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教学范例6篇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范文1

一、 随文揭示,文词结合

为了便于儿童学习成语,单元里成语歌的内容大都与该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些联系。我们教学成语歌时就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善于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储备。比如在教学成语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时,联系《蚂蚁和蝈蝈》一课的有关情节,对照蝈蝈和蚂蚁的不同表现来理解意思就可以了。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到了冬天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就不是这样,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储备过冬的粮食了。由于事先有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同样,教学成语歌“博闻强记……犯颜极谏、飞来横祸、不白之冤、忍辱含垢、大笔如椽、鸿篇巨制、藏之名山”时,联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的内容来理解,教师不必作什么讲解,学生也能理解大部分成语的意思。如学生读到“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时,就理解了什么是“犯颜极谏、飞来横祸、不白之冤”;读到“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时,就不难理解什么是“大笔如椽、鸿篇巨制、藏之名山”了。将这类成语与课文内容教学相联系,儿童容易理解,学得具体实在。

二、 巧用谜语,乐学成语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编谜语的形式触及了学生的情感,因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就能编出许多有趣的谜语。通过编谜语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品尝到了学习成语的乐趣。谜语和成语是有密切联系的,很多谜语的谜底就是成语。教学时,教师从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谜语入手,激活学生的情绪。在学生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再反过来让学生编谜面,老师和其他同学说出谜底。下面请看第六册《练习2》的成语教学片段: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谜语想让大家猜一猜。

生:什么谜语呀?

师:航空公司开业,打一成语。(提示:是和乘飞机有关的)

师:(出示第二单元八个成语)同学们,老师出的谜语,谜底就在这八个成语之中。

生:谜底是“有机可乘”。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航空公司开业,就有飞机可以乘坐了。

师:对!祝贺你。但老师要问你一个问题:“‘有机可乘’的意思是有飞机可以乘坐吗?”

生:不是的!它的意思是有机会可以利用。

师:你说得太好了!“有机可乘”的意思是有机会可以利用,有空子钻。理解成语不能光看字面,要深入到成语的内部,从整体上去把握,还要联系相关句子进行理解。(熟读八个成语)

师:现在我们来说说其余七个成语的意思。请同学们编谜语,让老师来猜猜,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从其余七个成语中选择一个编谜语(水平高的可以编两个、三个)。老师来看看哪位同学设计的谜语最有意思。

生:哑巴。

师:有口难言。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有志竟成。

……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有趣的猜谜语活动,不少谜语编得非常精彩,不记下来十分可惜。现在把你认为有意思的谜语记在书上,回去考考爸爸妈妈,好不好?

生:好!(学生整理谜语)

三、 讲述故事,巧妙点拨

成语的出处不同,含义的深度也不同,源于典籍的比较深奥,来自民间的比较通俗。所以教师别让学生死背释义,可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创设情境帮助理解成语的意思。教材所选的成语不少就是典故、寓言或神话,课前让学生准备成语故事,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听一听这些故事,故事这种形式本来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故事的内容学生很容易记忆,自然也就明白了成语的意思。

例如一年级下册《练习3》中安排了“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这四个成语,由于学生已熟读了《精卫填海》的故事,教学中,我就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突出愚公的话:“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移下去,直到把山移走为止!”学生们马上联想到精卫的话:“哪怕一万年,我也要把你填平!”我再因势利导:精卫和愚公在这么大的困难面前顽强不屈、坚持到底,这就是“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紧接着让学生把这四个成语连贯起来,用坚定的语气诵读,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了坚定之情,读出了心中的赞美、敬佩之情。

成语教学范文2

一、引言

汉语成语是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概括和缩影,是中华优秀古典智慧的结晶。因此,而从古至今,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恰当的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简洁、形象鲜明,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巧妙切入口,在对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方面,学习成语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和语言表现力。而另一方面,成语具有意义的双重性,即成语包括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有的情况,成语本身的字面意义就是它的实际含义,然而更多的情况却是,即使认识成语中的每一个字,却未必能掌握它的整体含义。

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错误语料,从语义、语用、语法等方面对学生的成语教学进行初步探讨,希冀对成语的教学研究和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二、成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汉语成语以其结构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和语法功能的多样性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独树一帜,又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方式被沿用至今。由此可见,成语教学无论是在提高学生汉语水平上还是在弘扬中华古典文化上,在教学中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关于成语学习的分析,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看,目前学界上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有:

鲁健骥(1987)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中提出了“教的方面也有引起错误的因素,而且可以说是更为重要的因素”。鲁健骥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注意教学的阶段性的教学建议,对学生的成语教学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洪波(2003)提到“成语在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的常用性与教学中成语教学的地位未被重视、学习的成语数量小构成了又一对矛盾。”因此,我们在提高成语学习的地位,加大成语学习数量等方面都要引起足够重视。

