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范例6篇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探讨

《导游基础常识》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之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学习任务也很繁重。这门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所以如何根据课程的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剖析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特点,并结合自己带导游基础知识课的教学心得,简单地谈谈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方法。

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繁多,涵盖面广,是一门集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历史常识、地理常识、民族民俗、四大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方物特产、地区概况、江西主要地区及景点知识等领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内容十分广阔,知识点很多,尤其建筑、宗教等方面相对比较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吃透。而且旅游本质属性就是上是一种审美性质。合格优秀的导游员在导游讲解中,必然会涉及到各种历史文化知识、地理知识、民俗和宗教建筑等知识,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该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是记忆的知识, 如宗教、建筑、民族风土人情等, 非常细碎。学生又刚好在青春期, 精力旺盛, 喜欢新鲜, 追求个性,这种性格特点与基础知识的单调性记忆相矛盾。那提高我们的教学方法就格外重要了。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导游基础知识》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历史常识、地理常识、民族民俗、四大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方物特产、地区概况、江西主要地区及景点知识等领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内容十分广阔,知识点很多,尤其建筑、宗教等方面相对比较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吃透,如果仅仅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会碰到相当大的困难与阻碍。所以,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很多枯燥的理论知识化为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把一些复杂的内容用简单的图例描述出来,如:四大天王的区别、雄伟壮观的故宫、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让学生在视频、图片中记住相应的知识点,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走出课堂,重视课外实践教学,在景点中感受知识的美妙

在在教学时,学生有时会受到景点的吸引,会渴望到实际的景点去参观、去考察、去了解、去亲身体会。作为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我们在教学上打破以往的常规,不仅要在教室课堂中里、在导游实训室里学习各景点知识,还可以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带着学生将课堂搬到景点中去,并把各个小景点以任务的形式分割给每个学生,通过这种景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我校为例,离赣州市较近,因此可以以赣州市为例:赣州市一日游游赣州市一日游游景点变课堂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在校将赣州市各景点知识介绍给学生,主要包括:通天岩、八境台、郁孤台、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兴国将军园婺源等景点,这些景点,是每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面试部分的内容;第二步:沿途讲解,主要包括欢迎词、通天岩、八境台、郁孤台等,在先前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以上内容,现在,只需将具体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而已;第三步:景点讲解,教师点评。在进行景点教学前,把以上涉及到的各个小景点讲解任务分给每位学生,学生们带着任务参观该景点,介绍该景点。

三、扩展学生知识层面,组织教学灵活多变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性格差异、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学又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法,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突况,甚至是意外问题,教师要根据情况灵活多变,使得教学游刃有余,尤其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更是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开阔学生视野,创造各种机会,进行文化熏陶,将组织教学灵活多变。如组织学生参观景区、导游词记忆比赛大赛等,让学生成长在浓烈的旅游相关知识氛围中提高导游常识的学习。

四、与导游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法

江西每年一度的导游资格考试主要分为四个笔试考试科目和一个面试考试科目,笔试科目主要有《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国导游基础常识》《江西旅游基础常识》,其中,《中国导游基础知识》和《江西旅游基础知识》是最复杂、最综合的一门科目。为了能够将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与导游资格考试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导游基础知识进行了整体规划,实施了模块化教学,特别是在江西部分导游基础知识方面主要针对导游资格考试面试的11个市区,分为红色经典、生态魅力、历史传奇三大部分,使得学生对11个主要市有了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并通过撰写相关景点导游词,提升了对各个景点的认识,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游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导游是需要综合素质的一个职业岗位,因此,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知识层面,组织教学灵活多变;走出课堂,重视课外实践教学,在景点中感受知识的美妙;与导游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党.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7.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导游培训;导游基础;宗教;道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83-02

目前导游队伍难以胜任宗教景观的导游,成为导游知识结构欠完善的突出标志。因此,加强宗教知识的培训势在必行。

一、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是完成宗教知识教学任务的前提

应该说,受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宗教的认识有较大偏差,甚至导游培训的教师对宗教知识的了解也相对欠缺。所以,正确认识宗教,是讲解好宗教知识的基本前提。

(一)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有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一套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

