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范例6篇

读书不觉已春深范文1

这本书的作者是冰心,原名叫做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她是我国女作家、女儿童文学家,1922年《繁星》和《春水》在《晨报副》上发表,这一首首富有哲理的小诗,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冰心的影响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1一直习惯于看小说,读散文的我,今天竟然对冰心奶奶的诗集《繁星-春水》爱不释手。第一次是在语文书上见过,当时,这一首打动了我: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样简单的几句话,竟然能把人物的心灵刻画的如此生动。于是,我不再单纯的喜欢看小说和散文了。

冰心奶奶的诗集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只是发自内心的把感受记录下来而已,也不是类似于悲剧的那种,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它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所以,母爱,童真,自然就成了她诗歌的主旋律。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见,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纯真,多么的令人回味啊!

“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洽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用一种愉悦,惊喜的心情去感受春,春就会为你而变的可爱,美丽!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一首小诗抒发了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冰心善于捕捉那一瞬间的灵感,从而构出美妙的小诗。冰心的诗往往是有双重内涵的:一是母爱,童真,自然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童真以及自然的深深赞颂。她的诗并不难懂,简单的诗中往往蕴含着层层哲理,给人以一种无穷的回味和启迪。冰心的诗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深长,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着幽艳的花儿凝望,为着将来的果子,只得留它开在枝头了!”

“紫藤萝落在池上了,花架下长昼无人,只有微风吹着叶儿响。”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2面对着冰心的诗歌,我会不由自主地有一种被净化了的感觉。当我读完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了,我觉得自己被孤独紧紧地抱住了,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当我读到:“幢幢的人影,沉沉的烛光——都将永别的悲哀,和人生之谜,刻在我最初的回忆里。”这段文字使我深深的沉醉,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它在此刻说出了我的心声;也许是因为我阅读的时候太投入了;也有可能是因为……许多的原因都有可能会产生,我自己也无法一一列举出来。“幢幢的人影,沉沉的烛光”会使你们想到什么?它会使我想起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一位老太太坐在点燃着蜡烛的桌子的旁边,在一间两百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只有她一个人在这空荡荡的房间里读书,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清清楚楚地听见。这会是多么得孤独,多么得无助啊!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自己身边的老人也遭受同样的待遇,让他们感觉到寂寞。现在想来,我的爸爸妈妈,这点儿做的还是蛮周到的,没有让他们的父母一个人安享晚年,让他们和舅舅舅妈住在一块儿,每年都会去看他们十多次,陪他们谈心聊天。有趣的是每当我们去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播放“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家人开心的在桌边吃着饭,我相信,这时的老人们都会是最开心的了。我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过;“老人们最喜欢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他们之所以唠叨也是希望我们多多关心自己,所以,以后如果我很唠叨的话,你可不要嫌我烦哦,你老了也会是这样的。”

读完这首诗歌后,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我们不要让自己家里的老人感到孤单无助!

第一次认识冰心是在小学低年级课文《三寄小读者》中,冰心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和蔼可亲,一心为孩子们创作的老奶奶.初中时,我再一次在(《繁星》《春水》提要)中读到冰心的作品,使我对冰心有了认识.我被她那生动、优美的文字深深的文字吸引住.

终于,我在暑假时买到了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我拿到刚买的书,兴奋不已.

冰心的这两本诗集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

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亲是大写的“人”,母爱是崇高,无私的爱。“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有躲到你怀里。/”

冰心的心中永远有一颗童真的心,正是因为有这可童真的心才能写出孩子们喜欢的文章。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来开玩笑,低下来弄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唱出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崇仰和追求。

《繁星》、《春水》里歌咏自然的诗篇,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

冰心的小诗不仅表达了爱的哲学,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它是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新与旧的斗争。有一些小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的信念: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吧,/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通过这本书,使我感到了童年的美好,母爱的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繁星·春水的表达的主要内容总结在一起莫过于是母爱·童真·自然

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赚取人们的“泪珠”,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像。在她理想的人世间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竟会使我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我读懂了人世间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坠入了凉静的安闲的境界,我会想到人生是多么有意义呀。

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当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可靠的避难所。

与对母亲的颂扬相联系的,便是对童真的歌咏,以及时一切新生、初萌的事物的珍爱。儿童是纯真的,因而也最伟大,草儿是弱小的,世界的欢容却须赖它以装点。她放情地赞美纯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现了她的纯真与纤弱,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她亦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歌咏自然,描绘自然之美:”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不施浓墨重彩,没有夸饰与渲染,只是用轻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她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表现在这短短的诗行中了。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时,裂成了两半了。”有一些小诗,表现了她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的信念。这温婉的诗句,固然表现了她“自我为中心的宇宙观人生观”,然而,又何尝不是对革命的新生力量的信任与鼓励呢。

她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3《繁星》、《春水》体现了两大主题:一是纯真的童心;二是圣洁的母爱。主要内容是对母爱、童真及大自然的讴歌。

《繁星》共164首,主要体现纯真的童心。《春水》共182首,主要体现圣洁的母爱。《繁星》《春水》是冰心奶奶给我们点燃的一盏爱与美的小桔灯,是人生的一个指向,是一个永恒的渴望,是遥远的一个梦想。《繁星》、《春水》中还有一些歌咏自然的诗篇,不施浓墨重彩,没有人为的夸猸和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

