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市场调查报告范例6篇

蔬菜市场调查报告

蔬菜市场调查报告范文1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猪肉、瓜果、禽蛋、粮油等食品类价格以及商品房价格、劳动力价格、工业原材料价格、成品油价格均呈现快速上涨态势,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生活负担,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1-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5.6%,全省累计上涨6.7%,大幅超出了全年4.0%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我市受宏观形势影响,部分消费品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1-8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4.7%,7月、8月连续两月单月涨幅达到5.7%,物价形势十分严峻,完成全年物价调控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当前稳定市场价格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党委和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增强做好稳定市场价格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把保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环节和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市场供应和价格监管工作,分管领导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营造稳定的市场环境。

二、完善措施,全力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年全市市场价格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陇政发〔〕35号)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物价调控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分析当前价格形势,采取坚决的措施,全力抑制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

(一)全力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农牧、商务、粮食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切实把中央、省、市政府各项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力保障市场商品的有效供给。一是要保障粮油供应。要抓紧制定完善粮食应急供应方案,健全地方粮食储备动用机制。如果9月份粮油价格持续走高,粮食部门要及时上报市、县区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动用市、县级粮食储备投放市场,以保障当前特别是国庆、元旦、春节市场粮油供应和价格稳定。要加强与省内外粮食主产区的协作,积极组织粮源,确保应急情况下的粮源供给。各县区政府要组织粮食部门尽快制定面粉直销办法,从9月份至明年春节期间,采取补贴面粉加工企业的办法,调运优惠面粉在全市粮食行业“五个一工程”示范粮店敞开供应。要认真落实粮油储备计划,全面完成省上下达我市的1.05亿斤地方粮食储备任务,有尾欠的县、区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落实到位。市、县城区和库存薄弱的地方,要力争储备10天以上消费量的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包括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二是要保障蔬菜和肉类供应。各县区政府要继续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甘政发〔〕90号)和《省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甘政办发〔〕10号)精神,在确保现有蔬菜种植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蔬菜生产。要立足实际,开发山区蔬菜,增加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品种,力争三年时间全市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65万亩(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61万亩,山区蔬菜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1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15万吨。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蔬菜均衡供应能力,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蔬菜产业发展和市场建设,各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蔬菜产业发展资金。各县区政府要组织商务等部门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和蔬菜零售市场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提高市场覆盖面,切实增强蔬菜市场有效供给能力。要组织商务、农牧、供销等部门认真做好越冬蔬菜调运衔接工作,确保淡季蔬菜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公安交警和城管等部门在加强城市交通、环卫管理的同时,要适当放宽对蔬菜运输车辆进城、菜农直销和蔬菜商贩流动销售的限制,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给予通行便利。积极建立和完善蔬菜、肉食品“早市”、“晚市”等形式的经营活动,切实增加销售网点,增强供给。从9月份至明年春节期间,各县区政府要组织专人在当地主要市场建立蔬菜直销点,组织货源,实行“农贸对接”,向市民敞开零售“平价菜”。各县区政府要组织商务、农牧等部门加强肉类和蔬菜储备,加快武都区200吨、成县100吨及其他各县小型肉类储备库的建设,充分发挥武都区吉石坝5000吨级蔬菜冷藏库、徽县银江新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3000吨级蔬菜冷藏库以及宕昌南阳、文县天池等地小型蔬菜冷藏库的储备、调节作用,指导企业有序增加商业库存和商品投放量,努力保障市场供应。三是要保障煤、电、油、化肥正常供应。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工信、电力、石油、供销等部门要做好煤、电、油、化肥的保障供应工作。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的指导,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督促煤炭企业努力扩大产能,增加供应量。全力组织煤炭经销企业做好市外煤炭调运工作,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用煤供应。要加强电力调度,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正常电力供应。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汽、柴油供应和储备,保障市场需求。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陇政发〔〕36号)精神,以县区农资主营公司为单位积极建立和完善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商品淡储旺供制度,扩大储备规模,落实储备任务,保障重要农资商品的充足供应。

(二)全力保障低收入群体正常生活。市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市民政、人社、统计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全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优抚对象及时有效实施价格临时补贴措施,努力将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各项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提高幅度与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基本同步的目标。财政、民政、人社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对部分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的有关决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时足额发放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体正常生活。

