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教案范例6篇

我的家教案

我的家教案范文1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在环境问题上的权利义务观念,加强学以致用的环保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是本框重点也全课的落脚点,给青少年提出努力方向。包括提高环保意识,要求头脑中牢树环保观念;增强法制观念,要求在环保方面知法、懂法、护法;落实环保行动,要求学生能为环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重点要给学生以正确的行动指导和激励。

教法建议:

1.利用教材上的案例,采取对比或图表的方法,让学生分清违反环境法者为什么要给予行政处罚、要承担民事责任、要追究刑事责任。

2.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系列的环保活动,学生可以以个人、小组、集体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系列活动如下: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校内外的环境问题,了解国家、个人是如何依法保护环境的;学生调查的环境问题,以各种形式交流后,一起研究活动方案,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学生发现的有些环境问题,可向有关部门反映或提出治理建议;学生可为家庭、学校、家乡做一件保护环境的事。

3.你知道马永顺是谁吗?快去了解然后将其感悟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第一步:通过提问复习导入新课:

(1)说出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同学通过回顾旧知识,回答以上问题,教师适时引入本节新课。

第二步:介绍有关对违反环境法者的制裁手段

提问:如果有不遵守环境法律制度,违反环保法规的单位、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办?

1、追究违反环境法者的法律责任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因为我国环保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只有追究违反环境法者的法律责任,给予必要的惩罚,才能保证环境法规的贯彻实施,才能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环境权益不受侵害,否则,环保法律、法规将是一纸空文。

请同学阅读教材,说明违反环境法者在什么情况下要受到什么处罚,并填写下表:

违法行为

处罚类别

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对于那些违反国家环保防治污染的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

对于环境法律法规和有关刑事法律,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构成法罪的行为

3、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投影资料:《广州一步行街半月铲起30斤口香糖》

在广州短短的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上,人们食后随意丢在地上的口香糖,半月内竟盛满两大水桶,仅400米长的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商铺林立,来购物的人很多,节假日时更是摩肩接踵。2000年12月29日晚,羊城晚报记者看到清洁工人在步行街上,手拿用刀片制成的小铲,把粘在路上、树上、路灯柱等上面的口香糖—一铲起,放进垃圾桶内。两边人行道清洗一遍后,两个水桶也盛满了脏脏的口香糖。清洁工人说,他们每半月铲起的口香糖比这次还多。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类似此类现象你见到过吗?你在环境保护方面是怎样做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当代中学生不仅要成为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而且应当成为现在和未来的合格的环境保护者。为了更好的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青少年学生应从以下三方面来努力。

第一,提高环保意识

第二,增强法制观念

第三,落实环保行动

讨论:

结合你周围环境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说说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第三步: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制度,追究违反环境法者法律责任的必要性以及处罚的种类,加深了对依法治理环境、保护环境重要性的理解,懂得了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成为环境的保护者。

探究活动

结合你周围环境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说说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l、收集问题。

我的家教案范文2

基础巩固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风靡(

拌嘴(

沮丧(

潦草(

)  倔强(

无聊(

二、比一比,再组词。

喝(    )

搀(    )

潦(    )

歉(    )

竭(    )

馋(    )

缭(    )

谦(    )

三、选词填空。

(1)耍起来,眼神都

_______(A.恍惚  B.迷糊)了,十分逗人。(2)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

(A.滑落

B.滚落)下来。

(3)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响,很

(A.沉静  B.镇静)地四下打量着。

四、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句子内容是对人物的哪一方面描写,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A

神态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活动描写

1、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2、走的前一天,他对外婆说:“外婆,你不要我了,把我扔出去了。”(

3、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能力提升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

