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设计范例6篇

声学设计

声学设计范文1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进行厅堂建筑设计时,均要由建筑师、声学顾问和剧场顾问组成联合设计组,从项目立项开始就一道工作,直至项目完工。这是国外厅堂建筑之所以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只有明了建筑声学设计的程序和工作内容,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惯常做法,方能保证我国的厅堂建筑具有良好的音质。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级与投资规模,参照国际或国家规范来确定建筑物室内噪声标准,是噪声控制设计的首要内容。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

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分为空气声隔声设计及固体声隔声设计两部分,均包括隔声量的计算、隔声材料的选择以及隔声构造设计等内容。除理论计算外,经常需要进行隔声构件的实验室或现场测量,来确定其各频带的隔声量。

噪声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针对厅堂建筑内部的噪声振动源进行控制。这些噪声振动源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某些灯光设备、舞台机械设备以及来自相邻房间通过空气及固体传声传入的噪声和振动等,都将对观众厅的安静造成干扰。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声学顾问就必须介入,以便审视建筑内部各种房间的平、剖面布置是否合理,尽可能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将可能的噪声振动干扰减至最低。

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一、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三、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厅堂的平面及各界面的形状、面积、倾角等以及乐池、乐台、包厢、楼座、音乐罩、反射板等都影响声脉冲响应的结构,从而对厅堂音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是否设楼座、包厢,设几层楼座、包厢,楼座和包厢的深度及开敞度多少为合适,栏板的面积与倾角多大较恰当等等,都属于建筑声学设计的范畴,都需由建筑师与声学顾问共同磋商,加以确定。乐池的形状和开口大小也直接影响乐队声能的输送以及乐队与演员的相互听闻。此外,是否设音乐罩或反射板,设何种形式的音乐罩和反射板等等,也都需要从建筑声学专业的角度提供咨询意见,并给出设计方案。

四、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通过音质参量的计算,提供设计反馈信息,以便对设计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与调整。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以便臻于至善。在此过程中,需要辅以平剖面声线分析、三维声场计算机仿真乃至缩尺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才能做出较准确的预计。

五、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因此,声学顾问还需与装修设计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室内装修设计。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六、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从这一点意义上讲,要进行成功的现代厅堂音质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仿真的辅助。

七、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缩尺模型试验优于计算机仿真之处,在于唯有它能对室内声波动效应做出仿真,而前者仅能在中、高频段,在几何声学的范围内提供较准确的仿真结果。此外,计算机仿真从本质上说是将声学家已知的声学原理输入计算机中,而缩尺模型则可较客观地展示厅堂中发生的实际声物理现象。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正在负责对在建的广州歌剧院作1∶20的声学缩尺模型试验,以确保该剧院建成后的高水准音质。

八、可听化主观评价。对于重要的厅堂,必要时还可在计算机仿真和缩尺模型试验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可听化技术进行主观听音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九、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厅堂音质参量测量除了在工程竣工之后进行,以验证声学设计是否达标外,有时还需要在厅堂建筑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时进行,以便为施工的最后阶段进行必要的设计修改与调整提供科学数据。

十、对电声系统设计提供咨询意见。对于需要安装电声系统的厅堂,建筑声学专家尚需与音响工程师配合,对电声系统的设备选型、设计与安装提供咨询意见。

声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建筑,幼儿园,声学

现在的很多建筑是根据几何学原则设计,虽然特定的几何比是基本的音韵比,然而建筑的使用者仍然不能避免噪音的干扰.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使用者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选用以及空间设计上没有全面考虑建筑的声学特征.所以,许多建筑面临噪音问题.

声音与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对于幼儿园建筑来说更为重要.适度,和谐,健康的声音环境才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儿童与成人不同,他们不会作出适当的反应来减少噪音对他们的影响,噪音严重威胁了儿童的健康。幼儿园建筑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地方,因此对声学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幼儿园应该是能够控制,吸收噪声,并且能创造不超过50分贝,适合儿童生活的和谐环境。

因此,在幼儿园建筑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于他们使用的功能设计,体现声学设计的合理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1、室外环境的声学设计

幼儿园建筑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应该建在远离噪声的地方,象机场,火车站,工厂,露天市场,购物中心等等这类地方常常会大量产生噪声,幼儿园建筑的选址如果能远离这些噪声源,这会有利于我们为幼儿园创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声学环境。然而,现在的城市环境中用地十分紧张,已经到了见缝插针的境地,幼儿园选址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只能停留在理想的理论层面了。

