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数字的成语范例6篇

带有数字的成语

带有数字的成语范文1

例句:个人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2、百川归海

例句:露天电影场四周的门一打开,观众从各个方向涌入场内,有如百川归海。

3、四海承平

例句:当今四海承平,万方朝贡,有什么紧急事情,这等大惊小怪。

4、四海为家

例句:即使是四海为家的浪子,也总会回到自已的故乡。

5、五湖四海

带有数字的成语范文2

[关键词]数字口译 数级 转换 综合训练

数字口译,即数字的口头翻译,不论是对经验丰富的口译员,或者初涉口译的学习者来说,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因此,探究数字口译的特点与有效方法对教学与实战都至关重要。

一、数字口译特点

数字口译为何困难,究其本质,数字信息与一般语义信息的口译相比,具有高信息量、低预测性、低相关性与低冗余度等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给数字口译造成难度,给译员带来压力。北京外国语学院方生平先生通过“预断概率”推算出,数字信息所携带的信息量比一般的语义信息所携带的信息量大出约20倍,这就意味着译员在进行数字口译时承受较一般演讲性口译较大的信息压力。同时,由于数字本身的独立性,数字所代表的信息相对原语话语语境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它并不像语义信息那样,遵循某种语法、语境、逻辑及其他各种认知提示的内在规律,以相互串联的语义耦合形式组织成串(鲍刚:2005:188)。也正是由于这种独立性,造成数字在信息单位之间的“割断”特征,使译员几乎无法凭借语境预测数字信息,难以像语义信息那样进行有效的“语义组块”,其低预测性从侧面也说明了数字口译的难度。从信息论角度看,话语中各个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越大,其信息冗余度也越大,可变化的余地也越大,译员的信息压力则变小;反之,信息间相关性越小,可变化的余地也越小,译员所需处理的信息压力却变大。数字信息的低相关性也给译员造成困难。

除了以上特点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数级差异”带来的干扰。在教学中,笔者也时常碰到类似例子,学生往往闻数色变,常因紧张或者熟练度不够,胡乱转换数级,准确率不高。而如果是在经济、商贸、外事等谈判中,译员错译或者漏译数字,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数字口译并不完全是外语表达的问题,还有数字互换熟练度的问题。

二、数字口译方法

在交传中,对付数字口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记笔记。释义派理论主要代表人物D.塞莱斯科维奇也认为数字、专有名词、技术术语、题目等必须用笔记才能有效地保存下去,因为人的脑力是有限的(塞莱斯科维奇:2007:56)。因此,如何迅速、准确地记录原语数字,是数字口译的成败所在。总结数字口译的笔记法,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是“表格”或“标尺”法,即提前做好数级“表格”或“标尺”,并清楚地标出中文和英文的数位,在口译时将数字填进相应的位置即可。此法适用于初学者熟悉数级转换,其缺陷在于操作性不强,较为死板,在即时性上也有所缺失。

二是直接使用阿拉伯数字笔记,不采用任何符号。这样做虽然避免开了数级,但在出现多位“零”时便有所不便。

三是数字加缩略语法。该法主要是阿拉伯数字结合“B”、“M”、“K”等缩略语来记录,在听辨原语的同时立即译成译语,如“seven billion thirty five million nine hundred and twelve thousand four hundred and fifty six”记录成“7 B 35 M 912 K 456”。此法的前提是译员已经非常熟悉数级的转换,基本功硬,缺陷在于读成汉语时依然要进行再次转换。

四是小数点法。该法主要用小数点将较大或较复杂的数字转化成单位较少、相对简单的数字。如“八百三十四万两千”可记录成“8.342 M”;又如“九亿七千万”可记录成“0.97 B”。“三十二亿六千五百万”记录为“3.265 B”。此法适合于多位整数的口译。

