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范例6篇

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范文1

关键词:血液内科 临床教学 临床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80-01

内科科学是临床医学中涉及面较广、独立性较强同时也是实践性更强的临床医学学科。而血液病学是指以血液病为中心的学科,其内容常随学科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由于基础医学的发展,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广泛渗入及应用,传统的血液病学有了迅猛的发展,研究范围明显扩大,现主要包括:①临床血液学;②血液细胞形态学和骨髓组织病理学;③血液遗传学;④血液免疫学;⑤血液流变学;⑥造血干细胞移植;⑦输血医学;⑧实验血液学;⑨血液生化学。由于血液疾病常累及血液的多种成分,加之对疾病本质的不断深入了解,近年来有学者建议,可继续将造血系统疾病进一步分为:造血干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粒细胞疾病、淋巴/组织细胞疾病和血小板病等,因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出不但责任心强、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德才兼备的医学生,这是血液内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浅谈血液内科临床培训的体会,以供参考。内科学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临床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之外,最主要的是培B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等。

内科是临床教学的主干课程,也是涉及面较广、专业性较强的一门课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质量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法制教育的普及,使患者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但由于医疗保障、社会环境和医疗发展等同题,使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处于高风险的血液内科科学,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即把学员培养成“思考型”人才,使他们养成正确和科学的临床思维是我们临床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1]。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其临床实践技能的提升,既包括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也包括带教老师的方法与技术,二者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应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单独对分管的住院患者询问病史,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提出诊治方案,书写病历,开具医嘱,并亲自参与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各种有创检查、手术及术后换药、拆线等基础操作技能、基本的医疗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同时带教老师要注重床边教学,查房时以提问的方式、汇报病情的方式以及简要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实践技能。同时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在尊重患者权利、不侵犯患者利益的同时,要优先保证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在收治病人和手术操作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先选择权[3]。在诊疗操作中,老师要做到在不放眼的同时尽可能的放手,多给学生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以提高其工作后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践技能的高低是评价临床医学生培养质量的标志性指标[4]。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是血液内科教学的教育理念也要转变,要由传统的授课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其次是带教老师自身学术水平和对学生的责任感要加强,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柯南特所说: “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的教师的质量”。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的学术讲座及手术演示,使学生了解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与创新应该能得到内在的统一[5]。

总之,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也是一门艺术,医学生能否顺利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带教老师的作用举足轻重。血液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并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愿与各位同仁及学生共同积极探索有特色、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内科临床培养体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又佳,张振方.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保障[J].中国卫生法制.2007,15(1):32-34.

[2]陈道荣,王丕龙.如何提高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823-824.

[3]蔡行健,刘振全,贺祥.从临床硕士生临床实际能力考核看临床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07,(6):8-9.

血液内科范文2

【关键词】教育,医学,继续;医师;在职培训;血液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是目前医学生毕业后成长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培养优秀临床医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规范临床医生诊疗思路和提高医疗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能为刚踏入医疗行业的住院医师打下坚实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基础,为培养临床高层次医生做出重要贡献。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完善,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健全的住院医师规培制度[1]。我国住院医师规培制度目前采用“3+2”2个阶段模式,从而对住院医师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以培训-考核-晋升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住院医师规培的实施,目前已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由于临床各专业的特点不同,规培中住院医师在面对某些专科性强的患者和病种时常感到一片茫然、无从下手。血液系统疾病就具有常隐匿起病、病情进展变化大、症状体征少、实验室检查多,基础理论多和操作技能要求高等特点,使得住院医师普遍感觉掌握和熟悉血液病的难度较大。全国血液内科的教学师资力量和规模相对薄弱也同时制约着住院医师规培的质量。本院血液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临床专科,也是首批住院医师规培基地之一。本文将分析住院医师在本科规培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争取规培制度在血液内科更好地实施,提高血液专科规培质量。