以上关于教学中成语教学法的研究,既提高了成语教学的地位,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对成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成语的特点

《新编现代汉语》张斌(2002)指出“成语的定义迄今为止较为完整严密的说法是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使用的定型短语。”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成语具有历史的习用性这一特点;第二,成语有意义的整体性;第三,成语结构的凝固性也是它的特点;另外,形式的整体性也是成语的突出特点;最后,是成语韵律协调性的特征。

成语除了具有以上特征外,我认为成语内涵的民族性也是其不可忽视的一大特点,比如上文提到的韵律的协调性和形式的整体性正是与中国人自古以来讲求平衡、对偶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是中华民族性特征的发展与传承。成语的这些特点再加上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蔚为壮观,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生动体现了以孔老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表达了汉民族的独特审美方式和思维特征。

2.现阶段成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吕必松先生曾指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汉语成语历史悠久,对古汉语的语音、语义和语法仍然有了相当程度的继承和保留。比如成语“妇孺皆知”,“妇”是妇女,“孺”是小孩子,“皆”是全、都的意思,“知”是知道;再比如学习“不刊之论、不义之财”这类成语,就要掌握“之”这个古汉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学习“唯利是图、唯命是从”这类成语,就要学习“唯…是…”这一古汉语句式;学习“短兵相接、草木皆兵”等成语,就要对“兵”这个古汉语实词有几个用法和几种意义了解清楚。如果完全没有古汉语基础的学生学习这个成语,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三、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简单掌握成语的读音、语义及用法,更是要让学生在书面语和日常口语中能够熟练应用成语进行表达。

1.教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成语教学应当以应用于实践为最终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法正是以实现交际为目的,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中输出所学内容来完成任务的教学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需要完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布置任务,逐步提高任务难度,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成语的信心和动力。在执行任务中,让学生用所学成语造出的句子完成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种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熟练运用成语进行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生执行任务后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小组之间通过讨论交换意见,最后通过教师的分析和指导与学生共同解决教学问题分享学习经验。

2.教学方式

词汇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讲解词义,科学合理的讲解方式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而如果没有正确迈出这第一步,学生对所学的成语似懂非懂,将会直接造成一系列错误的产生。因此,正确的成语词义讲解应当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语义、来源及用法。

成语教学范文3

笔者在学校进行成人英语教学的几年中,发现由于学生基础差,又是在职学习,学习时间不多,口语底子相当薄弱。当今社会对英语口语的要求很高,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用,我在口语教学方面格外下功夫,总结出口语教学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开口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被动的让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往往是事倍功半,而底子薄的同学很容易产生放弃情绪,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常变换教学内容和形式。

为了让学生较多使用英语,产生能用流利的英语讲话的欲望,我们向学生先传授一些非常有趣的短语、习惯用语等,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为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我们可以举出一些短语,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In deep water”(在水深火热中),“The monk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trun with him.”(跑了和尚跑不了庙),“To put on airs”(摆架子),“A thorn in the flesh”(眼中钉),“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等,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翻译过来,因为这些短语、习惯用语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所以课堂气氛马上高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但当我让学生用这里的词造句,尽量表达流利时,教室里顿时沉默下来。他们开口说英语的最大阻力就是他们自己的心理障碍,怕说错了人家笑话。等了好几分钟,也没有人敢自愿上台,为了打破僵局,我用“Thick checks bring success”(厚着两脸皮,处处占便宜)来鼓励学生,终于有位学生主动站起来,虽然讲的不很合语法,但紧张的气氛被打破了,课堂又恢复了轻松愉快。学生们这时一个接一个地说,真正做到了开口说话的突破,那么在以后的课堂上类似的锻炼逐渐多了起来。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些学生由于羞于开口,他们开口锻炼的机会就少得可怜。为了让这部分学生也开口说英语,我就经常给他们讲英语故事,用英语介绍时事政治,以培养他们的语感;或者在每堂课前安排几个学生各自用几分钟进行新闻汇报或讲笑话故事,并给他们打分。通过采取这样强硬的措施逼所有学生开口,无形之中他们说的机会就增多了,即使是以前很少抛头露面的学生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以后也就不再怯场了。 在课堂上的讨论话题应设计得巧妙,以让学生有话可讲,有事去讲。电影The Titanic播映后,组织了讨论会,许多学生都发表了感慨。Who is your favorite novelist?(谁是你最喜欢的小说家),What is your favorite novel(你最喜欢的小说是什么),The fun of living(潇洒人生),A minute on fun(开心一刻),Believe it or not(信不信由你),学生们对这些话题的讨论都很热烈。总之,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三、组织互助组,创造用英语说话的环境

