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形电流表范例6篇

钳形电流表范文1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有线电视也成为了我国发展最快的网络之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有线电视系统不断更新,所能传输的电视节目更远,传输的节目频道也更多了,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钳形电流表可以很好的修复。本文将简单的介绍下钳形电流表在有线电视维修中的具体应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钳形电流表;有线电视;维修中的应用

钳形电流表,clip-on ammeter是它的英文名称,它是将可以开合的磁路套在载有被测电流的导体上测量电流值的仪表被测电流的导体上测量电流值的仪表。所谓的有线电视是一种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介质直接传送电视、调频广播节目到用户电视的一种系统。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大部分亚太地区和许多亚洲国家等颇受欢迎。

1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通常用普通电流表测量电流时,需要将电路切断停机后才能将电流表接入进行测量,这是很麻烦的,有时正常运行的电动机不允许这样做。此时,使用钳形电流表就显得方便多了,可以在不切断电路的情况下来测量电流。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钳形电流表是由电流互感器和电流表组合而成。电流互感器的铁心在捏紧扳手时可以张开;被测电流所通过的导线可以不必切断就可穿过铁心张的缺口,当放开扳手后铁心闭合。穿过铁心的被测电路导线就成为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圈,其中通过电流便在二次线圈中感应出电流。从而使二次线圈相连接的电流表便有指示――测出被测线路的电流。钳形表可以通过转换开关的拨档,改换不同的量程。但拨档时不允许带电进行操作。钳形表一般准确度不高,通常为2.5~5级。为了使用更方便,表内还有不同量程的转换开关供测不同等级电流以及测量电压的功能。

2钳形电流表在有线电视维修中的应用

2.1检查HFG网络干线集中供电故障

图 检查集中供电故障原理图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两干线放大器A、B之间的线路在正常的时候,电缆流过的电流i1与i2的虽然方向是相反的,但它们的大小还是相等的,所产生的感应磁场相互之间可以抵消,由此可见,线路在正常时使用钳形电流表是测不出电流的。反之,两干线放大器A与B之间的线路不正常,如果电缆的F头接触不好、屏蔽线氧化或是断裂等诸多原因会造成部分电流i3流过钢绞线,这时,A与B之间电缆流过的电流就可以通过钳形电流来测量出来。

举个例子,当干线放大器输出信号低端低、高端高时,测量放大器的输人电压低,这时把放大器从钢绞线上取下来是测不出电压的,其实原因非常简单,由于电缆的F头接触不好、屏蔽线氧化、断裂等原因。如果,我们使用钳形电流表就能很容易地找到故障点,而不用一个个检查F头。

2.2 查钢绞线带电。

在传输线路过程中,干支线带电发生的概率较低,出现则危害性是较严重的,线路上的器件会全部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接收机,更为严重的则会造成人员伤亡,一旦出现故障时我们要快速准确的进行修复工作。在多次工作实践中,碰上线路带电的故障时,电笔和钳形电流表配合使用,根据电流的大小可以掌握电流的来向,发现带电的源头,能很快的找到故障范围。

2.3 检查用户线带电。

假如有线电视存在着带电现象,有可能是由线路带电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用户线带电。然而用户线带电的因素有很多,像电视机的冷热机芯,也就是所谓的底板,天线输入耦合电容击穿,旧电视机改装遥控后与接收头外壳相接出现带电等,要分别处理,钳形电流表实用方便,可以根据电流方向很快地判断出故障点。

举个例子,有一个小区的某一栋楼,有线电视会不定时的出现严重的滚动黑横道干扰,晚上收视差不多是天天都有,好多家住户产生的都同一现象,因此被初步怀疑为网路故障,照常说,传输电缆与220 V电源有紧耦合的地方,应该是市电串入干扰信号所致。但是在检查时,在受干扰的部分网路中并没有发现问题,难不成,电流是从其中的某一家电视机里,返出来的吗?既然有了思路,那我们就在分支器上用钳形电流表进行测量,实践证明果然有电流,顺着电流来的方向查出,是该用户电视机输入插孔上的隔离电容漏电而引起故障。因为,晚上大家都在看电视,晚间天天有干扰的现象就产生了,相反,平时看电视的时间大家都不同,所以干扰时有时无。

3结论

综上所述,钳形电流表在有线电视维修中起着重要的重要。在每次使用完钳形电流表后,我们一定要妥善保管,要把调节开关调在最大电流量程的位置,这是为了防止下次使用时由于未经选择量程而造成仪表损坏。其次,钳形电流表要有专人保管,不使用时要存放在干燥、温度适宜、通风、无腐蚀性、没有强烈的振动或是没有含有有害成分的室内、柜子里等好好保管。

参考文献

[1] 宋利斌.使用钳形电流表应注意的事项[J]. 农村电工, 2011,19(5):1745-1748.

[2] 王立武,罗春生. 钳形电流表的结构原理及其正确使用(一) [J]. 农村电工, 2011, 3(06):726-728.

钳形电流表范文2

关键词:钳形接地电阻仪;检定;JJG1054-2009《钳形接地电阻仪检定规程》

0 引言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9年10月09日了JJF1054-2009《钳形接地电阻仪检定规程》,并于2010年1月9日起正式实施。作为相关的检定单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完善我们的检定条件,使之满足新规程的要求呢?下面笔者就钳阻仪检定的相关知识作一初步的分析。

