狭隘的功利目的外,客观上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年轻的

1934年2月,蒋介石在江西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这场所谓“重整道德、改造社会风气”的运动,在全国持续了十五年,直到蒋介石政权崩溃才告一段落。以抗日战争为界,新生活运动分为前后两期。关于新生活运动的评价,港台史书褒扬的多,认为“新运”的推行与展开,与

二、传统造物观念在工艺美术中的延续

自19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传统社会逐渐瓦解,并在瓦解中向现代社会转变。“革命以后,中国社会在表面上已有显著的进步,但实际上沉滞在社会底层的一切恶风旧习,仍没有丝毫的动摇。我们企图推行新政,复兴民族,最根本最迫切的要点,不可不使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彻底的改善。像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散漫、颓唐、顽固,是不能接受近代科学的文化的。它不能使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具体地实现。”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传统的政治权威也随之削弱,新的政治权威却并未能形成并代替传统权威。从辛亥革命的“剪辫子”开始,生活方式就与社会革命连在一起。五四运动更是提倡“民主、科学”的生活,革命思想开始在人民心中扎根,马克思主义在精英阶层有较大影响,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国家主义等也都有一定的市场。另外,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他们针对国民党“拥护旧文化”、“反抗新文化”的守旧立场及“东方文化派”的复古主义思潮,提出了“全盘西化”的极端主张,要求“彻底的打破中国的传统思想的垄断”,“全盘西洋化”。新生活运动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出现的,新生活运动把中国传统的统治人民的礼义廉耻同资产阶级的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目的就是把民众的生活纳入国民党政府的控制范围,建立其政权的合法性基础。正如林风眠在《艺术与新生活运动》一书所写:“所谓的新生活也就是相对的,就是在某种限度内改变他的旧习惯,创造新习惯”。怎样才算是新生活呢?“一言蔽之,新生活可说是合 理的生活,一切生活习惯要合乎现代社会的标准,要合乎

工艺美术运动范文4

首先是工艺美术运动,它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得名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1851年,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招致了以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和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为首的一部分英国艺术家们的极度反感。莫里斯认为“美就是价值,就是功能”。他的名言:“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其含义自然是指功能与美的统一。

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领域,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导致了设计水平的下降,莫里斯等一批设计家试图通过批判机械化大生产所带来的早期工业革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倾向于回归对中世纪古典传统手工艺的眷顾。这就引发了以莫里斯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开始在民众中倡导手工与艺术结合的理念,提出工艺产品要美观与实用的口号,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莫里斯的设计不仅包括平面设计,也有室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等。他认为要复兴中世纪歌德式的风格,只有这种风格的设计才是“真挚”的。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创造了许多被以后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拥挤地结合在一起,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隔画面等等。工艺美术运动带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

但工艺美术运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造价,也就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所享用,因此,它只是知识分子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之下,欧洲大陆掀起了一场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实验程度更加深刻的运动――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与美国发生的一次影响较大的装饰艺术运动。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使新艺术运动达到了运动的高潮。虽然这场运动的风格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这点上看,所有卷入这场设计运动的国家都是相同的。但从其手法上来看,装饰性的、手工艺的方法依然是陈旧的。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风格,纯粹走向自然,诸如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平面,因此在装饰中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所以也被称作“女性风格”。安东尼・高蒂是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他的伟大作品圣家族教堂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抗衡日益增长的工业化影响,具有强烈的雕塑式的艺术表现特征。但是因为他的突然去世,迄今都没有能完成。新艺术运动有一点和同工艺美术运动一样的,那就是企图在艺术和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它仍然是为社会的上层和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服务的,甚至新艺术运动在思想层次上反而是工艺美术运动的退步,它不提倡平民化的设计,只是一味的追求单纯的装饰。

继新艺术运动之后便是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但从时间上看,它几乎和现代主义运动同时发生和发展,因此装饰艺术运动受到现代主义运动很深的影响,但在意识形态上二者有所区别。装饰艺术运动的服务对象还是社会的上层和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而现代主义是强调设计的民主化和社会效应的。 但是相对于工艺美术运动它却是反对古典主义,自然的,单纯的手工业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艺术家们采用大量新的装饰,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的特征变的更加自然华贵。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这是因为它的折中立场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性。这次运动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重要资料,从材料的运用,到装饰的动机,再到产品的表面处理技术,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的发展,已经走向民主化,在设计形式及设计理念上也为现代主义设计做好了准备。