(三)切实强化价格调控手段。一是要严格控制政府调价行为。除国家安排的调价项目外,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今年年底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政府调价措施。二是要依法实施定调价成本监审制度。自今年10月1日开始,全市凡列入《省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在制定或调整价格时,必须依法开展成本监审工作,从严控制商品和服务成本。三是要大力整顿乱收费行为。市、县区发展改革(物价)部门要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等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降低偏高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扎实开展涉农收费、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收费、银行业收费等收费专项检查,全力减轻价格上涨压力。四是要尽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市财政、税务等部门,尽快着手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调控监管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甘政发〔〕98号)要求,于9月底前建立市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积极筹集资金进入市级价格调节基金专户,切实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扶持农副产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补贴低收入群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

(四)从严规范各类市场行为。一是要严厉打击市场价格违法行为。发展改革(物价)部门要认真开展对群众生活必需品、集贸市场收费、“绿色通道”政策落实情况以及交通运输价格、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以及恶意囤积、恶意炒作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要充分发挥价格举报电话作用,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二是要严厉打击商品房价格违法行为。发展改革(物价)、建设(房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房地产价格监管,严格规范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严厉打击商品房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不申报备案、不明码标价、标价混乱、信息不透明、价格欺诈等行为,确保全市商品房价格稳定,特别是确保今年市区商品房价格稳定在每平方米3900元以下。三是要严厉打击扰乱农产品市场秩序的行为。粮食、质监、工商、金融等部门要继续加强对粮食收购、加工企业资质、融资、最高库存限量标准、粮食和蔬菜交易行为的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偷工减料等欺诈行为,维护正常的农产品市场秩序。四是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卫生、农牧、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要深入排查并严厉打击违规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确保食品安全。

(五)切实加大市场监测力度。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发展改革、商务、粮食、农牧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坚持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及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及其产销、库存等信息的周监测报告制度,每周要将监测情况及时上报当地党委、政府参考。要及时根据监测情况,完善市场应急保障预案,主动应对市场异常波动。二是要坚持和完善价格信息制度。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强化正面宣传,及时疏导、化解和稳定社会情绪。要统一信息口径,强调新闻宣传纪律,防止炒作。有关媒体对价格形势分析事宜,要事前与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会签宣传稿件。三是要坚持和完善价格统计报告和通报制度。市统计局要会同国家统计局调查队依法合理确定价格调查点、调查品种、测算权重,进一步规范采价市场、采价时段和采价对象,努力提高物价调查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强化责任,形成市场价格监管合力

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价格监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确保全年价格调控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落实控价各项目标任务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抓紧安排部署,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价格调控实施方案,把市政府确定的监控指标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落实好市场价格调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分析掌握市场价格运行情况,预测价格走势、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负责地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

蔬菜市场调查报告范文2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精神,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围绕蔬菜产品,以禁限用高毒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加强蔬菜生产环节的用药指导,强化农药投入品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全省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2.工作目标

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高毒农药行为,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我省生产的蔬菜不合格样品中禁限用农药残留检出率降低5个百分点,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确保不发生因农药残留而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3.整治重点

3.1重点产品 突出芹菜、韭菜、普通白菜等高风险蔬菜品种,突出秋菜生产、棚膜蔬菜等重点生产时段,重点检测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克百威、甲拌磷、特丁硫磷、氧乐果、水胺硫磷等农药残留是否超标。

3.2重点区域 全省蔬菜生产大县(蔬菜生产标准园)、规模化生产基地、“三品”蔬菜生产基地。

3.3重点单位 农药生产经销企业,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蔬菜标准园和种植大户。

4.整治任务

4.1强化农药市场监管,突出高毒农药管理 开展蔬菜用农药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严厉查处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建立健全农药经营单位档案,对非法经营的,联合工商等部门依法取缔。凡经营高毒农药的,一律要建立营销台帐和高毒农药销售流向记录,实行高毒农药经营使用可追溯管理。蔬菜优势区域重点县要尝试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做到实名购药,掌握高毒农药销售流向。

4.2开展农药残留监测,突出重点品种抽检 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品种,提高监测频次,调整监测参数,继续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工作,全年开展3次例行监测,开展保护地蔬菜、露地生产基地蔬菜、冬储秋菜、高风险蔬菜等专项监测,开展重点区域常态化监测点试点工作,实施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综合监测,摸索规律性监控模式。各市(州)和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已配备的蔬菜农残速测设备,制定工作计划,积极争取经费支持,认真开展市场和基地蔬菜抽检,对在速测中发现的重大隐患问题,要及时向省农产品质检中心报告,进行核实,及时有效化解风险。

4.3规范用药行为、突出制度建设 组织对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开展经常性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积极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大蔬菜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整合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鼓励使用低毒和生物农药,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5.重点活动安排

