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安全管理范例6篇

运输安全管理

运输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方法;措施

铁路运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并且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铁路职工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对职工安全教育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前提,而抓好调车作业安全则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

1.调车作业安全难以控制

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列车正常周转、运行,顺利完成运输任务,因此调车作业安全是铁路安全中的重难点。影响调车安全的因素主要有:①人为因素,包括职工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安全意识。②现场作业操作卡控,即职工现场作业是由管理者加强作业标准执行力度;③现场条件,包括作业地形、天气、时间。调车作业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调车作业多工种协同完成,中间衔接问题大。②位于中间站,技术设备受到限制。③时间紧张,作业量较大,作业对象复杂,强度大,存在的困难较大[1]。

2.安全管理中,对个体职工的安全行为与安全意识重视不够

纵观大多数安全事故发生原因都是由于个体职工不规范行为造成的,职工安全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不规范作业。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群体安全意识,在铁路运输方面体现得较为明显,因此在处理群体安全意识和个体安全意识上偏重于前者。

3.安全管理的动力机制弱化

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弱化了企业的经济性和积极性。政府强调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企业的经济行为与目的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企业被动开展安全工作,收效甚微。

4.安全管理理念陈旧呆板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侧重于事后管理,淡化了预防为主,事先排除安全隐患的原则;“只要不出事就是安全”的理念根深蒂固;注重硬件设施的配备,而相应的操作技术、安全意识更新缓慢[2]。

5.安全管理手段方法落后

铁路运输依然采取突击式检查,指派工作组、检查组到基层检查的工作方式,而在市场经济中,铁路改革、运输设备、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的管理手段显然跟不上安全需求。

6.不良的工作作风

部分干部工作不踏实,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事故前懈怠工作,事故后互相推诿责任。

7.安全的保障综合体系尚未建成

部门之间管理责任界定不清,职责交接不清。监督检查不规范,检查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部门岗位之间衔接不完善,影响安全以及工作效率。事故后整改效果较差,事故原因分析停留表面,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8.难以预测的自然情况或自然灾害

铁路运输属于全天候、开放性的作业,安全因素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包括天气、地形、河流以及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3]。

二、具体防范措施

1.注重员工个人培养机制

从教育着手,强化职工遵章守纪自觉性。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识。重视员工的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情绪管理能力等,将安全工作与兴趣结合起来。提升员工个人素质,从思想到行动上,纠正工作作风。

2.完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考核奖励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对遵守安全规范的操作职工进行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将各个岗位职工的考核结果与其收入、升迁相关联。

3.更新安全管理理念

不断向各行各业学习可取之处,从企业管理水平高度和整体素质来认识安全问题。预防为主,重视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安全事故的价值,做到防患于未然[4]。

4.推出安全风险管理,实现过程控制、超前控制

超前预测隐患或者自然灾害,制定出应急方案。最大程度减少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

5.健全和完善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推行各层次安全负责制,理清部门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和管理漏洞。建立事故追究到底责任制度,对隐瞒事故不报者进行相应惩处。完善预测机制,检测评价铁路运输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环境因素、作业行为、应急方案、预控对策。

6.完善安全管理手段

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思想手段相结合的模式。经济手段是在职工的个人思想觉悟与个人素质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时,采用利益分配模式,以外在激励达到铁路运输安全目的。行政手段是依靠领导机关的命令、指示、规定等,干预职工行为,带有权威性、强制性,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制度。思想手段是管理运输安全中最常用的工作手段,善于针对新的问题考虑新的对策,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教育职工将本职工作与铁路运输安全结合起来,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性。

三、铁路运输企业发展关键

1.设备对安全的影响

铁路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加大了管理难度,因此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提升操能力;另一方面,设备的科学性增加,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增加了其安全性。

2.制度对安全的影响

安全管理制度会影响到铁路运输安全,完善的制度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预测机制的完善会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认真度,及时惩处和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制度上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矫正诱发事故发生的因素,保证铁路运输秩序以及运输安全。

3.人员对安全的影响

目前铁路技术设备稳定性不高,时有故障发生,某些情况下需要人工操作,如果职工疏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一线铁路职工必须是高文化、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一线铁路职工总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较低,存在着违规操作、习惯性作业、业务技能差、侥幸心理等,对铁路安全运输产生不利影响。设备、制度、人员这三者的协调与稳定衔接是铁路安全运输的基本保证。设备是前提,制度是保证,人员是环节。

