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修补范例6篇

路面修补

路面修补范文1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概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可分为:断裂类、竖向位移类、接缝类和表层类四种类型。断裂类主要指纵、横、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断裂板等;竖向位移类主要指沉陷和胀起;接缝类主要指裂缝的填缝料损坏、唧泥、错台和拱起等;表层类主要指坑洞、露骨、网裂和起皮、粗集料冻融裂纹、修补损坏等。

2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对策

2.1裂缝修补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型式多样,处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缝宽不足0.5mm的非扩展性表面裂缝,采用压注灌浆法;局部性裂缝,且缝口较宽时,采取扩缝灌浆法;对贯穿全厚的裂缝,采用条带罩面法。对裂缝宽度大于3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直接灌注。

2.2接缝修补

接缝施工时,为保证清缝质量,对杂物充填较多的纵缝,必须用切缝机切割,其它缝也应用铁铲对杂物和老化的填料进行清理,然后用高压气体吹净。对加热型填缝材料,按规定进行熔化,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加热温度不宜过高、过低,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材料老化或流动性较差。用黄油枪或扁嘴铁壶沿缝方向均匀浇灌加热后的填缝料至缝填满为止(不宜过高或过低),灌缝深度至少应大于1.5cm。灌缝应在路面干燥及路面板下没有积水时进行,保证填料与缝壁粘接牢固且不被高压水剥离、挤出。根据填缝料性质,做好施工交通控制工作,待填缝料冷却后开放交通(一般需30min),以免其被行车粘掉。坚持周期性养护,根据填料有效使用寿命,对全部构造缝进行全面清缝和普灌,其后每年入冬和雨季之前进行补灌,保证构造缝全部密封。

2.3局部修补

对出现错台的板块,先采用压浆调整,恢复平顺,调整后仍有高差,且错台量小于10mm,可用建筑磨平机打磨掉高出的部分或人工凿除高出部分,凿除(打磨)宽度一般为10~30cm。错台量大于10mm的,在低的一侧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碎石衬平,衬补长度按高差的1~2%,也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薄层修补。修补前应用钢丝刷将原路面清理干净。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差等结构性病害,常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处理厚度应大于2.5cm,罩面前要对破碎板及整个路面进行修补和压浆处理。一般的麻面可不作处理,只对露骨严重部分作整段处理,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

2.4破碎板块修补

采取换板方式处理水泥混凝土路面严重破碎板,即挖除整块破碎板,然后浇筑水泥混凝土,板厚与原面板厚度一致,但一般不宜小于24cm,否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修复。板角断裂等破损采用局部修补方式,即对板角断裂的部分渐除成正方形或矩形,在原板壁上加装传力杆后,在凿除位置浇筑混凝土。其具体工艺流程为:板块破碎、凿除—>基底清理—>补设拉杆、传力杆—>混凝土拌和及运输—>钢筋网制作—>混凝土浇筑—>接缝设置—>养生。

2.5脱空板块处治技术

路面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破碎板儿乎都与板底脱空有关。即使一些当时看来既没有破碎又没有裂缝的板块,其板底仍可能存在脱空,这种病害较隐蔽,但其危害性却非常之大[2]。在路面修复中,若脱空板不处理,即使加铺层达到20cm以上,也无法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板底脱空可使用钻孔压浆法处理,此法是借鉴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孔道压浆原理,在混凝土面板底部有脱空处钻孔,通过孔洞利用高强压力将流质材料压入脱空空隙,流质材料凝固后产生一定的强度,对面板产生均匀承托的作用,进而达到稳固板块的目的。

2.6加铺沥青层

加铺沥青层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效的补强措施之一,不仅提高了路面的承载能力,消除了原有接缝处易产生卿泥、断裂、脱空等多种病害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提高了路面平整度和抗滑能力,改善了路面使用性能,提高了路面服务水平,目前在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工程中逐渐推广应用[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施工主要环节为:(1)处理破碎板:将原路面严重破碎板、严重裂缝、板角断裂等破碎板块挖除,用早强混凝土或早强钢筋混凝土进行修补至与原路面齐平,原路涵洞盖板铺装层出现破碎的也应一并处理。(2)稳定原路面板:对唧泥、脱空的混凝土面板及轻微、中等裂缝的面板进行板底压浆处理,使混凝土面板处于稳定状态。对使用时间较长,原路面基层为石灰土等水稳定性不良结构的路段,为保险起见,可对全部原有的混凝土面板进行压浆处理。(3)提高原路面防水能力:对所有缩缝、纵缝、裂缝清缝后,用填缝料灌缝。然后在原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土工布隔离层或加铺1.5~2.5cm沥青混和料隔离层,不做隔离层的应洒布粘层油,以减少路表水下渗并提高加铺层与原路面的结合能力。(4)加铺沥青层:在隔离层(粘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一般应分为二层,下面层较厚(一般4~8cm),采用热稳定性较好的开级配粗粒式或中粒式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较薄(一般厚2~4cm),采用防水性能较好的密级配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坡较小时,通过沥青面层调整路面横坡不小于1.5%。碾压时,选择压实机具吨位应考虑沥青层的厚度,防止过振引起沥青混合料二次细粒化。为防止沥青层渗水导致混凝土路面加铺后再次唧泥问题,可在旧板与沥青层间铺筑玻璃纤维布隔离层。