在目前条件下,通过对建筑进行有效的改造,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利用隔离效果较好的砖石或混凝土构成一个厚重的隔离物,限制外部噪声进入建筑内部。在建筑四周栽种一些灌木和高大的树木,形成植物带,能有效的阻止外部噪声对建筑内部的影响。建筑立面使用双层或三层玻璃,门窗上安装挡风条,把通向室内的管道,电源出口处以及门窗四周的漏缝密封起来,如同保存室内能量的技术一样,我们可以阻止噪声通过空气从外部传入。这些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噪声的传入。

2、室内声音控制

空气传播,接触传播,侧向传播是声音传播的三种主要传播方式。通过设置有效的隔离物,阻挡物可以控制噪声的空气传播。地板和墙壁传播的噪声属于接触传播,通过改变表面材料,如:铺设地毯,悬浮地板等等减少噪声的产生及传播。管道和电梯发出的声音沿墙壁和地板传出,属于侧向传播。封闭,密封机械,电器和管道设备附近的裂缝能降低噪声的侧向传播。

噪声的控制分为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个方面。噪声可以在噪声源得到控制,对噪声的传播途径进行控制也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在安静的室内空间里,室内人员有时制造出非常轻柔的声音,有时则能制造出吵闹的声音,声音与室内空间的大小有关系,也与隔声吸音材料的选用有关系。室内的回声随着空间的增大而增强,随着吸音材料的大量使用而减弱。顶棚高度的变化能够有效的控制室内的声音。在安静的空间里,可以采用2.3m-2.9m高的顶棚,在较为活跃的区域里可以采用2.7m-3.3m高的顶棚。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接受者作出适当的调整,这些都能有效地控制噪声。

在幼儿园建筑中,很多噪声是由建筑内部的使用者人为制造的,或者说这些使用者没有对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幼儿园里,儿童是主要的使用者,儿童和他们的家具都离地面很近,他们头顶上方50%的空间都是空的,这样,噪声可以通过空气在室内毫无阻挡的进行传播,从而引起噪声的扩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顶棚的高度有所变化,或者设置高度不同的隔离物减缓噪声的传播,有助于将噪声控制在噪声源附近。

室内的排气,供暖系统是我们需要控制的噪声源之一。可以让管道通过走廊进入房间,穿过墙体的供暖,供水管道与墙体之间会留下很小的容易被忽视的小裂缝,声音能通过裂缝传入,对这些裂缝一定要进行密封处理。如有可能还需要将管道包起来,以降低噪声和回声。

幼儿园建筑的室内需要动静分区,安静区用来休息,学习,吵闹区用来游戏和表演,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噪声源。室内电器应严格选择,使用噪声小的或静音的,例如:卫生间中的冲刷设备产生的噪音有可能惊吓儿童。所以要选择高质量的设备。我们在千方百计的减少噪音的同时,也可以在室内适当的放置有助于抵消室内各种噪声的背景音乐,这样可以减弱儿童发出的声音,泉水声,种声都可以用作背景音乐。

声音具有一定的穿透性,可以穿过墙壁从一个房间进入相邻的另一个房间,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可以增加墙壁的厚度,减缓声音的传播,让房间更具私密性,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办公室,会议室等私密性较强的空间。

幼儿园室内所用的装饰材料应以吸音隔音材料为主,混凝土,玻璃,塑料板是导致室内声音质量较差及产生共振的主要原因。在室内墙面上多用一些柔软,有孔,吸音的材料,如:壁毯,壁布,吸音板等。吸音材料可以吸收一部分声音,同时阻止声音向外部传播。室内顶面的隔音处理有多种方法,可以在顶面上悬挂一些布幔或者用一些吸声隔音材料装饰顶面。地面上则可以铺设地毯增加吸声效果。墙面,顶面上所用的丝织品要有很强的阻燃性,减少火灾隐患。

3、引入愉悦的声音

儿童的童年是在幼儿园度过,幼儿园中的很多东西会留在他们的记忆里。为儿童创造一种美好的声乐环境,伴随着儿童成长,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启迪儿童纯真的心灵。