四、人身安全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要求

1.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要求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理解和尊重职工,尤其是一线铁路职工,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工作条件,多一些人情味,充分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充分挖掘职工潜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倾听职工的建议和意见。人性化管理并不等同于人情化管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人情化管理会滋生懒惰、违规操作等不良后果,人性化管理则会提升职工积极性、增加职工的凝聚力。

2.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要求对每个岗位做出明确的职责规定,按照职位权力的大小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因事设人,管理者拥有执行自己职能的权力,但其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制度化管理具有指导性、约束性、鞭策性、激励性,更为重要的是其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为铁路安全运输提供了重要保证。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两者相辅相成,并不是非此即彼。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两者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铁路运输安全性。

3.加强职工培训,减少“三违”现象

“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从思想上杜绝侥幸心理和省能心理,全方位监督监测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强化职工技能,避免不熟悉操作、经验型操作,提高业务熟悉度和安全生产技能,可有效减少“三违”现象。

五、结束语

铁路运输安全作为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对社会经济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铁路事故往往是人、机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铁路安全管理应当全面系统,注重事前管理预防,而不是事后救援。在铁路安全管理中,应综合多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安全管理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探讨的课题,只有坚持预防隐患、安全第一的原则,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培养出一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包括管理者和基层工作人员),铁路运输才会安全高效。由于铁路运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也一直处于变化状态,所以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办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只有这样,铁路运输安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兴坤.刍议如何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244-244.

[2] 张权军.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主要问题与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494-495.

[3] 马俊.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理性认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3459-3460.

运输安全管理范文2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路运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水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路运输安全的行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港航机构具体履行管理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船舶、渡口、浮桥的水路运输安全工作,并可设置相应的机构或人员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从事水路运输经营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并在核准的范围内经营。

水路运输经营资格实行审验制度。经审验合格、符合安全运营条件的方可继续经营。

第六条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优质服务。其主要负责人应对其经营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水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卡、收费、罚款和非法拦截、检查船舶。

第七条水路运输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水路运输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对所属船舶、设施及人员的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第八条水路运输经营者必须按照核定的船舶、航线、班次、停靠港(站、点)从事旅客、旅游及集装箱班轮运输,不得擅自取消、变更或者增加、减少航线、班次和停靠港(站、点)。确须取消、变更或者增加、减少的,应提前30日向原批准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至少提前7日公告。

因不可抗力等因素临时取消客运班次的,应当及时公告,并办理乘客全额退票。

第九条从事海上旅客运输、客滚船运输的,必须按照《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内部岗位职责权限,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应急预案以及环境保护目标。

第十条从事船舶修造的,必须经船舶检验机构进行技术认可,并经设区的市以上港机构核准后方可经营。

船舶及其设计图纸必须经船舶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审查。未经检验、审查或者经检验、审查不合格的不得销售和使用。

第十一条船舶航行、作业,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证书,配备有效的消防、救生、应急等设施,具备国家规定的适航条件。

客滚运输船舶、货物运输船舶航行、作业,除符合前款规定外,还必须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严禁无船舶证书、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的船舶航行、作业。

第十二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单船水路运输经营者以及不具备船舶检验机构核定的抗七级风性能的船舶,不得从事国际、省际旅客运输。

摩托艇不得从事海上旅客运输;从事水上旅游活动的,必须在港航机构确定的水域内进行。

第十三条船舶航行、停泊、作业时,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超客、超载、超拖、超航区、超抗风等级航行;

(二)非载客船舶载客;

(三)不符合夜航条件的船舶夜航;

(四)危害其他船舶运输安全和水上设施、堤防安全;

(五)违法装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

(六)其他危害水路运输安全的行为。

第十四条在船舶上任职的船员,必须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接受安全、专业等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有效适任证书后持证上岗。

船长除按前款规定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和管理、指挥、操纵船舶的能力,以及丰富的水上航行经验。

第十五条船长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运输安全的规定和制度,全面掌握船舶技术状况及船员业务素质,检查落实船舶运输安全岗位职责,有效指挥船舶安全航行作业及船舶遇险救助,并对船舶的管理和安全驾驶负直接责任。

