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论文范例6篇

微电影论文

微电影论文范文1

2010年凯迪拉克联合好莱坞班底打造出历史第一步微电影整合营销的成功案例,而凭借《一触即发》的上映以及在营销过程中的大获成功,微电影的口号也正式地被提上传播舞台。

二、微电影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其一,营销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传统意义的电影传播模式基本都是靠大量的广告宣传作为营销手段,而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则更加的多元化,不仅仅采用传统电影制作的传播模式来进行传播营销,还在网络、音乐、广告、文学等不同的领域开展新的路径来进行传播宣传,不断地探索与开发周边衍生产品。特别是在植入性广告方面,是微电影发展与盈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将品牌以及品牌内涵故事以巧妙的构思融合在短短的影片内,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其二,与传播受众之间的互动。微电影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电影传播与受众之间清晰的界限,其高效便捷的互动性是传统电影传播模式所不具备的。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电影依靠银幕与固定场所带来的限制,使得传播受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另外,微电影在传播手段上的多元化,利用自由点播、自由评论等手段,也在无形之中加快了微电影传播的效率。这使得传播受众在电影的传播过程中不再是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甚至使得微电影的制作与传播成为一种传播受众都可以参加的事情。其三,传播受众的定位。微电影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迎合了传播受众的心理,80、90后作为网络受众的主体,微电影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加地贴近这一受众的生活与心理,从而使得传播受众更加关注微电影题材所传播的信息。其四,以“大众文化”作为切入点。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网络以及影视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的前提下,在整体的网络社会背景下,微电影得到长足发展的切入点则是更加贴合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向。如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传播受众的精神文化也逐渐地转变为大众文化,同传统意义的电影传播相比较,微电影更加注重对于大众文化的贴合,更加注重对于个体生活的叙述及表达。多元化发展模式,个性化表达方式,这正是微电影能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得到迅速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五,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传播“碎片化”。随着网络传播技术及模式的不断发展更新,微电影的传播模式也在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新媒体时代下,传统传播模式变得不断的微小化、碎片化,个性化诉求的呼声在新的网络社会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更加倾向于快捷方便的传播模式。微电影的出现恰恰在这一方面契合了传播受众的心理诉求,使得人们可以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段来观看微电影。

三、微电影传播发展的优势

其一,微电影在传播发展上具有门槛低、周期短、发行简单的优势。一是微电影在制作方面投入资金较低,相比较与传统电影制作模式,微电影在这一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二是微电影对于拍摄器材及拍摄周期方面要求较低,可以更快地速度制作出成品影片。三是借助网络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微电影在传播发行方面更具有竞争力。其二,微电影更具有互动性、娱乐性。传统意义的电影制作,在场地、剧本、演员、资金等方面都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微电影则具有更大互动性,利用网络传播平台,传播受众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甚至自己可以参与进来,参与剧本的写作、影片拍摄等过程中。此外,微电影由于小成本制作,更加贴合大众文化,符合大多数传播受众的口味。其三,微电影的创作更加自由,空间更大。微电影的传播渠道主要是基于网络传播平台,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网络传播平台使得微电影在创作与传播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与空间性。传播模式的简单化也使得传播受众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独特的风格。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必然能够推动传统电影制作的传播与发展。

四、微电影传播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其一,概念问题。微电影作为新媒体网络传播时代的新兴产物,与传统电影制作与传播模式不同。传统电影在制作与传播方面更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其不会因为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而变得简易化与平民化,而从意义上来讲微电影其实就是短片,这在根本上决定了微电影的简易特性。从概念上来看,微电影究竟是属于传统电影还是网络视频,又或者是商业广告?其二,表达问题。微电影受到播放时间的限制非常大,虽然短时长播放在传播上能够更好地推动微电影的发展,但是受于时间的限制,微电影在表达方面也成了作品叙事的一个很大的障碍。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微电影的内容与创意才是其传播的核心所在,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不仅要在叙事上做到圆满,更要能够贴合传播受众的心理,满足传播受众对于文化的需求。这样才能使得微电影在传播叙事及内容上更具有新颖性与审美性。其三,模式问题。微电影的传播与发展主要依靠的还是网络传播渠道,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开放与多元化发展,传播受众如何能在缤纷繁复的网络媒体爆炸化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接收微电影所要表述的内容及含义,这也是每一个微电影人所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四,版权问题。网络渠道的传播使得微电影在盈利方面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商业传播模式下,微电影不能走出免费观看的圈子,那么其必将走入传统电影的发展模式与体系之下,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版权方面的审查问题。传统电影在制作与传播方面,国家对于版权的审查已经有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审核体系,然而作为新兴的微电影传播模式,国家相关部门对此并没有完整健全的体系来对此进行审核,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微电影如何能够保持健康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五、结束语

