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加工范例6篇

蔬菜加工

蔬菜加工范文1

蔬菜种子成熟收获后,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和加工,其程序主要包括干燥、清选和包装。

种子干燥。蔬菜种子采收后如不予干燥,湿种子堆放易发热或霉变烂死,有些种子因含水量大,容易发芽。因此,种子干燥是确保种子安全贮藏、延长使用年限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经过干燥后,不仅可降低种子含水量,而且可以杀死部分病菌和害虫,削弱种子的生理活性,增强种子的耐贮性。

种子干燥的快慢主要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如果将种子置于温度较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的条件下,则干燥速度快,反之就慢。较小的种子,种子表面疏松、较多毛细管空隙,比较容易于燥。反之。较大的种子。种子表面有蜡质层、毛细管小,则比较难干燥。但提供种子干燥的条件必须在确保不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前提下进行。如刚收获的种子含水量较高,且大部分种子处于后熟阶段,生理代谢作用旺盛,因此,在干燥时常采用先低温通风,后再高温的慢速干燥法。否则即使种子达到干燥的要求,由于种子生活力已受到影响,也就失去了干燥的意义。

其次,种子本身的结构及其化学成分也对干燥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主要成分为淀粉类的蔬菜种子,如菠菜、甜菜等,种子结构疏松,传湿力较强,比较容易干燥,可以用较快的干燥方法,干燥效果也较明显。对于蛋白质类种子,如大豆、蚕豆等,种子的种皮疏松,易失水,如放在高温快速干燥条件下,子叶内的水分蒸发缓慢,种皮内的水分蒸发很快,很易使种皮破裂而失去保护作用,同时在高温下蛋白质容易变性而失去亲水性,影响种子生活力。因此,对于这类种子通常采用低温慢速的干燥方法。在实际应用上,豆类种子往往带英曝晒,当种子充分干燥后再脱粒,其原因也在于此。对于油质类种子,如十字花科的多种蔬菜种子,这类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属不亲水性物质。相对地说,这类种子的水分比上述两类种子容易散发,可用高温快速条件进行干燥。但这类种子籽粒小,种皮松脆易破,在高温下还容易走油。因此,在实际应用上,常采用籽粒与英壳混晒的方法,这样既可促进干燥,又能减少翻动次数和防止走油。

干燥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燥,太阳干燥以及人工机械干燥三种。

自然干燥是指处于成熟期或贮藏期间的种子,由于种子内水气与空气湿度的差异,自然失去水分的过程。它受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影响较大。华南地区在春夏季,下雨较多,种子无太阳可晒,丝瓜往往采收种瓜后挂于室内通风处让其晾干再取种。芥蓝也是收获种株后,让其自然干燥一段时间后取出种子再晒种。

太阳干燥方法简易,成本低,经济且安全,般情况下不易丧失生活力,通常多用于甜瓜、黄瓜、南瓜、番茄、茄子、西瓜以及其他脱粒后仍是潮湿的种子。但有时会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同时必须注意晒前全面清理晒场,以避免造成机械混杂,此外,所有蔬菜种子都不宜直接放存水泥晒场上曝晒,以防温度过高,损伤种子。在利用太阳干燥时,还要薄摊勤翻,让种子增加与日光、干燥空气的接触面,使种子干燥均匀。

人工机械干燥也称机械烘干法,它具有降水快、工作效率高;不受自然气候条件限制等优点。但人工机械干燥设施较为昂贵,而且技术要求较严格,使用不当种子容易丧失生活力。在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借用粮食上的烘干设施,但必须选择安全可靠的机械干燥设施。

种子清选。种子的清选直接影响到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清选工作做得好,既可增加种子产量,也可提高种子的质量。通过清选把切枯枝碎叶、果实残渣、土块、病瘦、虫卵等清除干净,从而提高种子的使用价值,减少病虫的传播。

种子清选常用的方法有风扬分离、筛选分离以及比重分离。

风场分离是利用鼓风机使轻的种子与重的种子分高。使种子与较轻的果英碎屑灰尘等分离。

筛选分离是利用筛孔的大小、形状使种子分层过筛,将夹杂物清除。

比重分离的原理主要是根据种子和夹杂物在密度或比重上的不同来进行分离。例如洋葱、番茄、黄瓜等用流水洗种,根据种子比重的不同,来收集种粒重大的种子,清除较轻的夹杂物。

三者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也将二者或三者结合起来使用。

种子包装。在种子贮藏、运输及销售等过程中,为了防止品种混杂、变质和病虫为害,保证种子具有旺盛的生活力,应对种子进行恰当的包装。另外,规范的种子包装也有利于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防止假冒伪劣的散装种子坑害菜农。

对于包装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求包装容器必须防潮、无毒、不易破裂、重量较轻。目前广泛使用的有麻袋、布袋、纸袋、铁皮罐、聚乙烯铝箔复合袋及聚乙烯袋等。麻袋、布袋主要用于大量种子短期贮藏或运输时的包装。铁皮罐适于长期贮存、销售,或短命种子以及价格昂贵的种子包装。纸袋、聚乙烯铝箔复合袋、聚乙烯袋等主要用作种子零售的小包装。另一方面要求包装的种子含水量和净度应符合标准,并应在包装容器上加印或粘贴与所包装种子相符合的标签,包括注明作物和品种名称、采种年月、种子的质量标准、种子数量及栽培要点等。

