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创新设计范例6篇

服饰创新设计

服饰创新设计范文1

【关键词】服饰图案;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1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服装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流行趋势,人们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对服饰图案有了更加明显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设计工艺的进步和成熟,在时展下不断推陈出新,从而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服饰需求。服饰图案作为服装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服装的整体设计效果,图案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服装品牌的影响力。各服装设计高校不断优化服饰图案课程设置,更加重视设计人才的培养。因此,服装设计高校在职业教育背景下,需要加快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设计人才。

2服饰图案课程特点与教学内容

2.1课程特点

(1)对设计人员要求较高。由于服饰图案设计在内容上涉及的范围广,精湛的图案工艺对相关设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创新理念、综合设计能力均是一项重大考验。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将创新的思维、新元素融入服饰图案设计中。(2)需要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服饰图案课程设置重点考察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创新设计思维,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确保设计出的服装更具感染力,能够体现服饰的内涵价值。并通过图案设计彰显服装大气、端庄、俏皮、时尚等特点,抓住人们的眼球,从而散发服饰设计的艺术魅力,展现服装的意蕴美和形式美。

2.2课程教学内容

当前服装设计高校逐渐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基于对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大批量需求,高校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以期通过课程教学革新促使学生掌握服饰图案设计要点,并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校通过课程优化改革,确保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将设计理念融入服饰图案设计中,提升服装的整体设计感和艺术感。为更好体现高校服饰图案课程设计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课程内容制定上,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提升其创造能力。相关高校当前课程设置包括服装图案设计等理论知识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拓展服饰图案设计理念,确保学生在理解图案设计法则、图案造型、图案构成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和鼓励学生有效衔接新思维。服饰图案课程的应用理论部分包含了从创意灵感到服饰图案整体布局,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不同风格的服饰设计相对应图案,并通过图案设计、造型等,表达服饰所体现的设计理念和服饰本身的内在价值。课程教学在参照教材基础上添加更多的流行元素,教师将掌握的最新服饰流行理念传达给学生,从而有效获取市场前沿的资讯。

3创新服饰图案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

3.1推动翻转课堂的开展

职业教学背景下的各高校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渗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对服饰图案强烈的理解能力。相关高校需要明确把握市场发展形势,积极调整课程设计内容及授课方式,在纸张绘制图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确保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下,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及绘图软件强化设计技能[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需要在供给侧教育改革背景下“提效增质”,重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更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设计差异。通过翻转课堂,重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对服饰图案设计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当前新兴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微课的形式,将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学习掌握服饰图案设计的关键要素,并通过视频反复观看对难点知识巩固记忆,解读图案设计的实质。通过翻转式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吸收重难点知识,明确学习内容,拥有更多自主发挥的设计空间,有效提升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3.2优化线上课程,促进线上教学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指出,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开发线上开放课程,整合各类优秀教育资源加快推动教育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协同创新,着力解决合力问题。鼓励服装设计高校教师将优化的教育资源从各平台中分离出来,实现优质课程共享,重点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更好优化线上课程各个环节。“互联网+”大环境下,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时空界限,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检索符合要求的课程内容[2]。同时,线上课程学习支持在线互动交流和问题反馈,通过学生的问题反馈,利于教师对课程内容设置的反思和创新。通过实时更新服饰图案设计相关的教学资源、最新资讯,为学生具体应用到服饰图案设计中夯实基础,对于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线上课程学习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服装图案设计课程基础上加以创新,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图案设计问题,并在日后的实践动手设计中学以致用,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实际。

3.3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服饰图案设计相结合

服装市场激烈竞争下,服装设计人员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高校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添加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丰富设计课程内容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其设计思路。中华民族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素文化铸就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服饰图案设计理念中可以添加更多民族元素内容,要想推动中国设计走出国门,站上国际设计平台,必须从设计人才培养着手。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更多民族文化内容,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在服饰图案设计中添加民族文化元素,包括图案、符号等,确保通过图案设计彰显民族文化特色[3]。例如,瑶族的服饰图案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汉字、书法、仙鹤等典型的能够代表中国元素的符号,有效传达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将浓厚的民族韵味通过服饰设计表达出来,体现了服饰图案设计的魅力和艺术特色。

3.4提供更多实践学习平台,丰富学生课程体系

校方要在校企合作理念下,推动学生“走出课堂”,更好地在企业和社会中实训学习,丰富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服饰图案设计相关的赛事和服装展览会,通过实践活动参与,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掌握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理解设计市场走向;同时,校方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秀场实践的机会,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实践中。

