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例6篇

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

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车辆工程;汽车设计;模块化教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32-04 

《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智能制造则是抢占这一制高点的主攻方向[1],汽车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安全和智能上[2];而我国汽车的发展,经历了逆向工程到正向工程的转变,采用了基于NVH的设计流程、基于安全的设计流程。[3]汽车行业急需培养具有设计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科学和创新精神,掌握扎实工学基础理论、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汽车测试与检测技术、特种及专用车设计、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综合能力突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车辆工程技术人才。 

在专业能力设计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车辆工程领域必须的机械、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掌握车辆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车辆工程中遇到的研究、设计制造、实验以及运用等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不少于一门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技术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具备良好的社会活动的能力。 

为了实现如上的设计目标,学院对本专业的汽车设计课程提出了教学要求。作为车辆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汽车设计课程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方案及有关参数,并学到一些汽车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合理匹配汽车零部件方案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根据设计要求,设计选择零部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術。 

一、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案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能力矩阵设计要求,按照模块化原则[4][5],项目组将课程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设计了模块化的教学过程并组织实施。 

(一)模块化教学组织的基本原则 

模块化教学组织是贯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为此设计模块化教学组织的基本原则如下: 

1.课堂教学内容以模块产品设计为目标,在总体设计的要求下独立存在,强调理论与实践设计的有机结合,模块设计内容和思想与企业目前的产品生产模式相一致。 

2.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和科研特长,将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特长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实现教学相长,科研促进教学。 

3.模块总成的结构设计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在设计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每个模块的工程设计案例和经验,与教师的理论教学相得益彰,相互补充。 

4.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成效,在课堂每个环节引入企业工程师任教,教授实际设计方法和案例,让学生树立工程设计思想,并落实到专业设计中。 

(二)模块化教学的师资条件 

由于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以由一个或两个教师完成,必须通过各方面有综合能力的教师团队担任,为此,课程采用总成分组、模块化设计的形式完成,任课教师由两部分人员组成,即高校教师和外聘企业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和结构,配置主讲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参加授课的企业教师一般每年有3~6人,参加主要模块的授课,主要来自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骨干,如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奥铃汽车厂、青特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机械研究院、黄海离合器有限公司等。 

(三)课程学习方法 

要将课堂集中授课、分散设计、分组讨论、集中指导等环节紧密结合,通过设计答辩展示小组设计成果。 

授课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集中授课,讲解总成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明确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围绕产品设计开展学习和分组研讨;两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形成互补,校内教师把握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校外教师掌握现行设计方法和设计标准,将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提高学生培养效果。 

分组设计是让多名学生联合完成指定的设计内容和设计环节,通过设计掌握设计理论、方法和标准。学生要分头完成资料查阅、资料分析、设计方法研讨、任务分工、过程协调,并最终完成一项设计任务。分组设计在课内外进行,设计模式灵活、工作效率高。 

通过此项组织和学习训练,培养学生根据实际任务,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完成设计成果并汇报设计成果等环节,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查阅及使用能力、汇报交流等综合能力。 

(四)总体教学安排方案 

每个模块内容安排至少两个讲授环节,包括主讲教师讲授和专家讲座。第一次课程重点讲授本模块的主要内容、主要设计流程、主要设计方法,介绍设计标准、参考资料,包括网络资源和资料,分配设计任务,确定任务的时间要求,确定绘图完成的内容。后续课程主要针对设计内容和设计任务进行专项布置、讲解或指导。 设计任务,由学生分组在课外完成。完成的任务应包括设计计算报告、部分关键总成及零件的图纸,必须小组合作完成,制作PPT文件并进行答辩。组内每人必须至少答辩陈述1次,当众陈述。 

所有总成及零部件结构的图样设计,参照教师提供的统一设计规范进行,可以在完成全部设计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其他设计图样,如3D设计图。 

每章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安排至少1次方案讨论、1次集中设计讨论、多次现场指导、1次汇报交流和答辩。 

最后完成所有材料的系统整理,完成整车的系统设计、计算和資料整理,撰写设计报告,整理设计图纸。课堂教学前后,学生可以按照要求,登录学校课程中心的网站学习、复习,熟悉掌握有关结构的拆装。 

分组及任务,一般将5~6人分为1个设计小组,按照学号或宿舍或自由组合确定。确定完小组后,每组成员自己推选组长。组长负责本组设计任务的组织、分工、考核等任务。 

完成的任务应包括设计计算报告、部分关键总成及零件的图纸,必须小组合作完成。所有总成及零部件结构的图样设计,参照教师提供的统一设计规范进行。在整个课程进行中,组内每人必须至少进行大会报告1次,汇报小组的设计成果,包括设计组织等过程所做的工作和方法。 

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设计及分析 

为了测试汽车设计模块化教学及教学改革的效果,除了教师要随时了解信息、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方法、划分内容外,课程组在课程结束后,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问卷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与教学有关的状态信息。 