微电影论文范文2

在电力行业,电网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其企业具有社会公用事业单位的特性。尤其像国家电网这样一家供电区域占国土面积88%,供电人口超过10亿的庞大企业,企业文化的宣传显得特别重要。从最近两年的实践来看,微电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首先,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广告的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Web3.0造就了微电影。所谓Web3.0,通常是指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企业广告的演变离不开媒介形式的演变,企业的广告形式在Web3.0时代需要创新,传统的硬广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同时,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直接驱动力。影视技术突飞猛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技术壁垒越来越低,甚至用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没有影视技术的进步普及就不可能有微电影,这是微电影制作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说微时代催生了微电影的诞生发展。微电影形式简单,短小精悍,恰好在“体型”上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的“碎片化”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的“碎片化”需求。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包括坐车、等人、排队等闲暇时间,用智能手机或网本看完一部“微电影”,感受一场关于青春和梦想的共鸣、旁观一场海枯石烂的爱情。

再次,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电的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电网企业品牌的认同感。电网企业制作的微电影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中可以大有作为,前景看好。

2013年,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组织开展了“中国梦•国网情”主题微电影创作大赛,共征集到微电影作品54部,一批获奖优秀微电影作品在公司系统各供电营业大厅公开展播,赢得了员工和客户的广泛好评,多部微电影获得社会与行业认可。国网浙江电力公司系统创作的每一部微电影都是有故事原型的,它们来自公司系统员工最平常的工作和生活。

微电影论文范文3

论微电影之“微” 转向

[摘 要] 当下,国内影视研究领域虽然对于“微电影”的艺术形态已达成普遍共识,但对其进行深入的电影理论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旨在对电影发展史的观照下,从媒介文化角度来考量、探析微电影类型化的美学特点,梳理总结其相关理论成因,进而得出微电影“微而不小”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微电影; 电影理论; 媒介文化

在网络全球化的大众文化传播语境中,原本脱胎于电影短片艺术形式的微电影,借助于网络媒介的迅猛传播,发轫为一种 “微电影热”现象和创作潮流。热极现象和成因似乎不难理解,但从电影发展史观照的理论角度切入,从由媒介文化催生出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形态的研究视阈中,对微电影进行艺术理论探讨,将对当下微电影理论发展和创作实践大有裨益。那么,微电影的“微”转向在电影发展研究领域中有何价值?微电影的“微”现象与媒介文化有何关联?微电影的“微”特性又能否已经形成一种独立的电影艺术类型?这些思考和探析则是本文题中阐释之义。

一、微电影概念的“微”界说

当下通行于网络的相关概念解释为: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① “微电影”的命名与定义富有一定的中国特色,虽然也已形成了流行的创作热潮,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但除去商业广告和专业制作外,大多微电影只流于专业学生实验性、个人业余性和草根性的创作水准。因此,在当下整个电影艺术理论研究领域中尚未深入触及其美学风格及特点,对其艺术形态的探讨也未被上升为一种独立的、新型的电影类型研究。因此,总结微电影正在形成的电影美学风格,研究与其相关的电影发展理论价值,未尝没有意义。本文仅从偏重于较为规范的网络电影短片,忽略类电影和商业广告电影的角度,对微电影进行研究论述。

二、电影发展史观照下微电影的“微”理论

众所周知,电影艺术理论的发展主要来源于:一是电影技术进步和艺术实践;二是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给电影研究注入的新观念、新方法、新视角。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相互联系,相互推动。微电影不乏成熟的理论背景和实践基础,应遵循、借鉴电影发展史观来审视和总结,还应借助传播媒介、审美方式和文化接受等元素进行论证。 三、媒介文化下微电影的“微”类型化 因此,总结“微”类型化,主要基于如下因素。