一句“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却需要你的点缀。又一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总之,在冰心奶奶的诗句中,我们总能学到很多。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别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读完这本诗集,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冰心奶奶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冰心奶奶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这繁星春水,我的心灵微微触动了一下,也许,这便是感动……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4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记得在冰心写的《繁星·春水》中曾经有这样的一首小诗: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虽然这小诗只有三十来个字,但却深深地体会出母爱是多么的博大无边!不是吗?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当我们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们,是妈妈的心;当我们不听话,妈妈动手打我们,最痛的同样是妈妈,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是,当妈妈帮我们补衣服刺到手指,妈妈仍然会觉得开心,因为如果她的痛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就算是痛不欲生,对于妈妈来说也是值得的。这使我想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妈妈对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没办法报答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真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最伟大的人,而这怎么可以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在这个地球里,每个人只有一个亲妈妈,我们必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中为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唱出《世上只有妈妈好》,就这么简单,妈妈也会觉的心满意足!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5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卧冬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布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看与幸福。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看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看。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6最近,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感触很深。冰心奶奶以其温柔与忧愁的抒情风格歌咏了纯真的母爱,描绘了大自然的美。《繁星》由16首小诗组成,冰心奶奶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她将神圣的母爱,纯洁的童心和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全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利用笔尖谱写在了《繁星春水》中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文中第一段: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颂赞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祥和,清幽,和谐而又宁静的夜空。冰心奶奶让这样一个神奇美妙的幻想让冷冰冰的夜空,无感情的星星,都有了思想,互相赞颂,含蓄的抒发了冰心奶奶对‘人类之爱’的追求。冰心奶奶真是别用一番心思呀。

读书不觉已春深范文2

关键词:中国文论;形式;研究;推进

张金梅教授将其著作《笔法与中国文论》惠赠与我已有多日,自己一直因忙于杂务而无暇仔细拜读,只能利用零散时间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读了若干章节,其余部分则大多只是泛泛而读。因此,本文所谈之感想,只是就自己所读章节有感而发。

不过,就目前我所阅读的章节来看,已然可以深切感受到,张金梅教授的这部著作无疑是一部颇为厚重的学术成果。说其“厚重”,可以从两方面观之。其一从外形上看,此书确实既厚且重,全书洋洋洒洒近45万言,页码达到400有余,拿在手中沉甸甸,从其厚度不难理解到作者为此书付出了多大努力和多少心血。其二从内容上看,此书更能给人一种学术上的厚重感,正如曹顺庆先生为此书所作序言中所说,其“在选题上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在观点上也有一定的创新之处”,“视野开阔,涉及面甚广”,“体现出作者相当厚实的学术功底”。从我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说,我想读到这部书的人一定都会和曹先生有同感。从该书中的部分成果分别发表于《文学遗产》、《思想战线》、《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研究》、《江汉论坛》等重要期刊,以及获得第七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的结果来看,上述评价显然并不为过。

不过,我读这部书时感触最深的却并不是该书的“厚重”特征,而是在“形式”这一关键词上。读《笔法与中国文论》一书之所以深受“形式”一词触动,原因有三:

其一是为这部书自身之形式所触动。该书很显然是一部典型的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著作,但作者从该书之题目到全书之论述都以“中国文论”这一概念替代“中国古代文论”这一习惯用法,从而使该书对传统文论的研究具有了强烈的当代意识。此话怎讲?记得十年前胡晓明先生曾发表《中国文论的正名》一文倡导以“中国文论”之名取代“中国古代文论”一名,“中国哲学,中国宗教学,中国音乐,中国绘画,似乎都不须加上‘古代’二字,即可明了其研究对象,为什么独独中国文论要加‘古代’二字,来强调它的传统性呢?”“中国哲学、中国音乐等都没有这个‘古代’二字,十分正常活跃地参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实践,而文论却因为‘古代’二字,反而画地为牢,平添出许多周折。设想如果当初就叫‘中国文论’,还会有人再谈什么‘转换’么?”[1]将“中国古代文论”正名为“中国文论”更多强调的是文论研究的当下性,而非仅将古代文论视为古董来考据与玩味,“中国文论”所替代的显然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论”这一名称,它更多追寻的是中国文论主体性在当代的彰显。因此,胡晓明先生将这一趋向称为“去西方中心主义”[1],这一趋向也正是近二十年以来一批古代文论研究者努力的方向,例如书籍有王运熙主编之《中国文论选》,期刊有张伯伟主编之《中国诗学》,会议有复旦大学的“中国文论”国际研讨会,文章则有陈伯海的《从古代文论到中国文论》等等,而西方学者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似乎为“正名”运动发出了来自境外的有力声援。这一“正名”运动所隐含的是一批学者在当代文论建设中对中国文论主体性的追求。

张金梅教授的这部著作也充满着“正名”意识,正如作者在该书绪论中所言,这是“一种自觉的学科发展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必然潮流”。作者在这部书中所表现出的这种自觉意识使该书在研究传统文论的过程中充满着当下意识,从而使其研究具有了开阔的视野及其探索精神。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并不仅仅停留于对具体对象的分析与阐释,而是非常注重“《春秋》笔法”在中国阐释学、中国文论话语、中国文学批评以及中国文化心理等的特征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对当下文化建设可以发挥的作用。如作者在第六章便专门论述了“《春秋》笔法”对当代文学精神、新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建构可发挥的作用。在谈“《春秋》笔法”与新闻精神关系时作者指出:“无论从理论基础和报导策略还是从近代以来的报导理论与实践看,客观报导都与《春秋》笔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已经深深融入了《春秋》笔法而不自觉。因此我们当今的新闻报导应充分利用新闻文体靠客观事实说话而不直接表露作者立场和意见的基本特征,即‘用事实说话’,继续秉承《春秋》笔法的传统,将其发扬光大。”[2]377在谈“《春秋》笔法”与人文精神时作者还指出,《春秋》笔法作为文化话语,“在中国现当代政治斗争、广告策划、日常生活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渐演变为中国人的一种攻击方式、话语方式和心理欲求乃至生存艺术”。[2]383所论新颖独特、所析透彻入理。这一研究理路是传统文论研究领域尤其值得大力提倡的,这一正名意识也正是这部著作具有较明显创新性的一个重要基础。