美好的声乐环境离不开愉悦的声音,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在幼儿园中利用喂鸟的工具,结果实的植物吸引一些鸟类,鸟的叫声常常能吸引儿童,安慰儿童,它们那美妙的叫声就是一种天然的背景音乐。大自然当中的植物也能产生愉悦的声音,在室外栽种一些芦苇,竹子等,让儿童感受到空气的流动。潺潺的流水,喷溅的瀑布,交汇出美妙的声音。在室外的窗户上悬挂风铃,笛子,风车等也能奏出动听的声音。鸟鸣声,风铃声,泉水声,风声为整个环境增添了许多愉悦的声音。也可以在室内引入这种源于大自然中的优美适度的声音,如:在室内建造循环的泉水或小型的瀑布等,可以让儿童感受到这种声音。为幼儿园的儿童创造一个优美的声乐环境。对于儿童来说,声音是一种重要的安全资源,高质量的声学环境有益于儿童的成长。

4、结语

幼儿园建筑中的声学设计是现代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只有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分析儿童的成长规律,结合儿童的实际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做出合理的声学设计,才能创造一个真正有益于儿童成长的理想环境。这对于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人员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考恩。李晋奎等译。建筑声学设计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声学设计范文3

《森林的歌声》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昆虫、动物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令人身临其境于大自然中,乐曲生动地表现了森林里面热闹、欢快、融洽和温馨的场面,可爱活泼的小精灵们―树蟾、秧鸡、山羌、腹斑蛙、枭、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乐曲中各段旋律的出现顺序是:a-b-a-b-c-a。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热情,并且通过有效的聆听和引导,激发学生对和谐大自然、生态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间的互动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音乐旋律的记忆,同时悄无声息地培养学生为乐曲配伴奏、用肢体表现音乐的能力,自主聆听、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知识与技能:比较轻松地辨认各段旋律,听出各段旋律的顺序,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各段音乐,并且能从乐曲中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与记忆,培养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记忆各段旋律及出现的顺序,感受、体验和表现乐曲,鼓励学生参与审美体验。

教学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各段旋律的理解。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电脑、课件、碰铃、串铃和五彩皱纹纸条。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 话

师: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平时都喜欢什么小动物?

(学生回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爱心呀,都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小动物的图片,我们来做个游戏,当你看到什么小动物的图片就去模仿这个小动物的叫声,怎么样?

生:好。

(二)模仿游戏

播放图片,学生们很轻松地模仿了猫、狗和小鸭子的叫声,逐渐引出腹斑蛙、秧鸡、枭、飞鼠、山羌和树蟾等陌生的森林小动物图片。

师:除了猫、狗和小鸭子外,其余的都是森林小动物了,别说同学们不熟悉,老师对它们也比较陌生,更不清楚它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同学们有兴趣了解它们的声音吗?

生:有。

师:好,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走进属于它们的大森林,它们会用美妙的歌声来迎接我们。有个小小的要求,聆听完乐曲,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仿佛听到了谁的歌声?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模仿游戏则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互动活动也巧妙地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模仿游戏还自然地导出欣赏乐曲《森林的歌声》,乐曲充满了神秘感,大大激发起学生的聆听热情,为完整聆听乐曲做好铺垫工作。

二、自主体验,自主表现

(一)初次完整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

播放乐曲,学生闭眼聆听。

设计意图:音乐是通过声音传递给听者的,所以要全神贯注去聆听方可真正走进音乐的海洋,用自己的感受去诠释音乐内涵。此处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乐曲,不仅表现了对学生自主感受音乐的尊重,使其不受外界视频资料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展开音乐联想的翅膀,自由地遨游于音乐的世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

(二)谈 话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在乐曲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谁的歌声?大胆说出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的音乐想象力比老师的还要丰富。是的,老师也听到了一些小昆虫的叫声,美妙的音乐中掺杂着小昆虫和小动物们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清新又欢快的森林夏夜,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下面这一段你还有印象吗?

(三)分段聆听、哼唱,并自主选择学具表现各段主体旋律

1.教师在钢琴上弹奏a段旋律,学生聆听一遍后随琴轻声哼唱,要求声音要轻巧、活泼。(多媒体展示a段主题旋律乐谱)

旋律a

师:这段旋律是怎样的情绪?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回答略)

师:对,这段旋律轻松活泼,但又不失平稳安详。老师这里准备了三件学具:碰铃、串铃和皱纹纸条。你觉得哪件比较适合表现这样的情绪?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学生回答略)

师:从听觉上判断,碰铃的配乐似乎更为和谐。那么我们第一组的同学拿起碰铃为第一段旋律伴奏,其他两组的同学轻声哼唱,好吗?

