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预算论文范例6篇

土建预算论文

土建预算论文范文1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审查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只有提前做好了相关的施工图预算编制工作,才能够提高土建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因此,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工作非常重要。

二、土建工程建设中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理论及方法分析

施工图的预算是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由专业人员对工程建设的各方面资金应用进行预先计算的相关工作,它为工程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编订及调整提供有效的指导,并为工程施工中各环节建设提供质量管控的基础支撑,是整个工程建设中极其关键的工作内容。本文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土建工程建设的施工图的预算编制理论及方法:

从土建工程中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理论来讲,它又被称作设计预算,是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以工程的设计图纸为基础,综合当前时期通行的预算以及费用定额,还有机械设备、材料、人工等方面施工因素的价格预算,对土建工程全部费用进行预计,从而为建筑单位就土建工程展开投标工作提供相关报价的基础参考。此项工作对于土建工程建设意义重大,还必须全面地与国家的预算编制制度相符合,才能够最终达到妥善完成。

三、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

施工图预算是编制或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而且在设计阶段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就是施工图的预算,同时它也是控制施工图设计不突破设计概算的重要措施。施工图设计预算简称为施工图预算,主要是由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根据施工图设计图纸、河北省预算定额[冀建价(2012)]、费用定额以及地区设备、材料、人工、施工机械等预算价格编制和确定的建筑安装造价的文件。对于目前一些实行施工招标的土建工程,普遍采用施工图预算来编制标底这也就成为了企业投标报价的基础。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预算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施工图编制进而确定土建工程造价,才是提高施工图预算的准确性以及保证预算质量的重要依据。施工图预算包括工程预算、单项工程预算和建设项目总预算。可以看出它是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现行河北省预算定额[冀建价(2012)]、费用标准等预算价格资料编制的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汇总后得到的单项工程施工图预算,再将其汇总编制成一个土建工程的总预算。理论上可以运用单价法、实物法、模糊数学法以及类似工程预算等方法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其中最常用的是前两种。

1、单价法

用单价法来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关键计算公式是: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直接费=艺(工程量x预算定额单价)

用单价法来编制施工图预算,就是根据该地区统一单位估价表中的各项定额单价为基准,其中包括料费、人工费、材机械使用费,用各项的定额单价乘以相应的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再将各项的乘积汇总相加,得到的和就是单位工程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之和;再加上按既定程序计算出来的间接费、措施费、税金和利润,最后得到的总和就是单位工程的施工图的预算造价。

用单价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分为三步骤。首先,搜集整理各种编制所依据的资料和基础性数据,包括施工设计图纸、施工建设方案、施工组织架构设计、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标准等。这一阶段搜集整理的数据必须要据要真实、可靠,因为它们是后续施工建设阶段以及进行竣工审核的基准。

其次,就是熟悉施工图纸,衡量定额是否可满足需求。最后,是工程量计算过程。工程量的计算最重要,也最最繁琐,是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到预算编制的及时性,更重要的是影响整个工程预算造价的准确性,与最后的经济收益直接挂钩。

2、实物法便是施工图预算,首先根据施工图纸分别计算出分项工程量,然后套用相应预算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的定额用量,再分别乘以工程所在地当时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进而汇总求和得出直接工程费,然后按照规定计取其它各项费用,最后汇总得出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造价。

定额实物法与单价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首尾步骤相同,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间的步骤,也就是计算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施工机械使用费及汇总三者费用之和的方法不同。工程预算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计算编制方法。

四、建筑工程土建施工预算审查方法

1、重视搜集完备的依据性文件

审查人员必须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搜集完备的编制预算的依据文件、材料,包括:

(一)建筑和结构专业提交的全套土建施工图;

(二)总图专业提交的土石方工程和道路、挡土墙、围墙等构筑物的平立剖图;

(三)河北省现行的河北省预算定额[冀建价(2012)]、建筑材料预算价格、间接费用和计取费用的有关规定文件;