1 接地电阻表简述

接地电阻表是一种常用的计量器具,它广泛应用于电力、防雷、通信、交通等领域的电气设备及传输线路接地电阻的测量,是电气安全检查和接地工程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接地电阻的的测量方法也在不断进步,接地电阻表发展到现阶段主要有以下三种:①模拟式接地电阻表,这是比较传统的仪表,它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点式电压落差法,测量方法是在被测地极的同一侧地上打入两根辅助测试极,三者在同一直线上,辅助测试极与被测地极的距离分别为20m和40m左右,按一定的转速转动摇把,使电阻表内部的电机产生电能,在两端的电极之间产生电流,形成回路,从而在被测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产生一个电压,从而计算出被测接地极的电阻。它的缺点是采用手摇式的,输出电压不够稳定,影响测量结果。②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它的测量方法有两线法、三线法、四线法。三线法的接线方法跟模拟式地阻表相同,但其稳定性远优于前者。两线法测量不需要打辅助接地桩,可以把水管、交流电插座的零线等作为辅助接地。四线法是在三线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在低值测量和接线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消除误差,提高准确性。③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它的测量方法包含单钳法和双钳法,基于两极法测量。钳表的钳口部分包含电压和电流线圈,电压线圈提供激励信号,在被测回路上感应电势E,从而产生回路电流I,对E及I进行测量,得出R,简单来说就是全电路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体现。它是一种新颖的测量工具,方便快捷,不需要辅助测试极,只需往测地线上一夹,就可得出结果。此外,它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在线测量设备的电阻,不像传统仪表要切断电源或断开地线。但它还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它的测量值实际上是包含被测试接地电阻在内的整个环路电阻,且易受外接电磁场干扰,无法测量土壤的电阻率,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地阻表测量单个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由此可见,接地电阻的测试技术发展到现阶段,钳形接地电阻表和传统的接地电阻表各有各的优缺点,使用人员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仪器,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钳形接地电阻仪的检定

2010年以前,钳形接地电阻仪的检定主要是参照JJG366-2004《接地电阻表检定规程》,但由于钳形接地电阻仪在应用范围、技术要求、检定项目、检定方法等方面与一般的地阻表有所不同, JJG366-2004不能覆盖,从而导致了各地在检定钳形接地电阻仪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标准器等方面的要求不能统一。针对这一情况,国家质检总局了JJF1054-2009《钳形接地电阻仪检定规程》,规范和完善了钳形接地电阻仪的检定。 JJF1054-2009《钳形接地电阻仪检定规程》和JJG366-2004《接地电阻表检定规程》相比,在具体的检定要求上有什么不同呢?计量检定单位现有的检定接地电阻表的条件能否用于检定钳形接地电阻仪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对两本规程的学习和对比,总结出以下几点(由于钳阻仪均为数显仪表,在新规程实施之前,其检定都是参照数字式地阻表的技术要求进行的,故此处对比对象只是数字地阻表,模拟式地阻表的检定无可比性):

2.1 检定环境条件 JJF1054-2009在JJG366-2004的基础上增加了“0.5m内应无任何电磁干扰设备”一条。由于钳阻仪测量原理的局限性,其测量结果极易受到周围电磁场的干扰,由此,其检定的环境条件较一般接地电阻表的要求要高。

2.2 检定用设备 JJF1054-2009所需要的标准器为“标准电阻器或接地电阻仪检定装置”,就本单位而言,原有的用于检定一般地阻表的JD-1B型接地电阻表检定装置可以满足规程的要求。

2.3 检定项目 与JJG366-2004相比,JJF1054-2009增加了仪器分辨力、显示能力、偏心位置影响、测量重复性、报警临界值设定误差五个检定项目,删除了绝缘电阻、辅助接地电阻的影响这两个检定项目。

2.3.1 偏心位置影响。由于钳阻仪的构造特殊,连接导线置于近似钳头几何中心位置与连接导线偏离钳头几何中心位置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故增加偏心位置影响误差的测量是很有必要的。偏心位置影响误差不能超过钳形接地电阻仪允许误差的五分之一。

2.3.2 示值误差的检定。与一般地阻表采用直接跟标准电阻器连接,直接比较的方法不同,钳阻仪的检定方法是用钳阻仪钳住标准电阻器输出端的连接导线,连接导线应置于钳头几何中心位置,并与钳圈垂直,按选取的检定点调节标准电阻器的电阻值,记下钳阻仪显示读数值。两者的误差表示形式相同,在准确度等级的划分方面,钳阻仪增加了10级、20级两个准确度等级,这是由于钳阻仪测量原理的局限性,会产生较大误差所决定的。

2.3.3 报警临界值设定误差。采用标准电阻器法,接线方法与示值误差检定的方法相同,在电阻值1Ω、4Ω、10Ω、30Ω、100Ω点进行检定。

钳形电流表范文3

【关键词】五电平逆变器;死区补偿;零电流钳位

0 引言

由功率器件的开关特性可知,功率开关管存在开通及关断延时。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为了避免由于器件特性可能引起的桥臂直通现象[1],需要在逆变器桥臂触发信号中设置一定的死区时间。死区能够保障开关器件的安全运行,但会致使理想的触发脉冲与实际输出脉冲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引起了逆变器的“死区效应”。死区导致逆变器输出电压产生偏差,电流波形严重畸变。在高压大功率场合,由于IGBT,IGCT开关延时相对低压开关器件较长,需要设置更长的死区时间,死区效应对逆变器的输出影响更加严重。

为了消除补偿死区效应带来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死区补偿方法研究。这些方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平均误差电压的补偿方法,另一类是基于触发脉冲本身的死区补偿方法。第一类补偿方法容易实现,但是逆变器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存在一定的相位差,补偿不够精确,随后有学者提出了电压的补偿的改进方法,在补偿策略中把功率器件以及续流二极管的压降纳入考虑范围;第二类方法可以做到对死区效应的精确补偿,但对控制器提出了很高要求,控制器在一个PWM周期内需要实现两次采样[2]。此外,死区补偿中各相电流极性的鉴别十分重要,出现零电流钳位现象时造成电流方向判断不准确会导致误补偿,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脉冲自身的死区补偿策略,能够达到精确补偿的效果,且与传统方法相比不需要在控制器中设置一定的死区时间。