(一)客观评价及分析 

根据模块化教学的基本安排,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间的关系,以及教学组织情况,项目组设计了如下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和表3所示,对各指标分别设计了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无法评价五档,并分别赋予5、4、3、1、0的分数。 

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统计数据来源为参加授课的47位学生,每个人独立给出对每一个指标的评价分数,并给出主观的评价。每个项目的得分值为所有人员对该项目评价分值的算术平均值。 

学生对课程模块化设计的总体是满意的,且满意度较高。考核指标8课程设计内容是否有助于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的评价最好,说明课程设计与课程理论学习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考核指标7模块设计选取、分析与内容贴切程度的评价较好,说明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内容较为集中、模块分布较为合理;但考核指标5课程内容模块结构设计合理的评价最低,说明需要对有些模块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设计内容、设计方案、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时间分配;考核指标10课程学习内容与目前流行技术的关联性评价次低,说明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内容或采用的设计方法,没有较为全面地引入目前流行的内容、技术和方法,这可能与学习过程主要基于传统设计流程的过程学习有关,与实际设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实际上,这组统计数据,与学生对主观评价的反映基本一致。 

为考核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团队和教学组织过程,课题组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主要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课堂教学组织情况和目标达成度情况。 

考核指标1和5两项指标评价最好,表明每个模块的授课教师都能够很好地承担有关模块的课程,并且教师对教材或模块内容讲解得较清楚。这证明教师熟悉本模块核心内容,并在此方向有丰富设计经验、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配置方案是合理的。这种教师配置模式是值得推广采用的,它既发挥了专业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又提高了授课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能将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设计完美结合。 

但考核指标7关于课堂气氛积极性与学生参与度的评价最低,说明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没有有效参与,缺少学生的提问、讨论环节,陈述多、研讨少,这与评价指标次低的第2项考核指标即教师能在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密切关联的。这两项低评价指标表明,教师通过课程教学组织,适当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自身非常期望得到的效果。 

(二)学生主观评价及建议说明 

主观评价主要针对两个方面提出,一是学生喜欢的方面,二是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太满意的方面,以改进建议的形式给出问题。 

1.学生对“这个课程我所喜欢的方面”的主观评价 

学生对“这个课程我所喜欢的方面”的主观评价的主要结果是:针对课程内容及模块化组织,“能够在生产要求条件下选取合适的汽车设计内容,可以真正体会到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起到了“复习基础,回顾专业基础知识”的作用;肯定了“企业外聘的专家讲课”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对设计标准和实际工作流程的把握方面。通过“实际动手设计”,“可以自己设计、理论计算,掌握学习方式”,“对整车的各方面设计全面、系统地梳理所学专业知识内容”。 

在模块课程学习过程中,分组的设计实现了“团队合作”“与同学交流合作”“能锻炼团队协作,能让同学自己亲身去做设计、独立设计”;可以让“自己亲身参与到设计当中”;组内大家一起讨论,针对不同方面做观点阐述;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在一起”。 

“通过自己设计得出的结果,真正展现个人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能力,巩固知识”;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汽车设计流程”,通过答辩汇报展示了学习成效。“提高了自己对汽车设计的了解和能力;运用了以前学的基础知识,提升了综合素质能力”。 

2.学生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组织等的建议 

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让每个同学都能切实参与,而不是哪一个同学独立完成”。 

将“时间进行调整,分组形式进行改革,组别设置可以让全班同学更团结”;课堂教学方面“互动性希望更多”,“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答辩考核汇报的同学数量可以增加,设计的车型可以彼此互换;对答辩环节要更严格一些,要活跃气氛,让大家参与,提高学生兴趣”; “可以考虑采用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增加设计时间,加强老师及专业人士对同學的指导”。 

3.后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思路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项目组进行了梳理、分析,主要解决如下重点问题。 

(1)优化模块课程体系,完善内容,增加实际设计方法,将教师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设计结合得更加紧密。 

(2)灵活组织课堂,倡导问题引导式教学,引导围绕设计目标的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汇报讨论。 

(3)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管理,调动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设计成果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新知识、新理念和新的设计方法,不断改善教学组织方法。 

三、结论 

模块化授课方式是一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改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尤其是付出更多的课外时间。通过5年的教学改革和尝试,课题组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从学生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评价可以看出,教学效果得到了较高认可。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汽车技术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工程设计能力,具备了本专业的基本设计知识和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应该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焘,工业设计:中国制造的先导与灵魂[J].中国工业评论,2015(1):48-55. 

[2] 彭剑,项娇.整车产品开发流程浅析[J].上海汽车,2010(8):43-47,51. 

[3] 黄秀芳,李展新.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设计和开发流程的建立[J].装备制造技术,2012(9):106-110. 

