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质量范例6篇

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范文1

从生理上说,每次性活动,女人的体能消耗只是男人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因而,男人在后自然转入休整状态。在心理上,一些男人又容易忽视情爱交融,不了解女人的性反应特点,以为生活不过是“男施女受”。女人如果得不到性满足,就会影响睡眠。所以,专家认为,要想让为酣畅的睡眠加分,女性应反省自己的性表现。一味迎合,一切等着对方施予,不但是的漏洞,还是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而主动、大胆的女人,更容易通过获得高质量睡眠。其实,这个道理与运动后会睡得更香如出一辙。一次30分钟的,对男人而言,意味着长跑一万米所消耗掉的能量,所以完事后马上就会倒头睡着,对女人而言亦是如此。

姿势,也和睡眠密不可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房中术可以给出上百种借鉴。而美国的性学家研究则发现;在所有的姿势中,后进式对之后的入睡最有利。时,女性把臀部抬高,男性从女性后面进入身体,更容易放松身体,使骨盆的血液流动更顺畅。这样的姿势不仅让性器更敏感,更有利于高潮的实现,而且还是一种一石二鸟的“睡前运动”,失眠者不妨一试。

另一种是背后怀抱的入睡姿势。很多女人把“相拥而眠”看得比更重要。即使双方都达到高潮,男人对女人的陪伴――等待性兴奋逐渐消退后再双双就寝,才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性学专家Tanya在饭桌上用两只手摆出各种姿态来象征男女人睡的样子,面对面会压迫心脏而致呼吸困难,背对背感觉疏离冷漠,女人从背后抱着男人似乎不大对劲。她列举了男人从背后抱着女人入睡的种种益处――彼此的身体能够完全接触到,紧贴着而又不相互影响。不知道这是不是所有女人最喜欢的后睡眠姿势,但其中透露出的渴望无止境呵护,要求无距离身体接触,却是无比真实。

在的时间上,一般人会以为:最宜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但若打破清规,在嗳昧朦胧的半睡半醒间,在神清气爽的清晨进行,效果更佳。性学专家在研究睡眠与性的关系时发现,睡眠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非速波睡眠型(深眠约一个半小时),另一种为速波睡眠型(又称为急速眼球运动,经常做梦,始于深眠后,持续约30分钟)。男人在速波睡眠中,会有现象发生。换言之,非速波睡眠型为一个半小时,速波型为30分钟,两型共计2小时的睡眠模式,重复4次,即为一夜之睡觉“型”态。男人在一夜间,无意识4次。

睡眠质量范文2

一、失眠的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指的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不足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睡眠障碍。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等。但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失眠占绝大多数。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看,失眠是由于人体内伤或外感等病因所致之心、肝、胆、脾、肾等脏器功能失调、心神不安而成。故将失眠归为五种类型:①肝郁化火: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②痰热内扰: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嗳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③阴虚火旺:多因体虚精亏、过度、遗精,致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脉细数。④心脾两虚:由于年迈体虚、劳心劳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⑤心胆气虚: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睹异物,或涉险临危,表现为噩梦惊扰、夜寐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

二、预防失眠。提高睡眠质量

如果以每天睡眠8小时计算,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的好坏。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采用科学的睡眠方法。对预防失眠、保证身体健康的意义重大。

预防失眠、提高睡眠质量,既要优化睡眠环境、讲究睡眠用具、调整睡眠姿势、保证睡眠时间、适当药食调理。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里着重介绍一些对提高睡眠质量有较大帮助的日常生活调理措施。

1 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理性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影响睡眠。要特别注意睡前避免愤怒、气恼、惊恐、激动等不良情绪发生,心情平和地安然入睡。

2 建立每一天有规律的生活制度,让生物钟保持正常的睡一睡节律。

3 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听轻音乐、喝杯热牛奶等,长期坚持,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

4 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较快入睡。缺乏体力劳动和运动是失眠常见的原因之一。失眠者若能坚持早起跑步、做操、练太极拳等,经由一段时间的体育运动。将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为恢复正常的睡眠建立良好的节律,可从根本上消除失眠。

