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1

随着家长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重视,以及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逐年提高,高职类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每年都会招收大量学生,伴随着计算机专业生源的不断增多,各高职院校也正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然而在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重软件、轻硬件”的教育现象,在对学生的培养上缺少对计算机硬件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教育情况不断被重视,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农村生源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而由于地域限制、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导致这些农村生源的学生以前接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较少,在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方面进展较慢。

2.农村生源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硬件基础薄弱

由于农村学校教育课程中对计算机专业教育缺少足够的重视,且碍于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农村生源的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晚,甚至有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从而导致了农村生源的学生在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上掌握薄弱,缺少基本的硬件理论支撑。

2)软件编程能力欠缺

大多数农村生源的学生在大学之前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学习,从而导致在开始学习计算机软件编程课程的时候成长较慢,由于软件基础理论知识的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编程方面的教学进度,进一步影响了学生软件编程能力的提高。

3)对传统计算机教学方式接受较慢

传统计算机教学主要采取“老师讲课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教学方式,学生缺少自主锻炼的机会,一些高职类院校缺少足够的机房等基础教学设施,导致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村生源学生缺少直接的实践练习机会,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培养。

3.改革计算机专业农村生源学生的培养机制

针对于农村生源计算机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创新性实践教学的理念,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农村生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新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学校硬件教学设施

高职类院校应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均衡配置学校教育资源,加大投入计算机专业硬件基础设施,加快现代信息化建设步伐,扩大计算机机房、多媒体电教室等基础教学设备,为学生能够随时使用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提供保证。

2)软件编程与硬件教学有机结合

学校在不断注重学生软件编程能力教育的同时,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硬件基础知识的教育,做到软件教学和硬件教学的和谐统一,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软件编程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

3)加强计算机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主要注重老师在课堂中的职责和地位,随着对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的不断增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高职类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加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项目的总体把握和细节实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4)组织并实践计算机竞赛项目

通过参加计算机专业知识竞赛项目,不仅可以使同学们进一步熟悉基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计算机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计算机竞赛项目、全国计算机挑战杯等各类计算机大赛,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合作意识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应该积极将这类竞赛内容融入到教学课程当中,从而进一步培养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

5)校企联合新型教学机制

高职类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企业输送高科技人才,学校应该重视对企业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企业技能的培训,通过校企联合教学的教学机制,采用“学校教学、企业实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校就开始接触企业的工作内容和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4.结束语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虚拟技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密不可缺的工具,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当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与维修知识。目前,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虚拟技术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虚拟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写实性,又提升了教学水平。本文主要探讨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中,使用虚拟技术解决教学活动中问题的应用。

一、《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分析

1、课程作用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和核心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同时也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多媒体技术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2、课程目的

本课程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和组成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测试,在掌握计算机维护维修方法的基础上,能判别和处理常见的故障,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适应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要求。

3、课程特点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技能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内容全面,知识丰富

该课程的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各硬件组装与设计及选购策略等,计算机硬件的安装,BIOS基本设置方法,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处理,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与防治等内容。内容涉及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扩充性强。

(2)知识更新快

当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迅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让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和产品。

(3)课程实践性强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侧重实践环节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构成,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及计算机日常维护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操作性、应用性为一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进行CMOS设置、磁盘分区及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及应用软件的安装、系统备份与恢复、注册表修改、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的排除等操作。学生进行拆装练习时,多数使用的是学校淘汰下来的旧设备,基本产生了不可修复的物理故障,使用这些机器来完成软件部分的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进行这些操作,会对硬盘数据带来破坏性,如果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真实的做实验,会造成计算机数据丢失或不能开机,损坏硬件设备,增加了实验室计算机的维护频率,对机房的维护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同时也影响其他课程的上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引入虚拟技术,通过虚拟机平台,学生可以任意地进行硬盘分区、格式化、CMOS设置、操作系统安装,甚至一些具有破坏性的实验,并不用担心系统是否会崩溃,既能满足了教学的要求,也并不给实验室带来负担。