(四)工程所在地的类似工程预算文件及技术经济指标(供参考)。

2.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审查

针对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程序比较复杂,审查时应注意是否有遗忘的列项,各类桩基所对应的机械设备进场费用、退场费用及组装、拆卸费用。对定额已包括的列项,切记不得重列,对于在工程实施过程额外增加的列项,不得漏计。我们缺乏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审查与管理人才,做好施工图预算编制与审杳工作是整个土建项目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关系到整个工程预算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在对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审查中,必须坚持原则,一定要正确认识并划清合法筹划与违法筹划的界限,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的范围内进行预算审查,一一确认核实每一笔开支的合理性、科学性、是否有科学的论据来证明。在工程项目的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阶段,工程审计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参与对投资方案的分析,导致预算过于粗糙。工程审计人员无法对最优预算方案的通过与否进行干预,而且由于审计人员不能参与到投资方案的制定、审查过程中去,致使对工程总成本的估计和计算不准确,要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也更为困难。同时,缺乏有效监督的工程施工方案很容易造成预算编制上的失误,致使项目造价预算不当,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为工程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这也是当前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中的审查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改进。当然,审查工作对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的积极推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工作是当下土建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工作,只有对工程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才能够确保土建工程后期的施工工作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丁秀娟.编制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图预算的几个要点[J].科技与企业,2013.

[2]王晓静.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与审查的关系及意义分析[J].门窗,2013,04:3.

[3]崔景玮.浅谈土建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09:319.

土建预算论文范文2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编制下发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该标准的执行,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预算的编制,提高项目预算编制水平,实现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预算编制人员,对此深有体会。下面仅就预算编制说明中应包括的内容谈几点认识,仅供参考。预算编制说明是编制者向审核者交代预算编制方面有关情况的书面文件,是预算编制完成后,对预算表格中无法表现出来的内容或仅用数字无法让审核者看明白的内容的解释。因此,编制说明是预算表格的辅助“产品”,其文字“力求简明扼要”。

一、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说明编制现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第二章“项目预算文件的组成”中要求,预算编制说明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预算编制依据、主要工程量计算及确定说明、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五个部分。实际工作中,招标文件一般要求在上述五个部分基础上增加工程方案、内容及工作量情况,以及采用的预算标准和计算过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工程量是土方工程。土方工程工作量有挖方、填方,进行土地平整。工作量大小受地理、地质条件、地貌、交通条件影响很大,项目之间不具可比性,工作量准确确定比较困难。因此,招标文件中增加了“工程方案、内容及工作量情况”和“采用的预算标准和计算过程”这些内容。目的有两个,一是向预算审核人员交代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施工步骤,工作方法,二是让审核者据此衡量土方工作量计算的准确度,判定预算编制质量。这些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增加项,对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实现国家资金的有效控制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据对某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预算说明字数统计,文字达1万字之多。说明编制过于冗长。下面以该项目预算编制说明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1、在招标文件中及投标文件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已阐述的内容,在预算编制说明中再次叙述,增加了预算编制说明的篇幅。2、在“项目所在位置和项目规模”、“地形地貌”、“交通运输及施工现场道路”、“水、电、油料供应”及“生活区”这些对工作量计算所必须的条件时,应尽量简短,编制预算时不需要的内容和论证内容应删除,只保留结论性的语句。3、在对“工程方案、内容及工作量情况”叙述时,应直奔主题,删除应由工程技术人员论证的内容。在“工作量计算”过程中,应重点说明工程量计算规则,根据规则计算的过程应少写或不写。4、“采用的预算标准及计算过程”一节中问题最为严重。作为一名合格的预算编制人员和审核人员,掌握“工程项目费用”、“工程施工费”构成,“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计算方法,如何取费是起码的要求,因此,在预算说明中不应再用大量篇幅去向审核者交代这此内容。5、人工费、材料费、电风水预算价格这些“基础单价及计算方法”,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第五章第一节——基础单价编制中作为教学内容交代给读者,预算人员及审核人员学习之后预以应用,不需在每个预算说明中进行叙述。6、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不统一。土方工作量不准确,一定运距范围内的土方推运工作量以估计为主,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三、自己认识

招标文件中,对预算编制说明给予积极引导,倡导写短文章。给问题说明到位、描述准确,语言精练、通畅的说明较高的评价,给更高的分数,让编制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预算编制上。土地整理工作比较复杂,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对预算价格影响较大,应增加项目前期勘查投入,提高地形测量精度,提高土方工程量计算准确度。应进行较为详细的原地面标高的测量,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配以专用土方计算软件,测算挖、填土方总工程量,继而划分出套用不同定额运距的挖运、推填工作量,让预算更趋合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实现“小投入、大产出”的效果;统一土方工程量计算方式、方法,使土方计算更加科学。“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应是立项文件中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反映的内容,放在预算编制说明文件中,目的性不够明确。如果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中规定的要求编制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小篇幅文字不能说清楚问题。实际工作中,只是简单说明该项目预算总费用,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等费用占总预算费用的百分比,说明预算按照国家批准定额编制,预算构成合理、可靠,能满足本项目的工作需求等,并无实际意义。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水平,将主要精力用在预算编制及投标报价上。做好项目成本分析,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配置施工机械,用好投标报价策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实现利润最大化。