5 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避免睡觉前喝茶、喝咖啡、饮酒。

6 自我调节、自我暗示进行放松。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有时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7 限制白天睡眠时间,老年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

8 床仅供睡觉,不要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平时要坚持定时作息,晚上准时上床睡觉,早上准时起床。

9 多亲近自然,放松紧张、烦躁的心情,可以去山区登高、海边吹风、近郊旅游。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让自己紧张的神经得到有效的缓解,心情好了,睡眠也就好。同时。在山清水秀、有花草树木的地方,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较高,多到这类地方活动。不仅有利于人体神经的养护:也有利提高睡眠质量。

10 不要熬夜,23点至次日凌晨3点是肝胆最佳排毒时间,需要熟睡。

11 经常食用红枣、薏米、玉米、小米等补气血的食物,它们有利于帮助加快入眠。

12 睡前把手叠放在小腹上,采用腹式呼吸,把意念转移到小腹。并配合默念数数,可帮助很快地入睡。

13 睡前用微烫的热水泡泡脚,至额头有些小虚汗为佳,配合用镂空的搓脚石搓一搓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14 对于部分失眠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适量地服用安眠药或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剂,有可能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

睡眠质量范文3

研究表明,人的睡眠质量,除了与身体健康状况、居室环境有关外,还与“被窝小气候”密切相关。据调查发现:有不少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在晚上睡不安稳,并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而是“被窝小气候”出了问题。

“被窝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及气流三个方面。

温度人能否迅速入睡与被窝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被窝温度在32~34小时,人最容易入睡。如被窝温度低,人需要长时间用体温焐热,不仅耗费人体的热量,而且人的体表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寒冷刺激而使大脑兴奋,从而推迟入睡时间。为了使孩子卧床后能尽快入睡,冬季可使用电热毯(注意:在睡前开1个小时,睡时关掉电源)或热水袋调节被窝的温度,但不宜超过35℃。否则,被窝温度过高,会导致机体代谢旺盛,汗液排泄量增多,从而使人体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醒后会感到困倦,甚至出现头昏脑涨等。同时,被窝内温度过高还会使孩子蹬被子,导致受凉而引起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

睡眠质量范文4

关键词:睡眠护理;COPD;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sleep quality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OPD.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COPD hospitalized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between Apirl 2014 and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them into observation group(n=45) and control group(n=45).The method of grouping was adopted, with routine care provided for the control group, and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The nursing resul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PSQ1 scores one and discharge after admission lowered, with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Sleep nursing;COPD;Sleep quality;Life qualit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指存在气流受限特征的一种肺部慢性疾病,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睡眠障碍已成为困扰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一大难题[1-3],睡眠障碍往往会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安全、心理状态等带来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以及病情康复。有研究[4]表明COPD患者由于年龄大,且存在生理因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其睡眠质量显著差于健康人群。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关注COPD患者的睡眠质量。我们将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呼吸内科住院的45例COPD患者实施睡眠护理,显著提高其睡眠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4 年 4 月~2015 年 5 月于我科住院的 90例COPD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 COPD诊断标准[5];②具备一定经济实力,能自行承担住院费用;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需机械辅助通气者;②合并的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而导致的长期反复睡眠障碍者;③有精神病史及家族中有明确精神病家族史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9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 45 例。观察组中男 29 例,女 16 例;年龄 49~75 岁,平均(60.6±8.5)岁。对照组中男 30 例,女 115 例;年龄48~76 岁,平均(61.9±7.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专科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睡眠护理。具体措施包括:

1.2.1睡眠环境的护理 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估,将睡眠质量差的患者与打鼾的患者分室安置。相关治疗及操作尽量在白天或自然觉醒时进行,如:夜间巡视病房及交班时应尽量开地灯,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仪器报警阈值设置在合适范围。

1.2.2睡眠习惯的护理 根据患者睡眠习惯,指导患者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逐步调节生物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鼓励病情较轻的患者在白天适当地增加活动量;卧床的患者可采用看报、听广播、与病友交谈等方式将白天睡眠时间控制在≤1 h,夜间按时就寝,形成良性的条件反射。睡眠前可饮用热牛奶,促进睡眠。

