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范例6篇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范文1

关键词:农业档案;管理;发展

农业档案在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规范化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状态均与其他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加强农业档案管理,将为农业发展,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农村建设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1加强农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服务农业建设,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长期性的重要任务,只有积极探索、主动协调、注重实效,才能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目前,农业档案工作内容,一般以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为主,在实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因势利导,树立农业档案重要性的作用和服务意识,搭建农村档案信息与管理平台,将列入社会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计划,确保在合理利用档案管理工作、农民规模农业、增产增效技术、企业管理向科学型和知识型转变等方面措施到位,促进农业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深入,农村各项建设的推进与发展历程,需要形成档案的资料越来越多,加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农业档案的管理,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农业领域的人们从不识字、缺乏文化,到现在对相关农业知识、本地区的农业状况、基本资源、比较优势等方面的专业都有所了解,而随着这种成长的深入,农民逐渐产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进一步了解的自发需求。农业档案管理的加强,能为这种需求的农民提供全面、完整的相关信息,为后续的农业活动提供良好的指导与资料支撑。农业档案的科学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能更及时地将信息传递当地上级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使农业信息与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整合,使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得到发展。农业档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促使农民增收致富为主旨,进而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此,在水文气象、土地资源、人文资源等材料方面,农业档案的建立与科学化的管理迎合了这种需求。例如:一些地区了掌握全乡的资产、资源情况,在全面调查摸底的情况下,率先建立了电子档案,大大方便了农业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广大农村地区实施了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和村级经济发展工程,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进程及农业各项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都要产生大量的涉农信息,完整地建立、妥善保管农业档案,规范整理、科学利用农业档案,对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与建设意义重大。

2农业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进行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大量的档案资料是农村发展的历史见证,如何做好农业档案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档案服务工作,搭建档案利用的平台,将档案管理工作融入农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应把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专业的工作来对待,使档案业务的覆盖范围得以延伸和进一步深入。增强农业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建立和完善档案人员职能和责任的机制,规范档案室建设,完善各项档案制度,强化对档案管理制度的约束,把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农村、农业建设的整体规划进程中来,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村级档案管理队伍,促进农业档案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通过学习培训,加强档案工作的宣传,提高农业档案管理水平,树立档案服务理念,为农业发展与建设提供业务保障与支撑。让农民群众意识到档案管理与形成的重要性,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巩固和扩大村级建档成果,加强和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档案资料,并进行深入的收集和整理,确保归档的文档和资料信息的齐全和准确,以确保其符合档案管理的客观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需多关注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接收最新的农业档案时,应仔细检查每个案卷的内容,例如:各项工作、会议、问题的处理等文件材料是否完整和齐全,重要文件材料要及时补缺,不影响档案利用。例如:对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用等尽可能地提供完整翔实的档案资料。整理工作的规范化。保持文件资料之间的链接,在整体优势和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一定的归纳类别和科目,确保档案安全,档案目录形成索引,实行档案借阅登记制度。例如:查阅要履行手续,归还后要仔细检查档案的完好状况,若有人员调动,履行交接档案手续。落实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光、防虫、防鼠等安全保护措施。

3总结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范文2

摘要:财政应积极调整支农政策的重点,完善支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协调作用,切实促进和保证农民增加收入。

关键词:财政政策:“三农”问题;农民增收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而农民增收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完善财政体制。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农机制存在许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如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等,对农民增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完善财政政策机制,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以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从目前财政支农的现状看,财政支出的效率相当低下。以农产品政策补贴支出(其中主要是粮食价格补贴和粮食风险基金等)为例,最终落到农民头上的实惠不足国家财政支出的50%.因此,要切实将增加农民收入落到实处,必须理顺和完善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确保支农资金收到实效。一是理顺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目前支农资金分散,管理多头,政出多门,效益不高。为此,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明确财政管理各项支农资金的主体地位,设立隶属于各级财政部门的支农资金管理机构,将分散于各部门的资金统归其管理,集中使用,形成财政支农的强大优势,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调整支出结构。我国财政农业支出60%至70%左右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而用于建设性的支出比重不高;在农业建设资金中,用于大中型水利建设比重较大,而农民可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比重较小;在农业投入中,直接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过高,而一些关系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或没有财政立项支持,或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三是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效率。主要是应减少管理层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将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的50%以基数加因素的办法下到省级,以增强省级支农的调控能力,降低基层向中央财政申报一般项目的机率。另一方面,省对基层的项目直接到县,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同时给予县级充分的项目申报自,减少行政干预。另外,应构建支农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部门要从项目申报开始,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参与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中去,编制项目全程报告,对其进行跟踪问效,保证支农资金落到实处。