五是分节号记录法。此法用分节号表示单位,从千位开始每节换一个单位,并且在书面形式上用逗号隔开。如“千”用一个分节号“,”表示;“百万”用两个分节号“,,”表示,“十亿”用三个分节号“,,,”表示。此法适合于英译中,译员在听到英语数字时,可以迅速根据其节数分档,将数字放入相应的档位中,如“five thousand two hundred”可记录为“5,2”,“seven million”,可记录为“7,,”“one billion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million”可记录为“1,,,320,,”。此法的缺点是需要译员牢记规则,否则容易出错。

六是“点三杠四”法,也称“点线法”,即英文三位一组记录,汉语四位一竖记录,这也是目前普遍认可并推广的方法。中译英如“十二亿七百二十一万四百七十二”可先记录为“12/ 0721 /0472”,再打逗号记录为“1,2/ 07,21 /0,472”译出。英译中如“Five hundred forty-nine million nine hundred forty-six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sixty-eight square meters”则可先记录为“549,946,768”,再划线记录为“5/ 49,94/ 6,768”译出。此法将数字化繁为简,分割记录,一目了然。

三、数字口译教学

面对数字,通过综合训练,让学生根据个人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思维习惯寻求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击破这个“压力源”,从根本上提升口译能力。笔者遵循数字口译特点,主要通过三个阶段的训练来提高学习者的能力。

1.数级差异强化训练

第一阶段通过数字的强化训练,让学生熟悉并内化中英数级差异机制,做到迅速准确地进行数级转换。教师可先列出图表展示差异,指出难点在于汉语中的“万”、“十万”、“千万”、“亿”、“百亿”、“千亿”等在英语中没有如对应的表达,必须转换成“ten thousand”、“one hundred thousand”、“ten million”、“one hundred million”、“ten billion”、“one hundred billion”等。教学可从整数开始,如3位一组到10位一组的整数,由小到大,然后再过渡到繁杂零琐的数字,如此反复练习。

2.一数多译灵活训练

第二阶段启发和引导学生先尝试用不同方法口译同一数字,然后找出自己最擅长的一种。这种训练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口译数字,掌握三种常用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阔了思路,提高了数字敏感度和处理能力。如“Five hundred forty-nine million nine hundred forty-six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sixty-eight square meters.”可用数字加缩略语法记录为“5 h 49 m 9 h 46 th 7 h 68 sqm”或者“549 m 946 th 768 sqm”译出;也可采用点线法“5/ 49,94/ 6,768 sqm”或者“549,946,768 sqm”译出;甚至小数点法“549.946768 M sqm”。通过训练,学生的数字感知和处理能力明显提高。

3.数字加信息综合训练

在口译中,意义的传达必不可少。孤立的数字除了大小没有实际意义,在口译中,数字通常与相关信息结合产生意义,因此,数字口译必须结合信息进行训练。教师可将数字带上度量衡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通过练习让学生熟悉常用的英美制和公制单位。再将数字信息放入语段之中,将数字训练穿插在笔记和记忆训练之中,提高口译综合能力。

通过一定量的强化与综合训练,让学生对数字口译的技能在理论上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领悟要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做到训练有素,功夫到家,保证数字口译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刘泌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带有数字的成语范文3

关键词:中法;数字习语;民族文化心理;数字

一、中法数字习语的文化根源

下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数字习语的文化根源并对比中法数字习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宗教哲学层面的数字文化分析

道教、佛教在我国源远流长, 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产生和延续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中国,道教和佛教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极深的影响。老子在《道德经》中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即好与劣、对与错、长与短、明与暗、动与静。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观念孕育了中国人重视均衡和谐、对称美的心理特点。体现在数字的偏好上,中国人以偶数为美,喜欢成双成对,好事成双。道教崇尚“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中国人更注重和谐之美,而偶数的数字更能体现出对称美,和谐美。而习语“ 三生有幸” 则反映出佛教对数字文化的影响, “ 三生” 指的是佛教里的前生、今生和后世。