服饰创新设计范文2

1.1色彩纯粹,对比强烈

京剧服饰的色彩通常取材于生活及自然中最真实的颜色,主要分为“上五色(红绿黄白黑)”和“下五色(紫粉蓝湖香)”,而实际运用时通常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繁衍出众多中间色。在运用手法上,惯以多重色彩对比,达到局部矛盾、整体和谐的效果,在倾诉情感的同时赋予极强的视觉感。此外,也包括利用点、线、面的形式将色彩组合,使其抽象化,赋予其独有的意境,这是一种具有层次性的表达手法。如京剧脸谱,通过对抽象的线条、鲜明的色块进行夸张、变换与组合,在展现视觉之美的同时,利用色彩联想丰富人物性格。京剧服饰在色彩的运用上具有极强的写意性,从色彩的象征意义上来说,主要有如下三点:1)象征人物的身份地位,是“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如以“黄色”喻尊贵,“青色”喻卑贱,而尊贵又有高低之分,皇帝着“正黄色”,太子、亲王均着“杏黄色”。2)象征人物性格特点,如项羽等着“黑蟒”以示其刚直沉稳;关公着“绿蟒”、妆“红脸”以示其智勇双全。3)象征场景氛围,如白色用于丧事,表哀悼之意;红色用于婚庆时,表喜庆;而在临刑时,则表辟邪图吉利。

1.2纹样寓意,构图均衡

京剧服饰纹样的种类繁多,不仅吸收了历代服饰纹样的特点,同时也汲取了建筑和生活中各类器皿中的图案。对于同一纹样,它通常以多种形态进行表现。如云龙纹有团龙纹、行龙纹、大龙纹三种形态,而海水纹则有立水及卧水。京剧服饰纹样在构图及纹样组合上追求一种平衡之美,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思想观念,概括为以下几点:1)方圆兼济。京剧服饰纹样在外形和布局上以方和圆居多,其中回纹、绵长等为方,团花纹等为圆,这是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构图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服饰图案最典型的构图格式,即“方圆套叠、破方为圆、方中有方”,只有方圆相济方能达到和谐。2)对称。京剧服饰纹样在整体上讲究对称的形式美,蟒袍通常采用中心对称法则,整体庄重威严,气势磅礴,同时象征着权势。而帔、靠多为以前中为对称轴的左右对称形式,以此达到视觉上的协调美观。3)均衡非对称。这主要运用于有角花装饰的服饰,如小生穿着的褶子,在左下角以一树梅或其他花卉为装饰,而交领边缘又饰以同类但形态不同的花卉纹样,使整体达到呼应与均衡。4)反复和连续。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手法将云纹、回纹等循环往复的向周围延伸扩散,在排列上体现有层次化的节奏和韵律,实现了动与静的结合,极具装饰效果。5)散点。主要运用于丑行所着的服饰上,如散花褶子、绣花侉衣等,通身绣以形态各异的花卉或蝙蝠或蝴蝶等纹样,在零散中寻求整体感。京剧服饰纹样的构图通常采用“双关寓意”及“比喻象征”的手法传达其深刻内涵。如龙凤纹样,既象征着尊贵与权威,又有避邪之意,其他诸如仙鹤既象征长寿又体现仙道文化,梅、兰、竹、菊象征清廉高洁,牡丹象征荣华富贵。京剧服饰纹样的“感性”化使得纹样超脱于具体的形,而升华到了抽象的思维层面,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高度概括。

1.3配饰独特,工艺精湛

京剧服饰文化中服饰配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云肩是京剧服饰中独特的服饰款式,它的灵感来源于“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追求万物间的包容与和谐。云肩在外部廓形上主要分为几何(如圆形、方形等)和自然(如葫芦形、蝴蝶形等)两种形态,并且尤为注重线条美,最典型的四合如意式云肩就是由四个线条柔和,行云流水的“如意形”云纹组成,象征着天下四方祥和如意。云肩的大结构是对太阳崇拜的抽象化体现,主要以“X”纹的放射形、旋转式放射形、象征四时八节的“米”字形和甲骨文中的“巫”字为骨架,其图案则是在基础骨架上以层层渐进式向外扩散、排列。而点翠头面,因其工艺精湛、样式精美而闻名,通常由皇后、贵妃等身份尊贵的女性佩戴。点翠头面的物件数量是所有硬头面之中最多的,并且每种头面都有规定的佩戴方式及佩戴位置。点翠头面主要起到了美化和装饰头部的作用。除了点翠及头面外,诸如盔头中的冠、盔、巾、帽,以及象征显贵的玉带和体现妩媚柔美的飘带、缨穗等都是京剧服饰中惯用的配件种类。