温家宝

我(

)承受过不理解,(

)承受过挫折,我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没有一天屈服过。我总是想,我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当我上地质学院的时候,正赶上困难时期。第一个学期我就患上了肺结核,休学半年。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了怕传染给其他同学,我被隔离了。但是住在小屋里、病房里,我没有一天放弃学习。我几乎用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用来学习,晚上人们都睡了,我还在自习室里,一直到深夜才回来。早上,同学们还没起,我又爬起来到自习室去学习。没有表,也不知道时间,就这样五年时间过去了,我的肺病也好了,我的学习,36门课有35门获得了优秀。

当时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到边远的地方去。毕业时曾经写过两份血书;后来研究生毕业以后,到了西北,开始在农村劳动一年,后来开始从事专业工作。我每年都要做一个计划,今年学力学,明年学数学,后年学英语,再有时间学点历史,我从来没有灰心过。

我想(

)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取得成功。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用“

”画出表现温总理勤奋学习的语句。

3.温家宝为什么说“我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概括温家宝承受过的挫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温家宝曾有过什么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曾做过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一、靡(mí)

拌(bàn)

沮(jǔ)

潦(liáo)

倔(juè)

聊(liáo)

二、喝水

搀扶

潦草

歉意

竭力

谗言

缭乱

谦虚

三、(1)A.恍惚

(2)A.滑落

(3) B.镇静

四、1、A

2、B

3、C

能力提升

1.

不但

而且

但是

只要

才能

2.

我几乎用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用来学习,晚上人们都睡了,我还在自习室里,一直到深夜才回来。

3.赶上困难时期

学习期间得了肺结核

研究生毕业在农村工作

4.

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比别人学习多几倍时间

我的家教案范文3

为了真正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的效益,笔者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对班主任各类教育案例进行剖析和改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教育反思能力,进而为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1 案例树立班主任教育反思意识

1.1解读经典案例。

针对我校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实效性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我们将经典案例进行研究作为树立与提高班主任教育反思意识的重要途径。

选择案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借鉴经典案例。我们从《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等书籍及网上搜索一些符合我校班主任实际的案例。二是撰写与整理我校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成功案例与问题案例。切合实际、符合特点的案例既有助于吸引教师进行阅读分析,更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通过对案例进行学习与研究,促进教师改变不利因素,改进教育行为,逐步形成教育智慧。

1.2培养问题意识。

作为一名班主任,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不会捕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就很难去质疑思考,探索问题的症结,便无法激发自我反思了。因此,在班主任培训过程中,我们利用发生在班主任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激发和培养班主任对教育问题应保持的高度敏感性。研究源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每月定期交流,帮助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有助于建立科学的批判精神,养成教育反思习惯。

2 案例丰富班主任反思活动形式

2.1“理论学习反思”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培训中,班主任根据固定的学习专题,主要采用三种学习方式。

(1)个人收集,自主学习。首先,班主任根据所给专题收集相关素材,做好学习笔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备交流分享。其次,要求班主任根据所给专题,结合工作实际,选择自己个人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撰写案例。

(2)团队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要求每个班主任将收集的典型案例进行交流分享,进一步梳理与提炼。其次,将每人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分析、整理、归类。

(3)专家引领,反思提高。首先,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就所给专题进行讲座,进一步理清思路。其次,教育专家就教育问题与困惑与班主任进行零距离交流互动,与专家直面对话,心灵碰撞,分享智慧,探讨有效方法。

2.2“实践操作反思”模式

(1)观看案例撰写体会。这是一种原生态的教师教育理念的体现。要求教师在观看案例后现场撰写感想与体会。

(2)根据案例寻找理论依据。完成体会的撰写后,要求教师依据观看的案例,收集相关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再一次进行体会撰写,描述自己对案例前后不同感想的思维过程。

(3)呈现案例分析讨论。这是一种团队合作提高的过程,由教师与教育专家开展深度对话完成。要求教师敞开心扉,观点阐述,思维碰撞,从而达到理念提升的要求。

(4)结合实际经验重构。引导教师以典型案例为样本,回顾与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教育案例。