学生用碰铃配奏a段旋律。

设计意图:反复聆听和体验是记忆音乐最好的办法。通过聆听a段旋律,巧妙地让学生熟悉这一主题,并且通过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自主选择学具来更好地表现a段旋律,给a段旋律做了一个“标记”,为下面听辨各段旋律的顺序打好基础。

2.教师在钢琴上弹奏b段旋律,学生聆听一遍后轻声随琴哼唱。(多媒体展示b段主题旋律乐谱)

旋律b

师:这段旋律是怎样的情绪?又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回答略)

师:是的,这一段随着上行、下行旋律的起伏波动,把小动物们的活泼俏皮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这里还有两件学具:串铃和皱纹纸条,你觉得哪件比较适合表现这样的情绪?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学生回答略)

师:从听觉上判断,串铃的配乐似乎更为和谐。那么我们第二组的同学拿起碰铃为第二段旋律伴奏,其他两组的同学轻声哼唱,好吗?

学生用串铃配奏b段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b段旋律,巧妙地让学生熟悉这一主题,并且通过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自主选择学具来更好地表现b段旋律,给b段旋律也做了一个“标记”。

3.教师在钢琴上弹奏c段旋律,学生聆听一遍后轻声随琴哼唱。(多媒体展示c段主题旋律乐谱)

旋律c

师:这段旋律又是怎样的情绪?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呢?

(学生回答略)

师:的确,这段旋律随着节奏的拉宽和音区的提高,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里的小动物个个都精神抖擞、载歌载舞,此时,你想怎样表现音乐?

生:甩起皱纹纸条,跳起来、唱起来……

师:那好,第三组的同学甩起皱纹纸条,舞动得尽可能美一些,跟上乐曲的节奏好吗?

生:好。

师:其他两组的同学还是轻声哼唱,可以吗?

学生舞动皱纹纸条表现c段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完c段旋律,并且通过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学生选择舞动皱纹纸条表现c段旋律,给c段旋律也做了一个“标记”。通过以上三个音乐感受和实践环节,绝大多数学生对乐曲的各段旋律形成了记忆,同时适时地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四)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师:如果完整地聆听一遍乐曲,同学们还能分辨出是哪段旋律吗?

生:能。

师:好,我们先来静静地聆听一遍,在心里告诉自己听到的是第几段旋律,应该用什么学具去表现它,待会我们再来挑战自我,完整聆听并用自己的学具分别表现各段旋律,可以吗?

生:可以。

播放乐曲《森林的歌声》,学生闭眼聆听。

(五)表现乐曲

师:刚才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老师相信大家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的学具来表现各段旋律。来,拿起我们的学具,准备开始。

播放乐曲《森林的歌声》,各组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学具表现各段旋律。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不仅在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和顿悟等情感层面上。以上教学环节在尊重学生个体对音乐感受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乐曲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注重了过程,强调了方法,不流于形式。

(六)排列各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师:同学们对乐曲的各种表现真可谓锦上添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的《森林的歌声》。现在请你们按照a、b、c三段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一下,谁来试一下?

生:a-b-a-b-c-a。

师: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同学们真棒!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方法之所以对音乐学习非常重要,是由于音乐教育多体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其教学目标往往蕴涵在教学过程中,过程即目的。从教学方法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在音乐上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各个有效的教学环节,学生充分走进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分析音乐和创造音乐,轻松地辨别出各段旋律的顺序,真正做到了“水到渠成”。

四、拓展与延伸

(一)总结评价

师:告诉老师,今天这节音乐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生:略。

设计意图:自评对于学生来说会更深刻也更有针对性,对于今后的自我完善具有实效性。

(二)拓展延伸

师:刚才很多同学说到通过聆听《森林的歌声》,对于森林里的小动物和美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是,当你看完下面这两张图片,不免会为它们担忧(多媒体展示砍伐后的森林图片)。

师:如果人们无限制地砍伐树木、破坏森林植被,我们以后还能听到这样动听的森林歌声吗?

生:不能。

师:生态环境不容人为破坏,我们有义务做个生态环保志愿者,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让我们的家园到处风景如画,同学们能积极做好宣传吗?