二、虚拟机介绍

1、虚拟机的原理

虚拟机是运行在物理机上的一个高度隔离的软件容器,是在在现有的操作系统上虚拟出了一台标准计算机的环境,它可以运行自身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包含自己的虚拟CPU、RAM硬盘和网络接口卡等各种硬件。若系统崩溃,崩溃的只是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而不是物理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我们可以用虚拟机的恢复功能,马上恢复虚拟机安装软件之前的状态。我们可以在一个主系统上建立多个同构或者异构的虚拟计算机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同时运行且互不干扰,在多个操作系统间切换,不需重新启动,可实现一台电脑 “同时” 运行几个操作系统,并且可以将这些操作系统连成一个网络。通常,我们把模拟出来的计算机称为虚拟机,也称子机。在虚拟机中运行的操作系统叫子系统,将运行虚拟机软件的计算机叫做母机, 运行虚拟机软件的操作系统叫主系统。

2、常用的虚拟机软件

目前,市场上流行VMware和Virtual PC两种虚拟系统。两个系统各有优点:VMware可以支持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是最实用的虚拟系统;而Virtual PC主要支持的系统为微软平台。VMware虚拟系统的软件功能强大,稳定性好,多用于教学科研、产品研发和测试等环境中,考虑到《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堂教学的需求,VMware系统无疑是最佳选择。

三、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构建虚拟计算机学环境

在主机上安装并运行VMwareworkstation虚拟软件,在主界面上单击“新建虚拟机”,根据“新建虚拟机向导”提示,完成创建虚拟计算机环境。然后开启虚拟机电源,与在一台真实的计算机上操作几乎完全一样,可在虚拟机上进行各种操作。

2、设置CMOS

刚创建的虚拟计算机系统,只虚拟了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硬件环境,我们还要对其软件环境进行安装。在软件主界面单击“启动”,按照屏幕提示按Del键进入CMOS设置界面,在CMOS参数设置界面中,设置计算机的第一启动顺序为光盘启动,为后面进行系统软件的安装时使用光盘启动做好准备。

3、初始化硬盘

保存虚拟机的CMOS设置参数,在光驱中放入系统引导盘,也可以用光盘镜像文件(ISO、VCD等格式)作为光盘来使用,运行硬盘分区软件DM或Fdisk程序对虚拟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等操作。

4、安装操作系统

对硬盘的进行初始化操作后,进入某台虚拟机,从安装光盘或者镜像文件引导系统,执行安装程序,进行系统安装,其安装过程与独立的物理机的安装方法相同。

5、安装应用软件

用虚拟机安装好操作系统后,还需安装一些应用软件。如果在物理机系统中直接安装和使用各种软件,会对计算机造成很大的负担。使用虚拟机以后,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只要物理机的内存足够大,在虚拟机的操作系统上可以进行任何的软件安装、运行、维护工作,即使出现了操作系统崩溃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复制、覆盖虚拟硬盘的方式迅速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虚拟机技术,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实验教学经费紧张、实验设备不足,为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使实验教学的实施与教学效果都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运用虚拟技术初探[J].山西科技,2010(04)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建设;高职院校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计算机类专业与非计算机类专业,这门课程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普及性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与操作等基础知识。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应用基础》更像是一门纲领性课程,需要将后续的专业课程以章节的形式串联起来,让学生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专业课程的体系结构。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应当从这门课程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华南师范大学全面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把《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原来的“集中讲授+上机试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依托立体化教材进行自主学习[1]。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4个方面就如何使用好该教材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分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主要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教材建设的思路。指出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时代感不强,教学手段、模式单调,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改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应明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它公共课的区别,要进行合理的任务设计,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展的人才[2~4]。针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从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出发,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5]。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师为主的团队协作编写了供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6~7]。此教材从2012年开始在计算机学院的新生班级中投入使用,得到师生们的广泛好评。教材在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知识、操作系统、网络基础方面,比普通的教材更有深度,几乎所有的这些章节,都可以与计算机类专业的各相关课程联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普通本科院校开设有,而高职院校没有开设的专业课程,通过在这本教材中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凝练,让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探索

具体来说,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首先对计算机发展历史进行总结,随后对计算机的经典体系结构,包括图灵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进行简要说明,让学生对这图灵与冯诺依曼这两位计算机鼻祖以及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计算机硬件基础部分。一是介绍了计算机里的数制与编码,让学生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与十六进制的基本运算方法。这些知识是《数字逻辑》课程的基础。数字逻辑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的简称,其内容是应用数字电路进行数字系统逻辑设计。电子数字计算机是由具有各种逻辑功能的逻辑部件组成的,这些逻辑部件按其结构可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有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再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就可以表示和实现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二是介绍了计算机的五大组成结构,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这些对应着《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此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结构,包括计算机逻辑部件、运算部件与运算方法、主存储器、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存储系统、辅助存储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系统等知识。