土建预算论文范文3

(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本文分析以往“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从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出“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13-03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陆红梅(1979—),女,江苏南通人,新疆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研究。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筑工程概预算’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JG-2012-049)

“土木工程概预算”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应用性课程,主要研究建筑产品的实物形态在其建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在价值规律指导下建筑产品造价的构成因素,涉及较广泛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经济学科。

本课程以建设工程定额应用为导向、以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为主线。在阐述建设工程定额的组成和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定额的应用、工程造价的计算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最后以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文件的编制为总结。随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逐步推广,本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新的计价规范,努力结合市场需求,坚持适用性强为原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以适应行业市场的需求。

一、“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现状

“土木工程概预算”(原“建筑工程概预算”)是石河子大学工程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从1998—2002年,将“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建筑工程专业开设,2002—2009年,随着学生就业途径的拓宽,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学生就业的方向之一,“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相关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由原先的2名主讲教师发展到3名主讲教师,相应的实践教学手段不断丰富:电算化软件课程开设;由主讲教师主编的用于指导学生电算的广联达软件的相关教材投入使用;结合实际工程的施工图纸,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2009年以后,由于2011年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增道路桥梁专业,“建筑工程概预算”更名为“土木工程概预算”,成为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和道路桥梁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目前,该课程理论总课时32学时,总学分2个学分,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中课程设计时间为1.5周,毕业设计时间为2周。

二、“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2010年之前,本门课程在学院的名称为“建筑工程概预算”,主要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第七学期开设,前期36学时理论学时结束后,进行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第八学期与工程概预算相关的毕业设计时间为2周。笔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和2周的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计时间紧迫,质量参差不齐

以往的课堂理论教学,教师基本以书本上的知识点结合书上极少的例题进行讲解,基本没有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课后作业资源极少,学生缺乏实践动手的机会,基本没有为课程设计奠定实践动手能力基础,因此学生在课程设计开始的一两天内,基本无从下手,教师费时费力,需要将学生从零动手基础引入课程设计,造成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时间紧迫,课程设计质量参差不齐。

(二)课程设计资源匮乏,学生积极性不高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任务是,学生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完成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图预算,需要教师提供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作为课程设计资料,另外,还需要施工设计图纸中使用的图集、规范等配套资料。以往本课程的课程设计由主讲教师整理收集了三套完整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及相关的配套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施工图预算。对于一百多名学生,三套施工图纸及配套资料显得相当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效果难以达到。

(三)课程设计环节孤立,未达到预期效果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联系紧密,通过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应做到学生通过概预算课程中的算量,为施工组织安排人力资源提供工程量数据,从而达到建立相关课程联系性,建立学生专业素质的效果。但是由于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在学院是第六学期开设,无法与本课程设计进行衔接,造成这两门课程设计之间孤立,使本课程设计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施工图预算是进行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往的课程设计环节缺乏建立学生专业系统素质的思考,也造成未能达到本门课程设计的效果。

三、“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经过多年教学和工程实践,本课程组教师在强化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思考与改革,创立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本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1.本课程实践教学是本专业学生建立专业系统素质的纽带。作为大学的专业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除了完成单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以外,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建立系统的专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本门课程是在第七学期开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的实践性与相关课程联系紧密,通过本课程实践教学,逐步加强学生对本课程体系整体系统性的培养,从而转化为学生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一方面是对学生第七学期之前所学相关专业课程与本课程加强系统联系,另外一方面是对第八学期学生毕业设计做理论铺垫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铺垫,具有重要枢纽的作用。

2.培养目标:重实践,强技能,夯素质。本课程学生所掌握技能是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除了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管理以外,从事工程造价管理也是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之一。本着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拓展培养目标,培养兼具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是本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改革

