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分类范例6篇

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范文1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拓展分为五个类型。

一是主题理解上的拓展。这类拓展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寻找同一类主题思想的题材内容。通过比较,达到既让学生深化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又能在同一个平面获得知识的延伸。比如说郑愁予的《错误》一诗。我们通过对古代闺怨诗和宫怨诗的概括介绍,通过一些作品的分析,能够让我们对《错误》一诗的内涵理解更丰富,更好的去体会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美感。同时,还能从古典诗歌的意境意象角度去认识《错误》一诗,达到一箭双雕乃至三雕的效果。

二是主题内容上的延伸拓展。我们知道,《诗经》中经典诗歌很多,而人们最常称道的是其中的爱情诗。但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以举例赏析的方式讲讲其他,诸如战争诗,象《王风・君子于役》、《豳风・东山》等;诸如怨刺诗,象《{风・相鼠》、《魏风・硕鼠》等;诸如农事诗,象《豳风・七月》、《周南・]苡》等。如此,既能丰富我们的视野,也能让我们能以一个客观真实的态度去认识《诗经》。

三是艺术形式上的同类拓展。我们知道,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然而对形式的判断、理解和迁移又是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所在。学生在此处好似懂了,但一碰到新的作品就会不知所措。为此,我们在对形式上,特别是艺术手法的讲解上应多做同类拓展,冀求能以量变促动质变。比如我们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就可以略引孟浩然,做同类题材上的延伸,但从对形式上的要求而言,就应该引王维的其他山水田园诗和唐代其他诗人的山水田园诗。了解这一类诗歌的主题思想,了解这类诗歌在抒情达意上常用的艺术手法,从而在迁移中实现突破。

四是字词理解的形象化拓展。鉴于汉字的特点,有时有意识的抓住一些关键字词作为学习的切入点,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诗经・氓》这首诗时,如果能探讨“氓”字的含义那就更易理解这首诗了。我们可以把“氓”字分解为“亡”字和“民”字。再画出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图像来,那就是一个逃亡者(亡)的形象和左眼被刺瞎的奴隶(民)形象,如果我们认真看一看《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自他归来之民谓之氓,故字从民亡”,可推测“氓”不是本地人;《秦策》“不爱民氓”高诱注“野民曰氓”则有鄙视之意了,如此不妨把它释作“那个坏男人”不更妙?试想一下,这样下来再让学生去探究学习这首诗歌,兴趣当然会不一样了。

五是生成性的互动拓展。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总会产生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对此,我们可根据问题价值或视学生的要求进行拓展。这样的拓展往往更切合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能在学生求知的心理前提下获得更满意的教学效果。当然,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在拓展时还要视具体或作简单拓展,或作专题演讲。比如,笔者在教《孔雀东南飞》一诗时,就有学生对“两家求合葬”产生了疑惑,认为这当中太守家怎么没有表态,因为刘兰芝已经嫁到太守家。对此问题我虽然未曾考虑,但此问又确有解答必要。于是我从婚俗、社会舆论、社会心理等方面做了解答,以利于学生对“两家求合葬”的理解。对于这种生成性拓展,它既可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能形成一种知识性的积累,价值多多。

那么,是不是只要有拓展就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呢?这之中有没有什么要求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拓展的教学案例。

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错误》一课时,在谈及《错误》一诗“深受我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继承的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时,引出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这些是闺怨诗中的名篇,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去体会《错误》,这样的拓展是很好的。但这位老师接着在介绍作者是却大谈温氏“放浪不羁”的生活,接着又谈叶嘉莹先生对温氏《菩萨蛮》系列作品的赏析,毫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和理解接受能力。这样的拓展既让学生不知何从下手,自己也失去了调动学生比较赏析的机会。

因此,对于课堂知识的拓展应该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应该明确,拓展只是在某个教学点上的发散,是为了在内容上获得更充分的理解,开拓视野,而非是教师炫耀个人知识的“舞台”。同时鉴于中学生的特点,老师在拓展后应有明晰的语言唤回学生的思维倾向点,回归课堂、教材本体上来;二是在内容的拓展上应有充分的准备,要有重点,不能随意性压倒一切,想到哪里是哪里。一切拓展都应紧扣教材,紧握课堂教学需要。同时也要注意拓展的接受对象,要根据其特征,如生理、心理、知识文化发展程度和构成进行选择;三是对于生成性拓展要注意的是,不能确定或不知道的不讲,即便讲也要给学生讲清楚,应在哪些地方存疑,待解,然后及时解决。同时在拓展的内容中切勿另生枝节,以免主题不明,让学生无所适从。

