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实训总结范例

铁道实训总结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1

目前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面临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不足、师资力量有限和培养模式落后。本文就这三类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建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其他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分支,具有运营环境复杂、岗位能力要求高、实践应用性强等特点。目前在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中存在人才不足,或人才能力与经验无法胜任岗位的问题,这对开设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大学院校教学工作带来了压力。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各类高等院校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正处于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教育方面有较多困难。本文总结了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思想认识、师资力量与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1],为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资料文献的归纳分析及研究总结,可知目前高等院校的铁道运营管理专业教学主要存在思想认识、师资力量与培养模式三个方面的问题[2]。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片面理解或思想误区。首先培养主体不清晰,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对象仅针对课程考核优秀、交际能力突出的少数学生,或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研究课题项目分派给某一研究团队。其次培养目标不正确,一些高校没有正确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较多大学生将创新创业目标简单等同于获得报酬,或认为创新创业活动与就业培训或考研准备相比缺少价值,因此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最后培养方式不实用,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培养出的大学生无法满足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型或服务型岗位的要求。

(二)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以校内实习站场、客货运组织实训室和接发列车演练室等为代表的实训基地较少,已建立的少数实训基地因基础设施的适用性不强,因此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较少,授课讲师较多为学术型专家,一般在社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经验方面经历有所欠缺经历,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上有待提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需要加强。

(三)培养模式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

较多地方高校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中,没有看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实用性。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计划,少数开设创新创业教学的院校没有设立专业教育课程,也忽视社会实践环节,仅以选修课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一些院校仅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以专业教育为基础。

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明确多层次和特色化的培养目标体系

明确多层次培养目标体系,是指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梯队培养、基础理论教育结合专业实践教育培养等目标。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则是指结合高校优势及市场价值导向,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例如地面轨道交通服务型创业人才、铁路运输复合型工程技术创业人才等。此外,还必须对培养对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引导与适当激励,加深授课教师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理解,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观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

(二)增强校企互聘和教师进修的教师团队建设

增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为主要目的,实现途径可采取校企互聘和教师进修。校企互聘是高校与企业展开合作,双方建立聘用制度合理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与企业的专业人才资源。教师进修则需要高校进行制度引导与保障,例如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纳入教师职称评审与技能资格认证制度中,改革教师聘用与师资管理制度,优先选拔复合型骨干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硬件设施与资金保障等。通过针对性和开放性的制度促进教师提升自身创新创业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激励教师参与企业一线生产管理以加强其实训教学指导等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梯队,以符合铁路交通运输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完善学校与社会各方合作机制

学校与社会各方的合作一方面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例如借助政府政策扶持、媒介舆论传播、产业企业互动等多方力量,构建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又如开展与公司企业的项目合作,共建共享运营校内外实训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还要包括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公众宣传创新创业的深刻内涵与正确价值观,培养大众参与创新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的个人成就感。高校还可以拓宽互动渠道,举办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公众意见领袖和企业资深专家等做专题报告讲座,同时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也可以申请进入企业岗位参与生产管理实践。

(四)建立系统健全的创新创业培养制度

系统健全的创新创业培养制度应包括“项目+团队+双导师”制度、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平台等方面。“项目+团队+双导师”创新创业制度是通过吸收大学生参与高校导师或企业导师的研究项目,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该制度可以降低学生创业风险,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团队合作与实践训练,便于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孵化器。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大学生创新实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各层次科技创新项目等方面。平台建设需要借助校内外实验室和工作室仪器设备为硬件基础,并形成专业扎实、宽松开放、友好互助、积极竞争的学术环境,参与例如“挑战杯”、“创新杯”等活动。社会实践平台一般包括校园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应结合专业化、多样化和创新性,例如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调研、铁道运输沿线居民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急救常识宣传,客运站咨询员岗位创新实践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既是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又是高等院校实现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内容,是提升大学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在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方面,各高等院校必须基于自身资源与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团结社会各方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增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思维意识、实践训练与运用能力。

作者:高双喜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岗位能力;高职院校;铁道交通管理;专业课程

1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岗位一线的教师,可以看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归纳如下。第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偏离了实际岗位需求,更侧重于理论教学;第二,课程内容当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并且难度较大,忽略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及知识掌握能力,导致学生们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第三,课程内容当中的一些内容比较陈旧,未能及时更新,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企业的需求;第四,课程体系设置中对实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受到实训设备、课时安排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这一前提形同虚设。

2我国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

对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展开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探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因此,该文首先对该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展开了分析讨论。

2.1铁道列车运行相关的能力需求

铁道列车运行相关的能力需求一般是指接列车、发列车、调车等相关的能力需求,包括双线自动闭塞、单线半自动闭塞、车站控制台如何操作等具体的一些操作方式,接发列车的有关流程以及标准,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如何紧急处理接发列车及标准程序,车站调度的有关操作流程以及标准,列车调度信号操作、防溜措施等有关的流程以及方法等。

2.2铁道车站管理相关的能力需求

铁道车站管理有关的能力需求主要是对相关表格、票据应该掌握并熟悉登记填写的规则;列车计划以及运行图相关要求要熟悉并掌握;列车如何编排要熟悉并掌握;对现有列车的管理以及调车作业计划要能够正确操作;列车出入登记时间表以及停留时间等重要指标要熟悉并掌握。尤其是在列车调度方面需要的能力较多,比如预见性地指挥列车;如出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消除影响确保列车正点达到;如列车晚点应正确及时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应对,避免意外的发生。此外,还有客运岗位也有一些特殊的能力需求,比如退票处理方式、乘客突发意外情况的处理方式、乘客行李包裹托运工作的处理等。

2.3铁道货运列车相关的能力需求

之所以将铁道货运列车相关的能力需求单独分类,是因为货运对于整个铁道交通行业来说都十分重要。货运列车相关的岗位能力需求一般包括对货运物品运输的流程及可运输货物的基本条件清楚熟悉;对货物运输的时间、成本、条件等能够精准计算;对货物运输相关单据及其他纸质资料能够正确填写;能够处理一些常见的运输突发事故;能够掌握对常见货物的加固、装卸流程及要求;能够掌握并科学合理地组织区域内的站点按照计划进行卸车、排空、装车等操作。