生:能。

设计意图:本课的拓展延伸旨在通过音乐形象的联觉引导和教育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珍惜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体现了音乐课的德育功能。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亮点

作为欣赏课,这节课做到了尊重学生的音乐体验,通过反复有效的聆听,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遨游于音乐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强调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和授人以渔,使学生能够喜欢聆听音乐,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新课开始模仿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自然地导出新课,通过悬念式的导入,更加引人入胜,有兴趣聆听乐曲、寻找答案!可谓是一举多得。

《森林的歌声》旋律简洁质朴,通过新颖、巧妙的教学方法(分段聆听、哼唱和选择学具表现各段旋律),让学生将各段旋律的音乐形象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各段旋律产生了较深刻的音乐记忆,并非浅显地聆听音乐。

本课拓展延伸部分并未选择其他音乐作品,而是适时地进行了人文素质教育,很自然地完成了音乐的教化作用。相信对于学生来说,这节课让他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多么的重要。

二、存在的不足

声学设计范文4

普遍来说,房间的声源常常经过六个途径传到我们的耳中:音箱发出的直达声;地板的反射声;天花板的反射声;音箱后墙的反射声;侧墙的反射声以及聆听者背后墙壁的反射声。改变声波的任一反射条件,声音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听音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重放声的音质好坏,假使你设备最好,环境不当也难有好效果,只是这点常常被大家忽略。因为常常房间声学的造价也是不便宜的。房间的声学特性,很大程度上与室内装潢及房间布置有关。

一、长方形

理想的听音房间最好的是长方形,按黄金分割比例,长、宽、高不成整数倍的关系,因为这样的房间能更好的产生声音效果,不易出现驻波折叠,从而提高听感。

二、隔声与吸音

其次是隔声,房间内外不致干扰并使声音扩散。适当的吸声可免除声波往复反射激发出某些固有频率的声音干扰,造成声染色。原则上室内声波的处理扩散应多于吸收,目的是使共振强度降低。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度使用吸音材料,过度的吸音会使得房间的混响时间太短,声音变得干涩不圆润。重点在于侧墙和天花板。在侧墙均匀地设置一些吸声和扩散物,要厚重扎实,例如厚重的羊毛毯就是极好的全频吸声物体,薄的地毯、挂帘、壁毯只对中、高频有吸收作用,过多使用会导致声音缺乏色彩和明亮度。同时,一些家具(书柜、桌椅、沙发)都是很好的声音扩散物,能对声音的传播起调整作用,调整低频有很好效果。最理想的方法是在侧墙上贴以适当的扩散板,但这种方法费用较昂贵且影响美观。

为使声音的扩散度更广,不致来回往复聚为一起成为有害驻波,就要改变该频率声音的行进路线,我们可以请专业设计师商量,但最实际的方法是移动音箱或聆听位置。架空的木地板对低频也有吸收作用,当房间较小时,可以防止低频量感的过度。如果房间声音的低频发出轰鸣声,可在地板的近反射声的反射点附近,铺设厚重的羊毛地毯。当声音刺耳、低频量感不够时,就应在两侧墙的近反射声的反射点设置吸声物覆盖处理。如果出现声音太干,应优先取掉地毯,在房间角落放置玻璃纤维作成的吸声块或布坐垫,可作混响时间的最后调整。

三、房间完好封闭性

房间的隔声还跟房间的封闭性有关。听音房间的理想隔声对一般家庭而言其实是很难办到的,因为门、窗、墙、地板和天花板,任何一个与外面相通的小细处都会将室外的声音传进来,并将室内的声音传出去,特别是将低频传得更远,而影响到声音的最佳效果。门窗是隔声的薄弱环节,良好的隔音可将窗作成双层,在已有的窗上再加一层,当然这时的窗要有好的密封性,这是花费最少且效果不错的方法。对于门,可以采取带空腔的中空双层门,面板使用胶合板制作,中间铺敷吸声棉。如果觉得这样繁琐,便要听从专业影音设计师的见解,从实际环境出发,探究最合适的隔音办法。其他包括插座,门把手这样的细微之处,也应尽可能的做处理,让声音无法外漏。如果是在客厅,由于通道关系而影响室内声场的平衡,可在不对称的墙面与角落加上吸声材料,尽量让两侧的反射声均衡。

接下来,我们说说听音室器材的位置摆放。

现在听音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专业听音室(如视听室);2.与起居兼用的家庭听音室;3.以影像为主的AV视听室。三者的声道系统不一样,因而器材摆放上也是各有讲究,但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相通之处。我们最常接触的莫过于2.0、2.1、4.1、5.1和7.1的多声道系统(任何x.1音箱中的,1指代的是独立的超重低音音箱,俗称低音炮)。