(二)宗教是一种社会实体,宗教又有它实体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一种组织社会的形式,一套调适和整合、凝聚社会的机制和体系。

(三)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重要成份。另一方面,宗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全球依据被划分为以基督教文化为主的西方世界与以伊斯兰教为主的伊斯兰世界和以儒教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圈。

(四)宗教与有根本区别,也不完全是一种迷信。

1. 宗教与有本质区别。首先,信仰对象不同。所崇拜的对象是教主,教主即神,神即教主,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欺骗群众,以所谓“特异功能”招徕信徒,使成员产生敬畏感,从而达到对成员精神控制的目的。其次,理论学说不同。教义是由宗教剽窃而来,并糅合一些危言耸听的歪理邪说。同时,还通过借用、曲解宗教中的一些名词、概念,进行“标新立异”的解释,贬低宗教,神化自己,扰乱人心,造成恐慌,骗人入教。再次,活动方式不同。活动诡秘,内部组织很严密,活动秘而不宣,它们采取地下活动方式,串联、聚会活动多在比较隐蔽的地点进行。最后,与社会的关系不同。具有反人类、性质,蔑视社会的伦理制度,无视法律,对抗政府,它盗用宗教术语装扮门面,蛊惑煽动成员仇视社会,危害社会,甚至带有政治野心。

2. 宗教不完全是一种迷信。虽然宗教与迷信都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思想基础的,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是,宗教与迷信的也存在本质区别:首先,经典、教义不同,迷信的理论、教义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牵强附会、随心所欲其活动方式是利用骗术、巫术来编造所谓“神迹”,通过鼓吹所谓“神力”,以达到谋取功利的目的。其次,文化内涵的价值不同,迷信从来就没有起过任何积极的作用,更谈不上对人类的历史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最后,组织形式不同迷信,迷信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用来骗取钱财的骗术,其组织形式多为秘密结社,不为社会所承认,某些迷信组织及场所还是藏污纳垢、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庇护所。

二、树立正确的宗教教育观,因势利导,是完成宗教教学的基础

(一)要还原宗教的真实面目,把宗教看成是对人生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探讨与思考

1. 认识到宗教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宗教是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用非现实的方式去解决现实的问题的一种社会存在。从宗教的起源上来说,宗教产生的基础,是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和行为能力的局限,一切宗教观念,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无论是佛、上帝,还是鬼神,其实,都是人类向自己的未知领域进行猜测性思维的观念性成果,都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背后的那个“可能存在物”的猜测。

2. 正确理解宗教的功能。对宗教的认识,片面强调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贬低社会实体方面的功能,或者片面强调社会实体方面的功能而贬低其意识形态方面功能,都不符合历史和代中国宗教的实际,因而不是实事求是的。从历史和当代宗教的事实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的社会功能各有侧重。宗教的社会功能积极或消极,其评判的标准不在宗教本身,而在于其赖以存在的根源即社会本身。

3. 把宗教看成是对人生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探讨与思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宗教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隐含着非常丰富的人生修养与道德教育思想。其实,正如冯今源、胡安所说 “……宗教的主要社会功能,或者说它发挥作用最大的地方是思想道德领域。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思想体系。表面上它信仰神、供奉神,实际上它更关注人,是一门人生的学问、生命的学问……”,宗教与哲学、科学等一样,其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的理由,就是其本身也是对人生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探讨和思考。如佛教认为人有生老病死等痛苦,所以应该用“信、解、行”等办法来实现“四大皆空”;基督教认为人有“原罪”,所以得祈祷、行善以谋求往升天堂;道教则认为要避免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能长生不老,羽化登仙。

(二)正确引导,防止宗教知识培训成为变相的宗教宣传课。

在宗教知识讲述过程中,务必要遵守国家宗教政策,把握好授课的视角和分寸,防止把宗教知识培训变成变相的宗教宣传。一方面,分析当代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长期纷争的宗教学原因及其对中国宗教的影响。如分析道教在一个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持续冲突、我国倡导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利用道教的思想资源来为解决越来越多的冲突提供思路和方法。一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其恶劣影响,指出其与传统宗教的区别所在,为维护国家稳定、实现民族振兴出力。