3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的建议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处治始终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方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更多的应当以建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尽量在设计和施工中予以避免减少,本文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严格路基特别是基层参数的选取,如各基层回弹模量、含水率、液限、现场承载力等,确保施工值与设计值一致,并且设计取值与现场客观实际相符,因此必要时应加大基本设计依据、参数的现场实际测定方面的工作,而不能仅按规范选取[4];(2)加强路基施工管理,对填方路基,确保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并强化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检查工作,一要保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要求压实均匀,特别是路肩部位及车道与路肩交接部位,此处极易产生纵向错台;对半填半挖路基,特别注意挖、填结合部位的碾压;(3)对用作路基的土,应加强土质的鉴别和性能测试,对膨胀土,注意区分其类别,对强膨胀土,必须置换,对中、弱膨胀土,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土质进行改良,基坡较大时,采用适当的设施来加强土坡稳定性,从而保证路面不破坏;(4)加强路面材料研究,选择适宜的材料及配比,对特殊路段,也可适量采用成本较高的新型路面材料,如钢纤维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初期投资的适当增加可大量减少后期养护费用;(5)加强路面施工管理,采用规范化、程序化的施工和养生方法,适时切缝,掌握适合的操作时机,并根据气温变化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徐宪江.最新公路工程施工要点与通病防治大全[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2]潘艳珠,王端宜,谭宝龙.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路面修补范文2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概况

沈山高速公路,全线长361km,该公路自1999年建成通车来,路面就出现大面积破损,2003年高速公路管理局决定对全线路段铣刨后,在原结构层上重新摊铺4cmSMA-16沥青砼。

2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及成因

通过对以上两条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修补、调查、分析,总结出了沥青路面上常见的破损现象和产生原因有:

基层反射裂缝。在荷载应力与温度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基层开裂处的面层底部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面层底面开裂,而后逐渐向上扩张而使裂缝贯穿整个面层。半刚性基层的开裂通常由温缩或干缩引起,多数情况是在基层铺筑后,由于未按规定及时养生或未及时铺筑沥青面层,使基层长期暴露在大气中,在降温和水分联合作用下而开裂;当然也可能是在铺筑沥青面层后,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骤变使基层的日温差超过某一范围致使其温度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而断裂。后者一般发生在沥青面层较薄且日温差较大的地段。

非荷载型横向裂缝一般比较规则,每隔一定的距离产生一道裂缝,裂缝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气温高、日温差变化小、面层和基层抗裂性能好的路段,一般间距较大,且出现裂缝的时间也较晚。

行车荷载的作用加速裂缝的发展,水泥稳定砂砾在施工及运营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细微裂纹。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半刚性基层内存储的能量由行车荷载提供,并通过裂纹失稳扩展消耗能量,这个过程不断反复进行,使独立的裂纹扩展为数条贯通宏观裂纹,直到形成小裂缝,最后成为贯穿裂缝。这是行车道裂缝多于超车道,交通量轴载次数大的裂缝多于交通量小的原因所在。由于沥青面层存在孔隙,下雨或化雪后路面中有水分渗入,而且由于绿化带吸水,雨过天晴数天后路面面层中仍有大量水分,裂缝产生后除下雨或化雪时雨雪水下渗外,天晴后仍有路面各层中所含的许多水分不断汇集到裂缝处并沿裂缝下渗,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处出现唧泥现象。二灰碎石因水而剥落,松散致使路面结构承载力不足,出现啃边现象,并可能发展成缝边网裂或坑塘、沉陷等。

软基路段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软基处理措施尚不能完全到位,由于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基层受拉或受剪,出现较大变形,超过二灰碎石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抗变形能力,沥青面层与水稳基层被拉裂。

沿路面行车方向产生的纵向裂缝。主要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分布密集处,因为高速公路交通渠化分明,轮迹位置及轮迹分布范围较小,大车、慢车、重型车辆全部集中在行车道上,快车、小型车,轻型车行驶于超车道机会明显增多,超车道上荷载较小,交通量相对较小,纵向裂缝也较小,纵缝缝宽一般在5~10mm,靠近标线或位于车道中央,且绵延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常以单条裂缝形式出现。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及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

渠化交通是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形式车辙损坏的主要原因。车辙是道路横断面上由于车辆轮胎重复行驶,久而久之产生的一种路面损坏现象。它在一般等级的公路上很少见到,其原因就是汽车的混合行驶使轮迹分布在很宽的范围内,从根本上减少了车辙的发生。车辙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它通常是在伴随沥青面层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二者组合起来构成的。应当指出的是,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由于半刚性基层具有较大的刚度,所以路面的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中。因此,为了延缓车辙的形成,主要应从提高沥青面层材料的高温稳定性来着手考虑。此外,车辙的严重程度与沥青面层的结构组成和配合比有极大关系,Ⅱ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的抗车辙能力比Ⅰ型好的多。路面中出现的坑洞,坑槽通常是松散、龟裂等其它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产生坑槽的主要原因有:①沥青混合料在施工时拌合不均匀,沥青含量相对减少,不能将矿质集料有效粘结,在高速行驶车辆轮胎的"泵吸"作用下,较细集料被吸出;②施工时混合料拌合温度太高,使沥青过早老化发脆,粘结力下降;③施工温度太低,混合料温度下降快,压实不充分,导致密实度不足;④施工时路面下面层标高控制不好,导致沥青上面层太薄,没有形成结构厚度。

3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维修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的病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但主要表现为裂缝、车辙、沉陷、坑槽、唧泥、泛油、波浪、拥包、表面磨光、松散剥落等。各地区,各养护部门根据病害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工艺的维修方法。除采用传统的普通热拌沥青混凝土修补路面外,近几年又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路面结构形式,这些路面结构均在不同的方面改变了路面的路用性能。通过对沈铁和沈阳外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成功的修补实践,结合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材料、新工艺,以下提出四种切实可行、经济适用的修补沥青路面的材料和方法。

稀释沥青适用于硬路肩路段小面积沥青路面修补。

主线采用SMA新型的路面结构形式,这样虽然工程造价提高了但可以大大延长使用寿命在欧美,一般认为采用SMA技术可以使路面寿命延长1/3~1/4,也有的国家认为可延长50%,其中德国资料表明,使用纤维的SMA抗滑层成本比普通沥青混凝土表面层成本增加20%,可延长使用寿命20~30%。在我国SMA技术应用时间尚短,虽然使用效果良好,但其使用年限有待将来证明。

具体措施为:

(1)龟裂、坑洞的处理。

龟裂采用铣刨机,坑洞采用切割机刨除面层整个厚度,在基层顶面喷洒透层油,填筑AC-20型沥青混凝土,再在上面铺设SMA-16L型沥青混凝土。中上面层用压路机碾压成型。