2.0声道

对于2.0系统来说,有一个

“三角形法”原则。只需将两只音箱放在听音者的正前方(两音箱之间距离为1.5-2m左右),聆听者处于与两只音箱组成的三角形顶点。音箱与人耳的角度在45到60度以内。这个角度是有讲究的,它很好的把握了聆听者与音箱的距离,如果音箱离听者太近,音域定位便不够精准,且高低音单元存在相位差,声音便不能同步。如果距离太远,声场则会变窄,失去空间感和临场感。

其次,音箱要与后墙、侧墙相隔一定的距离(20-50厘米以上)。因为一般的2.0音箱的倒相孔都是后置的,如果音箱紧靠后墙,倒相孔中的声波便不能完全放出,声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些音箱更是必须借助墙壁的反射、叠加、混音才会有较好的低音效果。音箱不要离侧墙太近,以防侧墙体的反射作用改变了声波的传播方向与强度而影响音质。再次,音箱与人耳最好处于同一平面,如果音箱高度不够,我们可以使用音箱支架以获得好的聆听效果,得到所谓的“皇帝位”。

“三角形法”又俗称为半自由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可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一种摆法。除角度不变外,这个三角形根据房间大小、后级功率不同可大可小,自由调节。

2.1声道

2.1相比于2.0,多了一个低音炮。音箱的摆放跟2.0大同小异。超重低音喇叭效果入耳听到是有限的,反而是人的其它感官会感受到。超重低音只是在特定的节目源存在并需要还原。比如,在电影院或现实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飞机起飞时那种力量与能量的震撼,但是如果我们的家庭影院没有配置超重低音喇叭音箱或者配置不合理,就无法感受到这种震撼。摆放低音炮,注意到以下几点就好。

通常把超低音音箱放在前方墙角附近,最好离墙角1m以上;避免摆放在和墙壁等距离的地方,例如,房间宽为4米,则不要摆放在离两边墙为2米的地方;其三,与墙壁之间应为不等距关系,不要把音箱摆放在靠近墙角处及侧墙和后墙等距离的地方(如离侧墙或后墙距离分别为1/3、1/5的距离)。这是因为这样的摆法能增强低频的交错叠织,低音更浑厚圆润。

4.1声道

4.1跟2.1比较,是在原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后置环绕音箱,用来强化声音的定位和环绕效果。两个前置音箱和低音炮的位置摆放就无需再多说了,遵循着“三角形”法则,形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而对于这两个新增的环绕音箱,我们一般将其摆放在“皇帝位”的左右两侧,音箱面对面的架设,直接面对听音区域。环绕音响位置太前,我们无法获得足够的向后效果,位置太后,包围感和环绕感就会减弱。就高度来说,大约比聆听者的坐姿高70-90厘米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参照杜比实验室规定的摆放法,将后置环绕悬挂于后墙之上,距离听音者1.5米为宜。安装时,两个环绕要以听音者为中轴线对称。倘若房间设计不允许,你也可以把它们吊挂在后方墙上。

5.1声道

5.1声道在4.1的基础上多了一个中置的卫星箱,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中央声道。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播放电影中的人声和对白。也就是说5.1声道由前置的左、中、右三个音箱和两个环绕以及低音炮组成。

前置左右音箱和低音炮与前面讲的相同,两个前置放在屏幕左右两侧,与用户形成45到60度的夹角。如果在小房间使用大、中型屏幕,则左右音箱可紧靠在屏幕两侧。如果屏幕较小,可使它们距离屏幕稍远以获得较宽阔的立体声场。中置音箱,正对用户,距离用户2-4m。左、中、右三个声道的辐射角度朝向用户,以此减少来自天花板、墙壁和屋顶的反射,保证声像定位的清晰度。

目前来说,环绕音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的单极型小音箱,它们通常被放在音箱架上或高挂于墙上。另一种环绕音箱则是偶极型音箱,每只音箱内均有两只背靠背安装的扬声器,均接成反相方式。偶极型音箱只能对前后方发出高频声音而无法发出低频声音(即使给它输入低频信号也因抵消而发不出低音)。它只同时向前和向后发声而不会向聆听者的侧面发声,并且使声音到达聆听者前先充满听音室。

摆放时,左环绕与右环绕这两声道的音箱,其声音的扩散性应重于方向性,这样有利营造浓郁的环绕气氛。偶极型音箱摆放时,要着重考虑两个因素:谐振(强迫振荡频率非常接近自由振荡频率系统中出现的振荡现象)和自我衰削。抗谐振的最佳位是离顶棚(或地面)20%的室内空间高度处(如室内高度为2.5m,则最佳位置为上、下50cm处)。通常,家庭使用偶极型音箱的是绝少数。

