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范例6篇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产教对接;实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1 电气化铁道技术发展背景

通过对济南铁路运营维护管理段、济南铁路局供电段等电气化铁道建设运营单位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新开工的快速铁路建设项目和既有线路的电气化改造等大规模铁路建设热潮,带来的铁路高技术应用人才的巨大需求同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且在5年之内存在对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据统计,企业对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分布在接触网工和电力线路工,两大类人员需求量最大,约占所有比例的80%,其中又以接触网工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余岗位如变配电值班员、高压测试工及其它岗位占20%。

近年来,随着350公里高速电气化铁路、250公里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铁路新技术发展迅速,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未能及时反映行业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应尽快构建适应现代电气化铁路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资料,将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引入教学内容,应参照铁路特有工种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检修工、变电站值班员等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提高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时效性。

2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适应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施工、运营一线需要的,掌握轨道交通电气化理论知识和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接触网施工与检修、高压电气设备测试与维修、电力内外线施工等专业技能,具备永不违章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供电安全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自备铁路的大型生产企业、轨道交通电气化设备生产企业,从事电力调度、供配电设备生产与调试、接触网检修与维护、变电所运行值班、高电压设备检修与测试、电力线路施工与维护等工作。

2.2 构建“产教对接、实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具有线长、点多、分散,所用设备专业、贵重、占地空间大,工作环境具有“三高”(高电压、高空、高速度),必须与铁路工务、机务、信号等工种协调配合等特点。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突出轨道交通行业工作特点,实施“产教对接、实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施工、运行与维护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2.1 产教对接

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与济南铁路局、中铁电气化运营管理公司、地铁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拓宽“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的通道;实现“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深化“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推进“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产教对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 实岗历练

在校内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以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和电气试验工的身份,进行接触网检修与维护、变电所运行值班、高压电器测试等核心技能训练。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培训基地比武练兵,训练学生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的规范化操作能力,实现“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依托济南铁路局等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高职三年内到对口企业进行不少于六个月的顶岗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合格后,获取工作经历证书,深化“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实岗历练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1 产教对接示意图

图2 实岗历练示意图

2.3 “三线贯穿,多头并进”,倡导“全人教育”理念

以培养高素质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为宗旨,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发明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多头并进,既培养从事电气化铁道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又培养电气化铁道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践行“知能共进、德道同优”,倡导“全人教育”,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培养。

2.3.1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铁道电气化技能实训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济南铁路局供电段等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职业化的学习氛围。推行“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本专业相关典型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以岗定课、课岗融通,将主要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根据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适度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参照铁路供电段主要岗位的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供电段主要技术工种(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的技能要求设置技能训练内容,按照铁路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等特有工种的技能标准进行考核,使其达到铁路特有工种中级工和高级维修电工的标准要求。

2.3.2 以创新发明为导向加强创新精神培养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个性化培养模块中设置了“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环节,设立单独的学分,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卡片教学法、引导文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旋转木马法、逻辑关系法等多样性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课外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专场报告会和讲座、各种技能竞赛、特长生课题研究、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的课外创新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活动纳入到“创新教育”学分中,激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方位开放实验实训室,设立电气创新实验室,营造学生创新活动环境,构建创新发明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支持学生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鼓励学生参加“电气化铁道技术协会”,设置技能竞赛专业选修课,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接触网技能比武”、“电力线路工技能大赛”,从而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造能力。

2.3.3 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贯穿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行为规范的约束,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的榜样作用,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合理安排传统美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全过程、多方位、深层次”贯穿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以学校的“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美德教育,并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注重长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树立“就业靠专业,发展凭素质”的全人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①加强通识课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礼仪”、“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通识课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②在专业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点滴渗透、潜移默化;将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渗入到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践过程中,学会融入团队、增强集体荣誉感,养成职业素养,树立职业道德。