其二是为这部书注重对中国文论“形式”的研究而触动。“形式研究”在中国文论之现代研究百年历程中一直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对传统文论的研究从整体上看较偏重思想、观念、范畴、概念等内容层面的阐释,而较忽略批评文体、批评风格、批评语言、批评方法等形式层面的研究,引用李建中先生的话来说,便是过去研究过于重视“说什么”的研究,而较忽略“怎么说”的研究。[3]因此,“形式研究”恰是当前中国文论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推进的重要方向,正如李建中先生所言:“中国文论的‘说什么’(言说内容)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心,这方面的过度研究因其对‘怎么说’(言说方法)的忽略而造成中国文论现代转型的困难。中国文论自身一向有重视‘怎么说’的传统,这一传统的文化根是自周秦诸子以来的诗性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中国文论的‘怎么说’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超越时空的生命活力,既可支撑中国文论的现代转换,亦可针砭中国文论的流行病症。”[3]因此,新世纪以来,与“怎么说”相关联的中国文论“形式研究”已逐渐开始为一些学者所重视,如一些学者已然开始关注中国文论诗性言说方式、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特征、中国文论批评语言特色等问题的研究。张金梅教授的这部著作在中国文论“形式研究”方面所做的探索,我觉得是尤其值得称道者。

在《笔法与中国文论》一书中,作者以“春秋笔法”这一言说形式作为研究的主要线索,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这一言说方式对中国文论话语言说方式、话语解读方式以及意义建构方式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春秋》笔法”对中国文论形式之特征的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第四章便深入探讨了“《春秋》五例”对中国文论话语的影响。在这一章中作者首先指出“《春秋》五例”与“赋比兴”有着密切联系,认为“赋比兴作为中国文论话语的言说方式,虽与《春秋》五例不存在渊源有自的关系,但中国文论对赋比兴的提倡却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与《春秋》五例相融相通”。[2]260作者通过详细论证,指出“赋”之“直铺陈”与《春秋》之“尽而不”相融相通,“比兴”与《春秋》之“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的内在一致性。其次还指出“《春秋》五例”之“尚简用晦”的特点影响到中国文论话语崇尚简约含蓄的特征,“《春秋》五例”之“微而显”和“婉而成章”对诗评话语的深刻影响等。所论新颖且富于启发。再如,作者对《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批评方法关系的探讨同样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通过大量材料的辨析,指出了“《春秋》笔法”在小说评点中的广泛运用,并深深影响到了传统小说评点内在精神与评价标准,而传统索隐批评同样深受“《春秋》笔法”含隐蕴藉特点的影响。类似这样的“形式研究”,在这部著作中还大量存在。可以说该书从“《春秋》笔法”这一全新视角对中国文论“形式”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无疑为这一领域研究的拓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其三是为该书重视中国文论“形式”研究而不止于“形式”研究所触动。“形式”与“内容”二者从来都不是对立之关系,而是相融相通之关系,所以“形式”问题往往与“内容”问题有着密切关系。在这部书中作者对“《春秋》笔法”对中国文论“形式”之影响的研究就没有止于“形式”,而是透过“形式”深入到了中国文论的诗史特点、阐释方法以及伦理特征等“内在”内容。例如在《春秋》笔法与诗史关系一章,作者首先以孟子所谓“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为切入点,分析论证“《诗》亡然后《春秋》作”不仅是《春秋》笔法文化功能的鲜明写照,也是中国文论诗史精神的重要源泉;接着分别剖析刘知几的“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章学诚的“作史贵知其意”、杜甫的“诗史春秋笔”的内涵,从《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的话语言说方式和意义建构方式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史蕴诗心”和“诗具史笔”的意趣,使史的“诗化”和诗的“史化”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又如“《春秋》无达辞”与中国阐释学一章,作者便对“《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的经学阐释法对中国文论阐释方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由《春秋》‘微言大义’衍生的‘《诗》无达诂’虽是一种解经的方法,但由于它触及到文学理解和阐释活动的根本规律,所以被后世的文论家和美学家普遍接受并加以改造,从而使‘《诗》无达诂’走向‘诗无达诂’,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学阐释理论和文学阐释方法”。[2]223再如在第四章中谈到“《春秋》笔法”对中国文学伦理化的影响时,论述了“《春秋》五例”之“惩恶而劝善”对中国诗论之“美刺”、“讽谏”,赋论之“劝百而讽一”,戏曲小说的伦理教化功能等都有着深刻影响。研究“形式”而不止于“形式”,这是该书所展开的研究令人感觉深刻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优点是值得此后中国文论“形式”研究者借鉴的。

这部著作尚可称道处绝不仅仅上述若干点,这里只就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谈了谈。以此厚重之作观之,相信张金梅教授今后一定能创作出更多学术精品,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1]胡晓明.中国文论的正名[J].西北大学学报,2005,(5).

[2]张金梅.笔法与中国文论[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读书不觉已春深范文3

自古以来,书就是人类的好朋友。一本好书就如同一盏明灯,总是给人前进的方向。我们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打开书本,就是打开世界的窗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读书演讲稿中学生,感谢您的欣赏。

青春读书演讲稿1我的青春阅读的不止是书。

如果说青春需要一种素质,那么就需要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选择,或者运用那些锲而不舍的青春元素,登高望远人生的辽阔。在这些经过的风雨中,活出生活最朴素的意义和价值。

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世间风景,用一种悲凉去解读,领悟到的只有感伤与灰暗,或者是悲哀与不堪,那心地的滋味,眼前的景色,也都变得不一般,成为生命最沉重的压力、内心和这个世界最遥远的距离。

人生这一场经过,需要在迷茫中突破,本来就不排除,那些泪水背后的思考、觉醒和长大。哪里有不曾曲折的故事,哪里有不曾落泪的青春,那些出现在生命旅途中的故事,早已成为生命风景的映衬,或深或浅的色彩。