二、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必须搞好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等,形成优势互补结构,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财政部门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在政策方面,配合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基地和大户,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整个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鼓励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产生聚合效应,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巩固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在资金方面,多方面筹集资金,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刺激银行信贷、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并引导资金流向结构调整的目标产业,支持目标产业的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配套服务方面,积极支持农业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鼓励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大力引进农技人才和农业专家,为农产品品种改良提供技术保证,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铺平道路。

三、加大财政调控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是弱质产业,投资收益率低。吸引资金能力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客观上要求国家特别是财政通过宏观调控对其进行支持和保护。一是财政部门要切实将支持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农业和搞好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明确财政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位置。由于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户,所以,财政着力解决的是农户、企业和市场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为此,财政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项目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光靠财政支持显然不能满足其需要。财政应充分动员和引导企业、集体、农民、银行信贷、外资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注入,并鼓励承包经营、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为农业产业化奠定雄厚的基础。二是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税收环境,完善税收调节机制。以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农业产业化的激励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要在鼓励农民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与做法,实施对农业部门流转税额的税收调节,这样,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农民可将其增加的实际负担通过价格机制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改变现行优惠政策手段较为单一状况,通过税率、税基、抵免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进一步挖掘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的潜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税收管理和服务。按照WTO透明度原则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税法公告制度,抓好税收政策服务。

四、调整农业基础设施财政投入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和保障

完善财政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机制主要有:一是适当调整投入方向。我国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项目,县域范围内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的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很有限,难以直接带动农民增收,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全国性、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性差。因此,要注意加强配套设施和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投资体制。多年来,很多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明确投资主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社区集体组织和农民个人,以目前的情况看,财政承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应是责无旁贷。其次,应按受益范围和项目等级进行职责划分,凡属全局性、根本性和综合性的跨区域项目都应由中央政府负责,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一些地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再次,要对项目建成后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行合理划分,由国家、集体和农民共同管理,合理分担,使农业基础设施发挥长效作用。

五、加大农业科技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其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加大农业科技、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将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增加对农村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财政的重点之一。应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增加对科技成果推广与运用的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而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尤其是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各部门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出口加工区同其他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协调发展。

(一)拓展出口加工区功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出口加工区作为加工贸易的重要载体,理应成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按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求,出口加工区应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加工制造功能。包括设立研发机构、加工制造企业。二是采购、配送、仓储等物流功能。包括设立仓储、物流、运输企业和专业采购中心、配送中心企业。三是售后服务功能。包括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和专业的售后服务企业,主要是产品的测试、返修和零配件供给等。四是国际贸易功能。主要设立国际贸易公司从事国际贸易等。经营功能扩大后,允许入区注册的企业范围应相应扩大,从原来只允许入区经营加工制造企业、仓储企业、配套运输企业,应扩大至允许设计研发机构、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贸易、综合物流、专业销售、售后服务等企业入区经营,并扩大加工制造企业经营范围,允许产品和零配件的采购及销售。

(二)完善海关监管,推行贸易便利化。一是简化加工贸易备案手续。尽管出口加工区企业的加工贸易已实行电子备案,但备案手续仍繁琐,数据共享和转换功能不强,应发挥出口加工区围网监管的优势,进一步简化备案手续。对诚信守法企业,变海关备案审核制为企业申报制,规范企业备案申报行为,明确企业法律责任。二是简化核销程序。在加工贸易核销方面,应实现海关与企业联网,避免双重监管造成的资源浪费。海关对电子账册数据的获得方式应由“提取式”变为“企业申报式”,强调企业对申报内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而将海关的职能转变为通过事后稽查等手段规范企业的申报行为。三是简化通关程序。在H2000海关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中,为出口加工区设立专门的便捷通关程序,真正实现“备案制”管理;以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为基础,与外贸、外汇、银行、税务等部门实行联网,充分利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独立数据源进行交叉稽核、相互印证,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在确保海关监控有效的同时,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三)进一步发挥出口加工区政策优势。要简化出口退税的程序和手续,平衡产品内销、外发加工等问题上的区内外政策,鼓励区内外企业间的经济协作,消除抑制产业链延长的政策。