③ 举办多种形式的“美德教育”主题活动。集体讨论学习、美德日记评比、经典诵读、诚信调查、参加公益活动等。

3 课程体系构建

3.1 课程开发原则

课程开发坚持“突出职业能力、适于个性发展”原则,通过对济南铁路局等合作企业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对本专业的岗位设置进行调研,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为维修电工、接触网工、变电站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电力线路工、电力调度员、变电检修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胜任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化设计,确定本专业需要的主干课程。

3.2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培养电气化铁道行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由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设置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设置专业核心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电气化铁道施工、运营、维护等岗位的职业能力;设立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创新教育、技能鉴定、社会实践、专业认知与实践的个性培养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从而构建出“课岗融通”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示意图

4 实施效果

以“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构建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技能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专项、由单一到综合逐级递进,构建出由公共实践环节、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大类技能训练、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个性培养训练等环节组成的技能训练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动手操作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出大量胜任岗位能力要求,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电气化铁道技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永君.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模式的构建[J].科技视界,2014(03).

[2]吴健.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J].职教论坛, 2011(17).

[3]彭夏岁.“三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探究,2013,06.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员工培训

当今社会,合作和竞争日益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构建了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铁路行业从1994年开始试行就业准入制度,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完善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有效途径。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发展的实践中,利用自身具有的职业院校和行业背景院校兼顾的特点,以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为基点,通过参与企业员工培训方式,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体系。

1 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的异同

1.1 职业院校教育(下称职业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的共同点

1.1.1 双方都关注员工或未来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提升

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往往会根据不同专业要求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要求,设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以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职业道德和素质的要求;企业在培训员工时往往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员工培训方案,注意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推动他们献身工作和企业的精神。

职业教育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高员工或未来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能。通过职业教育或培训,提高员工或未来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服务于工作,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职业教育和企业员工培训是员工或未来员工尽快成长,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是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共同目的。

1.1.2 在内容上都注重实用性

职业教育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必须务实、管用。从范围上讲,不仅要工作岗位上实用,在生活上也要实用;从时间上讲,不仅在现有岗位上实用,在对未来本岗位技术革新和企业事业的发展也要实用;从内容上讲,既要有理论的提高,又要注重直接有效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2 职业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的不同点

第一,职业教育往往指的是学历教育,周期一般较长,其重点在于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往往是非学历教育,周期较短,重点在于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第二,职业教育中教学以学科教育为中心,知识主要是通过教而学会的,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企业员工培训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强调发挥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学员是培训的中心,培训过程强调学员学会如何学习和理解知识技能。

第三,职业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虽然都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但双方实用性内容的针对性不同。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强调的是专业领域内诸工种的共性技能和某一两个工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企业员工培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更强调某一工种某一方面内容的强化和提高。

第四,职业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虽然都强调提高学生或学员的技能,但双方关注的技能方向不同。职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为目的,着重强调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主要以提高员工工作分析能力为重点,着重强调学员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培训学员的理解判断能力、调节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2 职业教育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种类和形式

2.1 企业新员工的培训

新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是企业录用员工从局外人转变成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融入另一个团体,从一种组织文化进入另一种组织文化的过程。学员一般从这时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这时期学员们普遍会担心自己能否适应新工作,能否得到上司的赏识,能否和同事相处融洽,能否在企业有发展前景等问题。

企业新员工培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入行前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学员,一般培训的时间较长,培训重点是内容的实用性,要求学员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树立学员良好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另一类是企业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这些学生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准员工,这类未来企业的员工由于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所以培训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的强化训练,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综合素质和较强职业综合运用能力的企业技能人员,培训时间为几个月。

2.2 企事业单位员工的校内培训

参加此类培训的学员多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或高技能岗位工作人员。这类人员的培训目标明确,即通过培训要达到预定的效果,培训内容多为新文件、新规章、新规定及岗位工作管理的规范程序和应急事件的处理。

2.3 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校内培训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衡量企事业单位员工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人员晋升技术职务时都要参加计算机模块考试,一般晋升中级职称需要3个模块,晋升高级职称则需要5个模块。有些职业院校是企业指定的技术人员计算机模块考试地点,每年都要举办若干期计算机模块考前培训班。

