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师的诗歌范例6篇

有关教师的诗歌

有关教师的诗歌范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现代诗歌 教学策略

诗歌是一种基本的文学体裁,大体分为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两种,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古典诗歌教学,忽视现代诗歌教学,导致现代诗歌日益不受学生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诗歌教学现状,进而分析了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希望对于初中现代诗歌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1.重朗读形式,轻吟诵感情。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现代诗歌教学形式明显多样化,现代诗歌朗诵包含以下几种形式:老师范读、学生朗读、分组朗读和跟着录音朗读等。然而,这些朗读只是一种形式化朗读,只为了让学生对诗歌有所熟悉,缺乏情感、缺乏思考,并非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不断琢磨其中诗歌的意思,自然会对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有所了解。初中课堂上诗歌教学以老师引领为主,首先,教师应该对诗歌有正确认识,教师要清楚简单的朗读和带有情感的吟诵所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声情并茂”吟诵,逐句琢磨,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初中生在审美层面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2.填鸭式教学,学生难以进入诗境。

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的讲解,往往过于注重现代诗歌的主题思想,而忽视艺术本身的魅力,为了帮助学生应对考试,有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背诵现代诗歌的主题思想,但是没有带领学生深切体会现代诗歌的特有魅力。有时受到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讲解现代诗歌时,只走一个简单的过程,首先要求学生朗诵,然后为学生讲解中心思想,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现代诗歌,教师会要求学生背诵。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现代诗歌的学习,并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体会现代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本质上仍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角色,教师将现代诗歌的相关知识、修辞手法、主题思想等全部倾倒给学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需要将这些信息全部记住,而不是体会到。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诗歌本身的文学特征,破坏了现代诗歌的特有魅力。

二、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1.带领学生反复吟诵,让学生读出诗中情感。

反复诵读是学习现代诗歌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诗歌的诵读并不能按照统一的朗诵模式进行朗诵。每首现代诗歌都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所展现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有的积极奋进,有的表达身处逆境的无助,所以在读不同的现代诗歌时,要掌握不同方法。教师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时,应该依据每首诗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在诵读前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有思考地诵读课文。首先,诵读诗歌时要注意语音,只有正确读出每个字的读音,才可以准确把握诗歌的韵律美。再者教师在带领学生诵读诗歌时,要通过语调展现丰富的情感。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诵读何其芳的《秋天》时,教给学生要用较为舒缓的节奏,让学生边诵读边思考,读完一句,在脑海中想象这句诗歌中所展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美,在学生诵读结束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整体意境,在脑海中形成诗歌的整体画面,反复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美、意境美,通过联想的方法体会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意境想象是学习现代诗歌的重要方法,学生只有大胆想象才有可能感受到诗人在现代诗歌中所寄托的感情,现代诗歌往往是由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将独特的思想感情通过优美的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现代诗歌表达感情往往不是直接的,作者或将情感寄托在诗歌中的某一意向上,或者是隐藏在某句诗歌之中。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冰心先生的《纸船――寄母亲》时,要让学生感受感受诗歌中的这种意境美,作者叠一只小船,实则是将自己比作那只小船,小船在风雨中飘摇,历经艰辛万苦终于抵达母亲的梦乡,作者用一只小船表达对于母亲的思念之情。如果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意向,则学生自然可以体会到作者所展现的生活图景和内心情感。

3.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打破程式化教学。

每首诗都有包含独特的思想感情和特色化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注重每首诗的教学细节,针对每首诗歌的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打破现代诗歌的程式化教学。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体会每首现代诗歌的意境美和思想感情之外,还要让学生感悟到不同诗人的写作特点,从多个角度体会语文的魅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于意向的灵活运用,这首诗里的意向是复杂的,甚至有些意向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用图片形式让学生看到这些意向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方向。学生在大体把握诗歌中意向所带有的情感特色之后,更容易在脑海中形成诗歌中意向的画面,更容易进入诗中场景,很容易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和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沉淀学生的情感。