教师在反思教育实践中不断改变观念,不断成长、成熟,反思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3 案例提高班主任教育反思实效

3.1基于案例,要求教师选择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

一是同一案例,从不同侧面进行培训学习活动。例:在培训中,我们先呈现案例,要求教师从不同的维度审视、分析研讨这个案例,结合所教学生年段阐述教育策略。

二是案例不同但主题相同,组织培训学习活动。例:就目前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的现象,我们根据不同年级选择不同案例,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活动。小学低年级侧重“认识并关爱家庭成员”、中年级侧重“同伴互助,快乐成长”、高年级侧重“关心学校,参与社区”等案例学习研讨。

3.2基于不同类型教师,主要采用分类分层的培训方式

首先是不同教龄的教师。针对职初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对教育的认识处于理想化状态,缺乏教育管理经验和教育机智,在案例的选择中,我们从改善其教育基本技能方面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例如:学校将以往收集的职初教师的系列案例以主题形式呈现,让新教师们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并将实践中的体会或心理的转变记录下来,通过专家或有经验教师的分析,进一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针对经验型教师,我们在培训中主要通过让他们带教徒弟进行案例研究反思的方法,激励他们互相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我们要求每一位经验型教师带教一名青年教师,并根据要求对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及指导以案例形式进行反思,促进自身成长。

针对已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专家型教师,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教育经验,使他们成为学校专家组成员,在使用中提高其教育反思能力,另一方面,提供其不断成长的学习途径。其次是不同年段的教师。针对不同年段的教师,我们选择侧重点不同的案例。

总之,教育案例研究反思具有针对性,能根据教师切身的体验进行研究反思,我们在校本培训后期的问卷调查中,欣喜地看到我们教师在实践中的教育反思意识、能力、策略等方面有了提升,教师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提高。可见,这种培训活动模式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并正化作教师教育活动的积极行为。因此,运用案例导引提高班主任教育反思能力的培训,为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7.

[2]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孙海法朱莹.案例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04.2.

[4]吴义昌.教师案例研究刍议[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3.

我的家教案范文4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2.024

自“一帶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签订了大量的国际合作协定,形成了新的国际合作范式,也是我国对新时代下国际法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法的新发展,对我国国际法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国际法的新发展为国际法的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可以丰富国际法教学的素材;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国际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亟须不断改革,以适应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1“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自中国国家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表态赞成并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我国针对新时代下国际合作提出的一项开放性合作发展倡议,“一带一路”既是我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而提出的独具特色的方案,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国际公共产品,为保障其顺利实施和落实,还需要从制度上做出相应的创新和发展。因此,为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我国法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应结合当前国际新形势,培养大量掌握国际法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众多,这些国家之间情况迥异,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既有大陆法系国家也有英美法系国家,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然面临不同国家法律差异的障碍。在各国国内法规定各异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建设亟须国际法保驾护航。同时,由于“一带一路”在诸多方面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国际合作,在其推进过程中,必然会促进国际法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遵循了以平等和互利为基础的开放、合作的原则。不同于以往对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的政策建议的国际组织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强调为现有的国际经济体系提供了有价值的补充。“一带一路”倡议包含的观念即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政策和制度,这种理念对当前国际体系以及全球治理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目前,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并不存在全面和正式的合作机制,而且现有机制下的国家或区域之间的合作大多是非正式的,更谈不上制度化和法律化。由于没有制度的保障,使得全面和深入的国际合作变得十分困难。众所周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的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果没有稳定和高效的机制加以协调,要推进上述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而国际法作为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规则,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并且在这种新的国际合作框架下,国际法也必然会随着国际实践的演进,随之出现发展和革新。因此,我国的国际法教学不能固守陈规,而应立足新的国际形势,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法律人才的需要,不断改革国际法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2“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自1977年我国恢复法学教育以来,包括国际法在内的法学教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培养了无数法律人才,但我国的法学教学也存在不少问题,下文仅以国际法教学为例,分析国际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法学课程设置重国内法、轻国际法