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2

(本刊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6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硕士毕业。毕业后在大连交通运输集团汽车修配厂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等职位,在亚洲(日、韩等)车系的电控系统故障诊断领域经验丰富。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兼任辽宁省汽车维修行业质量仲裁鉴定委员会鉴定员、大连市劳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汽车修理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该行业的用工缺口也越来越大。作为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汽车制造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局面,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纷纷根据本地区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办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汽车装配专业),并配套开发了实训教学项目,力求在技能培养方面满足汽车制造企业的要求。笔者通过调研汇总发现,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近乎相同,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职业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汽车制造厂岗位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求较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汽车装配专业实训l教学项目。

一、任务分析

现代化的汽车整车生产通常由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构成。汽车制造厂的岗位设置及任务分工也都分布其中,据此就能够明确汽车装配专业所应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

作为汽车整车生产的第一道主要工艺流程,冲压工艺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通常分为冲裁、弯曲、拉伸、局部成型等四个基本工序。无论哪道冲压工序,都离不开模具这一关键性设备。模具的形状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产品质量,因此,模具的维修也是冲压工序中一个工作重点。为此,在冲压工段除了要用到大量的模具操作钳工之外,维修钳工也必不可少,从几年来汽车装配专业学生在汽车制造厂的岗位分配来看,已有一部分学生从事模具维修工作。

焊接工艺的作业内容更偏重于机械工程专业,从其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工焊接正逐步被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机器人焊接所取代。因此,这—工段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十分有限。

在涂装工艺阶段,由于油漆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而且人工喷漆效率低、浪费油漆,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厂都采用了全自动涂装设备,免去了人工涂装的操作内容。这一工艺流程的主要工作是在电泳防锈处理完毕后进行车身表面清理,检查是否存在缺陷,为即将进行的喷漆操作做准备,因此对工人掌握汽车装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高。

与汽车装配专业最密切相关的是汽车总装工艺。汽车总装环节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车桥、仪表台、车门等总成的组装,总装线上的整车线束装配、总成部件与车身之间的装配、内外附件的装配、各种管路的连接和线束端子的插接、各种液体的加注以及车辆整体性能检测等多个工序。无论其中的哪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装配人员,并且均与高职汽车装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因此,以汽车总装工艺流程为重点岗位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是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制定实训教学计划的准确定位。

二、项目设置

上述分析为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按照汽车制造厂四大工艺流程对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学生的不同技能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实训条件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将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设置为如下几个方面。

1.汽车认知实训

汽车认知实训是汽车类专业的首个实训项目,是学生从事后续实训项目的基础。该实训要求学生对汽车的整体构成、备系统功用及各部分之间的装配关系形成直观的认识。

2.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汽车钳工实训、汽车装配常用工具使用训练、汽车检测工具使用训练。

(1)汽车钳工

汽车钳工实训的目的是要让本专业学生了解钳工工艺在汽车装配专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懂得钳工常用的设备构造,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测量、划线、凿削、锯割、钻孔、攻丝和套丝、偶件研磨及装配工艺等基本操作技能。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汽车制造厂冲压工段的模具修复作业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准备。

(2)汽车装配常用工具使用

在汽车装配线上,会用到各种类型的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因此,认识和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汽车装配线上顺利顶岗意义十分重大,这也是设置该实训项目的目的所在。因学校实训设备有限,不可能配置齐全汽车装配线上的各类设备工具,特别是那些昂贵的专用工具(一般在顶岗实习阶段和上岗后才会培训使用),因此,在对该实训项目的内容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通用型工具使用训练和扭力工具使用训练两方面的训练内容。其中,通用型工具使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钳子、锤子、螺丝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扭力工具使用训练的内容则主要包括各类套筒、手柄一扭力扳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活扳、内六角扳手、电动及气动工具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该项目训练时,还融入了螺丝、螺母拆装训练,使学生掌握螺丝、螺栓、螺母等紧固零件的功用和拆装要领。

(3)汽车检测工具使用训练

在汽车分装线和检测环节以及总装线后期的整车性能检测工序都要大量使用到各种汽车检测工具和设备仪器,因此,对本专业学生设置该领域的技能训练很有必要。按项目设置内容,该实训包括两个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万用表等在内的测量工具使用训练;二是诊断工具(包括通用诊断工具和与车型对应的专用诊断仪器)的使用训练。

(4)汽车总成装调实训

汽车总成装调实训项目是针对汽车制造厂中的各条汽车总成分装线的工作内容而设置的。其设置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对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发动机和变速器)、车桥、仪表板、空调系统、车门等的拆装调试。

(5)汽车内饰件拆装实训

这里所指的“内饰”是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汽车驾驶室和乘员室,也涉及到发动机舱和行李箱。该实训项目主要是针对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的内饰工段进行开发的,主要包括穿绳绕绳训练、线束插接器拆装训练和卡扣拆装训练等几项内容。