诗歌的分类范文2

关键词:教材处理;诗歌教学;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36-01

2013年秋季学期的后半学期,广西绝大多数的高二学生正在进入或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课程领域――选修课程。而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列为完成必修课程后的首门选修课程。如何顺利地进行此门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诗歌之部”共分三个单元: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上看,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通过这三个单元的内容,阐明高考诗歌鉴赏中的考点。而如何处理这三个单元的内容,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

一、按部就班,稳扎稳打

这种方法要求授课人紧紧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去设置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单元多首诗歌对同一知识点的不断重复、巩固性的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即可掌握一个知识点。这样的做法笔者认为适合运用于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毕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有一定的过程的,这种不断重复以达到巩固的教学方式对基础薄弱者而言效果是最好的。

二、大开大合,纲举目张

这种教材的处理方法首先要求授课人要有起码一次高中教学的循环经验或对高考古诗考点较为熟悉。其次接受者的语文基础知识要较为扎实。只有在两种前提条件都能满足的情况下,此种教材处理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现笔者就第二种方法具体地谈一下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诗歌之部”的处理过程。

首先,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要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可以在正式进入教学内容前用2到3个课时,让学生自我阅读教材57页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尤其是重点了解和把握唐宋两朝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艺术特征和常见主题。

其次,按高考诗歌题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使诗歌内容一体化。按照高考的考点要求,可将诗歌按照题材分为七类:风情景物诗、羁旅乡思诗、离情别绪诗、咏物抒怀诗、边塞诗、思妇闺情诗、咏史怀古诗。现今教材并《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已经包含完这七类诗歌,接下来老师们可能就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把选修课本和读本里面的各类诗歌找出来,并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还要思考哪几首是该类诗歌中的精讲内容,余者如何处理等问题。

笔者按照诗歌的题材,将课本及读本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分类。

风物景色诗

选修课本:《夜归鹿门歌》P28《梦游天姥吟留别》P30《登岳阳楼》P33《菩萨蛮》P365《旅夜书怀》P36《新城道中》P37《阁夜》P43《虞美人》P47。

语文读本:《乌夜啼》P43。

边塞诗

选修课本:《燕歌行》P53。

语文读本:《十五从军征》P17《兵车行》P35。

咏史怀古诗

选修课本:《蜀相》P14《越中览古》P19《扬州慢》P37。

语文读本:《登金陵凤凰台》P34《咏史》P22。

羁旅乡思诗

选修课本:《长相思》P38《苏幕遮》P50《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P54。

语文读本:《苏幕遮》P50《八声甘州》P53。

离情别绪诗

选修课本:《今别离》P20。语文读本:《寄黄几复》P48《蝶恋花》P51《青玉案》P57。

咏物抒怀诗

语文读本:《梅花落》P26《在狱咏蝉》P30《山园小梅》P46《戏答元珍》P47《咏煤炭》P61《咏菊》P68。

思妇闺情诗

选修课本:《一剪梅》P20《菩萨蛮》P55。

语文读本:《行行重行行》P18《迢迢牵牛星》P20《燕歌行》P21。《玉阶怨》P27《浣溪沙》P42《蝶恋花》P52《水龙吟》P55。

第三,按诗歌题材分好类后,还需要明确高考的诗歌考点。

形象鉴赏: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语言鉴赏:炼字,语言特色

表达技巧鉴赏:抒情手法描法

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提炼诗歌的主旨,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四,明确了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后,就要结合已经分好类的诗歌,有重点地选择精讲的诗歌,并明确所讲诗歌所需要传达的知识考点。

第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概括各类诗歌的特点。

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我们要学会选择一条适合学生和自己的那种。只有这样,才能省时省力,才能有效地达到我们开设选修课的目标。

参考文献:

诗歌的分类范文3

关键词:汉乐府;模式;歌;音乐风格;诗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111-02

纵观汉乐府诗题,相较于《诗经》以篇首句为题的单一性,题目形式更加多元化。《诗经》一般是采取诗句的前两个或是前3个字,而汉代乐府诗题则更多的有着自身的特殊含义。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其诗题中的“行”“吟”“歌”“诗”看做毫无实际意义。