直接辐射式环绕音箱,则跟前面提到的相差无异。布置方案很多,例如:固定在两侧墙壁上;或固定在后方墙壁上,使它们向外和向上张开呈倒八字形并朝向边墙与天花板结合处。与用户成100到120度的夹角,后置环绕应尽量与前置音箱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这点要值得注意,环绕箱太高会感觉人声从空中传来,而太低对白又会被矮化。总之,要听起来声音从前方出来,听来顺耳自然。

寻找低音炮的最佳位置,我们可以接好它的喇叭线并反复播放一段具有强低音效果的音乐,再绕房间四周仔细去听。听时,要将耳朵贴于地面,大致处于超低音音箱高度的位置。然后,找出低音最平稳、最深沉、最清晰的点,即为超低音音箱的最佳摆放位置。

7.1声道

声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厅堂声学设计;噪音的控制;音质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同时快速发展的经济又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近些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兴建的音乐厅、剧院等就是较好的证明。这些大型的厅堂建筑一方面有着亮丽的外形,如造型美轮美奂的国家大剧院,往往一经建成就会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但是这些建筑的主要使用目标还是音乐艺术、会议报告等,对厅堂内的声学效果有着格外高的要求。如果一个歌剧院或者报告厅仅仅拥有一个漂亮的外表,而内在的声学效果糟糕,我们很难称其为成功的建筑设计,因为它违背了这座建筑设计的初衷,所以一个好的大型厅堂设计离不开良好的声学设计。

一、大型厅堂室内的建筑声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大型厅堂内的建筑声学设计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内容,外界噪音的控制和音质的设计。一方面,大型厅堂里面必须能够保持相对的安静,尽量减少外界环境噪音对室内声音的冲击,营造出一种安全静谧的氛围,才能使观众不受干扰、专心致志的欣赏演出;另一方面,要求室内的设计布局有良好的声学特性,音质良好,又要防止设计缺陷,如回声、声聚焦等,保证有足够的的响度却又不失自然,合适的混响时间、足够的空间感等。

二、噪音控制和音质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设计师在进行室内声学设计时,应该在噪音控制和音质设计方面着手,追求最佳的效果。通过合理的选址、设计建筑物内部结构、选用良好的建筑材料等实现各种音学效果的有机平衡。

1.噪音的控制

安静的氛围才能使艺术家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表演中去,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听效果;观众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欣赏表演。所以说保持室内安静是大型厅堂设计的重要部分,为了隔绝外界的环境干扰,首先在选址方面很重要,要尽量避开喧闹的中心市区,尽量为厅堂保持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另一方面,就要求设计师们必须在各方面采用隔音设计,从而尽可能减少外界的干扰。从噪音来源方面讲,墙体、门窗要保证足够的厚度,屋顶要充分考虑到暴风雨的影响,从而尽可能的把外界的环境噪音与室内分离开来;室内的噪音隔绝处理,室内噪声主要来源于空调风口、舞台机械噪声等,应在建造之初就给予通盘考虑,按允许噪声指标合理选用设备,在安装时作好隔声减振处理,保证观众厅的静态背景噪声满足NR-25 标准。[1]在建筑材料方面,尽量使用隔音效果比较好的建筑材料。

2.打造良好的室内音质

大型的厅堂一般对音质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要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和征求声学专家的意见,从而取得良好的音质效果。

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厅堂设计的内部体积和几何造型,厅堂内布置的音响设备有它的固定功率,而建筑物的长宽面与声音反射等方面息息相关,大厅的高度也与各种声学效应密切相关,如果在设计时不能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就可能影响声学效果,甚至造成声聚焦、回声等各种光学缺陷。

根据厅堂的主要用途确定各种音质的指标,如混响、空间感、座椅及听众吸声的影响等。混响是厅堂内声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绝大大多数的观众而言,混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听感,然而影响混响的因素很多,如何确定最佳的混响效果师生学家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一般而言,混响的持续时间对音质音响很大,较长的混响时间不利于保持声音的清澈性和解析度,显得比较浑,含混不清。而混响的时间太短,则会显得声音发干,枯燥无味,不够亲切自然。但在实际的使用经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的表演节目对混响时间有不同的需求,对音乐节目来说,它比语言类要求的最佳混响时间要长一些,而不同的音乐节目又有不同的要求。如为了演奏宗教乐曲而设置管风琴的音乐厅,通常要求长达2 秒或更长的混响时间。演奏轻快的流行音乐的混响时间就不宜太长。[3],这要求我们要根据厅堂的主要目标用途来考虑混响时间。