(6)汽车总装实训

汽车总装实训是汽车装配专业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也是最接近汽车制造厂实际工作岗位的训练项目,它包括了内饰、外饰、底盘等汽车各部分的作业项目。通过该实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识读装配工艺卡片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汽车装配的工艺流程,了解汽车装配工艺流程的多样性,使学生明确岗位任务,强化其在不同岗位的动手能力。

(7)职业技能弩试

尽管不同高职院校汽车装配专业的教学计划有所不同,但根据国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常都要考取与专业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如汽车装配工、汽车装调工、汽车维修工等的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因地域和学校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就必须要增加职业技能考证训练,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要求开展必要的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等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8)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常都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为未来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在汽车制造厂的制造加工、装配员、调试员、试车员、车间技术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等实习岗位上从事汽车设计制造与装配方面的总成组装、调试、操作、管理等工作。通过该实习来了解主要汽车制造设备的名称、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所实习工厂的生产工艺过程;了解企业组织构成、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安全技术、环境保护等基本情况;通过现场动手实践使理论结合实际,学习现场经验及工作方法,掌握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

与校内实训项目不同,由于顶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主要靠实习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在教学组织方面,由企业指定的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组织和指导;教学方法方面,企业兼职教师主要用现场指导法,学校专业教师主要用远程通讯指导法。

三、进度安排

按照汽车装配专业的课程设置并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上述分析并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进行了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表1仅是对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安排的一个初步探索和尝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定论。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设置和选择上,在实训教学项目的安排顺序和课时多少的设定上,在具体操作内容的设计上,各校都应按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建议

高职汽车装配专业目前还是一个发展较晚的专业,部分学校实训条件相对较好,基本能够实现上述各项实训教学内容,但仍有很多学校的实训条件十分有限,除了常规的汽车总成拆装实训外,没有能力开展汽车总装实训项目,很难让学生真正熟悉和了解汽车装配线的工艺流程和岗位任务。此类学校都将该实训内容安排在顶岗实习计划当中,但汽车制造厂对顶岗学生的安排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因此,每个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其工作岗位就基本固定了,学校计划的汽车总装实训的项目内容名存实亡。鉴于这种情况,为有效弥补实训教学方面的不足,建议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如果条件允许,汽车装配专业还是应该积极搞好校内的汽车装配实训室建设,力求在校内就能够模拟完成汽车总装线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

2.在教学计划的可调范围内,有必要增加汽车制造厂的参观实训,通过带领学生集中参观汽车制造厂的分装线和总装线,达到让学生对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具有充分感性认识的效果。

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车辆工程专业 模块化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大专院校开设汽车专业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先构造、后理论、再设计的模式。大多数院校第五学期开设《汽车构造》,第六学期开设《汽车理论》,第七学期开设《汽车设计》。尽管各门课程自身系统性较强,但相互之间却是分割脱节的,表现在学生上后续课程时,对前置课程的内容已淡忘,造成后续课程教学障碍,在随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更是暴露出这种分割式课程设置的弊端:学生完成并通过了上述全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却难以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不能适应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面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日见突出。许多汽车企业,特别是私企,希望学生走进厂门就能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创造效益,现行的课程设置模式与大多数工矿企业希望立竿见影的生产设计开发模式不相吻合,学生毕业后到了工矿企业都得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甚至长期不能发挥作用。

为此需打破传统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模块化方式纵向组织教学,按总成技术要求、理论基础、现有结构、设计理论、制造工艺、检验方法和发展动向理论教学,充分运用大型汽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实验教学条件进行实验训练,培养出能够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现阶段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1 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合于现代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与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车辆工程专业应在原有基础之上,建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使学生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得到综合培养,通过校内学习和企业培养有机结合,构建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程基础教育与基本能力培养。安排2年时间,按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依托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管理、人文科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及电工电子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一方面加强基础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的掌握,让学生更早了解工程背景和学科前沿信息,为工程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安排1年时间,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学习,这部分课程主要安排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授,并建立以技术项目工作过程为驱动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在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通过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程内容或转化为实验项目,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工程师基本素质和熟练的专业能力。

第三阶段:工程实践与研发能力培养。安排1年时间,学生到与我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内知名制造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了解先进设备。毕业设计由企业出题,提出需求、提供资料,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企业实际是按未来就业人员标准选择学生,校方、企业均派指导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该阶段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对企业社会的了解和对企业社会的适应能力。