1 五电平的死区设置及死区效应

如图1所示是单相二极管箝位式五电平逆变器主电路。五电平逆变器每相桥臂有五种开关状态P2[1 1 1 1 0 0 0 0],P1[0 1 1 1 1 0 0 0],O[0 0 1 1 1 1 0 0],N1 [0 0 0 1 1 1 1 0],N2[0 0 0 0 1 1 1 1]。逆变器各桥臂开关状态按照上述五种状态依次过渡,不存在跳跃式过渡,如P2直接过渡到O。以A相为例,考虑开关特性,加入D1、D2、D3、D4四种死区状态,结合图1分析五电平逆变器加入死区后具体过渡过程如下:

P2P1过渡,先断Sa1,后开通Sa5;P1P2过渡,先断Sa5,后开通Sa1;P1O过渡,先断Sa2,后开通Sa6;OP1过渡,先断Sa6,后开通Sa2;ON1过渡,先断Sa3,后开通Sa7;N1O过渡,先断Sa7,后开通Sa3;N1N2过渡,先断Sa4,后开通Sa8;N2N1过渡,先断Sa8,后开通Sa4;根据上述规律,总结加入死区状态后开关状态与逆变桥电流方向关系如表1所示。

以A相死区状态D1为例,图2示出了死区状态对逆变器输出的影响,规定电流流出逆变桥的方向为正方向,流入为负方向。

图2中,(a)为A相上桥臂Sa1与下桥臂Sa5两个开关管的理想触发信号;(b)为加入死区时两个开关管触发信号;(c)为未设置死区时的理想输出电压uan;(d)为ia>0时的实际输出电压uan1;(e)为ia

2 基于脉冲的死区补偿原理

对图1分析可知,当ia>0时,若开关管Sa1、Sa2、Sa3、Sa4的驱动信号为高电平,输出状态为P2;若Sa1的驱动信号为低电平,Sa2、Sa3、Sa4的驱动信号为高电平,Da1续流,输出状态为P1,此时即使Sa5的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也不会导通。由此可见,在ia>0时,输出状态P2仅由Sa1决定。同理可得,在ia

前文已经讨论了死区补偿的基本方法,本文采用基于脉冲本身的死区补偿方法。仍以A相的死区状态D1为例对本文所提的死区补偿方法进行分析。基于前文分析,可得输出电平在P2、P1间切换时的死区补偿原理如图2所示。图2(a)为未设置死区时Sa1、Sa5的理想驱动信号。当设置死区后应根据桥臂电流的方向对死区予以补偿,若ia>0时,保持开关管Sa1的驱动信号不变,Sa5的驱动信号提前td关断并延迟td开通,如图3(b)所示;若ia

3 电流极性鉴别及零电流钳位处理

前文的死区补偿原理建立在正确判断逆变器桥臂电流方向,然后根据电流方向及死区状态进行补偿。因此,正确鉴别电流方向十分重要,否则会造成死区的误补偿,致使输出电压偏差更大。本文采用一种间接的方法判断相电流的方向[3]。将三相负载电流ia、ib和ic通过Clark和Park变换到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由于转矩电流id和励磁电流iq分别为直流分量,因此,很容易运用低通滤波器将高次谐波和噪音过滤掉。根据矢量角θi可将α-β静止坐标系分成六个扇区,如图4所示。

具体的矢量角与电流的方向如表2所示。

表2 电流矢量角与电流的方向关系

通过判断将三相电流合成电流矢量的d-q坐标系中的矢量角,然后再经过查表就可以鉴别出三相电流的极性,从而进行相应的死区补偿。

零电流钳位现象及处理方案:

因为死区时间td设置较短,单个死区时间内的零电流钳位不会对系统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在死区时间内,电流通过二极管续流具有减少的趋势,若电流减小至0,低频输出时非常明显,在下一个死区带来后二极管反向阻断,电流被钳位到0,这种现象称为零电流钳位现象。

由前文可知电流极性的鉴别在死区补偿中十分重要,鉴别错误会使死区补偿过程中的触发脉冲调整错误,进一步使逆变器输出电压恶化。因此,准确判断零电流钳位现象,并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案使系统快速通过零电流区域将变得十分关键。一般可采用反电动势估计法,预测电流控制法。为了不考虑增加硬件成本,本文在文献[4]所提的一种针对电压补偿法的零电流钳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改进,采用电流坐标变换的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出零电流钳位时刻,并改变电流极性的判断结果,使死区得到准确的补偿。

本文先取各相电流大小相应的符号函数值,方向不变,然后将其由a-b-c坐标系下变换到新的坐标系dI-qI下,如图5所示。

图5中,α-β为旋转坐标系;d-q为同步旋转坐标系;θ为矢量控制中的定向角;dI-qI为新的电流坐标系,θI为电流矢量与α轴的夹角。

θI=arctan(iβ*/iα*)(1)

把a-b-c坐标系下的电流取符号函数并变换到dI-qI坐标系下:

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将三相电流取符号函数并变换到的dI-qI坐标系中,则在dI轴的分量id*为三倍基频的锯齿波(峰值为±0.816),而在qI轴的分量iq*为三倍基频的脉动直流量。可以通过比较id*与其峰值大小来判断是否出现零电流钳位,若有零电流钳位出现,需要对电流极性进行相应的修正。

零电流钳位现象处理步骤:

(1)取a-b-c三相电流的符号函数得到sgn(ia)、sgn(ib)、sgn(ic),通过坐标变换到dI-qI坐标系中;

(2)将dI轴分id*与理论幅值比较,若超出理论值范围则出现零电流钳位,否则没有零电流钳位;

