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行范例6篇

古诗山行

古诗山行范文1

1、《山行》全诗的意思: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来源:文章屋网 )

古诗山行范文2

【关键词】 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古诗教学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乏味,让古诗教学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课前,利用多媒体全方位了解诗及诗人

进行古诗教学时,我们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到网上查询搜集古诗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等资料,既可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一诗时,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和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往往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各自去查询与诗人相关的资料,使同学们对当时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二、课堂,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诗意学习

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应用,可使图、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静止的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与个人优势。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古诗很讲究意境及韵味。因此,我把古诗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对不同的古诗,选用不同字体,能够有助于表现不同的意境美:如黑体的方正沉稳,隶书的凝重端庄,草书的狂放不羁,行楷的活泼灵动……营造出或悠远绵长的意境(如《山行》、《枫桥夜泊》),或悲凉凄惨的情境(如《蚕妇》、《陶者》),或愤懑激昂的氛围(如《杂诗》、《示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二)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如教学《鹅》这首充满童趣的古诗时,先用多媒体演示一段大白鹅下水的动画。绚丽多彩、富有童趣和生活气息的画面,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三)拓展意境,让学生想像美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角度地观察。

(四)以情激情,让学生体验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怀。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引导他们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

比如《锄禾》一诗是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对于如今五谷不分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农民劳动的录像,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从而激发起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热爱之情。

三、课后,利用多媒体拓宽渠道学习古诗

古诗山行范文3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意境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3-0117-02

古诗的“意境”,是古诗中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相交融而构成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描绘的客观事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均是名篇佳作,语言精炼优美,包含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

然而现在的古诗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花大量的时间串讲诗句,使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歌艺术品分解得支离破碎,把其中蕴含的意境美扫荡殆尽。那么,古诗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步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从而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使古诗教学富有诗意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吟诵感悟,入情入境

古人作诗,注重音律。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大都平仄错落有致。而诵读,能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进而发挥出经典古诗无可替代的永恒魅力。

吟诵,要读出古诗的语言美。诗人的情思,有时是通过古诗的节律、节奏这种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才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在古诗的诵读中,读出节奏,才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实现与诗人的情思进行零距离的对接。如读杜甫的《春望》时,让学生读出这首七言特有的节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鲜明的节奏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沉痛悲苦的心情和杜甫诗歌那种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读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时按这样的节奏来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助于将学生的神思带入到千百年前的鹳鹊楼边,看到那孤帆和滔滔江水有如电影般一一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体会到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

吟诵,要读出古诗的情感美。情是古诗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能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如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的佳作。教学时,教师不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串讲,而应重在让学生诵读,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想象意境。读着读着,学生的感情上来了,古诗描绘的情境,古诗中作者的感情也逐渐浮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那些有形的方块文字,渐渐地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语言的美感,更从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二、联系生活,体验对接

古诗中不少名句是作者在当时当地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的反映,具有哲理性和启迪性。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古诗与自己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行对接,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为学生架起与古诗、与诗人对话的桥梁,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教学《题西林壁》时,学生不一定到过庐山,但一定有过登山的经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登山时的情景,说说自己在山脚下、在半山腰、在山顶时看到的不同的景物。这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情感体验,打开思路,赋予了古诗句以新的含义。

联系生活,也可以把古诗教学放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学《游园不值》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像叶绍翁一样,来到朋友家园门外踏青的情景:来到园外,轻叩园门,耐心等待,见到一枝怒放的红杏从墙内伸出来。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体验中,进入古诗的意境。这样,叶绍翁那种求春意而不得,最后无意中感受到春天的情景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作者惜春、爱春的心情也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种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深刻地留在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三、开发资源,拓展学习

诗人要抒发感情,必然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历。因此,诗歌教学一定要结合诗人的经历,结合当时的背景,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才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诗歌教学除了可联系生活之外,还要开发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和学习活动。