(2)网裂、泛油处理。

用铣刨机刨除4cm厚沥青混凝土,喷洒粘层油后摊铺SMA-16L型沥青混凝土,用压路机碾压成型。

沥青稀浆封层是用一定级配的石屑或砂、石粉、水泥和乳化沥青拌合成糊状稀浆,摊铺在路面硬路肩上,经破乳、析水、蒸发、固化形成一封。其外观类似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度一般为3~10mm,对路面能够起到改善和恢复表面功能的作用。

沥青稀浆封层适合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在路面尚未出现严重病害之前,同时也为了避免沥青性质明显硬化,在路面上用沥青稀浆进行封层,不但有利于填充和治愈路面的裂缝,还可以提高路面的密实性以及抗水、防滑、抗磨耗的能力,从而提高路面的服务水平,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路面修补范文3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破坏的机理以及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最终目的,结合高速公路日常养护中坑槽修补的各种材料和工艺的应用研究,提出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机理; 修补;

中图分类号:P632+.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速公路路面都采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面层的路面,即沥青路面,它是柔性路面。和其他材料的路面相比,虽然铺就沥青路面的成本要相对高些,但是从环保的角度看,以及后期维护保养上,沥青路面比混凝土路面要具有优势。混凝土是不可回收的,大面积的使用混凝土路面在废弃后会加重环境负担,而沥青路面是要不发生化学反应,是可以反复进行利用的,有效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在后期维护上沥青路面如果有部分损害,可以进行重建和补填,不需要像混凝土路面那样大规模修建。

2、坑槽破损和维修机理

2.1、坑槽破损主要表现形式 (1)表面层产生坑槽由于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局部空隙率较大、沥青与石料问的粘附力不强,路表水(雨水或雪水)进入并滞留在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中,在行车荷载尤其是重载车辆的不断作用下,产生的动水压力使表面层的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下来,沥青路面便会出现局部松散破损。散落的石料被车轮甩出,路面自上而下逐渐会形成坑槽。这类坑槽通常深度为2~5cm,在中国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中是各类坑槽中最早产生,也是产生数量最多的一类。 (2)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当沥青路面表面层和中面层都是空隙率较大的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而底面层为空隙率较小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时,路表的自由水较易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内。行车荷载的作用使得中、上面层内的沥青剥落,沥青混合料失去粘结强度,导致路表面产生网裂、形变(局部沉陷)和向外侧推挤,并最终出现粒料分离。粒料被行车作用带离,最终形成坑槽,此类坑槽完全形成后深度一般为8-10cm.由于近年来高速公路的中上面层均采用密级配混合料,同时对预防性养护的重视,对坑槽及时修补,因而此类坑槽产生数量不是太多。 (3)底面层和基层问产生坑槽此类病害容易发生在翻浆现象非常严重的路面,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细料,形成灰白色浆。在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反复作用下,使得整个面层范围内的基层粒料出现松散,并反射到面层,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坑槽出现。这类坑槽完全形成后通常深度都大于10cm,并且绝人多数都在车流量较大的行车道上或重载车辆较多的道路上。发生该类病害时,通常基层也已严重破坏,而且在形成坑槽之前路面亦表现出其他破坏现象而需要治理。因而该种病害相对来说很少。 (4)桥面铺装层等构造物产生坑槽由于水泥混凝土梁与沥青铺装层的材料差异较大,层问粘结处的变形不一致,为了减少桥面的水损坏,对桥面防水层和粘结层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层间局部粘附性较差,并出现分层,使得沥青铺装层在车辆荷载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剥落和税皮,最终产生坑槽。在日常养护中,桥面翻浆现象比较严重,每次连续雨天过后桥面容易出现坑槽,由于桥面铺装层一般在10cm,因而该类坑槽相对来说都不算深,约3-5cm. 

2.2、沥青路面出现坑槽的原因分析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1)沥青路面混凝土层透水: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设计施工要求,为节省成本在沥青路面混凝土层填充粗料,导致粗料多细料少,空隙率远远大于国家要求。在投入使用后,尤其是在多雨季节,会出现透水现象,这是路面形成坑槽的诱因之一。 (2)基层强度不足: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或工人操作方法不当,致使基层混合料出现离析,局部基层强度达不到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如果在一般路段上,碎石基层就会出现离析现象,就造成局部粗骨料过于集中,密水性太差。 (3)沥青混凝土层与基层之间局部出现干扰层:由于基层局部的浮土、浮浆清扫不干净,施工过程中,局部产生隔离层,如果相对应位置的沥青混凝土层漏水,就会形成泥浆包,导致路面的抗剪能力和抗压强度都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车辆压力的反复作用下就会导致泥浆喷涌出来。

2.3、沥青路面坑槽的维修机理沥青路面对坑槽破损影响路面的表面功能和使用性能。对安全的影响。坑槽及时修补的功效,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恢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恢复行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2)坑槽的破坏减薄了结构层,及时修补能恢复路面的局部强度和承载能力。 (3)弥补坑槽破损处原有路面的强度和耐水性的不足,具有明显的补强作用。 (4)改善破损处承受车辆和水等外部荷载的进一步破坏扩展,做到防治结合。

3、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方法来源:3.1、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大体分为三种

