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范例6篇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范文1

古诗文阅读历来是学生的一个软肋,繁琐、难记、枯燥,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这样学生学习语文就会变消极为积极,进而走向主动积极地学习。课堂教学中我们对于大的知识点可以分解一个大目标为若干小目标,把学生能够实现掌握语文知识作为前提,通过每一个小目标的掌握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信心是成功之舟”。心理学证明充足的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如果有了成功的感觉,内心就会有一种积极的暗示,会不断地鼓励自己勇敢拼搏,攀登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也可以通过奖励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至少不会降低其效率”,“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追求”,通过多种奖励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积极的语文学习探究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古诗文学习时,多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语文教学一般遵循这样的三大模式:大量讲述;大量训练;对学生大量地、不断地否定。殊不知古诗文本身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存在着语言的距离,难以成为生活语言。传统的古诗文讲练是一把“双刃剑”,枯燥的学习一旦使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后果难以想象。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讲,坚持先学后教,学生积极参与,以学促教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锅”,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启发性地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给学生解决部分疑难问题,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以便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敢于“忍痛割爱”,少讲,精练,考试要有质量、有效果。给学生留出充分学习的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主动选择学习,才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有充分思考的空间,才能有质疑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才能避免“地毯式轰炸”的学习形式,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提高效率,教学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古诗文阅读教学应该着重强化知识点。高考语文试题与高中语文教材的关系本质是“流”与“源”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复习古诗文,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高中必修课本中的古诗文,理解选修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从课文中积累古诗文的知识。在文言文的复习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归纳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同时加强文言文阅读训练,通过阅读训练,一方面让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一方面让学生熟悉文言文解题的技巧,当然也要因材施教,甚至到每一个学生。文言文的考查在高考考纲中有明确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鉴赏评价包括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时需要关注的是,课本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在历年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复习要立足课本,抓住重点,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且认真体会,做对这类题目的难度也不会太大。

古典诗词部分的复习,《考纲》规定学生能够鉴赏古诗词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并且能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试题一般“忠实”体现《考纲》,因此复习时一定要搞清考纲规定考什么,怎么考,以及常见的提问方式,剩下的就是加强古诗常见知识的储备了。

新课标考纲在古诗文背诵上略有变化,但是默写题重点一般是高中的,初中为次要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地、有效地学习和复习,让学生从学习者变成求知者,主动去理解和欣赏古诗文。同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狠抓考试大纲要求必背的文言文,尤其是明确规定的初中50篇文章和高中14篇古诗文。

古人常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凡事应该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异。用合适的方式来指导合适的学生,才是最合适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渗透新课改这一理念,抓好双基,重视古诗文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去践行这一理念,因势利导,把高考命题和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扣住新课程理念。

古诗文阅读范文2

然而,现实是当今中学生喜欢古诗歌、有阅读和欣赏能力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古诗歌年代久远,对作者和当时的背景不了解;二是语法变化大,难以理解词句意思;三是新潮流冲击大,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如迷上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网络文学等等;四是视野开阔,内心排斥传统思想、传统文化。

我国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责任。倘若当代学生不喜欢古诗,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引以为傲、引以为荣的唐诗、宋词、元曲将失去光辉,我们千古吟唱的诗歌也将因国人陌生而慢慢消失。用不了多久,可能又要像现在抢救非物质文化一样来抢救了,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我们中学生要热爱古诗歌,要有阅读和欣赏的兴趣,要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如何提高古诗歌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掌握古诗歌的基本知识

古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中国古典诗歌以唐代的律诗、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著称,我们最起码要掌握唐诗、宋词、元曲的基本知识。

二、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有助于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往往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诗歌里,或流露着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或飞扬着诗人的凌云壮志,或记载着诗人的悲欢离合、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或渗透了他们对人生的体验、对世界的思考,或体现着缠绵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浓郁的乡情。收进中学课本的古诗歌,其作者往往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我们可以通过课文注释、历史课本和其他书籍中了解。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的内容跟诗人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飘泊流离,目睹战祸,他的诗作大多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深重苦难,揭露了封建社会腐朽的本质,表现了同情人民的态度和爱国精神。陆游生于金人入侵时期,有9年的军旅生涯,坚决主张抗战,失去官职,回到家乡,虽然年纪大了,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衰退。他的诗作富有战斗性和洋溢着爱国的激情。李煜是南唐后主,亡国之君。他的词,在亡国之前十分绮丽,亡国后十分哀怨。这些人物的事例告诉我们,了解诗人则大体上把握了诗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要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人写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现手法很多,但我们要掌握如下几种。