3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当前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专业课程体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铁道交通运营专业课程体系有所助益。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筹建专业委员会

在对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计的时候,为确保其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岗位的对学生相关能力的需求,可以从校内外聘请相关专业人员,成立专业委员会。比如,可以邀请该地铁道部门相关行政人员、铁路站相关管理人员、外校专家学者等,通过专业委员会的形式集思广益,采取会议研讨、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对目前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大环境展开全面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本学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课程体系、标准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做到以人为本,加强院校现有相关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工作。包括构建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教师们更好地投身教育工作、加强教师之间的技能考核比武等,提升教师的专业节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教育机会,及时地对铁道交通运营相关知识进行更新和学习,尤其是一些新型设备、新型技术或者科研成果;还可以通过邀请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者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2强调岗位能力,整合核心课程

高职院校在构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需要明确,对于不同的岗位它们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基于此,高校应当以实际的岗位以及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强调对应岗位能力来对核心课程进行整合和设计,将岗位能力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有效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真正实现让学生跨出校门即可零距离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岗位要求。还需要明确的是,高职院校应当以培养具备基层岗位技能人员为教学目标,在铁道交通运营专业管理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过于高深的理论知识,坚持实用性原则,避免学生出现因为学习难度太大产生畏难心理的情况。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用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串联,要体现高职教育实用性的特征,将重复、难度过大、缺乏实践意义的课程内容有效剔除,加大实践性的理论知识,明确岗位能力、技能时间能力作为关键,以岗位能力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

3.3拓展多种能力,重视实践环节

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能力需求的主要场所,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还应当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多种能力加以拓展,为企业培养更多即能全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可以采取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机会;宣传一些企业文化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氛围;还可以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引入《应用文写作》等综合类的课程供学生学习。

4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对于高职院校校方还是学生来说,科学合理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不仅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素养,训练其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适应;另一方面,它还能为高职院校自身创造更多的学科价值,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和反思。

参考文献

[1]任传威.课岗对接、课证融合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5):92-96.

[2]杨俊林,肖卫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2,11(7):11-13.

[3]李捷.基于岗位能力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10):171-172.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学生管理

2011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校联合,试点实施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从该年起,三所学校招收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在本校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本行业职业技能模块的学习;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其他两所学校进行游学,第三学年,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领域的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工作。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这种校际合作、专业协同的日常教学活动“游学制”,开展还比较少,对相关三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同样也是新的实践领域。特定专业试点“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应地要求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要随之发生转变。“游学制”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已培养两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做出积极探索,累积了一定经验。深入研究现代“游学制”项目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变化,对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探索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学生管理工作情况

“游学制”学生均为试点院校通过高考普通招生的学生,相对而言,录取分数较高,学习能力较强,行为自觉性较好,校园生活习惯良好,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有较好基础。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游学制”试点院校之一,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通过“半军事化管理”、“‘三和谐’宿舍创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等举措,追求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全员、全方位”育人目标,在管理中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游学制”项目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以学院原有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为基础,针对“游学制”学生开展特色化管理,支持、配合“游学制”项目的顺利开展。

1.1重视“游学制”项目学生入校教育与离校总结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项目。学生来校游学时举行欢迎会,校领导介绍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成果;承担教学与管理的二级学院领导介绍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学生管理措施;辅导员(班主任)召开第一次班会,开展思想动员,安排游学期间的事项。这些举措让学生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有系统化的认识,从思想上保证游学班学生理性对待教学安排与各种管理举措。阶段性游学工作结束前,则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游学制”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还为离校班级举行简短的欢送会,对相应班级的游学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

1.2管理过程中考虑多种客观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游学学生来自其他院校,在管理中必须考虑到新环境、新设施、新制度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强,才能有好的管理效果。综合已培养的两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情况,影响游学班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主要有:(1)校园周边环境。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江宁大学城,校园周边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江北浦口区顶山镇,属于正在开发区域,周边配套设施还不充足。学校在积极引导学生的同时,制定详细的校园生活指南,为学生出行或到企业现场学习做好服务。(2)校园文化氛围。试点院校的专业特色分别体现为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海运交通,在多年办学中已经形成各自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大交通”概念下的游学,学生除了通过专业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应对不同的特色校园文化有所感受。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国家高铁实训基地和校内铁路主题公园,将独特的铁路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管理中。(3)宿舍管理措施。研究认为,宿舍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学习状态有重要影响。由于行业背景的差别,“游学制”项目承担院校在宿舍管理方面要求总体一致,在具体管理举措上有所不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宿舍管理上主要推行“心理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三和谐”创建举措,对宿舍卫生、同学关系和心理状态较为关注、要求较高,需要做好游学班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1.3多种途径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游学制”学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探索“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有之义。实践中,摒弃灌输式教育,构建“看、听、学、做一体化”的模式。看,是参观、观摩,了解学校的“大思政”教育成果;听,是参与校园“星空讲堂”和素质教育讲座,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学,是通过党支部和团总支主题教育活动,学习理论和先进人物事迹;做,是实际行动,也是管理中明确的行为要求以及对文明言行的督导活动。多种途径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确保“游学制”学生的政治思想端正,为专业学习活动提供精神助力。