1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培现状特点

1.1“师生双方”规培积极性不足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相应激励措施,但住院医师的总体待遇不高,与现实社会的高生活成本严重脱节,有些住院医师甚至在规培后面临二次择业,导致住院医师规培积极性不高。许多住院医师在规培期间忙于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而无暇顾及临床培训,严重影响住院医师规培的质量。科室的带教教师除了带教任务外还要忙碌于繁杂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常使带教教师疲惫不堪无暇顾及带教质量。此外带教薪酬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带教教师对规培的积极性不高。师生双方不积极常导致师生沟通少、互不了解的情况发生。各带教教师本身医疗业务和带教能力也存在差异,严重影响规培质量。

1.2教学模式单一化及枯燥化

目前,规培第一阶段多为住院医师各科室轮转学习,第二阶段多为在专科进一步学习。在血液内科由于病种特殊,病房消毒隔离措施要求严格,且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悲观情绪不愿配合床边的教学查房。目前,血液科的带教多为大课式讲解专科知识,辅以床边简单的临床例行查房。由于血液专科较多依赖实验室检查,多为大量化验单的阅读分析,且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分子生物学等内容抽象且枯燥,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多数住院医师不得要领,容易造成混淆。同时,轮转的住院医师一批换一批,带教教师也疲惫不堪,乏于反复讲述,对住院医师的掌握情况无法全面了解。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也是影响规培质量的重要原因。

1.3注重病例讲解,缺乏诊疗思路培养

由于血液内科专科性较强,因此,在血液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经常把重点放在经典专科疾病的理论学习上。例如本科经典的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于这类疾病的临床分类烦琐,治疗手段多样,诊疗指南更新快,往往消耗规培生大量的精力,反而忽略血液专科诊疗思路的培养。而且诊断与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往往是最难的。比如贫血,血液专科以外许多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可以引起贫血,“不怕治不好,就怕想不到”,诊疗思路差的住院医师排除了几个血液专科经典病例后常常无从下手,从而可能导致漏诊或误诊。

1.4考核制度欠完善

规培的考核是衡量住院医师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其直接影响日后的临床诊疗水平,是优质医疗的基本保障。目前,国家还未出台标准的住院医师规培考核制度,缺乏量化的考核标准和监控体系。因此,住院医师的考核主要由所在科室的带教教师给予考核,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化及打感情分,规培生实际掌握水平无法考证。此外,不同带教教师的考核标准差异也无法真实反映规培生的实际情况[2]。

1.5医患沟通培养不足

近年来,医患矛盾加剧,医患的相互不信任及患者家属对医疗知识的欠缺是主要原因之一,这务必要求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以减少医疗纠纷。目前,绝大多数的医疗纠纷多是由医疗“意外”或医疗“并发症”引起;但医疗本身就是不断探索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一门科学,其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临床医生应用医疗知识跟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说明其中存在的风险。而目前住院医师规培中过多的还是医疗“三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忽略了医患有效沟通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医务人员常常“吃力不讨好”,引发医疗纠纷。

2改进思考

2.1教学模式创新

互联网大数据是这个时代的创新,医务人员应紧跟时代,推广信息化教学。根据血液专科疾病分类特点,综合典型病例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结合典型的骨髓细胞形态,然后可以通过视频、网络制作规范的视频教学加以推广,以带教教师备注讲解与住院医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辅以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3]和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4]等多种方式[5-6]调动住院医师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住院医师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减轻了带教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大大增加了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全面掌握血液专科疾病重点、难点,有效完成规培目标。

2.2培养良好的诊疗思路

大多数轮转的住院医师都是非血液专科的住院医师,在本科轮转期间培养良好的诊疗思路,及时发现血液专科疾病是非常重要的[7]。血液病发病率不及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高,容易漏诊或误诊。重视血液门诊轮转的重要性,让规培生“系统化”分析并掌握门诊常见白细胞增高或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常见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血液专科急症的常规处理方法,通过良好诊疗思路的培训减少漏诊或误诊。