2.4 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现场培训

近几年许多职业院校由行业移交当地人民政府管理,虽然脱离了行业管理,但多年形成的“主动适应、主动服务”的培训方针始终未变,他们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形势,不断加大为企业服务的力度,深入企业现场,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培训工作,保证企业生产培训两不误,赢得了相关企业的广泛赞誉。

3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相互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3.1 校企合作,为轨道交通企业培训员工

伴随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轨道交通事业日新月异,出现了铁路客运快速化、货运重载化、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以及大规模的铁路新干线建设、城市地铁建设等局面,对轨道交通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轨道交通业迫切需要提高现有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对未来新进的职工也有更高的要求。轨道交通运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每年都在大规模进行职工培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效果并不理想。

以西安铁路局和西安地铁公司为例,西安铁路局有宝鸡、安康两个铁路培训基地,宝鸡铁路培训基地为原来的宝鸡铁路运输技工学校,安康基地由原来的安康铁路运输技工学校、安康铁路分局职工教育分处、安康铁路分局普通教育委员会合并而成,两个铁路基地均不具备办教育的主体地位,不能解决学员的学历文凭,影响学员积极性;基地师资第一学历绝大多数为中专和大专,教员大多数年龄偏大,知识陈旧,对新技术、新设备不够了解,不能对职工进行系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培训质量难以保证。此外,近年来西安铁路局每年都要承担800—900名复退军人安置政治任务,职工和复退军人岗位培训和岗前培训任务日趋繁重。

西安地铁的修建对提高西安城市建设的品位、树立新西安形象、缓解西安城市交通压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修建西安地铁对西安来说是一项新事业,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铁公司因经济地理优势,很少有高技能人才投奔西安地铁公司,西安铁路局为防止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进入西安地铁公司,出台了文件,防止了人才流失,造成西安地铁公司人才缺乏的局面。

2008年西铁职院与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西铁职院成为上述三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坚持主动适应、主动服务的“双主动”方针,承担了为轨道交通业培训员工的任务,近年来,每年培训人次都在2500人次以上,为轨道交通企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2007年开始,学院根据与西安铁路局签订的协议,承担了西安铁路局每年复退军人岗前培训任务;从2008年起,学院根据与西安地铁公司签订的协议,承担了西安地铁公司新员工的培训任务,理论培训年限均为一年,校企合作为企业培训员工已经成为学校与企业互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学院已经成为西安周边轨道交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3.2 校企合作,完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

3.2.1 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大纲计划的制定

聘请铁路局、铁路工程局、地方铁路公司、城市地铁经营公司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院专业、学科建设,目前西铁职院所有系部都聘有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每年各系部都要召开专业建设联席会议,校企双方相互沟通,共同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和方案,加强了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结合。

3.2.2 共同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结合实际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不仅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更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2005年由企业移交西安市管理后,学院直接从企业选拔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教学工作遇到政策方面的障碍,为了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在西安市政府部门的批准下,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从2008起从轨道企业招聘“双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此举对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企业新岗位的不断涌现和岗位技术的发展,学院下发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文件,明确提出所有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积极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从2007年起,西铁职院每年都要派出数十名教师参加暑期教师理论实践学习,他们中有的在北京、天津、苏州、厦门等城市提高职业教育与管理理论水平,有的在西安铁路局、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北京地铁、西安地铁从事实践或考察学习,了解轨道企业所需,学习实践操作技能,在企业中去发现和解决技术难题。

3.2.3 共同编写铁路专业教材

随着我国轨道事业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得到广泛应用,学院以往使用的教材经常落伍。为了编写符合现场实际需要的专业教材,体现专业教材适度超前和实用的特点,西铁职院规定了专业教材编写的三点基本要求:一是教材编写委员会要吸纳铁路科研院所的有关人员参加,或请他们担任审稿人,要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编入教材;二是吸纳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编写,把现场实际工作中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编入教材;三是专业教材主编要深入现场,了解实际工作需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3.2.4 与轨道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实行教育资源共享