2“游学制”项目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一个较新事物,实践中的操作模式与我国古代“游学”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游学”完全不同,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在试点院校密切协作下,“游学制”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得到了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由于该项目试点时间较短,尽管已经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学生管理办法,但仍存有一些问题和挑战。(1)学生离校与返校。目前的“游学制”状态下,学生需轮流到其他两所院校学习、生活8周,由学校组织接送。对学生而言,从离校到返校需“搬家”三次,行李物品较多,部分同学需往返多次才能完成搬运,客观上存在较大负担。(2)校园活动参与。高职院学生的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层次较低,学生参与度不高。该问题在游学班学生中同样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学生存在陌生感;二是除专业活动外,较短时间内难以组织针对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3)管理模式认同。游学班学生大二开始“游学”,已经熟悉并适应原来院校的管理模式,来到新的院校,面临新的管理模式,部分同学离开原来院校,在自我管理上有所放松,不能较好地融入新的校园管理模式中。(4)违纪处理协同。不同学校在学生违纪(特别是宿舍违纪)处理的具体措施有差异,学生对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抽烟以及宿舍卫生脏乱差的处理措施有不同看法。在游学班专题教育班会之后,仍然有部分同学我行我素,无视院校的管理规定,违纪情况时有发生。这需要相关院校及时沟通,统一处理标准,规范学生的行为。

3创新“游学制”项目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学生管理工作要主动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功能,以适应校际联合办学、资源高度共享的“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游学制”项目下需要对其他院校学生进行管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客观上为探索、构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平台。

3.1管理人员配备方面,做到层次分明

尝试建立“双班主任”管理制度。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党总支负责人担任第一班主任,主要负责与教学部门、职能部门进行工作协调,指导并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聘专业教师担任第二班主任,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游学班级纳入到相应的年级进行管理,辅导员工作同样正常开展。

3.2校园文化认同方面,突出办学特色

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安排参观校园主景观和国家高铁仿真实训中心,组织学生管理专题班会。每个班级至少安排4次专业讲座,组织学生参与校级大型活动,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学校的生活,对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有了一定认识。

3.3违纪教育处理方面,及时协商解决

“游学制”项目学校在学生违纪教育处理上,制度和措施基本相同,但在教育方式和处理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别。实践中,一旦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则及时进行教育,然后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原来院校,共同协商处理。给游学学生的处分,等同于原院校处分,并且两校互相认同处理的级别和结果。物流管理专业“游学制”试点项目实践六年多来,在学生管理工作层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还需逐步细化和完善。随着该项目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逐渐成熟、完善,游学班的学生管理工作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为该项目以后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当前,“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跟上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主动变革,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艳梅,祁洪祥.“公铁水游学制”人才培养体制实施条件与学分互认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4,(12):68-70.

[2]乔孟涛,刘海虹,黄春霞.高校学生公寓环境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24-26.

[3]纪正广,刘晓华.高职交通类院校公铁水游学试点实施成效与问题对策[J].教育研究,2014,(5):267-271.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一、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梗概

(一)校企深度融合梗概

所谓校企深度融合,指的是企业、学校之间以合作的形式建立一种教学模式。现阶段,我国教育行业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校企合作能够为企业输送高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同时也为高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办学,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利用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来实现双赢。高职院校选择与企业联合办学,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了时展的需求,为企业输送了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梗概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作出以下总结:“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指,在既定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基础上,对院校教学活动的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按照高等教育规律来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自身教学活动的相关计划,并组织这些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落实,定期检查教学计划与教学活动落实情况与实施进度,以此达成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在校企深度融合下强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力度

(一)挖掘校企合作教学优势改革创新高职教学管理

1.精准定位高职人才培养

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校企合作办学能够保障学生的就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办学是人才培养的互利双赢,人才培养的互动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这样能够帮助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与培养具有针对性、一致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应以所处城市的经济状态为主,以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为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此才能为企业输送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技能水平过硬的综合型人才,这才是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基础价值导向。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输管理学院旅游专业(酒店方向),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就要了解酒店行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深入分析酒店专业的服务内涵,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学,以保证为企业输送的人才都是综合能力较强的实践型人才。

2.引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新理念

以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深入了解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做好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以此为主体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现下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新理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目标特定化,以开放式的办学形式为主,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综合实践课程,同时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

3.探索教学管理新机制

在校企充分合作的现实影响下,高职院校要想与企业进行有效地合作机制建设,从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出发。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就把酒店业态要素引人教学中去,在当前教育内容的合理继承前提下结合酒店业态切实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现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并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企业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例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输管理学院旅游专业(酒店方向)与华住酒店集团合作成立“华住店长班”,学校会定期安排学生参观旗下所有类型酒店,酒店也会定期安排负责人来校给学生开展培训,将酒店文化、酒店餐饮、职业经验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形成品牌认知理念。

4.精品课程构建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以“精心建设”和“精心运作”为核心思想充分展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采取教师与酒店合作授课的方式,分为校内教师讲授与酒店负责人讲授两个阶段,通过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构建出精品课程教授团队,强化学校与酒店之间的合作,把“以生为本、理实一体、专业领先、重点培养、资源整合、竞争机制”等方面作为课程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进而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成果。

(二)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常态进一步细化教育教学管理

1.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精细化

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要融入企业管理内容,如:企业生产管理、企业生产标准、企业生产技术、企业产品种类等,这些作为知识点要融入到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安排在岗位实训教学结构中,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岗位实训课程,以此能够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这些知识点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融合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直接关系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状态与周期,与此同时,这种教育教学管理也是保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如: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输管理学院旅游专业(酒店方向),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融入了就业岗位特征、专业能力需求、专业实训课程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酒店企业从内部择优选取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专业指导教育队伍,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形成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

2.实习管理精细化

实习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在职业素养及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可采用通过与酒店实际工作结合的方式,制定行之有效地实习达成目标,不断深化与完善实习内容和实习模式。在实习工作中根据酒店业实际工作设置出勤率、服务质量、工作小结、工作总结等考核指标,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在酒店实习工作中的收获及达成情况,针对问题展开有效沟通,有利于教师教授目标达成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3.确保校企合作时效性,强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力度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校企合作办学的时效性,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力度。首先,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沟通,选择与企业发展相符的专业联合办学,并从企业内部、教师队伍中择优选取专业人员组建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严谨的专业发展计划、教育教学体系以及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保证校企合作办学的可行性与时效性;其次,选择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与企业内容管理人员,成立一个教育教学部门,主要的工作是按照企业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实习标准、人才技能水平标准等等。以此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果,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双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办学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态势。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提出双重要求,在为学生输送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塑造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水平以及人格素养等。本次研究尚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校企深度融合下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新宇,许远,李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39-40+73.