冷料冷补工艺、热料热补工艺和热料冷补工艺,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适应的情况也不同,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适当的方法。 (1)路面的冷料冷补工艺主要适用于应急性维修,首先要将坑槽内的污物、泥浆等清除干净,将调配好的冷补料倒入坑槽,铺涂均匀,要保证坑槽内的冷补料材料充足,但不要漫出坑槽。再使用路碾机压实路面,比较深的坑槽要进行封层填补冷补料和分层压实。如果修补的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投入使用后会出现路面下沉现象,此时须将进一步填充冷补料再压实,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避免出现下沉的现象,通常用冷补料填充的坑槽要比周边路面高出5~10mm.冷补工艺操作时间短,修补10分钟后即可投入使用。它还有施工方便的优点,但是修补后的材料与原路面的粘结性不好,在雨水冲刷和行车载荷作用下,修补后的路面寿命通常2个月后要再次进行修补。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修补措施,可以及时解决影响安全的路面破坏。 (2)随着养护设备机械程度的发展,该地区逐步开始采用热修技术,热修补技术比冷个修补技术更能满足质量要求,热修补技术的原理是应用辐射加热的方式加热沥青路面坑槽处,使沥青材料回复熔融状态,使沥青再生,再填充新料,使用压路机将路面压实,能够达到比冷修补更好的修护效果。但是施工的时间要比冷修补周期长,而且成本也相对高些。热修补技术通常需要配备昂贵的修护设备,原始性投资较大,但是每次修补的原料叫低廉,通常修补后的坑槽路面科再次使用一年以上时间,有些地方还可以达到永久修复的水平。这种修护技术适用于具有独立养护职能的高速公路养护单位,可以发挥长久优势。 (3)热料冷补工艺适合雨季对相应的受损路面进行抢修,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如果碰上雨季就会出现大量坑槽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修补,这种坑槽就会恶化,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热料冷补工艺的原理是暂时使用冷补料沿公路沿线填充坑槽,用压路机压实,使路面暂时满足通车要求,等雨停后再用热修补的技术设备-辐射加热的方式在坑槽处应用热修补技术原理修补沥青路面的坑槽。这种工艺结合了两种修补技术的优点,使路面的修补不受时间和温度的限制。 3.2、坑槽修补材料的研究 (1)坑槽冷修补材料这类快速补路材料呈黑色颗粒状固体,有石油溶剂气味。不溶于水,无腐蚀性,符合环保要求。一般有2种集料规格。第一种主要骨料粒径为8-10mm,可用来修补深度在30mm以上的坑槽:另一种主要骨料粒径为3-5mm,可用来修补深度在30mm以下的坑槽。 该种材料无需加热或搅拌,无需特别工具或技能,操作简单方便,自由流动性高,与其他材料粘结性强,可以在低温、酷暑等气候下实现对路面坑槽的24h修补。修补完工可立即开放交通,解决了传统路面因受养护期、气候、材料最低购买量的制约,而使路面坑槽不能及时修补。或者在修补过程中严重影响交通的固有弊病。其一般为桶装,密封桶装储存可长达10个月以上。开桶后,用剩余料不会短时硬化固结,在1个月内仍可正常使用。 (2)坑槽热修补材料用于日常养护的热修补材料主要为各种规格的沥青混合料,由于一般的坑槽只有5cm左右,为了保证修补处的压实度,不发生离析现象。根据实际经验,选择日常用的热料规格主要为AC-16或AC-13及添加改性剂的这类粒径较小的集料。3.3、坑槽常见类型

(1)路面厚度不够性坑槽 路面下基层局部标高控制不严,导致沥青上面层个别地方厚度不够,在行车作用下,该处首先破损,形成坑槽。

(2)粘结层不牢坑槽 混合料拌和摊铺时,下层表面含有泥、灰等杂物,使上下层不能有效粘结,而形成坑槽,如桥面上形成的坑,这类坑槽修补二次损坏频率较高,一般应在底层先打入砼上面层再用沥青料填补修复。

(3)水损害性坑槽 这种坑槽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中最常见的坑槽,水损害破坏往往是从沥青面层的中面层开始的。水分进入沥青路面,滞留在中面层,当集料与沥青膜剥离后,沥青混合料不再是一个整体,集料在荷载的作用下,对基层产生了力的作用,基层的局部松落形成灰浆,从路面的缝隙向上挤出来,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白色的唧浆。如此循环不断,形成了水损害性坑槽。

(4)运营期间车辆造成的坑槽 柴油、机油滴漏在路表面上,沥青被稀释后,粘结力降低,集料散失形成坑槽;钢圈或车辆运输的重物,刮撞形成的坑槽;千斤顶顶出的坑槽以及火烧形成的坑槽。

(5)基层、底基层损坏产生翻浆形成的坑槽

3.4、维修方式

(1) 直接填料式坑槽维修技术 填料式坑槽维修的特点是及时性、广泛性、临时性。适用于不同的季节,要求维修设备简单,维修时间短。他的操作方法是把坑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直接填充沥青混合料经过碾压成型。

(2 )挖填式坑槽维修技术 挖填式坑槽维修是目前公路小修保养中最常用的维修方法,它是将不规则的病害坑槽,用专用工具切逢机,将病害路面与好的沥青路面的结合部作彻底分割。切割成规矩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将病害路面的底部处理彻底,一直挖到完好底面部分。这样处理过的坑槽比较彻底。在处理后的坑槽表面喷上薄薄的一层改性乳化沥青,再添入热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成型。

(3)预热式坑槽维修技术 预热式坑槽修补技术主要是通过养护王修补车上的发电机发出的电源,带动红外线加热墙对沥青路面的坑槽进行加热处理。使坑槽部分实行热再生,然后根据现场情况再加入新料,摊平后进行碾压成型,开放交通。

3.5、修补工艺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1)冷修补技术根据养护的大量实践,对于冷补材料修补坑槽,可以充分发挥施工方便、开放交通快的优点,但由于与原路面较薄弱的粘结性,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的不断冲刷下其最终的修补寿命通常达到2个月左右即需要再次处理。对于50 cmx50 em的表面层坑槽,通常需要一桶25kg的冷料。这是一种应急性的修补措施。可以解决临时性的影响安全的坑槽修补。但作为全线的日常使用,相对来说价格偏高。(2)热修补技术就地热修补技术通常需要配备较昂贵的修路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但是每次的原始材料成本非常低,相当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价格加上所耗费的液化气价格,通过对路面病害修补的合理安排、统筹规划,日常养护成本将可以降到最低。通常采用热修补技术修复的坑槽能达到1年以上才需要再次修补,而有的已达到了永久性修复的水平。对于具有独立养护职能的高速公路养护单位,采用大型热再生修路设备,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公路养护质量,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3)这种方式存在三大弊端:

、维修成本高;

、小面积、小范围的路面破损得不到及时维修,往往导致周边的沥青路面状况急剧恶化,破坏面积迅速扩大,当有降水时,很可能发生结构性破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修补用的沥青混合料质量差,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往往需要反复修补,直至对路面进行大中修。

(4)对策:

使用性能优良、施工便捷、价格合理的冷铺沥青混合料进行沥青路面修补是路面养管技术的发展方向。这样既能使路面养护维修工作做到及时、方便,又能大幅度降低维修费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养护工作对这种材料的需要更为迫切。

3.6、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1)以乳化沥青作为胶结料的混合料。

用作冷补材料的乳化沥青与普通乳化沥青不同,它的油水比较大,贮存稳定性要求较高。一般不能长期贮存,混合料的强度形成需要一定时间且强度较低,温度较低时尤其如此,负温条件下不便使用。再者,生产这种乳化沥青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技术环节多并且不易掌握。

(2)以聚合物预聚体为主要添加剂的混合料。这类混合料的技术性能主要依赖于预聚体的种类及其固化方式。混合料价格一般较高。由于混合料中的胶结料含有比例较高的轻质油分(如柴油),所以其贮存稳定性较好,但是会对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带来不利影响。

(3)以轻质油分(大多为柴油)稀释沥青作为胶结料的混合料。加工生产较为方便,无需特殊技术,贮存性和施工和易性良好。由于柴油挥发十分缓慢,所以混合料成型之后的强度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极易飞散,此类材料现在基本上已被淘汰。

(4)上述三类混合料有一共同点:

矿料中不含填料或者仅含少量填料,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一般小于10mm。依据沥青混合料强度构成机理知,填料是沥青混合料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不含填料的混合料不仅强度低,易透水,而且各种性能均不能满足路用技术要求。而粗集料粒径小,一方面不能和原有路面的外观保持一致,有碍观瞻。另一方面,大面积修补时会影响到路面的表面功能。

冷补改性沥青混合料材料设计思想及技术性能

3.7、原则

(1)与热拌沥青混合料不同,冷补沥青混合料(以下简称为冷补料)的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已无法用马歇尔试验指标及其它路用技术性能指标评价。应该主要考虑冷补料在较低温度下的施工和易性、可压实性以及用于路面修补之后的耐久性。

(2)施工和易性施工和易性目前尚无量化的评价标准,根据冷补料的使用条件以及施工工艺条件,提出以某温度条件下冷补料是否结块作为和易性的评价方法,冷补料主要用于修补路面坑槽,且为人工摊铺,操作时,冷补料中少量的小团块如果能够被铁锹等工具轻易地分散开,可被认为其和易性是能够被接受的。

(3)可压实性

可压实性可以通过不同成型温度、不同击实次数条件下的马歇尔密度反映。根据所设计的最低使用温度,可以通过调整隔离剂剂量和油石比,使冷补料具有较好的可压实性。结合冷补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和易性评价,确定可以使用的最低温度。

路面修补范文4

【关键词】:裂缝成因;裂缝;修补

中图分类号:TU973+.2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 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公路运输事业突飞猛进,高等级公路里程快速增长,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日常养护工作量小等优点。从长期投资看,它优于沥青路面,因而在一些城市道路、工矿道路、机场跑道的建造中都已大量修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部分高等级公路也修筑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加之近年来全球性的资源、能源危机,导致石油产品的供不应求,沥青价格飞涨,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水泥混凝土道路的迅猛发展,加大了对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泥的需求。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泥生产国,具有全世界最富足的水泥资源,目前全国水泥产量已超过12亿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水泥凝土路面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道路早期病害也日益增多,尤其是道路早期出现裂缝,一直是困扰公路养护部门的一大难题。因此如何消除和防治裂缝的产生的病害,对道路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必须努力攻克的课题。

2、道路裂缝的种类及成因

2.1、道路裂缝种类

道路裂缝根据不同的分类准则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对裂缝分类如下:第一,按裂缝在厚度方向发生的程度可分为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其中表面裂缝主要由砼混合料的早期过快失水干缩引起的厚度方向未完全断裂的裂缝;贯穿裂缝是由表面裂缝发展而产生的已完全折断成两块以上的裂缝(断板);第二,按裂缝发生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垂直于行车道方向的有规则的横向裂缝、顺路方向出现的纵向裂缝、不平行于顺路方向及不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斜向裂缝以及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错的交叉裂缝;第三,按裂缝发生的时期可分为分早期裂缝(施工裂缝)和使用期裂缝(后期裂缝);第四,按路面破损类型可分为角隅断裂,纵向、横向和斜向裂缝以及破碎板或交叉裂缝三类;另外,按裂缝损坏程度可分为分:角隅断裂,纵向、横向和斜向裂缝及破碎板或交叉裂缝均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三个等级。

2.2、道路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本人认为裂缝产生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温度应力与荷载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砼面板会产生裂缝并发展成板块断裂。有的由于砼早期收缩产生的收缩应力而引起的横向裂缝,有时由于板块尺寸过大所产生的温度翘曲应力超过砼抗弯拉强度而引起的横向裂缝,或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基受浸蚀而使板底出现脱空后,致使应力增加而引起的纵、横向或角隅断裂;由于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所产生的重复荷载应力超过砼疲劳强度而引起的纵、横向裂缝; 第二,砼自身收缩(干缩或温度收缩)及其与基层间的强大摩阻力,因此减少或改善砼自身收缩及其与基层间的摩阻力,就能有效地防止开裂。

3、裂缝的处理与修复

嵌入路面裂缝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及耐久性。通过大量的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和处治效果的调查分析,考虑到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材料及施工等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理想的路面早期裂缝修补材料,应具备与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较大的弯拉强度、良好的界面粘结性能、一定的收缩性能、耐久性好、变形能力强等特性。下面作者就主要采取的三种裂缝修复措施进行阐述。