2 课程模块化教学

将传统的以整车为系统,按理论知识深度为脉络的核心课程体系,即《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和《汽车试验学》等核心课程,一体化整合为一门系列模块化综合课程,即《汽车工程系列理论与设计》;按现行教材《汽车构造》(下册)底盘部分的内容,分章节结合现行教材《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中的相关内容,科学整合成若干模块课程,例如:《离合器理论与设计》、《变速器理论与设计》等。形成新的以系统(总成)为脉络的课程体系(简称为总成课程体系)。对每一模块课程,从该系统(总成)的结构、理论到设计,形成系统(总成)的完整知识构架,再配以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底盘控制新技术等整车理论模块,模块之间以整车设计制造试验为载体,构成整个汽车的知识体系,做到各模块课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各成体系,又相互支撑的新的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总成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按汽车总成和整车理论进行编排和实施,即综合考虑汽车的五大总成系统,分别按每一系统(总成)的构造、相关理论(原理)进行教学的基础上,随之讲授该系统(总成)的设计要点和方法,并立即付诸实践――该系统(总成)的相关设计。以汽车整车构造为基础,构建模块化的总成课程体系。研究汽车构成的五大总成和整车理论,将传统的原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穿插,相互渗透,科学地整合成独立的知识模块,形成模块化的以系统(总成)为主线的总成课程体系。所有独立系统(总成)模块课程既能突出汽车的五大总成的特色,综合后又能完整覆盖原四门课程的所有内容和知识点。

3 考试方法与学生创新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试方法与学生实际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评价方面,通过设置的总成课程体系的课程教学实践,多视角全方位研究和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建立基于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比评价学生实际工程应用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和专长,发现并促进学生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1)树立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的目标观。即不再将评价作为淘汰的工具,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学生智力兴趣、个性心理品质的不同。

(2)转移评价对象的重心,既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应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主动性的还是被动性的,随着评价对象重心的转移,使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使教师从“考官”角色变为“合作者”角色,学生不断反思和自省,形成有效的适应性的学习策略。

(3)评价内容全面而系统,具有广泛性,评价内容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感、兴趣及策略的评价,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和综合性的学习信息。

(4)建立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关,以检查学生的表现与即定价值标准之间差距为目的。评价结果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表现。

4 “双师型”专家教学团队

在“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体系研究与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通过以系统(总成)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化教学与实践,建立“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体系,使教师的知识构架从宽泛型向专家型知识体系发展,使每位教师在其特定的系统(总成)领域成为知识体系完整、研究能力全面的“双师型”教师,形成既擅长理论教学,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加强双师型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双师型教师既要熟悉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又要熟悉和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办事。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技能培训,采取派团队教师到企业实践,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传授,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双肩挑,组织教师专业技能考试等方法,提高双师型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及时地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于教学之中。

(3)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根据需要,学校将积极聘任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对于具备教师条件、实践证明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优秀兼职教师,学校可通过适当提高报酬等手段与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需要而又特别优秀的兼职教师,可协商调入学校任教。

5 结语

研究了车辆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及其实践措施,通过本研究的具体实施,可解决现有汽车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与汽车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创新能力,贴近企业的生产与产品开发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生不但能掌握汽车系统(总成)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而且便于突出学生对系统(总成)的个性化发展,更适应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需求。在此之上,能够建成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专家型”专业团队,有效提高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形成汽车主要系统(总成)从构造、理论到设计一体化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9-3-123)

参考文献

[1] 张新,李岳林,雷正保.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164-167.

[2] 易元祥.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1):100-102.

[3] 吕浩雪,李联明,陈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1):80-82.

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4

中职学校 班主任 素质结构 要求

目前,中等职业(简称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中职教育中,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对班主任素质结构及要求的研究有利于发展中职教育。

李东亮认为,第一,班主任是组织管理缜密有方;第二,是社交活动灵活;第三,是语言表达有艺术性;第四,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第五,是尊重学生并使学生信服。熊原亮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的角度出发,对班主任素质作了如下概括:第一,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第二,具有精深的人文素质;第三,具有良好的修养。

针对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素质,有白建胜等做了专门的研究。主要认为班主任的素质结构有如下:第一,心理素质;第二,文化素质;第三,道德素质;第四,业务素质;第五,身体素质。

总结起来,目前,我国在中职学校班主任素质结构方面的研究不多,对班主任素质结构的表述不明晰。鉴于此,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三个层面对班主任的素质结构和要求做了描述。

一、精神层面

本文所说的精神层面指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与教育相关的态度和理念。班主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工作态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懂得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1.热爱教育工作

不管哪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要把工作做好,必要的条件是对本行工作的热爱。电子商务巨子马云不止一次说:比你有能力、有条件做好这件事情的人很多,但是,最想做好这件事的人应该就是你,只有这样,才有成功的机会。教育也不例外,要想把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

笔者所说的热爱是超越责任感的情感。教育工作者固然需要有极强的责任感,但是不能局限于责任感。现实中,许多人对教育工作本身并无太多的热爱或兴趣,而是因为强烈的责任感导致他工作仍然兢兢业业。笔者认为,他虽然比责任感弱的人好,但仍然是一种消极的教育工作状态,难以取得创造性的成就。教育工作者当想尽办法让自己发现教育工作的美,陶醉其中,才是真正的热爱教育工作。