(3)若出现零电流钳位,比较ia、ib、ic的大小,然后改变绝对值最小相的电流极性。

4 死区补偿仿真研究与实验验证

仿真参数:Vdc=200V,直流侧电容为C=2200μF,系统频率为5kHz,输出频率f=50Hz,死区时间设置为5μs。

(a)零电流钳位时的相电流

(b)零电流钳位时dI-qI轴分量

(c)经过零电流钳位处理后的相电流

(d)经过零电流钳位处理后dI-qI轴分量

根据前面五电平死区补偿及零电流钳位处理的理论分析,结合二极管钳位型五电平逆变器实验平台进行死区补偿的相关实验,实验参数与仿真参数相同。

(a)未加入死区补偿时电流波形

(b)加入死区补偿时电流波形

图7为死区补偿前后的A相电流波形。图7(a)为加入死区不补偿时的相电流,图7(b)为采用本文死区补偿方法后的相电流波形。由实验波形可知,通过本文所提方法进行死区补偿后,相电流畸变率降低,正弦度得到很大的改善,零电流钳位效应得到抑制,验证了本文补偿方法的正确性。

5 结论

本文分析了五电平逆变器“死区效应”,采用一种基于脉冲本身的死区补偿方法对死区设置后带来的误差进行补偿。采用了电流矢量的空间位置分布对各相电流极性进行鉴别,同时采用了一种改进型的零电流钳位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零电流钳位现象出现的时刻,并修正电流的判断极性,使死区效应得到准确的补偿。通过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钳形电流表范文4

[关键词] 神经细胞;膜片钳技术;单细胞RT-PCR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15-02

膜片钳技术(patch-clamp technique)是1976年由Neher和Sakmann[1]在电压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记录细胞膜离子通道电生理活动的技术。后经Hamill[2]等进一步完善,其电流测量灵敏度已达1 PA,空间分辨率达1 m,时间分辨率达10 s,并已发展出许多适合不同需要的记录模式。它能分辨通过细胞膜单个通道的电流,对通道电导及其动力学特性、药理学特性和调节机制进行研究,为通道分型提供了可靠标准;同时它扩展了电生理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往难以研究的哺乳类动物小细胞或脆性很大的细胞等,均可采用膜片钳技术进行研究。另外,应用膜片钳技术还可准确监测出与细胞分泌相关的膜电容的微小变化,因而它还是一种研究细胞分泌机制的电生理新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由引物介导的特定DNA序列的酶扩增,能快速特异的扩增所需目的基因或DN段,是一种用途广泛且有效的核酸扩增技术。目前,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突变体和重组体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及基因多态性分析等。RT-PCR是将RNA的反转录(RT)与cDNA的PCR相结合的技术。首先经反转录酶作用从RNA合成 cDNA,再以cDNA为模板,扩增合成目的片段。RT-PCR技术灵敏且用途广泛,可用于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细胞中RNA病毒含量和直接克隆特定基因的cDNA序列。

膜片钳与单细胞RT-PCR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单细胞内多基因表达的方式。该技术应用于神经细胞的研究, 从电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了神经细胞功能活动与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单个神经细胞离子通道的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特性得以表现,同时可以在同一细胞筛选出特异性的mRNA表达。

1基本原理

Eberwine等[3]于1991年首先将膜片钳与单细胞RT-PCR技术结合起来,具体方法是:将逆转录酶、dNTP(DNA合成底物)及引物等在膜片钳记录之前加到电极内液中,使细胞内mRNA在膜片钳记录过程中即被逆转录生成cDNA,然后对生成的c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分析。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可对形态相似而电活动不同的细胞做出分子水平的解释。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Sucher和斯坦福大学的Deitcher[4] 在Neuron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介绍了膜片钳与单细胞RT-PCR技术结合在单个神经元研究中的应用,在完成对神经元离子通道的药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观察后,研究同一细胞上特异mRNAs的表达情况。其具体操作是:在严格防止RNA酶污染的条件下先完成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再将该细胞内容物吸入到记录电极中,然后用所研究的离子通道亚单位特异性引物将取自单细胞的mRNA逆转录成cDNA后进行PCR扩增,进而检测特异的mRNA。

膜片钳技术既可以对单细胞电生理功能进行研究,又可以借助其电极形成的吸收通道,吸取单个细胞,对其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借助于膜片钳电极,在相差显微镜观察下,直接用电极将待选取的单个细胞吸取出来,将其转入Eppendorf管,然后进行RT-PCR.

2研究进展

2.1分析神经元离子通道

Srinivasan Kanumilli等[5]运用膜片钳和单细胞RT-PCR技术,对成年鼠小脑和小脑蒲肯野神经元中的CaV2.1转录本进行表达分析,发现单个小脑蒲肯野细胞虽然表达多种CaV2.1转录本,但其种类比小脑中的少。他提出不同类型的CaV2.1转录本可在不同脑区和脑神经元中进行选择性表达。Mechaly I等[6]应用膜片钳和单细胞RT-PCR研究2种不同类型哺乳动物的可兴奋细胞(海马神经元和非神经头发囊状上皮细胞),发现在这两种细胞中Nav1.2 mRNA 和Nav1.6 mRNA表达最多,而Nav1.3 mRNA 和Nav1.7 mRNA分别在胚胎海马神经细胞和新生儿的头发囊状上皮细胞有适度表达。Lidong Liu等[7]应用膜片钳和单细胞RT-PCR技术,在分离的2~5个月的SD雄性大鼠前舌蕈状味觉感受器细胞上研究延迟整流钾(DRK)通道的表达,发现其上有许多种来自KCNA, KCNB和 KCNC 亚家族的DRK通道,其中 Shaker Kv1.5通道(KCNA5)是蕈状味觉感受器细胞主要的DRK通道。

