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竞赛范例6篇

环保知识竞赛

环保知识竞赛范文1

指挥部党委高度重视这次知识竞赛活动,把它作为深化安全环保基础年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委副书记魏银广和副指挥佟德安分别批示,要求认真组织好这项活动。党委工作部和质量安全环保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对竞赛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做好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动员和参赛组织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党委工作部、质量安全环保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指挥部安全环保工作现状,精心做好试题的编印工作,1.9万份试题在两天之内分发到二级单位,保证答题活动顺利开展。各单位专门作出部署,要求必须将答卷发到班组,确保全员参赛。钻井二公司为了抢速度,从网上下载试题后,迅速组织加印,并安排专人专车分送试题。录井公司、供水供电处把学习资料、试卷按照员工人数分发到队站,由各支部分发到班组。钻井三公司为保证在海外员工能够和国内员工同步参赛,将试题和参考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海外员工,保证不留死角,不挂空挡。

二、掀起学习培训热潮,做到寓教于赛

为了防止答题活动流于形式,各单位以此次竞赛活动为契机,及时对员工进行相关法规的学习辅导,加大安全环保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参赛过程成为学习知识、讨论问题、提高安全环保思想认识、关心企业安全清洁发展的过程。各单位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指挥部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指挥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指挥部反“三违”办法》等制度文件,并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强化对员工的安全环保知识教育。录井公司、特车公司组织员工统一观看安全环保教育专题片和安全环保知识展览,通过模拟事故应急处理演习等安全防范措施和方式进行教育,使广大员工进一步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安全生产操作内容和流程,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意识。钻井一公司组织开展安全环保案例教育活动,让员工对照检查自己是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是否有“三违”行为,发动员工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小车服务中心以《指挥部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为主要内容,举办了交通安全专题讲座,使所有驾驶员认识到按规定驾驶的重要性。机械厂举办安全环保知识培训班,强化对新招员工的培训,坚持做到培训合格在上岗。据统计,指挥部有8300多人直接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或学习活动。

三、全员参与竞赛答题,做到保质保量

在竞赛答题过程中,各单位都明确要求不能为答题而答题,更不能安排少数人答题应付交差,要认真组织好竞赛工作。广大干部员工更是把竞赛活动作为丰富自身安全环保知识,提升自身安全环保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带头学习,带头答题。有的领导干部白天跑现场,利用晚上时间找资料答题,为干部员工作出榜样。二是各单位结合指挥部开展的“安全、高效、优质、低耗”主题劳动竞赛,发动干部员工广泛参与。有的单位还组织了答题互助组,一起学习讨论,利用休息日聚在一起共同查找答案;有的员工为了弄准答案,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直到全部答完。离退休管理中心以党支部为单位,将试题发给居住在西安、兰州、苏州、成都等地的离退休人员,组织3000多名离退休人员参赛,有些老同志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就打电话给子女,帮助寻找正确答案,使教育的覆盖面得以扩大,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三是为保证竞赛活动有序进行,竞赛办公室还加大督察力度,通过随机抽查基层单位答卷、审阅各单位总结等形式,掌握各单位活动的开展情况。技术监测中心、鄯善物业公司等单位将竞赛试题作为考卷,专门设立考场,对领导干部、安全总监、hse监督员进行闭卷考试。物资供应处在答题结束后,结合案例,对试卷进行讲评,达到了加深印象,提高素质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求实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下,此次安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一是这次学习竞赛活动摒弃了以往竞赛活动中答题者只抄答案,甚至不看试题内容的答题方式,各单位普遍结合实际,采取专题宣讲、演讲比赛、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安全环保知识及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多层次参加竞赛活动,掀起学习掌握安全环保知识的新高潮。二是通过这次竞赛活动,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安全环保技能和自身素质,对于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秩序,促进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大员工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树立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坚决杜绝小隐患、小违章,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三是针对个别单位、部门安全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安全环保管理力度不够和安全环保规章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指挥部安全和宣传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宣传方式,深入基层,跟踪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采取有效措施,人盯人、点对点地解决安全隐患,把安全环保防范和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保障了指挥部安全环保工作顺利推进。

环保知识竞赛范文2

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我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着花草的芳香, 欣享着阳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夜晚,我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转,牧笛悠扬。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那碧绿的湖水, 看海鸥轻盈地掠过辽阔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98洪水、XX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