1.实施土木工程概预算课堂与课后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为了奠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坚实基础,在2013—2014及2014—2015第一学年,在土木工程2010—1、3班和2011—1、2、3、4班实施了课堂和课后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其中包括“引实际工程进课堂”、“拿实际工程当作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另外,在理论课阶段,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堂后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为课堂教学的延展。

2.转换角色,课后学生收集实践教学基础资料,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分析以往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欠缺的原因,加之学生宿舍及教室网络环境的改善,突破了以往必须有纸质资料作为教学资料的限制,课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阅需要的资料:图集、定额、规范等,一方面解决了资料欠缺的问题,另外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学生积极动手,提升思考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更进一步将所学的专业课程系统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有益。

3.改革课程设计,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了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的改革,即通过工程招投标环节模拟,主要侧重点在商务标投标现场的模拟。本次课程设计改革中,设置了一个实践教学改革实验班,本班通过一个小组编制工程标的、三个小组编制投标报价,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进行招投标现场的模拟。由于实验效果的原因,学生较非实验班学生看图仔细,在编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甚至超出了本次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效果良好。学生在组织招投标模拟现场的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精神,不断收集资料,使整体流程进展十分顺利,学生受益匪浅。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改革,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地探索努力,从不同的源头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学相长,效果十分显著[2-4]。

4.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自土木2009级开始,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对于理论知识的课后习题,教师将收集的电子版习题,通过网络发给学生练习;对于应用型知识的课后习题,采用实际工程的案例图纸作为作业,学生进行系统联系;另外结合身边的建筑物为作业案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准备作业基础资料:动手量尺寸、找定额、翻图集,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鉴于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开辟适合本课程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途径,即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化——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课程设计小组化、资源丰富化、环节增加场景模拟——毕业设计独立化——第二课堂丰富化的实践环节,分五步走强化实践教学模式[5]。此实践教学模式必须依托本课程建立的网络课程以及一类课程建设平台,为此模式顺利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素材和丰富的实践资料,确保有充足的学习材料和提供空间上的保障。

1.课堂教学素材实例化,奠定实践理论基础。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突破仅仅讲授单一理论知识的条例化,引入实际工程作为课堂素材。对于工程计量章节,结合实际工程图纸讲解、讨论分部分项工程计量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实例讲解的过程中,将本课程与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相关课程知识点进行衔接及梳理,构建学生对该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2.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多样,不拘泥于课本或者固定习题,以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为主要原则布置课后练习。作业内容主要考虑对课程基本理论加深理解与掌握。主要以实际施工图纸为主,辅以教师自编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量。例如,主讲教师认为在土石方工程和砌筑工程学习完之后,可以自设一道综合案例让学生思考并动手练习,练习内容包括:土石方计量、砌筑基础计量、回填土计量及余土或缺土的计量。通过此综合例题,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分部分项工程计量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这些项目中的细节问题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查找电子版的定额和图集来完成,此过程能够增加学生完成本门课程实践性练习的系统性,并提高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形式,巩固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基础,将课堂理论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实践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3.课程设计环节设计与改革。课程设计小组化,提高学生积极性。将所有学生分成5—6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构建小组时,小组长进行统一的安排组织工作,采用直线式管理。以5—6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优势互补。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做到“任务有人算,人人有任务”。小组式的单位使成员各尽其责,将总体任务分解,让每个成员自行承担某一部分任务,互相合作完成,克服惰性,使每一个学生有主人翁的责任使命感,奠定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资源丰富化,确保课程设计质量。克服以往由于只有三套完整施工图纸和相关纸质版图集、定额,学生做课程设计积极性不高,惰性大等缺陷,在2009—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时,收集增加了大量的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保证每一组使用独立的施工图纸,并且大大借助网络资源,借助本课程的网络课件和精品课程建设网站,保证施工图纸中所用图集、规范等相关资料充分,为学生课程设计扫清一切资源障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程设计质量,确保了课程设计效果。