2.2观察神经元受体分布

Whyment等[8]应用膜片钳和单细胞RT-PCR技术分析新生大鼠脊髓交感神经元组胺受体mRNA的表达,观察到75%交感节前神经元表达H1受体的mRNA而未表达H2,H3和H4受体的mRNA。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交感节前神经元中表达H1受体,并推测组胺通过对H1受体直接的突触后效应对交感节前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行调节。Julia E. Fries等[9]应用膜片钳和单细胞RT-PCR技术研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病人视网膜Müller 细胞中P2Y受体亚型的类型,发现Müller 细胞表达P2Y1,P2Y2,P2Y4,P2Y6受体。Sergeeva OA等[10]在急性分离的TM神经元中,运用全细胞膜片钳和单细胞RT-PCR技术研究AMPA受体特征。发现所有神经元上都有AMPA受体GLUR2的mRNA,75%的神经元有GLUR1的mRNA,其次是GLUR4(56%), GLUR3(0%)。

2.3分析神经元的分子基础

Sosulina L等[11]运用膜片钳、单细胞RT-PCR及无监督聚类分析方法,依据电生理特性和分子参数的不同把大鼠侧杏仁核神经元分成五类。第一类是投射神经元,此类神经元具有低发放频率,对长期去极化刺激具有频率适应性等电生理特性并表达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其根据电紧张性的不同和是否存在血管活性肠肽(VIP)又分class IA和class IB两类。其余四类都是含有谷氨酸脱羧酶(GAD67)的中间神经元。第二类神经元产生快速棘波,并伴有一些早期的频率适应。第三类神经元无频率适应而产生快速棘波,它与第两类神经元的区别在于后者存在VIP和相对较少的神经肽Y(NPY)及生长抑素(SOM)。第四类和第五类通过分子标记不能明确区别,但可根据膜电位值和棘波图形的不同进行区分。Hüttmann K等[12]通过膜片钳和单细胞RT-PCR技术研究顽固性颞叶癫痫病人的侧杏仁核神经元特性,发现投射性神经元具有棘状树突, 不同程度频率适应性的动作电位和γ-氨基丁酸受体耦联的内向整流K+通道(Kir)。而中间神经元的树突无棘或很少棘,动作电位小且常常是自发的,且无γ-氨基丁酸受体。单细胞RT-PCR发现,在投射神经元中表达Kir通道亚型Kir3.1 和Kir3.2及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VGLUT2;而中间神经元也表达Kir通道亚型Kir3.1 和Kir3.2,但其缺乏VGLUT1 和VGLUT2受体。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电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标准可以区分人脑杏仁核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2.4研究药物对神经细胞的作用

Zhong CB等[13]运用全细胞膜片钳和单细胞RT-PCR技术分析急性分离的东莨菪碱诱导的认知缺损的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的特征以揭示由胆碱能损伤导致记忆缺失的离子机制。他发现海马锥体神经元IK电流密度增大、振幅峰值变高;Kv2.1 mRNA增加,而Kv1.5 mRNA没有明显的改变,提示海马锥体细胞Kv2.1 mRNA表达增加可能是IK增加的原因及东莨菪碱诱导记忆缺陷的离子基础。Mark Fry等[14]应用全细胞膜片钳和单细胞RT-PCR技术分析了Adiponectin对大鼠最后区(AP)神经元的作用,观察到60%大鼠AP神经元对Adiponectin敏感,且对Adiponectin敏感的所有AP神经元均表达AdipoR1 and AdipoR2 两种Adiponectin受体。

3展望

膜片钳与单细胞RT-PCR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 从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角度揭示了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与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也使得检测单个细胞的基因改变成为可能。该技术能够精确地研究特定单细胞的基因表达,成为研究功能基因组学的有力工具。而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单个细胞的分子改变引起的,因此准确地找到发生改变的细胞对于疾病的诊断、机制的研究及防治都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对技术的高度要求以及对外界干扰的高度敏感,单细胞RT-PCR 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这项技术在体系上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在应用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扩展。

[参考文献]

[1]Neher E,Sakmann B.Single-channel currents recorded from membrane of denervated frog muscle fibres[J].Nature,1976,260(5554):799-802.

[2]Hamill OP,Marty A,Neher E,et a1.Improved patch-clamp techniques for high-resolution current recording from cells and cell-free membrane patche[J].Pflugers Arch,1981,391(2):85-100.

[3]Eberwine J,Yeh H,Miyashiro K,et a1.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single Live neurons[J].PANS,1992,89:3010-3014.

[4]Sucher NJ,Deitcher DL.PCR and patch-clamp analysis of single neurons[J].Neuron,1995,14(6):1095-1100.

[5]Srinivasan Kanumilli, Elizabeth W. Tringham, C. Elizabeth Payne, Alternative splicing generates a smaller assortment of Cav2.1 transcripts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than in the cerebellum[J].Physiol Genomics, 2006, 24(2): 86-96.

[6]Mechaly I, Scamps F,Chabbert C,et a1. Molecular diversity of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alpha subunits expressed in neuronal and non-neuronal excitable cells[J].Neuroscience, 2005,130 (2):389-396.

[7]Lidong Liu,Dane R, Hansen,Insook Kim, et a1.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elayed rectifying K+channels in anterior rat taste buds[J].Physiol Cell Physiol, 2005, 289: C868-C880.

[8]Whyment AD,Blanks AM,Lee K,et a1.Histamine excites neonatal rat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in vitro via activation of H1 receptors[J].Neurophysiol ,2006,95(4): 2492-2500.

[9]Julia E. Fries, Iwona M. Goczalik,Wheeler-Schilling,et a1. Identification of P2Y Receptor Subtypes in Human Müller Glial Cells by Physiology, Single Cell RT-PCR,and Immunohistochemistry[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5;46:3000-3007.

[10]Sergeeva OA,Amberger BT,Vorobjev VS,et a1. AMPA receptor properties and coexpression with sodium-calcium exchangers in rat hypothalamic neurons[J].Neuroscience, 2004,19 (4), 957-965.

[11]Sosulina L,Meis S,Seifert G,et a1.Classification of projection neurons and interneurons in the rat lateral amygdala based upon cluster analysis[J].Molecular And Cellular Neurosciences 2006,33 (1): 57-67.