环保知识竞赛范文3

[关键词]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 海南旅游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078-03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国家层面的设计中,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的海南,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理应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旅游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至关重要,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如何借助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各界人士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学科竞赛概述

学科竞赛是由组织者给出竞赛题目,由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以竞赛方式有效运用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来完成竞赛要求任务的系列活动。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的学科竞赛由部级、省级、市县级、院校级学科竞赛组成。目前,在海南旅游高等教育学科竞赛中,部级、省级学科竞赛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县级学科竞赛相对较少,院校级学科竞赛的影响力与作用力还有待提升。

(一)部级学科竞赛赢得相对广泛的关注与参与

旅游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涉及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广,大学生依托理论课程学习,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各项部级学科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联想设计营销大赛等。部级学科竞赛的层次级别高,赛事成熟、连续、规范。校方给予部级学科竞赛的支持也相对较多,学生参与获奖后获得的奖励也相对更多,因此赢得了海南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二)省级学科竞赛实现多方共赢的创新

企事业单位与行业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科竞赛的举办提升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同时优化自身的公关形象。目前,这类由非教育机构主办的省级学科竞赛的创新正日益增多。例如,2011年,海南团省委与中国银行海南分行联合主办了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600余人参与了大赛。2013年,海南省旅游委主办了海南省大学生线路设计大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高尔夫比赛,是海南省高校高尔夫的传统比赛项目,4年来广受教育部及全国各大媒体的赞誉。

二、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学科竞赛在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潜力依然值得挖掘。

(一)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取得的成绩

1.提升了参赛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对于参与各项学科竞赛的大学生而言,参赛中与各界人士接触、按照赛制完成竞赛任务的过程,都是对大学生校园理论知识学习生活的有利补充,有效丰富了在校大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了“象牙塔”内的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2.锻炼了参赛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的各项赛事均为团队参赛形式,要求参赛者自己组织团队、管理团队,最后以团队成绩论胜负。学科竞赛团队在协作中会经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并领悟问题等一系列过程,而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地锻炼参赛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检验了参赛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的本质是检验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参与大赛的学生,在组织方的设计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完成大赛指定的任务。通过参加比赛,大学生有效检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

(二)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存的问题

1.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机过于功利

在与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的重点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们参赛的动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获得成绩绩点的加分,以争取研究生的保送名额或者是获取奖学金;其二是获得一定的资历,以增加个人简历的分量,为毕业时寻找合适的工作奠定好基础;其三是认为大赛实践性非常强,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学习并检验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相对于平时有些“隔靴搔痒”的理论教学,学科竞赛的趣味性更强,因此选择参赛。从这一重点访谈的结论可以看出,大多数参赛者的动机中均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学科竞赛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功利性目标之间并不矛盾,但参赛动机过于功利,使得大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忽视了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难以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参赛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2.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多显仓促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多数参与海南各项旅游相关学科竞赛的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都具有集中投入的特征。比赛活动筹备环节相对简单,时间较短,往往一个月就结束,甚至有些比赛一周就需要提交参赛作品。而在校大学生一般均有自己的课程安排,在参赛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全力以赴,挑灯夜战、请假缺课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有学生参赛小组在校外租房熬通宵完成参赛任务的现象。这样的竞赛过程,对于组织者与参赛者而言,都略显仓促,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自然也使得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保障相对缺乏

目前,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多为个人行为,各项保障相对缺乏,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学生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缺乏保护机制;其次,学生参赛过程中的教师指导相对缺乏。

三、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分析

随着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各级学科竞赛的不断发展,如何以学科竞赛有效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竞赛组织者、高校管理者需要探索相关制度的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人才素质的提升。

(一)健全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力机制

1.竞赛组织者强化赛事品牌理念,以赛事品牌激发参与者的内在参与动力

不同的学科竞赛,应该吸引不同的参赛人群,关注参赛者不同的实践能力,这便是学科竞赛的定位。随着学科竞赛的增多,大学生的选择也会增多,只有强化赛事的品牌理念,对赛事进行品牌定位,并采取有效的传播手段,让潜在参与者知晓、了解、认同赛事的品牌,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这一制度的创新使得参赛大学生在选择学科竞赛时,不仅仅可以看到参赛的外部功利性收获,更能够看到赛事的特征以及带给参赛者能力提升方面的收获等全面信息,这样,参赛者的内在参与动力才得以充分的激发。