我教的班级学生年龄的差距很大,有2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40多岁的中年人,年龄的差异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方面快慢不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让年轻的学生和年龄较大的学生、水平高的学生和水平低的学生互相帮助,结成互助组,让他们相互带动,共同提高。

根深蒂固的“母语”对于学习外语有一定的负作用,因此,我规定在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沟通只能用英语。一开始,学生很不适应,常常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但时间一长,学生的口语水平就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也养成了用英语说话的习惯。

除了课堂上指导学生,课后最好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随时找、问些口语学习方面的问题。翻译要相当精密,符合语法。让学生在掌握大量词汇的基础上,讲究翻译技巧,循序渐进,我们应向学生提供这方面的经验。课后自由交谈,可纠正读音,也可让学生准备些话题,营造一个语言环境,多说多讲,尽量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成语教学范文4

关键词:对俄汉语;成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16-01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词汇的教授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汉语词汇与其语法体系相比,更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悠久性。学习汉语词汇的同时并且掌握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外国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通晓汉语较为主要。同普通的现代汉语词汇相比,成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句子中往往通过成语的运用来体现当时的情景和刻画人物形象。与其他语言的成语相比,大部分汉语成语都是由古代汉语所沿用至今并代表一个故事或者蕴含着典故。但是,汉语成语的语言形式是与其他语言中的成语结构的最大不同点,其区别在于汉语成语往往是拥有固定的四字结构且这种结构不能够轻易进行更改。汉语成语通常体现出其巨大的民族性,拥有着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成语教学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教学难点。

伴随着近些年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更多俄罗斯人意识到学习汉语是成就事业的手段和砝码。大量俄罗斯学生更倾向于在学校期间辅修汉语。因此,形成专门针对对俄汉语教学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对于俄罗斯学生来说,成语并不是陌生的语言形式。同汉语成语一样,俄语成语也是一种形象简练的表达方式。但与汉语成语不同的是,俄语成语的形式通常是一个整句,如“Как гром среди ясного неба(晴天霹雳)”、“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в Тулу не возят(多此一举)”。同时,由于中俄两国的民族文化存在着差异性,汉俄语中一些成语虽然表达着近似含义却通过不同形象来表达出来,如“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在汉语成语中对应“雨后春笋”,而俄语的直译为“雨后蘑菇”,这是由于俄罗斯自然环境中不存在“笋”这种生物。总之,中俄两国的地域、、民族习惯等多方面都各不相同,这导致了俄罗斯学生从观念上就形成了对于汉语成语学习的困惑。

对俄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主要面临两个主要问题,即语言习惯和文化观念。第一,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这门第二语言时,较之日韩等国留学生存在更大的语言障碍。汉俄两语无论从发音方式还是语法结构都大相径庭,而汉语成语中还含有大量的古汉语和语法运用形式,如“惴惴不安”出自《诗经・秦风・黄鸟》中的“临其穴,惴惴其栗”,“惴惴”表示忧愁、恐惧,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害怕、担心不安。同时,“惴惴不安”应用于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和状语,如“我们惴惴不安”、“我们惴惴不安地离开”、“它使我们内心惴惴不安”。汉语成语的深处表达含义和多种使用方式常常使俄罗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造句时无从下手。第二,不同的文化观念导致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例如“画龙点睛”是指代关键处用几句话来点明实质来使内容生动,而俄罗斯文化中“龙”作为一种魔兽经常不被用于褒义,这便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困惑。大部分俄罗斯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时,也会出现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多字少字等用法错误,这些都是由没有完全理解和领会汉语成语而导致的。

针对以上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出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解决。首先,对俄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成语讲解要建立在耐心解释成语的基本构词。大部分汉语成语是由几个独立语素而构成,而成语解释又与语素息息相关。通过将成语逐字剖析来进行解释会使俄罗斯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成语,达到掌握效果。其次,汉语成语的讲解关键在于其蕴藏其中的典故或者故事的诠释。对俄汉语教师可以结合多种课堂手段来使学生们更加形象、具体地感受成语背后的语言精髓。最后,在对俄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列举与成语有关的例句来提高学生们的使用能力,而例句也应多多符合时下留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

总而言之,只有把握好俄罗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受教特点,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令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汉语成语,以便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汉语成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探究更多的成语教学方法对于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需要更多学者的努力探究。

本文为2011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现代语言本质观与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方略研究》(L11BYY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新编汉俄分类词汇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成语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成语教学 策略

一、要教会学生一些解释成语的办法

第一,首先要重视古汉语的学习,尤其是课内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的学习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要重视对古汉语的学习,古汉语里有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文章,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有许多实词是有生命力的,这些有生命力的实词解释和成语的解释往往是一致的。