1.诗句勾连。教学一首古诗,只盯着字、词是不够的,有时需要有所拓展,有所勾连,旁征博引,左右印证,才能引导学生深入体味诗词,既扩大了学习的知识面,又做到了融会贯通。诗句勾连,可以是同一人的前后不同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人的相关作品。如教学《春日》时,可与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进行勾连,让学生想一想,同样是描写春天,两位诗人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万紫千红是春光,一枝红杏也可以反映出满园的春色,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拓展阅读。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可让学生阅读拓展资料《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为引导学生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作好铺垫。

3.歌曲链接。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抓住“寒山寺的钟声”这一意象,让学生反复吟诵古诗,同时进行歌曲链接,让学生听唱歌曲《涛声依旧》,进一步体会寒山寺钟声的魅力,体会古诗所承载的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

古诗山行范文4

1.复习学过的古诗、体会赏析古诗。懂得赏析古诗的方法。

2.培养朗读古诗、吟唱古诗、表演古诗、品评古诗、据诗画图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诵读、赏析学过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按序出示:“品、评、诵、演、唱、画、赏诗会”)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多首古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开展一次品古诗、评古诗、演古诗、诵古诗、唱古诗、画古诗的赏诗会。

过渡:古代诗人为后人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请看——

(二)品古诗:

1.媒体出示《登雀颧楼》诗图及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体会。

(1)师: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想要领略到更远、更美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2)师:诗句不仅仅告诉我们登高望远的道理,大家从诗句中还想到些什么或领悟到了什么

生a:我想到诗人登上鹳雀楼,面对辽阔的景色,觉得自己看得还不够远,还想看千里、万里之外看到视力所能达到的尽头,而达到这目的的唯一办法是站到更高的地方去。

生b:我从“欲穷千里目”想到句中包含着诗人许许多多的希望、许许多多的向往,诗人想要达到最高境界;从诗句“更上一层楼”领略到诗人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

3.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攀登。

4.诵读:(范读——齐读)

(三)评古诗:

1.媒体出示:磅礴的瀑布声,直泻而下的庐山瀑布图

(1)师:还没看见瀑布,就先闻其声,此声此景,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一诗句来形容

(2)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师:媒体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据图评析: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赞美了庐山瀑布从青翠的山壁中间跌落下来。形容水流用“飞”(媒体加点)来表现出庐山的瀑布凌空而出;用“直”(媒体加点)可见山势很陡。“三千尺”(媒体划出)更是体现了庐山瀑布的高而长。可是这样写诗人还是觉得没有把庐山瀑布的雄伟写够。于是又进一步发挥想象,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云里落下来的。这里不用“真”(媒体出示)而是用“疑”(媒体加点),给人以恍恍惚惚的感觉,使人觉得好像是真的,又好像是假的,进一步写出庐山瀑布的雄伟与奇丽。

(5)教师小结:讲得太精彩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大家一起来赞颂一番。

(6)诵读:(范读——齐读)

2.媒体出示:黄鹂鸣叫、白鹭上青天的《绝句》图

(1)师:从这幅生动的画面中,你想到哪位诗人写的哪一首诗

(2)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绝句》一诗诗句内容。

古诗山行范文5

关键词: 泰山文学 古代文献 文体

泰山古代文献浩繁,涉及文体种类广泛。诸多文体集中于一狭小地域,对于古代文学文体变迁研究来说,实为典型的原生态个案。剖析这一个案,明晰古代文体在泰山一域的演变,对于整个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当有特别的意义。本文试以《文心雕龙》、《昭明文选》等传统文体学著作之分类为参照,对泰山古代文体作类举剖析,抛砖引玉,以待泰山文体研究之宏论。