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有基本技能实训室、模拟训练实训室和实训演练室;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在企业基层,只有在企业基层通过现场生产实习才能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独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就必须与企业建立教育伙伴关系。为了加强这方面工作,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校企合作实施办法》、《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从企业聘请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学院和轨道交通的合作,实现双方共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西铁职院已经建立了6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学院教师经常应企业邀请现场讲学,承担企业员工培训任务,企业也接受学生到基层去实习,并指派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师傅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通过这些年校企合作的实践,职业院校可通过下列有效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1)采用企业工人技术能手、骨干为师的方式,通过师徒关系,建立“一帮一”学习模式;(2)通过企业优秀技术专家、操作能手,利用应用设备现场对学生进行示范授教;(3)通过现场典型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效果图进行学习;(4)针对生产、安全和管理中某一问题,组织学生现场集中讨论学习;(5)聘请优秀培训师、技术专家、技术操作能手对学生进行现场理论学习。

4 职业教育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时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日益重视员工培训工作,把员工培训作为安全生产或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在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时,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4.1 培训内容要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要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作出贡献,防止将员工培训看成员工离开工作的短期休息。教学内容只有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让员工所学的知识技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才能够真正实现为企业培训员工的目的。

4.2 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培训内容要建立在科学的分析需求上,要有针对性。只有对企业的培训具体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才能防止培训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3 培训过程要加强日常管理

培训过程中要与培训单位密切合作,共同管理日常工作。许多培训由于缺乏企业监督手段,校企沟通渠道不畅,造成培训效果事倍功半。校企双方要重视员工培训的前期准备、策划和选择过程,而当进入实施阶段时,校企双方要加强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沟通。

4.4 注意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无论是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培训,还是安全管理知识、新技术知识培训,都要注意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从事任何一种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以其整体的人格表现出来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能否充分施展出来,往往与个人的思想品质、创造精神、劳动态度、职业道德以及其它心理素质有关,这些非业务方面的素质,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因而,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员工或在校培养学生技能时,要注意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统一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惠等.基于行业共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探索.高教探索,2009.5.

[2] 田和平,滕勇.以校企合作推进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3] 魏银霞,杜小峥.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及启示.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2.

[4] 徐建平.推动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中国高等教育2008.23.

[5] 杨彬,范拓源.台湾地区职业院校建立教育伙伴关系的政策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7.29.

[6] 郝建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就业需求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学;铁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体系改革;职业岗位能力;技能鉴定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7-0195-02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了更好的为高职教育服务,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高职教育“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特点,笔者在近年结合铁道交通运输的发展、铁道交通行业的人才需求,对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目前的专业课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目前专业课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构建。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很多高职院校沿用了本科传统的教学体系,这就造成了课程深度、难度比较大,侧重于理论讲解的东西比较多,有很多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费劲,严重背离了高职教育“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特点。

2.学科之间教学内容存在交叉。教材内容老化,更新较慢,相关学科分工不明确,内容交织在一起。如:《铁路行车组织》与《铁路运输规章与安全》,《铁路运输设备》与《铁路站场与枢纽》,《铁路货运组织》与《集装箱运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给相关任课教师和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3.课证脱离。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大力推进“资格证书”制度,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教材中,“资格证书”的内容还很缺乏,没有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填充进来。

二、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职业岗位能力

通过对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跟踪调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车站、车务段的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车号员、站调、调车区长、调车长、连接员、制动员、货运员、客运员等行车岗位上的主要工种。通过对铁道部劳卫司编制的《铁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中铁路“三新”人员、改、提职人员的培训内容和行车各主要工种岗位上的应知应会内容进行研究,明确了学生就业以后的岗位职能,从而依托岗位职能为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打下基础。