种子的贮藏

种子收获后一般都不会立即播种,特别是商品种子往往需要一段贮藏时间,因此,在贮藏期间内保证种子的生活力也是保证生产需要的必要措施。

蔬菜加工范文2

【关键词】蔬菜;加工;营养;保护

蔬菜是人们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它除含有能促进肠胃蠕动以利消化和排泄的纤维素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类。是膳食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食物真正的营养价值,不仅取决于食物原料的营养成分,还取决于烹调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保存率。一般来说:食物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因性质比较稳定,在烹调过程中损失较少,而所含的维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因易水解,如果烹调加工方式不合理很容易被破坏而损失。因此,如何保护蔬菜中的营养素,使其发挥最佳的营养功效呢?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蔬菜的烹调和加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养损失的途径

㈠烹调之前准备阶段的损失

1.存放 未加工的蔬菜可分类存放,蔬菜虽然被采摘,但植物体内仍然在进行一系列的生化作用,因此,必须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保存。蔬菜在处理好后存放在低温处或冰箱内不仅可以起到保鲜作用,而且还可以将残留在蔬菜上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有机磷农药)逐渐分解。但不宜久存。

2.洗涤 各种食品原料在烹饪前都要洗涤,洗涤能减少微生物,除去寄生虫卵和泥沙等杂物,有利于食品卫生。蔬菜在烹调之前应当洗涤干净。先洗后切与先切后洗,营养损失差别很大,如果将叶菜类切后泡在水里很久,这样必然会使损失增大。若清洗时不破坏其组织与完整,其维生素的损失是很少的。但夏秋之际,有些虫卵洗不掉怎么办?可采用盐水清洗,把菜放入浓度为2%的食盐水中浸泡5分钟,则可使菜虫的吸盘收缩而脱落,从而达到清洁目的。因此,先清洗后整理削剔,可以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但应注意削剔时不要过分浪费原料。

3.切配 许多原料须作一定的刀工处理,使块形变小,便于烹调和食用。原料应先洗后切,以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因为蔬菜中含有的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C对氧十分敏感,改切后蔬菜组织其细胞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损伤和破裂,所含营养素暴露在空气中,同时增加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加速维生素的氧化。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损失就越多。另外原料还应现切现烹,现做现吃,以保护维生素少受氧化而损失。对烹调原料切配的数量要估计准确,若一次切配过多,不及时烹调或食用,则会增大维生素在保存期氧化损失。例如:蔬菜炒熟后,放置1小时,维生素C损失10%,放置2小时则损失14%,5小时后再回锅,其损失更多,因此要保存维生素必须讲究科学的切配和切配后及时烹调,及时食用。

㈡烹调过程中的损失

1.煮 水煮时用水过量,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不稳定的营养 素受到损失。在加水浸没后烹调时间过长,块形切配得过小,均会使煮熟的蔬菜中无机盐的损失率达25%,而加少量水煮则仅损失15%。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损失情况也是这样。加少量水煮,这些维生素的损失率平均为10%,而加水浸没煮,损失率则为20%。一些蔬菜在碱溶液中浸泡和烹调可以使其软化,提高嫩度及色泽并缩短烹调时间但对维生素B1会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2.蒸 蔬菜用汽蒸比用水煮更能提高营养素的保存率减少沥滤损失,并缩短烹调时间而且蒸制成的食物具有可口性,易被消化吸收。

3.煎炸 煎炸油温高于蒸煮的加热温度,因而造成多种营养成分更严重的损失,食物煎炸后,维生素则会发生严重破坏。

4.腌制 蔬菜的腌渍是保存维生素C的好方法。维生素C在氧气浓度低的酸性环境中较为稳定,但随腌渍日期的延长和食盐浓度的增加,会损失20%的含量。在腌渍容器中没有被水淹没而露出的部分,维生素C可在24小时内全部损失。因此被用作日常食用的腌菜,应分装在小容器内,并灌满盐水,加盖存放。

5.二次加热 烹调过的蔬菜重新加热,在营养上与新鲜的或烹调过一次的制品会有很大差别,特别是维生素C的损失较大。有人发现切片的圆白菜、花椰菜以及豌豆、刀豆烹调后冷藏24小时,维生素C损失22%,而重新加热过的蔬菜与刚煮熟末冷藏的制品比较,维生素C的损失还会增加。

二、烹调过程中的营养保护

人体需要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类菜肴,因此制作菜肴时,应重视以下几点对维生素的保护。

(1)趁新鲜食用蔬菜买回家以后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最好趁新鲜赶快吃掉,在冰箱里多放一天,维生素就多流失一些。

(2)对能生吃的蔬菜,如黄瓜、莴苣,应尽可能制成凉拌菜生吃。

(3)芹菜叶、莴苣叶、萝卜缨含维生素C及钙较多,不要废弃,尽量食用。

(4)严格做到洗净后再切菜。为了去除残留在蔬菜表面的泥灰及化学农药、粪肥污染物,可先将蔬菜浸泡在水中,然后洗净切配,但时间不宜过长,这样既可保存营养,又可减少蔬菜表面的细菌数。

(5)切配前对原料用量要估计正确。如果切配得过多,过剩的就只得存放冰箱。但这样却增加了营养素的损失。

(6)在切大块蔬菜时切得越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就越大,维生素流失得就越多,所以菜切大一点比较好。胡萝卜之类的带皮的蔬菜,表皮的维生素比里面更多,最好可以带皮食用。