国际法虽然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法学主干课程之一,但我国许多高校法学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上并不能体现国际法课程应有的地位,甚至将国际法在整个法学教学体系中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不少高校以教学改革为由,将国际法课程的课时大量压缩,转而加重国内法的课时。这种不顾法学学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任意加强或减轻特定课程课时的做法,最终会妨碍学生全面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法学知识,有悖于法学教育目标的达成,特别是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际,我国亟须大量涉外法律人才,而当前重国内法轻国际法的“跛足”法学教育现状,必将难以满足我国在新形势下参加国际实践、创新国际法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要。

2.2国际法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法主体之间关系的有约束力的规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等国内部门法相比,关注国际关系的国际法看起来似乎“高大上”,但由于远离一般人的生活经验而“高处不胜寒”,以至于许多学生对国际法产生了“鸡肋感”。正是这种对国际法学课的误解,国际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长期处于边缘的地位。长此以往,国际法教学也裹足不前,往往偏重于传统的国际法基本理论,而忽视国际法在新的国际局势下的发展,特别是与中国相关的国际法热点问题,更加强化了学生的“疏离感”。传统的国际法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缺少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必须尽快进行改革完善。

2.3国际法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国际法案例教学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学生在讨论案例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国际法规则的认识,并且能真切感受到国际法课程是“实用”的学科。但由于国际法课程课时普遍比较少,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兼顾基本理论与案例及实践,让许多国际法授课教师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在保障基本理论课时的前提下,留给案例教学的时间远远不够,导致许多学校国际法案例教学流于形式,仅仅是对案例的简单介绍,而没有将典型案例、热点案例与国际法基本理论紧密结合,难以达到案例教学目标。

3“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法教学改革的完善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国际法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际,为满足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要,我国国际法教学应作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3.1科学设置法学课程,提高国际法教学课时

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养成离不开系统和全面的法律知识教育,法学教育不能以就业和司法考试为指挥棒,否则法学学生将难以接收到基础扎实、知识全面系统的法学教育。因此,在法学的课程體系中,应改变目前许多高校法学专业重国内法、轻国际法的短视做法,提高国际法学课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之际,正需要大量的熟练掌握国际法知识的优秀法律人才,加强国际法的教学是我国当前法学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拨乱反正,恢复国际法在法学课程设置中的骨干课程的重要地位,适当提高国际法教学课时。

3.2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更新国际法的教学内容

“一带一路”是我国倡议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必将推动国际法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继续做好国际法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国际法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地融合“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与时俱进更新国际法的教学内容。“一带一路”倡议下强调各国之间的平等和互利,大力推进沿线国家之间的开放和合作,不同于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援助或进行合作时往往附加特定条件的实践,而且“一带一路”倡议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强调为现有的国际经济体系甚至国际政治体系提供了有价值的补充,而且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政策和制度,这种崭新的理念对现有国际法规则以及全球治理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际法知识的讲授,不仅使国际法教学内容得以更新,而且可以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法律人才。

3.3创新国际法案例教学,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

首先,应科学选取并适当加工案例。高质量的案例对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达到国际法课程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法案例的选取不限于传统的典型案例,还应该包括当下发生的热点案例。国际法的案例相当复杂,如果原封不动的将相关国际法案例引入课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学生势必难以消化相关案例,而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因此,授课教师不仅应精选教学案例,还需要结合讲授的国际法理论知识,适当对国际法案例进行删减和加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其次,应深化课堂的案例讨论。教师应提前分发案例的基本材料,引导学生课前收集和了解案件的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提供充足的准备。为达到有效案例教学的目的,讨论应采取分组的模式,亦即大班授课,小组讨论。这样可以避免案例教学流于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深入的参与到案例教学之中,切实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