3.1、灌浆法修补裂缝

当路面由于裂缝造成强度不足时,采用补强材料(如环氧树脂类材料);当路面仅出现贯穿裂缝,面板强度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密封修补材料(如聚氨脂类灌浆材料、环氧灌浆材料、水泥基类灌浆材料)。对于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化学灌浆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路面修复方法,能够使路面结构的强度得到一定恢复。目前,比较通用的灌浆修补法主要包括压力灌浆法、扩缝灌浆法、直接灌浆法和表面喷涂法。如图3-1 所示

图3-1 灌浆修补法示意图

常用的灌浆修补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及各种改性环氧树脂、酚醛及各种改性酚醛树脂以及各种改性环氧树脂及甲基丙烯酯、氨基甲酸酯等。环氧树脂本体延伸率低,脆性大,当与混凝土胶结时,胶结面承受外力很快会开裂。因此,必 须对环氧树脂添加一些低分子液体改性剂、增柔剂、增韧剂等进行改性。这样既充分利用环氧树脂本身强度高、粘附力强的优点,又降低了其脆性,提高延伸率。对于不适宜灌浆的细缝,可采用扩缝灌浆法或表面喷涂法。表面喷涂法一般用于修补不再发展的小于0.2mm的细裂缝,特别是裂缝区域面积较大时。修补材料大多采用具有密封性、不透水性,耐碱性和耐候性的防水涂料进行表面涂膜处理,且其收缩膨胀性应与被修补混凝土相近。

3.2、开槽修补法

开槽修补法是将路面裂缝区域的混凝土凿成规则形状的槽,然后用水泥类或树脂类材料将其填平,经养护后达到路面使用要求的修补方法,常用与边角破损和较宽裂缝的修补。开槽修补的关键在于原有混凝土路面与修补材料的良好粘结,以及修补材料自身的不裂,常用的修补材料主要有掺修补剂的普通硅酸盐和硫铝酸盐水泥的细石混凝土以及各种专业修补类混凝土和环氧树脂砂浆。修补的主要工序包括开槽凿毛清理、涂刷界面处理剂、填筑振捣养护等。

3.3、整块板更换

对于严重断裂,裂缝处有严重剥落,板被分割成3块以上,有错台或裂块已开始活动的断板,采取换板措施。先处理好路基和基层,然后用快凝材料重新浇筑砼板,或采用砼预制块、条块石换补。对于路基稳定性差,沉降没有完全结束的段落,宜采用预制块换补,对基层要求采用水泥稳定地构层,修补块的缝隙宜用水泥砂浆或沥青橡胶填满,以防渗水破坏。

4、结尾

水泥砼路面裂缝的产生,其内因与外部条件,非常复杂。既有单一因素,也有综合因素。因此我们对某一种裂缝的产生,也不应看到孤立,应综合进行分析研究。设计、施工时做好预防工作,发现裂缝时及时处理,处理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修补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对防止公路病害的扩展、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节约维修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新技术》吴初航等,人民交通出版社

路面修补范文5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材料;施工工艺

1 裂缝修补材料

1.1 对填封材料的要求

㈠填封料应具有较好的粘结性

填封于裂缝中的修补材料在交通荷载和水损害的双重影响下,承受着各种应力应变的作用,为了弥补裂缝处原有沥青路面的强度不足,填封料自身及填封料与裂缝壁间应形成一个整体,使填封料能起到良好的传递拉压应力、剪应力的作用。

㈡填封料应具有一定的韧性

为防止裂缝中的填封料在受外力作用时其变形过大或被挤出,填封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即使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亦应具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

㈢填封料应具有足够的弹性和延展性

填封料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使其在受拉压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后能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沥青路面的裂缝宽度会随着季节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总体趋势是裂缝不断变宽并伴有竖向位移。为了使填封料始终能够与裂缝壁面贴合并保持对裂缝的封闭作用,填封料必须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亦可称之为“跟踪性”,即填封料能跟随裂缝伸缩大小,且能追踪其伸缩移动方向。

㈣填封料应具有较强的粘附性

当车辆驶近或驶离裂缝时,裂缝中的填封料起着传递剪应力的作用。在动水压力和真空吸力的作用下,填封料很容易从裂缝中脱出。为了使填封料能传递较大的剪应力而不从裂缝中脱出,填封料与裂缝壁面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粘附性,即填封料与裂缝壁面旧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填封料本身还应具有良好的“根着性”。相容性主要是指填封料与裂缝壁面骨料间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相容,若两者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均相容,其粘附性必大大增强。

根着性是指填封料能根深蒂固,渗入到裂缝壁面旧骨料孔隙与微缝中,待填封料固化后,便楔入及锚固在裂缝壁面,这样填封料与裂缝壁面间就会产生很强的粘附力。

㈤填封料应具有良好的高低温稳定性

在夏季及高温天气,为防止填封料受热流淌,溢出裂缝而被车轮带走,填封料应具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即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填封料不流淌、塑性变形小。

㈥填封料应具有较好的耐老化性

裂缝中的填封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暴露在大气中,在热、氧气、阳光和水等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填封料很容易发生性质变化,导致其各项性能劣化。为了提高填封裂缝的耐久性,防止填封裂缝较早失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填封料应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在使用期内各项性能指标应保持稳定或变化较小。

2.2 裂缝填封材料分类

目前普遍采用的裂缝填封材料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热灌式橡胶地沥青,因其价格最为低廉,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不苛刻而广泛采用;第二类是有机硅树脂,由于其粘度太大,不易充分渗入裂缝,且对施工条件要求较高,材料成本高,故大多用于密封新建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第三类是冷灌式填缝料,是以乳化地沥青为基本物质的填缝料,其受限条件较少,不需加热即可使用,对现场的要求低,可用于潮湿的路面、有灰尘的壁面等各种恶劣的环境。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破损时,必须结合裂缝填封修补的时机、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及裂缝破损的状况,选择合理的填封材料。目前用于沥青路面裂缝修补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㈠热沥青。沥青本身是一种很好的胶结材料,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以及极佳的耐水性能。将沥青加热至140~160℃制成热沥青,便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浸润性。一般情况下,将热沥青作为裂缝填封材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是修补裂缝破损对填封材料的要求通常是较高的,而一般的沥青结合料柔韧性稍差、温度敏感性较大,不适合填封有较大水平位移的裂缝,亦不适合用于温差较大的地区。因此,热沥青多用于气温变化相对较小的地区,且水平位移较小(