首先,微电影创作主体主要为:网络媒介商业化传播目的的制作;专业学生的实践化创作;业余爱好者的尝试;个人风格化的作者微电影等多元化表达。

其次,网民通过点击进行的非专注性观看,形成了微电影创作必须对选题内容的可视性、故事性、思考性予以格外重视。那些能够引起关注度的内容使得现实题材的选择成为自觉。电影短片所强调的故事、节奏、悬念、冲突、思考、回味等艺术手段是微电影创作都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再次,电影放映的长度即银幕长度(screen duration放映时间长度),导演来决定放映时间长度时,就必须考虑到故事长度(story duration)和“情节长度”(plot duration)。微电影的片长因素也决定了其“微”类型的叙事手段。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留住观众,赢得观众是一部微电影成功的要义,其驾驭难度不亚于常规电影。

还有,非专业性的网民评价要远远多于专业评价,使得微电影更趋于迎合大众化、网络文化的审美趣味。除去《看球记让爱多飞一会儿》(姜文)、《城市映像系列》(百度公司)、《老男孩》(筷子兄弟)等一些专业制作以外,表现爱情、亲情、校园情的现实情感、青春、励志题材成为主流。此外,一些恶搞、戏仿、解构等内容的微电影也滥觞于网络中,使得微电影的品位、质量和声誉令人担忧,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微电影热”的网络景观中,值得警醒的是,媒体成功地以某些群体的兴趣为目标,这些群体的反应就是不遗余力地参与媒体节目。然而受众的兴趣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和演变,有时候变化和演变的速度相当快。⑩究其根本,价值作为市场灵魂(spirit of market),应该是支配着艺术客体(审美对象)和创造主体(艺术家、观众和批评家)无意识力量。当下,如何使微电影既能保持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又能在网络媒介的传播下充分张扬其美学类型的生命力,则是创作者和研究 论微电影之“微” 转向 论微电影之“微” 转向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论微电影之“微” 转向

者应该承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注释:

①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42291.htm。

②⑤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第59页。

③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周宪、徐钧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81页。

④ [美]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6页。

⑥ [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 ,曾伟祯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553页。

⑦ [英]马克·卡曾斯:《电影的故事》,杨松峰译,新星出版社,2009年版,第401页。

微电影论文范文4

关键词:微电影教学法;高校;思政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71-02

2015年7月,、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在《计划》的目标和重点建设内容中指出要“培育推广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培育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微电影的迅猛发展和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对两者有机融合的积极意义和实现路径进行深入探析。

一、微电影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微电影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作、拍摄微电影,发挥微电影的美育功能,从而增强教学环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育人质量的教学方法。微电影教学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与课程相关的理想信念、个人成长、人文道德、生活感悟等内容为主题,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目的在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促进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1.全球化和信息化对高校思政理论课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大学生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多元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和课堂教学;同时,在新媒体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受到网络的影响较大,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产生剧烈冲击,也对高校从事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2.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适应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多数思政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僵化,教学内容刻板,互动性不强,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未能做到因材施教,缺乏必要的深度内涵和丰富形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和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

3.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求。部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因年龄偏大、受固有教学经验影响较深等原因,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创新和改革不能完全接受,或自身短时间内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体在思政理论课中的广泛应用,导致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现代化理念与现有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进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提升。

三、微电影教学法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教师而言,有利于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有机融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表明,微电影教学法是把三者连接在一起的有效载体。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创作、拍摄、制作微电影,进行体验式教学;教师可将优秀微电影作为典型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微电影上传到网上分享或从网上下载优秀微电影供学生鉴赏交流,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将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意在说明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微电影教学是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活动载体,能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另外,微电影剧本从创作到完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需要通过拍摄、剪辑、配乐、字幕等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很多电影专业知识,增强了团队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发展。

3.有利于增强实践育人的效果。对高校而言,有利于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增强实践育人的效果。《计划》着重强调办好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微电影教学法作为一种适合时代特征的有效教学方式必将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而微电影教学体现出的自身优势和特点也大大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的整体目标。

四、微电影教学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应用策略

1.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微电影教学的正确方向。《计划》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微电影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创作和挖掘宣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主旋律微电影;微电影教学要充分把握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围绕社会现实、民生热点、校园生活、青年成长等话题组织拍摄贴近生活的微电影,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

2.强调学生参与,创建微电影教学的科学模式。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应用微电影教学法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也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为依托。微电影教学法需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团队合作去完成微电影实践教学任务,这对教师创建适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笔者结合所在高校开展的微电影教学工作,认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阶段模式”,即第一阶段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第二阶段学生小组讨论,创作拍摄剧本,制定拍摄方案;第三阶段成立拍摄团队,完成拍摄、制作、宣传等工作。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参与其中,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