本文重在对题名中含“歌”类作品的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更加清楚地认识汉乐府的音乐特性和诗体文学性,从而为更好地解决汉乐府的相关问题打开一条新的思路。

一、汉乐府诗题的构成模式

基于汉代乐府诗今天保留下来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本文所探讨的汉乐府的范围主要是在郭茂倩《乐府诗集》的基础上,参照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所收录的汉诗。虽然这一范围或许并不完全等同于当时的界限划分,但是,我们相信在现有的条件下,这样的分类比较合理。

通过整理,发现汉乐府诗题的构成模式如下:

1.句首字诗题。与《诗经》命名方式相同,如《江南》《东光》《薤露》《蒿里》《鸡鸣》《乌生》《平陵东》《王子乔》《大风起》《枯鱼过河泣》《冉冉孤生竹》以及《郊祀歌十九首》。

2.“歌”字诗题。这一类比较复杂,又可细分为单名“歌”、复合词“XX歌”、“XX歌行”以及“XX歌辞”。

3.含“行”、“吟”、“篇”、“操”、“怨”等其它词语的题名。其中,含有“行”的题名占据了其中的绝大多数。

三者各自占有的比重不尽相同,第一类最少。同时,最后一类中时常含有前两类模式的变异形式,如《东门行》《西门行》《孤儿行》等,在首句之中加上了一个“行”字;而《长歌行》《艳歌行》《怨歌行》《满歌行》《伤歌行》和《悲歌行》这7首则同时含有“歌”、“行”。

3种题名在汉代呈现着纠缠交错而向前发展的态势。与《诗经》命名方式相同的诗时代较早,以“行”、“篇”等字为名的诗多出现于东汉时期,以“歌”为题的诗的构成则比较复杂,贯穿了整个汉代。从某种层面上来讲,3类模式之间存在着渐变的发展性,从句首字――歌/XX歌――行的一种演变。而在这一演变之中,“歌”的变化集中地展示了这一音乐文学的发展脉络。

二、“歌”字题目的音乐风格

乐府诗在中国古代各种诗歌体裁和诗歌品类殊而复杂,钱志熙先生认为:“乐府诗,顾名思义,是属于乐章的范畴。”①王运熙先生也指出:“乐府诗原是乐府机关配合音乐而演唱的歌词。”②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对歌诗的叙述:“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③“采歌谣”一语也很好的说明了汉乐府所具有的音乐文本特征。那么以“歌”为题的乐府诗又有着怎样的音乐风格呢?

单名“歌”的作品更多的见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之中。这一称名,不排除其中的一些是由于时代久远,题名丢失,后代的整理者在对其进行整理的时候为之命名。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在汉代的史书中的一些记载,如“作歌曰”、“歌之曰”、“歌曰”的记载。通过对《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的粗略检索,“作歌曰”的记载7次,创作者多为贵族;“歌之曰”22次,主体多为百姓、闾里、天下;“歌曰”43次。可见,将其称名为“歌”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而这类的歌具备怎样的风格和特色呢?

乐府诗集中的《李延年歌》《乌孙公主歌》《赵幽王歌》《李陵歌》《广川王歌》《燕王歌》《广陵王歌》等在逯书中均称名为《歌》,然而这一题名形式上的区别却并未影响到二者的实质。这一类作品,往往是其自作,是一种对自我情怀的抒发,其演唱的场合多于内堂,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复合词的题名更多的倾向赞美、评价性的歌唱,且多无明确的作者。《平城歌》《楚歌》(《鸿鹄》)、《戚夫人歌》(《舂歌》;《诗纪》作《永巷歌》)、《画一歌》(《诗纪》说又作《百姓歌》)、《淮南王歌》(《民为淮南厉王歌》)、《卫皇后歌》(《天下为卫子夫歌》)、《李夫人歌》、《匈奴歌》、《离歌》(《诗纪》作杂歌,注云一作《离歌》)、《瓠子歌二首》《牢石歌》《黄鹄歌》《五侯歌》(《长安百姓为王氏五侯歌》)、《上郡歌》(《上郡吏民为冯氏兄弟歌》)、《华容夫人歌》《鲍司隶歌》《五噫歌》《董少平歌》《张君歌》(《渔阳民为张堪歌》)、《廉叔度歌》(《蜀郡民为廉范歌》)、《范史云歌》《皇甫嵩歌》《郭乔卿歌》《洛阳令歌》《颍川歌》(《颍川儿歌》)。这一类作品中,除《楚歌》《瓠子歌》《黄鹄歌》等个别作品的题名带有明显的诗经命名方式之外,其它诗的题目多非句首字的截取,而是内容上的概括。然而,虽然均呈现着XX歌的形态,但其内涵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一类是自作,一类类似于代言体,无明确的作者,诸如《民为淮南厉王歌》《天下为卫子夫歌》《郑白渠歌》《颍川儿歌》。考虑到汉代的采风,可以想见这是这一制度的成果。也正是因此,使其歌唱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对象性,一种口头的言说方式,与单名歌的作品的风格是趋同的,均是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情感的展示。