㈡乳化沥青。乳化沥青主要是由沥青、乳化剂、稳定剂和水组成。其中,沥青是乳化沥青中的基本成分,在乳化沥青中占55%~70%。目前道路上应用的乳化沥青总体上有两大类:普通乳化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普通乳化沥青一般简称为乳化沥青,是指没有添加改性剂的乳化沥青,其中包括阴、阳离子型乳化沥青和非离子型乳化沥青;而改性乳化沥青一般是指阳离子型改性乳化沥青。选择乳化沥青的类型需根据裂缝壁面材料、施工条件等而定。当裂缝壁面材料中石料为酸性石料,且裂缝壁面处于潮湿状态或在低温下施工时,可选择表面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当裂缝壁面材料中石料为碱性石料,且裂缝壁面处于干燥状态时,宜选择表面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乳化沥青作为填封材料。

㈢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是通过给基质沥青中掺加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它填料等外掺剂,使沥青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高温抗变形能力、低温抗裂性能,与裂缝壁面的粘附性能及耐久性能显著改善。

2 裂缝的修补技术

2.1 线形裂缝的修补技术

线形裂缝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反射裂缝。根据线形裂缝的形式可以把裂缝的养护分为三种类型:

①填缝。填缝是一种常用的裂缝修补方法,目的是阻止水和其它杂质进入裂缝。填缝修复工艺包括将裂缝中的杂物吹走或是用切缝机和刻槽机将裂缝先刻槽,然后再灌入密封材料。这种缝的宽度一般

②灌缝。灌缝与填缝最大的区别主要是灌缝前的准备工作和使用灌缝的材料不一样。灌缝主要是用于裂缝较严重的路面,特别是随机裂缝,裂缝的宽度一般>20mm。

③大深度裂缝修补。此法是对路面上较严重的裂缝采取的修补方法。采取填缝还是灌缝主要是依据裂缝的宽度和间距,通常宽度小于 20mm、与行车方向不一致以及裂缝边缘破碎较少的裂缝采取填缝。当裂缝大于20mm且数量较多时,由于刻槽机刀具和锯齿与裂缝的两侧壁不能接触,不适宜采取填缝。

2.2 不规则裂缝的修补技术

不规则裂缝包括龟裂、网裂和块裂,由于这种裂缝一般范围较大,因而不适宜采取灌缝。通常使用加热修补、铺层罩面、铣刨机铣刨以后重铺等技术。

3 裂缝修补施工工艺

3.1 裂缝修补施工工艺

目前国内填封裂缝的工艺主要分为三类:

㈠养护技术规范中要求的裂缝填封工艺:缝宽在6mm以内的,宜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去尘土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缝宽在6mm以上的,应剔除缝内杂物和松动的缝隙边缘,或沿裂缝开槽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砂粒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随即撒砂、扫匀。

㈡根据实际情况对规范进行适时调整后的填封工艺:如在灌缝前,用液化气将压缩空气加热,对裂缝进行吹扫、烘干、预热,待缝壁加热至粘性状态后,再把液态沥青或沥青砂浆喷抹到缝中,最后在缝口表面撒布热砂或石屑加以保护。对于细小的裂缝,直接灌浆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实际中要先用盘式铣刀进行扩缝,然后进行清扫、加热、灌浆等处理。

㈢利用再生技术对裂缝处再生:即先用加热器在裂缝处宽5~10cm范围内加热数分钟后,裂缝处的沥青混凝土便可变软,此时再用油壶倒入适量沥青,掺入少量砂子或石屑,人工就地热拌,使裂缝处自上到下左右两边形成含油量较大的新混合料,找平撒砂。此工艺可吸收各种因素引起的应力,消除裂缝,但较费工、费时。

结合国内外现有裂缝填封工艺,按照永久性修补要求,将裂缝填封的主要施工工艺归纳为以下五大步骤:

①控制交通。控制交通是进行裂缝修补工序的基本步骤。控制好交通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尽量少占用道路,不影响车辆安全行驶。

②裂缝开槽。沿裂缝开一条凹槽,主要是为正在开裂和即将合拢的裂缝提供一个充足的空间,使填入裂缝的填封材料免于受到过分的拉、压应力的作用以及交通荷载的影响。

③裂缝的清理和干燥。为了保证填封材料与裂缝壁面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裂缝壁面应彻底清洁并完全干燥。清缝的方法一般用压缩空气法、喷砂处理、钢丝刷扫、高压水喷等。

④填封材料的准备和填装。在对裂缝进行填封修补前,必须事先将所选用的填封材料准备好。不同填封材料推荐的使用温度是不同的,一般热沥青为140~160℃,改性沥青为180~200℃,而乳化沥青则为50~65℃左右。填封材料备好后,便可对裂缝进行填装。填装填封材料时,首先将储料罐中存放的填封材料通过泵吸或气压的方式将其卸出储料罐,然后通过专用的填封料喷洒杆将料适量填装入裂缝中,形成预期的填封结构型式。

⑤封边修整工作。填封材料填装和成型完全后,为了保护未凝固的裂缝填封材料,防止其出现轮印或溜滑问题,应立即使用吸收材料,以使其粘到填封材料表面,作为暂时的覆盖物。特别是对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若其破乳固化时间较长,为缩短开放交通的时间,此步工艺极为重要。