我的家教案范文5

我们也看到了针对学生的“助记器”(用于记忆公式、定理、外语、史地等知识)、“助听机”(用于英语听力)、“智力增长器”、“语言电脑复读机”以及“清脑助学器”等广告,且大部分是邮购广告。

多数广告都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很神。学了某种英语教材“中级本”,就“从此可自由驰骋于英语世界的广袤天地”;购买某种教学录像带,就“没有学不好的孩子”;请某某老师来教作文,“写作文会变得像说话一样容易”;使用了某种“英才教育计划”,“您就再也不用为孩子考学担心了”。

很多广告都以一句蛊惑人心的口号开路: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且,向高考冲刺的起跑线原来在高中,现在在初中和小学,甚至已移到了幼儿园。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向媒介呼救:“我就要累死在起跑线上了!”

有些报社专门请专家谈了他们对英才教育广告的看法。这些资深教育专家至少提出了三点质疑:

1.早期教育能决定一切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赵忠心教授指出:这些广告宣传反映了“早期教育决定论”的观点,这个观点过分夸大了早期教育的作用,是不科学的。目前的早期儿童教育和智力开发,“大都是一种‘掠夺性’教育,基本上超出了孩子们这个年龄的承受能力,是通过增加孩子们的负担来进行的,这些只能迎合部分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对孩子本身的教育和发

展并没有多大作用……”

2.教育就等于传授知识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庞丽娟说:“现在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有的方案讲,参加我这个训练的孩子8天就会叫爸爸,似乎在证明参加方案训练好,而且越早越好;还有的方案在宣传小孩在1岁、2岁、3岁时分别能认多少字,会说外语,会四则运算等,实际上在客观上强化了部分家长过分重视儿童智力教育的倾向。”庞丽娟认为:从儿童发展规律来看,儿童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能只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还要进行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这类教育比知识教育更能影响儿童将来的生活和事业。

3.英才教育适合所有的孩子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凯生说:“教育面对的是具有千差万别的个体。如果把一个人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方面的教育就能完成,以一个方案包打天下,而不论什么背景下的孩子,都能变成神童、天才、社会的优秀分子,这种宣传本身就不是科学的。”对于“只要通过我这个方案就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的说法,劳教授指出:“这种预言设计的培养模式,我敢肯定它是伪科学的。实际上,对于个体的成长来说,没有任何一个现成的方案。”

那么,早期教育、英才教育是不是就是错的呢?这些专家都说,教育计划或方案本身不是错的,在出台前,是有一定科学性的,有相当的理性成分。但是,经过某种“包装”和“广告的渲染”,就带上了神奇的色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董奇指出:“这些方案在宣传中过多地考虑了其商业利益。每一个方案的有效性是多少,标准又是什么,负效应是什么,这些都应该一并告诉读者,而现在媒体在信息传递中只宣传了方案起作用的那部分实例,结果弄得不少读者以为这些方案对谁家的孩子都适用,对什么样的毛病都适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丛立新说:“我认为媒介应老老实实地告诉家长,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不是什么方案能代替的,即使今天试一个方案,明天试一个方案,也不可能把孩子成长中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

对英才教育广告,我们需要作出四个基本的判断:

第一,仅仅依靠一个智力发展的方案或计划不能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或许健康人格的发展比智力发展更重要。

我的家教案范文6

一、从实际出发,开发与探索富有本校特色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地处林东镇内,实际情况决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在仔细研究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要求,认真分析本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以得天独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为支撑,以“阵地建设、参与活动”为突破口,以“热爱家乡、走进自然”为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针对这一总体思路,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根据方案的设计,我们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进行富有本地区、本校特色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从20xx年以来我校分别开展了“留给未来的回忆”、“春日纸鸢飞满天”、“学会感恩,做孝敬父母的孩子”、“我们是大自然的朋友”、“学校,我可爱的家”、“校园舞台,我最精彩”等系列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