5.1开展放心农药下乡进村宣传活动 3月份,组织开展放心农药下乡进村宣传活动,下发《农药识假辨劣维权手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购买放心农药简明挂图》等手册及挂图。

5.2开展农药市场质量监督抽查 省农委2~3月组织对种衣剂产品进行质量抽检,3~4月组织对玉米大豆除草剂进行质量抽检,5~6月组织对水稻用药进行质量抽检,6~7月组织对蔬菜用药进行质量抽检,共抽检农药产品200个,主要检测有效成分含量以及是否非法添加其它农药成分。乡镇农药经销网点的抽样比例要不少于总抽样量的70%。各市(州)县(市、区)要重点对辖区内销售的可能有问题的杀虫剂产品进行质量抽检。

5.3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检查活动 一是农药经营主体资格清查。4~5月份,各级农药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全面开展一次农药经营单位清查,对无照经营及不符合经营资质要求的,提请工商管理部门坚决依法取缔。二是开展农药标签专项整治活动。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对辖区内农药市场产品标签开展一次整治活动。对登记产品其登记作物本辖区不生产的要禁止在本辖区销售,对高毒农药扩大到蔬菜、水果、中草药材上使用和降低毒性标志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各县(市、区)抽检农药标签不少于200个。三是高毒农药专项检查。4~5月份,开展高毒农药专项检查。凡经营高毒农药的,一律要建立营销台帐和高毒农药销售流向记录,实行高毒农药经营使用可追溯管理。蔬菜优势区域重点县要尝试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做到实名购药,掌握高毒农药销售流向。

5.4主要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专项抽检 7月份对全省40个县(市、区)蔬菜基地开展专项监测,按照生产品种和面积,每个县抽检20个代表性样品,通报监测结果,排查问题隐患,制定整改措施。

5.5工作督查 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蔬菜生产、农药管理部门认真抓好本行业生产指导和市场管理,开展不定的检查督查,省专项整治办公室将适时开展工作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年底对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6.工作要求

6.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农药市场监管和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治理工作牵头单位,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法律、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

6.2制定实施方案 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辖区内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细化工作任务、进度和要求。

6.3健全工作制度 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健全农药监督抽查制度、监管信息公布制度、农药案件投诉举报制度、大要案通报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和部门间、区域间联动协作制度,做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对辖区内发生的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特别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应按程序立即报告。

蔬菜市场调查报告范文3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制定依据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好突发事件情况下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建立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持稳定。

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工作要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监测、及时反应和处置得力的基本原则。

本预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社会性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和《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参照《省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二、市场异常波动的监测报告及确认

为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市场异常波动,对县城以上城区生活必需品市场进行监测并实行信息报送制度,监测范围和报送时间由市商务局确定。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以下简称市场异常波动),是指因突然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战争、恐怖袭击或其它异常事件引起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蛋品、奶制品、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供求关系突变,在较大范围内引起抢购,导致一类以上的商品价格一周内上涨以上或出现较大面积商品脱销情况。

(一)监测的主体、内容和对象

监测主体:由市、县(区)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监测对象:生产和经营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蛋品、奶制品、食盐等生活必需品的重点企业和商场、超市、蔬菜批发市场。

监测内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供给、销售和价格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收集、汇总、分析监测信息,并准确及时提出预警建议。

(二)监测报告制度

各县(区)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和列入市级以上市场异常波动监测预警范围的监测对象,须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的报送有关数据及市场情况。监测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和各监测点原则上坚持日监测、周报告制度,必要时实行日监测和日报告制度。

(三)市场异常波动分级

市场异常波动分为二级:一级(红色预警)为全市或海港区、两个县以上地区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二级(黄色预警)为一个县(区)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市商务局负责提出预警的启动、警级的转换和预警解除的建议,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粮食、食用油市场异常波动级次划分及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省和粮食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其它生活必需品的应急工作,属于一级的由市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属于二级的由发生地县(区)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四)市场异常波动的确认

发现市场异常波动后监测点必须在小时内向当地商务部门报告,监测到市场异常波动或接到报告的商务部门,应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商务部门报告,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经核实确证为二级市场异常波动的,县(区)商务部门应在核实确证小时内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市商务局报告。市商务局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市政府报告,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建议,经市政府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并在小时内向各县(区)商务部门黄色预警警报。经核实确证为一级市场异常波动的,市商务局应在核实确证后立即向市政府报告,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建议,经市政府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并在2小时内向各县(区)商务部门红色预警警报。

三、组织机构、部门分工及指挥系统

(一)组织机构

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组织机构由市、县(区)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加强对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分工负责、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