2丝巾的设计方法探究

2.1丝巾设计因素

在丝巾设计中主要考虑四个因素,分别是色彩、纹样、构图及承载的内涵。首先,就色彩而言,它是丝巾设计的第一要素,影响人对于丝巾的视觉感受。其次,则要考虑纹样的设计,纹样可直观地展现丝巾的内容,传达丝巾设计的主题,京剧服饰丰富的纹样种类可为设计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构图则是丝巾设计的基本框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将局部图形通过有效合理地组合最终达到整体效果[7],使得丝巾呈现一种具有层次性的美感。最后,丝巾承载的内涵是其附加值的体现,也是丝巾的灵魂所在,将京剧服饰元素结合于丝巾设计中使丝巾承载着京剧服饰之魂,赋予其一种民族情感。因此,以上述四种设计因素为基础,考虑融入情感化、风格化、趣味化的设计手法将京剧服饰元素运用于丝巾的创新设计中。

2.2情感化的丝巾设计

京剧服饰中不同的纹样组合及色彩搭配,既可作为不同人物角色的区分,又象征着不同的内涵及寓意,利用情感的可传递性,通过对京剧服饰元素的再创造,将其情感在丝巾上得以体现。笔者从京剧服饰中的蟒袍着手,以寓意吉祥、富贵的色彩及图案对丝巾进行设计。在色彩上,以象征尊贵的杏黄为主色调,辅以紫、蓝等色形成对比。在图案上抽象了象征富贵的团花纹、行凤纹、回纹等,着重体现神韵,而回纹与花卉的组合回纹,采用四方连续,并在色彩上对比变化,展现其多样性。构图方式上继承了京剧服饰纹样的特点,整体呈中心对称式,在布局上借鉴了云肩的层层渐进式的排列方法,以团花纹为中心,逐层向外扩展至方,达到方圆兼济的效果。丝巾整体气势恢宏,既体现了京剧服饰中严谨的形式美,又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美。云肩作为独特的京剧服饰款式,同样以其丰富的装饰语言展示着深邃的文化底蕴。笔者借鉴云肩的“如意形”云纹作为图案构成的框架,层层叠入。图案上选取代表着特殊意义的艺术符号和美好寓意的装饰纹样,如以蝙蝠象征福,以枝繁叶茂象征圆满,而色彩上采用白底花青,带有几分青花瓷般素雅之美,辅以灰秋色,与钴蓝形成对比,整体效果高雅大方,极具中国情调。

2.3风格化的丝巾设计

目前的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AI等,都具备特殊的设计功能,可以对图像进行更为丰富的处理,呈现诸如水波、风动、光影、马赛克等独具风格的效果。若是将这些效果与具象京剧服饰元素结合运用,产生抽象的图案,并运用到丝巾设计上,将使丝巾兼具独特的风格特质与现代感。对京剧脸谱进行打破重构,采用纯度较高的红、黄、蓝、绿为主色,对比强烈,以笔触式线条将脸谱中规律的线条抽象化,整体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油画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另外,笔者又以马赛克的形式将脸谱分解成各种不规则色块的组合,以明黄为主色调,用赤橙色线条作为区隔,协调统一,给人轻松愉悦之感,整体如同一幅玻璃马赛克的装饰画,极具时尚感。

2.4趣味化的丝巾设计

产品的趣味化语言不仅增强了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让使用与被使用这种平淡无奇的关系萌发出一种极微妙的情愫。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更喜欢具有趣味化的设计,并希望通过趣味化的产品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在追求丝巾视觉上的美感的同时,也需要寻求设计的创新点,因此,可考虑将趣味化的设计手法融入其中。以点翠头面为原型,将其佩戴的立体效果转化为平面效果,采用对称式构图,既呈现出协调均衡的视觉效果,又能实现佩戴效果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即以对角线为中心对折,佩戴至头部,远观则犹如佩戴了点翠头面,灵动飘逸,似真似假。色彩上最大程度地还原点翠的真实颜色,两鬓点缀一抹红,更显生机活力。该例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三维与二维之间巧妙转变,使得丝巾兼具实用性与多重装饰效果。

3结语

服饰创新设计范文3

诸如此类的问题尚缺乏清晰的答案,远没有解决,“甚至连对创造力下一个统一的定义都很难。”即使如此,教育中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却从未停止。21 世纪人才竞争激烈,人才竞争的根本体现在创造力上。纵观法国、意大利等服装设计强国,无一不是在设计创新能力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在我国服装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大力提倡品牌和产品创新以及北京市建设“时装之都”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创造力的服装设计人才,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建立创造力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

我国的服装艺术设计教育虽然经历了 20多年的发展,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服装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上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服装艺术设计是一种思维创意活动,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贯穿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设计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国外服装设计教育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在设计人才创造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国外服装设计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成果、培养模式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为我国服装院校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提供借鉴的经验。