(7)烹调时尽可能地做到旺火速成。保存营养素的前提是菜既要做熟、加热时间又要短,旺火快炒则符合这一要求。旺火快炒可保存80%的维生素,而小火炒仅保存40%左右。炒菜时要不断的翻炒,避免受热不匀引起焦化。食盐加入不能过早,因为过早加盐会使蔬菜中的水溶性营养素渗出而增大热氧化,引起维生素,碘和其它无机盐的损失。一些蔬菜中含有毒素,如刀豆(四季豆)中含有溶血性皂素,发青、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对这些蔬菜类应烹煮熟透,以便使毒素彻底破坏。

(8)烹制蔬菜时在不影响风味的前提下,适量加一点醋或加水淀粉着芡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存。醋对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蔬菜加工范文3

【关键词】 蔬菜加工企业 ERP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实施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能带来一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量采用ERP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走在了信息化大潮的前列。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实施ERP也正逐渐展开。据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杭州地区80%的企业在作企业信息化规划时都把实施ERP作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足见ERP的思想在我国正深入人心,正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

我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而蔬菜总产值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7.5%,约占经济作物总产值的50%,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又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蔬菜生产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蔬菜加工企业是蔬菜实现产业化的关键一环,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纽带。它的兴衰不仅影响着整个蔬菜产业链的完整和高效运转,同时也是提高蔬菜附加值,进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蔬菜的加工比例还不高,加工的技术还很落后,加工企业的管理还很原始,这些不仅影响我国蔬菜资源优势的发挥,而且更加难以适应加入WTO以后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举措,给蔬菜加工企业提高竞争实力指明了方向。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蔬菜的生产、加工、交易,是蔬菜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其中实施ERP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二、HD公司简介及ERP实施背景

(一)HD公司简介

HD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它的前身是1984年与日本东京丸一株式会社以补偿贸易形式成立的一家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1986年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食品卫生标准企业注册,1987年首批出口美国马蹄片通过FDA检验,1989年获自营业进出口权,1998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通过HACCP认证。现已成为一家拥有9家控股公司和多家松散型企业的国家中二型企业。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 800平方米,固定资产9967.44万元,共有员工800多名,其中大中专生和工程技术人员150多名。

HD公司主要生产速冻、脱水、罐头、果汁、调理、保鲜、盐渍果菜等七大类百余个品种的系列食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销售量的90%以上。10几年来,公司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二)ERP实施背景

1.为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作用,公司以发行股票上市为契机,制定了“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2.HD公司的产品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消费产品,它的市场特点是生产厂家多,消费面广,并且直接面对消费者。季节的更替,口感的变化,时时刻刻在影响产品的销售。[文秘站:]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对企业管理的水平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在WTO的框架下,国外产品的大量进入,竞争对手水平不断提高,给HD公司的经营无时无刻不带来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HD公司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快内部信息处理及决策,决定构建一个集电子商务(EB)、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客户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战略管理(SEM)等管理功能软件为一体的公司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三、HD公司在供、产、销等方面的特点

同其他类型的工业企业相比,蔬菜加工企业在供、产、销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我们在实施ERP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也是其个性化的体现。

(一)在供销管理方面

1.原料在流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溢损。

2.原料供应质量要求严格,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3. 一般年度或定期与客户举行专题会议,确定意向性销售 计划,实际生产与销售以客户正式订单为依据。

4. 订单完成周期长,订货批量大。

5. 一般来说,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形成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6. 产品销售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它根据现有的原料及半成品来制定销售计划。

(二) 在生产管理方面

1.生产计划主要根据客户订单,具有季节性和不稳定性。

2. 当天进入车间的鲜活原料要求当天加工完成入冷库。

3. 一般先加工生产半成品,送入冷库,待收到客户的发货通知才包装成成品。

4. 生产现场每日的生产量、生产时间由当天的生产任务确定,具有不稳定性。

5. HD公司具有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加工手段,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实际需求,安排计划时,生产能力可以基本忽略。

6. 生产用工具有不稳定性,有些时段用工量较大,有些时段用工需求量较小.(三)在库存管理方面

1.库存物品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保质期。

2. 各工场和冷库都独立核算,冷库储放的物品从核算上来说属于工场,工场要向冷库交费。

(四)在财务管理方面

各单位独立核算,内部各部门、工场、冷库均为成本中心;外部各子公司均是利润中心。

四、HD公司ERP实施及结果

(一)软件功能的缺陷

由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ERP产品都是通用产品,所以在功能上与蔬菜加工

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差距,主要体现在:(1)代管仓管理功能不全,无法对代管物料进行管理。(2)无来料加工管理功能,来料加工的原辅材料无法在系统内处理。(3)自定义报表的取数函数功能不足,如不能对多个产品数量的取数和区分某个产品使用某种原料的准确数量。(4)财务可以并账并表,但物流不能合并,进销存的数据无法合并,不能自动生成整个集团的进销存报表。(5)缺乏适合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和企业个性化的表单与功能,如复合加工出入库、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内部调拨单(核算单位之间买卖关系)等。

(二)HD公司ERP个性化实施

相比其他制造企业,蔬菜加工企业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ERP的实施在有些方面有别于一般制造企业,分述如下:

1.首先引入了财务管理模块和物流管理模块,其理由是蔬菜产品的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尤以原材料、半成品的贮存成本为最),所以,规划好企业的物流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重点,不仅有利于降低库存,降低成本,而且能够很快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增强实施ERP其他模块的信心,尽快地打开局面。而财务模块往往有很大的通用性,受行业影响较小,因此实施风险相对较小,可以很快地上线运行。