学生学习诗歌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感受诗歌的各种美,学生学习诗歌的最终目的是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把握能力,不仅如此,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一个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诗歌之后,要及时为学生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学会对于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现代诗歌,有助于为现代诗歌培养新的人才,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美,进而创作优美的诗歌。只有可以自行创作现代诗歌,学生才可以切实感受到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写作特点。学生进行诗歌写作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诗歌知识积累,教师要培养学生背诵现代诗歌的习惯,学生要背诵和掌握各种现代诗歌,只有有了充足的积累,学生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是新时代的一种新鲜的语言形式,要为现代诗歌培养新的创作人才,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写作,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将写作的诗歌拿给别人阅读,只有经过不同人的阅读,每一个人都发表意见,作者反复揣摩修改,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

参考文献:

有关教师的诗歌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诗歌教学;文本解读;问题

文本解读不是单纯的对文本做出分析和理解,而是一种通过感受诗歌文本的灵动美,进行自我重塑的一个过程。语文教学里的诗歌文本解读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诗歌的感知、理解和评价,从而进行文本创造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由于教师和学生间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学生关于文本解读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给学生们导航,通过自己的解读实现学生的解读。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内涵与价值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关于文本解读的本质是培养学时的解读诗歌文本的素质,是目前被许多高中语文教师所推崇的一种教学手段。换言之,对诗歌文本解读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语文教学,完成新课标上的语文目标。诗歌文本不单单是对诗歌文本的挖掘,而是应当把诗歌文本的内涵转换为教学理念,实现语文课标同诗歌精神的接轨。当前我国的教学环境中,诗歌教学方面往往存在着模糊性和笼统性,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诗歌文本解读的时候存在着教师过多的依靠权威的参考书,在文本解读上缺乏个人见解,而学生更是不明白怎么样进行诗歌的文本解读。因此,提高教师的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水平,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正确的进行诗歌的文本解读,能够有效的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英国著名诗人托马斯・艾略特曾经说过,诗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最为精细的智慧和情感。较高水平的诗歌文本解读能力能够实现学生和古人间的沟通。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通过文本解读自主的感受到诗歌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情感,从而深入的掌握诗歌的文本,不再完全的依靠参考教材,有效的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学生间生活背景、家庭条件、阅读经验的不同,因此在进行诗歌文本解读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个性化的解读。

其次,正确的进行诗歌的文本解读,有利于提高诗歌教学水平。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研究诗歌的文本解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面对诗歌文本的时候,学生可以对诗歌进行深度的解读和沟通。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的本质就是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解读的具体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当下我国高中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没能很好的实现其价值,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诗歌文本解读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歌文本解读的目的被异化,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诗歌文本解读的目的大多指向了政治因素。另一方面,在进行诗歌文本解读的时候,具有应试教育的目的性。为了答案的标准化,往往从出题者的角度来解读诗歌文本,从而造成了教师是猜题的机器,而学生是解题的工具的局面。

其次,诗歌文本解读的内容趋于平面化,理性深度不够。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诗歌文本解读的时候,往往面面俱到,导致诗歌的重点不够突出,不够深入。另外,还存在进行诗歌文本解读的时候往往重视表面的内容,忽视了内在的情感分析。

再次,在进行诗歌文本解读的时候,方式过于单一化,缺乏多向维度的思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进行文本解读的时候注重理性的分析,忽略了感性知觉。另一方面,注重表层的理解,忽略了深层的直觉。此外还过度地重视整体,忽略了细节。

三、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策略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策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诵读、描述、对话以及感悟等四个方面。

首先,通过诵读来感受诗歌的文本世界。在诵读的时候一方面应当注意教师进行范读,通过教师的自身感受和临场宣泄,赋予诗歌生命力。另一方面,在诵读的时候注重循序渐进,遍遍深入,在在反复推敲和揣摩中诵读诗歌。此外,诵读还应当有明确的目标。