基督教文化是法国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 它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宗教传统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选择数字有决定性的影响。人们习惯性地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 以图吉利。所以法国人很偏爱数字“3”和“7”。之后,我们会在文章中就这两个数字做更深入的分析。

(二)民族文化心理对数字习语的影响

所谓民族文化心理,“它是一定的群体(民族等社会集团)在长期创造民族文化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在个体心灵深处的文化意识形态的集合,是包括各种文化观(宇宙意识、人生意识、价值观、宗教观、伦理观、审美趣味、风俗习惯等) 的大系统”。①中法民族文化心理存在着根本的差异,根源于其不同的文化根基。儒家和道家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中国文化受其深刻的影响,中国人偏爱双数、偶数的数字便是源于《道德经》。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每逢重大事情如结婚、乔迁、开业等一定会选择带6,8的日子。而今年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便是8月8号,这个日子并非偶然,而是带有强烈的数字偏好,双“8”的数字是我们的至爱。而法国文化根基于基督教,并受《圣经》教义的影响。基督教文化“三位一体”的宗教传统让法国人更偏爱奇数,如“三”“七”等,认为它们寓意着吉祥、好运、成功、神秘。

(三)时展对数字习语的影响

数字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褒贬之意,只是因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文化心理的影响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数字便承载了很多的文化心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数字的偏好也会有些影响。

数字“8”在粤语中与“发”谐音,因此广东人非常喜欢数字“8”。希望数字“8”给他们带来好运,发财致富,财源滚滚。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对“8”的偏爱也风靡全国,深入到各行各业。人们喜欢带“8”的

电话号码,汽车牌号,房号等。酒店、公司、饭店开业都喜欢选择8号,18号或者28号。可见数字“八”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示数量的数字, 同时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共同愿望, 蕴含着一定时期民族文化的内涵。

二、对比中法数字习语中的几个代表性数字

中文和法语中有大量的数字习语,对比几个代表性的数字,可以进一步挖掘和仔细分析在这些数字背后的民族文化信息,从而达到优化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下面,我们主要对比中法数字习语中的3,4,7。

(一)数字三(trois)

数字“三”信仰基督教的国家被视为神圣、尊贵和吉祥的象征。西方人认为世界由大地、海洋、天空三部分组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内容,人体有肉体、心灵、精神三重性;基督教主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就是上帝既是圣父,又是圣子,同时也是圣灵),因此, 西方人偏爱“三”,把“三”看做完美的数字。⑥法国是一个信奉基督教国家,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圣经》对法国的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法语中有很多含有“三”(trois)的习语。如:Jamais deux sans trois. (有两次必有第三次,二不过三);Deux(enfants) qui se battent et un troisi ème qui sert d’arbitre (谚语:两个孩子打架时,第三个孩子充当裁判。意味着三个孩子是最理想的!);Etre haut comme trios pommes(像三个苹果一样高,形容个子矮);La meilleure chanson ne se dit que trois fois(最好听的歌只会唱三次,要把握机会)。还有trois fois rien (小事一桩),trois mouvements en deux temps(形容人做事效率高),等等。在文学语言中,也常用到数字“三” Une femme ne doit quitter sa maison que trois fois: pour son baptême, pour son mariage et pour son enterrement Th. Fuller (1732)(一个女人一生只会离开三次家门:为了洗礼;为了结婚;为了安葬。)

在中国,佛教有佛、法、僧三宝;道教有三清之说,即玉清、太清、上清。中国古代有很多与“三”相关的文化。如:天、地、人为三才或三灵;日、月、星为三元或三光;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为三纲;父、子、孙为三族,等等。可见数字“三”是一个吉利而尊贵的数字。崇尚“三”的传统浸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了中国人根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我们常说的,礼让三分。“礼以三为成”,“三”是标准也是极限,过或不及,对于交往的双方,均为失礼。“事不过三”则是汉民族从不逾越的行为准则。礼俗中,数字“三”也成为人们行礼的标准。如红白喜事要三鞠躬,结婚要三拜。数字“三”频繁出现在我们的习语中,如三缄其口;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一问三不知;三思而后行;入木三分;接二连三;三教九流;三头六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生有幸等等。数字“三”被法国人视为一个尊贵的数字,但是数字“三”对法语数字习语的影响远不及对中文数字习语的影响。数字“三”成为中国人礼仪道德方面的一个标准,处处显示出它的魅力。