2.实现ERP系统与CRM系统的无缝集成。蔬菜加工业中原材料供应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库存,着眼点应放在营销上,通过对市场正确的把握,充分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以减少不必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库存水平,而在这方面,CRM有用武之地。

3.开展业务流程的再梳理。业务流程重组(BPR)是ERP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在HD公司ERP实施中,根据ERP系统的要求,结合蔬菜加工企业的现实情况,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如由于蔬菜加工企业的供与销有着非常直接和紧密的关系,因此把HD公司的采购和销售统一由贸易部来管理,贸易部下辖3个部门:业务部、单证部、采购部。业务部主要负责联系业务,向客户介绍生产信息和报价,推销产品,签订合同,向生产部提交信息传递单,安排生产。单证部负责订船、报关、办理单证等与发货相关的业务。采购部负责原料供应、材料采购;在生产管理中,生产本部根据业务部的信息传递单,安排生产和采购计划,进行生产调度,同时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生产工场管理主要包括按生产本部的调度组织生产,并统计上报生产情况;在库存管理中,对公司原有的领料流程进行了重组,原有流程存在着领料比较随意、无序的情况,经过梳理以后,各工场或生产车间严格按照ERP所建议的规格、数量来进行领料,否则一律不发料……通过对公司业务流程全方位的重新梳理,不仅为ERP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使公司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档次。

4.注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重点是管理层应用和销售人员。同时招聘适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信息部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加强二次开发能力,解决部分系统功能性缺陷。其次建立系统管理制度,把ERP应用纳入考核范围。

5.注重基础数据的准备和完善,保证系统正常运转的需要。由于HD公司原有的管理中,管理的规范化做得不够,出现了较多基础资料的空白项,这虽然没影响核算的要求,但影响了数据的后期分析处理及系统作用的发挥。为此,HD公司专门组织力量对基础资料进行了补充完善,以信息部为主,要求各部门紧密配合。

6.在ERP的整体设计架构上,采用功能结构方式,使系统之功能与组织结构分开,以减小组织结构变动对系统功能发挥的影响;采用分工合作﹑民主集中功能分配原则,以减少个人因素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各功能模块皆采用预期警示﹑主管监督﹑过期锁定等系统校验方式,以避免实务作业者失误而造成对工作目标实现的影响。对于各部门的专门工作,着重按照基本控制原则处理实务作业中的各种情况;在跨部门的运作中,则着重在内部的监控和自动审核的管理功能;在对整个集团的管理中,则着重于实时汇集各种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为高层领导者提供管理、决策的重要情报。

(三)HD公司ERP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了一年多的实施,HD公司ERP项目第一期的实施任务基本完成,ERP系统也开始在应用中日益显现它的优势:

1.将企业业务和财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规范了总部物流管理;

3.形成、规范了具有蔬菜加工业特色的业务运作;

4.集团信息化的整体框架规划形成,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

5.帮助企业提高分析、预测与决策的能力。

蔬菜加工范文4

肃州区蔬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情况调研报告

 

罗春梅

 

为了更好的掌握肃州区蔬菜、肉类市场生产加工、销售有关情况,及时反映肃州区蔬菜、肉类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掌握生产流通和储备、投放等情况,我局组织专人走访了蔬菜种植乡镇,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及养殖大户,蔬菜肉类加工及仓储企业,批发户、零售市场及直销店,并召开了有乡村干部、相关部门、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负责人、种植及养殖大户、批发零售市场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蔬菜、畜产品生产现状

(一)蔬菜面积稳定,产量效益不断攀升。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蔬菜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抓管理,强技术,增效益,使蔬菜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9.77万亩,总产量达到60.6万吨 ,其中:洋葱4.3万亩,总产17万吨,占蔬菜总产量30%,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1392公斤。蔬菜栽培模式主要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蔬菜、特色品种和复种为主,其中:日光温室2.29万亩,占蔬菜总面积12%;大棚蔬菜4.78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4%;洋葱、番茄、辣椒等加工外销型蔬菜7.94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40%;露地精细蔬菜和复种秋菜4.76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4%。初步形成了设施高效菜、加工外销菜、露地精细菜和秋季复种菜四大产业化生产格局。

(二)主要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近几年肃州区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畜禽生产总量持续增长,产出总体自给有余。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支持带动下,已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产业园2个,引进企业43家,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98个,规模养殖场1735个,培育万元规模养殖户16429户,两万元规模养殖户7177户,创建省部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6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0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56%以上。2013年,各种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19.2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3.84万头只,增长0.47%,其中牛饲养量达到17.37万头,增长2.12%;羊饲养量达到138.83万只,增长3%;猪饲养量达到21.59万头,增长3.2%;鸡饲养量达到641.47万只,下降0.2%。主要畜禽存栏达到331.85万头只,比上年增加5.84万头只,增长1.79%,其中:牛存栏达到9.53万头,增长2.25%;羊存栏达到76.82万只,增长2.09%;猪存栏10.18万头,增长2.62%;鸡存栏235.32万只,增长1.64%。主要畜禽出栏达到487.41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万头只,下降0.41%其中:牛出栏达到7.84万头,增长1.95%;羊出栏达到62.01万只,增长4.2%;猪出栏11.41万头,增长3.73%;鸡出栏406.15万只,下降1.2%。主要畜产品中肉产量29643吨,比上年增加758吨,增长2.62%;蛋产量7059吨,增加114吨,增长1.64%;奶产量24600吨,减少570吨,下降2.26%。