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三个重要的运动为现代设计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它们都没能正确认识工业化带来的不可逆转的批量化大生产,但作为现代设计的前奏运动,它们却在意识形态和设计形式上为其铺平了道路。现代设计就是在这三次运动都没能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工艺美术运动范文5

1工艺美术与其他卫生美术在健康教育中表现方法的异同

卫生美术是运用形象化的艺术语言,将深奥、枯燥的医学卫生知识转化为寓意、活泼的艺术画面。以匠心的构思、丰富鲜明的色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来征服读者和观众,从而让群众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达到改变人们不良的卫生习惯,选择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的,促进社会的群体健康。在卫生美术创作中,目前多以卫生画刊为表现形式,其中又以卫生宣传画和卫生科普画占主导。

它们是卫生美术创作中的常用方法和工具,是运用美术进行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工艺美术,指运用艺术手段对物体本质进行加工、制作,使物体产生特定形态、色泽等特殊效果,符合视觉美感的某种方法和技术。其显著特点表现为工艺与美术两者的渗透、融合,工艺与美术设计的结合。当今在环境设计、大型展览形象、广告设计等领域,都离不开工艺美术的参与。工艺美术的设计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创新。健康教育中卫生美术的表现形式,除了要满足健康教育特定内容的共性要求外,工艺美术要尽量采取符合大众欣赏习惯和雅俗共赏的形体语言,把抽象的知识以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作品要既具备科学性、知识性,同时又具有艺术性,使观赏者在艺术的审美情趣中领受到卫生科学知识的启示和教益。

2工艺美术在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中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来,苏州等地相继开展了健康教育园建设,展览内容深入浅出、吸引力强,有力地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这其中,从图案设计到展板、灯光、色彩、动画、模型、雕塑等,工艺美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健康教育内容从平面形式转变为立体形式,使人们视觉感触更加生动活泼,尤其是对生活用品、人体器官的仿真制作,使物品惟妙惟肖。其实,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到展览馆布展,小到健康宣传小册页设计,都能运用到工艺美术。如装饰、陈设、宣传、健康产品的包装设计等,其色彩、图案、工艺都具有创造发挥的想象空间。把装饰、剪纸图案等工艺美术手法,运用到疾病宣传版面、宣传画上,可使画面变得传统文化浓郁,色彩丰富多彩。

工艺美术运动范文6

摘要:所谓的新艺术运动,就是指发生在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设计艺术正处于新旧转换的时期,欧洲地区出现的设计艺术运动,其富含着探索创新精神,对于我国当代首饰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的首饰设计应当借鉴该艺术运动的特征、表现手法,以及题材选择,表现出更大胆富有勇气的设计,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首饰设计艺术发展的合适道路。

关键词:首饰设计;新艺术运动;发展

一、新艺术运动概述

(一)产生发展

新艺术的发源地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法国,在浪漫之都巴黎有家画廊的名字叫做“新艺术”,所以新艺术在法国诞生。这一名词在内容诠释上非常的到位,所以沿用至今。新艺术运动,是一场历史持久和影响深远的“装饰运用”,在时间上横跨30年。此运动从欧洲开始蔓延,涉及到很多国家,甚至是远在北美洲的美国,成为影响国际的艺术设计风格。以文化传播的形式蔓延到每个地区,每个地区的本土特色设计风格又与之相融洽,从而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设计风格,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新艺术促进了艺术的创新变革,从而打破传统的艺术发展形式。比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La Tour Eiffel)建设,是世界性的伟大建筑之一,在建筑设计上有1711级阶梯,并且用去钢铁7000吨,建设极其华丽,使其成为永久性建筑。这也是建设史上不菲的成就,现在埃菲尔铁塔成为巴黎的标志之一。我们可以根据建筑时间和建筑风格很明确的肯定埃菲尔铁塔就是法国新艺术的典型设计,基于此,可以说明,新艺术运动是工业发展的新兴产物。随着欧洲社会的工业革命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有了不同程度要求,在物质需求上更加的追求人文精神的理念。新艺术运动的促成因素是比较复杂全面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社会因素,在当时,更多的国家在寻求工业变革和工业发展。这不但使得国家的经济形势有所转变,还促进了文化、政治多个方面深刻的变革。当时世界化的经济形势在发展雏形中,自然科学在这个时期达到飞跃式的发展,促使社会新艺术形式的变革。还有随着显微镜和照相机的出现,人们在审美领域开阔了更广泛的视野。所以视觉主义解放和深化了人的浪漫天性,伟大的艺术家们在这段历史篇章上刻画了不朽的痕迹[1]。