(二)数字四(quatre)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由阴和阳两方面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在这种文化关照下,事物都是从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的几何梯级发展,因此,双数在汉语中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因此,数字“四”大量出现在一些短语中。如,“四平八稳”“四通八达”“志在四方”等。

但是,由于“四”在中文中的谐音与“死”相近。所以,“四”也是中国人的一个禁忌数字。人们不喜欢带“4”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更是避开“十四”(谐音“要死”)“五十四”(谐音“我要死”)之类的数字。在习语中,数字“四”常与“三”连用,多带有贬义。如,不三不四、丢三落四、低三下四、颠三倒四、朝三暮四等。

在法语中,数字“四”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多比喻“数量多的次数多的”。有很多与数字“四”(quatre)搭配的表达方式。Couper les cheveux en quatre(把头发分成四股,比如钻牛角尖);se mettre en quatre(把自己分成四份,喻尽力,竭力); faire le diable à quatre(大吵大闹); être tiré à quatre épingles(被四根大头针扯着,比喻某人衣服穿得很笔挺);ne pas aller pae quatre chemins(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dire ses quatre vérités(毫不客气直率地讲);monter(descendre) un escalier quatre à quatre(四下四下地上楼梯,比喻快速上下楼梯同中文的三步并作两步);manger comme quatre(像吃了四个人的份,比喻吃得多);mon quatre heures(儿语,下午的点心);entre quatre yeux(四目之间,喻密谈)。可见,在法语中,数字“四”像中文中的数字“三”一样,表达一种极限,成为判断的一种标准。但是跟英美国家一样,法国人结婚也会避开星期四。因为他们认为“星期四,运气衰” 。⑧

(三)数字“七”

数字七在中文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由于月相存在四七二十八天的变化, 因此“七”在中文是最神秘的一个数字。《周易•复卦》中就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住”之说,意思是“七日”是天道循环往复运行的周期数。因此,“七日”往往是一些大事的界限或极限。如《荀子》和《庄子》中都提及“七日不火食”。佛经中也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七四十九天”后修得正果。在神话传说中也经常以数字“七”作为最大数。传说女娲补天用了七天;玉皇大帝有七个女儿即七仙女;《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结果炼成了火眼金睛;二十八星宿,也是四方各七。可见,中国文化对七情有独钟。对“七”的偏爱也体现在文学领域:如陈寅恪《清谈与清谈误国》中谈及“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等。这个七人连称的观念也影响了通俗小说,如《七侠五义》、《七剑下天山》;金庸小说中也有“全真七子”“江南七怪”“武当七侠”等。

但是,“七”在中文中并不全是褒义的。《黄帝内经》以“三、九、七、一、五”五个数字,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七对应西方,西方属金,主兵,有肃杀之气,因此“七”有时也被视为凶数。如周有七祀,七哀,守孝为七七,妇人有七出,又有“七煞”之说。“七”又是中国人常常忌讳的数字。古今民间都以“七”日为祭日,故“七”与丧事有关。给人送礼时忌七件或七样;在挑选吉日良辰时不挑七、十七、二十七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避开选择“7”“4”之类的手机号码,电话号码,车牌号等。成语中,七经常和八一起使用,表示出“杂”“乱”之意。如:乱七八糟、横七竖八、七零八落、七嘴八舌,等等。