(三)蔬菜、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带动基地、繁荣市场、促进流通发展方面初显成效。全区已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58家,其中建成西部科技、敦煌百佳、西域阳光、康博食品等以加工销售蔬菜为主要业务的企业49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1家(西部科技公司),省级龙头企业1家(康博食品公司),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49家蔬菜加工企业中有9家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13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7家企业获得对外出口经营权,以此带动形成了总寨、清水、下河清洋葱和上坝番茄、三墩辣椒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集约化生产基地。大宗蔬菜加工类型也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凉晒加工、脱水加工发展到目前的酱制加工、冷冻加工等,设计加工能力由过去的5万吨增加到8万吨,实际加工量5万吨。加工品种由单一的洋葱发展到目前的韭菜、胡萝卜、四季豆、青红椒、香葱、大麦青苗、番茄酱等多类产品,年加工量占到蔬菜总量的38%。加工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欧洲及国内沿海等各大城市。在蔬菜仓储保鲜方面。全区已建成特尔鲜农产品批发市场、春光蔬菜批发市场、大敦煌农产品公司和泰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4大市场,年仓储保鲜能力达13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5.8亿元。特别是特尔鲜公司,目前拥有果菜冷藏保鲜库24座,年贮藏保鲜蔬菜水果等5万吨,年周转销售以洋葱、白菜为主的农产品7万吨;春光蔬菜批发市场拥有5500吨果蔬恒温库和2万吨的果蔬农产品保鲜贮藏库各一座,为农产品贮藏保鲜业的发展积蓄了后劲。目前肉奶加工企业主要有6家,其中,屠宰牛羊、猪、鸡各1家,奶加工企业3家。畜禽肉类加工还处于传统屠宰销售,奶产品主要以鲜奶收购保鲜加工为主。

(四)蔬菜、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外销蔬菜品种主要以洋葱、白菜、甘蓝、韭菜、食用菌、番茄、辣椒、茄子、果品等产品为主,以洋葱为主的鲜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等8个国内沿海城市及韩国、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白菜、甘蓝、韭菜、食用菌主要销往新疆、青海、内蒙、卫星发射基地等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年外销50万吨(含中转销售),外调蔬菜基本保持在年13至15万吨。

牛羊肉外销主要以活畜为主。牛主要以牛犊为主,外销张掖、武威等地,羊主要外销新疆等地,随着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牛羊外销量逐年增加。鸡和蛋基本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但生猪还满足不了本地市场需求,基本不外销。

二、存在的问题

1.设施蔬菜种植总量不足,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肃州区长年设施蔬菜2万多亩,季节性设施蔬菜4万多亩,两项合计占蔬菜总面积的36%。近年来区上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从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加大了设施蔬菜生产的扶持发展力度,建成了一批设施蔬菜产业园区,推动了设施蔬菜的规模发展。但同时存在“有建设规模,无经营规模”的现状,由于小区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带来产品多元化的问题削弱了规模效益的发挥。加之过去建设的日光温室大都分散经营,而且温棚年久失修,空棚逐年增加,大大减少了设施蔬菜的生产份额。  

 2.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不尽完善,辐射带动外销功能弱。近年来,设施蔬菜种植和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蔬菜、畜产品产品的总量逐年增加,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农业种养基地,缺乏产地市场,而且市场信息服务相对滞后,从事蔬菜产品运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外销能力不足,销售渠道狭窄,再加上我区还没有带动实力强的全产业链深加工龙头企业,部分农产品也还存在季节性销售不畅问题,若不认真加以解决,将会成为整个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3.生猪饲养量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从目前情况看,肃州区千家万户退出生猪养殖,规模化养殖已悄然兴起,已建生猪养殖小区、养殖场生猪饲养量在百头左右小规模的养殖户居多,千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只有4户,生猪养殖表现总量不足,市场占有份额小,生猪屠宰企业深加工能力不强,没有与养殖农户形成利益、风险共同体,抗风险能力弱,生猪养殖优良品种依赖性强,缺乏龙头养殖企业带动,致使养猪业在低层次上徘徊。

三、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设施蔬菜规模发展。区委区政府要把蔬菜、畜产品生产、销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围绕规模发展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 出台扶持发展政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直接从事设施蔬菜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千家万户无法解决的规模发展问题和有建设规模、无经营规模的问题。真正从扩大种植规模和强化经营主体上实现产销规模效益。

2.培育新的生猪养殖基地,提高猪肉自给水平。针对肃州区目前存在的本地猪源供应不足,现行生猪养殖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政府应采取果断措施,从规划用地、项目支撑、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改造一批养猪大场大户,新建一批养猪大场大户。建议从全局考虑,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新上一个养殖、繁育、加工增值、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猪发展企业集团,年销售规模应在5万头左右,以此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增强猪肉自给能力。

3.建立政府肉类储备,调节平抑肉价。市区应出台有关政府肉类储备政策,建设肉类储备设施,建立价格调节基金,调节肉价不稳,给养殖业带来的风险。在肉价过于走低的情况下,政府进行储备收购;在肉价过快上涨情况下,政府动用价格调节基金,投放储备,以平抑肉价过快上涨。

蔬菜加工范文5

5.3通风

5.3.1加工、包装车间应通风良好,配有换气设施或空气调节设施以防室内温度过高,

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5.3.2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