第十六条轮机长必须全面掌握机舱各类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况,组织轮机人员对设备及时进行维护保养,适时指挥轮机人员启动并正确操作应急设备,并对船舶轮机的安全运行负直接责任。

第十七条除船长和轮机长之外的其他船员,必须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值班规则和操作规程,并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第十八条新建、改建、扩建港口、码头,建设单位应当向当地港航机构提出申请,并由当地港航机构逐级报经省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

未经审核、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建设港口、码头。

第十九条港口或其他货物运输码头,不得为无水路运输经营资格或者超越经营范围的船舶装卸货物,不得擅自变更港口、码头用途。

渔港、货主码头从事水路运输经营业务,必须按程序逐级报经省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从事旅客运输和旅游运输的港口、码头、客运站、渡口,应当根据旅客流量设置相应的应急、候船、售票等安全服务设施。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港口水域和航道内倾倒废弃物、养殖、捕捞、种植碍航植物及从事其他影响水路运输安全的活动。

水产养殖、碍航植物侵占港口水域和航道的,由辖区海事机构责令养殖业户限期清理。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公安、渔业等部门协助清理。

第二十二条在港口水域和通航水域进行水上水下施工或者从事有碍水路运输安全的作业、活动,施工或者主办单位必须事先报辖区海事、港航机构批准,并由海事、港航机构航行通告或者航行警告。

行洪、泄洪影响水路运输安全时,有关部门应事先通知港航机构,并协助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水路运输安全。

第二十三条水路运输经营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并按规定对旅客进行危险品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携带危险物品或者承运人公告的禁带物品进港、乘船。托运危险物品的,必须按照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办理,不得谎报品名、隐瞒货物性质或者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

第二十四条船舶、设施遇难或遇险以及发生交通事故危及船舶、设施安全的,船舶、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必须立即组织采取救援、求助等应急措施,并迅速向就近的搜救中心或海事机构报告。

搜救中心或海事机构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救助。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及时救助。有关部门、单位和就近的船舶、设施,必须服从搜救中心或海事机构的统一指挥。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港航机构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予以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应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九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2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对航行、作业的船舶予以没收,并可对船舶所有人处船价2倍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其他规定的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水路运输安全执法人员、、,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运输安全管理范文3

一、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

1.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也被视为运输的首要条件。自从1899年8月,一名叫得斯科的妇人在伦敦海德公园被汽车撞倒致死,成为世界第一位车祸牺牲者后,运输与安全从此便密不可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00多万,还有2300万至3400万的人口在车祸中受伤或终生致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2%。安全生产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将安全摆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首位,视提高安全性为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判断标准。

2.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活动的主体,对公路运输的安全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公路运输安全是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关资料显示,尽管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仅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1.58%,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3%。其中,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人是影响公路运输安全诸要素中唯一的自主性变量,交通事故的关键在于“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因素。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1.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行业人员素质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经验型、低水平的层次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低等,极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需要管理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创新。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2.加速公路运输队伍职业化进程,是促进我国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职业化的公路运输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性的大计。面对中国严峻的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势头,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负面影响,提高全国公路运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速公路运输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建立基于公路运输安全的人力资源选拔、培养、激励、考核、分配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运输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质量管理;铁路运输;安全生产

引言

安全畅通、优质服务是铁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伴随着铁路改革进程的深化发展,市场经济大潮不断冲击着不相适应的铁路运营机制。渐行渐近的铁路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我们在管理上去创新、在管理上去突破,寻求向管理要安全、向管理要素质、向管理要效益的工作理念。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在大千世界里活下来的既不是“强大的物种”,也不是“优秀的物种”,而是那些善于“变化的物种”。推行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能够促使铁路运输生产逐步改进传统的管理运行模式,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1 以安全生产为目标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常说铁路运输管理要围绕“强基达标、规范管理”这条主线进行。什么是规范?规范就是标准,规范管理就是按标准管理。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管理是按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其主要作用就在于围绕安全生产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职工的日常工作紧紧追踪企业安全目标开展生产和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落实“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有效载体,更是铁路运输安全步入良性循环的正确途径。

1.1 深化目标管理层次应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而铁路联动的特点使得多个基层站段生产的是同一产品,即: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基层站段是铁路运输生产产品形成的基础环节,铁路运输的全过程、多角度必须从上至下保证各部位、各岗位正常而有效地运转,否则将会有不可预测的恶性后果。