其次,通过对诗歌文本进行描述,展现诗歌文本中包含的情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描述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诗歌文本具有充分的理解,切身的体悟,在理解和体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创造。另一方面,在尝试描述的时候,不应当过于通俗化,应当具有诗味。

再次,通过与文本进行对话,实现教师和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在进行对话的时候,应当对话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和反思。

最后,通过对诗歌文本的感悟,构建诗歌文本的深层意义。对诗歌文本的感悟,一方面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和情境还原等激发感悟。另一方面,通过与同类作品,同一作者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加深对诗歌的感悟。

四、结语

综述所述,本文主要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内涵与价值角度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当下我国诗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文本解读的相关问题,最后针对文本解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文本解读的策略。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文本解读,能够很好地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谢贵荣.文本解读:手段还是目的?――关于教师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的重新认识[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2(07)

[2]曹海永.从“失真”到“归真”的理想践行――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个性化”现状的考察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02)

[3]黄荣华.文本解读:请走出“共性知识”圈――以《故都的秋》的两个教学设计为例[J].语文建设,2013(01)

[4]杨叔子.经典需诵读 诗教应先行――一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措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有关教师的诗歌范文3

1.创设富有诗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诗歌教育的文化氛围对校园诗歌文化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渲染和促进作用。我们将加大对诗歌教育物质环境的建设力度,采用多种渠道构建、营造诗歌教育的人文环境。

(1)打造诗化的校园环境。我们要让校园的每一处花坛、每一片草地、每一条走廊、通道,每一间教学、办公室要具有诗词教学的特色。大处着手,小处落笔,以景取诗,以诗写景,诗化校园。校园诗化布置,我们将选用学生的优秀诗作制成诗文碑牌,树立在校园各处;教室前墙壁上悬挂诗文诗画;班级、办公室要提供师生学习和创作诗词的园地……

(2)拓宽诗教的宣传渠道。我们将通过学校广播、橱窗加强诗歌学习的宣传;通过晨星文学社组织诗歌培训、写作活动,在文学社社刊上开辟诗歌园地交流诗歌习作,及时将学生优秀习作推荐到相关作品发表。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教育活动

活动是诗歌教育的良好载体,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诗歌学习与创作的热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1)强化积累。坚持让学生背诵经典诗歌并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

(2)校内活动。在校园中通过不定期举办诵诗会、诗歌接龙、诗文表演、诗歌主题活动、诗词知识知多少、诗词名人会、诗词典故趣闻、诗词创作大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为形成良好的诗歌教育校园氛围及开展诗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校外实践。诗歌源于生活,因此,校园诗教工作要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为此学校可以经常开展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投入现实生活,走出校门,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走访古镇老街,感受古镇历史的悠久和沧桑;踏访林果实践基地,感受林果文化的内涵。

(4)专题教育。为加深和扩大诗歌教育的深度和领域,可以结合语文课程中的专题教育,通过开展诗歌教育专题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等活动,使得学校的教育烙上诗歌文化的印记。

3.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学组织——文学社

文学社团工作历史悠久。文学社为提高诗教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校可以继续以文学社为阵地,吸收学生中的诗歌爱好者,定期进行诗教辅导,进一步健全社团组织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校级社团,班级兴趣小组的诗教系统。

4.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讲学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活动,联系市内外,省内外的知名诗人,为诗歌爱好者进行定期讲座,引发师生学习、欣赏和创作传统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带领他们定期活动,交流诗作,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进大自然中采风,体验生活,开拓视野,为诗歌创作获取素材。

有关教师的诗歌范文4

高中诗歌教学只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诗歌,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诗歌,面对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古典诗歌,老师指导不到位,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接受效果自然不理想。虽然我们通过资料书、网络可以快捷地找到关于某一首诗歌的背景、赏析过程,但学生学了后还难以把它变成自己的鉴赏能力,难以把这种能力迁移到自己未学过的诗歌上,鉴赏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这与我们的老师只局限于教科书上的若干首诗歌,没有把学生真正带进诗歌的情景,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人创作时的来龙去脉、情感思绪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基于这个基本事实,参考自己在诗歌教学上的一点体会,本人认为应通过建立情景模型,找出景、事、物与作者主观情感的对应关系,才能让学生快速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二、情景模型对高中诗歌教学的启迪