1、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各级人民政府成立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发生时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调动和投放工作。各级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商务、宣传、发展改革、经济运行、公安、财政、铁路、交通、农业、卫生、工商、质监、粮食、畜牧、物价、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督、盐务、供销、统计、人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电力和石油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负责领导、组织、协调辖区内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在预警状态下,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和联系制度,协调市场供应的有关问题。

2、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商务主管部门,具体承担监测、收集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信息,分析、预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发展态势,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协调生活必需品生产、销售、运输和储备所需的资金、物资和人员,组织、协调、监督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本预案,完成其它临时交办任务。

各级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组办公,下设市场监测信息综合组、市场供应组、支持保障组和市场监管组,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组成,履行相应职责。

办公室各组工作职责:

市场监测信息综合组:负责监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承担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综合文字工作,协调办公室各组相关事宜;负责有关会议、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对外舆论宣传,稳定人心工作;负责信息传递及文件管理工作。

市场供应组:负责组织和协调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供应工作。

支持保障组:负责组织和协调生活必需品生产、储备和销售所需的资金、能源和交通运输工具。

市场监管组:负责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安全保卫组:负责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生活必须品的生产、运输和供应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部门分工

商务部门具体负责市场供应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部门衔接,做好肉类、石油等商品的储备管理及市场调控工作,完善应急商品投放网络建设,会同海关、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组织应急商品的进口;宣传部门负责做好新闻媒体的监督管理工作,按照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方式组织宣传报道;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所需生活必需品的综合运输协调;经济运行部门负责及时协调应急处理所需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保障电力、煤炭等能源的协调供应;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供应过程中的治安秩序,及时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市场供应应急事项所需的合理费用及时到位,按预算级次提供资金支持和补偿;铁路、交通部门负责根据调运方案及时组织应急商品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农业、畜牧部门负责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农产品、畜产品的生产,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卫生部门负责对食品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督管理,并处理食物中毒等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工商部门负责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市场监管,查处流通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件,严厉查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类违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秩序;质监部门负责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生产、流通环节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查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活动和生产、流通环节的计量违法活动;粮食部门负责储备粮、油的投放和市场供应,组织粮油企业做好定点生产加工和销售工作;物价部门负责价格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坚决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努力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食安办负责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监管,督导、检查相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协同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监督管理;盐业公司负责食盐的货源供应工作,及时协调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根据市场应急需要,及时将合格的食盐运送到批发单位;供销部门负责食盐的分装加工和销售工作,保障市场供应;统计部门负责提供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人民银行负责协调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配合生产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销售,保障应急流动资金需要;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应急供应所需进口物资依法优先办理通关和检验检疫手续,保障渠道畅通。

(三)指挥系统的启动

1、一级预警组织领导体系

市政府批准启动一级预警后,市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办公室人员在预警后4小时内集结到位,立即投入市场供应工作。办公室各职能组启动工作程序,履行相应职责,并及时联系市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成员及相关部门:市场监测信息综合组负责联系市委、市政府、省商务厅和市商务、宣传、发展改革、经济运行和统计等部门及领导成员;市场监管组负责联系卫生、工商、质监、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督和物价等部门及领导成员;市场供应组负责联系农业、粮食、畜牧、盐务和供销等部门及领导成员;支持保障组负责联系财政、铁路、交通、人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电力和石油等部门及领导成员;安全保卫组负责联系公安部门及领导成员。

2、二级预警组织领导体系

市政府批准启动二级预警后,被启动二级预警的县(区)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在预警后4小时内集结到位,立即投入市场供应工作,办公室各职能组启动工作程序,履行相应职责。

四、应急控制措施

在突发事件引起市场异常波动的情况下,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一)及时协调市内各新闻媒体按照有利于稳定人心、稳定市场的原则,及时向社会通报市场供求状况,消除消费者心理恐慌,正确引导消费,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二)督促流通企业与生产者、供应商积极组织货源,动用商品库存,保障市场供应。

(三)组织从周边未发生市场波动的地区紧急调运商品,进行异地商品余缺调剂。

(四)动用储备物资投放市场。首先动用县(区)储备物资投放市场;县(区)储备物资不足时,动用市级物资储备;市级物资储备不能保证应急供应的情况下,按规定程序申请省物资储备。

(五)按照市场异常波动发生前的合理价格紧急调剂生活必需品、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