1.2.3睡眠心理的护理 COPD患者因多次病情反复,常常出现焦虑、绝望甚至精神抑郁等不同程度心理疾患。护士积极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并根据其个性、心理诉求等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根据其年龄特点,受教育层次、理解能力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其目前的病情;通俗易懂地介绍治疗及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做到热情友好、举止大方,在进行护理治疗操作时做到熟练、准确、规范,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舒适;对医疗费用承担力有限的患者,医护共同商议争取以较少的医疗开支达到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1.3观察指标 睡眠质量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包含日间功能、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紊乱和睡眠质量等七项内容,每项得分为0~3分,总分0~21分,PSQI得分≤7分认为患者睡眠质量良好,总分>7分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且得分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6]。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 w以及出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估。生活质量评估:采用中文版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方面内容,前者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动,后者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每方面的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上述检验均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 PSQ1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1 w和出院时 PSQ1 评分较入院时降低(P

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睡眠是一种循环、可逆、规律、重要而又复杂的生理现象,其对机体健康状态、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机体通过睡眠使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免疫系统得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修复。因此在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优质的睡眠。COPD 患者由于夜间频繁的咳嗽、间歇性的呼吸困难,常常导致其睡眠生物钟紊乱、夜间睡眠时间大大减少(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的睡眠护理干预,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但是影响COPD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飞,刘晓玲,任定玉,等.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6):4464-4466.

[2]柳香梅,赖世芳,张兴蓉,等.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1(20):141-142.

[3]刘双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55-557.

[4]李蓉蓉,鲜于云艳,张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睡眠质量与睡眠信念态度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14(22):2707-2709.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6]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睡眠质量范文5

【关键词】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医学本科大学生

Repeat Measurement Analysis on Sleep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in Medical University. Gao Yunsuo, Wang Xiaodan, Guo Min. Department of Medical Statistics,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ikou 57031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related problems on sleep in undergraduates of medical school in Haina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ing medical students'sleeping quality. Methods 150 Hainan medical students from grade one, grade three and grade five were assessed with PSQI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L-90 (Symptom Checklist 90), EPQ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nd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Results Repeat measurement analysis with mixed linear method shows a stable level of sleep quality in the first half of term follows by a decrease in the later term. sleeping quality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ades ( F=3.86,P=0.0232). The main impact factors to sleeping quality are extraversion (beta=-0.111, P=0.0013) and nervousness (beta=0.0951, P=0.0031), mental disorder disposition (beta=0.0075, P=0.0023), frequency of sleeping delay (beta=0.4280, P

【Key words】 Sleeping quality; Impact factors; Mixed effect linear model; Undergraduate in medical university

在医学生中睡眠质量问题普遍存在[1],由于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心理负担较大,很容易产生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是影响医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未见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研究医学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的报道,本研究尚属首次,为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并为管理层加强对医学生的科学管理和指导他们的健康成才提供重要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样本含量估计 PSQI量表预实验各条目平均重复相关系数为0.8091,根据Cohen划分的3个效应公式[2]计算:

1.1.2 对象的选择 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本科的学生大一、大三、大五各1个班,再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一、三、五3个年级的学生中各随机抽取50人,共150人,其中男生65名,女生85名,男女比例为0.76:1。

1.2 研究方法 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全部问卷都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纵向研究能使我们了解个体心理、行为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横断研究可以同时研究大量的数据资料,成本低,费时少,研究效率比较高。但这种研究方式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纵向研究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察和测量同一组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行为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克服了横断研究的缺点。但纵向研究比较费时,调查时间越长被试者越容易流失。

1.3 研究工具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由Buysse 1989编制,刘贤臣等人1996年译成中文,适合我国人群,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用于评定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共7个成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 1975年编制,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王征宇1984年翻译本,分9个维度;采用艾森克量表(EPQ),由陈仲庚等人于1981修订的成人版,共85项,分4个维度;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

1.4 研究内容 在2006年10月10日,通过辅导员组织协调,以各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表,集中按要求完成测试。再于2006年11月23日(期中)和2007年1月10日(期末)进行两次测量。通过辅导员严格把关,控制质量,漏项者、掩饰因子分占总掩饰因子分>5%者重填。