情景模型的构建根源于诗人――诗歌――读者的动态流程中。笔者认为,情景模型的构建最重要的是读者,也就是我们的学生。模型构建前先要了解我们的学生,学生是接受理解情景模型的主体。这启示我们,诗歌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也要分析学生在诗歌学习上如何接受,如何消化并迁移老师教授的鉴赏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预先想到农村学生关于诗歌的知识积累、平时阅读的经验、文化上的积淀、学习诗歌的热情与敏感度等基础条件;其次是一个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没有共通点。要想学生真正具备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必须发挥教师的阶梯作用,教会学生建立情景模型。

1.把握作者的时空意识。古典诗歌的作者无论是叙事、写景,还是抒情、说理,都有自己的时空意识。时,即时间意识,反映的是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空,即空间意识,体现出作者的视域与视点变化。作者把自己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在鉴赏诗歌时,教师引导学生以作者为中心点,建立时空坐标,然后把自己想象为作者,从作者的位置观察作者目光所及处,注意位置的变动(高低远近)与时间的变化(四季更迭、早晚交接),在黑板上标出关键的词语,让学生通过这些关键词重构情景。这些变动被作者写进诗歌中,用来表达某种意图,而如何成功解读诗歌中的意图则成为进一步鉴赏的关键。

2.找出诗歌中隐藏的对应关系,形成关系模型图。把握了作者的时空意识后,还要作进一步的比较,以确定作者的真正意图。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反复演示给学生看,为学生形成稳定有效的鉴赏思路架好阶梯。教师充当引导者,让学生能顺利进入诗歌的情景,领略到诗歌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教师的作用是把作者经过构思后形成的作品通过构建情景模型还原作者创作时的构思过程,铺设一条鉴赏诗歌的路,剩下的就让学生自己感悟。

3.在建立的情景模型中体会化景物为情思的艺术效果。我国的古典诗歌离不开抒情,抒情则需要借助一定的景物。抽象的情绪难以捉摸,必须依托具体可感的景物才易被人理解。这就涉及到主观与客观结合的问题,也即诗歌中的虚与实的问题。宗白华先生在谈到虚与实的关系时说到:“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这就是说要做到化景物为情思,需要注意虚实的转换。在建立的情景模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哪些是实的,哪些是虚的,但情景模型也只是一种粗略的模型,学生未必能因此进入诗歌的意境,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有关教师的诗歌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 诗歌鉴赏教学 改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53-02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情况

诗歌鉴赏的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诗歌鉴赏的教学也是百花齐放,有志的高中语文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语文界大力的呼吁高中的诗歌教学需要改革,要回归诗性,并给与和制定一定的相关措施,这些做法将对诗歌的鉴赏来说将会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的使得诗歌的鉴赏教学走上有效化,科学化的方向和道路上去,但就目前而言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在诗歌方面仍然有很大的误区,表现的不尽如意:

1.诗歌鉴赏教学越来越趋利化

由于我们的高中处于高考的指挥棒中,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趋利化,从而引发的高中语文鉴赏也渐渐的向功利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的是我们的诗歌鉴赏流于对高考题目的押题的重视,只是求数量上的突破,不追求质量,强调和灌输诗歌的解题技巧,不能从真正诗歌的鉴赏能力出发。

2.诗歌鉴赏教学越来越表面化

我们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对诗歌本身的一些写景写情、诗歌的结构等方面在文字上去解析,却不能深入的去体会和挖掘诗人背后在诗歌中所呈现和表达出的思想、心理、意志等方面的东西,对于诗歌的体会过于表面。