三、贯穿“三教合流”主线是讲好道教的关键

儒、道、佛互相接触、交流、碰撞、包容、吸收、融合,是贯穿近二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流,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等社会学领域,在医学、化学、天文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甚至在中国文化乃至社会的变迁领域均产生巨大影响,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社会历史价值。可以讲,中华民族如果离开儒、道、佛,就没有完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抛弃“三教合流”这条主线,单独来讲授道教知识,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的,也当然是残缺和肤浅的。

(一)从宗教三要素的角度讲授道教时注意横向比较

道教是我国的土著宗教,也是中国四大宗教之一。为此,要认识道教自身的主要特征,我们就需要在与其他宗教进行横向比较中进行理解和把握。

1. 从宗教观念来看,道教是唯一以追求长生不老为目的的宗教 。(1)道教长生成仙的基本信仰,它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这个信仰使得相对于其他宗教而言,道教更关注于抱朴归真的价值取向和重生养生的人生追求,显得特立独行。(2)道教的道统万物、自然无为、柔弱不争的观念与其他宗教思想大异其趣,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他宗教的缺陷的同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3)道教与道家存在一定的区别。原则上说,道家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种重要学术派别,而道教则是追认道家创始人老子为教祖的宗教。

2. 从宗教体验来看,画符、炼丹、房中术是道教的独特修行方式 :(1)独特的信仰决定了道教修行方式的独特性 ;(2)画符、炼丹、房中术是道教修行的独特方式。

3.从宗教行为来看,道教是最中国化的传统宗教。

(1)道教的思想与道术来源于中国早期文化中的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谶纬之学、黄老思想,是早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如李约瑟博士说:道教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道教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塑造中国形象、扩大中国影响做出了重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医中药、山水诗画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徒绝大部分为中国人。而道教之所以未能成为世界级的宗教,也与道教自身的中国特色太重有关,如其炼丹、画符、房中术等。道家和道教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塑造、改善产生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中华民族性格中的整体直观、重德求善、柔弱克己、贵和守中、朴实节俭、随遇而安等成分与道教的养生修德、效法自然、无欲自朴等内容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二)从“三教合流”主线讲授道教时注意纵向联系

1. 汉魏时期儒道互补以排挤佛教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因其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主张勘破红尘、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这就与儒家所宣扬的伦理纲常、忠孝之道,直接发生了矛盾,受到了儒家的抵制与排斥。

道教于东汉创立后,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借助儒家对抗佛教以求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影响,从出世、消极退避、主张自然、重养性、崇尚天然的主张出发,延续西汉以来儒道(家)互补的做法,尝试弥补儒家入世、乐观积极、规范严格,讲实用、追求功名所产生的种种不足,进而导致中国古代传统的士大夫很少有纯粹的儒家或是道家,他们往往具有进取与退隐的双重矛盾心理,往往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来处世,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

2. 隋唐时期佛道合流以抗衡儒家

隋唐时期佛教与儒、道两家所形成的三足鼎立之势,为三教的融合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三教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因而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融合他人理论精华的主观意向,儒佛道三教在理论上呈现出的进一步融合的趋势。唐朝时期,儒家相对稳定,佛道则受到了帝王政策的严重影响,命运多舛。例如为了抬高李姓的地位,自称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后裔,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都采取了“兴道抑佛”的政策。而武则天时期则反其道而行之,针锋相对地采取了“兴佛抑道”的政策。后唐中宗复位,又想“兴道抑佛”。至唐武宗时期则更是大肆灭佛,不但摧毁了佛教所依赖的经济基础,而且损坏大量经籍文书如《华严经》和《法华经》。唐朝帝王整体上采取的是道佛并行的政策,这为佛道合流提供了重要的机遇。首先,为提高地位、扩大影响,改变理论比较粗俗、戒条教规欠缺,缺乏系统性等传统弊病,隋唐道教大力向佛教学习以创立理论体系,完善戒条教规。从宗教理论(成玄英的“双遣”体道,王玄览的“三世皆空”、司马承祯的“净除心垢”、“与道冥合”)到修持方式(五戒、八戒和十戒),乃至宗教仪礼规范(如宫观布局、神仙体系、道教音乐)等,都基本上是模仿了佛教。其次,佛教为进一步适应中国社会,也向道教和儒家进行学习。如在神仙体系方面,吸纳关羽为迦蓝神、改观音为女性神等;在宗教体制方面,实施了百仗改制;在宗教建筑方面,采用了四合院式布局等。

参考文献

[1] 陈宗荣.准确把握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处境下的历史方位[J].中国宗教. 2007,(2).