3.改进传播方式,提高微电影教学的影响范围。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应高度注重微电影的质量,无论从网络下载供教学使用的微电影,还是组织学生自己拍摄的微电影,都要严把质量关,确保微电影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在此基础上,高校要不断优化和改进微电影在思政理论课以及其他课堂教学中的传播方式,可以结合重大历史节点、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微电影教学实践意义和育人效果的影响范围,进而促进微电影教学更好地深入实施和不断发展。

4.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微电影教学的健康发展。一是要提高认识,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对微电影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运用微电影开展教学的自觉性和能力。二是要加强组织和领导,加大对微电影教学的人财物投入,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和学生组织在微电影制作、传播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围绕微电影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微电影在校园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努力营造校园微电影文化浓厚氛围。四是要重视将微电影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扩大微电影在人才培养中的覆盖范围,增强辐射力。五是要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相关制度,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杜绝反动、暴力、色情等不良微电影在校园的传播。六是要加强对微电影教学的理论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辉庆.借助微电影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53-54.

[2]吕志伟.以微电影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35,(11):100-103.

[3]吴亚东.信息化教学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5,(27):72-74.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Film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Analysis in the L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Wei-zhi,LIU Xue-hua

(College of art,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微电影论文范文5

关键词:《致青春》;电影宣传;微博营销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80-02

我们现在正处于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是以数字化为标志,网络为载体的。电影的营销,不再局限于电影院的海报、报纸上的广告和电视上的预告,而是集聚各种新的媒体方式。微博就是其中的一种,微博的兴起,为电影的营销提供了又一个新的平台。

一、“微博时代”已经到来

微博全称为微博客(microblog),它构建于web,wap和各种客户端上。与博客不同,微博内容限制字数,每次只能以最多140字信息,微博内容简练而不简单,同时微博允许转发和评论,操作简单便捷,因此微博的参与性更强。以新浪微博为例,“据 2010 年 11 月 6 日召开的中国微博开发者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 2010 年10 月底,新浪微博的用户已经达到 5000 万,新浪用户平均每天超过 2500 万条微博内容,从 2010 年8 月 28 日截止 10 月底,新浪每月增长了 1000 万新用户” [1]。截至2013年3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增长到5.36亿。而如今微博的迅猛发展,微博用户的与日剧增,利用微博进行电影宣传成为电影营销的新途径。微博具有以下几个与互联网媒体不同的特点:

第一,微博更新速度迅猛。以新浪微博为例,每天的微博数超过 300 万。微博以迅猛的速度在更新,让越来越多的新的信息源源不断的呈现在受众面前,受众应接不暇。

第二,微博的辐射面广。微博有三大功能:评论,转发和私信功能,其中的转发功能能让用户看到用户关注的好友转发的微博,而且用户还可以再次转发该微博,使之呈现在关注该用户的好友面前,这种转发功能将造成同一内容的N级传播,这样一来,微博的辐射面将变得更广。

第三,微博的多元化。微博的多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户获取微博信息的方式多元,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获取微博信息;另一方面是内容和功能多元,用户不仅能文字,还能照片,视频,链接等。

第四,微博参与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普通人注册的微博用户,另一类是由明星或者专业机构注册的微博用户。微博参与者虽分为两类,但他们交流起来没有任何屏障,普通人也能评论或转发明星微博,一些明星也愿意回复大家的留言,在微博平台上与粉丝互动。

第五,由于每条微博的字数被限制在140字以内,使得每条微博的信息集中,精简,也更琐碎。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微博是更适合人们快速浏览消息的方式[2]。

微博的特点为电影宣传提供了很大便利,电影宣传方可以利用微博在短时间内最新的电影讯息,并自动推送至关注者面前。而且微博的辐射面广,利用好微博进行电影营销,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口碑。最后微博是一个免费平台,电影宣传方用微博进行营销可以节约成本。

二、《致青春》的微博营销

赵薇执导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2013年4月26日上映,上映仅十六天票房突破6亿,国产爱情片的票房纪录也相应被刷新。一部投资6000万的电影,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票房,离不开这部电影在上映前期所做的种种宣传营销。而这部电影在宣传手段上,不仅选择了传统媒体,还选择了目前新兴的网络媒体——微博。《致青春》借助了微博的力量,让电影最终能取得如此的高票房,微博营销功不可没。