《圣经》对法国人有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根据《旧约• 创世纪》记载, 上帝耶和华花了七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万物。圣玛丽娅有七喜、七悲;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数字“七”被用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或归纳人文景观、社会团体等。如七大美德、世界七大奇迹等。因此对于法国人来说,数字“七”(sept)很长时间以来就是一个神秘的、有魔力的数字。这一点可以从很多含有sept的习语中就可以看出:tourner sept faois sa langue dans la bouche avant de parler(在说话前要转动七遍舌头,说话要三思)。《Les 7 merveilles du monde》(世界七大奇迹)、圣经中的les 7 péchés capitaux(七宗罪:Avarice贪婪,Colère暴怒,Envie嫉妒,Gourmandise贪食,Luxure,Orgueil傲慢,Paresse懒惰。童话《Blanche Neige et les 7 Nains》(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être ravi au septième ciel (高兴到第七重天的程度,比喻极度快乐) 等。

三、了解数字习语的数字文化,优化跨文化交际效果

法国人也有数字禁忌,他们像中国人禁忌“4”一样忌讳“13”,这一禁忌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最后的晚餐》描述的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 在画面上, 参加晚餐的第十三人就是犹大。因此,在神话和宗教的影响下,法国人很忌讳“13”,认为数字“13”是给人恐怖感觉的数字。《启示录》中这样记载,魔鬼的数字是“666”,因此法国人也特别忌讳数字“666”。而对于中国人来讲,“666”却是一个非常吉祥顺利的数字,意味着“顺顺顺”。了解这些数字,对我们与法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法国人住宾馆时是绝对不会选择“666”这样的房间号的!了解这些民族文化心理,可以有效避免交际中出现误会或错误,从而优化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数字习语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数字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了解中法两国的数字习语背后隐藏的民族文化心理,能有效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效果。然而,数字习语的研究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和扩展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来探讨和诠释。

注释:

①吴慧颖.中国数文化[M]。 长沙:岳麓书社,1995.

②李健林.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看中英民族文化心理差异[J].柳州师专学报,2002.

③熊宜春,桂君萍.英语数字习语中的西方民族文化心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7,(1).

④平章起.礼貌、礼节、礼仪[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19-25.

⑤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⑥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关照与对比[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

带有数字的成语范文4

关键词:LTE 宽带数字集群 多媒体业务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7-0022-02

1 引言

集群通信系统[1],是指由多个用户共用一组无线信道并动态地使用这些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数字集群通信在全球大规模的开展[2]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已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得各个领域,如铁路轨道交通、机场调度和大型体育通信保障等。

当前国内外实现商业的窄带数字集群系统,无论在数据传输能力方面还是多媒体业务的支持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随着公网中接入技术的飞速发展,LTE已经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借助公众网络中LTE技术,集群通信将迎来宽带化。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基于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以多媒体集群业务形式,提供指挥调度功能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实现具备语音调度、数据调度、视频调度等多种业务协同的融合调度能力。

2 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宽带化已经成为了移动通信的主要发展趋势[3]。图1给出了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集群通信系统在技术上也将向系统宽带化、业务多样化、网络IP化、标准归一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越来越丰富的各种应用需求。

当前数字集群技术应用已经日趋成熟,其中在我国已广泛商用的数字通信系统主要有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的路上集群无线电系统TETRA、美国Motorola的综合数字增强网络iDEN、我国基于CDMA技术开发的GoTa和基于GSM技术的GT800系统[4]。虽然这几种集群通信系统在我国市场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它们采用的是第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无法做到全面满足集群系统用户诸如高清视频传输业务的需求,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正朝着第四代迈进。LTE是各主流无线通信技术标准演进的一致方向。

3 LTE集群概述

3.1 LTE集群系统架构

LTE集群通信系统是由终端、宽带无线接入子系统、网络子系统、信息调度子系统和操作维护子系统组成[5]。图2为LTE集群通信系统网络结构拓扑图。

终端包括用户终端和调度台两种,用户终端包括手持式终端、车载台和固定台等;调度台则包括有线调度台和无线调度台两种。用户终端和无线调度台是通过空中接口的方式与宽带无线接入子系统相连接,有线调度台则是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与网络子系统相连接的。