[2]于晓凤.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J].农家参谋,2017(24):162.

[3]黄志鹏.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76-77.

[4]祁建斌.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探析[J].水利科技,2007(4):64-65.

[5]陈颖.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三个层次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44-45.

[6]苏前义.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5):38-39.

[7]李蓉.浅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2018(21):96.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生态系统;运行机理

一、引言

2016年政府首次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明确了具备“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通过对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对于高职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强化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创新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必须要通过生态平衡观念带动我国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高职学生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动力机制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外部性

高职教师具有的社会职能以及处理学生工作经验是促进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外部条件。高职教师指引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是社会职能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日常工作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这就为高职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打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内部性

高职学生所具有独特的自身发展特点是实现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内部条件,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个性鲜明、思想活跃以及创新精神等特点,这代表了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引导高职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突出要求,也是高职学生全面提高的内部条件。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竞争与共生机制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的根本。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是社会需求约束型教育,整个教育过程中,对经济发展效应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正确分析时展形式,完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专业设置,增强专业适应性与生命力,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环节。1.合理设计专业类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专业设置情况是高职院校招生以及人才培育、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实践运作中,多数高职院校都以特色专业设置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紧贴社会与个人需求、突破专业单一设置、调整专业设置结构等措施,打造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与职业性,促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专业设置的完善化。2.科学制定专业规划。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在整体上对专业的规划不足,新设立的专业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情况,低水平问题较为突出。新专业的建立限于高职院校内的局部循环,与社会、企业等方面联系不足。缺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稳定性。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课程建设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是课程建设。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教育误区,缺少系统的办学理论与实践协调性,未形成具有我国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1.课程目标定位不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课程目标存在盲目性。在传统职业教育培育目标的影响下,高职院校过于偏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过于注重“高等性”教育,忽视“职业性”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也偏向“工程师”、“设计师”等方向。导致了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无法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序对接,高职毕业生出现“结构性失业”。2.课程结构创新不够。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课程结构设立缺少灵活性,无法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育模式,建立产学融合的共同发展路径。课程内容上也缺乏实用性,多数课程内容老旧,没有及时更新,与时展、科学技术脱轨。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于实践操作方面,高职教育更多的是突出对高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育,实训设备的完善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必然条件,也是高职院校人才转换的关键因素。1.设备短缺。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仅是一项摆设,缺少高标准的器材,也无充足的实训设备。在实训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也只是形式上的演绎,不能使高职学生真正感受动手锻炼的重要性。2.设备陈旧。实训设备无法紧跟时代步伐,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实训设备存在过时、老旧等现象,这就导致了高职学生无法切实掌握实践应用技术。实训室设备的先进性、完整性都直接影响制约高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转换。

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扩散与传导机制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动态性

动态观是教育生态理论的重要观点,通过确保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动态性,保证生态系统的长久循环与持续发展。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当中也是如此,各个构成主体通过动态发展来促成全力配合。1.响应国家政策。首先,国家政策是属于动态发展的,它能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其他部分的发展。其次,政府支持力度的变化、专业机构指导力度的变化、社会参与程度的变化以及学校实施深度的变化都将影响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变化。所以,各个部分之间要紧密跟随系统内部所产生的动态变化进行改变,实现全面配合,促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2.立足发展目标。各项子系统要素间要实现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状态,规避整个系统独立静止。建立共同目标,组织各主体发挥效用,强化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各子系统互相合作,达到部分合作大于整体的效果。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聚集力量,调动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充分发挥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协调效应来助推高职教育发展。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要实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整体要素的全面协调,也要实现其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与开放性是相互作用、发展的。只有将各个因子开放才能更好的达到动态合作,动态的各个因子也促成了开放性的生态系统。1.自我开放。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中,系统的开放性表现为各个因子对自我的开放。以自身开放为前提,强化在整体和部分、理论和实践、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实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充分合作。2.平台搭建。交流平台的搭建同样是表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的一种方法,通过各个渠道和路径为生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提供交流及合作的平台,是实现系统开放性的重要途径。校企之间,学校之间就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进行有阶段、有层次的交流和学习,在信息碰撞当中获得系统改进的经验。

五、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协调与保障机制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协调体制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运行特征是通过系统各个部分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其中,求同存异是系统正常运行的根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样是基于多样性的特征。1.发挥各自优势,凝聚共同力量。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参与人员包括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等,代表着各个层次与结构的不同力量。而通过生态系统将其凝聚在一起,发挥出自身的最大优势,形成了一股具备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全面改革的力量,以此推动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共同发展。2.鼓励自主发展,树立特色理念。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背景当中,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可用资源等,创新自己教学模式,打造优质课堂,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助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自身实现内源式发展。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保障体制

优质均衡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发展的目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要秉承着推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均衡发展为原则,为各个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资源。1.加强统筹规划,保障资源均衡。为保障各个学校、企业之间实现协同发展,除了保障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还应给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提供均衡的资源。这就要求系统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三个方面对每个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发放同等的发展资源,以此保障各个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共同发展。2.全面提供渠道,加强培训力度。要实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均衡,必须要加强对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才能更好的实现课程改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要全方位的对领导、教师做有关“工匠精神”的培训,迅速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而加快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以此来推动各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六、总结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值转型期,需要一批具有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育基地,承担着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将“工匠精神”与生态系统紧密耦合,提倡以“工匠精神”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核心,以创新作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动力,以生态环境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才会使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内化,培育出具有“双创”型的工匠人才。

参考文献:

[1]纪艳敏,王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系统基本运行模式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2]梅洪.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6(25)

[3]张旭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3)

[4]罗小玲,傅贻忙.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可行性研究[J].时代金融,2017(29)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课;理实一体化;高效课堂