一、关于创造力及创造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美国学者 Feldhusen 和 Westby[1]提出,所有创造力的产品和想法都包括以下元素: 新奇性、有效性。新奇性,有时也被称为原创性,指的是脱离熟悉性。有效性,指的是有创造性的作品能得到某种美学性、艺术性、精神性或物质性的结果。有创造力的作品必须是能引起广泛共鸣的。任何有创造力的作品都会处于一个衡量创造力的连续坐标上,这个连续坐标的一端是作品对于作者是新的、有价值的,而另一端是作品对于一个社会的大部分群体来讲是新的、有价值的。这就是说,创造力是有不同水平的。教育者的任务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通过与服装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美国研究者 Tracy Jennings[2]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供同行借鉴。

( 1) 学生和教师对“创造力”概念的不同理解会导致课堂上的误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需讨论什么是“创造力”并详细讨论怎样评价和评估创造力在学生作品中的应用。

( 2) 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习一些技巧而加强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热情、思路开放及自信心会对创造力有帮助,而胆怯和缺乏主观能动性是创造力发挥的障碍。由于创造力是与知识范围有关的,对服装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是获得灵感、提高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 3) 场合及物理环境对创造力的发挥有显著影响。作业应尽量少设限制,并给予足够的要求说明; 教室应宽敞并有各种设备供使用,颜色应是中性的;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独特学习方式,适当提供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的作业和环境。

( 4) 学生与自己的作品有强烈的情感上的联系并渴望得到承认,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学生作品多参加时装会和时装设计竞赛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Wright、Cushman 和 Nicholson[3]在 2002 年做了一个调研,旨在发现服装设计工业雇主与服装设计工业教育者们对评价服装设计本科毕业生的成功因素有什么看法。研究发现,两组人士都认为,一些感性特征,包括个人能量、对服装设计的热情及创造力对服装设计毕业生的成功很重要。由此可见,刚出校门的服装设计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知识外,创造力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时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关于服装设计课的创作过程到底有没有明确的理解? Murray[4]在加拿大怀雅逊时装设计专业学生中做了一个调研,其中有一个问题是: 学生是否可以明确地阐述创造过程的存在和本质? 为了找到答案,在完成了一个时装设计的各个环节工作之后,34名学生按照 Murray 的要求来回忆并描述他们的创作过程。结果显示,所有的学生都表示经历了一个多步骤的创作过程。具体步骤包括:产生创意、收集信息、整理选项、细化选项、头脑风暴、实施创意、简化创意、想象完成产品、考虑细节、重新组合、考虑各种可能性、提问、定稿、反思、实验及制作,这些步骤大多与文献记载吻合。没有一位学生经历了所有的步骤,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要知道他们如何具有创造力,什么时候有创造力,并且什么会激发创造力,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创新性。

二、国外服装设计教育创造力培养的模式和特点

1. 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定位

从对国内外多所服装院校的考察调研看,无论是北美、欧洲等地区还是日本、中国,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都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这种多样化或许与产业需求、大学整体目标和定位有关,不论是什么类型的院校或处于高等教育什么层次,各院校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培养定位。这也是这些院校能长期适应环境变化并确立在服装教育领域地位的原因。不同类型的院校都为服装产业培养了所需要的设计人才,满足了产业界对设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而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各院校的培养目标中普遍强调的。具有代表性的如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 MMU) 提出的六点服装设计教育培养目标中,第一点就是“全面开拓学生的创作能动性”,其他五点包括: 培养学生的理解认知与评判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能力以及寻找相应解决方案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将之与实际工作结合的能力; 逐步加强学生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我批判与评价的综合能力。著名的日本文化女子大学提出的目标则是: 以培养涉及服装时尚产业界各个领域的世界认可的优秀人才为宗旨,“创造全新的美与文化”是其办学的精神。

2. 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良好环境

国内外知名服装院校经过多年办学经验的积累,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这与各院校所处的产业环境、培养目标和定位是相适应的。从考察的各个院校的教学体系看,虽然各自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大部分院校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教学体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在课程设置上由基础到专业,而且强调设计、技术和市场的紧密结合,强调与服装设计过程各个阶段的对应。也就是说,创造力的培养需要自由和想象的空间,但更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训练和专业知识积累。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服装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在其教学计划中提出的目标为: ( 1) 设计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该是全方位的,除了制图等案头工作外,传递设计时的听、说、写等技能也应考虑在内; ( 2) 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能够独立地进行严谨的分析判断以及自我批判的工作; ( 3)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 4) 通过全方位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我积极扩展学科视野的意识。良好的环境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国外院校不仅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形成了激发学生设计创作灵感的氛围,而且博物馆和图书馆等也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或资讯。