参考文献:

[1]何炳权,陈裕海。保税监管区域和场所整合改革研究[J].海关研究,2006,(1)。

[2]钱建中,薛晓星等。论出口加工区成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先行区的可行性与相关对策[J].海关研究,2005,(3)。

[3]朱剑冰,董瑾。我国出口加工区建设问题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范文3

__年我区城乡统筹与“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30元,连续九年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8:1,集体净资产约200亿元,约占全市总数18%。

1.在促进农业增效方面,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生态精品”现代都市农业

一是确保主要地产农产品稳定供给。粮食种植面积约2.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约1.4万亩,其中绿叶菜种植面积约1.24万亩,超额完成主要农产品保有量任务。二是有序推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建设。农业规模化率增长到82%。农产品“三品”认证率提高到70%,处于全市前列。11家农业企业(合作社)进驻191家社区进行地产优质农产品直销。3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在市级优质农产品评比中获得2个金奖和3个银奖。三是积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浦江镇成为首批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未发生一起地产农产品安全事件。四是加快推进农业设施装备升级改造。新建和改造设施农田6610亩。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3个、“平安农机”示范镇1个。精密蔬菜播种机、移植机等成功推广。

2.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探索创新,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区80%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启动了改革试点,累计完成83个,18万农民变成股民。二是积极探索镇级产权制度改革。__镇率先探索镇级集体资产改革,成立__镇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三是积极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继续在村经济合作社的投资主体、红利税等方面开展政策协调。

3.在加强农村“三资”监管方面,健全制度,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安全和保值增值

制定出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四份文件,各镇建立镇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探索实行镇财政资金和集体资金分账管理,探索集体资产公开招租试点,规范集体资产租赁和处置行为,加强对镇村集体资产的审计监督,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务卡改革,有效保障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运行安全和保值增值。

4.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注重造血,推进农民参与城市化发展、共享城市化红利的长效增收机制建设

一是建设区镇统筹农民长效增收平台。以九星市场转型发展为契机,研究探索全区征地动迁农民和经济薄弱村长效增收平台建设。大部分涉农街镇已初步建立农民长效增收镇级统筹平台。二是有序推进集体经济改造、开发和回购经营性物业。5个农民增收类存量土地二次改造项目获得区政府批准,可新增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回购8个经营性物业项目,共计14.5万多平方米;吴泾镇增量物业投资项目212-3地块部分物业建成并预售。区镇对改造、开发和回购经营性物业给予贷款贴息2600多万元。今天参会的6家银行积极支持我区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__年共放贷约44亿元。村镇银行创新“扶农贷”系列产品扶持__经济薄弱村,被人民银行评选为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案例。三是推进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感谢今天参会的15家帮扶单位,去年给予21个经济薄弱村3000多万元帮扶资金,用于集体旧厂房改造。区镇给予19个薄弱村托底保障约1400万元。

5.在促进农村增色方面,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完成村庄改造__8户。改造农村桥梁35座,整治村宅河道33条(段),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道173公里。二是促进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新增2家农业部4星农业旅游景点。浦江新风村成为__第二届“我喜爱的乡村”。12家农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12万人次。

__年,我区将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立农民参与城市化发展、共享城市化红利的长效增收机制,加快促进都市农业与城市化同步发展,让城市化实实在在反哺农民、农业、农村。重点要抓好六方面工作:

1.加强城乡统筹研究,推进浦江镇小城镇改革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全市要启动两个重大调研课题,其一是城乡统筹发展,这一课题开题会已于3月1日上午召开,课题组长由杨雄市长担任,会上明确每个区都要确定自己的课题。根据区委、区政府讨论决定,我区的课题为“推进浦江镇城乡统筹和小城镇发展的改革”。我们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城镇化发展要求,从国家战略角度规划建设大浦江,尽快启动开题工作。

2.构建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要积极推进两项工作:一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市领导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粮食生产要推广家庭农场模式、蔬菜瓜果生产要促进合作社加农户模式。我区要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加快促进粮食生产由合作社为主过渡到以家庭农场为主,同时加快推进蔬菜瓜果生产以合作社或者合作社加农户或者龙头企业带合作社为主的经营体系,提升合作社质量。二是推进农业走规模化、设施化和科技化道路。__农业更多地要提升质量,要推进规模经营,使农业规模化经营率达到86%以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我区农业种源发展水平;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区建设,增强蔬菜机械化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产品产加销配套设施普及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三品”认证比例达到72%以上。