2.3进一步完善规培制度和配套激励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规培质量,首先需建立带教教师准入标准,规范本专科诊疗思路和实践操作标准,以达到规培统一化标准,减少个体差异。同时建立带教教师的定期考核和监管机制以保证师资质量。尽量在带教期间脱离繁杂的临床工作专门负责带教,以保证规培带教质量,实现“一对一”带教[8],相互了解,避免师生脱节。参加规培的住院医师医学基础各异,可根据住院医师的基础水平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完善考核机制[9],实现在第三方参与下的交叉考核,以真正保证规培质量。做好住院医师规培与研究生培养的有效并轨[10],实现无缝衔接,不仅有助于培养高层次水平临床医生,同时有利于临床实践标准的统一,节约医疗培训资源。建立合理的带教教师和规培住院医师薪资待遇制度,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增加带教教师和住院医师日常工作和加班补贴,充分保障带教和工作学习积极性。

2.4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训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往往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其能有效化解医疗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避免医患纠纷。规培过程中住院医师除了加强基本医疗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外还需培养自身表达能力和解说能力,加强对患者心理的解读能力,培养医患沟通技巧,努力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疗行为及其风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3小结

血液内科范文3

关键词:抗菌药物;特殊使用;合理用药

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和用药的频率相对较高,可能与这两个科室的疾病特点分布有关。因此,通过对我院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2012年1月―8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和简历表182例的资料进行分许,充分了解我院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使用抗菌药物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我院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即抽取我院在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2012年1月到8月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和简历表182例,其中男127例,女55例,年龄在4―87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诊断、分离病原菌名称、药敏结果和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疾病诊断结果

血液内科的患者主要疾病有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移植术后等。呼吸内科患者主要的疾病有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发、呼吸衰竭、肺炎支气管扩张双肺胸腔积液。

2.2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182例使用类抗菌的药物主要有碳青酶烯类、多肽类、抗真菌类、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其中使用碳青酶烯类92例,多肽类与其他类68例,抗真菌类13例、氟喹诺酮类4例。特殊使用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率详见下表1.

表1:抗菌药物应用率

药品名称 n 应用率% 药品名称 n 应用率%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 48 26.4 利奈唑胺注射液( 斯沃) 4 2.2

去甲万古霉素 39 21.4 注射用替考拉宁( 他格适) 3 1.7

美罗培南( 美平) 32 17.6 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2 1.1

比阿培南 14 7.7 注射用伏立康唑 2 1.1

万古霉素( 稳可信) 10 5.5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 2 1.1

注射用两性霉素B 9 5.0 头孢替安 1 0.5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海正) 8 4.4 伊曲康唑注射液 1 0.5

注射用替考拉宁( 加立信) 6 3.3 注射用米卡芬净钠( 米开明) 1 0.5

2.3病原学检测率

在182例患者中,有124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送检率68%。临床上药敏菌结果的主要来源于痰,其次是血、脑脊液、胸水、分泌物和其他。

2.4病原菌分布

各病原菌分布间下表2.

表2:病原菌分布

病原菌 株数 构成比% 病原菌 株数 构成比%

G-杆菌 G+杆菌

其他G-杆菌 10 10.8 β-溶血性链球菌 1 34.7

铜绿假单胞菌 6 6.5 其他G+球菌 21 22.8

肺炎克雷伯菌 5 5.4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3.2

鲍曼复合群不动杆菌 3 3.2 表皮葡萄球菌 1 1.1

大肠埃希菌 1 1.1 屎肠球菌 1 1.1

阴沟杆菌 1 1.1 粪肠球菌 1 1.1

真菌

酵母菌 9 9.7

白色念珠菌 1 1.1

2.5抗菌药物的疗效

所随即抽取的182例患者,痊愈176例,8例死亡。

3.讨论

3.1我院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管理

从2011年1月开始我院加大对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对特殊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抗菌药。

3.2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血液内科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有碳青酶烯类、糖肽类和唑烷酮类抗生素等。这几类药物在使用中应该注意与血液内科中的感染病原菌。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应该注意唑烷酮类抗生素在血液内科中最为常见,但是在我院用于药敏试验中使用较少处于基本上没有,所以可以看出利奈唑胺在血液内科中应该属于对本药和对以往血液内科治疗的经验上而使用的药物。我院呼吸内科患者中应用特殊类抗菌药物主要有碳青酶烯类和糖肽类这两种药物,根据临床检验而得出这两类药物与呼吸内科的感染病原菌相关。对糖肽类抗生素中耐药效果较好的肠球菌属,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药物的抗药性和耐药性,而唑烷酮类抗生素对各类具有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格兰阳性菌都具有抗菌活性。当患者为格兰阳性菌时,通过使用糖肽类药物后基本没有疗效,最后选择使用唑烷酮类抗生素。