一、泰山古代文体种类分布概况

1.诗、词、曲类。

诗为泰山文学作品最多之文体,其中又以五古、五、七言律、绝最多。最早咏及泰山诗为《诗经・鲁颂・宓宫》[1],四言诗。传为孔子作《丘陵歌》,亦为四言。专咏泰山之四言诗为魏曹植《飞龙篇》。五言诗较先者为曹植《驱车篇》等,后李白《登泰山六首》等,蔚为五言古诗大观。七言诗以东汉张衡《四愁诗》(其一)为先,其辞仍存楚风。五律最著名者为杜甫《望岳》;五言排律以唐代李义府《隽州遥叙封禅》为先;七律以刘禹锡《送东岳张炼师》较早。五绝如张志纯《题桃花峪》,七绝如卢照邻《登封大铺歌》等。二言,元代唐肃《日观赋》中拟汉武帝刘彻登泰山所咏:“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堪为咏泰山仅有之二言诗;元代杜仁杰《天门铭》雄浑、悲壮,实为中国古代三言诗之佳作,惜山东师范大学周远斌《论三言诗》竟未论及,置元代三言诗为空白[2]。六言诗有张志纯《遗世颂》等;杂言诗有明代曾ぁ盾笃皆缧型岳》,王守仁《泰山高》等。除此以外又有:拟作:汪坦《别泰山拟李太白五言长篇》,乾隆《拟子建飞龙篇》等;联句:明代周琉、杨志学、胡缵宗联句《泰山行》;歌谣:明代张位《舍身崖歌》,吕坤《毒草歌》等;乐府:曹植《泰山梁甫吟》,李白《梁甫吟》等;操:唐代韩愈《龟山操》,等等。

因祭祀泰山要用乐,故历代有曲,如:《泰山景》(道曲)[3],唐代《封泰山祀天乐章一十四首》、《禅社首祭地o乐章八首》等。而文人词因其体式与登泰山情怀大相径庭,故数量甚少,有元好问《清平乐・泰山上作》。

2.辞赋类。

泰山辞作较少,多为祭祀实用之作,如宋代鲜于辍对郎翊恰,清代张铎《迎神辞》、《送神辞》等。赋体虽非实用,但因古代之赋多与地理相关,如萧统《文选》收赋分15类,其中“京都”、“纪行”、“游览”、“江海”诸类皆与地理相关[4],又兼赋长于浏物抒怀,故泰山赋作数量颇丰,且多有名家名作,如唐李白大赋《明堂赋》、丁春泽律赋《日观峰赋》,清蒲松龄《秦松赋》[5]等。辞赋类相关文体如:颂:班固《东巡颂》等;赞:《青帝广生帝君赞》、朱孝纯《泰山赞》,等等。

3.论说类。

论说一类,古代文论中区别为多种名目,分别举例如下:论:章俊卿《明堂论》;说:清代褚峻、牛运震《金石图说》;篇:汉代班固《白虎通封禅篇》;解:明代吕坤《观日解》;议:明代沈应奎《岱祠迂议》、《再谒元君议》;注:郦道元《水经注・汶水》;辨:顾炎武《高里山辨》;考:高诲《玉女考》,等等。

4.书记类。

因古代文人“游”多有“记”之故,泰山“记”一类数量甚多,如东汉《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等。书(书信)有宋代石介《与奉符知县书》等。此类中还有:纪要:明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录:欧阳修《集古录》;谱:宋代刘《秦篆谱》,等等。

5.序跋类。

序:宋代刘《秦篆谱序》;叙:明代雍焯《泰山志・叙》;引:《岱史引》;跋:朱熹《跋泰山秦篆谱》;例:《岱史・凡例》,等等。

6史志类。

史志类文体集中于《泰山志》、《岱史》之书,如表:《岱史・山水表》,其他文献中也有名作,如书:《史记・封禅书》;传:王之纲《玉女传》,等等。

7.祭告类。

泰山为历代帝王封禅祭祀之所、民间朝拜祷告之地,故祭告类文章众多,体例丰富:封禅:《汉武金泥玉检文》、《宋玉牒文》、《宋真宗登封玉册》等;祝:《唐高宗玉牒祝文》、《宋大中祥符元年御祝文》等;祭:北魏高允《祭岱岳文》,宋欧阳修《祭东岳文》等;告:宋济南守曾巩《告岱岳文》等;符:东汉光武帝刻石《河图会昌符》等;咒:后晋《总持咒幢》;法旨:《大元国师法旨碑》,等等。