引言

专业课程是支撑学校专业的核心要素。专业课授课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切身感受和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与对学校的认可,高效课堂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是专业实力的内在表现。全文从理论和实训两个维度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堂管控三个角度对理实一体化专业课教学做了有益探索,能够实现理工科专业课的高效课堂。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场景

(一)在轻松宁静的场景中开展教学活动

当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时,我们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1],即人的大脑在平静、安宁、非对抗、非焦虑的状态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与新技能。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情绪引导,用亲和的语气平滑过渡到课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学生从课前的“多电台串扰”协调到上课的“唯一频道”上来,有利于知识点的清晰发送与接收。

(二)清空大脑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郭继承在《如何让人生卓越》的演讲中提出了以下论断:一个杯子,如果是满的,本身已经放进去了一些东西,不管是在已满还是在未满的状态下,都不可能再放入不同质的东西了。人的大脑如同杯子,如果在正式上课前不做清空,就不可能容纳教师即将传递的知识。因此,在课前引导学生清空大脑,就是引导他们放下课前玩游戏的兴奋度、运动后的激情、追剧的欲望,克服睡眠不足的疲倦,放下所有的忧思与焦虑,深呼吸,进行以下心理暗示:“现在是学习时间,我很放松,我从此刻开始不再思考与上课无关的事,我是一个无限大的容器,我是一块吸水能力无穷尽的‘海绵宝宝’,老师讲的知识我全部都能理解吸收记录……”道理很简单:大脑这个容器若空则可充盈,未清空再装,要么混淆,要么溢出,无法再吸纳新知识。

(三)引导学生专注听讲

如何提高听课的专注性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点拨学生。听课时,学生除了顺着教师的知识主线往下听,配合教师外,还要试着去猜想教师下一句话会讲什么,如果猜中了,学生会有“我已经达到老师的水平了”的积极暗示,如果听到教师个别地方用词不是很精准,自己能想出一个词或一句话更准确地表达出教师的意思,则会有一种不露痕迹的得意:“我比老师还厉害,我也可以当老师了。”在这种听课法下,学生一旦感受到乐趣,养成习惯,听课就会很有意思,完全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下学到知识,不受任何干扰地听完一节课。

(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提问

提问所答是对已经学习或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再现,设问所答是为引出下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听课期间正确对待提问与设问,不用紧张、担心不会回答或回答错误,关键是要沉浸在听课的有效状态里,对教师抛出的问题应积极思考,尽量切题回答,答对了会得到认可与赞许,学生会有微妙的成就感与愉悦感;答错了也说明学生在思考,只是思考方向错了;答不出来说明知识储备不足,听课还不够专注。切不可不思考教师的每一次提问或设问,坐等同学和教师的答案,更不宜去取笑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的同学。每一次的提问或设问,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点评对自己做一个评价,这是一个自省的过程,也是提高和进步的过程,是听课习惯良好的表现。正确对待教师的提问和设问,可以提高听课的专注程度,不受外界干扰,实现思维连贯。

二、理论课的精细准备与精彩讲授

(一)教师对授课PPT进行二次开发

与教材配套的PPT,不宜在课堂上直接使用,应进行二次开发。学生听课最怕三种情况:(1)一字不落全部照搬教材,念PPT,没有创新,没有发散的思维与视野的拓展;(2)完全不参照教材,天马行空,自由发挥,没法预习,也没法复习;(3)PPT长篇累牍的文字,枯燥乏味。如果不对配套的PPT进行二次开发,教师讲课时对资源的使用必然陷入以上三种情况之一,授课效果会大打折扣。与教材配套的PPT大多有以下问题:内容陈旧,内容没有反映当前的最新技术,没有结合企业岗位的具体实例,没有合适的实物图片,文字内容过多,做不到提纲挈领。对PPT进行二次开发应当注意:尽量图文并茂,引入实例、场景,加入书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加入技术发展的路径:过去什么样—现在如何—将来会怎样;插入与专业操作相关的视频,插入行业最新发展资料,插入实物图片,链接5~7分钟的微型课程或专业视频片段。比如对“电源技术”这门课的《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章节的PPT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除了原版本中用ABC表示三相交流电的三根相线,还应加入用RST(如美国、亚洲)、UVW(如欧洲)、L1L2L3(如中国)、RYB(如印度)表示三根相线的表示法;直流电的正负极表示法,除了常见的+(正)、-(负)外,正极还有POS、RTN、GND,负极还有NEG表示法。通过类似的知识面扩展,学习才不会感觉枯燥,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课上讲授有拓展,既有宽度也有厚度

理论课非常忌讳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教师应当补充是什么原因使得某种技术得到了进步、技术为什么会不断地迭代演进,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知识点也轻松记住了。另外,相关知识与技能目前用在什么场合,往往是学生比较关注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感知。比如在“电源技术”这门课讲解到《开关电源整流模块》时,以硒整流—二极管整流—可控硅整流—双极型功率晶体管变换—场效应管变换—IGBT管高频变换路径的方式来讲授,技术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在于体积大、效率低、电压不可调;效率有所提高,但电压不可调;电压可调,工频变压器体积大;电压可调,稳压效果好,高频变压器体积小,电流驱动功耗大,输出功率小,开关频率不够高;电压可调,稳压效果好,体积小,电压驱动功耗小,开关频率高,但易受静电损坏;电压可调,稳压精度高,体积小,功耗小,输出功率大,开关速度适中。又比如讲到蓄电池时,发展路径为:开口式—防酸性隔爆式—免维护VRLA—磷酸铁锂电池—石墨烯电池—石墨烯-铝电池。发展驱动力为:维护量大,有腐蚀性;维护量下降,但仍有有害物析出,不能和通信设备放在同一个房间;无有害物析出,可以和通信设备放在同一个房间,但是充放电循环次数少(寿命短);工作温度范围宽,重量轻,环保,寿命长;比容量大,工作温度范围宽,充放电循环次数多(寿命长),充电时间短;比容量大,工作温度更宽,寿命更长,充电时间更短(达到秒级)。结合新能源汽车跑长途时对充电的需求来讲,再提及比亚迪电动汽车的火爆、特斯拉热点事件,使学生感兴趣地听课。