宽带无线接入子系统是由增强型基站(E-eNodeB)组成。eNodeB在LTE系统基站(eNodeB)基础上增加了无线集群调度功能模块以支持集群业务。

网络子系统由增强型移动管理实体(eMME)、增强型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eHSS)、服务网关(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以及调度网关(D-GW)等组成,用于完成集群用户的呼叫控制、集群调度及集群用户的数据管理等功能。

信息调度子系统主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应用集成、业务流程控制、网络管理安全认证等功能,主要为行业应用提供可视化操作,实现动态管理功能。

操作维护子系统进行集群用户的开户、销户及用户业务权限的更改等操作。操作维护子系统从业务划分上有五个功能部件: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其它管理。(见图2)

3.2 LTE集群系统的优势

LTE宽带集群系统与现有的宽带集群相比有如下几大优势:

(1)高带宽: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传输速率,包括数据、语音都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进行传输,非常有利于军用信息化。(2)高频谱利用率:采用OFDM调制方式和MIMO技术,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3)呼叫时延短:呼叫时延等语音技术指标与窄带集群相当,控制面的时延达到100ms内,用户面时延达到5ms内。通过进一步优化系统架构,使时延进一步减小,完全可以满足呼叫时延要求;(4)高覆盖:在1.8GHz的频段,基站覆盖范围可达4公里,实现视频传输;(5)高安全:LTE系统提供加密管理器和解密网关的软硬接口,并在协议栈中预留加密密钥传输的通道,可以终端双向鉴权、空口加密和端到端加密功能。

4 LTE集群业务类型分析

LTE集群通信系统中的业务主要包括:语音业务,大数据业务,视频业务等。语音业务是专网指挥调度功能中最重要的手段和最依赖的沟通方式。语音业务方面的要求是拥有快速的指挥调度能力,实现单呼、组呼、紧急呼叫、优先级呼叫、调度台核查呼叫等业务功能。数据业务具有高实时性和易操作性。实现数据调度功能,需要承载两类数据业务,即承载尽力而为的数据业务和实时控制类的数据业务。视频图像直接客观地反映了各类事件的真实信息,也是调度指挥人员对现场情况正确判断和指定行动方案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主要承载交互型视频业务,包括现场图像上传、视频通话、视频回传、视频监控等。宽带集群系统的视频业务主要有业务类型丰富、高实时大数据量、多场景应用和高安全防护等特点。

针对以上业务特征,设计出了LTE集群通信系统中整个业务全景图,如图3所示,其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

BCC(业务控制中心):对专网各项业务进行集中控制,包括用户/群组管理、会话管理、Qos管理。主要完成语言、视频、录音录像的信令控制面流程处理。

BDC(业务数据中心):由BCC控制,完成语音、视频业务媒体数据的处理(转码、混音)和分发,短数据业务的控制和维护,用户面的相关操作等。

其中BCC和BDC组成的服务器称为UBP(统一业务平台)。

调度台:完成专网各项业务应用的对外呈现与用户控制,提供对外接口供开发行业调度台。主要提供调度台以及调度与业务集成的界面,完成调度台各项调度功能、视频监控功能,完成调度台的状态显示和告警显示功能。

录音录像设备:存储网络中的语音、视频通话记录与媒体数据的事件回放、审计。完成录音、录像的数据存储,提供录音、录像查询和回放功能。

互联互通网关:完成与PSTN、Tetra网络、3G网络、IMS系统的互联互通。

终端业务应用:完成语音、视频、短信、GIS等各类业务的接入,包括专网移动终端、固定摄像头。

5 结语

随着集群用户种类的多元化发展,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类型的业务突显出不同的需求。当前集群系统正经历由窄带数字集群系统向宽带集群系统的演进,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集群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集群通信系统与LTE融合将是发展趋势,随后对LTE网络下宽带集群通信系统进行相关的概述,最后分析了LTE集群业务类型。随着LTE的逐步成熟和商用,集群通信系统也将借助LTE网络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实现向宽带化、IP化的演进,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快捷、可靠、丰富的集群通信业务。

参考文献

[1]郑祖辉,陆锦华.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Zhang Yinghua, Langfang.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runking Communication in Fi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Journal on, 2011: 104-106.