3.2 对裂缝壁面的要求

㈠裂缝壁面应坚实无松散料。裂缝壁面坚实,可以避免因裂缝壁面松散而造成填封修补后裂缝抗拉压能力、抗剪切能力及防水能力的下降,可使裂缝填封后坚固耐久、承载能力强。因此,在对沥青路面裂缝填封修补之前,应当将裂缝处松散的、破损的壁面材料清除,直到露出坚实的部分。

㈡裂缝壁面应彻底清洁、完全干燥。裂缝在填封修补前,其壁面应彻底清洁并完全干燥。裂缝壁面彻底清洁,有利于提高裂缝填封料与壁面间的粘附强度,并由此增强填封裂缝的抗拉压能力、抗剪切能力及防水能力。以热沥青为基本物质的填封材料大都不亲水,不易粘着于含湿、含水的裂缝壁面;而水溶性填封料也会因裂缝壁面的微缝、孔隙含水而阻碍其更深入的渗透,使填封料与裂缝壁面间的粘附力大为降低。所以必须使裂缝壁面完全干燥后方可填封修补。

㈢裂缝壁面应具有适当温度。为了获得良好的施工条件,保持填封料良好的粘结性,裂缝壁面应具有适当的温度,特别是对热填封料尤为重要。假如热填封料填实在低温的裂缝壁面上,接触于裂缝壁面的填封料必受其影响而温度骤降,造成填封料粘结性降低、渗透能力减弱,导致填封料与裂缝壁面间附着不良,粘附强度降低。因此,应在环境温度较高或对裂缝壁面进行适当加热之后,再对裂缝进行填封修补。

4 结语

沥青路面裂缝出现意味着公路已开始疲软变形,在实际的养护施工操作中,还要有关人员多观察、多分析、多总结经验,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尽量减少裂缝的出现,有序地对裂缝进行修补,对公路的使用性能及经济效益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路面修补范文6

关键词:沥青路面 坑槽 破坏原因 修补工艺

目前国内大部分公路路面都采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面层的路面,即沥青路面,它是柔性路面。和其他材料的路面相比,虽然铺就沥青路面的成本要相对高些,但是从环保的角度看,以及后期维护保养上,沥青路面比混凝土路面要具有优势。混凝土是不可回收的,大面积的使用混凝土路面在废弃后会加重环境负担,而沥青路面是要不发生化学反应,是可以反复进行利用的,有效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在后期维护上沥青路面如果有部分损害,可以进行重建和补填,不需要像混凝土路面那样大规模修建。

但是沥青路面不耐水,在我国南方和夏秋季多雨季节,沥青路面在出现坑槽之前会出现轻微的裂痕,这种现象多在雨后出现。沥青在铺就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等造成的空隙率达不到设计要求,致使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会出现透水现象,进而发展到出现坑槽,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安全,若不进行及时修补,破坏会进一步发展,造成养护面积的不断扩大并严重危及行车人员的生命安全,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

一、沥青路面出现坑槽的原因分析

1、沥青路面混凝土层透水: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设计施工要求,为节省成本在沥青路面混凝土层填充粗料,导致粗料多细料少,空隙率远远大于国家要求。在投入使用后,尤其是在多雨季节,会出现透水现象,这是路面形成坑槽的诱因之一。

2、基层强度不足: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或工人操作方法不当,致使基层混合料出现离析,局部基层强度达不到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如果在一般路段上,碎石基层就会出现离析现象,就造成局部粗骨料过于集中,密水性太差。

3、沥青混凝土层与基层之间局部出现干扰层:由于基层局部的浮土、浮浆清扫不干净,施工过程中,局部产生隔离层,如果相对应位置的沥青混凝土层漏水,就会形成泥浆包,导致路面的抗剪能力和抗压强度都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车辆压力的反复作用下就会导致泥浆喷涌出来。

二、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方法

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大体可分为三种,冷料冷补工艺、热料热补工艺和热料冷补工艺,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适应的情况也不同,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适当的方法。

1、路面的冷料冷补工艺主要适用于应急性维修,首先要将坑槽内的污物、泥浆等清除干净,将调配好的冷补料倒入坑槽,铺涂均匀,要保证坑槽内的冷补料材料充足,但不要漫出坑槽。再使用路碾机压实路面,比较深的坑槽要进行封层填补冷补料和分层压实。如果修补的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投入使用后会出现路面下沉现象,此时须将进一步填充冷补料再压实,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避免出现下沉的现象,通常用冷补料填充的坑槽要比周边路面高出5~10mm.冷补工艺操作时间短,修补10分钟后即可投入使用。它还有施工方便的优点,但是修补后的材料与原路面的粘结性不好,在雨水冲刷和行车载荷作用下,修补后的路面寿命通常2个月后要再次进行修补。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修补措施,可以及时解决影响安全的路面破坏。

2、随着养护设备机械程度的发展,该地区逐步开始采用热修技术,热修补技术比冷个修补技术更能满足质量要求,热修补技术的原理是应用辐射加热的方式加热沥青路面坑槽处,使沥青材料回复熔融状态,使沥青再生,再填充新料,使用压路机将路面压实,能够达到比冷修补更好的修护效果。但是施工的时间要比冷修补周期长,而且成本也相对高些。热修补技术通常需要配备昂贵的修护设备,原始性投资较大,但是每次修补的原料叫低廉,通常修补后的坑槽路面科再次使用一年以上时间,有些地方还可以达到永久修复的水平。这种修护技术适用于具有独立养护职能的公路养护单位,可以发挥长久优势。

3、热料冷补工艺适合雨季对相应的受损路面进行抢修,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如果碰上雨季就会出现大量坑槽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修补,这种坑槽就会恶化,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热料冷补工艺的原理是暂时使用冷补料沿公路沿线填充坑槽,用压路机压实,使路面暂时满足通车要求,等雨停后再用热修补的技术设备—辐射加热的方式在坑槽处应用热修补技术原理修补沥青路面的坑槽。这种工艺结合了两种修补技术的优点,使路面的修补不受时间和温度的限制。

上一篇孔子拜师

下一篇钳形电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