3.健全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要扎实推进两项工作:一是扎实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推进“一镇五村”整建制水稻高产创建,加快重点蔬菜园艺场“一场一品”建设,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农产品保有量任务。本区社区农产品直销点达到200家以上。二是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从源头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机制。建立最严格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管理。完成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创建。加强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内源性重大动物疫病。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要开展和探索四项农村改革工作:一是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启动梅陇镇、吴泾镇、颛桥镇各村的确权登记,完成浦江镇、华漕镇、马桥镇50%村的确权登记。二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__年完成20家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改革。街镇要对一些资产少、历史遗留问题未解决等暂时难以改革的村,制订方案,创造改革条件。总结__镇镇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推广。继续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探索解决有关瓶颈问题;在市有关部门指导下,争取经批准后,探索对农民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实行抵押、担保。三是加强集体“三资”监管。促使各镇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镇农经站有效运作,分阶段做好镇集体资金与财政资金的分账管理工作。促使试点镇争取更多的试点项目进入集体资产公开招租平台进行招租。确保集体“三资”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等工作有效落实。四是稳妥开展农村改革先试先行。把握好积极推进和慎重稳妥原则,在市有关部门支持下,着手研究九星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方案,继续推进梅陇镇陇西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研究探索建立__首个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区。

5.推进经济薄弱村帮扶,深化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要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努力做实做强农民长效增收统筹机制。按照制订的推进实施大九星转型发展、建立全区农民和经济薄弱村长效增收机制工作方案,各方面扎实工作、有序配合、踏准节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这项重大工作开局良好、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促进各镇做实并壮大镇级统筹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形成有效产出。二是努力推进改造、回购和开发经营性物业。促进已批准的农民增收类存量土地二次改造项目和增量土地开发项目施工建设,促进回购经营性物业工作有效开展,促进具备条件的农民增收类存量土地二次改造项目积极申报。切实抓好10个作为区重大项目的农民长效增收项目的推进与落实。三是努力做好农民增收政策扶持。希望今天参会的6家银行继续支持农民增收项目。对回购、改造和开发经营性物业进行贷款贴息。实施经济薄弱村托底保障。希望今天参会的十几家薄弱村帮扶单位继续给予支持。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范文4

在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地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在惠阳陈江召开全市人大农村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大和广东省人大农村农业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交流一年来各地人大农村工作的经验;探讨和研究下一届我市人大农村工作新一年工作的思路。下午的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欧珍同志将给大家作重要讲话。现在我向同志们传达全省人大农村农业工作座谈会精神,并对明年工作提出初步设想。

一、全省人大农村工作座谈会精神

(一)会议概况

本月十日至十二日,省人大在广州市番禺区召开了全省人大农村农业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市人大主管人大农村工作的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委主任,省人大农村委全体同志共六十多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帼英同志到会接见了会议代表并与之合影留念,副主任李近维同志从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实际会期两天。第一天上午,首先由广州市人大主任李善培、广州市副市长张桂芳、广州市人大农工委主任陈荣基同志讲话。他们分别代表广州市对会议在广州召开表示祝贺和感谢,介绍了广州市政府对农村农业工作的支持和人大农村工作的经验。接着由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翟锦云同志作了《履行人大职责,促进依法治农》的工作报告;最后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近维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下午分组讨论。第二天全天参观。一共参观了六个点:他们是广州市水果世界、流溪河李溪河段整治和竹料现代化农业基地、白云区江村鸡场、番禺农科所、番禺区东升菜场以及大夫山森林公园。会议还分别组织观看了长隆夜间动物园和珠江夜游。

(二)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主要精神体现在翟锦云同志的报告上,可以归纳为:省人大五年来的农村农业工作,抓了四项突出工作,做出了四个方面的成效,总结了四条经验,提出了明年工作的四项设想。

四项突出工作:一是五年来,围绕农业农村突出问题开展了立法工作。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和批准农村农业的地方性法规14项。二是认真做好代表议案的审议、督办工作。省九届人大历次会议先后提出6项农村农业的议案以及对跨届实施的8项议案,根据不同的办理情况,分别进行监督处理。三是加大了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力度。分别对《森林法》、《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护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气象法》、《乡镇企业法》、《土地管理法》、《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进行了执法检查。四是加强了委员会的自身建设。