3. 重视学习过程

如果说国外各院校在培养目标和定位、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上有区别的话,但在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点上却相当一致,这也是目前国内院校最缺乏的。强调过程教学的原因是: 设计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其结果自然会随着过程的演进而不尽相同。设计结果固然重要,但却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对整个设计过程进展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过程的每一步都记录下来,做成 Portfolio( 作品集) 。教师对学生完成作品的每一步表现都有评价,而不是根据最终结果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认为,一个设计师的才华是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最终的效果图只是那个时间段里的作品,没有未来性,而过程中的草图、图片、面料小样收集、颜色分配等才能体现设计师的亮点和创新点。

4. 注重个性化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个性的鼓励和自由的氛围,这也是国外院校服装设计教学中所强调的。正如我国院校的服装设计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而法国等院校则更强调学生自由个性的设计能力。后者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主动性。如法国的服装专业课程中,“记忆”和“发展”构成了重要的两部分。它们有一个相当长的关于了解各个历史阶段的服装款式发展历史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绘制出每个阶段的数百款服装式样,并努力记忆下来。这门课程的设置原理很简单: 只有掌握了很多优美的词汇,你才有可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发展”是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个人能力的一种发掘。无论是对于在校学生还是已经从业的或者成名的设计师,设计的原创精神是最被推崇的,甚至对于某些人,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原创性是他们的职业生命。在学校里,学生的创作热情虽然得到鼓励,但是在设计课程上,教师却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怎样从历史的材料或生活的片断中来发掘灵感,而不提倡无理无据的妄想。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但是学生在创意过程中思维的连贯性则会被一些教师忽略。法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就非常注重这种思维连贯性的培养,认为这种连贯性是一个成熟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三、启发与借鉴

我国的服装设计教育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服装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从对国内几所院校的实地调研考察看,在服装设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特别是一些院校通过频繁的国际交流或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或借鉴国际先进的服装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应该看到,我国服装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加之教育体制和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服装设计教育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造力方面,与国际知名院校尚有一定的差距。

( 1) 国际知名服装院校都有清晰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定位,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而我国的服装设计教育历史较短,有些院校尚未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作出切合实际的定位,或培养目标的描述较笼统、概念化,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而服装设计人才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性需要在清晰的目标和定位下获得,不同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在创造力培养的连续坐标上找到自身的位置,形成自身的特色。

( 2) 国际知名服装院校注重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和定位的一致性,注重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形成了与服装设计过程相关联的课程体系。而国内的服装设计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仍需要通过改革,加强与培养目标和定位的一致性; 需要基于服装设计过程来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加强专业课程间的衔接,使学生掌握设计过程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3) 国际知名服装院校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培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互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主题式教学等,都被证明是服装设计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国内服装设计教育差距最大的应该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多数教师没有产业实际工作经验,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够灵活,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等,导致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甚至是教师“讲设计”、学生“听设计”,而不是在教师指导下“做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积极引进有业内工作经验的教师,扩大国际交流,开拓教师视野,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设计创造力的关键。

服饰创新设计范文4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装设计;品牌服装

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志码:A

The Inherent Accord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and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modern clothing design by discussing the origin,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changes, et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BASIC HOUSET brand, it points out that modern clothing design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while the designing ele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will become the priorities and highlights of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is bound to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of clothing design.

Key words: costume culture; clothing design; branded clothes

服饰,一词主要指衣服及其装饰。“衣”字,主要指身上的衣服;在我国古代,“衣”有两种解释,一种狭义的衣,专指人体上衣;广义的“衣”,则包括一切蔽体的东西。“饰”用来装扮人的形貌和外表,包括首饰配件纹样、妆式、发式、色彩,穿着方式和着装效果等。从文化意蕴上讲,学术界认为,服饰是指以表达人们的心理意识为特征,以具体人为对象而与人体发生了装饰关系的装饰物,就是关于人体装饰的文化。

如此以来,人们便赋予了服饰之文化的意蕴,服饰便承载了人类自身的审美观照和人们对美的认识。服饰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审美观念的革新,产生出不同的服饰文化。分析文化与服饰关系,可以从更高审美层次上去理解服饰文化深刻的内涵,并理解认识到人类对服饰运用的个性风采其实不仅局限于服饰本身,更重要的是与知识水平、社会习俗、审美情趣等内在气质的神形合一。

1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内在契合基于服饰文化设计元素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用科学创

新的方法改革现代服装设计,根据服装市场对服装款式、色

彩、面料和工艺的要求,构建现代服装设计创新的时尚概念

基础上,挖掘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设计元素,将其运用到现代

服装设计的不同市场、不同人群以及不同品类设计中去。

1.1服饰文化设计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以百家好品牌为例

1.1.1图案元素在百家好品牌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传统纹样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凝聚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像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纹样,以及一些广泛流传的典故成语,均为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服饰纹样变化多端、式样万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人文精神。