[2] 牟钟鉴、李平晔.对我国宗教问题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J].当代宗教研究.2001,(5).

[3] 夏莹.视界融合下的道德、宗教与文化[J].哲学动态.2003,(5).

[4] 吕锡琛.道家与民族性格[M].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8).

[6] 沈民权.浅谈导游培训中的道教基础知识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5)..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学习情境;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57-03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知识的必修课,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文化内涵深厚,知识点广且杂。目前各院校教师在此门课程上的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还是以章节讲授为主,对于课程知识内容,学生难以熟练把握,通过导游资格考试的合格率也较低。为了适应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笔者对此门课程进行内容重构,以导游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目的在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同步提升。

一、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

1.课程目标。“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不仅服务于专业课程及导游资格证书的需要,更是为了提升未来导游员的文化内涵,对导游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起到主要支撑作用。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对中国历史、民俗、宗教等文化知识由死记硬背到领悟内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导游讲解、营销,回答游客提问,实现较高的文化素养,展现旅游人魅力。

2.课程内容构建思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主要涉及的是旅游文化知识,但与导游岗位职业能力密切相关,课程以职业能力为着眼点,分析导游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文化知识内容融入导游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中,将学科知识框架重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知识总结,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导游人员带团工作包括一系列工作任务,包括带团前知识资料的准备、迎接游客、为游客安排住宿、带领游客进行游览、导游词讲解、带团购物、带团用餐欢送游客等等。结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提炼出与其有较强联系的导游带团前知识资料的准备、导游词讲解、带团购物、带团用餐四个导游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知识整合序化融入其中。

二、学习情境的设计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材普遍选用的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用书,这样可以在学生学习导游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导游资格证的通过率。因而,课程的内容基础即导游资格证书考试中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将文化内容整合序化,融入导游资料整理、导游讲解、带团购物、带团用餐四个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四大学习情境。

1.学习情境一,“文史”讲解资料准备。在这个情境中,将中国历史知识、中国旅游地理知识内容融入,设计“中国历史博物馆调研”、“编辑《中国最美风景》书籍”两个子情境,教师在这一情境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及爱国教育,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中国风景介绍的编辑,提升整理归纳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并具备较高的爱国热情。

2.学习情境二,“主题游”导游讲解。这一情境将中国的宗教、民俗、建筑、园林、港澳台文化知识融入其中,设计“畅游中国民俗文化村”、“宗教深度游”、“建筑园林文化游”、“港澳台四日游”四个子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整理以及讲解的形式掌握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知识,当所学知识以导游词形式讲解出来时,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最好的。主要包括景点概况、名景、传说故事的讲解,讲解要求生动、熟练,导游词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涉及的知识。

3.学习情境三,“中国风”商场购物;学习情境四,“文化饭店”用餐。这两个情境涉及的知识内容为中国风物特产与中国饮食文化知识,除了通过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内容的掌握以外,还充分考虑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即当岗位转换成计调或市场营销人员时应具有的文化底蕴与能力素养,学生通过商品介绍与菜单设计,提升创新力与营销能力。

三、课程学习情境教学的实施

课程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引导,情境教学过程共设计六个步骤:情境导入、情境分析、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师生共评、教师总结。下面就以学习情景二“主题游导游讲解”中的子情境一“畅游民俗文化村情境”为例,具体介绍一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情境教学的教学过程。

1.明确学习目标,进行情境导入。首先明确学生在这个子情境中将要实现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与能力目标。然后进行情境导入。在这个学习情境中,每名同学都有两个角色,角色1为民俗村的少数民族地陪导游员,角色2为游客。