5.3.3排气口应装有防止害虫侵入的装置,进气口应装有空气过滤装置,过滤器应该能被清洗和重新安装。两者均易于拆下清洗或更换,室内空气调节,进排气或使用风扇时,空气流向应从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以防止空气对产品的包装材料造成污染。

5.4供水

5.4.1生产供水:工厂有足够的供水设备,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的规定。必要时设置储水设备,应有防治污染措施,并定期清洗、消毒。使用循环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上述规定。

5.4.2制冰供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制冰及贮存过程中应防止污染。

5.4.3储水池(塔或槽)应以无毒,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建成,并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应定期清洗消毒。

5.4.4用于制冷、消防和其他类似用途而不与原料或成品直接接触的非饮用水,应使用完全独立、有鉴别颜色的管道输送,不得与生产(饮用)水系统交叉联结或倒吸于生产(饮用)水系统中。

5.4.5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施,防止有害动物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导致食品污染。

5.5卫生设施

5.5.1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应在远离生产车间的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其设施应采用便于清洗、消毒的材料制作,结构严密,可防治害虫、老鼠进入,并能避免废弃物污染厂区和道路。

5.5.2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必须设有废水、废气处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废水、废弃的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规定。厂区内部的排放有害气体和煤烟。生产车间的下水道口需设地漏、铁栏。废气排放口应设在车间外的适当地点。

5.5.3更衣室、淋浴室、厕所:应设有与职工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淋浴室和厕所。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离地面20em以上。男女更衣室应分开,室内应有适当照明,且通风良好,并设有供生产人员自检用的穿衣镜;淋浴室可分散或集中设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员计,每20~25人设置1个,淋浴室设置天窗或通风排气孔和采暖设备;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水冲式,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

5.5.4洗手、清洗、消毒:洗手设施应以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建成,其设计和结构应不易藏污纳垢,并易于清洗消毒。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应设热水和冷水洗手设施,采用非手动式开关,以防止已清洗或消毒过的手再度污染。洗手间内设置足够数目的洗手设备(每25人设一个洗手水管,每50人设一个消毒盆)并备有洗手剂、清洁剂、消毒剂和干手设备。洗手的警示语要放在一个醒目的位置。生产车间进口处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或备有防污染鞋套。消毒池壁内侧与墙体成45。角坡形,池深足以浸没鞋面,生产经营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池方能进入车间。

5.6贮藏库

5.6.1贮藏库应装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或温度测定自动记录仪、自动温度报警装置,保证切割蔬菜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温度在4℃±0.5℃。

5.6.2贮藏库内应各有垫板,垫板高度不低于10em,库内灯光应有防爆装置。

5.6.3贮藏库门设有风幕装置,以备开门时防止外部温度的影响。

5.7实验室

5.7.1工厂必须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质量检验室,检验室应具备产品标准所规定的检验项目所需要的场所和仪器设备。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对鉴定,及时维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检验数据准确。未开展检测的项目,可委托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食品卫生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5.7.2实验室应配备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和实验室操作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的检验工作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5.7.3实验室应有完善的实验、检验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要逐批次对原材料、半成品和出厂前的成品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单。试验和检验的原始记录应齐全,并应妥善保存,以备查核。

5.7.4如对检验结果有争议,应由卫生监督机构仲裁。

6设备

6.1加工设备

6.1.1设备的设计、构造和安装必须满足加工的要求。

6.1.2设备与设备之间应排列有序,各工序所用设备和容器不得混用,以免交叉污染。

6.1.3固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彻底清洗、消毒。

6.2操作台、工器具和传送车等,应用无毒、无味、坚固、不易生锈、易清洗消毒、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与产品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

6.3盛放食品的容器、工器具不能接触地面,废弃物应有专门容器存放,必要时加贴标识并应及时处理。清洗和消毒的设备和装置的设计有专门的用途和适当的维修。为了防止污染,这些设备应该和食品贮藏、加工、包装的地方严格分开。

6.4制冷设备:产品冷却设备的设计应该能够尽快达到和维持所要求的温度,设备上应设计有控制和监测温度的装置。

6.5温度测量装置:为保证温度控制精确性的需要,应该安装、校正和维护温度测量,记录装置。

6.6磁铁:在某些操作(如切块、切片或填充)的前后应该安装磁铁以保证有效去除金属污染;磁铁的磁力大小要适合需要,如有必要要进行检测。

6.7金属检测器:金属监测装置的安装、校正和维护应根据生产厂家的说明书来作,以保证有效去除金属杂质,这可能包括产品性质的调整、目标金属的选择、设备大小和速度调节等。

6.8计量器:流量计(如氯喂料速率计量器、气压计等)在安装时和随后的每一年都要进行校正以确保精确性。

6.9其它仪器:其他必要的控制关键因素的专门仪器也要到位,如有必要也要进行校对(如氯注射装置、氯浓度检测设备、pH计等)。

7机构与人员

7.1机构与职责

7.1.1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及其它各部门均应设置负责人员,以监督或执行所负责的工作。

7.1.2品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宣传贯彻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定期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l生产经营人员,定期组织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并做好记录工作。

7.1.3品管机构应独立设置,并直属于工厂最高领导,对工厂监管负全面管理职责,并有充分权限以 执行品质管理任务,其负责人有停止生产或出货的权力。

7.1.4品质机构应有食品检验机构,卫生管理机构,作业现场品质人员配置。生产负责人与品质管理负责人不得兼任,其它各部门人员均可视实际需要兼任。

7.2人员与资格

7.2.1品质管理部门应配备掌握专业知识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7.2.2品质管理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具备两年以上食品卫生管理经验,熟悉掌握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7.2.3质量检验人员应毕业于检验专业或上岗前应取得有关部门核发的检验资格证书。