《致青春》电影的官方微博(以新浪微博为对象)在2012年3月2号正式上线,截止2013年10月14日,的微博数为2675条,粉丝数143570。微博从电影即将开机前开始运营,一直持续更新到上映时,截止今天,官方微博仍在更新。持续运营了一年多的微博,为《致青春》的票房做了多大贡献?下面将从微博内容和营销策略两个方面来分析微博营销对《致青春》票房大获成功产生的作用。

(一)《致青春》电影微博的宣传内容

一部电影若要通过官方微博进行宣传,那么“官方”身份的权威性使得微博的内容至关重要,应该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微博内容选择的出发点。

为了引起受众的关注和满足受众需求,微博经营者就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兴趣爱好。《致青春》原著和电影版的主要观众是80后、90后群体,所以影片在开始创作时就明确了它的定位—— “怀念”和“青春”,《致青春》的宣传内容都围绕“怀念”和“青春”展开,以唤起受众的青春记忆,引发当代青年的集体回忆。用户拥有自由选择权和自主定位权是微博用户具备的一大特点,微博用户会自主地关注他们喜欢的或者感兴趣的微博博主,只有被用户关注的博主更新的微博,才会自动送到用户面前,因此,微博的内容必须切合受众的兴趣点,才能博得用户关注,乃至参与。微博的资讯也应从情感层面,趣味层面,和创意层面出发,对资讯进行包装。电影运营的整个过程——从制作、发行、放映到后续电影产品开发——这些内容都应被电影的微博营销这一方式包含其中。此外,还有电影的预告片、海报、主题曲MV、拍摄花絮、主创人员访谈等相关资讯都可以通过微博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影在微博这一平台上的受众中的曝光率[3]。

《致青春》微博按照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原创文字、转发文字,原创图片、转发图片,原创视频、转发视频。2000多条微博分为转发和原创两大类,原创微博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影片拍摄进展,花絮等。转发的微博主要包括对主要演员的微博,以及和“致青春”主题相关的网友的微博。

当然,电影利用微博进行宣传不是单一的,而是要与其他有影响的微博互动,通过互动形成一个热点话题或微博群,引起大量微博用户的广泛关注。据统计,关于《致青春》电影的宣传至少有24位新浪大v参与转发,这些大V的粉丝数已经超过3.7亿,通过这些大V的宣传,为《致青春》赚足的人气和口碑。

除了转发与原创微博以外,《致青春》微博还利用微博的“微话题”功能,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到有关“致青春”的讨论中,“致青春”的微话题包括适合所有受众参与的#致青春#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有针对不同身份的观众的话题,比如2013年6月份的“致青春,毕业季”和“致青春,致高考”。除以上这些内容,它也发起了投票,征文等活动。

(二)《致青春》的微博营销策略

1.“意见领袖”营销策略。“就信息或言论扩散的特征而言,微博呈现出塔形结构。处于塔尖的是传统概念中的‘舆论领袖’” [4]。因此,参与拍摄的知名导演、导演明星在电影微博营销中责无旁贷,因为他们在微博“粉丝”中的形象有亲和力,在推广中让人容易接受[5]。导演赵薇本来就在微博界拥有众多粉丝,而且这部影片的主要演员也是当下的知名演员,在这些大牌明星作为“舆论领袖”,并且还同时互相@彼此,互相转发彼此微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某一事件在同一时间的曝光率,为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热门话题起到重要作用。

2.口碑营销策略。《致青春》是由辛夷坞的小说翻拍,辛夷坞的小说本身就获得了良好口碑,这就为《致青春》电影的良好口碑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致青春》的官方微博和电影本身在电影上映前就广受大众关注和期待,在影片上映之后,微博宣传继续借助“名人效应”,让好口碑在更多受众中传播。《致青春》的微博大量转发了多个名人观看完《致青春》电影后的感想,名人都对影片赞不绝口。在微博的及时性的特点之下,《致青春》的良好口碑被迅速传播开来,让本来就对影片充满期待的受众更加期待,也让那些不太感兴趣的受众因为他人的广泛关注不得不关注期待起来。