3.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经过我院进行药敏反应过程之后,发现其中帕珠沙星和加替沙星在治疗阶段对人体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我院中已经将帕珠沙星、加替沙星和一些价格相对于昂贵的莫西沙星纳入到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管理中。

根据我院的所有患者的病历分析,可以得出在对于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在临床中使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该应该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检查,确保在每一个治愈环节,保证这两个科室的用药安全性,全面促进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绍德,莫惠平,莫永生.我院169例“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1,30

血液内科范文4

关键词:血液科;临床教学;临床技能培养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阶段。血液病学作为一门较强专业性的学科,其发病率低,内容抽象,病种繁多,病因难辨,专业术语复杂难记。对实验室依赖较大,腰穿、骨穿等实际操作多,医治环节变化快。在工作中要求临床医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针对血液科专业的特点,培养扎实的基本理论,熟练的临床专科操作技能,加强实习生临床思维以及医患沟通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为其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从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临床思维、医患沟通的培养方面总结教学方法,以期提高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培养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血液病学与病理、病生、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等联系紧密,我们结合血液病学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向学生着重阐明血液病的临床特点,如血液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常见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实验室常见检查,血象、骨髓象等,使他们初步认识血液内科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实习过程中,针对具体疾病的患者,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详细地进行讲解,对明显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案进行提问,促使学生记忆深刻,也鼓励他们多看书学习,随时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并与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其更好的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好的巩固理论知识,使记忆更加深刻和牢固。

2 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锻炼

临床实践技能主要包括病历书写、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骨髓穿刺和腰椎穿刺术等。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特别是内科医生重要的基本技能。结合血液科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务实地采集病史,以急性白血病为例,询问病史,重点询问贫血、出血、感染、浸润四大症状,家族史和职业史都有涵盖。体格检查中重点主要是肝脾、淋巴结肿大的触诊手法,对一些阳性体征如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指导同学多练习,为内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习期间,尽量安排实习生进行骨穿、腰穿等基本操作,详细讲解相应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放手不放眼,每次操作后进行总结,及时纠正错误及不足之处。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得到了良好的结合。病历书写是另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我们按国家的病历规范,要求每个同学认真写好病历及各项医疗文件,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分管病床患者的诊疗,并制定治疗方案,开出医嘱,做好各种治疗操作记录,出院病历的整理等全套工作。熟记常用临床各项检验正常值、临床意义及常用药物的剂量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结合查房讲解和分析、提问,不断加深同学们的记忆。促进其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

3 加强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临床思维能力是建立在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细心观察,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疾病诊断的踪迹,分析,判断过程。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可以避免以偏概全或对疾病分析的遗漏。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是临床分析思维的基础,总结病史及辅助资料,强调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求通过资料归纳、理出要点、分析总结及合理检查,培养学生建立一种规范性的临床思维模式,使其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既明确诊断也达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血液科是一个较新的学科,面临许多问题和难点需要解决,引导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创新不仅在血液病本身,也在血液病相关诊疗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案,也表现在对旧方案的改进与思考。

4 培养医患沟通的能力

医患沟通的目的是建立相互融洽、理解、信任、支持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做好医患沟通,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也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在医疗工作中,人性化的关爱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可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支持配合。首先带教老师要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对患者关心体贴,采集病史时态度和蔼,体格检查手法轻柔,注重患者的隐私权及知情权,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对患者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要耐心解释,切忌大声呵斥、简单粗鲁,敷衍了事。通过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总之,血液内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如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让实习医生较为全面的掌握并提高临床技能水平,在血液内科的临床教学工作仍存在难点,并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临床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提升实习医师临床技能为工作重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临床思维能力和专科实践能力,培养医患沟通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血液内科范文5

【关键词】 血液内科; 临床实习; 教学方法

Experience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in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WEN Rui-ting,XIONG Dan,LONG Jie.//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8):087-089