青春对梦想的思考,可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需要一个更宽的视野,超越这世态炎凉纷纷扰扰。看见生活那些温暖与明亮,在生命的积极中做出抉择;看破那些浮云聚散的灰色与伤感,做的了自己心地的主人。

青春这条路,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态度,去承担一种对人生意义的叩问和追求,活出一种充满力量的状态,和多姿多彩的存在。

都说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生在哪里出发,目标有多远,归宿在何方,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里这么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恰似这青春,不是任由那些来势汹汹的烦恼兴师动众,而是活出内心明亮的观照,最适合人生向前的生命力量。

青春也是一种对智慧的锤炼,温和而理性,欣赏与尊重,不可回避青春这条路的艰辛,更需要砥砺前行,更不免泪水伤痛,这青春也就活成了一场不一样的发现,和生命智慧的风采呈现。

人生需要自己去承担的力量,走过一段旅途,创造一片风景,活得出挺身而出,也活得出善良担待。不忘初心,用自己对青春的信念,活出对这个世界最好的赞美与祝愿。

对于青春的理解,不可否认,它是生命中最丰富和精彩的时光,历练着人生迎接未来的勇气和信念,也成就着人生承担压力和突破困惑的能力,当然也告诉着人生的遗憾,没有谁能在青春中停留,这一幕幕的生活场景,不是活向了一个猜不透的世界,而是在提醒着人生,好好珍惜,好好活着,好好继续。

青春读书演讲稿2人的生命中,宝贵而美好的东西很多。有一种美好,梦幻绚烂,五彩斑斓,像漫天遍野的原上草般生机勃勃,却又转瞬即逝,稍不把握便如流沙从指尖滑过,消逝得无影无踪。这种美好,就是青春;青春,有无限的可能。

我的人生,注定与常人不同。从我出生甚至是未出生的某一刻开始,我就有了“残疾人”这个身份。这身份让我不能到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让我与这个社会好像无法产生接触和关系,让许许多多梦想、精彩、收获都与我无关。但,我也有青春。虽然我肌肉萎缩、脊柱侧弯,不能走路和坐立,日复一日地躺在同一张床上;虽然我写本文时还不到十九岁,年纪轻轻,但在我的记忆和感觉中,我去过很多地方,有过很多非常丰富的经历。

我记得,有一次,我站在一望无边的大森林里。这古木参天的大森林是在山间的,空气清新,花果飘香。养眼的绿色随处可见,四周幽静,微风送爽。在这大自然的环境中,我不时看到几只鹿出没,它们顶着美丽粗大的鹿角,朝我这位来客望了一阵子,眼睛里充满天真,似乎在想为什么以前从没见过我。鹿走远后,又有几只小兔子从自己的窝中爬出,极其快速地爬到另一个窝中,像跳动的小球让人看不清,要知道,兔子可是有三个窝呢。鲜花芬芳娇艳,各色花朵都在绽放,让赏花的我心醉。静下心来,我听见哗啦啦的声音,那声音让听觉受到滋润。我循声走去,发现一条清泉,从黑黑的大石头上缓缓流过。

我想,如果从远处看,我一定像一颗小点,身处大写意的山水之中,活在高远的天与广阔的地之间,与清秀又豪迈的大好河山为友,与自然融为一体,一片清雅。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啊。

我蹲下身,用双手捧起泉水,仰头喝了下去——啊,好甘甜!忽然,我听见风旋转的声音,知道有人来了,便赶紧躲在一旁的树后,悄悄地观察着。只见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头戴金箍、腰围虎皮,挥动着手中金色的棒子,向这边走来。风旋转的声音就是他挥动棒子带来的。在他确定前方没有危险后,一匹白马驮着一位面容慈祥的高僧,也走了过来,白马旁边还有一只直立行走、肩扛钉耙的猪;一个满面胡须的和尚。我想知道他们会经历什么,于是开始跟踪他们。

他们发现树上绑着一个小孩儿,小孩儿向他们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并请求解救。白马上的高僧一听便要救,可那猴子却极力阻止,然后他们走远了。可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回来了,我也只好跟着他们原路返回。高僧还是救了小孩儿,谁知小孩儿是个妖精,把高僧抓走了。怎么办?我怎样才能帮助高僧脱险呢?我来到妖精的住处,差点就把妖精打败了,只是妖精一喷火我就无能为力。

后来,我就随着那猴子,去了天上的很多地方。天上真是仙气飘飘,美轮美奂!云海不断翻滚,宫殿大气辉煌。我感到十分逍遥自在。我跟猴子请来各路神仙,但都没能打败妖精。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厉害,让妖精动弹不得。妖精也弃邪归正,成为了善财童子。我的这段经历,真美妙呀,它是我在阅读小说《西游记》时进入我的记忆中的,就好像我真的经历过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坐在一间教室里。我向周围随意望望,发现同学们都是白人。老师是个神父,他没有发现我的肤色与其他学生不同,我猜他一定挺愚蠢的,不是那种有智慧的、亲切的神职人员。神父气急败坏地抱怨,叫几位学生站起来,质问复活节的蛋糕里被谁撒入烟灰。结果,一个小男孩被他开除了。我悄悄跟踪那小男孩,想知道这回又有什么发现。

原来,小男孩早年丧父,家里非常贫困。我跟随他,去车站食堂做杂役,见过了各种压迫和凌辱,深刻认识到一些有钱人是多么不把穷人当人看。我就这样跟他一起过着辛苦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我陪伴着他和他的好伙伴,看到一支队伍来到这座小镇。他加入了那支队伍,进行了几次激烈的战斗,把我看得热血沸腾,让我觉得自己的事都是小事,那一场场战斗让我忘记了自己。

战斗结束后,我随他一起参与建设。这时的他已经长大了。我跟他穿过白桦林,走过庞然大物般充满机械感的工厂。建设铁路的工地条件非常简陋,我冷得受不了,上下牙打架,浑身哆哆嗦嗦,心想自己会不会被冻死在这里,那是刺骨的寒。可他呢?依然在劳动!