2.情境分析。在这一情境中每个小组抽签确定角色1扮演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地陪导游员。当游客(全班同学)来到民俗村体验游览时,将会欣赏到北方少数民族、中南少数民族、西南少数民族风情。当游客来到其中一个少数民族村寨时将会有一组同学转换为角色1,要通过情景模拟、艺术展示等方式向游客们讲解,并展示所扮演民族的特色。

3.小组讨论。学生们按教师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并熟悉教材,之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将自己小组所要扮演的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语言系属、、文化艺术成就、住宅形式、特色服饰与风味、特殊禁忌等知识点进行总结,填写任务单,确定任务展示的形式,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排练。在任务展示之前,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辅助教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4.任务展示。任务展示小组成员能够以活泼、生动、幽默的方式展现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成就、特色服饰与风味、特殊禁忌等特点,使他人印象深刻。展示过程中,做好角色转换,当角色1少数民族地陪导游员转化为角色2游客时,游客(学生)能认真观看,并记住关键知识点。此时,导游(教师)还会与游客(学生)互动,问及所欣赏到表演中的内容时,游客(学生)应能够回答正确。

5.师生共评。学生在教师发放的任务单上,为其他小组的表现打分写下评语,教师也针对各小组的表现对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6.教师总结。教师进行知识总结,为学生留制作民族知识总结表的作业,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细化,在头脑中建立立体框架,更助于知识的把握。

四、课程设计的原则

1.理实一体。该课程的情境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采取分组讨论、启发引导、角色扮演、演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开展知识归纳、作业展示、参观考察、实地讲解等体验性学习,力求实现理实一体。如宗教深度游情境,首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哈尔滨极乐寺、索菲亚教堂、清真寺等景点进行分析,结合教材准备讲解词;然后到这些景点进行实地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职业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2.课证融通。按资格证书考试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将章节内容重组,构建学习情境,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知识内化、迁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全国导游资格考试。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导游基础知识;有效教学策略;具体实施

有效教学策略是针对教学策略的效果而言的,是教师在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下面,笔者结合本课程中的具体教学,浅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后两个环节比较重视,对课前准备的实践与思考则相对简单。事实上,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教学只能是低效的。

1.课前准备中的“备学生”

新课程改革理念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清楚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此时,教师必须思考在课程教学大纲的范围内“我应该讲什么知识是学生需要的,是他们最想听的”,从而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筛选或补充拓展。如,在讲授到教材第四章第三节道教之旅时,笔者在课前一周就书面调查学生:“这些道教名山你最想了解什么?”然后,教师综合学生的建议,确立教学内容有:终南山、青城山、五岳、白云观等的位置所在;这些名山、名宫观之所以被称为道教名山和名宫观,与道教的渊源是什么(主要是和道教哪位神仙或名流有关);这些名山、名宫观有哪些著名景点值得人们去寻仙探幽等。从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来看,遵循学生内在学习需要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才是有实效的课堂。

2.课前准备中的“备教材”

新教材观认为,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门课程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受教学课时数的影响,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立足每年的《全国导游人员考证大纲》,梳理出教材需重点讲授的章节及某一课时的重、难点。如,把教材第三章《中国自然景观》、第四章《中国四大宗教》、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和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本课程的讲授重点。随后进行了教材的整合,比如,本教材编写组是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作为完全独立的两个章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是把这两节整合为相联系的4个课时,把这一内容创设为以颐和园为代表的北方园林主题,以拙政园为代表的南方园林主题,以清晖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主题。这样以《全国导游人员考证大纲》为“罗马”,而梳理和整合过的教材则是“道路”,达成课堂有效教学。

二、以生为本的课中教学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主体和关键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体现以生为本,从教学目标的制订到教学方法的选取,再到课堂的反馈,处处都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注。

1.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做到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检测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目标的制订不能太抽象,不能脱离课程标准,更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实际教学中,笔者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一直遵循“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检测”的标准。以第九章《唐三彩》的教学目标为例,教师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记忆并能复述唐三彩的产地及得名由来、工艺特点、种类和用途;利用补充资料分析和找出唐三彩在唐朝兴起的原因及具体价值体现。技能目标为:基于本课时所学知识点,组织语言,就一尊唐三彩图进行简略讲解。情感目标为:认可和喜爱唐三彩;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传统文化。在知识目标中,教师设置 “记忆并能复述”“分析和找出”这几种行为动词所引领的教学要求,可以帮助教师容易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技能目标中,由于设置非常具体,在课堂上易操作,容易达成。在情感目标中,教师在知识讲授中给予学生感性的强调,通过学生的面部神情可观测到。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不盲目追求新颖时髦,但求实用灵活