汉乐府诗题的第三种模式,恰恰表现出歌具有的某一方面特征的彰显,其中绝大多数呈现的特点是:首句之字加行或者引,或完全与首字无关,如《长歌行》《满歌行》等。通过对题名中“歌”、“行”的比较,“行”的叙事与节奏性明显,更倾向于热烈、悲痛的外露情感且有着很强的叙事色彩,其本身的节奏性极大的渲染了其感彩。如《东门行》中“出东门”、“来入门”、“还视后拔剑而出”将一户人家的情状描述的淋漓尽致;《西门行》中“及时行乐”的阐述,从“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的反问到“为乐当及时”的肯定,再到“解忧愁之法”的阐述,最后落脚于“年命不可期”的告诫之中;《饮马长城窟行》中“远道”、“梦”、“他乡”的顶针式词语,均使感情在层次、语言中更为强烈。而“歌”并不叙事,它更多的是一种对自身感情的宣泄或是对于某件事情的感慨与评价,抒情性、随意性强,侧重于抒发相对舒缓、忧伤、苦闷的内在情感。

《陌上桑》(一曰《艳歌罗敷行》)、《怨歌行》《长歌行》二首、《艳歌行》《满歌行》二首、《伤歌行》和《悲歌行》《艳歌何尝行》(一曰《飞鹄行》)这类含行字者,亦具有着“行”诗所具有的音乐节奏感,然而究其本质,依然是一种情感上的抒发。所谓长歌、艳歌、怨歌、满歌、伤歌、悲歌,除却艳歌具有自身的独特表演程式之外,其余均是一种情绪上的表达。与“行”诗相比,单纯的是在情感上划分层次。

此外,还有另外一类特殊的题名,如《俳歌辞》《后汉武德舞歌诗》。根据《俳歌辞》的内容描述,其似为表演的一种记录;《后汉武德舞歌诗》,明帝时期,东平王苍进武德舞歌诗,用之于宗庙,结合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关于歌诗的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歌诗”所具有的歌辞含义。这类的出现代表着时人对歌辞的初步认识。

从以上的梳理之中,我们可以看出歌本身具有着总体类型化的趋势,从最初的总名概括,到之后其它音乐体式的彰显。歌之外的其它题名方式的出现,分类愈加精细化,因而某些时候渐渐转变为一类不具特色或难以归类之诗的称呼。以“歌”命名的作品,无论是单名“歌”还是含“歌”的复合词题目,鲜明的透露着汉乐府的音乐特质,均是一种质朴的情感表达。

三、歌和诗的关系阐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诗体特征

“歌”作为修饰性的前缀,在《诗经》广泛流传的时代,常常被述及“歌诗”“歌XX诗”“歌XX”,并且无一例外的指向《诗经》。在《诗经》文本中,提到作诗的12次之中5次以歌来指代。汉代,史籍中大量出现的“诗曰”、“诗云”、“诗不云乎”等指向的均是《诗经》。由于《诗经》不断被经典化,当时只有为数很少的与《诗三百》同为四言句的作品可以称为诗。特定的时代和文化限制使得汉乐府在当时更多地被看作是歌,而非诗。

“乐辞曰诗,诗声曰歌”,汉乐府“采摭闾阎,非由润色,然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后世言诗,断自两汉宜也”。④然而,对于汉乐府,人们更多的关注其音乐特性和表演特质,往往忽视了其本身所呈现出的诗体文学意义。