在纵向上从路局到各站段在制定安全生产实施计划时,要把目标层层分劈,在措施上做到层层分解,各班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在横向上,根据各科室的职能范围围绕生产安全将其展开。通过站段安全生产目标、车间安全生产实施方案以及月度生产任务计划、班组《月度活动计划》和《个人目标保证书》形成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相互制约、层层对接的目标保证体系。

1.2 采取科学手段进行目标设计

安全生产目标定的过高,实现的概率和可能性就越小,而风险率就越大;安全生产目标定的过低,虽然实现的可能性把握较大,但不利于职工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因此,应该恰当地制定安全目标。使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和可攀性。在制定目标前,首先要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用数据说话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在目标值确定后,对实现目标的概率和风险率再进行可行性分析,对风险率较大的目标,作为目标管理的重点和关键卡控点,强化对策实施,确保目标得以兑现。

1.3 运用安全目标管理体系控制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对具有特有功能的系统,按系统构成方法、系统要素、体系文件和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全面检查的一种活动,我们常见的安全评估检查其目的在于及时获得现场安全信息,以便适时做出决策。

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循环也称管理循环,安全评估检查和各类安全大检查活动突出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根据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需要,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在安全检查和审核活动中,重点按安全生产体系文件规定检查各项管理要素和管理职能是否落实及管理是否有效,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针对重复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反思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轮的PDCA循环。

2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高服务质量

任何活动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实现的,只有不断的分析过程、控制过程和改进过程,才能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优质高效。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铁路服务是伴随着供方与顾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无形产品。服务产品的“不可贮存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服务的质量特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三全(全过程、全组织、全员)一多样(多方法)”的特性,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决定其能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

围绕满足顾客需求,努力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等方方面面开展多层面、多方法的质量活动。运用PDCA工作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不断运用“质量管理三步曲”确保铁路服务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随着服务质量活动的不断循环,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将会不断改进和提高。

3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确保铁路畅通

目前,铁路固有的管理编制或多或少存在着纵向垂直重复、横向交叉重叠的浪费,逐级负责制的落实有时就会打了折扣。通过全员参与的质量活动,管理者、管理部门和操作者的职责、权限、操作程序均得到明确体现,使每一级都明白自身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解决什么问题、做不好应负什么责任。

推行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能够激发职工的主人翁工作意识,逐步培养职工在本职岗位上进行一系列工作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下道工序、下个环节、下一过程就是你的顾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激发职工的团队合作积极性以及跨部门团队合作的责任感。

曾经听说:德国人的衣服旧得不能再旧了,它的扣子依然稳固如初。于是,有句玩笑的话说,德国纽扣的寿命比婚姻还长。这看似一件小事,小得只有纽扣那么大,但它却透视出许多其他层面上的东西,比如纽扣的质量、线的坚韧、钉扣工人的敬业……

铁路服务难道不正是一排排小小的纽扣吗?一个点、一根线或一个岗的瑕疵与疏忽可能带来的就是环环相扣的脱节,对车轮、每节车箱后果将不堪设想?

4 结束语

齐抓共管、逐级负责是铁路“强基达标、规范管理”的核心所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深化落实能够逐步推动铁路运输生产脱出旧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随意性的人治管理向现代化的规范性法制管理渐进。在管理上逐步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养成、有序可控、质量取胜。

参考文献

[1]戚维明.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刘国祥.铁道行业质量管理经验成果选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运输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长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

1 长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的必要性

长输油气管道是国家重点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公用设施,其运行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影响到国家能源安全,涉及到社会经济方方面面问题,只有全面保证管道运行的安全,才能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已经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宣传满足区域发展,经过多轮建设与完善,当前,我国管道建设已进入第四个建设完善的高峰期。作为能源运输系统,油气管道危险性较高,具有易燃、易爆和毒性特点,出现问题,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说,长距离输送的管道安全性非常高,各方面相关部门要全面重视起来,确保管道运输安全能力提升。由于油气管道途经地质、环境、气候复杂,因素较多,对管道自身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管道铺设时间过长,经过长期服役后,会出现干扰、腐蚀等问题,导致部分输送管材变形,使用寿命不断减少,因为管道管理当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我国经济的发展,使一些输送油气管线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要,要进行全面完善与扩容,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一些管线运行后出现陈旧老化,经过调查发现,我国集输管线使用时间更长,管道约60%服役时间已经超过了20年以上,特别是相对发展快的东部管网,整体服役运行30多年。种种原因都需要进一步保护好管道,强化安全性,整体看,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安全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也越发突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 加强长输油气管道安全技术措施