1.5 统计分析 用Visual FoxPro 5.0进行资料的录入,SAS 9.0版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时间点睡眠质量比较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方法分析。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将参数估计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普通的多重回归中,随机效应为残差,即模型无法解释的部分。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中,数据具有一定的层次,残差也进行了相应分解,即分解出由数据层次解释的部分,使得模型中无法解释部分的比例变小,从而改善了拟合效果。

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的结构:y=X*B+ZΓ+e

y为反应变量的观察值向量,X为具有固定效应的自变量构造的设计矩阵,B为设计矩阵X的固定效应参数向量,Z为随机效应变量构造的设计矩阵,Г为随机效应参数向量,Г~N(0,G),e为随机误差向量,e~N(0,R),Cov(G,R)=0,有:Var(Y)=σ2(ZGZ'+R),V=ZGZ'+R,σ2V是一组协方差参数,这是混合效应线性模型与一般线性模型不同之处。G是随机效应协方差矩阵。R是误差向量的协方差矩阵。当Z=0,R=σ2I时,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就蜕化为一般线性模型。

模型中G和R的估计一般可采用在SAS/STAT软件中,用最大似然估计法(ML)和约束最大似然估计法(REML)原理,用岭脊稳定迭代法解似然方程组得到估计值。

混合效应模型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①聚集性资料分析:学校班级学生;②重复测量资料分析:同一个体的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测量值。同一个体内部的不同时间点的测量值之间具有相关性。混合效应模型允许数据间存在相关性和异方差性,因此对资料有更强的适应性。

2 结 果

2.1 绘制平均PSQI得分按年级分布时间趋势图 以时间为横坐标,各年级PSQI平均分为纵坐标绘图,结果见附图。

由附图可以看出,各年级PSQI均分期初到期中变化较为平坦,期中到期末随时间均有上升趋势。

2.2 建立睡眠质量和固定协变量、时变协变量之间的探索性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 PSQI总分为应变量(Y),年级为分组因素(Xnj),学期初、中、末为时间因素(time),固定协变量为E量表分(Xe)和N量表分(Xn),时变协变量为SCL-90总分(Xs90)、宿舍环境(X1)、迟睡频率(X2)、学习负担(X3)和应激事件(X4)。根据专业知识,建立探索性混合线性回归模型:

Y=f(Xnj,time,Xnj*time,time*time,Xn,Xe,Xs90,X1,X2,X3,X4)。

此模型可以分析3个问题:其一分析3个年级学生间的睡眠质量是否不同;其二分析3个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其三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2.3 因素筛选,得出最优模型 在UN协方差结构下,用SAS中的MIXED过程,计算方法用最大似然法(ML),用Ι型离均差平方和(HTYPE=1)作因素筛选,再用Ш型离均差平方和(HTYPE=3)对最优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3。

从表1可以看出,得到最优模型为模型(3),进入模型的因素有年级、时间、N量表分、E量表分、SCL-90总分、迟睡频率、宿舍环境和学习负担,时间二阶交互作用。

由表2,3可以看出,截距估计值为4.4441,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大学生人格虽有可塑性,但此次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故把人格因素作为固定协变量;学习负担、心理疾病倾向、应激事件、迟睡频率和宿舍环境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作为时变协变量进行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由学期初向期末推移睡眠质量呈先不变后降低的趋势,即期末睡眠质量最差。与Hawkin在美国大学生中做的一次调查的结论一致[3]。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神经质、内外向、学习负担、心理疾病倾向、迟睡频率和宿舍环境。据艾森克理论,N分高的人情绪不稳定,对各种刺激(如学习压力,应激事件等)的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从而影响正常适应,进而影响睡眠;而E分低的人离群、内省。遇到问题和挫折,不能及时得到开导和帮助,对自己的心身活动特别敏感,易出现“内化心理冲突”,很多学者认为经常的“内化心理冲突”是造成慢性焦虑、忧郁,继而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影响原因之一[4]。宿舍环境越差,睡眠质量越差,吵杂的环境不利于睡眠,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不习惯集体生活,抗干扰能力差。迟睡频率是睡眠质量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其原因是人体的体温、脉搏、血压、耗氧量及激素的分泌水平,均存在昼夜节律的变化,这是人类长期以来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故称为生物钟。而有的人长期熬夜,破坏了人体生物钟,不但容易导致睡眠障碍,而且易患多种疾病。另外晚睡的同学,因为担心睡不着,心理波动比较大,容易形成焦虑,强迫等心理症状,导致睡眠质量差。医学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又数期末的学习负担最重,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出现紧张、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又加上学生的作息不规律,并以人格因素为基础的作用下,学生的睡眠质量出现明显下降。因此,期末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尤为重要。