1.1.2色彩元素在百家好品牌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对于色彩的独特感知,始于地老天荒的原始神话时期。早在原始萌芽期到夏商周乃至秦汉时期,在感悟色彩与发现色彩的审美历程中,中华民族有着从一到二、到四至五的历史性色彩图腾崇拜式的演进。简单的说,一是红色,二是黑白色,四是青红白黑,五是青红白黑黄五色。在品牌服装设计中,将中华服色为组合并借鉴到品牌服装设计中,展现品牌风格与设计特色的同时,为开拓品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色彩视觉魅力。

1.2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在现代品牌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如今,品牌服装设计在市场经济时代背景影响下,以多元化的发展方式覆盖着整个服装行业,在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注重设计创新、传递时代信息成为当今品牌服装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从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为主导,模拟百家好品牌服装产品设计主题开发入手,结合服装设计艺术形式,运用线条、廓型、明暗、色彩、质感、空间等设计语言,为百家好品牌服装开发设计2014―2015年设计方案。

1.2.1品牌消费对象定位――模拟百家好品牌并开发其2014―2015春夏产品百家好品牌消费对象的判定可以通过消费年龄和消费取向来加以圈定,从坐标轴和消费者印象图来进行市场定位分析,具体如下:(1)品牌设计目标定位:2014―2015年春夏服装;(2)消费定位:18~30岁青年女性;(3)设计风格定位:前卫简约、舒适得体、朝气蓬勃、明艳时尚;(4)产品色彩定位:从2014春夏流行色中提取的宝蓝色、玫红色、鲜黄色、潮流绿;(5)价格定位:中档消费产品。

1.2.22014―2015年春夏设计方案本产品的设计方案运用拼接法和材料转化的服装细节设计方法,其造型设计是整个产品开发设计活动的重点,其次针对都市时尚女性这一设计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有序地色彩设计,最后依据时尚个性设计目标的以多元化、多风格、多形式的廓形设计姿态展示给消费者制定并实施操作计划,创作出大众认可的系列产品,达到最终的设计目标(图1)。通过这样的设计实训既培养学生了解整个服装品牌流程,又获得了经济效益;将学生推向市场的同时,也将学校推向市场,成为真正产学研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典范。

2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也与时俱进。作为服饰设计教育工作者,除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外,需将中国的服饰文化的精髓运用到服装模块教学中,同时在品牌服装设计发展道路上,探索中国服饰文化与服装品牌产品开发设计的契合点,科学评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内在契合的同时,正视中国服饰文化推动现代服装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用科学创新的方法构建品牌服装的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销售创新的力度,将自主创新与行业创新相结合,来实现我国服装的市场价值和发展空间,使中国服饰品牌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竞争力量。

参考文献

[1]余强.服装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徐青青.对我国服装本科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26(4):115-118.

[4]曹建宁.服装设计教育应适应服装产业的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4):105-106.

[5]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6]李好定(韩).服装设计实物[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7]胡蕾,朱秀丽.关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3):330-332.

作者简介:孟少妮,女,1978年生,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市场研究。

服饰创新设计范文5

关键词:服饰配件;发展;创新

所谓服饰配件,就是指人们在完成着装之后所佩戴在服饰上面的附属品和装饰品。一般的服饰配件的种类包括了头饰、颈饰、腕饰以及脚饰等各种佩戴品。现今很多人为了跟随时尚的潮流和为了让自己的着装更加赏心悦目,都需要搭配一些漂亮和流行的附属配件,人们对于服饰配件的热衷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我国服装业不断前进与改进的积极作用。

一、服饰配件的特征

(一)色彩的和谐搭配

在进行对服饰的配件搭配时,首先应该遵循色彩和谐的原则,完美的色彩搭配不但会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效果,而且还会让人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大的提升。如果只简单的追求昂贵或华丽的饰品,而过分的夸大或者消弱色彩的整体影响,就肯定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效果。

(二)独特的造型搭配

在对服饰配件在进行造型设计时,必须要遵循点、线、面的原则,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层次美。而如果穿一身休闲运动装,却又再搭配了一双皮鞋,这样的搭配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注重相同类型的造型搭配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现民族性和社会性

而且不同民族的服饰也是各有各的特色的,因为不同民族之间会有不同的文化、科技以及政治、宗教等习俗,这些文化上的差异都会对服饰的搭配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的整体效果;所以不同的民族风情、地域环境等也会影响人们的服饰配件。