本文中我们所讨论的“歌”类题目,广义上来讲贯穿了整个汉乐府。其诗体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名整齐化、类型化特质突出;

2.主题多样性,感情和叙事并行不悖;

3.语言自由率性,针对性强;

诗歌的分类范文4

关键词:高考语文;古典诗歌;答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123

鉴赏古代诗歌,要求有两点:一是能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能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无论是哪一条,都是以读懂为前提的,所谓读懂,就是从语言入手,析文入情,理解内容,把握主旨。要想做到这点,其中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从题材入手,准确理解诗歌内容。中国古代诗歌虽然浩如烟海,但是根据诗歌的基本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可以把诗歌进行分类。这些诗歌因题材不同而表现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各异;也因题材相同而使其具有某些共性。把握住这一特性,对于阅读数量有限、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无异于找到了一条捷径和一个简单的方法,帮助他们破解诗歌鉴赏这道难题。

中国古代诗歌从题材上可以分为这样几大类:

一、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歌通过对山水田园风光的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例如,陶渊明的诗歌、王维的诗歌以及一些诗人因人生失意而把目光转向静谧的山林,或者投向悠闲的田园,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其共同特征是对自然山水田园的热爱、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追求闲适生活的态度等。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就是这样的作品,“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诗人面对农村宁静的自然风景,面对和温暖的农家生活,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赞美,流露出深深的向往之情。

这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宁静闲适。一般表现诗人厌恶官场,追求自身心灵的安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歌颂和向往。这类诗歌紧扣诗句,抓景物特征,分析诗人的个人经历,就能够准确理解全诗,依问做答。

二、边塞诗

这类诗歌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之事,多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或表现战争环境艰辛苦寒、思乡念亲、厌恶战争,讽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或者表现将士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身经百战的将士的豪迈情怀抒情高亢雄壮。他在另外的边塞诗里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则表现了征戍者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这类诗风格悲壮苍凉,雄浑豪放。这类诗歌抓诗句里借以表意达情的意象,如曲、笛、自然景物等,从诗的词句里捕捉诗歌的情感信息及主题。这类诗歌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因此还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但是要注意的是,诗歌里表达感情的复杂性,要整体把握,就所问进行回答。

三、怀古诗

这类诗的特点是临物有感,见景抒坏,或者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的悲叹、沧海桑田的感慨,或者表达追慕先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或者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等。例如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是杜甫咏怀诸葛亮的诗,将怀古与抒怀融为一体。

这类作品风格大多沉郁不平,满怀感慨,悲愤惆怅。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身世等综合因素作答,也很容易。

四、咏物诗

这类诗歌描写某种客观事物,刻画其特征,借以寄托诗人的心志,自表品格,抒感,表述情怀。在古代诗歌中,梅花、兰草、、竹子、大雁、鸣蝉、杨柳、月亮等都是常被拿来入诗之物,杜甫的《孤雁》、骆宾王的《咏蝉》、王勃的《咏风》等都是这类诗,诗中将人品与物征相类比,达到或褒或贬、表达个人心志、品性和格调的目的。

这类诗歌风格高洁,表现个人不同凡俗的品质,表达不同流合污的人生情怀,找到这类诗歌中物与人的相似点,从物的特性牵引到人的品格上,也就是抓住了诗歌的精髓和核心。

五、送别诗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相当数量的送别诗,这类诗歌一般为即兴之作,表达诗人告别亲人朋友时的瞬间情感,从表达的情感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伤别离,文字间流露的情感是缠绵不舍、悲伤痛苦、对前路充满迷茫、对远行人充满担忧和牵挂,例如柳咏的《雨霖铃》、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等;二是劝勉鼓励,积极乐观,文字间对前程充满信心,对远行的友人鼓励祝福,例如李白的《送友人》“挥手自滋去,萧萧班马鸣”,面对离别,李白豁达而乐观,体现了诗人一贯的豪迈风格。其他诗人关于这方面的诗歌很多,浩如烟海。

阅读这类诗歌,要用心去体会别离之人的心态,把自己融入诗的意境中,揣度诗人的心境,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从而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

诗歌的分类范文5

鉴赏一首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一、写了什么

这是针对考生理解把握诗歌内容而言的。鉴赏评价一首古代诗歌,首先得掌握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这是鉴赏诗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诗歌的基本内容都不知道,那么就不可能去鉴赏诗歌的情感倾向、语言妙处和表达技巧。