有效“教学目标”设定之后,教师需要选取有效“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预定的目标。教师应是一个方法的引导者、建立者,教学方法的选取切忌为博眼球片面盲目追求新颖、时髦,但求实用灵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散、杂,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为在将来的工作中自如运用,学生要能记住并复述。比如,学习唐三彩的釉色时,笔者就采用联想记忆法去帮助学生记忆。请学生联系,在中国古代“三”有“多”的说法,因此,唐三彩的釉色不局限于黄、绿、白三种色而是有多种,这样就方便学生去记、复述。

3.课堂教学实施中给学生提供即时的可量化的反馈

美国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指出:“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所以,有效的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定量反馈,让学生通过教师的量化反馈,不但明白自己回答的对与错,而且更清楚自己对或错在哪里。此外,鉴于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也把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反馈。如,在讲授第九章《中国菜系流派》时,笔者组织学生自主讲解某一菜系,使用了课堂反馈表(如下表)对学生的个体讲解行为进行量化反馈。

课堂反馈表一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5

目前,国家高职导游专业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加以完善,科学、合理的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高职旅游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一、高职导游专业技能大赛概述

我国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在1995年的时候,就推行了导游服务政策,要求导游在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体系上,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优化导游工作,使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在统领性较高的导游服务质量标准要求中,导游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职业标准,保证能够按照此类标准开展工作,为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高职导游专业学生而言,要想更好的参与导游工作,就要对职业规范加以了解,因此,高职导游专业教师要对职业技能大赛进行分析,保证能够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较为良好的发展依据,使学生全面理解导游工作,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根据相关规定执行工作。

对于国家提出的导游行业规定来说,导游可以将导游技能大赛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导游知识部分、导游道德素养部分、导游法律法规意识部分与导游服务部分。一般情况下,导游职业技能大赛设计人员都是利用这四个部分对职业技能大赛进行设计的,此时,导游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内容为:对学生进行导游讲解技能的考核、对学生进行导游问题处理技能的考核、对学生进行导游才艺表演技能的考核等,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导游仪容、导游仪表、导游仪态等有着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使其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成为一名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导游行业人才。

对于高职学校而言,技能大赛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专业技能大比拼,是考核教师实践知识教授水平的标准,更是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检验,在职业技能大赛之后,高职学校也会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改革,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导游职业技能大赛还可以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使高职院校建立专业教师团队,在提升高职导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质量的基础上,为学校做出更好的指向。

二、高职导游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导游专业教学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无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其社会就业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部分高职导游专业教师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制定完善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为忽视,不能为学生设置实践教学,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影响。第二,高职导游专业教师思维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将理论教学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不能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对其就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第三,部分高职院校缺少先进的教学设施,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课程,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其在就业的时候面临较多挑战。例如: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在教授学生导游实践知识的过程中,缺少足够的教学光盘,或是教学实训基地的机械设备部完善,导致教师只能为学生单一的讲解,无法使学生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再如:高职导游专业教师不能为学生设置较为良好的实训课程,一味的要求学生对导游词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在应聘口试的时候,经常出现说导游词面无表情的现象,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三、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下高职导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导向之下,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必须要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加以重视,保证能够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使其满足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达到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一)高职导游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在分析导游职业技能大赛之后发现,其要求参赛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将导游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五个模块:专业素养、基础理论、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行业对接。这样,就可以在高职导游专业学生养成基本素养以后,全面的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然后通过行业对接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其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大模块:专业素养。在导游职业技能大赛中,部分环节要求参赛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这些素养也是学生成为导游工作人员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良好发挥。因此,教师在设置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创建专业素养模块,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专业素养模块中的课程包括:高职语文、高职英语、高职体育、高职导游职业礼仪、形体、高职思想政治、高职法律基础、高职计算机等,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还能掌握较多的必修知识,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大模块:基础理论模块。导游职业技能大赛中的文化测试环节与实践操作环节,对参赛者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有着较高的要求,是由多种导游专业理论知识要素组合而成的,因此,高职导游专业教师要设置基础理论模块,在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素质。高职导游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导游专业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服务基础技能、现场急求基础知识、国家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国家历史基础知识等学科,并且,导游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与服务基础技能是学生导游资格证考试的科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能使其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有所提升。