二、服饰配件的作用

不论什么样式的搭配,人们在进行服装搭配时,最看重的是就视觉效果。所以,不管是什么风格的服饰搭配,统一完整的服装搭配都是会受到人们的青睐的。

(一)造型设计中发挥的作用

在进行服饰配件时,应重视造型方面的美感,遵循点、线、面的构成原则,实现协调的美感。服饰配件应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不同的搭配,这样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内涵修养。服饰配件与服装保持和谐统一,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又要与所处的场合相符,这种合适的造型设计,有利于体现自身的风格特征,也能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

(二:)传达品牌文化

服饰配件的大行其道,也催生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加入到服饰配饰生产的行列当中。而且随着服饰配件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已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品牌。将服饰配件与相同品牌的服饰进行一定的搭配,能够在造型风格以及色彩上产生统一的美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的统一搭配既能体现整体的美感,又展现了特定品牌的特征,提高了消费者对于特定品牌的忠诚度,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营销效果。

三、服饰配件的发展与创新

服饰搭配的潮流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循环性。人们往往根据所处时代的时尚潮流来进行合适的服饰搭配,所以服饰配件时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有不断的进行发展与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潮流。

(一)仿生设计在服饰配件中的应用与发展

仿生学是一门介于生物学和技术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在艺术设计领域经常被一些大师级的设计师所广泛应用。所谓仿生设计就是通过模仿人物或动物特点的手段,时服装色彩以及造型等进行搭配,这样的设计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设计师以及消费者的青睐。

设计师们通常会仿照自然界生物的造型特点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服装样式,比如燕尾服、鱼尾裙等,因此,可以说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给设计师带来的灵感是无穷无尽的。现代的仿生设计更是进行了不断的发展与改进,比如项链以及挂件的形状设计都会仿照自然界很多动植物以及水果等的形状,耳环、戒指以及手镯等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模仿。

随着时尚潮流的不断发展,服饰配件的仿生设计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不再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服饰配件的仿生设计不只满足了人们的时尚需求,而且也唤醒了人们追求自然的视觉美感,也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和谐。

(二)软陶珠在服饰配件中的发展应用

现在在服饰配件设计方面的广泛运用的软陶珠,也已成为设计时不可缺少的元素,软陶珠因为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让它既可以作为单独的饰品出现,也可以与其他各种配件进行搭配,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时尚潮流,对于软陶珠在服饰配件中的研究和应用也应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创新。

在运用软陶珠进行服饰配件的搭配时,设计师通常采用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虽然比较普通,但却能够彰显软陶珠大方得体的特有美感,使得设计的整体效果拥有明显的节奏和秩序,也会为服饰的整体效果带来强烈的美感。在运用软陶珠进行搭配时应注意主珠与辅珠大小的对比搭配,使各种装饰物之间产生和谐统一的美感。有时也可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让原本看上去平淡无奇的软陶饰品焕发出令人夺目的光彩。所以在进行服饰配件搭配时应适时的搭配软陶饰品,这样更能彰显整体的美感,能够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味。

(三)服饰配件设计在动画角色方面的应用

伴随我国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动画的角色设计也受到普遍的关注。因此,其中的服饰配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有效的突出动画的角色,展示各种独特的魅力。在进行动画的服装配件设计时,应该与现实中的服饰配件相区分,应该具有独特的规定和要求。

首先,在进行动画服饰配件时,应与特有的剧情相衔接。服饰配件在戏剧中起到独特的衔接作用,一件小小的饰品,可能隐含重要的信息,当剧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层信息才被揭露。

其次,服饰配件也有装饰与美化的作用。服饰配件的巧妙应用,能够有锦上添花的效果,更好的展现其中独特的魅力,真正实现服装与服饰配件之间的互相搭配。

(四)服饰配件艺术中图案的创新

首先,作为现代服饰配件的设计和研究者,在设计图案时,既要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更要在此基础之上,适应市场的需要,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将传统图案与现代服饰图案进行巧妙的融合,并且要对传统图案进行深入的挖掘、创新,要让传统图形焕发出新的光彩,使其既符合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从而设计出具有生命力的服饰图案。

其次,在服饰配件的图案设计方面应不断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国传统服饰图案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使其更具现代性和时代感。尤其是近几年来“哈韩”“哈日”一族的产生,更是为我国的服饰图案注入了新的力量,使得服饰图案设计更加的抽象化、概念化,也更能适应新的社会潮流。所以在进行服饰配件设计时,应追随流行趋势,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五)以实用性为前提的创新

在进行服饰配件时应以实用性为前提,越来越多的服饰配件将高科技与实用性相融合。现今很多新型的服饰配件已经被广泛应用。比如,阿迪达斯将优盘做成手环形式:施华洛世奇公司也推出了华丽的水晶制成的优盘项链、发簪般美丽的蓝牙耳机等,都实现了新的创新,也顺应了当前的发展趋势。