7.3教育与培训

7.3.1工厂应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定期对全厂职工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本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技术人员应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做到教育有计划、考核有标准,卫生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

7.3.2各部门管理人员应忠于职责、以身作则,并随时随地督导及教育所属员工确实遵照既定作业程序或规定执行作业。

8卫生管理

8.1 工厂的卫生管理

8.1.1工厂根据本草案的要求,制定卫生实施细则。

8.1.2工厂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管理机构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按规定的权限监督全体职工执行相关的卫生和管理规范。

8.1.3卫生管理机构职责:宣传和贯彻食品卫生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在本单位的执行情况,定期向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制定和修改本单位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规划;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食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并作好善后处理工作。

8.1.4维修、保养:建筑物和各种机械设备、装置、设施、给排水系统等均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正常运行和整齐洁净,不污染食品;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修,杜绝隐患,防止污染食品。

8.1.5清洗、消毒:应制定有效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和制度,生产车间内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应经常清洗和进行必要的消毒;设备、工器具、操作台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处理后,必须用饮用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蔬菜原料或产品;每班工作结束后或在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必要时进行消毒。

8.1.6除虫、灭害: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对已经发生的场所,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和对食品的污染;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8.1.7有毒有害物管理: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毒品”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建立管理制度;使用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防止污染和人身中毒;除卫生和工艺需要,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各种药剂的使用品种和范围,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监督部门同意。

8.1.8污水、污物: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符合标准者应采取净化措施,达标后排放:厂区设置的污物收集设施,应为密闭式或带盖,要定期清洗、消毒,污物不得外溢,应于24h之内运出厂区处理;做到日产日清,防止有害物集聚孳生。

8.1.9废弃物:加工后的废弃物应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堆集于污物设施内,及时运出/--N处理;使用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8.1.10卫生设施:洗手、消毒池,靴、鞋消毒池,更衣室、淋浴室、厕所等卫生设施,应有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8.1.11工作服:工作服包括淡色工作衣、裤、发帽、鞋靴等;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凡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日更换;其他人员也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8.1.12车间设有专职卫生岗,负责监督检查进入车间人员衣着和消毒情况。

蔬菜加工范文6

摘要:阐述了淮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淮安市蔬菜产业新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淮安

我国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发展中的高增长带动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从保障城市供应的篮中小菜发展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作物,远高于水果、油料、棉花、烟草、糖料的产值[1]。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达1 793.33万hm2,总产量6.7亿t,人均占有量已达410 kg。

淮安市地处苏北平原,交通发达,属暖温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水源充足,是比较适宜种植蔬菜的地区之一。淮安蔬菜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战略而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淮安蔬菜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市种植业的第一支柱产业,至2008年底,已达10万hm2,总产量320.7万t,总产值36.32亿元,已成为江苏省的重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2-4]。如何充分利用淮安优越的地理区位、适宜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来实现淮安市蔬菜产业的新发展,是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现就淮安市蔬菜产业发展作一探讨。

1发展现状

1.1蔬菜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九五”以来,随着全国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淮安市蔬菜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全市的蔬菜播种面积为3.33万hm2左右,总产量仅100万t左右,蔬菜产品基本上是自给自足,进入全国市场和出口的商品量很少。200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已达10.94万hm2。2004年,在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淮安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情况下,淮安市的蔬菜种植面积仍保持相对稳定,达9.67万hm2。设施栽培蔬菜发展尤为迅速,2008年全市各类设施蔬菜面积达2万hm2左右(其中,日光温室面积533.33 hm2,大中棚面积1.93万hm2),比1990年增长约350倍。

1.2蔬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十五”以来,淮安市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着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全面推动蔬菜产品质量提高。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全市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己达4.93万hm2,经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达143个;已制定蔬菜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49个,基本形成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覆盖齐全、内容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建成了7个市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蔬菜生产基地普遍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同时市农业技术指导推广服务部门定期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蔬菜产品质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蔬菜产品的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1.3区域蔬菜种植特色化明显

近几年,淮安市金湖、涟水、淮阴、楚州等蔬菜栽培主要县(区)不断加快区域特色优势蔬菜新产品的引种栽培步伐,目前全市特色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53万hm2左右,并基本形成了五大特色区域:一是淮阴区、清浦区以黄瓜、辣椒为主的日光温室、大棚设施栽培蔬菜生产区域;二是淮阴、涟水以豆类、胡萝卜、朝天椒、浅水藕等为主的出口加工蔬菜生产区域;三是楚州区渠北以包菜、花菜、梅豆等为主的粮套菜、菜套菜生产区域;四是金湖、洪泽、楚州区渠南等沿湖荡地区以荷藕、蒲菜为主的水生蔬菜生产区域;五是盱眙县山区野生特色蔬菜生产区域。淮安市蔬菜种植凸显区域化、特色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4龙头企业拉动能力显著增强

以江苏海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淮安市天益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蔬菜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拉动能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的蔬菜加工企业已初步实现“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企业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农业、定向收购,年加工蔬菜总产量约7万t。蔬菜加工主要以保鲜、脱水、速冻、调理、腌渍等为主,涉及荷仁豆、胡萝卜、青刀豆、结球甘蓝、西兰花、菜豆、田藕、榨菜等10多个蔬菜品种。如淮安市天益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出口的荷仁豆、胡萝卜、青刀豆等蔬菜保鲜加工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地。江苏海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绿康”牌速冻保鲜芦笋、青豆、荷仁豆、甜玉米等大宗农副产品畅销亚洲和欧洲市场,企业并获得美国HACCP和欧盟注册认证。