“留给未来的回忆”这一系列主题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两个系列,分别是“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和“左旗的支柱企业与我们的生活”。这两个系列活动是根据左旗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辽代特殊的史实,丰厚的辽文化资源和左旗支柱企业发展的现状开展的,它对于开发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在20xx年10月份我们开展了“留给未来的回忆”系列活动一:“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我校三至五年级1000多名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通过调查了解,搜集资料,实地参观,听讲座等形式,对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详细地进行了解,从左旗的辽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这一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分四个系列完成:

(一)搜集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资料

三至五年级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自己动手搜集了有关辽代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资料,有辽代的大事记、民风民俗、经济情况、文物古迹、建筑格局、人物轶事等等。有许多班级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星期天纷纷走向社会、走进图书馆、书店,走进博物馆,搜集自己需要的材料;有些学生通过上网查寻,找到了国内外介绍辽史的资料,将材料、图片下载后详细研究;还有的学生将搜集的材料做成手抄报,设计的内容丰富,版面新颖,增强了对辽史的了解。通过搜集了解这些辽史资料,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请本地辽史专家讲座

在搜集了解辽史的基础上,同学们又根据学校印发的“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讲座提纲”听取了博物馆馆长王未想为全体师生讲的辽都简介、辽上京、辽朝在祖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中的位置、辽代皇陵知多少、“全国之最”的辽上京文物、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师生听得认真且兴趣浓厚。通过听讲座,师生对辽史有了概要的了解。

(三)深入实地参观调查

对辽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校又利用一周的时间,带领同学们到博物馆去参观调查文物。学生根据印发的“辽代文物调查表”,深入博物馆参观调查,听辽博人员详细讲解,认真填写“辽代文物调查表”,提出不懂得问题。在参观调查时,学生个个看得认真,听得详细,填得仔细,嫣然是一个个“小考古学家”。

通过参观博物馆,研究文物,学生对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家乡的这段特殊史事兴趣与日俱增。都迫切地想到辽上京遗址去考察一番。于是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在全校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辽上京遗址,认真听取了三位辽博人员讲解辽上京当年的建筑格局以及发生在这里的重大事件,重点参观了解了石人、石龟跌、城墙、城口的“辽上京遗址”石碑、古城开发挖掘的地方。这些都让同学们感觉到了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深遂与久远。

参观完以后,学生感慨颇多,分别写下了参观日记,作文、感想,字里行间透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抒发了内心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自豪感,有的同学感慨地写道:“我们的家乡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如此久远辉煌,长大后我一定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还编写了《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简介》。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详读这本材料,对辽史有了详细的了解。

(四)开展主题汇报会

活动结束后,各中队纷纷开展了“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辽史”、“我所知道的辽史”、“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知识日记作文宣讲会”、“知辽史,爱家乡”、“辽史知识竞赛”等形式不同的“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主题汇报会。其中,主题大队会“走近大辽史,心系我家乡”在全市德育工作会议上进行展示,受到了市委、旗委、教育局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调查、搜集、探究,获得了基本的社会实践知识与技能,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自豪感。

学校在带领学生走近辽史,了解家乡后,又在20xx年10月,组织开展了“留给未来的回忆”系列活动二:“左旗的支柱企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搜集家乡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及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材料,使学生了解到左旗不仅是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透过左旗,可以看到二十多年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学们通过今昔对比,从左旗的点滴变化中,描绘着自己的家乡,了解着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变迁。并且,通过参观左旗的支柱企业,真实地看到了林东这座小城镇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以蓬勃的精神向前发展。

走进辽都酒业:

酒业是左旗的支柱企业之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因此,本次参观的企业首选为酒业。为了了解酒业,体验生活,同学们走进左旗辽都酒业,参观白酒制酒车间的原料加工粉碎,清蒸入窖出酒,贮酒勾兑化验,工人洗瓶、装瓶。整个工艺流程同学们历历在目,无不感叹工人的工作态度与艰辛。

研究酒文化:

循着辽都四溢的酒香,同学们开始研究酒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酒的发明,酒的故事,酒诗酒联,工艺规程,酒器酒具,酒歌酒舞等酒文化。尤其对装酒器具的研究,同学们每人搜集了独具特色的酒瓶酒器,进行了大型酒瓶展。通过展览、观察、研究,同学们从中体味着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论酒之利弊:

酒是生活中的调味品,适量则增添情趣,过量则有失健康。同学们对酒文化的渊源博大兴趣颇浓,而对酒在生活中的作用则持怀疑。孩子们通过走访、观察,把自己看到、听到的记录下来,在“酒与我们的生活”、“酒对人们生活的利与弊”等主题班会上充分探讨。《“酒文化”拾零》一书就是同学们在“酒与我们的生活”的研究中整理出的一本有关酒文化的文集。

《左旗支柱企业与我们的生活》、《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这些系列的丰富的社会实践引导孩子们走进社会,学习、探索、感受、研究社会,使他们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油然而生。

“留给未来的回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队员们逐渐把握了左旗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体会到了家乡的变化。而且,也使林东实验小学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挖掘教育资源,初步创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着眼于发展,着力于素质,让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家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

本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充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课堂中,边实践,边学习,并整合学科知识和德育、智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综合运用课内外知识进行探究、实践。因此,为了给孩子提供充分实践和发展自我的空间,我校在坚持了十几年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领域,增设科目,保证时间、场地,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现在校级的二课已有绘画、书法、乐器、演讲、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舞蹈、田径、制作、剪贴、足球、乒乓球等十项,今年又增设了科技小发明、版画、合唱三项,并连续五年坚持开展“小十家”评选活动,从班级、校级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评选出“小作家”、“小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家”、“小演说家”、“小书法家”、“体育小明星”、“小画家”、“小音乐家”、“小翻译家”、“小制作家”、“小发明家”,每年六百多人。“校园舞台,我最精彩”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已历时十三届,每一届都设有绘画、书法、乐器、演讲、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舞蹈、制作、剪贴、卡拉ok等十几个赛项,并组织隆重的闭幕式,将精彩的节目展示给全体同学,为特长突出的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活跃的第二课堂,全面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向“全面+特长”的方向发展,由于学校坚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使得我校第二课堂活动生机勃勃,硕果累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培养,个性特长得到了长足发展。

校内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兴趣盎然,步入家庭、走进社会、走向自然的实践活动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利用课内外时间,围绕活动主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在20xx年3月份,同学们围绕着“学会感恩,做孝敬父母的孩子”这一主题,深入家庭,细心观察父母每天的辛勤劳作,篇篇观察日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父母的尊敬和挚爱。为了用行动表爱心,孩子们在劳技课、综合实践课和品德与生活课上,认真学习缝纽扣、洗衣服、叠衣服、整理房间等基本劳动技能,在家里学做简单饭菜,礼貌待客等方法。在三·八妇女节那天,当孩子向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端上热腾腾的饭菜,递上一封真情家书,唱出一首歌颂妈妈的歌曲时,家长们个个激动不已;在母亲节里,当孩子向母亲献上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给妈妈洗一次脚时,家长们都情不自禁地夸奖自己的孩子会孝敬父母了。有一部分家长在激动之余,还给学校写来了感谢信,四年四班冯洋的妈妈在信上说:“以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散,令他们忧心忡忡。这学期,学校开展“学会感恩,做孝敬父母的孩子”这项综合实践活动,注重了孩子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孩子知道收拾整理房间了,还给下班回来较晚的妈妈做饭,学会了尊重父母。希望学校以后多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

目睹孩子们一学期来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听到家长感激的话语,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能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培养他们的家庭、社会责任感。