2.高校管理者强化学科竞赛引导,以教育管理引导参与者的外在参与动力

在目前的高校管理制度中,多数海南旅游高等院校均制定了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了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后所能获得的奖励,除了这一制度的制定外,鲜有高校对学科竞赛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高校可以通过相应考核指标的确立,在学科竞赛结果的基础上,加上对学生各项实践能力培养的指标,以教育与管理制度,引导参与者在参加大赛时对学校强调的实践能力指标予以关注,并引导大学生完成实践大赛的功利性目标,使其更能体现出教学者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规范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组织机制

1.学科竞赛与高校实践教学相结合,纳入培养计划

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利用社会资源,实现人才培养多方共赢的良好模式,但由于目前未能纳入高校的培养计划,往往与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相冲突,使参赛大学生很难兼顾参赛的投入与正常教学秩序的遵守。高校管理者可以探索实施培养计划制度的创新,将学科竞赛环节纳入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置一定的学分。留出特定的时间段,专门设置学科竞赛环节,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相关的学科竞赛。这样既能提高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又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2.竞赛指导与教师工作量挂钩,纳入工作量统计

在目前的学科竞赛组织中,除部分部级学科竞赛外,教师的竞赛指导工作往往都是自愿、不计入工作量的。实际上,学科竞赛的指导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指导,更应关注参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这无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将学科竞赛纳入培养计划后,竞赛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应该纳入工作量统计,以有效保证教师相关工作的开展,使其以优质的指导引导大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行为。

(三)完善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保障机制

1.积极探索专利申请指导机制

学科竞赛的组织者应该强化专利意识,担负起对参赛选手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责任。可以积极探索专利申请指导机制,从信息提供、工作指导、申请便利等方面发挥出组织者的作用,为参赛选手的专利申请工作提供引导与保障,以此有效保护参赛选手知识产权。此外,学科竞赛的组织者还可以与参赛选手共同申请专利,实现优势互补,以有效促进知识产权的使用。

2.主动提供企业导师指导机制

学科竞赛的指导不仅要依托校方,更应关注企业导师的指导,实际上,与企业导师的接触,将成为促进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的有效保障之一。秉着社会营销的理念,竞赛组织者应该致力于自身社会价值的提升,主动提供企业导师指导机制,以有效完善大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指导。与此同时,这种指导也将最终促进竞赛组织者竞赛任务的完成,更好地实现竞赛组织者自身的利益。

3.前瞻关注竞赛预警机制的建立

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涉及面相对较广,参赛学生的人身、财务甚至心理健康隐患不可小觑。虽然目前尚未出现任何危害性事故,但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是对学科竞赛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有效保障之一,学科竞赛组织者可以前瞻性地以赛前培训、必要保险购买等方式,建立竞赛预警机制,以有效保障竞赛活动有序、有效展开。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姿炎.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3).

[2] 马欣.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环保知识竞赛范文4

关键词:电梯维修保养;行为导向;情景训练;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上的深化与提升,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法已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行为导向观是一种能力本位观,即培养学习者将来具备自我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指导观。它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和协调的能力、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快速和灵活适应环境的能力。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尤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技能竞赛的训练,由此来改进和指导日常的教学行为。

这几年中职学校的大发展,省市乃至全国的竞赛也变的更加频繁。竞赛内容也更加贴近生产实践,贴近技术前沿,贴近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为导向也成为了竞赛的理论基础。竞赛学生在比赛中要扮演实际生产实践中各个环节的行为组织者与行为实施者。竞赛不仅考验的是竞赛者的理论及技能水平,而且也考验了竞赛者对在赛场中所产生的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在竞赛辅导中采用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可有效的解决竞赛者对赛场事件灵活处理能力。

一、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的基本特征:

1.自我判断、自主学习能力。

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模式强调是角色的自我判断能力。在训练中,可由学生们既扮演竞赛的裁判者,又扮演参赛者,从而提高技能水平。在技能集训的过程中,学生是一切的主体,并应具备如下素质: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要有坚强的意志,冷静的头脑,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不服输的精神,必须好强而不呈强;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不是夜郎自大,盲目乐观,要善于调整竞技状态,抑制竞赛前及竞赛中的紧张情绪,相信自己的实力,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教师应由学生自行寻找解决途径及方法,并相互加以探讨,分析出各种方法的利弊,从而挑选最优方案。“电梯维修保养技术”竞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备的机械、电气维修与保养,内容涉及机械定位,机械电气排故等,任何一个环节、一个细小的问题都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调试与运行。

2.现场适应能力。

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模式强调情境创设和心理模仿,注重心理体验。随着行为导向成为了竞赛的理论基础,竞赛内容往往要求竞赛者扮演现实生活中的工作角色,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演示的过程中,裁判会提出种种问题,并就某些现象进行质疑。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要熟悉整套流程,并合理而正确的回答提问。竞赛者基本为在校学生,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尚浅,这就要求在日常的竞赛集训中,运用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教学,让学生们想象及创设出与工作角色相类似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并在竞赛现场的行为导向情境下针对竞赛内容设置种种合理与不合理的障碍,提高学生的现场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心理素质。

3.可持续发展能力。

竞赛培训采用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缩短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的距离,强调集训期间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集训的安排中去,并提出创造性的技能培训内容和训练方案。强调总结升华,在指导者的引导下,主动自我反思、反馈交流、总结提高。在集训过程中,应根据训练内容及队员特点,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并付诸实施,并基于此自主性与创造性,达到培养选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模式在“电梯维修保养技术”竞赛项目集训中的操作步骤:

1.知识巩固及提高期

集训初期,由于竞赛人员刚刚选,各方面的知识准备还不充分,思想上,行为上也存在着部分偏差。在这个时期,指导教师应了解每一个集训同学的薄弱环节,针对性的加以训练。运用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回答,即做老师又做学生,从而巩固必要的基础知识,传授相关的学科知识。同时,指导教师应对竞赛项目,内容,评分标准有具体的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可采取分模块,分步骤,分类型的方式,制定出相应的集训题库,为中后期的集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2.社会实践

训练初期之后,依托校企合作基础,企业能给予竞赛的学生更懂的社会实践知识。因此,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入到实际的电梯安装维修保养行业作业,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灵活处置赛场的突发事件做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社会实践也很好的体现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模式教学。

3.高强度,高难度训练期

基于集训初期的成果,在中期的训练中,可以采用高强度及高难度的集训项目及内容。竞赛往往要求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完成较为复杂的课题项目及工程项目,而往往由于心理素质及各方面的原因,参赛同学无法发挥出平日集训时100%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中期的训练中,采用高强度及高难度的集训项目及内容对同学们进行严格要求,并且应注意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及步骤。在集训过程中,运用双模拟教学,学生们相互出题,相互检验,严格要求对方,同时也可以加强同学们对竞赛内容,评分标准的理解,并提高了程序的稳定性。应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但不表示要墨守成规,应该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利用一切手段及工具达到题目的要求。在集训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展开相应的探讨及竞争。引入竞争体制,开展相互的学习与竞赛,并逐步淘汰一些技能水平较低的同学。

4.带压训练、针对性训练

训练后期,由于临近比赛,应注重参赛同学的心理及身体状态的调整。此时,已不宜再采取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科目,应以贴近竞赛内容的训练科目为主。在这个时期,运用行为导向的情景训练模式教学,要求同学们解释竞赛方案中的每一项内容及评分标准,设置模拟现场,预置突况,设计应对方案。

同时,基于体育竞赛技术分析过程,把学生操作训练的过程进行录制,操作完成后,找专门的时间,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录制视频,共同探讨操作过程中有点和弱势,以发挥有点,改良弱势操作行为。这样的训练方式,也给训练选手一种带着压力来训练,而不是随意的训练。

环保知识竞赛范文5

【摘 要】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推进高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改革,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价手段考察高校办学水平,可以为个性化人才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新模式。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对学科竞赛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耦合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强调学科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品质和掌握创新技能中的重要功能,从而厘定出学科竞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学科竞赛;建构主义学习观;创新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品质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 2007] 1 号),切实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校大力推行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部门联动采取各项举措大力推动课程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其中,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将学科竞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开辟了新的思路,在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学科竞赛的功能及特点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系列化活动。不仅对实践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推进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功能。与其他的课外实践活动不同,学科竞赛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征:

在竞赛内容方面,各类型的学科竞赛题目要么是按照参赛标准和准则自行设计作品,要么是对现已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要么是发挥想象力构建一个场景来说明学科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具有内容开放、竞赛难度较大的特点。学科竞赛对知识的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充分运用手头上的库存知识去发现并且分析解决问题,利用现有知识背景去筛选方法以及验证方案,进而完成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切实解决问题的跨越。

在竞赛准备方面,学科竞赛需要参赛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学科竞赛比赛周期较长,一般短则几周,长则数月,而且参赛场数多,难度系数和强度系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增大。这就要求参赛者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长时间面临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有超强的忍耐力和抗压能力。具有心理准备要求充分、抗压能力强等特点。

在竞赛方式方面,参赛的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化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运用网络和各种文献资料、书籍、光影磁盘等多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同时,参赛者可以建立稳定的人际脉络网,形成自己的“军师团”,向他们讨教参赛的好策略、可行性方案。这种半开放形式和完全开放形式的学科竞赛方式,对资料和信息的获取路径、对信息如何分析和处理,没有规定的范式。因此,对于外部资源的利用,全凭参赛者“各显神通”的能力。具有灵活度高、支撑系统多、可利用资源广泛的特点。

二、学科竞赛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关系。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习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强调学生要在个体与环境或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知识。这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情景)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二)学科竞赛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耦合性

高校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最近高校把构建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过程的目的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两者可以说是追溯本源,殊路同归。

1. 二者都强调学习的自主意识,注重“自我指导性”和“自作”概念。

无论是学科竞赛还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都认为行动者采取行动的驱动力来于自我本身,而不是源于外界的刺激或压力作用,表现出主动积极的进取品质和首创精神,从而实现自我反馈。学习竞赛的参与者大多数是自告奋勇的成员,他们有参与的强烈愿望,对竞赛活动抱有很大的兴趣,并希望通过学科竞赛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构建主义要求要充分挖掘学习者个人的主动性,通过亲身参与的活动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 二者均重视发挥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包括共建协作的学习环境和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伙伴。

在学科竞赛过程中,参与者们共同经历“头脑风暴”,在一起共同协商和交流,提出参赛的好方案、好点子,共享参赛的资源和信息,形成了一个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的团队。建构主义认定“协作”和“会话”是学习过程中的两大元素,学生作为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中的一员,共同运用外部协商的方式,共同批判性地检验各种理论、观点和知识,共同分享他人的思维和智慧,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3. 二者都注重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活动。

在学科竞赛的整个过程中,参赛者都要和外部保持动态的联系,需要物质支持系统(信息和资源)和人际支持系统的辅助来完成参赛的条件和准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来辅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则成为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 二者都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数月数轮的学科竞赛,需要参赛者在赛前阶段有充分的心理认识,做好迎难的准备,在比赛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在赛后注意健康心理的保持。对于建构主义而言,学习行动是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因此,学习者心态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要抱有一颗探究、踏实、主动建构、发现和创造的求知心。

5. 两者都遵从“问题—解决”原则。

高校开展学科竞赛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惯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达到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之策。在建构主义那里,学习者从“情景”处遭遇问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分析和操作,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两者都是把发现问题作为学习活动出发的起点,将解决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目的,都重视“问题—解决”原则。

三、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径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高校开展学科竞赛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一)学科竞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性差异

目前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基础理论知识的地位,其习得的技能和知识往往缺乏一个“场域”去真正消化和掌握,这种呆滞的学习模式无疑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貌似满腹经纶的学理研究者,千人一孔,没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个性,对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差。在学科竞赛中,学生不再被看作消极的管理对象,不再被当作填鸭式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作为相对独立的中坚力量“粉墨登场”了,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形式体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扮演着主体和中心者的角色。在这种环境下,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都会被激发,而这种个性发展正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学科竞赛能为激发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学科竞赛题目一般难度大,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突出了创造性、创意性,要求学生有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发展型的知识结构,还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组织沟通能力等,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所以,学科竞赛要求学生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因此,竞赛既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创造新成果能力的一次大检验,也是对学生是否具有饱满的自信心、顽强的意志、敢于迎难而上、团队协作精神等优良素质和品格的一次大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意志的磨炼是常规课堂教学所远不能及的,因而被看成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和能力、拓展学生潜力、实现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