只有全面创新技术能力,把技术转化成管理内容,才能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管道运行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在技术上需要不断提高长输油气管道防腐技术探索,预防管道老化问题。

2.1 掌握所经区域环境情况

长距离输送油、气管道多数使用的是钢质管道,由于经过距离长,所处环境恶劣,一般情况下,管道均在复杂土壤、土质条件下通过,这类环境对管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不断加强对环境的调查,掌握所经区域环境、气候情况,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良好技术措施,保证管道运行整体安全。

2.2 解决输送介质腐蚀问题

输送的油气不同,则会对管道产生破坏,出现一定程度的内壁和外壁腐蚀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管道造成严重破坏,出现腐蚀穿孔问题,最终出现漏点,浪费油、气资源,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但会使运输出现中断,同时也能在一定空间与时间上污染当地环境,管理不到位,很难发现问题,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则会引起火灾事故,造成巨大的危害。调查发现,管道由于防腐措施不力,每年就会对管道有10%左右面积的腐蚀,不但严重影响了油气输送,同时也给国家能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经济损失难以估计,防止油气长输管道腐蚀损坏,是管道工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3 阴极保护技术有效提高防腐能力

阴极保护主要是通过阴极电流使金属阴极形成极化来实现的一种保护技术,主要是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进一步保证系统检测合格。阴极保护需要全面满足几个条件。一是确保电流均匀分布,在被保护金属表面形成电流流动,全面提升阴极保护功能与效率,在技术上有严格要求,需要被保护金属结构浸没导电介质里面,确保周围分布均匀。二是金属表面周围导电介质强大,这是实现阴极保护系统,保证电路运行的关键点,通过四周电流形成良好的保护,电流通过导电介质产生闭合回路,达到防腐目的,保证管道输送安全。三是被保护金属结构几何形状简单,不能过于复杂,如果结构复杂,就会在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问题,使电流出现屏蔽,产生的电流靠近阳极处吸收较多,使电流分布过于分散,影响保护效果。

3 加强管道安全管理的相应对策

3.1 加强对管道的保护力度

管道是保证油气运输的重要通道,一定要强化管道保护措施,严历处理违法占压和打孔盗油现象,通过与地方管理有效结合,全面做好管道的整治工作,避免因为占压管道出现的漏油气问题。日常做好管道维护检查工作,预防管道可能发生的问题,把隐患降到最低。通过法律健全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管理单位责任和义务,防止出现问题扯皮推入现象的发生,有效保护好管道安全,维护国家利益。

3.2 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在管道安全管理上,需要对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行确定,使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营进入法律轨道,利用现在法律、法规确保责任主体职能的有效发挥,各级政府需要在管道安全管理中承担安全监督责任,逐步探索完善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

3.3 全面排查隐患确保油气安全

我国大部分长输油气管道均在地下,还有一些为了通过顺利,以架空形式出现,管道通过和路径复杂,多是穿越河流山川的情况,一些管道在日常检查中,难度较大,当前,管道检验法规不全、检测手段落后使管道检测效率不高,对一些现象和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与处理。要通过制度建设,确保管道定期检测到位。要把长输油气管道检测形成明确制度,做好管道检测、在线检测、寿命预测,形成有效的安全评估体系,对一些难度大的区域,需要与计算机网络结合,使用远程监控进行有效防护。对管道问题的应急抢修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有力的提高抢修应急能力,避免管道事故影响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

4 实例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管道安全措施与实施方法。以中石油下属某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4.1 提高意识

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管道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长输管道管理工作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计划与措施。能够针对所辖油区具体实情,有效果采取针对性方法,做好管道管理工作,大部分管道离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较近,同时所管区域跨越管线多、分布面积广,地形相对复杂多变,公司上下齐动员,使全员均能够树立起牢固的警惕意识和防范意识,使管道运输工作有了保障,各项工作平衡推进有序进行。