[3]陈圆.基于LTE的宽带集群系统演进路线及关键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2年第11期.

带有数字的成语范文5

摘 要:数字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许多数字在言语交际中已经远远超出了自身的数字意义,而获得了除数字本身意义之外的伴随意义,即文化意义。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因所在的区域不同,传统习俗及文化的不同,故各个国家赋予数字的文化伴随意义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别很大。中俄两国在数字文化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钟爱的数字以及对某些数字的禁忌上。

关键词:数字;伴随意义;文化对比

数字作为一种计数工具早已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借助于数字进行数数、计算,可以说数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许多数字在言语交际中已经远远超出了自身具有数量意义,获得了除数字本身意义之外的其他文化伴随意义。然而,由于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们因其所在的区域不同、文化及其传统习俗具有差异性,故他们赋予这些普通数字的文化伴随意义也不尽相同。世界上的每个民族都按照本民族对数字的理解赋予数字不同的文化内涵,中俄两国也是如此。比如,中国人对数字“6”和“8”极其偏爱,而俄罗斯人则对数字“7”和“3”情有独钟;那么,中俄两国在数字文化上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呢?

一、中俄两国所钟爱的数字不同

数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数字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因中俄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他们所赋予数字的文化色彩也不尽相同,这就会导致对待数字的态度会出现差异,于是就出现了各自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数字。俄罗斯人最喜欢的数字要属“7”(семь)。俄语中的семь(七)具有特殊的形象和内涵意义。在成语、谚语和俗语中经常可以见到семь(七)或седьмой(第七)的用例,它的引申意义几乎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像这样的成语谚语较为常见的有:на седьмом небе(如登天堂),доседьмого пота(满头大汗),семь раз отмерь один раз отрежь (三思而行),семеро одного не жоут(七个人不能老等一个人),семь бед один ответ(多犯少犯反正免不了责任)等等。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发现数字семь、седьмой在字面上已不表示具体的数,而是含有“多数、多次”的意思,这就是数字“7”的文化伴随意义。

除了数字“七”,俄罗斯人对数字“三”也格外喜欢。俄语中带数字“三”的谚语和俗语也随处可见。例如:помни три дела,молись,терпи,рабочий(牢记三件事:祈祷、忍耐和干活。)до трех разпрощают(原谅不过三)。俄语中带有“3”的固定词组或惯用语也十分丰富。如:в три ручья плакать(哭得泪如泉涌),в трех шагах(三步远,表示很近),из третьих рук узнать(间接得知)等等。俄罗斯人不仅仅喜欢“3”,还喜欢选用“3”的倍数。这一点在俄罗斯的民间创作中也随处可见,如俄罗斯人憎恨蛇,童话中的恶蛇往往有3个头、6个头、9个头、甚至12个头。在俄罗斯的民俗中也常有这些数词出现,如古时欢庆迎春节масленица,俄人要用草编织车轮状的圆圈,象征太阳,或悬于家中,或点燃后由山坡上滚下,车轮的辐条必是6根;计量单位“打”为12个。与俄罗斯人相比,中国人喜欢的数字相对要多一些。中国人喜欢的数字有“9”、“5”、“6”和“8”。数字“九”在汉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古代的帝王极为偏爱“九”,因为“九”的发音同“久”相同,“九”取其“长久”之意,即希望帝王的统治长久不衰。汉语中以“九”打头的成语也不少,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天揽月,九牛二虎之力等等。中国人崇尚“九”,也偏爱九的倍数,如十八罗汉,三十六计,七十二行等。“九”寓意吉祥如意和至高无上。除了“九”,中国人对数字“五”也十分偏爱,如:儒家有“五经”(易,书,诗,礼,春秋),伦礼有“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中国人更喜欢“六”和“八”,因为“六”象征着“顺利,成功”,俗话说“六六大顺”;而“八”则意味着“发(财)”,所以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中国人十分钟爱数字“6”或“8”,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两个数字将会使他们财运亨通。综上所述,可以看出:(1)俄罗斯人偏爱数字7,汉族人更偏爱数字9;(2)受基督教影响,俄罗斯人认为天堂分为七层;汉民族认为天有九重,九又指皇室,因此“九”象征吉祥和至高无上;(3)俄语中的7和汉语中的9都有泛指多数和多次的意义;(4)俄汉两种语言中由7和9组成的成语、谚语、俗语、词组很丰富,俄语中则更多使用数字7。