三、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具有不同于其它层次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其它类型高等教育对“科学文化的高要求”,它重在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先进的劳动技能”。

1.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由单一的基础素质教育转变为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由单一技能训练向综合技能技能训练发展,由适应当前社会需要转变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由岗位导向向职业发展导向转变。

2.课程开发的动态性。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新技术应用速度的加快,铁路对于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加快更新课程内容,及时跟踪铁路对学生能力需求的变化。

3.课程内容的先进性。随着铁路运输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为此,课程要突出职业技术与技能的先进性,通过引进先进的科技知识、管理方法、服务理念和操作技能,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与铁路的发展保持同步。

4.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根据铁路的需要设置课程,邀请铁路单位上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直接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实践性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共同培养满足铁路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课课程体系

以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课课程设置为例,来构建新的专业课课程体系:

1.由于《铁路行车组织》和《铁路运输调度与统计分析》两门课程讲授的内容太深,理论难度较大,是为本科等高技术人才服务的,并不适应高职教学的特点,所以把这两门课程内容作了精简,合并为《铁路行车组织》一门课程。

2.把原先的《铁路运输规章与安全》拆分为两门课――《铁路行车规章教程》与《铁路行车安全管理》.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随着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载重越来越大,对各个环节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顺应现代铁路发展的需要,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把《安全》与《规章》分割开来,单设一门《安全》课程。

3.改变后的《铁路行车组织》中不包括接发列车等行车规章部分,该部分内容专门列入《铁路行车规章教程》教材中。

4.《铁路运输设备》和《铁路站场与枢纽》两门课进行整合.整合后的《铁路运输设备》只讲机车车辆、通信信号部分,而原先《铁路运输设备》中的线路、站场部分整合到新的《铁路线路及站场》,这样既避免了原先的两门课程中在线路与站场中存在的交叉,又把原来的《铁路站场与枢纽》中的繁杂内容删剪掉,体现高职教育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

5.把《铁路货运组织》与《集装箱运输》两门课合并为一门课《铁路货运组织》,《集装箱运输》成为《铁路货运组织》中的一章。

6.把《现代企业管理》改为更有针对性的《铁路运输企业管理》。

7.把侧重于原理的《铁路运营管理自动化》改为更具实用性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8.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为更好地为旅客服务,特增设一门《铁路客运服务礼仪》。

五、课程体系改革后的特点

1.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把以前本科教育中的难度很深的原理性部分摈弃出去,原先重复交叉的地方没有了,教学目的更清晰、更合理。

2.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贯通。以工作任务中的“职业岗位”和“技能鉴定”为切入点,建立学生所需的技能知识和课程结构,按照岗位能力组织课程内容,发挥实践过程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激发作用”,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贯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范文4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element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and also is the co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based on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takes the students' career adaptability as the goal to enable students to quickly adapt to their occupation and get strong follow-up development ability.

关键词: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职业能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curriculum;professional competenc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15-02

0 引言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结合铁路行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针对现场调研、毕业生访谈、企业专家研讨等信息反馈基础上,历经多次校内外专家论证,按照“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课程标准与铁路行业标准相融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课程体系,保障了该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的系统性、动态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特征

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是以工作过程分析为切入点,以培养铁路施工与维护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

1.1 开发主体多元化:开发主体由过去的院系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教师参与转变为由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避免了课程构成与目标岗位的要求脱节,实现了课程体系设置与社会、企业要求相适应、相对接。

1.2 课程结构职业化:其一,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结构、学习情境均来自典型工作任务的转换;其二,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学习体验,实现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并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1.3 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并强调各环节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1.4 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三方面的变化。就实施主体而言,融学校、企业为一体,融教师、工程师为一体;就场所而言,必须做到专业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就教学过程而言,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统一。

2 构建符合高职铁路特色的专业课课程体系

2.1 课程结构 按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遵循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1.1 开设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等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2.1.2 开设工程识图与CAD、工程力学应用、测量技术与应用、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工程地质鉴别与分析、混凝土(钢)结构检算等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为学专业课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