(三)娴熟讲授课程内容

在备课时拆解难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讲课生动、风趣幽默,不照本宣科,能结合生产生活实例和企业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深刻原理的上课体验,学生就会喜欢某门课,如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接收能力。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对授课内容做到稔熟,每次课几乎不看讲稿或PPT,能做到下课前一两分钟精准讲完本次课的内容并做完归纳总结,往往能在学生心中塑造良好形象,学生在课堂上的配合度也会相当提高。

三、实训课多种方法灵活组织

(一)做好实训前导与分组统筹等工作

只有任课教师实操技能娴熟、技艺精湛,才能胜任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做中教”。教师在课前对实训内容多次演练,达到熟练的程度,并能快速排除障碍,准备好足够的备品备件与实训文档;对参与实训的人员进行合理分组;做好危险源识别、小组轮换、候场时间与候场地点安排;明确实训课的效果、考核方式、小组负责人;保证设备运行正常、设备仪表参数退回到推荐值。尽最大可能保证实训课程无障碍地开展,并且做到实训时人人有事做,实训内容充实,实现设备利用率与时间利用率的最大化,让学生技能练习扎实,有利于学生对实训课的兴趣保持与课堂纪律维护。

(二)实训课设计任务驱动与场景创设

学生更喜欢以任务为驱动的方式学习,做出有成果的作业,他们会感到有成就感[2]。教师应尽可能将实训课的内容设置为工作任务,并限时完成。例如在通信工程制图与CAD教学中,将某次课的内容制定为“按工程图标准与流程绘制机房内计算机布局”,涉及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间的尺寸、门窗位置、计算机各列间距、计算机桌椅与墙的安装间距、交换机安装高度。要求先测绘后绘制出草图,再调用或绘制门、窗、柱、指北针、计算机图元,按照绘图规范完成本机房的工程图。再比如,在《电源技术》教学时,创设“为通信设备机房4G基站设备提供48V直流电源”的工作需求,各小组需要按以下步骤完成:测量导线长度并留合适余量;压接导线两端的六个冷压端子;关闭4G基站设备开关;判断负极接线处熔丝容量;拔除电源侧熔丝;用绝缘扳手先在设备侧接线(POS接正极、NGE接负极、GND接地线),再在电源侧接线,接好一正一负一地(黑色、蓝色、黄绿条纹)三条导线;电源侧再用数字万用表验证电源极性与电压范围是否正确,不超标则插入电源侧熔丝;设备侧再用数字万用表验证电源极限与电压范围,不超标则开启4G基站各框电源完成上电。整个过程无论是操作者还是观摩者,对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体验较为深刻,以后按规范进行类似的操作(无论设备多少),就不会再出现短路事故。

(三)及时的评价与激励

对每次在实训课上都能积极动手,率先高分通过考核,主动帮带动手能力弱、理解能力差、迟到、上课缺席同学完成实训的学员进行表扬,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形成正能量,引领优良学风,培养协作精神;对不进行操作、不愿参与考核的学生进行不点名批评,必要时单独谈话,引导其积极实践;对实训结果不理想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必要时单独指导,使其建立学习信心。在评价环节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中融入铁道通信行业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沟通协调与服务关怀。整个评价包括对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团结协作意识的考核,完成任务期间表现的考核,学习态度的考核[3]。随时“播报”某学生已经完成、某学生的分数或等级、停止记录得分(离下课)还剩几分钟,让懈怠和操作慢的学生有紧迫感,尽可能地提高实训完成率,促进高效的实训环节与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公正的考核与评价、真实的过程记录与成绩记录,可以让不参与学习、不参与考核的学生无处遁形,让习惯性蒙混过关的学生再无可乘之机,让那些晚来早走的学生的成绩明显偏低,让所有落后的学生知道老师是在“来真的”,从意识到行动都不敢怠慢,补救心理或赶超的愿望促使其行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然地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

(四)协作与互助

个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全体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现代社会,更需要团结协作,共同进步。鼓励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帮助,能者带动弱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任务。协作与互助促进了实训的高效完成,也对职业岗位需求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行了培育。

(五)开展小组或个人竞赛

学生从进校就进入了赛道,参与了各种竞争。少数人竞争意识强烈,早做准备,个人成就斐然;多数人缺乏这种竞争意识。授课教师在组织实训时,可以将实训内容合理碎片化,将实训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有意识地开展小组间或个人间的竞赛,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比赛哪个组全员率先完成。对优胜者给予口头表扬,平时分奖励,资源优先占用,仪表、工具优先使用,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激发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和互相帮助。

四、提高课堂的管控力度

(一)频繁的课中交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有眼神交互,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在关注自己,能做到不分心;教师从与学生的神态交互中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重复或重新组织语言。另外,通过提问与设问,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

(二)设置抢答环节,鼓励清晰地表达观点

设置抢答环节,问题难度可以中等偏下,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思考。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与问题相关。对抢答者给予肯定,肯定他们的积极参与及认真思考,对抢答者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褒奖。抢答与明晰答案的过程,也是快乐学习的过程。

(三)课堂走动与异象处理

教师在理论授课或实践指导时,要走近学生,对玩手机、看闲书、睡觉、打闹等课堂异象进行处理,从而警示到其他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率与专注度,这对提升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在讲授理论进行课堂巡视时,讲解不必中断,教师带着对知识点的拓展与发挥,带着肢体语言与讲课的激情在各列间穿梭,学生的目光与听觉会追随着教师。在实训教学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除了能及时处理课堂异象外,还能对操作进行点评、纠错、演示,增加和学生相处的机会,增加亲和力,进而提升影响力。

五、结语

实现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高效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避开了枯燥冗长的理论学习,有利于课堂纪律的维护,提升了技能熟练度,学生爱学、主动学,进而学得踏实,每次课学得充实、有成就感,学生对专业的感受程度增加,对就业有信心,从而认可教师、认可学校,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1998:109-111.