3.情感营销策略。情感营销,就是借由微博需要情感上的碰撞与响应这一特点,使得电影与受众之间产生情感上的交流,最终达到将微博的粉丝真正引入电影院,成为实际消费者的目的[6]。《致青春》以“青春”为主题,能引发很多年轻人对自己青春的回忆,青春是一去不复返的,如今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能在情感上与那些已经逝去青春的年轻人产生共鸣,有了共鸣,受众便会自发的参与到这个主题中,和《致青春》的微博产生互动。

4.互动活动营销策略。互动活动营销策略是这4种策略中,受众参与度最高的一种。微博让电影中的人物,导演,工作人员与微博用户进行交流沟通,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例如《致青春》微博会经常片场照片,受众在获知第一手电影拍摄资讯的时候,也让受众感受到自己也参与到了电影的拍摄中,受众会产生一种参与感,从而在心理上获得满足。

除此之外,前面讲到《致青春》的微博制造了几个“微话题”,也让不同类型的受众,广泛的,持续的,参与到了关于电影的讨论中。例如在“致青春,毕业季”这个微话题中,有572593个讨论,一些毕业生在微博上自己的毕业照并且参与到这个微话题中,《致青春》微博便转发了其中的一些毕业照,与受众形成互动,当一个官方微博转发了一个普通受众的微博,普通受众得到肯定的同时,也一下子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互动活动不仅让更多的受众参与进来,还能增强官方微博的亲切感,让受众在心理上与之靠得更近,以期形成更多共鸣与肯定。

三、结 语

电影的营销离不开传统方式的宣传推广,在“微博时代”,微博的种种特性让电影的宣传变得更加及时、丰富,富有参与性。微博营销在未来必定会成为电影宣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影利用微博进行营销的重要性也将越发凸显,“微博时代”为电影的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而《致青春》的成功,值得更多的电影宣传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 石木舟,叶馨.微博发展所遇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9).

[2] 司若,程功.全媒体时代电影的微博营销——以《失恋33天》为例[J].当代电影,2012(5).

[3] 樊斯文.试论电影的微博宣传营销——以《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微博营销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2(4).

[4] 周明.微博危机传播及控制策略[J]新闻世界,2011(9).

微电影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小时代》系列电影;网络营销策略;文化产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43

网络营销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自媒体为主要营销平台的新型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文化产业,都应该善于总结和借鉴成功的网络营销经验。在当今网络经济时代下,只有学习并利用好网络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1《小时代》系列电影网络营销策略及其效果

11微博营销

(1)舆论领袖营销。在《小时代》系列电影营销中,导演郭敬明以及一众明星主演就承担着舆论领袖的责任。以郭敬明的微博为例,《小时代》系列开拍以来,其70%的微博都与影片有关,其他主演的微博也是充满了与影片有关的信息,其微博信息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粉丝”的倾向。[1]虽然粉丝量不直接代表影响力,但传播最重要的是粉丝的热评与转发,官微的微博经过转发,就能间接使影片影响力迅速提升,这便是官微营销的突出作用。

(2)微博话题营销。《小时代1》上映之前,便利用微博进行话题营销。先是某导演要翻拍小说《小时代》的消息先进入公众视野,经过几番炒作,公众热情被提到一定高度后,小说原作者郭敬明正式宣布将自己著作的《小时代》还原成电影版。消息一出,网友们便开始在微博发起相关话题,待话题被炒热后片方再放出其他与影片相关的舆论热点,从而扩大影片的话题热度。

(3)微博口碑营销。从导演郭敬明到六位人气与争议具存的主演人员,只要他们通过微博@几位同样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明星好友来分享自己观影后的体验,便可以此口碑传播为途径来实现影片信息的传播与扩散,从而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12微信营销

(1)公众号推送。在《小时代》系列的微信营销中,与之相关的公众号就做了推送菜单引导,只要受众编辑影片相关的内容索引并按照提示输入相关数字,就会出现影片相关信息。

(2)二维码扫描。《小时代》片方选择与拥有先进微信开发系统的万达影院合作。二维码扫描便是在“粉丝经济”下,尽可能增加粉丝黏性,以达到营销目的最便捷的网络营销手段。

(3)朋友圈共享。《小时代》上映前,影片官方便邀请忠实的影迷发微博、微信朋友圈介绍影片相关信息,并邀请有一定影片解读力的高质量影迷,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上面对影片做出自己的观点评论并以此引发青年网民群体共鸣,通过多渠道转播至多数的微信朋友圈,以此达到影片信息在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宣传。