四个方面的成效:一是促进了农村农业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省本届人大14项农村农业方面的地方法规的制定,进一步健全了我省地方农村农业法律体系,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促进了“三农”突出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议案的办理和实施,加强了水利、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了林业自然资源,推动了农业新技术推广;扶持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弱势群众,加快了农村脱贫奔康步伐。三是促进了农村农业法律和决议的有效实施。四是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了人大的新形象。

四条主要经验是: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要求和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是做好人大农村农业各项工作的前提。2、提前介入,主动协调,是做好立法和议案审议工作的重要环节。3、加强执法检查监督,及时掌握实施情况和问题,是确保农业法律和议案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4、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全体委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各级人大农委的作用,是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

四项工作设想是:1、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搞好立法工作和执法检查。2、进一步做好代表议案的督办和审议工作。3、注重调查研究,为立法和开展监督工作服务。4、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明年工作设想

*年,我市各级人大将换届,是市九届人大的第一年。党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按照*大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把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认真做好农村的法律监督、议案审议督办等各项工作,保障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

(一)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我们要督促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通过办理我市人大议案,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各项扶持措施,重点培育市政府确定的30家规模较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督促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尽快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和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以我市大宗特色农产品的品种标准,技术规范为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健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逐步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增加县、镇、村公路建设的投入。继续加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干堤建设。加大对小型水库等农业灌溉工程、机耕路、农田林网、渔港等使农民直接受益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产品产地市场的扶持力度。四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推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以及中小学“一费制”,继续做好农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对农村义务教育欠债,省政府将采取省、市、县三级合理负担的办法逐年解决。坚决禁止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五是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各级人大要督促同级政府在总结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继续深化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增强政府对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稳健推进小城镇建设,办好农村合作医疗议案,增加农村卫生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代表议案的督办和审议工作

人大代表在大会期间提出并确定的议案,是人大代表受人民的委托,行使当家作利的一种重要的具体途径;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作出的重要决定。作为人大常委会的专门工作委员会必须把代表议案的督办工作放在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上。为了便于同志们做好督办工作,我把省、市还在办理的议案在这里罗列一下。

省人大正在办理的议案(12宗):

1、加快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议案。

审议时间:*年12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2008年。主要目标: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经费投入:国家和省共投入68839万元(其中省27540万元)。

2、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议案。

*年9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年。主要目标:帮助45个山区县、678个山区镇建立动物防疫机构,资金投入:省5190万元,市县5190万元。

3、关于加快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议案。

*年11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2009年。主要目标:新建部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29个,市县级93个。资金投入33412万元。

4、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

*年10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年。主要目标:建设一批气象雷达和气象自动测报站。投入资金19640万元。

5、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议案。

*年11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年。主要目标:使全省农科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资金投入31200万元,即每年5000万元。

6、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议案。

*年12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2011年。主要目标:到*年全省大多数镇村要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参与人口达60%以上,到2010年,参与人口要达到85%。资金投入:*年─*年,由省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作为合作医疗引导资金,每年安排150万元用于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的培训。

7、关于建设人工渔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议案。

*年12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2012年。主要目标:在广东沿海建立若干座人工渔礁,省投入资金8亿元。

8、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议案。

*年12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2010年。主要目标:用8年时间,分两个阶段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资金投入:省财政在预算内安排7亿元,前3年每年7000万元,后5年每年安排9800万元。

9、关于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议案(延长办理)。

原议案办理时间为*年─*年,省政府已投入9000万元,直接扶持100个乡镇。但全省1021个山区乡镇中,仍有280个乡镇,人均收入2600元以下,决定延长办理时间:*年─*年,再选择100个乡镇进行“一乡一品”扶持。按原实施方案,每年再投入1800万元。

10、关于扶持贫困华侨农场经济发展议案(延长办理)。

原方案实施时间:*年─*年,延长办理时间:*年─*年。

11、关于解决小型水库安全隐患问题议案(延长办理)。

原方案实施时间:*年─*年,5年来全省已对2529个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仍有3279个水库需整治。*年12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决定将该议案再延长5年,即到2007年。5年内各级再投入33.93亿元,其中省拿出6亿元补助一般县,山区县的补贴从前5年的25%提高到80%。