(二)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是对传统设计风格的反思,在当时社会的革命浪潮中,人们更多的沉浸在复杂多变的审美氛围里。传统的设计已经不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想要扭转设计的陈旧趋势,就要在新的文化环境氛围里摄取创作灵感。任何时期的设计变革,都是人们需求美丽与精神需求的粮草,这是推动社会发展中的新的力量。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传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设计品质和保持传统设计,在理念上追求自然形态元素,并且深受东方设计的影响,最后在将这些设计元素融合到本土的设计理念中。同时,在设计风格上也摈弃了一些传统的设计风格,比如:巴洛克风格、维多利亚风格。在这次设计运动中我们可以发现,设计上华而不实的应用并不广泛,反而是自然主义得到推广。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也更加的理性化和自然化,人的审美和设计的使用功能结合的更完美。然而,这个时期的审美更加的具有理论思想,社会对生态的平衡重视加深,不在推崇矫揉造作的复兴风格,追求简单朴实的自然生态回归。其表现手法在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曲线和直线派。曲线派在艺术手法上追求自然因素,让线条的设计更加的有生命力,比较符合欧洲人的浪漫天性。直线派在设计手法上展现的更加简单、以白色、直线为设计的主要基调。总的来说,新艺术运动是一次审美变化的装饰潮流,把装饰设计构建的更加完善[2]。

二、新艺术运动对首饰设计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追求的艺术与技术统一模式,对现在的首饰设计理念影响深远。现在的首饰设计在方案上比较注重自然和女性装饰题材,这属于新艺术运动影响领域。在女性涉及题材上,倾向于女性内在角度诠释珠宝概念,将女性的美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线条和设计灵感上常常引用曲线和自然元素,比如花草、孔雀、婀娜的少女、高贵的天鹅,这样的设计元素,让首饰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生机勃勃的活力。比如勒内・拉里克的蜻蜓女人,让昆虫回归到人们的设计话题中,捕捉精美的设计细节,让作品迸发出无法描述的魅力。这件蜻蜓女人珠宝设计采用了黄金、绿玉髓、钻石等多种材料,不但将宝石原料诠释,还展现了自然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创作魅力。蜻蜓女人如下图所示:

勒内・拉里克的创作更像是女人的幻想,魔术般的在天使和魔鬼之间穿梭,让其作品富有内在灵魂,是真正的艺术巨作,让女人的形象更加的梦幻更加的美好。新艺术运动给现当代首饰设计留下了丰富的创作经验,那么现当代设计创造力的表现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设计思想上,自然事物的运用将会更加的灵活化,花朵叶子素材让珠宝设计更加的受人们青睐。引发人们在现代浮躁多变的生活环境中去感受美和发现美[3]。

新艺术运动对首饰的发展路线影响巨大,让首饰的表现手法更加的多变,也让装饰创造形成自己的发展特点。引导现在的设计师更加大胆的去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在选择题材上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倾向。新艺术运动的自然抽象选材,让首饰拥有了一种有机的情调和象征,引导现当代首饰在形式美上不断的深入探索,那些流动、蜿蜒、鲜活的珠宝设计构造,赋予了首饰奇异的生命力。可以让首饰的细节更加的别出心裁和优美。促使现在当代首饰设计更加的融入大千世界,在自然的灵感驱动下,首饰设计能更加的符合人们审美需求。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在不断的融合和创新,首饰设计需要寻找更广泛的设计出路,只有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才能更好的发扬本土首饰珠宝。设计的创新是在传统设计思路上不断的改进新的设计方式,让设计者拥有更加广泛的设计理念,从而真正的融入到人们渴望的生活理念中,实现人们首饰的乌托邦之梦。

结语

目前当代的首饰设计,需要一种生活情绪,这种设计理念能让首饰更加的富有内在灵魂。可以在内在上展现人们的美好生活向往和热情。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变的,新艺术运动引导了现代首饰的回归自然性,让更多的自然因素和人性美融入到设计理念中来。(作者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邵敏.新艺术运动镜象下的现当代首饰设计[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1):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