2.了解人的成长规律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对人的塑造,其对象是人。因此,班主任必须了解人的成长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具有科学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考察人的成长规律,必须放在社会、自然、个人发展的历史过程来考察。寻求人的成长规律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从成长过程考察。第二,干什么考察什么,从实践内容上考察。第三,从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来考察。第四,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本人的现实情况及蕴藏的质和量来考察。可见,人的成长规律是复杂的,人的成长所受的影响因素很多。班主任要知道各种影响因素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学生当前的性格、行为,才能知道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良好习惯。

二、管理层面

1.能给学生定目标

大部分中职学生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的成长目标。在学习上,传统考试方式所得出的成绩的好坏,不能准确地衡量个人素质的高低。对于职业规划,更是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大部分中职生因此显得迷惘无助,不利于个体的发展。班主任需给学生设立有效的成长目标。所谓有效的成长目标,是指目所设立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并且为学生和社会所认同。

2.能有效组织学生学习

中职学生接受的教育是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主要目标。但是,我国中职学校现行的主要的教学方法仍然是课堂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其教育目标来说,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在学校未推行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的时候,这种缺陷需要通过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有效地组织进行弥补。这里所说的组织学习,指的是班主任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学生所学的科目进行有效的连结,使学生对格科目的学习做到融会贯通。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技能比赛、纪律标兵评比、班干部团队建设等活动组织学生学习。

3.能客观地自我评价工作效果

任何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都无法取代班主任的自我评价。笔者认为,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应以学生的成长效果为依据。学生的成长是动态的,因此评价指标也是不断地修改不断地变化的。班主任对这些不断变化的指标的认识最为深刻。

班主任对工作效果的自我评价要客观,就是说,在指标的确定的时候要准确,知道学生的哪些成长效果是较大程度地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这些指标是具体的,每个班甚至每个学生都不同,未必是普遍性的。

只有坚持工作效果的自我评价,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创造出更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三、专业领域

笔者认为,学校应尽量做到班主任所学的专业与所带班级的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同。对于专业素质,具体表现如下:

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教师具有示范作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使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使班主任工作能更为顺利地开展。反之,则可能使班主任形象受损,对班主任工作不利。

2.知晓行业的发展前景

中职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关注度较高,有了解专业所指向的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渴望。班主任若能传递学生行业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发展前景的信息,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例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甚为关注。班主任可以适时向学生传递旅游业发展前景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旅游业人才需求走势的信息。这样,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旅游业的人才有较多的认识,可以此为参照去指导学习实践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东亮.班主任素质要求小析.新余高专学报,2004,9(12).

[2]熊原亮.班主任素质与修养对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作用.网络财富,2010,(9).

[3]白建胜.浅谈班主任素质.山西科技报,2004,(3).

[4]人生成长规律的思考.汽车中职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讨郑经寿(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结合多年汽车职业实践教学经验,对当前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从事相关教学及管理的人员提供了工作思路的参考。加强实训教材建设,规范实训教学模式,促进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

汽车维修 实践教学 现状 发展方向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汽车技术的进步和产销量的提升,汽车后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对各类人才“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汽车后市场人才质量已成为制约汽车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而实践教学则是影响这一瓶颈是否能够突破的重要环节,结合本人多年汽车实践教学经验,阐述本人对实践的一些观点。

一、实践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实训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项目,是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论对策系统,是学生学习实操方法论的最直观平台,是实践理论知识最为便捷的手段,是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式。选择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开发方法,意味着带来新的学习和施教取向。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绩效,而且影响着实习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影响着职业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形成以及发展和改革的走向。第一,实践教学是落实培养合格中等人才的重要教学形式。中等专业学校属于职业技术性质的学校,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牢固地掌握必须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中等管理人才。中职类学生毕业后,要直接就业,要到企业单位从事维修、车辆保养、售后服务、车间管理等工作,在业务规格上要达到中级修理工、高级修理工、技师等水平。因此,这就不仅要求学校采用课堂教学形式上好文化课和专业课,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采用现场教学、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为以后从事汽修类工作打好基础。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汽修企业急需具有专业知识而又实干的汽修类人才,这些单位要求中职类各专业的毕业生缩短适应期,毕业后能尽快独立地进行专业操作,胜任岗位工作。因此,为了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汽修类人才,必须坚持理论实习相结合,理论实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同时深化实践教学模式,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期。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

中职教育中常见的几种实践教学模式模式:

1.“学工交替”实践教学模式

“学工交替”实践教学模式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实施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是:新生到校后,第一学期,先到企业实习,由企业负责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并让学生在不同的技术岗位上进行实习,转换角色,树立企业人意识:第二、四、五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三学期,学生又到企业进行全顶岗的生产实践;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如此循环交替,使学生熟悉企业,感知企业氛围,尽快认知未来专业岗位群,进入专业学习角色,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与企业需要之间的无缝对接。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学生先参加企业实践,后在学校学习,再返回实践,完全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所有环节都全程参与,为学院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提供后援和保证。