第三大模块:核心能力模块。在导游职业技能大赛中的文化测试环节与实践操作环节都要求参赛者具有较为良好的核心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加以重视,进而设置核心能力模块。高职导游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能力模块中,包括:普通话知识、导游英语知识、模拟导游环节、导游词的讲解、导游词的创作、演讲结构、口才联系与沟通技巧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导游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使其综合能力增强。同时,在近几年的导游职业技能大赛中,对参赛者的创新能力较为重视,要求其利用创新思维编写导游词,或是自主排练出新颖的节目,使自身的参赛成绩提升。因此,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加入创造课程,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大模块:职业拓展模块。在导游职业技能大赛的艺术展示环节中,要求参赛者能够在贴合导游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身的艺术形式,因此,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在构建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以导游职业为出发点,横向、纵向拓展才艺教学课程,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虽然舞台表演与导游专业没有过多的联系,但是,教师可以利用歌唱联系课程、茶艺表扬课程、乐器课程、舞蹈课程等,对学生的才艺技能加以拓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小语种课程,例如:日语、韩语等。职业拓展模块可以作为导游专业的选修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一课程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大模块:行业对接模块。导游职业大赛要求参赛者具有较为良好的职业能力,并且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也需要有一定的行业对接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因此,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在构建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设置行业对接模块,使学生可以在就业之前对导游行业有所了解,并且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行业对接模块的课程包括:定岗实习课程、行业专家讲座环节、毕业论文的编写与就业指导课程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就业能力得以提升,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高职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

在高职导游专业教师构建课程体系之后,必须要对课程体系的实施加以重视,保证能够发挥课程体系的优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首先,根据导游职业大赛的时间,阶段性的安排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属于三年制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之后,走上导游工作岗位。同时,导游专业技能大赛是在每年5月份或是6月份举行的,因此,教师可以将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体系的构建联系在一起,在第一学年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学习高职语文、英语、形体与基础理论等知识,使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的时候就拥有参赛资格,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第二学年的时候,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证的考试,除了行业对接课程之外,其他的学科都可以在第二学年的时候教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第三学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行业对接课程,在毕业前的10个月的时候,就为学生提供定岗实习的机会,在毕业前3个月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编写毕业论文,在参加专业讲座与就业指导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

其次,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在实施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可以搭建校园技能大赛平台,主要因为国家举办的导游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学生有限,所选取的都是精英学生,导游基础或是专业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比赛,所以,高职导游专业教师要利用校园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校园大赛可以设置为:导游理论基础知识考核、导游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考核、导游现场急求基础知识考核以及导游服务技能基础知识考核。

四、结语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优化随着知识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已在社会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素质核心内容的教师知识结构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就目前而言,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具备了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以及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将更有利于推动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此,笔者做了一些探讨。

、以旅游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为核心(一)掌握专业核心课程的必要性旅游专业学科理论知识是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旅游行业的一个全方位阐述,又为掌握旅游专业相关技能奠定了基础。但对旅游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能仅限于某几个学科知识。知识之间需要融会贯通,教师要站在相当的高度理解所教课程内容,并加以融会贯通。我们应该非常清晰的认识到,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不仅包括该学科的概念体系,而且也包括这个概念体系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而对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而言,不仅要充分熟悉所教学科内容与导向,还要对整个旅游专业学科的来龙去脉有所熟悉,即充分了解专业所有核心课程,使之形成一个体系。因为这些课程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前厅服务时,将会涉及到客房与餐饮的内容;在对学生讲解带团程序与技巧的同时,会涉及到《全国导游基础与服务》与《导游业务》知识,同时也会涉及到前厅与客房、餐饮的知识。因此,要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与就业能力,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就必须将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掌握专业内所有核心课程。