随着声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购买昂贵的高保真乐器,如天价的耳机、音响等。而评价这些高保真音响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声场,但是亲临表演大厅、被各种音乐声音所包围的震撼效果却是任何高端的音响器材难以企及的。在大型厅堂的设计中,声音的空间感主要靠侧向早期反射声,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声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早期反射声因素,为音乐厅构建更好的空间效果。

座椅及听众吸声的影响,大型厅堂的观众往往数目众多、而座椅也是不少,他们共同组成了室内吸声的最大来源,这就要求设计者能够准确的估计出它们的吸声量,否则将会极大的影响混响时间,严重影响音质。

结语

越来越多的音乐厅、剧院在我国落地扎根,成为人们欣赏艺术、陶冶情操的圣地。希望建筑的设计者们能够寻求到建筑外表和内在声学设计的平衡,从而建造出一座座即拥有出色外形、又具备优秀的声学效果的建筑。

参考文献:

声学设计范文6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进行厅堂建筑设计时,均要由建筑师、声学顾问和剧场顾问组成联合设计组,从项目立项开始就一道工作,直至项目完工。这是国外厅堂建筑之所以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只有明了建筑声学设计的程序和工作内容,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惯常做法,方能保证我国的厅堂建筑具有良好的音质。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级与投资规模,参照国际或国家规范来确定建筑物室内噪声标准,是噪声控制设计的首要内容。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

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分为空气声隔声设计及固体声隔声设计两部分,均包括隔声量的计算、隔声材料的选择以及隔声构造设计等内容。除理论计算外,经常需要进行隔声构件的实验室或现场测量,来确定其各频带的隔声量。

噪声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针对厅堂建筑内部的噪声振动源进行控制。这些噪声振动源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某些灯光设备、舞台机械设备以及来自相邻房间通过空气及固体传声传入的噪声和振动等,都将对观众厅的安静造成干扰。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声学顾问就必须介入,以便审视建筑内部各种房间的平、剖面布置是否合理,尽可能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将可能的噪声振动干扰减至最低。

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一、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三、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厅堂的平面及各界面的形状、面积、倾角等以及乐池、乐台、包厢、楼座、音乐罩、反射板等都影响声脉冲响应的结构,从而对厅堂音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是否设楼座、包厢,设几层楼座、包厢,楼座和包厢的深度及开敞度多少为合适,栏板的面积与倾角多大较恰当等等,都属于建筑声学设计的范畴,都需由建筑师与声学顾问共同磋商,加以确定。乐池的形状和开口大小也直接影响乐队声能的输送以及乐队与演员的相互听闻。此外,是否设音乐罩或反射板,设何种形式的音乐罩和反射板等等,也都需要从建筑声学专业的角度提供咨询意见,并给出设计方案。

四、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通过音质参量的计算,提供设计反馈信息,以便对设计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与调整。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以便臻于至善。在此过程中,需要辅以平剖面声线分析、三维声场计算机仿真乃至缩尺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才能做出较准确的预计。

五、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因此,声学顾问还需与装修设计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室内装修设计。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六、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从这一点意义上讲,要进行成功的现代厅堂音质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仿真的辅助。

七、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缩尺模型试验优于计算机仿真之处,在于唯有它能对室内声波动效应做出仿真,而前者仅能在中、高频段,在几何声学的范围内提供较准确的仿真结果。此外,计算机仿真从本质上说是将声学家已知的声学原理输入计算机中,而缩尺模型则可较客观地展示厅堂中发生的实际声物理现象。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正在负责对在建的广州歌剧院作1∶20的声学缩尺模型试验,以确保该剧院建成后的高水准音质。新晨

八、可听化主观评价。对于重要的厅堂,必要时还可在计算机仿真和缩尺模型试验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可听化技术进行主观听音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九、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厅堂音质参量测量除了在工程竣工之后进行,以验证声学设计是否达标外,有时还需要在厅堂建筑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时进行,以便为施工的最后阶段进行必要的设计修改与调整提供科学数据。

十、对电声系统设计提供咨询意见。对于需要安装电声系统的厅堂,建筑声学专家尚需与音响工程师配合,对电声系统的设备选型、设计与安装提供咨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