(3)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和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4)具有企业和学校两个不同的教学场所。两种不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加强和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实力。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经历了企业实践再返校接受理论学习的模式,给理论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经历了社会实践之后,学生往往很难再静心学习理论知识,容易造成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功底不够,妨碍后期提升。

2.“理实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思-习-行”相统一的过程,强调“习行”的重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说学做”合一,美国的全国教育组织联合会曾推出一项十年计划,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从实践中学习,即“边干边学”,并认为“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教育革命,对今后美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而,理实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符合教育规律,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极高的世界认同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深刻认知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提出了“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职教新理念,首创了“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他们把课堂设在车间,或者说课堂按车间的要求布设。课堂就设在车间的一隅,摆上几十张桌凳,挂一方黑板,其设备也是企业捐赠的一流的设备。教师和学生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有时先讲后做,有时先做后讲,边学边做,亦工亦学,学完了以后当即通过做来实践、印证。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来讲,予以解决。应当说这种学做紧密结合,课堂学习与场地实践完全同步的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和高职教育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现在中职类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公认较好的教学模式,但该模式受设施、场地、教学内容等因素的限制。

3.案例实践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以实际发生的各类故障模拟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一种训练。是一种对未来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模拟、仿真和预演。美国哈佛商学院是全世界案例教学的典范。该校也因此名声鹊起,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圣地。哈佛案例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努力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将学生置身于实际操作者的立场上,让学生在各种实践角色的位置上,处理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学生面对各种具体的案例不是旁观者,而是当局者,不是解释问题,而是解决问题,不是以理论家的姿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是排除各种复杂故障的技术人员,培养他们的应对智慧和汽修才能。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快的接触大量的模拟故障,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效果,但是汽车故障千变万化,在实训室里不可能模拟所有的汽修故障,人为设置的故障毕竟与实际发生的故障有所区别,容易固化排故思路。

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汽车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1 汽车维修业人才需求现状

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从1996年起我国的汽车总销量每年就以15%的速度增加,汽车的需求量每年达到100―200万辆。到了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汽车国家。到2009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的第一位。权威媒体预测:到2025年,我国汽车市场将会超过汽车第一大国美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汽车市场。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工作节奏大大加快,汽车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我国的汽车维修业也同时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人员需求2010年达到了356.87万人,到2015年将会突破500万人大关,到2020年将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而汽车后市场的维修业将有几十万的需求,但目前现状是让企业满意的维修人员不多,熟练工难找,有一定理论基础并且有高技术的技工更是一将难求。企业招不到满足要求的高级技工,而学校毕业的学生和社会普通劳动力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之间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与相关的教育、训练滞后有关,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按照企业需求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理论教学多于实训操作;另一方面,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对汽车维修人才素质要求也水涨船高。企业需要员工既懂电子又懂机械,既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2 汽车高职教育现状

目前,高职汽车教育培养出来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工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要,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脱节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高职教育没有合理的总体课程设置,与企业要求有差距。高职汽车教育的课程模式是基础课、基础专业课、专业课的“三段式”,专业课学习完毕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相违背,很多学生不具有信息积累和迁移的能力,大一和大二学习的基础课和基础专业课到了大三最后阶段的综合训练需要使用时,其实知识已经忘光了,没有达到基础铺垫的目的;第二,教学方法较陈旧,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的衔接。很多教师过多讲授“不必要的理论”,不能有效的提炼出必要“技能”,教学方法仍沿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造成上课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抱有“60分万岁”的心态,只求考试合格,没有把知识真正理解和吸收;第三,考核方式多采用单一闭卷考试方式,这种方式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主,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背的现象出现,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上述三个方面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让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能力这对矛盾更加加剧。

要发展有特色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汽车高职教育,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用性、服务性的职业教育特点。汽车高职教育生存则基点是培养的学生满足市场的需求。汽车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实践性、应用性,以理论教学为辅以培养技能为主,技能学习加深理论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 课程内容改革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标准建立以行业标准为依据

汽车行业的职业标准是我国对从事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总体要求,职业标准准确地表达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标准中除了规定了从业人员需要从事某项工作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外,还对他们的综合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技术指导能力、工艺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文字描述。下表描述了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工的定义,实际上是给出了汽车维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汽车维修工的分类给出了专业定位,专业和企业岗位的对接,专业培养人才的层次和水平。工作内容就是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模块。

汽车维修职业标准是根据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拟定的,来源于生产一线,对汽车维修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高职院校的汽车教育要地按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来不断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一直在不断进行着各种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融合职业标准,专业建设改革中融合行业标准,课程内容改革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标准改革以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汽车专业的设置的要根据社会需求,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课程教材要融入企业文化理念和职业情境。要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把学习环境变为工作环境。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模式,从企业需求中分解和提炼出从事汽车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