【Abstract】 Hematology is a discipline attached to internal medicine,which has a strong professional and includes many kinds of diseases,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in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he teaching method of clinical practice was explored in terms of deepening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n the disease of hematology system,enhancing the clinical skill training of hematology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medic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8.024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重要桥梁,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必经之路,是医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实习医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完成从一名医学生到一名临床医生的转换[1]。血液内科是一门专业性强且发展迅速的学科,是学生在临床实习时的难点。大多数实习生刚进入血液内科实习时,面对血液内科众多且复杂的病种,常常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了在血液内科实习的效果。本文就如何提高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结合本院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体会。

1 提高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认识

血液内科是内科学中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多且难以理解的一门学科,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及病理学等多个学科紧密联系。所以,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还需具有较系统全面的多学科医学知识[2]。临床实习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时掌握了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但在临床实习面对患者时却不能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且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的化疗方案比较复杂、疾病治疗周期长,实习生的实习时间较短,尚未进入状态便出科,更不用说对某种疾病深入认识,因此实习生对血液系统疾病很容易有望而生畏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本院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实习生入科后首先以专业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如急性白血病的发病与环境、理化、遗传因素有关,病情急、变化快,治疗方法为化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让实习生对血液内科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首先有初步认识;(2)定期安排针对实习生的讲课,主要就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现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进行讲解,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便其运用于临床实践;(3)查房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贫血查因”临床病例为例,首先让学生分析病例,然后带教老师提出问题:如何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及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各项指标来作出初步诊断?初步确定患者贫血的病因?如何根据贫血的特点进行鉴别诊断?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点和常见疾病等。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获取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查房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处理、医疗指南及医疗卫生决策的制定都应依据当前最好、最新的研究结果,同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3]。血液病学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不仅循证医学证据多,而且指南更新也快。以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为例,近几年,随着对CML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使CML治疗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早期对CML的治疗主要采用马利兰、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随着研究的进展,目前CML的治疗首选靶向BCR-ABL融合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使CML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然而,课本知识滞后于临床实践的需求,故实习生及临床医生应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新方法,新技能,把循证医学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使患者获得最佳的疗效和预后。

2 加强具有血液病学专业特色的临床技能培训

加强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是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通过临床基本技能培训,验证、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实现由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过渡和转化[4]。具有血液病学专业特色的临床技能主要有以下三类:病历书写、骨髓穿刺和腰椎穿刺技术以及医患沟通。

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并把获得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5]。完整准确的入院病历是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的前提。而且,病历也是一种医疗法律文件,是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鉴定的证据[6]。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书写入院病历是每一个临床实习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临床基本技能之一。入院病历的书写对锻炼临床实习生的临床诊断思维、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7]。笔者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经常发现,实习生普遍存在问诊、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质量等临床基本技能差的问题,病历书写错漏百出,前后矛盾,极易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甚至有部分实习生对书写病历敷衍了事,特别是在电子病历的应用过程中,实习生不认真书写病历,而是套用模板或是复制粘贴,导致病历的内容大部分相同,不仅影响了病历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实习生的临床思维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8]。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病历书写能力,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笔者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入科教育。《病历书写规范》是实习生入科时带教老师重点讲解的内容之一,包括住院病历和各种检查申请单书写的规范要求,特别是入院记录、病程记录、输血申请单,交接班记录,死亡记录等医疗文件的规范书写。(2)有针对性地举办病历书写讲座。针对实习生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科室对每一批实习生都将进行一次病历书写讲座,同时以标准化病历进行示范教学。(3)加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意识。对于住院病历,带教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先写,然后由老师批改,带教老师必须认真修改实习生所书写的入院病历和病程记录,分析病历书写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正,实习生也必须针对自身存在的病历书写问题,认真修改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书写病历时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骨髓穿刺术和腰椎穿刺术是血液内科医生必须具备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骨髓穿刺术适用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随访。在进行骨髓穿刺术操作之前,带教老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骨髓检查的目的意义、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讲解术前准备,包括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签字同意及手术器械准备等。在骨髓穿刺术示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反复强调骨髓穿刺术的关键环节,包括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穿刺部位的选择、麻醉的技巧、穿刺针进针的角度、穿刺力度和深度的控制及骨髓涂片技巧等。带教老师在示范骨髓穿刺术后,可让实习生独立进行骨髓穿刺操作,老师在旁边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提醒应注意的问题,直到完成全部操作程序。实习生操作完成后,老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考核,使实习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切实得到提高。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诊断与治疗等健康因素为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性的信息多途径交流,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关系,达到治愈疾病、维护人类健康的目的[9]。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掌握沟通的技巧,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10]。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地给予解释。医患之间如果能够非常融洽地进行沟通,不仅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且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血液内科由于血液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因心理压力大,情绪容易不稳定,医患沟通通常比其他科室更有难度。且实习生因为临床实践经验不足,患者常常对其不信任,因此在与患者沟通中常常会有一些困难。带教老师应该向学生先讲解一些沟通技巧并告知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应该主要的事项,然后鼓励学生多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痛苦,对不配合教学的患者要理解宽容,对配合教学的患者要表示感谢。带教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医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实习生的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人文关怀精神。