风筝节活动是我校每年一次的传统活动。近三年来,我校将这项传统的活动拓展为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研究。如,20xx年的“春日纸鸢飞满天”风筝节活动,分四个阶段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实践。第一阶段:奇思妙想,画风筝。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平时的生活经验,搜集有关风筝的材料,画出了许多创意独特的风筝,四年三班的全体学生还将想象的风筝用布艺的形式做出来,并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创意。第二阶段:心灵手巧,做风筝。学生设计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风筝,再对风筝的扎制方法进行研究并亲自动手扎制。在扎制过程中,有的班级是同学们分组合作扎制,有的是教师统一指导扎制,还有的班级聘请会扎制风筝的家长来校指导。不少孩子的风筝扎制得精美、牢固,而且涌现出许多优秀合作小组;第三阶段:春风和煦,放风筝。三月末、四月初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古城去放风筝,辽上京故都春风习习、欢声笑语,“纸鸢”满天飞舞,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感受着春日的明媚,体验着成功的快乐;第四阶段:放飞理想,写风筝。孩子们实践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许多感想、体会,也积累了许多关于风筝的实践素材,这正是有感而发,表达情感的最佳时机,因此孩子们写出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真实、人物鲜活的活动作文,充分表达出了对风筝的情思。

几年来的风筝节活动,我校将其赋予新意,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创作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意识和写作技能,又锻炼了孩子的意志,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在自己动脑创作,动手操作和探究中体验快乐与成功,从而全方位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践—反思—提高,稳步有序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究。

在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我们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反思,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及各年龄段学生特点,进一步优化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实践。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智慧,集思广益,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工作在今后继续围绕主题分年级、分班级、分小组,有层次地稳步开展。在20xx年“我与大自然交朋友”的夏令营活动中,我们就打破了往年学校统一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做法,而是在这一主题下鼓励学生分年级、分班级、分小组自主选择其中的小课题,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的方式,设计活动计划,选取活动内容,进行具体的活动、研究,教师只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在“我与大自然交朋友”夏令营活动中,有许多班级的学生成功的研究了“沙里河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沙里河中的水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古城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沙里河岸上的树种”“采集野花标本”等课题。孩子们到沙里河边一日游那天,分班分组展示汇报了小课题研究的成果,有的展示了用照相机拍下的沙里河和古城夏日景色的照片,有的展示用彩笔画出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图画,有的展示本组采集的野花标本,有的用诗来赞颂古城和沙里河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还有的用歌声歌唱祖国、大自然和美好的生活。

此外,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开发与探究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校除了整体组织主题式活动外,还进一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利用平时的综合实践课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小课题,设计简单活动计划,利用假期进行实践。在假期,孩子们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调查家乡的变化、研究环境污染问题、自然灾害————地震的发生、春联的赏析、我镇的新区建设、春节习俗的由来、走进贫困家庭、五颜六色的水果、网吧的危害、左旗境内的树种等等。通过对这些小课题的亲身实践,学生对大自然更加了解,更加亲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溢于言表。

悉心的指导,自主的选择,开放的活动,不拘一格的形式,都充分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中发展综合能力与素质。

总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不仅使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发展。经过几年来脚踏实地的不断努力、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和20xx年分别被旗教育局评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20xx年获旗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荣获“全国第三届小公民道德实践创新活动先进集体”;20xx年被评为“市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市级名学校”、“旗级先进学校”;且连续几年均被评为教育局年度目标管理一等奖。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行,我们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

1、教师需要进一步培训。还有一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深入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达到全体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支持和各学科的有效整合,以及对学生长足的发展着想,必须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思想到行动,给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高度重视。

2、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怎样在课堂上体现出它的课程特点、学科性质,这一门课怎样上才更具有实效性。这也是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之一。

3、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在活动中,家长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同,所以,对活动的支持程度也不同。怎样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家长的支持,这还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渠道进一步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课程的开发中做到家庭、社会、学校紧密结合,真正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典型教师的培养,力争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引领和指导。通过典型引路的形式带动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提高。

上一篇阅读课教案

下一篇棒棒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