[12]Hüttmann K,Yilmazer-Hanke D,Seifert G,et a1.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neurons in the human lateral amygdala[J].Molecular And Cellular Neurosciences,2006,31(2):210-217.

[13]Zhong CB,Pan YP,Tong XY, et a1.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s and Kv2.1 mRNA increase in hippocampal neurons of scopolamine-induced memory-deficient rats[J].Neuroscience Letters,2005, 373(2):99-104.

钳形电流表范文5

电能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仅事关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的形象而且影响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关系到电力企业、广大电力客户和老百姓的利益。电能表的计量准确性可以通过电能计量检定机构(国家授权由电力企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一般是供电企业的计量中心)的校验得到保证,而现场接线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装表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业务水平及工作的熟练程度,而且由于电力客户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有意窃电,致使计量装置错误接线,直接影响到计量的准确性。

1.现场检查计量装置接线使用设备情况

对于现场接线的检查,一般采用电能表现场校验仪,采用六角图法检查分析判断,但其存在许多不足:①设备投资比较大、仪器较多、携带运输不方便;②接线较多、操作步骤复杂、使用不方便;③需提供操作电源,受现场环境影响较大;④当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在48种以外时,仪器无法分析判断。为克服上述缺陷,我们在现场采用了手持式钳形相位表,对计量装置接线现场检查,依据现场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大大减少了投资和现场工作量,受到了现场检定人员的一致好评。

2.主要功能介绍

使用该仪表可以在现场完成诸如感性、容性负荷的判别、电能表接线正确与否、电能表运行快慢判断、测量三相相序、判断变压器接线组别。可进行三相相电压、线电压、三相电流、相位差、相序及电阻的测量。

3.测量前准备工作

工作前,首先要完善好工作票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认真填写好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并履行好工作许可手续。完成后,可通过钳形相位表的相位测量档测量出三相负载的性质(阻性、感性、容性及相角)。

4.钳形相位表的使用方法(以使用SMG2000相位表为例)

(1)将相位表的红笔和黑笔连线的另一端,按颜色分别插入相位表上标有“U1”的两侧插孔内。

(2)将相位表电流卡钳连线的另一端,插入相位表上标有“I2”插孔内。此时应注意:使用相位表时I1和U2是一组,I2和U1是一组。

(3)在使用相位表前应先对其进行“校准”。具体方法是:将相位表上的旋钮开关至“360°校”档。此时,相位表上的显示窗口应显示“360”,若显示值不是“360”时,可调节“W”校准螺丝,直至其显示值为“360”为止。

(4)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工作。

5.检查测量步骤

(1)电能计量装置外观检查: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外表、封印等的检查,初步判断电力客户是否依法用电,有无违约窃电现象。

(2)相关数据测量:

①三相相电压及线电压――用仪表的电压档可判断出电能表有无某元件失压、欠压现象;

②三相电流测量――用仪表的电流档,用钳表可依次测量出I1、I2、I1+I2的电流值,从而判断出电能表某相元件有无缺电流、电流反接或电流差现象;

③电压相序测量――用仪表的相位测量档测量接入电能表电压U12与U32之间的相位差,若为300°,则为正相序;若为60°,则为逆相序;

④接入电能表电流与电压间相位差测量――用仪表的相位测量档可测出U12与I1、I2之间的相位角及U32与I1、I2之间的相位角。

6.测量结果分析判断

通过所测结果,绘制出向量图,依据负载性质及功率因数范围,在图中定出b相位置(因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中,b相不加电流即b相无电流)及a、c相位置,并依据三相相序判断出表头实际所加电压U12及U32,然后根据U12与I1、I2或U32与I1、I2间的相位关系,确定出实际表头所加电流,并准确判别出相位。据此可判断电能表二元件所加电压、电流错误接线形式,并写出电能表错误接线功率表达式,从而推算出错误接线更正系数,计算出实际电量。

7.工程实例

某10kV高压供电户,变压器总容量为2500kVA,装有150/5计量电流互感器两台、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10/0.1kV电压互感器两台、V-V接线,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一只。某日,电能表校表人员至现场检查,发现计量装置封印有伪造现象,电能表倒走。拆封后利用钳形相位表检测,测量数据如下:

(1)实际负荷功率因数角φ=35°,为感性。

(2)电流测量值分别为:I1=3.5A I2=3.5A I1+I2=6A因为这三个量的值不相等,其中一个量的值是其余任意一个量的 倍,则说明有一相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了。

(3)相序测量:U12与U32间相位角为60°因此可判断相序为逆相序。

(4)电压与电流间相位角测量值分别为:用钳形相位表的“φ”档测量各相电压对应电流的相位角。本例中所测得的相位角度为U12对I1为245°;U32对I1为185°;U12对I2为305°;U32对I2为245°;

(5)根据所测相序为逆相序,逆相序的接线形式有三种组合:ACB,CBA,BAC.而本例中U1为B相电压,因此可确定相别为BAC。

(6)列出错误接线下的功率表达式:

由图我们可知P1=U12I1COS(2100+Φ)=UbaIaCOS(2100+Φ))P2=U32I2COS(2100+Φ)=Uca(-Ic)COS(2100+Φ))则总功率表达式P=P1+P2= UbaIaCOS(2100+Φ)+ Uca(-Ic)COS(2100+Φ)=-2UICOS(300+Φ),可以看出电能表倒转。

(7)计算更正系数及实际电量:

K= = UICOSΦ/|-2UICOS(300+Φ)|=? /( -tgΦ)此时表计实抄示数为-30(电能表倒走)。

错误接线时计量电量a=(-30)×150/5×10/0.1=-90000kwh实际电量Wr=k×a=151200kwh

钳形电流表范文6

【关键词】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通道;全细胞膜片钳

迄今大多数学者认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AH)以及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发病机理是由于低氧抑制了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使细胞膜去极化,从而激活电压门控的钙通道,引起细胞外钙离子内流,致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收缩,从而启动HPV[1]。K+通道既是PAH和HPV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2]。基于此,我们利用传统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k+通道的电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PAH和HPV的发病机理,为药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70±30g(购于四川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1.2 试剂