3 强化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教育

医德是社会道德的一种,是医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医风就是整个医护行业里应有的良好的行业风气。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尚,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管理、推动医学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尊重人格、耐心细致、关心体贴、严谨求实、拒收礼金是医德医风的基本体现。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基本理论走向临床实践的过度期,也是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期,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合格医学实习生应有的素质和必备条件,也是临床实习的重要内容[11]。临床实习中学生们面对的是生命、痛苦和不幸,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带教老师要做好表率作用,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医德医风[12]。带教老师不仅要加强对实习生的教育,而且自身一定要做到:(1)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接诊时态度要和蔼,举止要文明,认真询问病情,热情解答与诊治有关的问题,耐心做好病情告知,做到有问必答,语言文明;(2)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千方百计地解除病人疾苦;(3)树立良好的岗位形象。要认真遵守岗位职责,衣着端正,注重仪表;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岗位;(4)坚持廉洁行医,自觉做到九不准。

总之,提高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不仅要提高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认识,更要强化学生的专科临床实践技能,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将来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聂大年,李益清,谢双峰.浅谈提高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10-111.

[2]李俊峰,郑河源,裴德新.血液系统疾病教学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64-265.

[3] Vogt H B.Evidence-based medicine[J].S D Med,2006,59(3):95-96.

[4]郭遂成,方家选.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65-166.

[5]欧阳钦.临床诊断学(8年制)[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1.

[6]陶春牡,吴玲玉,徐丽芳.病历质控教学法在提高实习生病历书写水平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3):359-361.

[7]李清初,谷翠芝.病历书写对培养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作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7(4):82-83.

[8]胡增祥,赵琪,王新胜.搞好血液病临床教学实习的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0):161.

[9]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83.

[10]郝建萍,哈力达・牙森.血液病学临床实习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905-906.

[11]侯军,施菊妹,艾工文.血液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60-1061.

血液内科范文6

黄晓军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自1989年开始从事血液病临床及实验研究,在常见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和复发等各种移植合并症的诊断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在真菌感染、移植免疫等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06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度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度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008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8年获中国医师奖;2009年经卫生部推荐项目“成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规模化制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现兼任第八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等杂志的编委;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第七届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推荐就诊疾病:骨髓移植、白血病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综合性血液疾病研究所,于1981 年由我国著名血液病专家陆道培教授组建成立。现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目前完成的达到1100例以上,长期无病存活率超过75%,居国内领先地位。每年可承担造血干细胞移植近300例。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单位。

近年来在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国内移植例数最多、成活率最高的移植中心。这一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并开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时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化疗和细胞生物学治疗一直居国内、国际领先地位或先进地位。

血液科专家

孙秉中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血液内科主任、校专家组成员,现任陕西省医学会疑难血液病会诊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华医学会陕西血液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病分会顾问、《临床血液学杂志》等多家学术期刊常务编委。

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精湛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擅长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疑难血液病的治疗,是国内著名血液病专家。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基金课题,主要成果有“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诱导及多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免疫治疗研究”等。专业特长:1、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疑难血液病的诊治。2、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的诊治。

上一篇谁火烧赤壁

下一篇湘女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