后来,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直至瘫痪在床、双目失明。他开始了文学创作的事业,先是把字写在硬纸板上,后是请人代录。我原本以为自己瘫痪在床还坚持创作,是挺厉害的,但他可不仅瘫痪在床,还双目失明,我觉得他比我厉害多了,我一定要戒骄戒躁。最后,他的作品出版了,获得巨大认可。我跟随他的这段经历,让我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懂得珍惜此生宝贵的时间,是我在阅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进入我的记忆中的,就好像我真的经历过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躺在一艘河船的一角。我那随意的扫视,让我不由得心里一紧——跟我躺在一处的都是黑人!那些黑人戴着手铐脚镣,一点都没有反抗的意识,我想也是没有反抗的能力吧。他们那朴实的眼神看起来充满痛苦,那老老实实的样子让我心疼,那无声的表达似乎已道尽了一切。有一位老黑人非常好,他很可亲,笑容憨厚,总是跟我讲一些他的人生感悟,我听着那些人生感悟,觉得除了有些软弱的成分以外,其他地方还是挺有道理的。他用十分亲切的语气告诉我,他原来的女主人是多么聪慧大气,是一位有头脑的夫人,只是男主人欠债才不得已把他卖掉的。

仿佛一道光芒照亮了这里,一位可爱的白人小妹妹朝我这边走来。小妹妹金发碧眼,肤色如雪那么白,五官很美丽,像一个可以玩儿的洋娃娃,让人有抱住她的想法。看到她,我想起了很多温柔美善的东西,她就像是世界上最纯、最善、最美的存在,是一个小宝贝,让我在某些瞬间以为所有人都是无害的。她在这里与那位老黑人聊得很开心,并很快与老黑人成为了好朋友。她家很有钱,她想买下老黑人。我说:“我是黑人叔叔的朋友,你把我也买下吧。”她对我这个大姐姐露出属于孩子的微笑,让她的父亲把我也买了下来。

我陪着小妹妹来到甲板。两岸风光雄壮瑰丽,有一种颜色鲜明、浓墨重彩的浑厚的美,这美带着几分狂野。我仿佛看到我身处的河船,是如何充满力量地将河水劈开,搅起并拖动河中的浪。我来到了小妹妹那华丽气派的家中。她家可真大呀!无数黑奴忙上忙下,花园被花朵装点得好看至极,建筑给人一种极富裕的感觉。我在她家生活得很好,与她和老黑人的友谊让我快乐,我们的生活真是享受。只是,小妹妹的母亲总是嫌这嫌那,还说我的到来加重了她的头疼病,让我感到美中不足,不过我的心胸可比她宽广得多,所以她的牢骚对我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有一段时期,我随身携带的物品总是又有找不到的。后来才知道,我的物品是被一个小女黑奴偷走的。那小黑丫头古灵精怪、浑身野性,对什么都不在乎,不管我问什么,她都不好好回答,只是嘿嘿傻乐。我试了很多办法,想让她变好,但都没有用。就在我准备放弃时,白人小妹妹用她那颗柔软的心,感动了小黑丫头,让小黑丫头意识到自己也是人,并且对大家越来越好,还把我的物品都物归原主了。我的这段经历,多么有意思,它是我在阅读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时进入我的记忆中的,就好像我真的经历过一样。

通过阅读,我体验到了许许多多不一样的人生。我觉得,我经历了无数次轮回转世,每次看一本新的书,我都宛如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新的人物,拥有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不仅阅读小说,还阅读文章、诗词等体裁,感受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拥有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情怀。我最喜欢的书是《道德经》,这本书给人智慧启迪,也带来审美愉悦。前人的经验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我们,让我们想前人之所想、感前人之所感,让我们不走或少走弯路,让我们了解更多人的故事、痛苦与快乐,而不是只知道发生在自己和周围人身上的事。但我们也不能读死书,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书上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做书本的奴隶。我的阅读方式,是网上阅读,而我上网的方式又与众不同:让别人在我的床上放好便携桌,将显示屏放在便携桌上,用几本书把显示屏垫高,再把鼠标放在我的手边。我用一根右手食指点击鼠标,点开一本又一本书,点出一段又一段旅程。

而我的盲人网友,他们阅读的方式与我又不一样了。他们在网上看的东西,都是读屏软件念给他们听的;而他们在现实中看书,则需要触摸盲文,也就是那些凸起的点。我与他们虽不是一种残疾,但都失去了很多健全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也都得到了珍贵的阅读文字的能力。这能力既基础又高级,让我可以演绎属于我的青春,呈现属于我的精彩,散发属于我的光芒。所以,我的青春也是梦幻绚烂、五彩斑斓的。

这就是我的青春阅读,像漫天遍野的原上草般,充满着生机和力量。你的青春阅读呢?

青春读书演讲稿3刘向有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的,读书可以使人聪慧。而我要说,读书,还可以使我们的青春更美丽,更绚烂。就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从前,一睹为快吧!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烽火连绵,民不聊生。作为汉室后裔,刘备一心想找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幸得诸葛亮。孔明自小饱读诗书,身处南阳,却心怀天下。隆中对,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统统不在话下,年纪轻轻就受人尊敬。孙权乃江东霸主,手下将领吕蒙,虽深谙带兵打仗之道,却目不识丁。经孙权劝说之后,吕蒙开始通读兵书,成为文武双全的将领,不禁让人刮目相看。

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无疑是中华民族最为动荡的时期。梁启超有云“少年强则国强”,在这时涌出了一大批爱国青年,他们心系国家安危,欲救人民于水火之中。鲁迅努力学习,到日本留学后,三改志向,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杆子,用满腹经纶和敌人打了一辈子仗,虽英年早逝,但他的青春无怨无悔。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发奋刻苦,最终成为中共重要领导人之一,领导着人民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紧张的外交局势,周总理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过人的的胆识巧妙应对各种尴尬和刁难。

难道不是读书,才让他们的青春更美丽吗?