(六)在情况特别严重时,对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干预和定量销售制度。

五、应急保障措施

(一)根据市场异常波动的情况,必要时对生活必需品实行定点生产、定点储备、定点销售制度。

1、定点生产

(1)面粉、大米、食油。由市粮食部门负责。确定市内重点面粉、大米、食油加工企业分别作为生产供货单位。

(2)猪肉。由市商务局负责。全市各生猪活体储备场和冻储企业作为货源基地,市级定点屠宰厂作为肉类加工供货单位。

(3)鸡蛋和奶制品。由市畜牧局负责。负责协调市内重点养殖企业和乳业公司作为货源基地,并组织供应。

(4)蔬菜。由市农业局(市蔬菜管理中心)负责。市内各蔬菜生产基地和大型蔬菜批发企业作为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5)食盐。由市盐业公司负责。及时督导食盐经营单位,积极组织货源,保障供应。

2、定点储备

(1)面粉、大米、食油。由市粮食局负责。确定重点加工企业、市级储备粮储存单位分别作为面粉、大米、食油定点储备单位。

(2)猪肉。由市商务局负责。确定生猪活体储备场、肉类冷储企业作为全市统一储备单位。

(3)鸡蛋、奶制品。由市畜牧局负责协调确定重点养殖企业作为蛋类制品货源供应基地,市商务局会同市畜牧局研究确定重点禽蛋批发市场和冷藏企业作为全市定点储备单位。

(4)蔬菜。由市农业局(市蔬菜管理中心)负责。由于蔬菜保鲜期短,不宜长期储存。且蔬菜基地较多,面积较大,又较为分散,故暂不做储备。应急时由市农业局(市蔬菜管理中心)安排调入。

(5)食盐。由市供销社负责。市和各县(区)的盐业专营公司作为食盐储备单位。

3、定点销售单位

(1)面粉、大米、食油。各军粮供应站和大型超市作为定点销售单位。

(2)猪肉、鸡蛋、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将全市的大型商场、超市及重点农贸市场作为定点销售单位。

(3)蔬菜。首先将就近各县(区)的蔬菜基地和农贸市场作为定点销售单位,对确定区域保障供应,不足部分由重点蔬菜配送中心供应,必要时从省内的定点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调配。

(二)公安、工商、质监、物价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经济运行、电力、石油等部门及企业对各定点单位所需电、成品油等能源供应,要优先安排,满足需求,不得停供、限供。

(四)公路、铁路等部门要根据调运方案,建立应急商品铁路、公路运输“快速通道”,不得乱设关卡进行检查,确保应急商品运输畅通。对各定点单位所需物资的调运,要优先安排,及时发运,保障运力。

(五)人民银行要加强指导与督促,协调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定点单位搞好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销售,了解掌握其资金需求情况,搞好内部协调和工作衔接,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简化手续,提高贷款审批速度,保障定点单位应急流动资金需要。

(六)按照各级政府指令组织调运、投放应急商品发生的各项额外费用,分别由各级财政合理补助,以形成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市场调控机制。

六、其它事项

(一)从事生活必需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本预案的规定,无条件地服从大局,服从各级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调度,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应急供应任务。对违反本预案规定,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甚至、失职渎职的单位及人员,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情节和有关规定,分别给予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警告、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蔬菜市场调查报告范文4

实践者:知行团(信息工程

实践选题: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集市、超市的形式,对家乡物价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居民收入情况和对物价上涨的看法。

实践成果摘要:

我们的队员回访了暑假时在**市三元朱村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一线菜农聊天,我们了解到,**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去年**市蔬菜丰收后,菜价偏低,菜农的种菜收益下降,种菜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因而今年**市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减少。

(2)大棚蔬菜本身成本较高,加之电力、化肥、农药等物资价格上涨,使菜农种菜的投入增加,成本上升,从而导致蔬菜价格也随之上升。

蔬菜市场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 连锁超市 市场细分 蔬菜物流

一、南京连锁超市蔬菜运营存在的问题

随着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日趋成熟,并越来越为消费者所接受,其在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流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兼具盈利商品与聚客商品双重效能的蔬菜产品,已被诸多连锁超市提升到经营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各连锁超市纷纷通过建立生鲜配送中心、寻找蔬菜经营合作商、店面自营蔬菜等方式来保证这一战略的实施。然而,调查发现,南京各家连锁超市门店的蔬菜经营却没能够像这一模式下的其它商品一样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绝对优势,其业绩可说是喜忧参半,部分超市甚至常常因蔬菜品质问题被消费者投诉,进而影响了连锁品牌形象。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蔬菜品项、品种不全

调查小组使用观察法对南京市的苏果、金润发、家乐福、麦德龙、欧尚等各大连锁超市的蔬菜销售进行调研,将其经营的蔬菜品项数与品种数与周边菜场进行比较,发现:连锁超市的蔬菜品类与品种明显少与菜场,以某超市为例,其蔬菜品项数与各品项的品种数仅为菜场的55%和30%。