弄清古代诗歌写了什么,首先要掌握诗歌中写作的具体内容,如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典故等。其次,要初步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感情倾向和观点态度:如作者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等。第一点内容通过对诗歌文字的理解就能把握,关键在第二点内容的把握上,即对诗歌的主题、诗人表达的情感的把握难度较大。

那么,考生如何来确定古代诗歌中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它往往会借此告诉考生该诗的基本内容。而确定了诗歌的内容,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王昌龄的《西宫春怨》,说明诗的内容是宫女失宠后的哀怨;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说明诗的内容是诗人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倾慕;李约的《观祈雨》,说明诗的内容是观看祈雨的感慨。因此,通过对诗歌题目的揣摩玩味,便可感知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等情感,或诗人对生命、生活、社会的见解,甚至是诗人所寄予的理想、抱负等。

2.注意诗歌提供的背景知识

高考试卷中,对陌生诗人及其诗歌,或者因重大历史转折导致诗歌理解障碍的,一般都会提供相关的写作背景,而这恰好是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感情观点的突破口。古代诗歌跟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所以,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有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注意诗歌的题材类型

古代诗歌有咏物诗、即景抒情诗、思乡诗、怀人诗、送别诗、咏史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不同的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诗歌,其主题、情感都是不同的。考生备考时,对每种类型的诗歌的主题、情感倾向、常用技巧和鉴赏术语等都要一一掌握,有备无患。临考时,考生可以先判断诗歌的类型,然后将诗歌的主题、情感靠到这一类型的诗歌的主题、情感上,结合诗歌的内容,将诗歌的主题、情感具体化。如杜牧的《泊秦淮》,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结合杜牧的诗歌创作经历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基础,可判定这首诗也是一首忧国忧民的诗歌,故此,这首诗的主题、情感是: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表达自己忧世的情怀。

4.注意关键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理解了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就容易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诗中的一个“瘦”字,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5.注意调动诗歌相关知识积累

①古代诗歌丰富多彩,典故、意象、成语、诗句都有相关的比较固定的含义。考场上考生如果灵活调用这些知识,可以快速确立诗歌的写作内容,明确诗歌的主题和感情倾向。②知人论世。

二、怎样写的

明确了诗歌的内容、主题,作者的情感倾向,还要弄清楚诗人是怎样来表达的,即要研究诗歌的布局谋篇、选材剪裁、语言使用、突出主题与情感的方法等。

1.注意全诗的结构布局

诗歌的结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作为写景诗,一般是先写景后议论、抒情,写景为抒情、议论作铺垫,抓住这个结构特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抒情、议论句,就很容易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一首诗歌,往往只有一个主题,为了表达这一主题,诗人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此时,考生应区分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注意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3.注意诗歌中典型细节的理解

无论是叙事诗还是写景诗,诗歌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精彩细节描写。而这些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4.注意诗歌中的环境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换句话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作者抒情服务的。

5.注意诗歌表达中的特殊手法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乐写哀、以哀写乐、虚实结合等,都是诗歌中常用的特殊表现手法,考生需要准确识别出诗歌是否用了这些手法。

三、为什么这样写

诗歌选择什么内容,用什么表达技巧,都是诗人根据表达需要来确定的。所以,顺着这条思路也可以摸清楚诗人的写作目的。

四、怎样解答诗歌题目

答题的要求

(1)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就怎么答。

题目要求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考生一定要看清,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才能回答准确,得到应得的分数。

(2)符合诗歌鉴赏本身的要求

诗歌鉴赏是主观题,允许考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意地解读,但这并不是说没有答题规范,不需要按诗歌鉴赏的规律来答题。比如准确使用相关鉴赏术语,切忌架空分析或过度解读,等等,都是诗歌鉴赏中的基本要求。如果考生不按这些要求去做,就会使自己的答案失分。

诗歌的分类范文6

关键词:诗歌教育;教科书;文本选择

诗歌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从课标看,诗歌教育包含于语文教育中的阅读部分。无论教材编排和课程设置上来看,诗歌教育都是服务于阅读教育。诗歌教育文本的选择引导诗歌教育的方向,体现诗歌教育的目标,影响诗歌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诗歌教育文本的选择对诗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研究现状