1.衬托

衬托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我们阅读欣赏诗歌,要懂得反衬和陪衬的手法。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陪衬。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反衬。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我们也常说是乐景写乐情;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我们也常说是乐景来写哀情。无论是陪衬还是反衬,都是我们常讲的抒情要用景物来烘托的手法。

2.用典故

诗人写诗,表情达意,用典故,都含有对国事的、身世的感慨。诗文里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都是人们熟悉的有警世之用的。诗人用故事,往往借古喻今,有寄托,这样才有意义。如陆游的《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是用典。《出师表》是诸葛亮率诸军北伐,临行前给后主刘禅上的表。表中追述自身的经历,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陆游用这个典故,以赞美诸葛亮的壮志和忠贞来感慨当朝无人能誓师北伐的现实,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慷慨而悲壮。

古诗文阅读范文3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学修养

古典诗词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趣味,充满了诗意,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阅读古典诗词,学会在阅读中欣赏古典诗词,学会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教育就是诗词教育,可见诗词对每个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直至今日,我国的语文教育中还收录了几十首古诗供学生欣赏和解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呢?如何在阅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文学修养呢?接下来,我将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几个关键环节

1.注重古典诗词的积累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积累。文学修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古典诗词的积累。比如说,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我们可以开展“每日诗词”“每日名句”等活动来进行诗词积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买古诗文书籍,多阅读古典诗词,我们还可以利用每日的早晨进行古典诗词的晨读。只有当我们的古典诗词和文化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古典诗词的含义,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我们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

2.注重古典诗词的朗读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朗读。古典诗词的朗读是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的一个关键因素。古典诗词不同于现代白话文,每一首古诗词都像诗歌一样有节奏、有韵律。古典诗词讲究的是音韵和谐,所以古典诗词朗读起来是朗朗上口,非常押韵的。如果能够配合着音乐对古典诗歌进行朗读,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古典诗歌的节奏,可以更好地感知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情感,可以进一步地帮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

3.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古典诗词不同于白话文,它的文字精练,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如果不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很难真正地领会古典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诗中本来是“僧推月下门”,但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炼字之后,改成了“僧敲月下门”,在万物入睡,没有一点声音的时候,一个“敲”字更加地衬托出了夜深人静。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古典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要掌握古汉语的意思,要掌握古典诗词中出现的典故,要掌握古典诗词写作的文化背景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达到透彻地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

4.注重古典诗词的背诵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背诵。古典诗词的背诵应该从小开始,在小的时候就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加强古典诗词的积累,对于日后提高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在初读一首古典诗词时,我们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诗词的意思和意境,如果我们能将这首古典诗词进行背诵,当日后我们的人生阅历增多,我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时,我们在头脑中再回味起这首古诗词时就可以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这对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注重古典诗词的内化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内化。阅读古典诗词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内化古典诗词,让古典诗词真正地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如果我们阅读古典诗词只是流于表面,而不是真正地进行深入理解,那就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了。为了更好地内化古典诗词的内容,我们要加强对古典诗词的阅读、积累、理解和背诵,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就一定会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有质的提升。