12、关于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议案(延长办理)。

原实施时间:1992年─1997年,此后又延长办理时间:*年─*年,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又决定延长办理时间:*年─2007年。主要目标是解决水库移民的住房难、收入低、耕地少、饮水水质差的问题。资金投入由原来的每年6000万元,增至现在的每年36000万元。

我们市还在办理的涉农议案有: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技术教育,推动产业化经营议案、绿色通道、红树林保护、东江、西枝江水源林营造、农残检测等议案。在这里我就不再详细列出。

如何督办好这些省、市人大议案,我就具体议案谈一些粗浅看法。如:如何做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议案的问题,我建议:

一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前五年实施省人大小型水库议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全面解决我市小型水库安全隐患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迫切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要组织有关人员进一步摸清本地区小型水库情况,全面制定五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实施计划。

二要加大投入,分级负责,配套完成。省政府议案办理方案中明确规定:省级补助资金1.2亿元,用以一般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工程投资补助;山区补助资金由省政府扶持山区发展专项资金安排,补助比例平均为80%。省人大要求各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确保本地区自筹资金的落实。

三要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工程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和工程设计及审批工作;要严格按照工程规定和建设程序,执行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把好工程质量关,做好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工作。在工程资金管理方面,要建立和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做到专款专用。

四要总结经验,开拓除险治水新路子。一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要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合理科学利用水资源;二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要与水资源转换财富,水资源产业化结合起来;三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要与开创治水新技术、开拓管理新路子结合起来,走治水、养水、管水、用水新路子。四是理顺管理体制,做好小型水库管理人员的定编工作,明确责、权、利,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经费,各地要结合实际,借鉴外地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型水库管理模式和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小型水库活力,使小型水库建得好、养得“起”、管理顺,形成小型水库建设、保养、管理的良性循环。

又如,关于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议案的办理,我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水库移民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流域安全曾经献出了家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是一般困难户而是一群历史上有所贡献的特殊弱势群体,处理移民遗留问题,既不纠缠历史问题又要积极、稳妥地按照开发性移民的工作方针予以解决。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并随着经济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水库移民问题的解决。

二要制定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规划。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五年规划,把解决移民的住房、用水、土地作为重点突出问题,用三至五年时间加以解决。供电、供水、交通、教育、国土等有关部门也应制订配套规划,并精心组织实施。

三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力度。省政府决定今后五年安排水库移民的专项资金由原来的每年6000万元增至3.6亿元,市县政府也应增加地方财政投入,落实好配套资金。

四要加强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移民资金应重点用在解决住房、缺水、少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实行专帐专户管理,确保有效使用。要逐村逐户逐项解决遗留问题。完成一个,验收一个,消号一个。

以上建议供大家参考,办理议案要一案一策才能见效。

(三)注重调查研究,加强执法检查及工作监督

各级人大农工委要把监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建立与市(县、市、区)农口部门的联系制度,加强工作的沟通,及时了解农业法律法规和议案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二是要加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力度,促进农村农业法律法规和决议的实施。每年可以组织1—2次的执法检查和人大代表视察活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请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促进有关法律和工作的落实。

(四)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农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生产、保供给、强服务、增效益”的目标,把“访农家、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作为这次活动的工作主线,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建设,以服务“三农”为工作重点,准确把握2012年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和服务要点,切实解决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活动内容

1.走访调研,摸清情况。每个综合服务组联系3-4个镇(街道、开发区),采取蹲点、联系点、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下基层、访农家、走基地、进企社活动,调研农业生产和管理,帮助合理把握农时季节,特别要正确把握好春耕备耕、冬春防疫、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关键季节;通过开展大走访活动,摸清农民在想什么、基层需要什么、发展中碰到哪些困难,同时及时了解今年农业生产新情况新特点,收集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宣传政策,取信于民。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省、市、县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编印、发放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册、明白卡,宣传资料要通俗易懂,便于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并运用各项政策。

3.疏理重点,落实责任。对大走访调研中了解掌握的情况进行疏理,将今年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七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建设任务与重点,以及重点项目、面源污染整治等分解到各专业服务组,由各专业服务组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指导各镇(街道)加快建设。

4.深入基层,科技服务。组织全县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服务,开展现代农业“良种、良机、良法”等多项咨询活动,现场解答今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配方施肥、科学种田、畜禽防疫、水产养殖等各种问题。