在现有研究当中,以对诗歌教育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如:陈志奇在《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谈到诗歌教育的功能,分别有诗歌教学对学生心灵发展的影响;诗歌教学对学生智能发展的影响;诗歌与审美教育;诗歌与传统文化等等。

与小学语文诗歌教育的研究相比,小学语文教科书诗歌内容的研究就显得单薄很多,这个领域有待深入研究。

二、诗歌文本选择的异同。

(一)诗歌在整册教科书中所占比重的比较

1.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整册语文教科书(包括上、下册)中,包含16个单元,一共有80课(包括必读、略读、选读课文),其中6课涉及诗歌内容,占整册教科书的7.5%。

2.加州版。加州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包括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5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3课,一共有90课,其中7课涉及诗歌内容,占整册教科书的7.8%。

由此可见,诗歌内容在人教版和加州版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相当,不存在较大差异。

(二)诗歌诗体的比较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为了使比较更加直观,本文使用古诗词和现代诗这两个诗体分类。

1.人教版。经整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两册教科书得出,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古诗词占诗歌部分中的66.7%,现代诗占诗歌部分中的33.3%。由此看出,古诗词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诗歌部分所占比重较大。

2.加州版。经整理加州版语文教科书,得出加州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诗歌部分以现代诗为主。在诗歌中还引用外国作品。

综上所述,人教版与加州版对比,存在以下差异:

(1)诗体所占比重的差异。人教版中诗歌部分以古诗词为主,加州版中诗歌部分以现代诗为主。这主要是由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造成的。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诗歌文化一直源远流长。而美国是一个新起的国家,历史较短,所以诗歌文化从近现代诗歌开始。

(2)外国文化的差异。从表格整理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取的诗歌文本均出自本国,相比之下,美国加州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取的诗歌文本融入了外国文化。在语文教科书中融入外国文化,有利于丰富教科书的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多元文化视角。这方面人教版教材有所欠缺。

(三)内容主题的比较

本文借鉴于佳美在《美国小学母语阅读教科书结构编排及选材特色研究――以麦克劳・希尔版 Treasures 为例》中以人为出发点,将“自然”与“社会”这两大类目做为研究支点,整理出以下表格以此研究人教版与加州版内容主题之间的差异。具体分类如下:

第一类:自然。(1)自然科学现象或知识:生物、非生物。(2)人与自然:探索自然、环境保护、救助动(植物)、景物。

第二类:社会,包括个人、亲情、友情、人与宠物、社会角色、现代科技与创新妙想、异域文化、特殊人群、传统文化及寓言道理、历史及政治事件、城市。

1.人教版

把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有关诗歌主题按上表维度整理如下:

通过统计可得出,在四年级两册语文教科书有关诗歌的课文中,关于自然主题的占66.7%,自然主题下全部都是关于人与自然类型的。社会主题的占33.3%,包括有友情、城市和特殊人群。

2.加州版

单元主题题目内容

1.让我们来探险适应生存五行诗自然――自然科学现象或知识

2.表示态度聪明的主义发亮的灯泡与

闪亮的伯特尔社会――现代科技与创新妙想

3.与众不同鲁莽三行日本诗自然――自然科学现象或知识

4.观点鲸五行打油诗自然――自然科学现象或知识

5.关系到图书馆去我喜欢字的样子社会――现代科技与创新妙想

6.发现飞机勇敢的新高地社会――现代科技与创新妙想

通过统计可以得出,加州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有关诗歌的内容中,关于自然主题和社会主题的内容各占50%。其中自然主题中以自然科学现象或知识为主,社会主题中一现代科技与创新妙想为主。

三、对我国诗歌教育文本选择的启示

(一)诗歌形式多样化。人教版中的诗歌以古诗为主,可以适当增加其他类型的诗歌,如儿歌、现代诗等,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全面的诗歌知识。

(二)引入优秀外国文化。人教版中的诗歌主要以我国优秀的诗歌为主,应适量增加外国作品比重,让学生在品味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外国优秀作品,拓宽学生视野,形成学习知识多样化。

(三)诗歌主题多样化。人教版中的诗歌主题范围比较小,主要以人与自然为主,应该适量增加其他主题,例如科技创新,自然知识等,以此丰富学生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上一篇杜甫的诗歌

下一篇汪国真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