2.1.3 开设地基基础施工与试验检测、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预算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从事铁路施工及工务技术领域最典型工作的能力,包括设备的选择和操作、工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劳动的组织和管理等,以强化学生核心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

2.1.4 开设铁路线桥隧检测、专业英语、以及施工与工务模块等专业拓展领域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领域,拓展专业口径,为职业能力的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开设专业选修学习领域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专业前沿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创造条件。

2.1.5 开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新技术新工艺讲座等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基本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综合技能实训、标准化作业实训、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以突出职业标准化训练为中心,重点强化培训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岗位能力。

2.2 课程排序 按照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能力形成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以及岗位任务的难易程度,安排课程教学的先后顺序,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表1)

3 新课程体系运行效果

新课程体系通过3年的实践运行表明,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100%,专业课程考核及格率为100%、优秀率接近48%,实践教学成绩普遍提高30%以上;1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27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特等奖学金1人、一等奖学金26人、二等奖学金53人、三等奖学金103人,获奖率达52%;被学院评为优秀学生干部34人、优秀团干13人、优秀团员26人、优秀学生53人、先进个人31人;有4名同学参加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荣获专科组陕西省二等奖,有6名同学在全国铁路职业院校铁工类专业测量技能大赛荣获特等奖,8名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技能作品展荣获三等奖。

实践表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工学交替的实践中,职业能力得到良好锻炼,缩短了毕业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9%以上,2013年学生就业质量迈上新台阶:2013届就业率为99.7%、2014届签约率为95.5%。

4 结语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领域课程体系模式,只有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铁路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课程结构和优化课程内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才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马树超.能力·理念·基础·水平——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特点评述[N].中国教育报,2007-04-17.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范文5

【摘 要】 文章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基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积极开展现场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教学资源;深入开展技能大赛。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P键词】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如何才能培养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希望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不需要参加企业组织的再培训,就能满足所从事岗位的技能需求。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于其它高等教育的最大特色。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多的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实践教学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和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还不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机制组织教学,最终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笔者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自身所在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探讨如何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二、深入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铁路施工企业及运营企业工务系统,从事铁路线路、桥隧、路基的施工、养护维修及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岗位包括施工员、线路工、桥隧工等。其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铁路轨道的施工;铁路轨道的检测;铁路轨道的养护;铁路轨道的病害分析及整治;桥、隧、路基的施工;桥、隧、路基的养护;桥、隧、路基的病害分析及整治。

近年来,随着铁路企业招聘人数的逐步缩紧以及铁路企业对学生毕业时所具备职业能力要求的提升。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今后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只有主动的学习和引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梳理现有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才能在改革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2、梳理实训基地情况,掌握实训基地功能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1984年3月,2006年5月,学院将原西安铁路运输职工大学的相关专业与临潼校区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资源整合。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本专业在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依托西安工务段,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立足现场、无缝对接”的建设目标,从项目方案的设计论证到施工组织及竣工验收,都与一线企业共同完成,本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4个,其中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与检测实训基地被列为陕西省2011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本专业与西安工务段、阎良工务段、延安工务段、洛阳工务段、新乡桥工段等单位联合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梳理,全面掌握本专业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基本情况。

3、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

(1)积极开展现场调研。为了保证现有的实训基地满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到西安、延安和阎良工务段等开展现场调研。通过与一线职工、管理人员及现场工作的毕业生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铁路企业对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应具备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针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建议,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项目的开发、配套教学文件的编制及实训功能扩展等相关问题。

继续加强与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等企业的合作。依托合作企业,对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调查,掌握毕业生对工作、薪金、工作中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等,为专业建设及改革提供参考。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场调研结果,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2.5+0.5”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同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修订《2016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50.68%,进一步扩大了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为本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继续深入合作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2.5+0.5”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紧跟行业动态发展趋势,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依托专业与铁路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实施学分制,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实施弹性学制。