[2]王乐.软件工程理实一体教学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18):230.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实践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明确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1]。”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技能不足,培养了一批不够“职业”的学生;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了一批用不上的学生;教育理念跟不上,培养了一批没有职业精神的学生。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恰恰都与职业学校的办学与企业的结合不够紧密有关。职业学校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实行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推进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进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这方面,唐山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唐山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西与京津毗邻,东与秦皇岛接壤。现辖14个县(市)区和4个开发区,总面积13472km2,总人口780万。全市现有高职院校5所,其中,国家骨干校1所,省示范校1所,在校生2.9万人;有中职学校35所,其中,国家示范校7所(数量占全省首位)、国家重点校15所、省重点校7所,在校生7.9万人。2012年5月,唐山市政府印发《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是全国较早出台校企合作地方规章的几个地区之一。2014年12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校企合作地方立法及规范性文件制定经验交流会”,唐山做了典型发言,为国家层面“校企合作立法及规范性文件制定”起到了推动作用。2017年7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唐山举办,9月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唐山召开,职业教育的“唐山经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1组建区域职教集团,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由丰南区政府主导,丰南区职教中心联合20余家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组建了丰南区职业教育集团。由玉田县职教中心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及19家企业参加,成立了玉田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由迁安市职教中心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市内部分企业和学校参加,成立了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截至目前,唐山市共有中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7个。职教集团的建立,强化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了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推动了校企共同发展。滦南县职教中心加入北京市商业学校牵头组建的“北京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唐山第一职业中专加入北京昌平职教集团,与北京共享校企合作资源。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共同设置动车组技术专业,开发了动车组电机与电器装调、动车组网络系统构建、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装调3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并建成了网络课程。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并为学校提供高速动车车头。丰润区职教中心与北京阳光实训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开办客服信息服务专业,双方联合中国邮政11183客服中心、北迈网汽车配件电销中心、中国联通客服中心,已经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具有50个工位的实习实训中心。迁西县职教中心2016年与商鲲高铁(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高铁乘务及服务专业,校企双方联合招生、联合教学、统一推荐工作,高铁班现有在校生220人。

3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共同推进教学改革

丰南区职教中心在由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近2年共完成3个重点专业28门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学设计,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57本,其中的19本已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投入使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腾实信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8个重点专业2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同编写教材59部。新教材的使用,彻底改变了老教材与课堂和岗位需求脱节,教师难教、学生难懂、上岗难干的状况。

4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唐山第一职业中专与“中华老字号”企业——唐山鸿宴饭庄共同开办“鸿宴班”,开展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鸿宴”选派具有“中国烹饪大师”称号的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一起承担教学任务,学生有计划地到鸿宴饭庄实训实习。学生学习期满,校企双方考核合格,“鸿宴”予以聘用。学生毕业就等于就业,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进程中供应与需求的脱节问题。滦南县职教中心自2013年起,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施“订单培养,冠名培养”,截至2017年底累计有1600名学生到该公司顶岗实习、就业,其中2017年有216人进入该公司顶岗实习。

5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实习实训效果

迁安市职教中心按照每个专业不少于5家合作企业的标准,在市内6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建有厂中校15个,实现了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的对接。学校每年还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兼职。学校现聘请32名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学校有6名骨干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丰南区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在集团内企业建立了23个校外实训基地。曹妃甸区职教中心与首钢建设、天津长城、首钢机电、首安消防合作,在企业挂牌建立了钳工、焊工、电工、汽修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到企业实践搭建了平台,为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6创造条件自办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迁西县职教中心依托迁西县国资委和津西钢铁集团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独资成立了河北同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建立了“教学、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校负责管理和理论课教学,企业的技师就是学校的教师,学生就是企业的员工。学校根据企业的信息,调整专业结构与教学目标,企业成为产教合一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使学校既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让企业培训教师,又遵循市场规律,不干涉企业的独立生产经营决策权,校企一体,“血脉”相连,共生共荣,成为工学结合的利益共同体。迁西县职教中心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提炼为“工厂化职校”办学模式,2014年9月“工厂化职校”办学模式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7横向联合引企入校,方便学生实习实训

滦南县职教中心利用西校区场地和设备优势,先后将唐山瑞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唐山尚新容大电子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引进学校。一方面,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车间变成了课堂,学生参与企业零部件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切合点。另一方面,企业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赢得更多的利益。“引企入校”实现了“把工厂引到学校,把课堂设在车间”办学模式的创新,架设了校企对接的桥梁。迁安市职教中心吸引市内骨干企业建立校中厂3个,丰南职教中心根据学生的实训课题,把企业师傅请到学校实习实训车间,让企业师傅指导学生把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加工成汽车刹车鼓、定位销轴等零部件,变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

8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学院院长田秀萍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2015年8月,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试点3年来,学院与7家合作企业联合招收陶瓷设计与工艺、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3个试点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178名。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专业教学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和质量监控标准,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企业通过师傅带学徒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推进了校企一体化育人。2017、2018年,唐山市第一职业中专、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4所中高职院校,先后被批准为第二、三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9利用职教资源优势,增强培训服务功能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学院4个部级实训基地和6个国家行业培训中心的资源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每年完成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员工培训15000人次,职业资格鉴定2000多人次。丰南区职教中心为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丰益机械厂、国丰薄版厂等企业解决解决了振动切割、气割铸铁等多项技术难题。迁安市职教中心积极发挥师资、设备、场地优势,主动与人社局、农牧局、安监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及市内大中型企业对接,全方位开展特种工、在岗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短期培训10000人次。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7月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4]。唐山将结合学习贯彻这2个文件,修订完善《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广泛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规范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Z].教职成[2018]1号,2018-02-05.