如:“安之若素”的“素”怎么解释呢?其实我们曾在初中语文课文《活板》中学过:“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解释为“平素,平时”,与“安然若素”的“素”同义。又如:“置若罔闻”的“罔”作何解释呢?古文学得扎实的学生一看就知道,《核舟记》中有一句话“罔不因势象形”的“罔”解释为“无,没有”,两者意思一样。还有,《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中的“否”和“否极泰来”的“否”同义,都解释为“坏﹑恶”。

第二:要重视形声字的结构,分清形旁和声旁

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分为两部分:形旁和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掌握了形声字的知识概念,可以使我们正确解释字的意思,从而避免很多错别字,能正确使用成语。

如:“病入膏肓”的“肓”,学生往往会写成“盲”,为何?就因为不懂形声字的结构,“肓”的结构是“上声下形”,大凡和人体有关的字都是“月”字旁,由此可知,“肓”与人体有关,是指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部分,即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而“盲”的形旁是“目”,与眼睛有关。

第三:重视音形相近,意义不同的字的对比

对成语的掌握,要求很高,学生往往不理解成语的解释而写错别字,所以对于一些容易搞混的字,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进行对比区别,显得十分重要。

如:学生常常把“好高骛远”的“骛”和“趋之若鹜”的“鹜”搞错,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不理解这两个字的解释,“骛”的本义是“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而“鹜”解释为“野鸭子”,经过对比,学生才能真正懂得这两个字的意思,“心无旁骛”也不会写错了。

二,在成语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教成语释义时,培养学生的敏觉力。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释义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字义、来源上,从而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到其中蕴含着许多古代语言文化知识。

2.用成语联想法,培养学生的流畅力。联想是一种活跃的发散思想,用成语联想去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流畅力。

3.对成语进行归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变通力。从成语的内容上归类,可以采取将相近的类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区别他们不同的意义重心,培养其变通力。

4.设计成语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独创力。作文教学容易落入俗套,特别是命题作文,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即使是材料作文,也有很多限制,而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成语作文技巧练习,就能构成变化万千的新颖作文,从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成语教学要与时俱进,符合时展要求

第一要把握好成语的朗读停顿。

成语绝大多数十四字的,在朗读时一般都是两个字做一次停顿,如:迥然/不同、平分/秋色、披肝/沥胆等。但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这样停顿的,我们教材中没有列出的少部分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语,如:莫须有、快刀斩乱麻、树欲静而风不止等,在朗读这些成语时则要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停顿。

第二要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成语,融会贯通

教材中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就应该把整个初中教材中关于四季的成语整合起来,集中进行理解,掌握。

第三要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

教材中有些不同的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如十二个出自寓言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十二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十二个成语都是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每个成语的小故事,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积极回答:“百步穿杨”、“杞人忧天”、“自相矛盾”……同时,我又补充学习了“愚公移山”、“指鹿为马”、“惊弓之鸟”“井底之蛙”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它重在运用和积累。然而,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

四、成语教学时要注重浸润其中的儒家思想

成语教学范文6

一、创设成功机会法

常言道,只有感兴趣的事,学生才会主动、用心学习。如何把枯燥无味的阅读与抽象的语法知识变成趣味四溢、栩栩如生的形象的具体的东西呢?我在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将零散的、杂乱的知识进行统一分类、归纳,并将回答问题,布置作业,分为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抓住中间学生,带动较差学生,拔出尖子学生。给学生教授知识就像在不同的土壤里种庄稼一样,不是站在地头埋怨:“瞧,那些庄稼怎么就长出来了,你们怎么长不出来呢?”而是想方设法的改良土壤,不同的土壤种植适合其生长的庄稼。在课堂上,统一布置,分层提问处理,努力给各方面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创设不同的高度,分层次给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机会,让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兴趣,挖掘其潜在的能力,随着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激发积极性,产生乐学的兴趣,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智力与能力双发展。就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如果潜能一旦充分开发,其能量之大,将是无法估量的。

二、激励法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句名言.我本自卑。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最明显的差异不是智力,而是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和坚持持久的良好性格品质。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斯蒂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根据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结论,我在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准确,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时,常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Not bad!”“If…,that’ ll be better。”给他们一定的鼓励、肯定,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可谓气可鼓,不可泄。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心情能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相反,压抑、沮丧的心情,会使大脑思维迟钝,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有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同时还有不足,仍然尚需努力。告诫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让他们在以后的奋斗中,提高自信心和成功的勇气,从而获得再进一步的成功,鼓励他们“爱拼才会赢”。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是不是有闻即应去实行呢?孔子答道:有父兄在,应当禀命而行,怎能有闻即行呢?冉求问孔子,孔子却答道:应当有闻即行。他的另一弟子公华西听后疑惑地问,为什么两人所问相同,而所答不同。孔子告以因为冉有畏缩不前,故鼓励他前进;子路好胜过人,故以而退之。

学生需要我们去关注他、发现他、激励他,并且培养他。因此,教育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