2.大部分蔬菜价格高且品质不稳定

调查小组选择了10种常见的蔬菜,对菜场、超市、批发市场进行1个月的比较研究,发现超市40%的蔬菜定价高于菜场,其中西红柿、青椒等常见蔬菜超市价格比菜场高出20-35%。调查小组还发现超市晚市以后,部分菜品就会出现枯萎腐烂等品质下降的现象。

3.蔬菜配送保鲜及物流监管不到位

通过调查,结合对超市生鲜部门主管的访谈得知:(1)在进货环节,有的超市为了保证自己的毛利率,往往一味压低供货商的进价,而忽视对供货商所提供蔬菜的质量控制,从而导致蔬菜质量和安全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受污染的农田面积较大,一些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化肥、农药等过量使用,农产品含有过量的有害化学成分。一些菜农受利益驱动,把打过农药未过休药期的蔬菜采摘上市销售;大多数蔬菜上市前没有经过产地检验。调查组到南京某蔬菜批发市场就发现未经检验的蔬菜就直接进入市场流通的现象。(2)在验货环节,有些门店直接从农民或加工企业购买蔬菜,没有冷链衔接,保鲜配送成为物流中的盲点。验货手段落后, 对蔬菜不进行生化检测就上架销售,质量管理多停留在感官及供方提供的资料上。(3)在销售环节,现有的设备和处理办法也不能充分控制食品安全,甚至人为更换包装日期的现象。

4.蔬菜陈列储存缺少相应操作规范

超市蔬菜品种各异,商品品性不尽相同,存贮要求也有不同,开架陈列的新鲜蔬菜具有随时间而枯损的特性,调查发现大部分超市蔬菜陈列区没有专用的保温降温设备,蔬菜难以保持其新鲜度,且无菜品整理制度规范, 这样会缩短货架周期, 增加损耗, 削弱商品表现力。

5.蔬菜营销缺少一个系统方案

调查小组还发现,绝大多数超市只是在晚上采取打折或买一送一的方式清空不新鲜的菜品存货,而缺少一个系统有效营销及促销方案,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是对连锁品牌的一种损害。

6.蔬菜流通各环节的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

调查小组参观了2家连锁超市生鲜配送中心,发现从蔬菜的接货、验收、质检、入库、分拣配货到配送运输、收货、上架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各环节多处于人工处理状态,蔬菜物流最基本的单位尚未标准化,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物流效率,加大了物流运营成本。

二、连锁超市对蔬菜经营进行市场细分的重要性

调研小组于2010年3月10日――4月10日期间,选择有代表性的菜场、超市以及居民小区,采取以年龄分层的随机抽样法,针对消费者选择蔬菜购买地及其主要决定因素、对蔬菜的需求状况以及对高品质净菜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南京市民蔬菜消费状况的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经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消费者蔬菜主要购买地为菜场

受访者中有56.6%的人选择在菜市场买菜,33.4%的人选择在大型超市买菜,3.7%的人选择在便利超市买菜,另外6.3%的人在路边摊或其它地点买菜(见图1)。由此可见,选择连锁超市类作为买菜地点的消费者比例约为37.1%。

2.影响消费者购买蔬菜的因素各异

问及他们选择买菜地点时考虑的因素时, 40%的消费者选择离家或工作地点近,26%考虑蔬菜新鲜、卫生,21%考虑价格便宜,13%考虑蔬菜品种齐全(见图2);其中年龄层次越低的考虑离家、工作地点近的因素越多,考虑价格的因素越少,而年龄层次越大的则越注重价格因素。

3.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

受访者中,有30%要求蔬菜新鲜,25%要求蔬菜绿色、环保,18%要求蔬菜价格便宜,17%要求蔬菜卫生,10%要求蔬菜购买方便(见图3)。

此外,调研小组通过制作净菜(净菜即摘除了不可食部分,并经清洗、清除有机农药、消毒杀菌处理、包装等系列处理的一种可直接烹调食用的蔬菜产品)模型对消费者态度进行访谈,能接受与不能接受人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7%和53%。

以上数据表明,在现今的生活方式下人们的蔬菜消费需求是有一定差异的,由于蔬菜购买者受自身教育、文化、职业、经历、年龄、收入、饮食习惯以及购买力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产生蔬菜需求与购买动机的多样性,加之各连锁超市通过数年努力形成了相当一批稳定的顾客群体,以上条件形成连锁超市进行蔬菜市场细分的客观基础。