二、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方法归纳

为了更好地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化修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古典诗词的探究与学习。这几种方法可以引导我们学会去糟取精,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1.通过诗人和背景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要想真正地读懂一首诗,只是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要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杜甫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坎坷,诗人李白一生郁郁不得志,诗人李煜一生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诗人孟郊一生穷困潦倒,这些诗人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他们的诗词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诗人的人生经历更好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古典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赏析,《忆昔》写的是繁华盛世,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对盛世盛况的描写和赞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战争乱世,诗词中描写了战乱之苦以及思乡之情;《相见欢》写于李煜亡国之后,诗词中就多多少少会带一些对故国的哀思。所以说,只有透过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2.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古典诗词的创作讲究锻字炼词,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诗人经过无数次推敲才最终确定下来的,可以说只要换掉诗词中的一个字就会影响到古诗词的整体感觉。所以,我们要抓住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进行推敲和赏析,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3.根据诗词意象赏析渔家傲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意象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古典诗词的意象是指在诗词中出现的能表达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和理解。我们要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意象寄托的诗人的情感。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就用“衡阳雁”“长烟落日”“孤城”“羌管”“霜满地”等意象来描写塞下秋景,寄托了想要建功立业却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杜鹃鸟”这个意象多数情况下是表达悲痛的情感,“子规夜半有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这句诗就通过子规(杜鹃鸟)这个意象表达了哀伤、凄切的思想感情。所以说只有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地了解诗词的含义,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要表达的情感。

4.根据诗词意境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意境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多个意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古诗词的意境。之所以有的古诗词让人能够沉溺其中就是因为古诗词中拥有优美的意境。比如说“暮日残柳落影长,冷月寒池落红妆”这句诗就写出了黄昏时刻残柳的落影和冷月寒池印映着红妆的意境美,通过凄凉景色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所以说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不只要流于表面意思,还要将古诗词中意象进行串联,要学会仔细地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这样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5.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

我们可以通过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的方法来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化素养。阅读和鉴赏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但是我们不单单要学会鉴赏诗词,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充分地运用自身掌握的古诗词知识以及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创作诗词。我们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延伸创造,我们可以对古诗文进行续写、扩写和改写,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典诗词的风格多变,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都是诗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与诗人促膝长谈;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感受壮阔的塞外风光;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浏览祖国的大好山河;我们尽情地在古典文学的海洋中徜徉。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我们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积累和朗读,我们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我们要注意将古典诗词进行内化和运用。在阅读古诗词时有一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通过诗人和背景进行赏析、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可以根据诗词意象进行赏析、可以根据诗词意境进行赏析,还可以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相信通过这些有效方法,我们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鉴赏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赵菲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析[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古诗文阅读范文4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第一,它是提升学生语文兴趣的敲门砖。虽然有人声称不喜欢语文,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古诗词。如果我们从古诗词教学开始,由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发其对古文的兴趣,由对古文的兴趣引发对语文的兴趣,这应该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水到渠成的过程。比如由《浪淘沙・赤壁怀古》到《赤壁赋》到《群英会蒋干中计》再到《核舟记》,由此,我们很自然地发现古诗词教学的“蔓延”功能。

第二,它是教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诗歌以其最精炼的语言、最高超的技巧,表现最深邃的内容。如果说小说是把米做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理解和讲述诗歌有一定难度。鉴赏诗歌可以说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对读者鉴赏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能讲好古诗词,其他文体便不成问题。

二、古诗词教学的侧重点

诵读古代诗词,“诵读”二字表明古诗词的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朗读。因为诗歌对语言形式美的要求是最高的,它讲究平仄和韵律,不出声诵读就不能体会中国古诗的声韵之美。“阅读浅易文言文”,强调的就是“阅读”。其实,读文言文最好也要读出声来,因为古文与现代文在声调与节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读出声来才更容易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至于“浅易”的要求,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文言文学习最好由浅入深,现行教材体现出这样的规律,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明清小品,离现代汉语的距离相对近些,题材上也多接近少年生活,容易为初中生所接受。合理运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应该不成问题。“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的积累,是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语和语法规则;所谓感悟,是指读古文而有所启迪;所谓运用,是指在写作时能援引古诗以增添文采。最后,“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又一次提到了审美能力的问题。“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的知识目标,尤其是字词识记,并没有特别强调。但古诗文教学必须重视对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总结,因为它的语言环境与现代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时,因为时代的变迁,必须古代文化常识和背景知识予以特别的重视。在古诗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提到了“感悟”,教师要在古今之间搭建一座桥,让学生跨越时间的障碍,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古人的世界,以古为鉴。至于古诗文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帮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介绍古诗文特殊的美感,让学生反复涵咏,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师要多写赏析古诗词的文章