课程设计环节增加招投标场景模拟,奠定实践动手能力。在小组式的计算工程造价的基础上,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增加了模拟实际工程招投标现场的工作情景环节。在理论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成立一个招标小组,三个投标小组,在课程设计开始前20天左右的时间,由招标小组编制并发出招标公告,三个投标小组购买招标文件并在课程设计时间进行投标报价的编制,按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日期提交投标文件。同时招标小组组织投标会议,进行投标现场模拟[6]。由于是学生自己组织模拟现场,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熟悉了招投标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并且加强了本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为今后毕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毕业设计独立化,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毕业设计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由单人独立完成一套施工图纸的施工图预算工作。此套图纸是在建筑方案确定基础上,学生自行设计结构部分,然后完成施工图预算工作,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图纸十分熟悉,通过查阅各种图集及规范,全国统一定额和地方定额,结合广联达预算软件,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第二课堂丰富化,培养实践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课程组教师从事科研和社会咨询服务的成果,结合本地建设工程具体实例、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工程项目可研报告案例及工程造价案例,引导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另外采用“项目导向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不断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在水利建筑工程学院2009级及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试点班级中,由于借助网络课件,精品课程建设网站,扩大了实践教学资源的来源途径,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5—6人的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施工图预算,课程设计质量得到了保证,并且由于增设了工程招投标模拟环节,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收获了本门课程知识,达到了本课程设计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保华,顾沛卿.人性假设与教育管理理论模式的演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

[2]唐艳娟等.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1).

[3]马洁,刘小河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

[4]高素春.建立高校课堂教学的项目管理理念[J].中国建设教育,2008,(4).

土建预算论文范文4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梁 刚度计算

中图分类号:TU3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327-01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混凝土技术出现以来的一次质的提升,它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施工的便捷化与抗震化,而如何去应用与研究这种混凝土技术的新数据将是一个难点,本文将主要以混凝土梁刚度的计算方法为基础研究,来讨论预设力混凝土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

一、实验设计

为了精确的得出预应力混凝土梁刚度计算公式,我们设计了以下试验来帮助观察具体情况,在观察的过程中采用了63组梁加荷直至被破坏的全过程,此外还使用了双面对比的方式来进行刚度计算。

(一) 试验梁的采用情况

我们采取了三种形式的试验梁,分别为T字形、I字形跟矩形。由T字形搭配后张高强钢丝作为模拟T形桥梁的具体情况,I字形搭配先张粗钢筋作为模拟空心板桥的情况,试验过程分别设置普通钢筋与预应力钢筋对比组,在试验梁的具体配筋形式上采取6种不同的搭配。试验梁按预应力定义:。

(二) 试验的观测过程

本实验在专业的结构实验室进行测试,对每片对比梁进行逐级加载过程直至破坏,加载过程采用3分点平均加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在不同的预应力梁进行不同力度的加载情况下会有什么不同。主要观察点在研究不同的加载力度对试验梁抗弯强度和破坏的机理、观察预应力梁在不同加载力度中应力和挠度变化的过程、观察预应力强度对试验梁变形起到的作用、研究不同梁在预应力不同的情况下形成的裂缝情况。

由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得出,试验梁在不同预应力的加载过程中,荷载-挠度曲线呈现出三折线情况,数据受到三部分影响,分别为:试验梁开裂前阶段、开裂到屈服前阶段与钢筋屈服后阶段。试验梁在开裂前阶段属于弹性工作阶段,挠度随着荷载的增长而出现较小增长,随着后续预应力的增加,梁截面的中和轴上移,试验梁的开裂刚度减小,所以梁的挠度增长率加大。在后期非预应力钢筋达到屈服阶段后,试验梁的裂缝明显增宽,刚度大幅度减少,挠度大幅度升高,这一阶段试验梁产生了较大变形。达到极限状态后,非预应力钢筋完全屈服,试验梁发生较大位移。

二、结合现有公式进行实际对照

目前建筑业常用混凝土计算公式分为4种:直接双线性法、解析刚度法、有效惯性矩法、曲率积分法。我们结合了试验梁的具体试验情况,进行了数据的检算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挠度较小阶段,梁没有达到开裂过程,各种公式的计算数值比较接近,观察的预计值相对吻合。当梁达到开裂阶段之后,挠度呈增倍放大,公式之间的计算值出现较大差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对比超过2,观察到的预计值差距较大。

(二)混凝土梁开裂之后刚度变化属于随机性变化,测量结果与预计观察值区别较大,对比4种计算方式得出的结果,取其中最接近变化值的公式进行计算,收集计算过程中的预计观察值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三)综合所有对比结果得出有效的计算公式,其中较符合的是直接双线性计算公式,这种计算方式在我国的PR W011-86基本公式以及WXB-QIR基本公式中就已经开始进行应用,但是通过计算发现,在开裂前与开裂后挠度的计算值并不统一,双线性计算法则在开裂后的挠度计算上并不吻合。