然而,调研小组深度访谈6家超市生鲜部主管时,发现100%的受访者不能对本超市的蔬菜消费者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且市场细分因素仅停留在购买力上。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形成:连锁超市经营蔬菜市场定位不明确、蔬菜品项及品种的同质化、蔬菜品质监管不到位、物流配送效能低下等问题,连锁超市的蔬菜经营项目无法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若遭遇市场定位准确的竞争对手挑战,必然会造成战略上的损失。

目前现状和存在的威胁则显现出连锁超市蔬菜经营进行市场细分的急切性、重要性。

三、南京连锁超市蔬菜物流改进的建议

连锁超市应以各门店为单位调查顾客的需求,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细分因素(调研中我们发现:消费者收入水平并不是唯一的重要的细分因素),然后各门店要进行蔬菜经营项目的市场定位,开发出差异性的蔬菜项目及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即各连锁门店的蔬菜产品组合要满足周边商圈的顾客需求,切勿在所有的连锁门店推出统一的蔬菜项目。具体建议如下:

1.投入冷链设备提高蔬菜物流链效率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

连锁超市蔬菜物流全程应投入冷链设备,如:温湿度可调节流通加工车间、冷藏配送车,这可以明显地延缓蔬菜的衰老和品质下降,降低自然损耗。在销售货架期间,根据蔬菜呼吸特征选择适当手段,如叶菜类的温湿度调节设备、冷藏柜的使用。只有提高了蔬菜物流链的运作效率,才能保证满足各细分市场不同顾客群的需求。

2.建立以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蔬菜安全追溯系统

各连锁超市应使用蔬菜物流链质量跟踪技术,如:条码、RFID、GPS、EDI等物流信息技术,以便连锁管理部门监控到各环节蔬菜品质并在货架上给各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一个完全公开的蔬菜品质信息,包括:产地、采摘时间、供应商、安全指数、包装时间等,更好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形成连锁超市蔬菜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为连锁超市吸引更多的顾客。

3.合理运用配送中心流通加工功能

由于各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与支付能力的差异,必然形成不同的蔬菜品质与品种要求,合理运用连锁超市的蔬菜配送中心的流通加工功能,包括:高档蔬菜礼盒订配、净菜加工、熟菜精加工、门店个性配送等项目,这样有利于提高连锁超市顾客的满意度,各连锁门店利润空间,保障企业战略实施。

4.不断创新促销方法

根据各细分市场顾客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促销方法,比如:节假日促销、社区厨艺交流、健康食疗讲座、发放优待券、限时特价等促销组合方法;在促销中应坚持宣传绿色消费,加强员工的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

四、对本文的总结

据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最新资料显示,南京主城区(六城区)人口总计2510659人,如果以每个家庭5个人保守计算,那么南京则有约502132个家庭,每个家庭平均每天消费蔬菜15元计算,每年南京市主城区蔬菜市场容量约为人民币12.9211亿元。若南京的连锁超市能对周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开发试销对路的蔬菜产品组合,正确整合蔬菜物流各环节,包括:采购、仓库、流通加工、包装、配送运输、销售上架,再加上丰富的超市促销活动,南京连锁超市的蔬菜经营项目一定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08- 2009)》、中国连锁协会、2009年第7版

[2]许静芬、经营生鲜已成超市竞争的核心亮点、经营观察、

[3]刘爱军、苏果超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08.08(下)、111

[4]李金玉、我国超市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省略.cn/Z_Show.asp?ArticleID=1771、2010-7-27

[5]武莹浣、超市生鲜食品鲜度控制问题及策略、科技创新导报、2009 NO.29、184

[6]谭锋、超市生鲜蔬菜供应链特征及损耗控制、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第一期、330

蔬菜市场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河南濮阳;华龙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43-02

1 生产现状

濮阳市华龙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濮阳市中部,界于东经115°7′~115°89′和北纬35°78′~36°12′之间,地处冀、鲁、豫3个省交界处,交通便利,具有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华龙区无公害蔬菜面积由2011年的860 hm2增长到2015年的1 440 hm2,从业人员由2011年的1 023人增长到2015年的1 940人,菜农人均年纯收入由2011年的30 000元增长到2015年的39 500元,蔬菜产值由2011年的7 5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1 100万元。近年来,华龙区大力发展城郊无公害蔬菜建设,采取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的方法,建立了13个6.67 hm2以上的连片蔬菜基地,涌现了以天润、寨里、瑞丰、惠濮、丰地、万佳等为代表的现代华无公害蔬菜农业园区,建成万绿、金灿2家年育苗能力500万株以上的育苗场及瑞达、东起等3家年育苗能力300万株以上的育苗场,城郊共有3个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无公害蔬菜和农产品检测中心初具规模。在种植的过程中注重无公害蔬菜新品种的更新,主茬口为秋延后―春提早,也有一年一大茬,大多以茄果类和瓜类在等喜温菜为主,无公害蔬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建设滞后