试剂:胶原酶Ⅺ、HEPES、小牛血清白蛋白、papain、四乙胺(TEA)、4-氨基吡啶(4-AP)、EGTA、dithiothreitol(DTT)等试剂购于SIGMA公司,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溶液配制: 细胞分离液(HPSS)(mmol·L-1):NaCl 130,KCl 5,MgCl2 2.5,HEPES 10,Glucose 10,PH 7.3 (with NaOH);低钙的HEPES液:CaCl2 20umol/L;电极内液(mmol·L-1):KCl 110,MgCl2 2.5,Na2ATP 5.0,HEPES 10,EGTA 10,PH 7.2。

1.3 仪器和材料

解剖显微镜(OLYMPUS SZX12,Japan)、倒置相差显微镜(OLYMPUS IX70,Japan)玻璃微电极拉制仪(Sutter Instrument co, USA)、毛细玻璃微管电极(硬质,购于中国科学院电子所)、玻璃微电极抛光仪(NARISHIGE,Japan)、膜片钳放大器(Axon Instruments,USA)、电子三维微操纵仪(Sutter Instrument co,USA)、12位A/DD/A数模转换器(Digidata 1200 series Interface, USA)、膜片钳刺激程序设置和电信号数据记录软件:Clampex8.1、膜片钳电信号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Clampfit 8.1(Axon Instruments, USA)。

1.4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急性酶分离

单个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获得参照Smirnov、肖欣荣等使用的急性酶分离法分离[3-4]。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以33 mg·kg-1的进行腹腔麻醉后剖胸,游离支气管、心脏和肺,放在细胞分离液(4℃)HPSS中,清洗淤血后,将标本置于冰浴的琼脂盘上,在体视显微镜下沿着右心室分离出左右肺动脉,清理结缔组织,顺肺动脉主干分离肺动脉的分支, 去掉肺动脉主干及1级分支,最后保留2-4级肺动脉分支(φ

1.5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选择细胞形态自然、包膜光滑、包质均匀、折光性好的平滑肌细胞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5-7]。反向将经过过滤的平滑肌细胞电极内液冲灌电极,用微操纵仪移动电极进入平滑肌细胞细胞外液中。细胞封接时,让电极接触细胞表面,轻压成小凹,缓慢释放预先施加在电极内的正压,如果细胞状态好,在30-60s的时间内里即能形成高阻抗封接,达1 GΩ以上,封接很好时可达10GΩ以上。给电极内大约10cmH2O的负压,细胞很快被吸破,此时可见电流电容突然增大,表明已形成全细胞模式。设定输出增益:×1、低通滤波频率:5KHz、采样频率:2KHz,采样间隔100ms。并由Clampex8.1软件设置膜片钳刺激程序和记录电信号。数模转换器(Digidata 1200 series Interface)进行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

1.6 统计学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pClamp8.1、SPSS10.0及Excell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用x±s表示,给药前后差异的显著性用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 平滑肌细胞膜上综合性的K+电流

在室温25℃,钳制电压设定为-70mv,给予-90mv到+60mv的阶跃电压,步阶电压为10mv,刺激时间为300ms。当细胞浴液含CaCl2 1.5mmol·L-1,电极内液含Na2ATP 5.0 mmol·L-1及EGTA 0.1 mmol·L-1时,电极内液高浓度的Na2ATP抑制了KATP通道的活性,故此时记录不到KATP电流的存在;因为细胞外液含有生理浓度的Ca2+,同时电极内液Ca2+螯合剂的浓度很低,所以记录到的电流既包含有Kv,又包含有Kca的成分。见图1中A图,从A图可见电流图不太光滑,噪声较大,加入特异性的Kca通道阻断剂TEA (Tetraethylammonium,四乙基胺)5mmol·L-1后,得到的电流图噪声明显减低,曲线变光滑(参见B图),表明Kca电流成分被所TEA抑制,仅剩下Kv电流。为了验证是否为Kv电流,接着我们又加入Kv通道特异性的阻断剂5mmol·L-1的四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约4min后可记录得到C图,从C图可见到电流进一步受到抑制。将A图与B图、B图与C图分别相减得到D图与E图,分别为TEA和4-AP所抑制的电流成分,可见Kca电流所占的比例较Kv小。将A、B、C 3幅图作I-V曲线后得到F图。

2.2 电压激活性K+电流(IKv)

图2 A:电压激活性K+电流

B:62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记录到的IKV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

在同样的刺激程序下,单纯仅仅希望记录到IKv时,将细胞浴液中1.5mmol·L-1 的CaCl2换成等摩尔浓度的的MgCl2,同时在细胞浴液中加入2mmol·L-1的EGTA,在电极内液中加入10mmol·L-1的EGTA,在此条件下,记录到的电流基本是Kv电流。这些电流表现为噪声很低,曲线很光滑,与Kca电流有明显的不同(见图2A)。选择记录良好的62例Kv电流图,以膜电位为横坐标,各个电位下所记录的电流值与+60mv时所得到的最大电流值相比较得到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I-V曲线(图2B)。这样可消除由于细胞大小不一,从而使得电流值也不一样而造成的误差。从I-V曲线我们可见到记录的k+ 电流呈现明显的外向整流特性,k+的反转电位即零电位水平均在-70mv左右,这与大多数文献所报道的一致。在所记录的62例平滑肌细胞中,k+ 电流激活的阈电位为-60mv左右,高于此电位的去极化均可激活k+通道。