4.2 全会制度

油区管道管理是重中之重,也是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公司定期召开例会,在全会上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特别是针对安全做好应急预案,全面加强了油区管道管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环境建设,强化了抢险概念,对存在的隐患进行了有效排查,加强对应急物质的调配灵活度,保证了物资供应时效,对一些灾害性天气,能够提前预警,做到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应急处理灾害性天气手段和措施得到有效提高。平时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如果出现问题,均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从根本上保证了长输管道管理工作有序发展。

5 结束语

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油气输送安全,就要全面加强长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能力,通过技术手段、管理能力创新,全面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运输安全管理范文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得到了日益完善的发展,而铁路设施的出现成为我国商品及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因此,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已经对我国经济、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而铁路运输过程的经济效益及竞争实力会直接受到影响自身的安全性,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铁路运输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已成为铁路运输行业共同关注的难题。

【关键词】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预警系统;交通运输

目前,我国铁路的安全状况较差,一般性事故及货车险性事故频繁发生,客车伤亡事故时常发生,列车大型事故也尚未杜绝,因此,我国的交通运输仍没有实现可控化,这种发展情形不能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所以,解决好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分别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我国铁路运输安全问题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1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

1.1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运输安全的确保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式对那些违法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并在遵守秩序与纪律的前提下切实展开作业与劳动。并从多个方面对铁路运输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以确保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对于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是由一个单位完成的,它是由多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预防比管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事后的补救已无法弥补已经形成的损失。因此,在对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强调防范的重要性,从根源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特点

铁路运输安全具有系统性、严重性、动态性、长期性、复杂性及艰巨性等特点。首先,我国的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铁路运输包括线路及运营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包含车辆安全、铁路设备安全、从业人员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隧道安全、运输安全及道口安全等多个方面。铁路运输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其极易受到内、外两方面条件的共同影响。其次,铁路运输安全具有严重性及动态性。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其一旦在高速行驶的状况下发生事故,不仅会引发连续性的事故,同时救援工作的开展过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及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最后,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的特点。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紧张与关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所松懈。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分工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管理体系已经展开了多次改革,在撤销铁路分局之后,对于各分局工作任务的分配已经不再清晰,也缺乏明确的界线以实现对人员权利及职责进行划分。因此,导致原机构及人员的安置过程缺乏一定的统一性,最终使得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发生。

2.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做出了多次改革,但只是为了使原有制度能够为自己所用,而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的改动。因为时间及效率的限制,该工作的进程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安全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对于责任的监管也不够清晰,同时使得一些监管环节失去原有作用,约束力度大大降低。

2.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之后,管理层的数量有所降低,而管理人员的水平及数量也随之减少。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的改革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对于工作人员所要担当的责任及处于的位置了解不足,该现象易导致工作人员产生消极怠工等恶习。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科学的安全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第一个环节,其不仅能够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数量,同时也能确保铁路运输过程高效运行的实现。第一,铁路安全管理人员应树立起自身的铁路安全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积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安全、有效的管理机制的最终形成,同时,管理人员应摒弃传统的经验性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科学的管理模式。第三,工作人员要落实好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紧抓工作过程中相对薄弱及较为关键的环境,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重视安全技术装备的应用与开发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人员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有效减少或排除人为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铁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关注安全技术设备的开发过程,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取代人为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技术设备,从而在提高运输安全性的同时为铁路的安全运输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应在现有条件下合理规划安全技术装备体系,并根据不同的线路制定出不同的安全技术装备标准。

3.3建立铁路运输事故预警系统

铁路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通常是严重的、灾难性的,其给社会和国家所带来的危害及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此外,铁路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突发性,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铁路事故的发生是难以避免和杜绝的。所以,铁路运输事故预警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对事故灾害的减少与降低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铁路运输事故预警系统的建立,就是在对铁路运输管理过程中,建立起一种能够对相同性质事故进行矫正及预防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在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铁路安全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并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根源上寻找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从管理方面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与治理,从而全面推动整个铁路运输行业的进步与革新,最终实现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作者:陈雪林 单位:成都铁路局调度所

参考文献:

[1]苏天祺.关于铁路新体制下强化地方铁路公司车间安全管理的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85.

[2]张经风.浅析大西铁路跨南同蒲铁路连续梁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四川建材,2013(6):188~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