1.5蔬菜产业流通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淮安市蔬菜商品市场日益活跃,全市现有各类蔬菜大小批发市场30多个,以清江蔬菜批发市场、淮海农副产品市场等较大型批发市场为主下联市区及各县的小型农贸批发市场,最终连接各地镇(乡)、街道小型集贸市场蔬菜供应点,市场网络已初步形成。同时,随着淮安市“农改超”进程的加快,蔬菜配送公司也开始发展壮大,为蔬菜市场体系增添了新的活力。另外,蔬菜加工企业的基地以公司为依托,以农民经纪人为桥梁,采用“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或贩销组织(包括个体贩销大户)+农户”等几种形式直接或间接收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稳定的市场流通体系。

2存在的问题

2.1标准化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服务落后,加工规模小

淮安市蔬菜虽然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质量不高,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仍需进一步加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销售运作模式有待完善和普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淮安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千家万户随意种植,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出名牌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落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薄弱,为产业服务的科研、技术推广以及信息咨询、产品标准制定、产品质量认证等,尚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龙头加工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规模偏小,蔬菜的产后整理、包装和蔬菜加工业仍然是整个产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淮安市蔬菜产业的升级。

2.2蔬菜科技工作上投入严重不足

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蔬菜生产技术集约化程度高,要求菜农有较高的科技水平,但淮安市除少部分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外,大部分地区的蔬菜生产仍以传统耕作为主,种菜技术较为落后,管理粗放,与江苏省第二蔬菜种植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蔬菜生产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技术问题不断出现,如土壤连作障碍、根结线虫病、大棚土壤盐渍化、季节性毁灭性病虫害加重,以及蔬菜采后处理和产地储藏技术手段缺乏等,无一不困扰着广大菜农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但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集成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滞后,已明显地制约着淮安市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产业将向环保、方便、创汇、保健的方向发展,即蔬菜生产趋向环保科技型、蔬菜加工贮藏趋向方便实用型、蔬菜产销趋向出口创汇型、蔬菜消费趋向保健营养型。在“十一五”期间,淮安市蔬菜产业必须紧紧围绕“菜”字做文章,集中精力把“菜”的各个工作的环节联系起来,认真研究发展蔬菜产业的每个细节,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从业者素质,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以提高质量、发展加工和扩大出口为重点,努力提高组织化、科技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增强淮安市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淮安市蔬菜产业的新发展。

3.1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建立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秩序

加强对蔬菜产业,特别是对外向型蔬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和健全行业组织,规范生产和管理行为,使淮安市蔬菜产业步入有序发展的轨道。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量和加工企业的消化能力,指导确定不同蔬菜作物的播种面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政府职能部门应联合有关行业协会,制订并严格实施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5-6]。从提高生产者的素质入手,以技术为依托,企业行为为基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制约和激励机制,从源头抓起,使生产安全的蔬菜成为广大从业者的自觉行动。

3.2加强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蔬菜科技水平

建立与蔬菜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体系,加强蔬菜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农业质量标准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步伐,继续实施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实现基地无害化,实现生产标准化。逐步改变蔬菜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况。二是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7]。在蔬菜生产重点镇(乡)设立蔬菜技术服务站,引进配备蔬菜技术专业人员,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种菜水平。三是通过典型带动,政策、资金扶持,推动农民产销合作组织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实施蔬菜的品牌化经营,提高蔬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3.3实施出口带动战略,促进产业升级

出口蔬菜的质量标准高、要求严、综合效益好,实施出口带动战略能够有效提蔬菜产业的整体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加速改变目前淮安市蔬菜产品出口市场较单一、市场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的局面,尽快培育一批了解国际市场、懂得国际贸易的蔬菜出口龙头企业和营销公司[8]。引导蔬菜加工流通企业、外商等创办专业外贸公司,努力扩大出口。充分利用与东南亚地区地缘相近、饮食相似的特点,扩大在日、韩、东盟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的市场份额;充分发挥绿箱政策,发挥淮安市蔬菜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积极开拓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不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4推进蔬菜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

一是着眼于建立发达的加工业体系,避免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把发展壮大现有的龙头加工企业作为推进蔬菜产业化工作的重点,制订一些行之有效的相应优惠政策,比如奖励订单农业、农业项目投标,加大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倾斜力度等政策,促进龙头加工、流通企业早日盘大盘强,切实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支持大企业通过研发、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业生产水平。重点突破加工、保鲜、贮运等薄弱环节[9],加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三是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收购、适当返还利润等措施,密切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引导基地、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4参考文献

[1] 张真和.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4):57-60.

[2] 王宝海.江苏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07(3):5-7.

[3] 姜夕泉,汪国莲,曹凯歌.江苏淮安地区蔬菜产业实现新发展的对策构想[J].当代蔬菜,2006(9):6-7.

[4] 陈伯清,潘国庆,王启松.淮安市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6(3):69-72.

[5] 何启伟.山东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长江蔬菜,2005(8):1-3.

[6] 杨海兴,牛芬菊.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5):12-13.

[7] 殷伯贤.金山区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方向[J].上海蔬菜,200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