(四)在对于普通混凝土梁与微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计算工程中,采用有效惯性计算公式比较准确,但是这种计算公式会随着预应力强度的增加而变得不准确。

(五)解析刚度法的精确性不高,在不考虑荷载的数据修正过程下,开裂后的计算值明显发生偏差。

(六)由上述计算结果的出,目前单一使用现有公式的计算是不准确的,要想正确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刚度,可以采用双线性法与有效惯性矩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这两种方法相结合所计算出的刚度数据准确率在90%以上,多偏向与安全计算方面。

三、根据实验得出的刚度计算公式

我们由实验得出,可以在试验梁构件处于弹性受力阶段时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刚度,采取传统力学结构的公式,计算截面惯性矩与试验梁开裂前的刚度,开裂后由于混凝土梁刚度出现大幅度降低,就需要应用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短期刚度计算公式。以裂缝出现前的试验梁为案例进行计算,短期刚度为Bs=0.85EcI0。而已经处于裂缝出现时期的试验梁,可以假设弯矩与曲率成双折线关系曲线,那么双折线焦点位于Mcrc开裂弯矩中,在后期的刚度计算公式与前期不同,出现锈蚀率后,普通钢筋与预应力梁的粘结强度下降,修饰率达到临界点ηs1时,构件开裂导致锈蚀筋与混凝土之间沾粘性完全消失,这时候我们需要利用标准公式进行计算,假设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与曲率关系满足双折线变化,那么混凝土梁的短期刚性公式为,而ξ在0.4~0.6之间变化时,可以根据ηs≤ηs1来计算,得出的公式为,当ηs> ηs1时,ξ=0.6。那么我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假定开裂之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刚度降低系数为β0.4c,那么根据试验的出的预应力线性变化可以得出,,这几个公式,按照这几个公式完全可以得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刚度。

结语:

参照试验的出的数据,我们在国家规定的实行范围中,以基本公式为框架,计算出了混凝土梁的刚度公式,在利用实验过程中的开裂前过程、开裂至屈服前阶段和完全屈服阶段,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刚度计算的公式计算下,在计算的过程中应多应用预应力梁的挠度计算法则,就上述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本次实验效果优异。

参考文献

[1]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委员会.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议[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 李富民,袁迎曙.腐蚀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0,31( 2) :78-84.

[3] Zeng Yanhong,Gu Xianglin,Zhang Weiping,et al.Stud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rroded pres-tressed tendons [J].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2010,13( 2) : 169-174,209. ( in Chinese)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土建预算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速铁路 软土地基沉降 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048-01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早在20世纪初,Terzaghi等人就曾建立了经典的软土地基沉降分析法,以后又有很多人为该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地基沉降也已成为可能,但时至今日,地基沉降课题仍然困扰着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就一般的土木工程而言,仍在普遍沿用Terzaghi等人建立的经典分析法。在实用设计中,工程人员的经验和技术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究其原因,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新的理论和技术尚未成熟,且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工程测试手段提出了很高要求;二是地基沉降的分析需要理论与实践密切地结合,而工程技术人员总希望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能尽可能地简便直观,所需试验参数少而易确定,对各种工程情况均有良好的适应性,这就难免使地基沉降分析中需要加入一定的经验成分;三是地基沉降分析中涉及到地面外荷载的计算、土中应力的计算、土体固结度的计算、土体变形的计算以及土体试验参数的选用等许多环节,各环节之间又互有影响,其相互关系也随时间变化,因此,地基沉降的分析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1 计算方法

1.1 常规计算方法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计算分层沉降时考虑瞬时沉降、主固结和次固结沉降。计算沉降速率时,则采用Terzaghi的一维固结理论。这种方法采用了一系列假定,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符合,但由于简单易用,所需参数可在常规试验中确定,因而仍是实际工程中国内外最通用的方法,被纳入许多国家的规范。计算总沉降量S时,一般情况下,按瞬时沉降Sd与主固结Sc之和计算。当地基为泥炭土,富含有机质黏土或高塑性黏土时,应考虑计算次固结沉降Ss。

瞬时沉降Sd用弹性理论或一些经验公式计算;主固结沉降Sc的计算可用一维的e—lg p曲线或压缩模量Es,也可用黄文熙提出的三维分析法或Skempton和Lambe法;次固结沉降Ss采用次固结系数计算。工程实际中经常采用主固结沉降乘以一个修正系数ms的方法来计算总沉降量。