5.加强监管,确保安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检查,组织“绿剑保春耕”活动,开展大宗农资组织供应及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农业生产顺利推进。

三、活动时间

农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从2012年2月中旬开始到11月底结束;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主要工作是摸农情、寻问题、问需求。

第二阶段,3月中旬至9月下旬,主要工作是找对策、解难题、强措施。

第三阶段,10月初至11月底,主要工作是抓提升、强标准、促完善。

四、活动方式

1.组建队伍。全县组建5个综合服务组,9个专业服务组。综合服务组由局领导带队,结合农事季节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到19个镇(街道、开发区)开展大走访调研和农业科技服务,指导督促农业重点工作的落实和突出问题的查找。专业服务组由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调研,并形成服务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2.座谈交流。组织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农民需求和投资意向,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商发展对策。

3.现场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基地,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提供面对面的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宣传推介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和新模式,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培训授课。举办基层农技人员、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宣讲中央1号文件、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现代农业生产知识,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增收致富能力。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年四季在于春,当前是春耕备耕重要时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全年农业的布局和收成。各服务组要高度重视,及早开展服务活动,周密制订方案,精心设计载体,扎实开展走访调研,把农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抓实抓好。

2、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两区”建设和七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以及农业转型升级作为此次活动的重点。各服务组要在解决农民创业增收、支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等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各项活动。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范文6

【关键词】农民市民化;城镇二元矛盾;带资进城

1、城镇二元矛盾的问题与原因

“市民化”这一概念,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农民市民化是指农民在身份上获得作为城镇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如居留权、受教育权、选举权、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等,在中国就是获得所在城镇的户口和相关的社会权利[1]。如今农民进入城镇的融入问题:在城镇里谋生,却不能真正融入城镇。这就是所谓的城镇二元矛盾。出现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1受限于自身素质问题,融入城镇工作难

进城农民工资收入低,仅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没有时间、精力和财力来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黄祖辉等在对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的研究中,对杭州市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调查[2]。其中两代农民工都认为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文化程度低是当前就业的最大障碍,占调查人数的40%以上。

工作单位往往倾向于招收工作上手快、技能熟练的员工,工作中注重使用而不注重培训和素质的提高。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其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采取单方合同或口头合同为主,在遇到劳资矛盾问题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自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加剧了农民与用工单位之间的矛盾。

1.2受限于市民化成本问题,融入城镇生活难

农民进入城镇生活,城镇资源和公共服务对农民来说与原有市民一样,都不是免费的。将面临较高的个人生活成本和公共成本。

杜宇在对农民市民化成本的研究中,对我国一二三线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做了比较分析[3]。从表中可以发现每年市民化的个人成本基本上要在5万元以上,公共成本基本上占到总成本的2/3或以上。所以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关键。依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人均月收入(不包括包吃包住)2609元。可见大部分农民进城所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城镇生活的个人成本。而由于进城农民数量庞大,政府财政也不足以支付公共成本。如此出现农民进城后生活质量低下、生活环境恶劣、子女教育难、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1.3受限于“乡土情节”,融入城镇社会难

农耕文化延续了上千年,大部分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受农村文化和血缘宗室思想的影响深,对家人亲友有着浓厚的感情。所以当农民进入城镇生活、工作遇到诸多困难后,大多仍选择从群体内部寻求资源、获得支持与认同,而这样的选择又会让他们逐渐被边缘化。

边缘化的过程与社会排斥的过程实质上是相似的,而边缘化的状态也可以说是社会排斥的结果。大部分农民进城后仍保持在农村的生活方式,希望通过聚居建立自己熟悉的圈子来适应城镇新的生活环境,甚至会形成我们熟悉的城中村。这样自我隔离的方式阻碍了进城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情感交流,久而久之造成城镇居民,工作单位等对进城农民存在偏见。

2、实施“带资进城”的必要性

2.1有利于促进农民自主就业创业,缓解务工成本

促进农民更好的融入城市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梅建明对武汉市728名农民工进行调查,调查中进城农民认为,为实现“农民市民化”的首要条件是在城市有较稳定的工作及收入来源,将近40%的进城农民认为有能足够花的钱,经济条件能够好起来,才能更好的融入城镇。