3.诗歌鉴赏教学方式的简单化和单一化

关于诗歌鉴赏的教学来说,诗歌鉴赏教学的方式就目前的高中教学往往比较简单和单一,高中教师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板书和个人的一个讲解阐述,只是对诗歌进行一个单一化的简单的理性分析,源于这样的方式使得诗歌的教学失去了原来的趣味。

二、改进诗歌教学的有效鉴赏途径

1.强化高中语文教师的主要引导作用

对于诗歌鉴赏的这部分教学来说,我们的学生在审美意识和观念上还处于一个没有成熟的阶段,没有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美体系,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就非常的重要和突出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以学生在诗歌鉴赏学习中提供一些必要的线索、相关的背景和知识等内容,尽可能的给学生启发,这样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鉴赏能力和成熟的审美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2.明确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主体作用

高中的学生学习诗歌,他们作为诗歌教学中的一个主体,我们应该努力的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诗歌鉴赏的方式,培养他们处理和鉴赏诗歌的能力,不能简单的去按照老师的固定模式去做,那样的照本宣科的诗歌鉴赏以及死记硬背的模仿式鉴赏诗歌是诗歌学习中的一个误区。所以,在诗歌的鉴赏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对学生主体意识的作用,给与学生更多的信心、思想,并结合他们的行为特性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习到诗歌鉴赏的预备知识及方法,积极主动动地鉴赏诗歌,全力地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情境和联想进行诗歌鉴赏教学

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去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境,我们要明白诗歌的文字虽然简短,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内涵等等却非常的丰富,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比如诗人的写作意图,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个人魅力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资料进行拓展,再配合上相关的故事性情节,都会给学生极大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联想让当时的情境再现,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放开自己的思维,大胆的想象还原诗人当时所要表达的情境,当然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白学生的想象不是毫无根据的,我们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表达的场景,想象见到了诗人当时所见的画面,体会诗歌当时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人诗歌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通过层层的联想和思想的开拓,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的审美能力才能慢慢逐渐趋于完成。此外,对于高中诗歌的鉴赏还可以借助各种多媒体的帮助来完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动画、图片各种综合的表现来表达出各种场景,辅助语文教师的配合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的讲解,提供给学生很多想法,更有利于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领悟诗歌的表达意境,从而提高能力。

总体上看诗歌的鉴赏,学生由于在鉴赏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去体会和理解诗歌,以及在诗歌中所表达出的诗歌涵义,学生缺乏对诗歌这个方面的体系的了解,比如诗歌的格律、诗歌的体裁问题、表现手法等等,因为这些使得他们在鉴赏的过程中有点力不从心,解决这个办法就是及时总结和归纳诗歌鉴赏方法,通过对大量诗歌的诵读,深入思考,不断的去积累经验方法,提高文化品味和素养,提升认识,提高审美能力,以便更好的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及配合,强调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并非完全应付应试教育,因此,对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所提高,遵循诗歌鉴赏教学的改进途径,才能走出原有的教学误区,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名家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6年11月.

[2]《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有关教师的诗歌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歌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86-02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形象鲜明,能充分表达诗人内心的爱憎情感,这些精巧优美诗歌中所蕴含的情韵,能最大限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感染和熏陶着学生。立足古典诗歌进行情感教育,一方面迎合了新课改和素|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故十分重要。

1 诵读渲情,体味古典诗歌的独特情感

“诵读渲情”是古典诗歌情感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诚然,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蕴最初只能以诵读的方式去体味和感悟,诵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渲染途径。只有通过诵读,学生才能提高对诗歌词句的理解与熟识程度,继而对诗歌的情感能够独到把握。因此,教师要采用多元策略指导学生诵读诗歌,体味情感。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李商隐《锦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诵读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诗歌每字、每词、每句,并从词句中体悟诗歌所表达和渲染的情感。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运用多元化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朗读渲情”的兴趣。一般来说,诵读的方式有教师泛读、学生齐读、分组读、竞赛读、学生单个读、有感情背诵等方式。诗歌《锦瑟》属于七言律诗,句子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教师可通过运用以上诵读方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美、情境美等,继而让学生在诵读中循序渐进地体悟诗歌独有的艺术情韵。第二,教会学生诵读技巧。也就是说诵读要标准,要处理好节奏快慢、声调高低,要把握诗人情感起伏,在抑扬顿挫中感悟情感,提高诗歌的诵读魅力。