(二)操作系统部分。首先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原理知识,然后以Windows7操作系统为例进行了操作示例介绍。此外,也对包括Android与IOS等手机操作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说明。这对应着《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为其它软件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相应的接口。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硬件资源,同时按照应用程序的资源请求,为其分配资源,如:划分CPU时间、内存空间的开辟、调用打印机等。教材也对常规的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办公软件主要用于处理办公过程中的文字和数据信息,通常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处理和简单的数据处理等功能。

(三)计算机网络基础部分。首先介绍了网络的定义与组成,随后介绍了OSI模型、常规的网络设备,以及TCP/IP协议等。这些知识对应着《计算机网络》这门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它们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三、结语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类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杜炫杰,李丽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立体化教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

[2]魏茂林.浅谈如何用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3]关德君.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06

[4]田枫.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商业经济,2009

[5]陈桂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

[6]王路群等.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4

1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方向趋于多样化。在诸多培养方向中,大部分专业是基于软件理论与应用方向的偏软件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而在这些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又以软件教育为主。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应用范围广、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等特点。扎实的硬件知识基础是计算机类人才正确理解计算机,掌握软件开发机理的关键,也是本科教育人才区别于短期培训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同时,目前我校的计算机硬件知识教育在知识体系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使得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设计和应用工作。其中,具体问题如下:

1.1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

计算机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庞大的复杂系统,计算机知识有着很强的系统性。而在目前的教学中,硬件课程知识与软件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叉和互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硬件课程之间也缺乏充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重复,有些知识点缺失,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不系统、结构不健全。

1.2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校中开设的硬件实验课程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往往提供了实验的所有环节,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基本上不对实验的实用性进行延伸思维,只按设定好的正确线路、程序、步骤、数据一一照做。这样的实践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理论学习,通过实验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达不到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要求。

1.3在认识方面存在着重软轻硬的倾向。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很多学生对硬件课程的了解甚少,认为硬件课程只是学习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在计算机应用当中无关紧要,认识不到硬件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再加上相应的实践环节难以保证,课程考试评价体系中对硬件实践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努力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硬件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具备软硬件开发能力的人才。同时,注重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

2硬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

2.1建设思路。

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全盘考虑各门计算机硬件课程,把他们捆绑起来,统一建设。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修订教学大纲,既要避免课程内容重复讲授现象的发生,又要做到各门课程的无缝衔接。在教师方面,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搞好课堂教学。在实验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做好验证型实验的同时,加大兴趣导向的实验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2建设方法。

本课题组采用的课程建设方法,按照“整合─分科执行─融合”三个阶段实施。在课程整合阶段,对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这几门课程进行大纲及教案的修订工作,并重点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整合:a.《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的整合。在《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中,侧重于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件、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这样有利于把“计算机组成原理”中介绍的一般性的知识和具体的微机系统联系起来,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b.《汇编语言》和《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整合。整合中侧重于硬件编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种芯片的指令与功能共通性。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了解目前普遍使用的微机系统,并具备扎实的硬件编程基本功,有利于单片机和嵌入式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分科执行阶段,依照整合阶段所确定的大纲及教案,对学生实施理论知识教育,同时结合各课程实际情况,在课堂中引入课程认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地位,调动学生对硬件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融合阶段,在实验课程中添加例如万年历电子表设计、贪吃蛇游戏机设计等集趣味性、设计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更为实际、更加全面的科学研究的训练。此阶段实验的特点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学生需要融合所学硬件相关知识,独立完成硬、软件设计和调试。

3结论

本文阐述了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硬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方法,本方法将硬件相关课程通过整合-分科执行-融合的过程,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理论上掌握晦涩的硬件知识,同时将硬件知识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验、竞赛,提高动手能力。为评价本学习系统的有效性,课题组将此系统引入了教学实践中。根据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课程系统的建立,学生对硬件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霞,李云,张炜.改革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系列课程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144-147.

[2]惠丽,吴玲,于丽萍.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与改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45-46.

[3]刘新平,郑秋梅,孙士明,孙晓燕.计算机硬件课程群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计算机教育,2008,12:117-119.