现在我正坐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为的就是让青春更美丽!

青春不是年龄,而是心态。只要你保持自我,就能“foreveryoung”。而我们虽生在安宁的年代,但仍要奋力拼搏。因为所有负担都将变成礼物,所受的苦难都能照亮未来的路。让我们勇于拼搏,翱翔在青春的天空中!

我相信,读书让人生更自信,让青春更美丽!

青春读书演讲稿4秋风扫不尽落叶,这使我们想到久违的好友,想到飞逝的时光,也想到扑朔迷离的未来。自古逢秋悲寂寥啊!刘禹锡却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进而诗情大发,吟唱出千古经典,流芳百世。是什么让他在萧索中找到希望?乐观的心态?抑或是丰厚的人生历练?或许都是吧!然而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离不开他渊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高尚的情操,而这些都离不开读书!于是我明白,人因读书而境界不同,读书能使我们充分的表露自己的思想,读书能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

小学的我,总徘徊于作文大全和教科书之间,每次考试都能取得良好的分数,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安静的度过了六年的时光。懵懵懂懂的进入初中后,当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同龄人的优秀文章时,我被那澎湃的思想深深吸引了。相比之下,自己又是多么的苍白而平庸。于是我痛下决心,要书写一段与书的故事。

我接触的第一本书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是一段怎样激情燃烧的岁月啊!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当主人公保尔遇到挫折,迎接挑战时,我心里也充满紧张和期待。我能感受到保尔内心深处刻骨的挣扎,那般真切!我和他仿佛同呼吸共命运了,多么奇妙!当我吟诵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的心也燃烧了!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吗?我信服!此后,我对阅读的兴趣逐渐浓厚了,对生活,对自己的认识也分明深刻了。当我跟着每一位作家脚步的拍子,走进他们用灵魂和情感书写的天地时,便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后来,当老师把五彩斑斓的诗词世界介绍给我的时候,我再一次被征服了!中国五千年的古典文学是如此的浩瀚,如此的美丽,教我如何不拜倒在她的脚下呢?诗词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更是为我的人生点亮了一盏指明灯。失望时,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起伏、心态的重要;松懈时,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知晓了青春的可贵、努力的必要;烦躁时,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领悟了生命的平和、心安的需要……的确,古典诗词已然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因她,我的人生变的丰厚。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我坚信狄金森的话。书能承载我们的灵魂,读书能丰盈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读书呢?朋友们,就让我们行走在书的宇宙,青春作伴好读书吧!

青春读书演讲稿5我的青春阅读,是一个从幼儿就开始的精彩的过程。

第一次的阅读,大概是从我的年龄极小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也只能看一些只有图画的书,或是让长辈念给我听,所以虽然有印象,但是的确没记住些什么,不过这的的确确是我的阅读的开始。

进入学校后,我认识的字才渐渐多了起来,也正在那时,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书籍的重要还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现在,作为一个学生,我认为读书已经变成了我青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图画到现在的长篇小说,我阅读额的形式在不断变化着,但是从始至终我都不忘记在闲暇时间翻开书,无论是科普作品还是文学名著,我都会去品味那优美的文字中的底蕴。

但有人说阅读不一定都是要读书,对于这句话,我也是赞成的。读书,就是要从文字中感受作者的意境并从中吸收知识,那么我们身处复杂的社会当中,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就身处一部看不见文字的,叙述着我们的人生的书籍之中,我们也要善于阅读这本“无字”的“书”,它可以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奇妙而又重要的东西。

读书不觉已春深范文4

其实,你要问我喜欢什么,我会认真而坚定的告诉你:书。在书上,我学会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诗了。

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它带给我的,是一片海浪的歌谣;我漫步在诗的公园里,它给我送上的,是一阵醉人的芳香;经常嗅着阵阵油墨的清香,津津有味地阅读着。

读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后,我觉得春雨好象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我仿佛看到了春雨伴随着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的小路上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温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的花,开遍了美丽的锦官城。

读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后,我仿佛看到了阳光明媚的春天,在春天里到处鸟语花香。走近故人的小园附近,看到整个园子的春天气息已经关不住了,那生气勃勃的气息令人感觉十分清爽。在诗人转头回家的一瞬间,突然发现一枝艳丽的红杏偷偷地把头从墙里探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红红的,感受到园子里万紫千红的春色。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门前看日落,看者太阳一点点地爬下山。我突然想到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感受着岁月一点一点地流逝,我想伸出手捉住它,可不等我伸出双手,它早已悄然流逝。啊!是日落让我懂得了惜时,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让我看到了守卫边疆的战士们为国战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更让我看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无比神勇,竟然将箭射进了石头了。

几年下来,我读了越来越多的诗,真是数不胜数。 我对古诗越来越感兴趣了。我喜欢诗,它带我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我敬重诗,它将中华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带给了我;我欣赏诗,它把我们的心灵装扮得更美丽。

读书不觉已春深范文5

关键词:青春文学;饶雪漫;微博营销

青春文学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义界定,或者说,针对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文学作品,都能称之为青春文学。概念的青春文学在某一阶段又被称为疼痛温暖文学,在青春文学的发展初期,它的定位概念离文学的距离还是很远的,是属于商业化的产品。这也使得青春文学在发展初期受到极大的争议,甚至形成了对峙的局面,支持的人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不断追捧,也有抨击之人不屑之言频出。但是不得不说,青春文学类书籍虽然少出经典,但是畅销作品却是屡见不鲜,虽然一直争议不断,青春文学也依然凭借独特的魅力占据文学类图书的重要位置。