8.诏令类。

历代帝王、地方政府多关注泰山,故制令甚多。其文体有:制:唐开元十四年制《听王希夷致仕还山》,明洪武三年六月二十日制《去泰山封号》等;诏:汉武帝《改元元封诏》,东汉章帝元和二年《东巡诏》等;谕:明代《巡抚都御史何起鸣宣谕》等;禁约:元代《王母池禁约刻》等;牒:金代《玉泉寺牒》、《香严寺牒》等;执照:元代《泰安州申准执照碑》,等等。

9.奏议类。

此类文种颇多,如:唐代长孙无忌等撰《请封禅表》等;疏:北宋孙]谏疏、明代王在晋《青龙神吐火疏》等;奏:东汉张纯《请封禅奏》等;策:元代《东平布衣赵天麟上策》等;驳议:粱代许懋《驳封禅议》等;议:唐代颜师古《封禅议》等;对:汉代嚎怼斗忪对》等;移:《岱史公移》,等等。

10.碑铭类。

泰山自古为刻石胜地,碑碣石刻数不胜数。其文体有:铭:《秦李斯刻石铭文》,汉武帝《鼎铭》,唐玄宗《纪泰山铭》等;碑:汉代《泰山都尉孔宙碑》等;碣:《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等;墓志:宋代欧阳修《徂徕先生墓志铭》等;墓表:姜潜《故李侍郎墓表》等;墓碣:《陶公墓碣》等;题勒:《供石题勒》等;题名:《刘仁愿题名》等;题识:《明代钟惺题识》,等等。

11.其他。

小说:《胡母班》等[6];戏曲:元代《病打独角牛》[7]等。

二、泰山古代文体种类分布特点

1.泰山文献中文体种类分布广泛。

以上各类见于《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文章缘起》等文体著作的文体70余种,种类丰富。对于一座山岳而言,此种情况甚为少见,值得深入研究。

2.泰山诸文体作品数量分布差别很大。

以《岱览・艺文总录》为例,全书收录作品凡765篇,其中文体种类分布情况:诗最多,古、近体诗共556篇;赋15篇,乐章神词琴操48篇;其他各体文章如诏诰制15,表疏7,奏对9,议驳8,状策2,书1,序11,颂4,赞7,符命2,传注考7,论篇辨说觚20,记志纪录随笔跋35,碑文1,墓志2,祭祝告谢文15,共146篇。其中诗文数量最多的原因在于,游览泰山抒怀、记游需要。实用文体的丰富,是缘于泰山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3.泰山诸文体作品的时代分布有较大差异。

仍以《岱览・艺文总录》为例,765篇作品,其时代分布为:汉22篇,魏晋南北朝29篇,唐五代78篇,宋75篇,金元32篇,明340篇,清189篇。以明代最多,其原因除文献流失外,明代去泰山封号,民间朝拜、游览之风盛行,所以明清文人吟咏之作遂多。

4.泰山文体源流清晰,绵延数千年不断,文学成就斐然,实为文体发展史之典型个案。

泰山为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文化中心,所以也是文体汇萃之地。诸体文章多有文体开创之功、发展之力。如游记一体,诸多游记专著以《封禅仪记》为中国古代第一游记,而究其实质,《尚书》关于禹巡狩泰山之行记,则为更古老之游记发端。泰山诗文等多有该文体历史上第一流作者、第一流作品。如五古之曹植,五律之杜甫,古风之李白,皆为诗歌史之顶峰,其泰山诗作亦为诗歌史上一流作品,影响深远。而秦代李斯之泰山刻石文,形式模仿雅、颂,三句为韵,四言为句,开碑文体先河。泰山文体的研究,对于中国文学史,对于整个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本文所列文章篇目,除特别注明者外,皆出于汤贵仁,刘慧主编.泰山文献集成[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5.