1.2 有限元法

理论上,这一方法可适合于任意的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可计入土层的不均匀性和土层性质的非线性特征等。

近30年来,已经提出了大量的土体本构关系模型理论,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是弹性非线性本构模型理论,它以弹性理论为基础,在各微小的荷载增量范围内,把土看成弹性材料,从一个荷载增量变化到另一个荷载增量,土体的弹性常数发生变化以考虑非线性;二是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认为土体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把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结合超来建立土的本构关系模型。

在弹性非线性模型方面,最常用的有E-μ和K-G弹性非线性模型。在软土问题计算中,Duncan-Chang的E-μ模型应用最广。其主要特点在于模型概念明确,简单实用,可以利用常规三轴剪切试验测定所需的计算参数。另外,其计算结果近似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计算的沉降值与观测值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但水平位移相对较差。

用弹塑性模型成功地解决一些实际的土工问题不是很多。多数集中在应用改进的剑桥弹塑性模型上。国内沈珠江、黄文熙和殷宗泽各自的弹塑性模型的应用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一般认为,弹塑性模型的计算结果偏小。

1.3 曲线拟合法

鉴于固结沉降理论在很多情况下尚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因此,用实际的沉降过程线推算固结度以及最终沉降量等,是预压固结软土地基工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分析工作。国内外曾采用经验公式来预估沉降和时间的关系,由此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有几种方法,分别是三点法、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沉降速率法以及在日本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浅岗法、星野法等等。在观测的时间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后,而后期的沉降往往推求上面就会出现误差很小的,而这样就会用在软基的最终沉降的推求上面。通过各项资料中显示,在各种方法中的预测精度与观测和预测的时间上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在软基加固方法、对应的不同地质条件以及荷载条件上与适用性和预测精度都相互存在着问题。

1.4 反演分析法

反演分析法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已有的沉降观测资料,反演得到正分析中的某些输入参数,使正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测沉降充分接近。如可以通过反演分析确定原位固结系数,再根据Terzaghi的一维固结理论推算出最终的沉降和沉降量的发展过程。

1.5 人工神经网络法

人工神经网络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朝以来,迅速发展为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并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近几年,国外已将人工神经网络成功应用于岩土工程位移预测,国内也已开始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岩土工程位移预测、砂土液化、边坡稳定、本构模型等领域。神经网络方法从模拟人脑的形象思维人手,具有非线性、并行性、鲁棒性和强泛化性等特点,对于处理具有非线性的岩土工程信息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2 结语

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很多,很难对它进行简单的归纳分类,许多计算方法是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上几种。本文仅对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不同的适应情况。在实际工程的沉降计算中,要熟练的掌握各种方法才能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灵活地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炳龙.高速铁路路基工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 杨广庆,等.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与施工[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土建预算论文范文6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有限元;计算模型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具有变形小、结构刚度好、行车平顺舒适、伸缩缝少、养护简单以及抗震能力强等优点。其与连续梁的主要区别在于柔性桥墩的作用,使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本上属于一种墩台无推力的结构,而上部结构具有连续梁桥一般特点。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桥梁结构的空间位置及形状随施工的进展将不断发生变化,要经过多次的体系转换过程,若同时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结构自重、施工荷载以及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徐变、施工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将可能导致桥梁合拢困难、成桥线形与设计要求不相符、设计状态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大跨度桥梁的施工预拱度、主梁梁体内的应力等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施工控制是连续刚构桥修建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证措施,主要包括几何(变形控制)、应力控制、稳定控制和安全控制,其中安全控制是桥梁施工控制的重要内容,变形控制、应力控制、稳定控制的综合体现。由于结构形式不同,直接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也不一样,在施工控制中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安全控制重点。

本文以温福铁路客运专线田螺大桥作为工程背景,对该桥悬臂浇筑施工过程进行了应力控制研究,对施工控制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采用大型计算软件MIDAS/CIVIL对全桥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并对实测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

2. 工程背景及测试方法

温福铁路客运专线田螺大桥位于云淡门海纯潮区,通航净空为120 m×24 m,主跨为(88+160+8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全桥立面布置见图1。

图1 田螺大桥总体布置立面图(单位:cm)