为了验证所记录到的电流为Kv电流,我们用4AP(4Aminopyridine,四氨基吡啶),一种特异性的Kv通道阻断剂,加到培养皿中,看其对电流是否有影响。先记录一个未加药的对照电流图,如图3A所示,然后向培养皿中加入定量4AP使其终浓度为5mm·L-1,在等待约4min后重新记录加药后的电流图形,如图B所示,可见电流受到明显抑制,将图A和图B相减,得到图C。可见到加入4AP 5mM·L-1,KV通道被抑制,使电流明显减小,且4AP对Kv电流的三种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膜电位为横坐标,各电流值与加药前+60mv水平的电流值相比得到I/Imax为纵坐标,分别绘制出给药前后的IV曲线,可见4AP使得K+电流的IV曲线显著下移,即减小钾电流,但在不同膜电位下的减小程度不同,呈现出电压依赖性,随着电位的增大,抑制程度也越来越大(n=10,图D所示)。在+60mv时,电流仅为对照前的37.08±0.086%,抑制了近65.51±11.84%,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n=10,P

2.3 钙激活性钾通道(Kca)

在细胞浴液含CaCl2 1.5mmol·L-1、4-AP 5mmol·L-1,电极内液含EGTA 0.1mmol·L-1的情况下,可记录到噪声很大,去极化后缓慢达到最大值的失活很慢或基本不失活的电流。这与文献报导的Kca电流的特征相一致(见图4A)[11]。为了验证是否为Kca电流,我们将该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TEA 5mmol·L-1加入到培养皿中,以观察电流的改变(见图4B),可见TEA可使Kca电流受到明显抑制。

图4 A:记录到的典型的Kca电流 B:加入TEA电流图形受到明显抑制

3 讨论

K+通道对血管紧张度的维持和血管功能的调节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参与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膜电位,亦是众多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靶点,在PAH和HPV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9]。对PaSMCs的电生理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PAH和HPV的发病机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重点记录了Kca与Kv两种通道的电流,在PaSMCs没有观察到快Na+ 电流,这与报道的结果一致。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的电流是宏膜电流,包括不只一种通道电流,而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也不只一种,在分离每种通道电流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如控制灌流液的温度、特定的protocol以及特异性的工具药在一定条件时,可将另外一种或几种通道电流阻断,从而得到希望的电流。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我们所记录到的K+电流不含KATP与Kir。在包含有Kca与Kv的综合性的K+电流中用5mmol·L-1的TEA可消除由于Kca的存在使曲线不光滑的部分,继续加用4AP则使电流更进一步的抑制,而单独记录出的Kca电流表现为激活缓慢,噪声很大,这与文献[8]报道的Kca电流的特征一致,加用TEA后使电流受到明显抑制,更进一步证实了记录的电流为Kca电流;接着加用Kv通道特异性的阻断剂4AP,可进一步使电流受到明显地抑制,证明该成分为Kv电流。最近的研究表明虽然高浓度的TEA 和4AP对阻断Kca 和KDR 无特异性,但在浓度时阻断的Ik成分确实不同。≤5mmol·L-1的TEA可特异性的阻断Kca通道的电流,而≤5mmol·L-1的4AP可特异性的阻断TEA和CTX(Charybdotoxin,另一种特异性的Kca通道阻断剂)不敏感的K+通道的电流即Kv。

我们在单个PaSMCs上证实有Kv存在,它们在膜去极化时被激活,引起外向的整流性的K+电流,加用Kv通道特异性的阻断剂4AP后可使电流受到明显的抑制,如图3所示。据电压依赖性和药理学的差异,Kv可分为Ka、Kst及KDR,每一个细胞记录到的Kv电流是由这3种成分以不同比例复合而成,根据形状和各种成分比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4类,如图A至D所示。Ka(短暂外向性钾通道)电流的激活是电压和时间依赖性的,其介导的电流是在细胞去极化早期出现的外向性钾电流,其特点是具有电压依赖性的快速激活和灭活,是早期复极化电流,图1A记录的电流以Ka为主,图E中IV曲线显示了图A中峰值电流与稳态电流的明显差异。而图D则呈明显的KDR的特征,激活缓慢或基本不失活。从A图到D图Kv电流激活的时间常数逐渐增加。根据文献[10]Kv包括多种亚型,根据分子生物学分类分为Kv1、Kv2、Kv3、Kv4、Kv5、Kv6及Kv9,每型又按发现克隆的次序进一步分类,其中Kv1.4为Ka,实验中我们每个细胞记录到的全细胞Kv电流形状都不完全一样,估计与每一次记录的PaSMCs所包含的Kv亚型所含的比例不同有关。

参考文献

1 Xiaojian Yuan. Voltagegated K+ Currents regulate resting membrane poential and (Ca+)I in pulmonary arterial myocytes[J].Circ Res, 1995, 77(2): 370-378.

2 Nelson MT, Quayle JM. Physiological roles and properties of potassium channels in arterial smooth muscle[J]. Am J Physiol, 1995, 268(4 pt 1): C3-C18.

3 Sergey V Smirnov. Chronic hypoxia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 in rat pulmonary artery muscle cells[J]. Am J Physiol, 1994, 266 (Heart Circ Physiol. 35): H365-H370.

4 肖欣荣,陈文彬,程德云.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分离与鉴定[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8, 29(3): 241-243.

5 Hamill OP, Marty A, Neher E. Improved patchclamp techniques for highresolution current recording from cells and cellfree membrane patches[J]. Pflugers Arch, 1981, 391(2): 85-100.

6 B Sakmann and E Nether. Patch Clamp techniques for studying ionic channels in excitable membrane[J]. Ann Rev Physiol, 1984, 46: 455-472.

7 陈军 编. 膜片钳实验技术[M]. 科学出版社, 2001.

8 Sergey V Smirnov, Philp I Aaronson. Ca2+activated and voltagegated K currents in smooth muscle cells isolated from human mesenteric arterie[J]. Journal of Physiology, 1992, 457: 43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