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是难以言传而已。诵读很重要讲解更重要。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悟读,而且要指导学生赏读。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鉴赏古诗文,让学生充分了解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如何做到呢?我认为教师可通过写评点赏析的文章提高讲解水平。教师一开始写古诗文评点赏析的文章时会遇到困难,开始写不出是正常现象,可以多看看别人写的诗歌赏析,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还可以借助于网络。这样坚持下来,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写出来了。而且你会发现,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变得细致、深刻了。写赏析古诗文的文章,首先要读懂诗文,对诗文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进行分析和鉴赏呢?例如《逢八京使》中的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东望”点明故园及自身所处的方位。诗人此行是打马西去,应该是面向西方的。可是上来却是“东望”,可见对长安故园难舍难分。“路漫漫”三字,茫茫一片,故园早已从视野中消失了,说明离家之远。已经走了这么远了,出行当然也不止一两天了,还在不断地回头望,更可见诗人无尽的牵挂眷念之情,令人黯然神伤。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岑参此时是第一次出塞,前往荒远的西北边疆,挂念家中的亲人,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因而泪水淋漓,“双袖龙钟”。

古诗文阅读范文5

一、通过诵读感知古诗文的美

古诗文的语言是一种凝练、贴切、含蓄、优美的艺术语言。它具有节奏鲜明、富于变化、声韵和谐的特点,需要学生悉心揣摩,反复诵读、精读方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美感。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文,要从诵读开始,诵读方法主要是仿读、范读、齐读、分组读。语文老师可以先播放教材录音,再给学生范读,让学生掌握字音、分清句词,然后再让学生齐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强调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轻重、语调变化、节奏快慢。通过熟读甚至背诵,让他们读出作者的语气、情感,读出诗词的意境,感知诗词的内涵,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还可以让他们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陶冶情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增添文化积淀。例如的《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导学生诵读时把重音读在“今朝”一词上,并反复朗读整句诗就能体会到诗的意境,“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表达诗人作为革命家坚定的信念和伟大抱负。

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对古诗文教学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经验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导语引入法。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能很快吸引学生,引人入胜。2.竞争法。根据初中生好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如古诗文朗读比赛,古诗文成语比赛,通过各种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3.想象法。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映入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4.质疑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诱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各个角度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有兴趣学习。

三、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学习方法

古诗文的学习枯燥乏味,也是初中语文最难学的部分。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我据多年探究,总结为以下六个方法:1.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古诗文的理解包括由字词到语句的理解,由段落到全文的理解。理解要做到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词解字,因字释词,因段解句,因篇解段。2.增加词汇的积累。 “词汇”的积累是学好古诗文的关键,是文言文必须跨越的门槛。古诗文的词汇包括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等。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训练,把词汇归类让学生多读多背。3.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了解古诗文句式特点是学习古诗文必须攻克的难题。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学生熟练掌握句式特点,句意的理解就很容易。4.学会调整倒装的成分。古诗文的句子成分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别。古诗文大多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或是数量词后置,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们学会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5.学会补充省略成分。古诗文一些语句有时会省略主语、省略宾语或是省略量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6.掌握一些常用的古诗文文学常识。如: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常用的表现手法,古诗文名家的生平简历,古诗文中的一些典故。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古诗文阅读范文6

关键词:透视语言;想象画面;领悟情感

一、透视好文字语言

其实我们只要认真阅读古诗词你就会有所发现,每一首诗词都有“诗眼”。这个诗眼就是统领全诗词的线索,同时也引领着诗词的中心思想。对于诗歌语句来说,“诗眼”不过就是最为凝练、最为生动、最富韵味的字,而且这个字有着画龙点睛的功用。如,宋祁《木兰花》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意本来只可感知,不可听闻,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二、想象好整体画面

许许多多的叙述诗,都包含着一个画面,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展示出来。如,唐朝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的整体画面是:在长有细草江边,微风吹拂着,泊着一只小船。星光灿烂,月影映入江水中。见景想象到:我的名声怎能是文章呢?当官到老了病了就应该休息。我一生漂泊,就像这天地之中的一只沙鸥呀。

三、领悟好内含感情

任何一首诗词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由此可见:诗词从遣词造句到营造画面,从选择物象到融情于景,无不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品读诗歌时要结合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当然,不同的诗歌类别有着不同的情感:边塞征战诗——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