4 参考文献

[1]Bailly D, Bailly-Lambin I, Querleu D, et al. Sleep in adolescents and its disorders-a survey in school. Encephale, 2004,30(4):352-359

[2]余松林,向惠云.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方法与SAS程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6-77

[3]Hawkin J, Shaw P. Self-reported sleep quality in college students: a repeated measures approach. Sleep, 1992,15(6):545-9

[4]Anthony K, Alex BC, onstaintin RS. Biopsycho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insomnia Ⅱ Pattern specificity and consistency with the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Psychosomatic Med, 1983,45(4):341

睡眠质量范文6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的睡眠状况与影响因素。 方法  对130名精神科护士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量表评定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好者20名(15.4%),一般91名(70%),差者19名(14.6%);睡眠质量差者以年龄偏大者居多。睡眠质量好者其个性特征倾向于外向情绪稳定型,睡眠差者则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定型。 结论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心身健康,也有可能影响对患者正常的治疗过程。提示应关注护士睡眠卫生,科学安排工作班次。

【关键词】 护士;睡眠质量;心身健康;睡眠质量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

有报道显示[1],成人中15~30%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及早醒问题。精神科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由于其职业特点,睡眠质量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们,且被人们所忽视。为此作者对我院130名护士进行了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均为我院精神科护士。共发放问卷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回收率85.5%。入组的130名护士中,年龄18~55a,平均35.23±9.81a;已婚92名,未婚38名;工龄1~35a,平均14.12±7.23a;职称:初级97名,中级29名,高级4名。

1.2 方法  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2]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入组者进行调查分析。睡眠质量调查表根据李氏编制修改,共11个项目,以5分制表示5个等级,最好5分,最差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最高得分55分,最低11分。

2 结果

2.1 130名护士睡眠质量平均得分36.12±4.87。将得分均数减2个标准差以下的定为睡眠差,共19名(14.6%),将得分均数加2个标准差以上的定为睡眠好,共20名(15.4%),其他91名(70%)为睡眠一般。

2.2 睡眠质量调查表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阶段护士睡眠质量(略)

注:P<0.001

2.3 EPQ评定结果,见表2。

表2  EPQ评定结果比较(略)

注:*P<0.05,**P<0.01

2.4 护士睡眠质量与EPQ相关分析显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得分与E量表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N量表呈显著负相关(P<0.01)。

3 讨论

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职业,社会偏见一如既往。有人认为,由于精神科职业的关系,患失眠症的人数相对较多。1967年Monroe[3]报告了睡眠好者与差者存在个体差异;王长虹[4]等用EPQ研究睡眠质量与个性的关系发现,睡眠好者E分显著高于睡眠差者,而N分则较睡眠差者为低,本调查结果与此一致。本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较好,且睡眠好者其个性特征倾向于外向情绪稳定型,睡眠差者其个性特征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定型。本文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睡眠差者中以中年以上护士居多。

Kirmil[5]认为睡眠质量差的人往往持消极的态度看待事物,而消极情绪与心身疾病关系密切,睡眠质量差的护士容易产生对现职不满甚至厌恶的负性情绪反应,这将直接影响精神科患者的治疗过程。因此,应关注护士睡眠卫生,科学安排工作班次,加强睡眠卫生的宣传教育,保障护士的心身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贤臣.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1):16

[2] 李德明.倒班与正常班医护人员记忆特点的比较[J].心理学报,1989,21(2):1630

[3] Monroe.L.Psychological physi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good and poor sleepers[J].J.Abnormal psychdogy,1967,72:225

上一篇辉煌中国

下一篇梦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