13论坛营销

《小时代》影片官方首选网络论坛进行推广。他们在宣传初期便利用五四青年节在新浪、搜狐、TOM等有影响力的社区论坛掀起有关“时代”“责任”等话题热帖的热议,以此发挥出网络论坛对影片相关信息的高曝光度,进而扩大影片信息扩散范围。

2《小时代》系列电影网络营销成功之处

(1)宣传模式全民化。从郭敬明的微博到微信公众号甚至再到多个论坛网站上,都不难看出,无论是演员的挑选、剧照的公布还是电影主题曲的,这些与影片相关的信息都是借助他的粉丝以及明星朋友的影响力不断向外传播。从最早他与影片主演的微博互动仅仅两个半字就可以获得7000多万量的转发,再到后来任意一条有关《小时代》的论坛帖、访谈视频都会被狂热的粉丝刷出几万次的转发量可以看出,“全民网络宣传”,是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影片信息渗透到每一个目标群体中的。

(2)名人效应辐射化。以《小时代2》为例,其上映档期选在2013年七夕档,与之同期上映的还有《一夜惊喜》,两部电影各主创以及影片主演微博粉丝号召力在票房上贡献率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时代2》在一众主创人员的联合发力下,微博各个指标都遥遥领先于《一夜惊喜》,而这也与票房成正比的关系。这足以说明该影片利用名人效应辐射为其争取到了同一时段的消费市场。

(3)消费群体精准化。认识到“80后”“90后”慢慢成为电影产品主要消费者与网络主流人群的现实,《小时代》便巧借网络平台来不断迎合其目标消费者。一方面,《小时代》剧中的时间是在毕业前夕,电影的宣传期也特意安排在当时的毕业季,因此《小时代》针对毕业季与人人网联手的“青春纪念册”,就是旨在号召好友组团观影。另一方面,郭敬明本人的文章多向青春文学靠近,其粉丝主力自然集中在青年团体当中,而这个人群也正是本影片的目标消费群体。在演员的选择上,六位主演都是时下粉丝号召力极强的当红青年演员,其粉丝也是主要集中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80后”“90后”。

3影《小时代》网络营销对文化产品的启示

(1)准确把握营销机遇。电影《小时代》在选材时就给自己奠定了消费者基础,因其题材本身就是具有不俗人气的小说,再将其延伸成为电影产品自然是给影片的营销进行了提前预热,这是机遇一。影片在演员选择上也是兼顾当时影迷朋友的喜好以及演员本身自带的话题效应,开拍初期就在网络上掀起激烈的讨论热潮,这是机遇二。在宣传上,影片巧借五四青年节的“青年”“时代责任”等话题来与影片进行捆绑营销,借助节日氛围在各大网络平台,这是机遇三。这样的机遇在《小时代》的整个营销过程中早已屡见不鲜。这就启示了文化产品,机遇是创造的,不是碰巧的;机遇是用来准确把握的,不是用来盲目把玩的。

(2)打造多元营销环境。在《小时代》系列影片的网络营销中,不难看出其精心打造的营销环境。从宣布翻拍小说《小时代》开始的营销造势,到利用名人主演的网络热点进行炒作来不断创造影片话题,再到以各种翻拍形式为切入点,都是其“要唱戏,先搭台”营造营销环境之举。随后,其根据拍摄进程进行阶段性的环境打造,如上映前打造的借助“五四青年节”的节日氛围环境、上映期间各城市院线粉丝与主演零距离互动制造大量围观群众的环境、上映后期利用网络微博、微信、论坛以及视频网站等网络平台来宣传电影观后感以刺激全民参与热讨的环境,都是其营造营销环境的创新之处。因此对于文化产品营销者来说,学会利用网络打造多元营销环境,是保证产品从前期生产制作到后期宣传营销都始终保持高关注度的新型营销手段。

(3)发展多种营销渠道。《小时代》系列电影广泛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介来发展多种营销渠道,从名人微博的助销到微信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从论坛信息的炒作再到贴吧热帖讨论都是其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准确宣传和营销的创新之举。因此,在这个网络化大背景下,文化产品也应该更多地效仿其去广开传播渠道、准确把握当代消费群体脉搏,彻底打破因滞后宣传而造成的产品销售阻碍,以此来广开营销渠道的。

参考文献:

[1]陈旭阳试析2013年国产电影营销亮点[J].电影媒介,2014(9):76

上一篇电影院论文

下一篇畜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