[4]惠丽,吴玲.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78-79.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应用 教学

21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宇航时代,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是尤为重要的。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更要意识到计算机在当今、未来的重要性,意识到计算机教育对学生未来升学、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为学生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或进入社会工作单位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信息时代,日新月异;计算机教学模式五花八门,各种教育机构、技术学校等都有着专门的一套教学方法。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计算机教学更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在职业学校,由于大部学生是初中生,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掌握基础知识,还有掌握最高端的技能,大多数学生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后要再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特别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城乡中等职业学校,多数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初中时综合成绩较差、贪玩、厌学没考上高中的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可能只对某一科目(如电脑)感兴趣,有的学生基本不学习而好玩。由此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改革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教学、达到较好的成效呢?

一、计算机基本理论教学

教会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特点、发展及对现在和未来经济社会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如让学生知道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5年,由美国生产的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它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于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他的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新一代的计算机,每一代计算机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现在计算机是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微型化、巨型化的,在今后计算机的总趋势是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能耗越来越少,应用领域越来越强,使用越来越方便等。通过实时新闻,身边经济现象等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技术在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在国家各领域中的重要性所在。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学习是树立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信息的保证,是学生认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这门科学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为学生在今后的计算机学习中更好的学习和应用。

二、计算机基本硬件软件教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很多学生可能熟悉聊天软件(QQ)、音频软件、简单的图文处理软件等,但对计算机本身就是空白的,在计算机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将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硬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硬件机构和工作原理,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拆机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机箱,主板,总线,电源,存储控制器,界面卡,携储存装置,内置存储器,CPU风扇,蜂鸣器等,以及键盘、鼠标、触控板、轨迹球、数码化输入板、触控莹幕、游戏控制器、游戏控制杆、麦克风、扫描器、条码阅读机、网络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计算机上常用的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Windows XP、办公软件Office和WPS、图像浏览ACDsee、图像处理potoshop、杀毒软件及防火墙(卡巴斯基 费尔托斯特 瑞星 360,防火墙:天网 卡巴斯基反黑客等)、解压缩软件WinZip、下载软件(讯雷 FlashGet 影音传送带 NetAnts等)、通讯软件(QQ MSN 新浪UC等)。计算机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计算机软件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需要通过实践展示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验操作的同时虚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机构和软硬件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三、计算机基本应用教学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把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各领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设施与教材、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等多个环节的改革上,要充分体现以“技能应用”为主的这条主线,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总结了多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提出了一个面向社会新发展、岗位新需求,高职院校各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三平台”的课程体系。

第一个平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一学年安排各专业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第二个平台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第二学年安排计算机软件基础和计算机硬件基础两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开发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围绕“语言程序设计”这个主题,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开发环境,阐述计算机软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该课程选择C语言(计算机专业)或VB语言(非计算机专业)进行教学。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硬件知识和运用能力,对于常见的硬件设备,具有一定的日常维护、故障检测、问题排除水平。

第三个平台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第三学年安排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两门课。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建构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新的课程体系中,每一层次都有自己的内容和任务。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普及课,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侧重于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的掌握、基本方法的训练和计算机自学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应体现实用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教材可采用校外出版的教材或校内的自编教材。

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统筹安排,使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的计算机学习不脱节,第一平台到第二平台是从基本到基础,第二平台到第三平台是从基础到应用。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先进性,使学生毕业离校后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基本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利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强调“边学边做、少说多做”的原则。教师教学中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增加课内外上机时间、强化上机指导。随着学院教学设备逐年改善,要将必要的课堂教学转入到多功能实训室。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时,既可以使用投影仪进行多媒体教学,代替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模式,也可以使用实训设备进行现场演示,讲解相应的操作步骤,还可以使用辅助教学软件或虚拟仿真软件进行边播边讲。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打破了日常教学在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崭新的天地。教师要大力使用计算机网络开展辅助教学,积极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逐步将课程讲授、作业批改、指导答疑等传统教学活动转移到网络上进行,充分利用Internet上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让网络发挥为教学服务的作用。教师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加强实训设施和教材建设

要想更好的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强实训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包括图形图像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软件开发实训室等实训场所,以及各种实训教学设备、实验箱和大量的教学、实训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实训室除满足白天正常教学外,每天晚上应面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的课外练习。

除了实训设施和设备之外,课程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教材建设。教材要体现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除了选择比较成熟的高职高专适用教材用以教学之外,还应结合不同专业和学生的特点,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一些适合上机自学的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