“带资进城”促进进城农民积极参加相关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增加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优化就业环境,提高工资收入。同时进城农民还可以将“资”联合入股,自主创业,获得自身在城镇中应有的利益。“带资进城”将农民在农村无形的资产有形化,促进进城农民更好的就业创业,有效缓解务工成本的问题。

2.2有利于推动城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建设,减少生活成本

相比在农村,农民进城后的公共需求大大增加,但城镇对其提供的公共服务匮乏,导致农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不到保障,大大增加农民进城的生活成本。

大量的农民由农村转移到城镇,城镇的资源不足以等质等量分配给所有人。而农村中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带资进城”让农民和农村资源一起进入城镇,可使资源得到集中和最大化利用,减小城镇财政压力,有效促进城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建设,提高进城农民生活质量,减少生活成本,加速进城农民融入城镇。

2.3有利于增加农民对城镇认同感,减少心理成本

长期以来,在农村人口的潜意识里,存在着一种自己就是比城里人差的自卑情。所以虽然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在加快,大量农民进城生活,但并不能完全融入城镇,一个关键因素是心理融入困难。作为一种渐进性的政策,“带资进城”充分体现“人的城镇化”思想,为进城农民提供保障。一方面促进进城农民自我发展与提高,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城镇政府推进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进城农民利益,逐渐让进城农民与城镇居民获得平等的地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进城农民弱势的心理,增强其对城市的认同感。

3、缓解城镇二元矛盾,“带资进城”方案设计

市民化成本一直是推进农民市民化的瓶颈,也是造成农民难以融入城市,出现城镇二元矛盾的主要原因。通过“带资进城”的方式,可以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工作难,生活难,社会存在感弱等问题,有利于进城农民被纳入城镇保障体系,缓解城镇二元矛盾。

3.1“带资进城”的提出

2014年国家一号文件传达的了一个重要思想,通过将农村的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给农民金融武装、资本武装,有一定的财产权利。这样农民“带资进城”,增强农民进城后的能力,融入城镇更容易。

提出“带资进城”是由我国现实条件决定的,现实需要一个积极的过渡性方案。推进农民市民化进城,有必要让一部分有意愿想进城生活定居的农民率先市民化,然后再带动其他农民进城,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面对市民化巨大的成本压力,进城农民很难融入城镇生活,而城镇政府也无法承受巨额的财政支出。有必要找一种方式缓解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成本压力以及城镇政府的财政压力,进而达到缓解城镇二元矛盾,促进农民市民化的目的。

3.2“带资进城”的具体方案设计

农民带资进城的实质是建立一套使得农民能够将农村的土地,宅基地等资源财产化,成为经济实体的方案。其前提条件是给予农民相应的土地和宅基地产权,通过专业评估颁发资格认证书。然后农民以产权和证书向当地的金融机构作抵押,换取相应的资金。其具体设计为:

(1)首先要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保障经营权。将土地的产权量化到农户,并给农民承包土地的面积,范围,价值确认登记,颁发认证书,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资本化。(2)需要创新宅基地流转机制。一方面政府征用进城农民宅基地,并成立专门的开发建设机构,该机构由政府出资,在城镇内建设专门提供进城农民居住的廉价房。另一方面,进城农民可将宅基地连同地上建筑物流转给其他农民,流转收益归原使用者所有,政府不收取费用。(3)进城后农民若愿意一次性放弃土地承包权,可将承包权出售给政府,获得足够的资金,促进自我就业创业,改善生活条件等。在自愿的原则下,进城农民一次性出让土地给政府,政府不支付现金,而是为进城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就业指导与培训、廉价住房,并可以与居住证的积分制度联系起来,让进城农民享受更多相关的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4)政府将从农民那里获得产权的土地进行划分,有些可以用作城市开发建设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余大部分整理成规模,按市场计价,成片转让给专业大户或其他经济体。其所获得的收入作为政府对进城农民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就业、教育质量等资金投入来源,缓解政府财政压力。(5)建立二级土地、宅基地流转市场,允许农民将从政府或者其他农民那里购买的产权进行自由交易。

4、结语

“带资进城”作为一种新的市民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市民化成本所带来的融入城镇工作难、融入城镇生活难和融入城镇社会难的问题,缓解城镇二元矛盾,促进进城农民融入城镇。本文在对城镇二元矛盾问题的成因以及“带资进城”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市民化的情况,提出了“带资进城”的方案,方案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控制是极为重要的。本方案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提出了新时期农民市民化的一个方向,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3):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