青春文学是由郭敬明为首的80后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创,因为青春文学的作者大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以全新的作品形式与不同的时代思想异军突起,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抢占了图书市场。青春文学的作品题材多以青春、校园生活等为主,读者定位也是青年群体。他们笔下的文字轻易就能拉近受众之间的距离,那些描写青春、校园的故事,其中穿插讲诉的叛逆与新奇,很容易让青少年读者心生向往,充分抓住消费者心理使得青学文学作品成为图书畅销榜上的常客。

青春文学作家饶雪漫,出生于1972年,青春文学职业。曾经与另外两位作家一起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写青春小说的作家组合“花衣裳”,可谓是开创了文学创作的先河。她的文笔独特,写有“青春爱情系列”“青春疗伤系列”“青春疼痛系列”等系列作品。代表作品有《小妖的金色城堡》、《校服的裙摆》、《左耳》、《沙漏》等等。

饶雪漫创办了中国青春文学市场的“青春疼痛”系列品牌,并掀起了一场“图书娱乐化”的革命。饶雪漫一直着力推动“图书娱乐化”,自打造出“内地第一本音乐小说”《校服的裙摆》之后,到后来颇具影响的书模全国海选,再到创作的“漫电影”系列。

享有“文字女巫”之称的饶雪漫,她的作品以百变的风格,优美细腻的文字著称,拥有一颗童心的饶雪漫对当今青少年的心理了如指掌,她写出的故事及笔下的文字能够直抵青春的最深处,轻易勾起青少年读者的内心深处对青春的美好向往。

她的作品多次登上全国各地(含港台地区)畅销书排行榜,是当之无愧的青春文学领跑人。并且曾在“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荣登作家富豪榜第4位,“2009第四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荣登作家富豪榜居第6位,“2012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2位。

并且她的经典畅销代表作《那些女生该懂的事》,曾荣获“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最佳治愈励志图书奖。饶雪漫的图书一直注重故事情节与图片影像的结合,唯美、甜蜜、疼痛交杂的文字风格,常常能够直指人心,饶雪漫的图书陪伴着很多人度过了那些青葱岁月。

饶雪漫作为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一直很受青年读者追捧,而《左耳》被各界一致认为是饶雪漫的巅峰之作。

从2005年出版第一版《左耳》总计销量超过一千万册,同时期销售的很多图书在图书市场早已不见踪影,可《左耳》的销售量却还是不断地再增加。

《左耳》主要讲诉的是年轻人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其中生动地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描写了这些性格迥异的年轻人有关青春的故事,并用极富张力的文字完美展现了当下青年人成长时期的疼痛和美好。

有读者这样评价这本图书:《左耳》是看了让人引发深思的一本经典小说,也会是青春疼痛系列小说的代表。因为以不同角色的角度来阐述人物的内心会显得更为自然和真实。

《左耳》留存着饶雪漫特有的伤痛与治愈并存的描写特点、曲折并意外不断的故事情节,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塑造尤其成功,是一部倾注着真诚的情感同时深刻表现青春少年生活、理想与爱情的优秀作品。

虽然饶雪漫已经于2012年底宣布不再撰写青春文学,可她的书籍仍不断有销售量,除却饶雪漫细腻的文笔功底受到读者喜爱之外,其书籍中多种多样新颖的卖点,恰当的营销方式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具有特色的图书营销方式,可以有效的扩大图书的信息推广面,让更多的受众知道书籍信息,吸引消费者购买,从而提高销售量。青春文学作品的受众更为年轻化、动态化,这也使得青春文学图书的营销方式更加多元化、新颖化。

饶雪漫的图书在营销方式上一直很有特色,《左耳》更是将各种营销方式融合,将饶式图书营销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左耳》主要有以下五种营销方式,同时也是五大特色。

第一,微博营销。微博营销作为新晋的一种最为受欢迎的营销方式,一直以操作简单、信息便捷、互动性强、能与粉丝即时沟通、低成本、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被广为使用。

新浪微博作为一款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是网络营销中最方便、快捷的一种。新浪微博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多使用者,青年成为其中的主力军,青春文学的受众又以青年人为主,《左耳》便掌握了受众心理,利用微博相关信息,使图书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饶雪漫除却经常在微博上摘取自图书的经典语录之外,还会及时的图书的相关消息,使得消费群体能够及时快速的接受到图书讯息。的与图书有关的话题,不仅仅可以使对图书感兴趣的粉丝将消息集中化,唯美的经典语录也能吸引受众的目光,进而打动消费者购买图书。

新浪微博本身就是一个利于粉丝聚集的平台,饶雪漫还经常利用微博与粉丝增加互动,一些有趣的小活动轻易就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更加贴近受众的生活,准确把握青少年的心理,通过掌握受众的阅读喜好,进一步掌握图书市场。

第二,图书销售链。饶雪漫的多部青春文学类图书,每一本都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故事,但是故事情节都是在一个相同的大背景下创作完成,有着些许内容上的关联性,这就形成了一个购买一本图书之后,想要再购买其他图书的销售链接。一本书的主角经常还会出现在别的图书中,若想了解透彻这样一个大故事,就会想要购买其他内容上有关联的书籍。读者无论购买了其中任何一本,都会引发好奇,产生一种购买链接,进而带动其他图书的销售。

第三,突出图书特色。用其他书籍所不具备的特色吸引购买者。在图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似乎能将视觉与听觉、阅读与娱乐等多方位融合的作品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同时引发受众的购买欲。

饶雪漫首创“图书娱乐化”及“图书影像化”概念,在自己的书中启用海选出的平凡女生作为书模,为作品打造主题歌,拍MV和电影短片等娱乐化的包装手段,并在作品中附送主题曲、影视剧光碟等,成为青春文学界声色亮丽的风景线。

《左耳》就属于一书两册,一本是纯文字的书籍,一本是同名的纸上电影。饶雪漫介绍说:“配上电视剧照一样的美图,把故事情节在纸上播放出来。”还有一系列改编的微电影《左耳听见》、《有一种幸福叫做听见》和《左耳旁边有个天使》等在网络上点击率也都很高,因为在网络上的热播,也使得图书的热度不断增加。

饶雪漫从图像、影像、声音等全方位同时来表现《左耳》这部作品,使得这本图书的热度不断,一经出版销售量就达到了“井喷”效果,这都得益于鲜明的突出特色,恰当的营销手法,成就了《左耳》的销售巅峰。

第四,书模海选。电影、电视剧的片头或片尾字幕标注“领衔主演”,观众已经司空见惯,可是如果看到一本图书的扉页也有这样的信息,是不是会觉得有些新奇?