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修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时,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公共基础领域中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公共素质拓展领域中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在课外素质教育拓展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讲座。同时,与土木工程系的其它5个专业联合申报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期望通过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探索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专业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并向在校生开放。建好用好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支持20名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助推优秀项目落地转化,培育、表彰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

③校企合作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本专业部分学生(与西安铁路局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四学期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本专业2015届106名学生、2016届130名学生在西安、延安、阎良和宝鸡工务段及兰州铁路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提前适应现场工作环境、适应社会,为毕业后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2]

④继续深化学生毕业“双证书”制度。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毕业时除毕业证书外,考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线路工等。

(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现场调研,在铁路线路演练场、铁路道岔演练场、铁路桥梁演练场、铁路工务机具房中引入铁路企业工务部门的新设备、新机具,保证校内实训环境与工程实际的无缝接轨。

针对校内演练场无法实现的实训项目,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筹建铁路工务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校企互补、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训环境。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拓宽学生实习渠道,与毕业生就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4)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积极与企业联系,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将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化。通过挂职锻炼,让青年教师有机会深入企业一线,掌握现场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打下基础。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可以用于教学的素材(照片、视频、规范、标准等),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创造了条件。同时,邀请现场专家到学校对教师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训技能。

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通过进修、学术交流、企业考察和出国研修等途径提高其水平,依托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搭建专业教师快速成长平台。经过系统培养,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技术应用与技术服务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教学资源。与企业专家按照现场实际共同编制和修订现有14个校内实训基地的配套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场实际的无缝接轨。

(6)深入开展技能大赛。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针对不同的比赛项目,专业教师探索相应的指导方法,可采用校内竞赛、任n过程挖掘的方式选拔参赛选手。对参赛选手的培训方式,一是将技能大赛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之中,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转变为常态性的教学工作,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面。二是将技能大赛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结合起来,使技能大赛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4、抓住新校区建设契机,拓展校内实训资源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按照规划,2017年将在新校区建设一个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场。结合调研和学校实际,本专业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完成了铁道工程与城市轨道工程类专业演练场子项目的建设方案。建成后的铁道工程与城市轨道工程类专业演练场不仅增加了现有实训项目的工位,而且还将弥补校内铁路隧道、涵洞及路基的养护与维修实训项目的空白。

在一线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教学管理人员也应该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学习。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可以指定部分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试点,给这些课程更多的空间进行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结合所带专业课程的特点,主动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2014.

[2] 冷鑫.“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的探讨[J].长春:才智,2015.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范文6

文章首先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现状入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本科人才供给不足。分析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所对应的站务岗位设置情况,同时分析了本科生在企业的成长空间。重点分析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两种合作模式:“3+1合作模式”和“共建实训室,岗位培训走进校园”两种合作模式。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校企合作

绪论截止2014年末,我国城轨交通在建城市40个,2014年末累计运营线路3173公里,预计2015年末运营线路总长将达到3600公里左右。若每公里需要从业人员60人计算,全国城轨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6万人左右,大大超过现有的人才供给能力,“十三五”期间从业人员缺口更是将达到13万人。已有轨道交通专业本科院校均是依托已有大铁进行人才培养,均有雄厚的实验实训设施,且这些高校集中在北京、兰州和成都等地。而长三角及珠三角地铁人才需求旺盛,但该区域没有相应的本科院校培养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人才,民办院校如果能在应用型建设转型过程中抓住契机着实开办好该专业,将可为华东地区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高等级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人才,在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中有一席之地,也是民办院校应用型转型的良好机会和抓手,将会突显应用型,张显特色性人才培养模式。