(六)以装饰性为前提的创新

现今的服饰配件在设计和选择上面,已不再只关注外表的样式,文化的植入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品牌文化的不断推进,服饰配件的设计被赋予新的使命,在进行服饰配件的设计时更应重视注入品牌化的视觉元素,比如品牌象征性的色彩、品牌标语以及标识等的巧妙运用。

四、结语

服饰创新设计范文6

关键词:服装色彩;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色彩基础;创新;改革

随着我国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教育的蓬勃发展、传统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适应于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需要的艺术色彩也就随之应运而生、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的色彩基础训练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成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是美化和装饰人体、表现人的个性与气质的一种手段。服装色彩是表达设计者思维的色彩、而服装色彩功底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服装与服饰设计的质量。如果一个连连服装色彩基础理论和配色规律都不熟悉、不会配色的人,设计出的服装与服饰效果会好吗?服装与服饰设计的三大要素:色彩、造型、材料所组成、所以、服装色彩教学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结合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特点、构建出服装色彩教学的基础训练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服装与服饰设计的高级人才、就成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教学中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我国艺术色彩的素质教育现状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确实很快、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之一的服装色彩课程、究竟应该怎样来围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服装色彩课程的教学、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各高校似乎都感到比较模糊、完全是沿袭了美术学的艺术用色的传统教学方法、而不是按照国外艺术设计学中的装饰用色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这样一套教学体系严格地按照内容简易程度依次逐步的进行训练。这种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技能基础训练方面、针对性比较差、除了个别悟性好的学生、能将色彩基础知识灵活的应用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校缩小了服装色彩课程的课时量、还有的甚至从另一极端完全就把这门课程砍掉了。针对我国目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服装色彩教学的现状和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更有必要对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的服装色彩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服装色彩教学的实践与创新服装专业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设计师:要具有一定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体验或者是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的创意提出中肯的建议。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需要这样的一批教师勇敢承担起服装色彩素质教育改革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在国外工作时的教学实践体会、结合有关的资料、粗浅地认为服装色彩的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

第一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画出24种色相环的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色彩关系的粘贴、主要以此来增加学生们的服装色彩的基础知识训练和服装色彩的感觉。

第二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图形、要求在色彩环境中可以引导学生们想象力、它们也会因为彼此的不同位置的不同而发生了一系列的色彩关系。创新是一种源于对感知把握到原形潜在变异的洞悉,通过服装色彩过程中的色相、明度、彩度、等变化、才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层意义的新的服装与服饰形象。

第三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与服饰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粘贴、同时要根据服装配色的规律和原理进行自由组合服装与服饰的色彩搭配练习。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最紧密相连的是服装效果图和服装款式图。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采用艺术用色的方法调出各种艺术色彩、而老师在一旁重复的强调色彩关、当时画出的作品也是艺术用色的感觉、这样就和服装与服饰设计的装饰用色有很大的分歧。而服装与服饰是多变的、哪怕是同样一套款式的服装、每当不同的人穿着就会有着也就会有着不同的风格。所以、为启发学生们的想像能力、可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款式、各种年龄段的练习、并且要求学生边看边练习、记录感受最深的色彩或色相以及明度等、培养学生立刻捕捉服装与服饰色彩感觉和感情的一种能力、在设计服装与服饰时、才能够立体而全面的考虑问题。服装和服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下穿着打扮才能够衬托出人物的不同气质。

第四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与服饰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粘贴、同时也要根据色彩基础知识以及服装配色规律和原理、对各种女装、男装、童装等进行自由组合服装与服饰的色彩搭配训练。这种服装色彩基础训练和练习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服装色彩设计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具体的表达出不同质感、不同结构、不同色彩的个性、为整个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内容增添了很多的活力。

第五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与服饰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粘贴、同时要根据色彩基础知识以及服装配色规律和原理、对未来几年的服装流行色进行各种预测的练习。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分析服装结构、款式、材料各自的特点、创造性地将这些服装色彩创造性的组合在一起、要求画面的色彩、色相、明度、彩度等都要有变化、有新意、多样而统一、均衡而和谐、用色要正确、配色要协调、以色彩明暗的变化来表现出服装色彩的构成关系以及服装配色技巧。

综上所述、如果梳理中国服装与服饰教育的历史脉胳、总结服装与服饰教育的经验教训、吸纳国内外先进服装与服饰教育的经验、发掘出中国服装与服饰文化精、,建立具有独特的服装与服饰教育的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令人兴奋的事情、改革的阶段性中也会存在的各种不足和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共同努力去解决、因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是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 袁利,赵明东.打破思维的界限――服装设计的创新与表现[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2] 世界时装之苑[J].上海译文出版社、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合作出版,2007(6):64-66.

[3] 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华梅.服饰文化论[M].天津美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