[2]周远斌.论三言诗[J].文学评论(京),2007,(4):75-81.

[3][5][7]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泰山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3:478,547,468.

古诗山行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出古诗词的情境

在短短的古诗词中,所蕴含着的情境则是非常壮观的,诗词中的情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够通过情境的重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对诗词进行诵读,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诗词的热情,将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融入到诗词中情境当中,此外,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多元素相融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诗词的情境进行欣赏,在这种这种直观的方式下还能够产生更为震撼的感觉。例如,我们在学习《蜀相》这首诗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一段成都武侯祠的相关视频,这种以视频教学的方式更直观地把学生的思绪带入到此诗的意境当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武侯祠中春意盎然的景象。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展示诸葛亮一生的主要功绩以及主要事件,使学生在学习这篇内容的时候,还能够对主人公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拓阔学生的视野范围。而通过这两段视频的对比,既能使学生在对诸葛亮产生敬仰之情的基础上去主动地学习文章的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促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想象,在创新思维中明白意象想象

想象也是学习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例如,我们在欣赏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时,可以让学生围绕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句子的生动描述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加深他们的感悟:这些田园风味不仅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在一刹那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心窝和山峰中同时发出,组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在夕阳的陪衬下,美的无语言表,而天空中各种飞鸟正结伴向山中飞回,如此的自然之美,也是超凡脱俗的了,诗人此时也已完全陶醉在其中。因此,我们在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中,一定要激励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将诗词中描绘的意境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生动地再现诗词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美妙的意境中其乐融融地去学习诗词。进而把诗词中所描绘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当中――进而在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地踏入到诗词描述的意境当中去欣赏、进而再与诗人在心灵上打成某种共识。

三、注重课外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普遍认识,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中,诵读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地指导学生背诵教材上要求的篇目,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地利用早读的时间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外的篇目,让学生进行背诵。比如,我们在学完李清照的《醉花阴》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李清照的其他阶段的古诗词进行对比、欣赏,比如《声声慢》等,让学生通过对比,将这些课外古诗词的诵读对其悲戚伤感的感情进行深入的感受。背诵完毕后,还可以让他们展开合理的讨论和交流,交流下他们对本词的想法。再如,在对李白、杜甫等名家的诗词进行鉴赏时,也可以将这些名家的其他的主要作品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加深对该诗文或该诗人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有效的引入,既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范围,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联系实际,学习古诗词

很多学生认为,古诗词距离自己真实的生活太过遥远,和实际的生活并没有多少交集,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来,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语文教师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个,要把古诗词的学习充分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其实古诗词离我们并不远,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诗词之间的情感距离。例如,我们在欣赏王维的《终南山》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诗中描绘的终南山与今天的终南山有效地联系起来,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先自行阅读本诗,并且初步勾勒出诗人所描绘的终南山,之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关于终南山的宣传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去领略终南山的真正面貌,然后再结合诗人描绘的意境去学习本诗,这种对比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学习诗词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觉得古诗词的学习也不是十分遥远的东西,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深刻地去体会到诗人的写作心境,进而有效地领会到诗词的真正意义,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好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是具有灵魂的。如果我们只是从表象去看待古诗词的话,而不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这样的古诗词教学也将会索然无味,进而也丧失了学习古诗词的具体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古诗词的精华,需要教师在教学诗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联想、分析和感受去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发挥出古诗词独有的灵魂魅力,让学生在吸收养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丽军.诵读涵泳让高中古诗词教学别有洞天[J].文教资料,2010,(25):66-67.

[2]黎宗斌.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3(12):18-18.

[3]安权虎.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