一是对无公害蔬菜推广体系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对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方面认识存在偏差。三是对定位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认识不全面。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转制解体、运转不畅、农技人员留不住。

2.2 舆论宣传不到位,消费者消费意识受到制约

在接受调查的华龙区消费者中,经常购买无公害蔬菜的仅占被调查户的10%,消费者的经济能力是影响无公害蔬菜购买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一些舆论的导向对消费者购买无公害蔬菜消费意识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重大节假日前,电台、电视台经常播报濮阳市几大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情况,在这些报道中,只是报道蔬菜抽检样本的农药残留超标情况,未见报道检测的方法以及如何检测。这样的报道很容易让人感觉市场上出售的蔬菜全都是安全的蔬菜,事实上起到了诱导消费者不多花钱去购买无公害蔬菜。

2.3 经营组织化较低,市场营销流通体系不完善

华龙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各个形式都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各生产组织的企业化程度都比较低,规模化经营占华龙区蔬菜产量的比重比较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仍占较大的比重,加上部分蔬菜批发市场的软硬件建设比较滞后,蔬菜信息的采集、整理等手段比较单一,致使市场占有率不高。

2.4 科技推广工作还有待加强

虽然华龙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已经日趋完备,但农业推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无公害蔬菜推广工作中,从事推广的人员很难从中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很难吸引濮阳市农校等主要农业科研单位主动参与到无公害蔬菜的推广工作中去。二是基层的农业推广机构事业经费和项目经费都比较紧张,培训、推广以及应用试验开展的不多,制约着无公害蔬菜的推广力度。三是农业推广内容覆盖的范围比较小,只是注重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以及应付完成工作,缺少农民亟需的科技信息,推广设备和手段比较落后。

2.5 部分菜农文化素质低、蔬菜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华龙区近郊菜农年龄结构偏老,40岁以上的菜农占大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大多选择从事蔬菜贩运、商贸、外出务工及进入乡镇企业工作等,35岁以下的菜农大多也是兼职菜农。由于菜农文化素质低,加之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已经根深蒂固,菜农普遍长期使用中低毒性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等有害生物,蔬菜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3 发展对策

3.1 建立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要加强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改造传统农业,重点在王助乡西李庄发展百亩连片黄瓜生产基地,在王助乡西郭寨村发展百亩番茄生产基地,在紧邻范辉高速出站口的岳村镇惠寨村发展千亩辣椒生产基地,力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 000 hm2,力争创建部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各1个。

3.2 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在不断完善和加强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结合华龙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帮助和扶持不同类别的农民蔬菜协会、研究会,构建“科研机构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农户或企业”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到蔬菜生产第一线,进行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的开发推广,积极构建蔬菜科研、教学与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体系[1]。

3.3 完善产业链,全面提高无公害蔬菜产业化运作水平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各级终端市场的建设,应在华龙区城区的北部和西部紧邻高速出口的区域建立2个设施一流、功能齐全、设备齐全、产销紧密、网络发达的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基本能够覆盖整个市区;另一方面要重点支持冷链物流、批发市场、零售网、蔬菜超市的建设,促进产销衔接,确保蔬菜流通顺畅,并降低蔬菜的损失率[2]。

3.4 培养市民无公害蔬菜科学消费意识

利用报纸、电视等不同的媒介传播,介绍和宣传无公害蔬菜的科学知识,逐步培养出消费者的无公害蔬菜消费意识。定期如实向市民通告蔬菜市场蔬菜产品的检测结果,包括检测采用的方法、蔬菜产品农药超标率、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蔬菜产品农药检出率等,通过人们的健康意识扩展无公害蔬菜的消费市场[3]。

3.5 实行优质产品发展战略

一是要依托现有优质蔬菜名牌产品,优化蔬菜产业布局,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和营造符合市场需要的无公害蔬菜品牌,突出体现华龙区的地方特色,并做好无公害产品的认证工作。二是努力提高蔬菜的档次。当前华龙区要改变长期以来主要靠扩大面积增加蔬菜总量的发展模式,把蔬菜产业提升到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和标准化层次。三是推进农超对接和农业休闲旅游活动[4]。

4 参考文献

[1] 刘光德,王正银.我国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江蔬菜,2002(6):4-6.

[2] 陈彦峰.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南科技,2001(1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