二、中俄两国的数字禁忌不同

自从数字具有文化伴随意义以来它们便附加了感彩。对于现实生活中巧合的数字人们喜欢联想,渐渐地形成了数字禁忌的风俗。当然中俄两国也不例外。俄罗斯人忌讳的数字当属“13”。在俄罗斯,“13”被称为“чертова дюжина”,即“鬼的一打”,如果“13”号再遇上星期五,那么情形会更遭。俄罗斯人之所以厌恶这个数字,这跟俄罗斯所信奉的东正教有着极大的关系:传说中耶稣和他的12个弟子举行晚宴,其中的一个弟子犹大为了30个银币竟出卖了耶稣,从此犹大就成了叛徒的代名词,而数字“13”从那时起也就成了不吉利的数字,俄罗斯人认为“13”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不幸。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人非常不喜欢住在宾馆的“13”号房间,不邀请朋友“13”号去作客,不在“13”号举行婚礼的原因。数字“4”在俄罗斯人眼里是个很普通的数字,然而在中国,人们却非常不喜欢它,原因就在于“4”的发音同“死”。因此,中国人将“4”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在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都尽量避开这个数字。另外,“73”和“84”这两个数字对于中国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最为忌讳,它们通常被认为是人生的一道坎,因为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两位圣人孔子73岁离世,孟子84岁寿终。因此,到了这个年龄的老人他们在日常做事时会格外的小心,在谈及自己的年龄时他们往往避开不说,或者说与这个岁数相近的数字。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中俄两国在数字文化上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看似普通的数字在不同的国家和区域被赋予了不同的民族色彩、不同的文化伴随意义、这就对学习外语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习外语不仅仅是学习异国的语言语音、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它的文化,学习语言不是最终目的,通过语言学习文化才是要达到的真正目标。数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各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基础之一。学习和掌握中俄两国在数字方面的差异,可以帮助学习者克服语言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心理障碍,促进相互沟通,使交际更为顺畅,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参考文献:

[1] 赵敏善.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

带有数字的成语范文6

[内容]

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分析句子的成分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宾语和补语的区分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常常对“谓前为状谓后补”和“谓语之后带宾语”这两句“窍门口诀”疑惑不解。虽然他们懂得前者是针对谓语中心词和附加成份而言,后者是针对句子主干顺序来说,但在实际操作中和分辨时还是常常感到困难。为此,我特意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几方面的对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1)他打球。(2)他打〈输〉了。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例如:(1)他看书。(2)他看〈完〉了。(3)他看什么?(4)他看得〈很认真〉。(5)他去新华书店。(6)他来〈自南方〉。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在后一句中文秘站:,“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他笑得〈非常天真〉;这花香得〈很〉;他说得〈怎么样〉?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如:他懂得这事。你值得学习。他说得大家受不了。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例如:(1)吃个西瓜。(2)吃个〈痛快〉。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如:他打了〈三次〉球。我织〈成〉一件毛衣。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例(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上一篇假如我会变

下一篇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