[2]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Z].唐政发[2012]12号,2012-05-11.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铁道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动车组技术;岗位技能

1引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从“双高计划”建设到职业本科逐渐登上高等职业教育舞台,无一不体现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然到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核心目标,如何能让学生能将学校所学准确地应用在工作岗位上就成了核心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职业和社会需要,高职教育必须要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模式,将课程教学内容和对应岗位技能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项目制作和教学设计,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度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课程设计而言,需要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使学生成为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推动者。

2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铁道车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该课程主要是为从事动车组检修、动车组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管理等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服务,通过学习动车组技术课程,可为后续学习动车组运用与维修、车辆检修综合实践、车辆运用与管理、顶岗实习等做好知识储备。该课程主要讲授国内外高速铁路动车组发展史、动车组车体技术、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动车组制动系统、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等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动车组虚拟仿真检修实训室、动车组检修实训室等实训场地和设备,建立“项目导向、教学一体、科学评价”的培养体系,做到岗位技能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素质培养与企业要求相适应;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发展历史,掌握动车组的车体技术、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动车组牵引传动与制动原理等专业知识;熟悉动车组的检修制度,了解CRH380A动车组一级、二级修的相关内容。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增强专业自信与职业自信,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

3目前的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动车组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动车组的发展历史,掌握动车组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能够了解动车组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基本的动车组检修的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拓宽就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的课程教学已取得了部分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1)教学内容仍以课本知识为主,缺乏新意,还是以讲解基本知识点为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也不理想。(2)教学过程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理想,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工作岗位具体需要哪些技能,单纯的学习知识点,无法利用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上,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依赖课本,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岗位技能之间的关联。(3)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以老师讲解为主,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要充分发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避免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国度干预,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项目化教学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地将学校所学同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衔接起来,对动车组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探索。项目化教学设计要围绕行业需求展开,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实训室的实训设备条件,探索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依据;对接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动车组地勤机械师岗位技能目标,研究项目化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摸索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做到课程培养目标与实际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相契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通过项目进行学习,灵活运用各种学习资料和资源,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小组互动等达到预期的项目目标。在动车组技术的课程中应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的师生协同,努力完成具有教学指导意义和能力培养价值的项目的开发过程。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化任务,再将项目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模块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动车组检修岗位的技能需要。教师在设定项目任务时,不仅要考虑到该项目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要兼顾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充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项目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项目在设置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难度适中、循序渐进的单元项目,分清项目中哪些模块是必须要求掌握的内容,哪些属于理解的内容,哪些属于拓展自学的内容,以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自主化学习。在选定任务项目时,可以通过锁定核心内容的方式来选择合理的学习模块,比如在动车组转向架这一项目中,可分为转向架的作用与组成模块、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模块、不同转向架的区别模块、转向架的检修模块,通过分析动车组转向架的组成来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及转向架对车体的作用,同时也学习到转向架的各部分材质,加工工艺等,到学习动车组检修模块时,和结合转向架的组成划分,按组成部分进行检查维修,这样学习的好处在于比如了解了动车组转向架垂向油压减振器的组成,就很容易理解其减振工作原理,也更容易发现垂向油压减振器哪个部位容易出现故障,以及容易出现什么故障,怎样处理该故障等问题。在设定好单元项目后要制定合理的项目完成计划,通常项目化教学包括项目设定、制定计划、项目完成、评价改进等环节;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对接动车组检修岗位技能要求,同时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课堂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进步,对任务项目进行优化和完善,注重过程性的能力评价。具体的课程模块化设计如表1所示。

4.1贴合岗位技能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主要对应动车组地勤机械师和动车组随车机械师两个岗位的职业技能培养,需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制定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将动车组的检修过程进行模块化分割,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比如在讲解动车组转向架时,不仅可以学习其结构特点,同时也结合企业动车组一二级检修转向架车体和车侧检修的内容,从转向架构造、制造工艺、检修标准等多方面开展教学工作;制定贴合企业需求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进行修正补充,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计划,并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根据动车组机械师岗位能力标准中关于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牵引装置、制动装置、车内设备等方面的检修要求,结合教学课时和教学规律,可将教学内容对照岗位能力要求细化为项目式、任务式模块;项目中划分理论知识和检修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掌握相关零件的检修标准,从而更好地对接岗位。

4.2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有很多专业课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对铁路一线知识掌握不够,知识储备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对动车组的检修流程只有理论认识,不一定能顺利完成动车组机械师的岗位工作,不熟悉企业的劳动生产情况,而且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岗位技能知识更新动态,无法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的解决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实操技能,实时能了解企业对人才素养和职业技能需求的变化,必须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专任教师应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实操作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也可派技术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工作,同学校一起开发项目化教学内容;如此,教师将所学用于开展项目化教学,相比于传统的只通过课本教授的效果要好得多;通过加强教师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达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共识,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4.3学生自主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不高,课后布置的任务也没有认真完成;而项目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结合起来,通过项目中的各种任务,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技能提升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等;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便利,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未来的学习将不再拘泥于教室,可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才任务式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团队任务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5教学组织实施示例

5.1建立项目任务

项目内容的设计可围绕动车组检修中的典型故障进行开展,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分析动车组相关故障的解决办法;比如在学习动车组转向架的内容时,对应动车组一级检修作业的地勤机械师岗位要求,要先要了解动车组的动车和拖车转向架的的结构组成、作用、材料、制造工艺等各部分内容,才能进一步分析当转向架的检修要求和故障处理办法。项目的设定应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和岗位技能,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进行准确的预估,可围绕项目的完成过程设置一些启发性和拓展类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快速科学的学习关键知识点和相应的岗位技能。

5.2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能力训练为重点,通过项目中的各种任务,将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的学习为例,在学习该项目的内容之前,提供给学生对应任务的文档和视频资料,供学生自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部位容易出现故障,会出现哪些形式的故障,出现故障后的解决措施等,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点评与补充;学生通过项目式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动车组转向架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也掌握了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项目化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推荐给学生比较好的网络资源及参考书目进行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同时加强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5.4任务考核评价

项目化的教学在评价体系上要科学、合理、全面,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根据学生的课前任务学习情况、课堂考勤、任务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通过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各部分的评分占比,从而对学生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考核,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指导和引导。

6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