(二)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全国导游基础与服务》、导游业务》、《旅游概论。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在对这些专业学科的理解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所有学科的性质和内容。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为客人提供前厅接待服务为宗旨,让学生熟悉整个前厅的接待程序与标准为导向;而客房服务与管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的高质量高标准的为客人提供住店期间的所有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为客人提供其所需的餐饮服务;全国导游基础与服务》是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与旅游相关的知识与常识,如中国的烹饪流派及风物特产、中国的主要客源国(地区)和中国的世界遗产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导游业务》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带团过程中能充分熟悉其带团程序与业务流程。《旅游概论》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史、以及各个阶段的背景与变化规律。每一个专业学科都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与理解到这些专业学科的导向和内容的同时,才能更好的教学。

二、以旅游专业基本技能为支柱

(一)掌握旅游专业基本技能的必要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实践技能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将成为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技术教育除了与普通教育部分相同的基础课程外,大部分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的专业技术课程。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旅游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牢固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所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教师从事实践工作的必要性就现目前而言,中职旅游专业所包括的专业核心技能有托盘、摆台、上菜、铺床以及导游讲解。如何托盘?即掌心向上、五指分开、掌心不与盘底相接触、挺胸抬头,平视前方等,这一系列托盘的技巧都是我们旅游专业教师必须掌握的。与此相关的还有上菜的注意事项、铺床的程序等。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自身应首先充分掌握该专业所有技能技巧,并运用自如,然后再对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除此之外,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对于与旅游相关的技能方面的掌握,还不仅来源于旅游理论知识的支撑与自我理解,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加提倡让老师们走上与旅游专业相关的一线岗位,亲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尽可能的在知识结构上做到尽善尽美,希望我们的教师积累尽可能多的公共教育知识与实践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与促进自身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一书中提到了几种常见餐巾花的折叠方法。如果我们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过,就不难发现,除了书中所提到的几种餐巾花式样,其实还有很多花式各异,美观大方的餐巾折花。如果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实地去进行观摩或实践过,我们就可以更多的掌握一些美观大方、形态各异的餐巾折花。又如:在中职((全国导游基础与服务》和导游业务》中提到了在带团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以及与游客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如果我们教师进行实践过,就不难发现,有些带团过程中常见的细微问题,书中并未详尽的谈到。如某几位游客未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到达景区大门,致使大部分游客在车上等候。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控制与处理?又如:导游应该如何与旅游车司机相处?其细微关系和相处的技2011.NolO@巧有哪些?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旅游专业教师经过实际操作,然后将其穿插到课本的讲解中去。在前面我们所作的调查中发现,对于是否经常利用寒暑假空余时间到企业去参与实践,有大部分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回答的是偶尔,部分教师回答的是暂时没有。我们应该知道,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统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基础,反过来,实践活动对专业理论又起到检验和升华的作用。

三、以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

教师的工作,需要博采众长。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除了要有专业性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基础学科知识,即文化知识。而对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而言,现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是大学本科旅游专业出生,所以对于基础学科知识的掌握不仅限于一般『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还应理解包括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学乃至基础会计学等学科,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文化知识不仅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基础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如鸟之双翅,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基础学科知识是这个有机体的基础部分,专业知识则是有机体的延伸和发展部分。

四、以交叉学科知识为延伸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迅速发展的特点和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尤其是新知识的可能性,教师这“一桶水”,不是“死水”,而是取之源源不断的“流水”,给学生的也是长流不断的“新水”。对于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与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生陛好动、活泼,他们比起普通高中学生而言,更具有灵活性和探究性。又由于其专业的综合性,这就更加要求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知识的多元化,即需要掌握除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交叉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和多媒体技术等;即如何籽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这就要将教师所知道的知识经过一番心理学化和教学法化的加工,使之变成学生可接受的知识,并把学生的知识变成学生的能力。这种知识一般来说就是教育学知识。

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心理学这门交叉『生学科知识;又如在对学生描述三峡壮丽的景观时,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有效的掌握美学这门交叉性学科知识。而在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如何将静态的事物动态化,让整个课堂更加富有感染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效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