(三)学科竞赛为学生创新技能掌握提供现实土壤和实践场域

在学科竞赛过程中,学生利用已经习得的理论知识,在一个共享协作的环境下,互帮互助挖掘多种信息资源,共同探讨经验和设计情景,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情景剧为例,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合理设计竞赛主题,将社会工作技巧、社会学人与环境关系、心理学暗示效应等多学科知识链接在一起,通过情景模拟式的实践训练,从而实现对理论知识意义的构建,实现对社工技巧的活学活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应用的能力和设计创新的能力大大得以提升。高校开展学科竞赛就是要提供一个实际的学习情境,这样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这种“同化”与“顺应”过程是学生创新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品质进而形成创新技能的过程。学科竞赛能为学生创新技能的掌握提供实证的条件。

学科竞赛可以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和激发大学生发展潜能,塑造大学生创新个性品质和创新思维品质,也是大学生掌握创新技能的一个重要实践场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高校可以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开辟一条以学科竞赛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瑞成,陈至坤,王福斌.学科竞赛内容向大学生实践教学转化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7):130-132.

[2] 梁化奎.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9).

[3] 李方,刘晓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高校教学理念的转变[J].高教探索,2003(4):45-48.

[4] 辛自强,林崇德.创新素质培养的建构主义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06(5):5-8.

环保知识竞赛范文6

关键词:高等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科技竞赛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具有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三重功能,是培养科技创新与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我国开展的“挑战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为代表的部级大学生科技竞赛,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科技竞赛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展示学生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成为社会选拔创新人才和开发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笔者作为挑战杯创业大赛的指导教师,连续5年参与学科竞赛指导工作,期间充分体会到大学生科技竞赛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以科技竞赛为载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逐步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值得探讨。

1、科技竞赛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科技竞赛题目的综合性、系统性、灵活性,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以及勇气、信心、意志、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因此,科技竞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及培养是多方面的。科技竞赛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培育他们的创造精神。其根本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动手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引导他们树立主动学习、发现和积累知识的意识。竞赛促使学生大量学习课外综合知识,成为他们获取直接知识的渠道,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科技竞赛以学生为主体,从选题、设计制作,再到论文写作,每一个环节、步骤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极大地挖掘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参赛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要求学生要反复尝试、不畏艰险,不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勇于竞争、敢于胜利的创新能力与人格魅力得到极大培养,对以后学生的学习、工作产生较大影响。最后,科技竞赛活动必须通过小组成员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团队精神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正是通过科技竞赛,很多大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养成了互相谦让、互相鼓励、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

2、目前科技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浓厚的学生科研氛围及科学的科技创新评价制度。现行高校学生以分数为标准评价制度,使高等教育仍然沿袭着“应试”的教育模式,直接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在科技竞赛方面的投入和能力没有获得充分肯定,难以激发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潜能,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没有调动起来,束缚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二是学校过分看重参赛结果而忽视参赛过程,忽略了竞赛过程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与培养过程,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担心不能达到学校和教师的期望值“望而生畏”、“知难而退”,参加竞赛活动变成少数“尖子生”的事情,科技竞赛只是作为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一个口号,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科技创新之中去;三是学科竞赛和现有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脱节,各自为政,致使教师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演变为对部分参赛学生的额外教学,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3、推动大学生科技竞赛开展的举措

随着科技竞赛活动开展的日益广泛,如何更好地以科技竞赛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求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科技竞赛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技竞赛平台成为各高校高度重视的问题,这涉及到科技竞赛基地、管理机制、经费、师资队伍、竞赛教学体系等诸多环节。

3.1 建立健全科技竞赛的运行机制

这包括科技竞赛开展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首先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管理体制对一个学校科技竞赛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各级科技竞赛的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学校各部门之间必须共同合作,并制定相应的章程和管理办法。学校与学院要建立科技竞赛二级管理体制,明确校院二级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科技竞赛规章制度,明确竞赛保障经费、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考核奖励办法等,从而使科技竞赛规范化、制度化。要根据竞赛需要,依托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建立科技竞赛实践基地,不仅仅为学生平时的学习、创新实验、毕业设计等提供机会,同时还是学校组织赛事、赛前培训等重要工作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