1、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本科人才供给不足

轨道交通人才需求主要是两方面:管理人才和一线生产人才两类。管理人才主要招聘对象:主要来自于一些老牌铁道学院,如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现在还有一些新兴的高校,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交大。这些学校均是依托已有铁道专业办学。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带来的人才需求。一线生产人才主要招聘对象:大部分来自委培的专科铁路院校,常见的有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司机学校、及天津、长沙、成都、济南等各地铁路专科学校。现在还有一个趋势,地方政府会利用本地已有专科学校创办该专业,进行本地人才委培。苏州是苏大和南铁院合作办学,无锡是地方院校和北交大合作办学。数据显示一个城市地铁线路超过170km,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已经是1000人以上的大规模企业,随着线路的规划建设成网,有些特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已是上万人规模的大企业,单靠几大王牌本科院校,和为数不多的专业学校,无法满足一个大企业人才培养结构的需求。需要有更多高层次水平和技能的本科人才供给来满足大企业发展的需要。

2、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站务岗位设置分析

(1)企业性质地铁的行业性质是公益性基础服务行业,企业性质是国企。地铁是亏损企业,各地政府对当地地铁均有进行适当的政策或经济的支持。这些特性决定了地铁工资待遇不是很高。薪资待遇水平一般都处于一个城市各行业平均水平中等偏上一点的位置。以最基层站务员为例,各家地铁基本相同,年薪普遍在3.5w-5w之间。地铁都是地方性国有企业,各家地铁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也较注重人文关怀。在地铁上班,有较强的归属感、集体感。近几年由于各个地方都兴建地铁,跳槽现象也很多,但地铁行业跳槽与其他行业不同,地铁一跳就是一座城市。

(2)站务岗位分析站务,就是从事车站工作,属于运营的一部分。与调度和票务相比,各个专业有各个专业的优缺点,站务专业更为锻炼人。站务专业首先需要不差于调度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还需要较强的办公能力。站务岗位划分,站长及以下的都是生产岗位。工程师、技术员属于技术岗位,车间主任及以上属于管理岗位。地铁生产岗位的晋升都是需要考试和面试的。技术岗位晋升需要资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学历等)。其他专业基本一样。生产岗位和技术岗位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值班站长的工资比技术员还高,站长的工资比工程师高都是正常的。各家地铁也不完全一样。站务生产岗位由低到高: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副站长(有的地方叫工长,有的地方叫站长助理)——站长。有的地铁对各个岗位还细分等级,如普通值班站长,高级值班站长。站务技术岗位由低到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如果一个地铁正处于开通筹备阶段,一个本科生进去的发展空间很大,基本能做到生产岗的工班长,或有大机会最快定为助理工程师甚至工程师。

3、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1)合作现状目前,地铁与高校的合作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与高职院校的定向式培养合作。但是此种定向培养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从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技能需求全方位对接。地铁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合作更是空白,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2)存在问题

(1)本科人才供给缺位随着地铁线路的修建,大城市的地铁企业均是上万人的大型服务型企业,从企业员工构成上来讲,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供给缺位。地铁在人才招聘时对非对接院校学生不进行选拔,使得人才供给途径较窄。

(2)人才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目前,部分原有铁道院校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原有的铁路人才培养架构的基础上,建立的偏向于传统铁路学科体系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以及部分高校所建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其人才培养均没有与现有地铁企业真正的人才需求对接,培养质量不能很好适应企业需求。存在学历高,技术差的现象。

3)合作模式

(1)“3+1”合作模式本科院校需要打开与地铁企业合作的大门,与地铁企业开研讨会,深入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采取三年在学校完成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与企业一起完成学生的岗前实训,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等环节课程;实现学生校园培养与企业的无缝衔接。通过“3+1”合作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吻合。

(2)共建实训室,岗位培训走进校园地铁企业是生产性单位,日常工作直接面向服务对象,有时涉及到运营安全问题,所有上岗员工均需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在校生放到企业去实训缺点是:干扰地铁企业的正常生产,有时会带来安全隐患。如果地铁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训室,引进企业培训师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岗位所需的实训和岗前培训,将员工培训放在合作院校里进行,这样既可以有培训与学习的氛围,又可以提升企业与高校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张晓玲.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与培养改革[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

[2]徐虎.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6,32(1)

[3]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目标分析[J].江苏商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