3.1 课程培养目标 .基于上述理念总结出了《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的培养目标。以汽车维修岗位真实任务为载体,通过“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使学生熟悉汽车维修工作流程,具有独立完成汽车维护工作的能力,具有阅读维修资料及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独立创新的能力。

课程开发设计 理念设计上,基于汽车维修职业标准的需求来开发设计课程:思路设计上,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汽车维修企业作业流程有针对的设立不同的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学习训练知识、能力目标都有所不同的侧重点,但整个工作任务紧扣汽车售后服务流程为主线不断进行大循环,每一大循环内又根据模块训练的岗位能力技能而开展小循环。从而培养学生会做事、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案例教学及互动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懂得技术的同时,更懂得何时应用该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再通过大量的项目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理论最终达到理论指导操作,操作中理解理论,先会后懂的目的。

3.2 从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中提取课程内容 .一门课程该讲授哪些内容,是这门课存在的最重要意义所在。内容选取,不再按照教材一章一章理论式的教学,针对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及汽车维修职业标准要求,有选择性的摘取教学内容。需要有必要的理论指导,但不能把不必要的理论深入讲授。《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根据汽车维修岗位需求和维修工职业标准开展汽车维修任务实训,最终使学生具备维护过程中能够发现车辆潜在问题的能力。

3.3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模拟车间”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改变以往的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采用“模拟车间”的模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模拟汽车维修企业成立车间管理机构,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根据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业务接待、机电维修、汽车材料管理等岗位。教方式采用项目式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习任务就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学模式采用“企业的拿来主义”直接将企业的真实案例搬进课堂,提炼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同时按照企业模式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把“课堂”变“车间”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3.4 加大考核方式改革力度,融进企业考核标准 .传统考核方式以封闭的理论考试为主,很难客观的考核学生在实践动手方面的实际情况,难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因此加大考核方式改革力度,融入企业考核标准。

过程考核是完成每一个子项目给予学生动手能力,参与度以及团队合作情况等的评价,占总成绩35%,过程评价改变了老师一人定成绩,一人说了算的方式,由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成绩的评定,过程考核的成绩每次项目结束时给予公布,表扬成绩领先者,激励成绩落后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自我不断提高和进步。

过程考试是子项目的学习过程中考核,而结果考核,是总项目学习完毕,进行项目验收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5%,按照企业里工作任务完成后的质检要求进行考核,同样采用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笔试考试需要弱化,但并不是不需要。企业里除了会操作意外,还需要会表达,会分析的能力。通过笔试可以完成这环节的能力的考核。一门课程最终成绩由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笔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4 结论

高职汽车教育要想求得更高更快发展,必须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按照行业化的标准,实施项目化的教学,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探索改革之路,将专业计划与企业需求、教师授课与行业标准、学生学习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学生的培养。有效的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环境与车间、行业需求与教学计划、专业与岗位的“五个对接”。

参考文献

[1] 解析中国汽车维修业发展状况与技校人才培养问题.来源: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信息咨询服务网.2005

[2] 宋文官.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进行专业教育改革[J].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59-62

[3] 廖世蓉,陈琳.项目化教学,按行业标准培养学生――论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的改革[J].福建电脑.2007(9),194-195

[4] 卢恒荣.基于国际适任标准下的轮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5).15-17

[5] 赵继忠. 国家职业标准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指导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104-106

[6] 搜学搜课.汽车维修人员需求2012年将达到百万人[OL].2012

http:///news/2788

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6

半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我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培养自身思想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厂部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自己岗位的各项职责,在这里将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简要的总结如下:

一、我一直在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努力为车间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我先后在车间不同的岗位上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设备维修工作纷繁复杂,突发工作比较多,这些都要求我要对设备的现状和结构情况,有较为熟悉的了解与掌握,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十分注意对车间的设备维修工作的积累与总结,我想自己的工作经验一方面是自己工作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是领导和同事们信任和支持的结果!正因如此,我将更加珍视自己的岗位,以无比的热情与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想自己在政治思想上进步、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自己在工作期间从一名普通职工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我的转变与进步,是车间领导的培养、同事们的帮助与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才取得的。我清楚自己要入党,还有很多方面(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工作水平)等需要不断的学习,注意加强政治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党性认识。我也希望领导和同事们一如既往的给与我指导和帮助,我也将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二、工作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向身边的党员模范学习,起相应模范带头作用。

半年来,我在平时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起的表率作用,协助大家开展各项工作。

我认真坚持厂里的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学习,以两个《条例》的学习为契机,深入领会《条例》的精神,在政治思想觉悟和对党的认识上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系列的学习与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工作的责任心得到了加强。

三、缺点与不足

我也很清楚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点,自我的总结和领导同志们的批评和指导,对我今后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我的缺点与不足自己总结可有以下几点:

1、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大胆管理的主动性,今后我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2、与同事交流少,关心同事不够。

工作转正报告·乡镇政府工作报告·共青团工作报告·年度工作报告·企业工作报告

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