梁体采用C60混凝土,墩柱采用C45混凝土,承台和桩基采用C30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T5224-1995),标准强度1860MPa,直径15.2mm,弹性模量Ey=1.95x105MPa的低松弛钢绞线。

3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田螺大桥为三跨高墩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梁桥梁,分析计算采用有限元综合分析程序MIDAS/CIVIL, 且桥的单元类型采用MIDAS/CIVIL中的“变截面梁单元”,由2个节点构成的,是属于“等截面或变截面平面梁单元”,具有压、剪、弯的变形刚度。为了更真实的模拟实际工程现场,在MIDAS/Civil中材料的选取时混凝土选用自定义材料,从现场及实验室的资料定义材料参数。全桥计算模型共划分155个单元,164个节点,其中上部结构123个单元,桥墩32个单元,全桥采用“自适应控制法”进行施工监控。全桥计算模型如下图2所示。田螺大桥

图2田螺大桥有限元模型

4 成桥阶段内力及应力计算结果

施工控制仿真分析,就是通过合理的模型,采取有效的结构分析方法,对桥梁的成桥线形、受力状态和施工中的线形、受力状态进行一定精确度的模拟分析的过程。现以田螺大桥的成桥状态为例,在恒载+活载组合下结构的内力及应力见图3和图4.

(1)主梁弯矩图(kN.m)

图3全桥弯矩图

(2)主梁剪力图(kN)

图4全桥剪力图

(3)主梁应力图(MPa):

图5全桥上缘应力图

图6全桥下缘应力图

通过图3-图9可以看出,成桥状态下的弯矩、剪力和应力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满足铁路桥涵施工规范中对C60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为20MPa,抗拉极限强度为1.17MPa的安全要求。

5 应力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节段的施工循环,在立模、混凝土浇筑之前、混凝土浇筑之后、张拉预应力之前、张拉预应力之后均应进行应力应变测试并与变形测试同时进行。

图7 计算应力与实测应力的比较

图8 计算应力与实测应力的比较

图11 计算应力与实测应力的比较

图4-34计算应力与实测应力的比较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明显的看出,计算应力与实测应力的曲线形状大致相同,这说明本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符合实际,施工也是基本符合规范要求的。对于梁段的上缘应力,实测值明显大于理论计算值,这是由于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的超张拉及施工过程桥面上的施工荷载等引起的。对于梁段的下缘应力,则基本上表现为在20#块施工前实测应力小于计算值;而在20#块施工之后以及后续的合拢段施工中则表现为实测值大于计算值。这是由于前期受桥梁自重以及施工荷载影响导致箱梁下缘受压,抵消了一部分张拉的预应力,使得实测值偏小;而自20#块的施工开始桥梁即将合拢并完成体系转换,使下缘压力减小,实测值重新高于计算值。

由上述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可以看出主梁应力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较小,箱梁混凝土采用C60,在允许应力法施工中其抗压极限强度为20MPa,抗拉极限强度为1.17MPa,计算值及施工过程实测值均在规范限值之内,整个过程混凝土的应力是安全的。这说明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以及合拢等施工过程是规范的,同时也说明了本文所采用的计算模型是正确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测点的埋设是成功的,进而可以判断连续刚构桥在悬臂施工过程中是安全可行的。

6.结论

本论文从工程实际出发,以田螺大桥为工程依托,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稳定性分析。监控过程表明,“自适应控制”理论能很好的适用于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监控,只要系统逐渐过渡到自适应状态,桥梁状态即在控制之中。因此,对系统参数以及计算模型的修正是施工控制的核心内容。

结构自重误差在大跨度桥梁中普遍存在,并且对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影响都很大,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自重误差。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力与位移均在控制范围内,并且实现了误差极其微小的主跨精准合拢,合龙后线形与预计线形有很好的吻合,可见田螺大桥的控制系统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黄建跃, 王树林.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主梁变形监测的必要性与方法. 桥梁建设,2003(1):48-52

[2] 武芳文等. 连续刚构桥梁悬臂施工线形控制分析. 铁道工程学报,2006,7 (4) :29-34

[3] 张永水, 曹淑上. 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方法研究. 中外公路,2006, 12 (6): 83-86

[4] 雷俊卿, 王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测与仿真分析. 铁道学报,2006, 4 (2):74-78

[5] 陈浩. 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的稳定性分析[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4

上一篇数学专业

下一篇地理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