2 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真挚感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或者场合中突然爆发,如愉悦、欣慰、愤懑、懊恼等情感的体现必须基于特定的场合。因此,在借助古典诗歌实施情感教育之时,教师要善于创设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内心真挚情感,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歌是讲究情境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教师要基于诗歌所展示的意境和情境,创设与之相融合、相协调的课堂情境,达到“以境生情、以境育情”的诗歌教学目的。一般来说,教师可巧用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合作探究教学法等方式营造趣味活泼、生机活跃的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内心真挚情感。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渲染了一种肃杀荒凉、孤凄冷漠的独特意境,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该意境,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意境相似的图片,或者动画,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感悟诗歌的凄凉肃杀的情感,从而真正体会到诗人本身孤寂与落寞的心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小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从诗歌的每一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感受诗人内心真实的情感,继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

3 发挥想像,真正领悟和体会诗词情感

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像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古典诗歌所表达深邃情感最初只停留下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中,而学生如何体会和领悟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呢?笔者认为,在深刻理解诗歌意像、词句、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发挥自我的想像与联想,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以及表达的情感进行加工,重新体悟。

一般来说,发挥想像,体会古典诗词情感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指导学生寻找“悟情点”。想像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而为,在发挥想像作用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悟情点”,提高想像的针对性。这些悟情点就是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例如,在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可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作为想像的一个“悟情点”。第二,尽情联想与想像,通过想像悟情、生情。古典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或感人、或秀丽、或激昂的生活画卷,如何将这些静止的文字转换为活泼生动的画面,这就需要学生基于诗词内容进行联想与想像,在想像中体悟、感知诗歌情感,继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4 品析鉴赏,把握并不断升华诗歌情境

诗歌是一杯纯酿,读来清香扑鼻,品来意味悠远,令人唇齿留香。古典诗歌是古代诗人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反复推敲,反复斟酌才造就的古典精粹,必然地,诗歌的情感与意境在不断的推敲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故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经得起推敲与品鉴。从该层面上说,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品析鉴赏诗歌,以科学把握不断升华的诗歌情感。

品读鉴赏诗歌,把握诗歌情感,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第一,重视意象分析,科学把握情感。意象是古典诗歌情感的主要载体,要想探究诗歌情感,认识意象,把握意象很重要。柳永的《雨霖铃》中通过对几个特殊意象的描绘,展示了一种凄凉、暗淡、愁绪绵绵的意境和情感。例如,上篇中的寒蝉、长亭、骤雨、兰州催发等典型意象对整个文章情感基调的奠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二,重点把握诗歌名句,细细品味情感。名句自古以来流传千古,定有其独特之处,以名句为突破口进行情感把握十分必要。例如,学生可通过把握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深刻把握杜甫《望岳》的情感。第三,从诗歌的艺术手法进行突破。一些诗歌是“托物言志、状物抒情”,还有一些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一些诗歌巧用比喻拟人,一些诗歌善用比拟、双关。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有时需要从诗歌的技巧来着手。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是语文课堂中的一朵奇葩,其错落有致的语言、情韵绵绵的意境、饱满深刻的情感无不吸引和感染着学生的内心,故教师要善于借助古典诗歌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具体来说,笔者可试着通过诵读渲情、创造情境、发挥想像、品析鉴赏等方式渗透情感教育。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借助高中语文古典诗歌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多元多样,各高中教师可以此为参考,并在自身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寻更科学的情感教育法,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春艳.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信阳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