饶雪漫乐于启用普通学生担任书模及演员,为其作品拍摄封面、插图,在多部青春系列小说中,大胆起用陌生的青春面孔,扮演文字版中提到的小说人物,并且进行了书模女主角的海选。业内人士认为,“书模”是以宣传读书和营销为目的,与其说“书模”是倡导读书,不如说是出版商营销的一种方式。因为传统的图书营销需要做大量宣传,费力且不易出效果,而引进“书模”营销方式很讨巧,更能赚人眼球,举行“书模”海选则更加赚人眼球了。

这一营销方法不仅扩大了宣传面,获得了高关注度,更使得与图书受众的互动加深,让普通的读者有更真实的互动感和参与感。

先有新奇的书模海选为图书造势,再以海选中的佼佼者为图书进行影像拍摄。清纯可爱的少女和清秀少年的图片,唯美靓丽的拍摄风格,使得《左耳》一书别具风格。真人小说人物封面配上青春小说的文字,为《左耳》增添了与众不同的吸引力。

第五,名人效应、偶像效应。名人效应也可以算是一种品牌效应,主要是指借以名人的影响力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如今,名人效应已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邀请名人代言广告,就是期望消费群体对名人的喜爱能够刺激消费,邀请名人参加活动,也是因为名人所具备的带动性等等。

《左耳》这本书之所以畅销,一方面也是依靠了这种名人效应或者说是偶像效应。饶雪漫作为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本身具具备了一定的带动力,另外《左耳》这本书中的启用的两位书模,都是娱乐圈的新晋偶像,分别是书中饰演张漾的林更新和饰演许弋的蒋劲夫,两位人气偶像的加盟,无疑为这部作品锦上添花。相关的粉丝调查也表明,因为喜欢这两位明星而购买了《左耳》这本书的不在少数。明星加盟的图书,粉丝无疑成为了潜在的购买力,无形中又为《左耳》带来了关注度及销售量。

结语青春文学的成功与崛起,除却青春文学的作家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阅读心里之外,独具个性的故事情节,独特的描述方式,以及新引人眼球的营销推广方式,才能够让追求新奇、浪漫的年轻人喜爱。由《左耳》一书可以看出,深知青年人心理的饶雪漫,不仅用其细腻的文字打动了无数读者,恰到好处的营销手法也是制胜的关键。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静静. 从韩寒的小说创作看青春文学的类型化[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59-62.

[2]刘艳玲. 《小时代》系列畅销现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3]王梓均. 饶雪漫图书市场运作模式初探[J]. 中华文化论坛,2014,07:38-42.

读书不觉已春深范文6

一、细读教材胜于钻研教辅用书

我们习惯于凭借参考书和教案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感情,设计教案,虽然教辅用书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点,但不如教材给人的感受真切灵动。例如课文《十五从军征》一文,看教材解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它告诉我们的是,要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题,把握诗歌的大概内容和诗情,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告诉我们文章的特色和写法,但是凭借这些因素进行教学,哪有因品读诗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再现的情境真切?由这些句子我们联想到一幅长期无人居住的凄凉画面,感受到诗人悲伤失望的感情。这里告诉我们的特色哪有自己通过细读文本之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获得的答案更深刻呢?细读文本才能够达到“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的最高境界。比起钻研教辅用书,还是文本给人的感受深刻。

二、细读教材可以进入美好的境界

细读文本,通过品味语言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语言情境再现,因为文字是情感和智慧的外衣。古人云:“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如我在细读课文《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时,在充满感情的吟诵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就仿佛来到了江南的春天,看到了那盛开的红花,在太阳冉冉升起时,那一簇簇红花鲜艳如火,此时,朝霞满天映照得花儿更加红艳,那明媚的春光胜过了燃烧着的火焰,一江春水碧绿得好像被蓝草染过一样,晶莹剔透。通过品味语言仿佛走进了江南一样,很容易就体会到作者对江南无比的喜爱和思念之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所以我们要细读文本,它远比直接参考教辅用书给人的印象深刻得多,教辅用书只能是一个借鉴、一个参考而已,细读文本才是真正地备课。

三、细读教材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

语言文字本身枯燥,没有什么可感性,需要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加入想象我们就可以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课文《登上地球之巅》一文,由第七段描写刘连满的句子,“他毅然蹲到岩壁上,让人们踩在他的肩上,毅然地站了起来,他让别人用双手抓住岩壁的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此时,他每做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不由得发出严重的本能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动,呼吸也变得沉重……”当我们读这段文字时,就可以设身处地地联想到:在那么高而陡峭的岩壁上,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刘连满是怎样克服障碍的,此时多么艰难,多么痛苦,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决心啊!把语言内化为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刘连满甘做人梯的牺牲精神就自然浮现出来。所以联想可以帮助我们借助想象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因此我们日常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钻研教材,不能照搬教辅用书,教辅用书只是一个参考、一个借鉴而已,它需要我们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反复地打磨。

上一篇香菱学诗

下一篇鹬蚌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