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专业范例

焊接专业

焊接专业范文1

关键词:综合设计性实验;焊接专业;无损金相检验;实验教学

在工科高校中,专业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有计划的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别是创新型实验的必要性也为各个高校所普遍认知[1-2]。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市场对经济建设人才的需求,国内多家高校适时增设和恢复了焊接本科专业的招生,并成为材料学科的特设专业。焊接专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无论是焊接技术与工程的本科层次还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的专科层次学生,除完成必须的专业理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较多的焊接工程实践技能,要有将专业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生产,解决焊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达此目的,必须对原有的焊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及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从焊接实验教学方法入手,找到一条适合于培养生产应用型焊接技术人才的新型实验教学方法。为此,根据辽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专科和本科的两个不同层次焊接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和实验室现有条件,决定首先在焊接16级学生中开设以焊接质量检测为主线的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课。

一、实验的题目与内容

我院的焊接专业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其中焊接16级学生到本学期末,将学完全部焊接理论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工程基础”“金属学与热处理”“金属力学性能”“焊接冶金学与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工艺学”“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检测”等,同时将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140学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考虑到原来的实验项目绝大多数属于验证性实验,不能满足焊接专业学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因此决定在课程实验教学中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的检测技能解决焊接质量检验实际问题的内容,即在期末考试前为该级学生首次开设一个以焊接质量检测分析为主要内容、课时长达8学时的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课。实验的题目确定为:“板材的焊接成型与焊缝质量无损检测”。该实验项目内容包括板材焊接工艺的设计、焊材及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操作、焊缝区的目视检测、硬度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无损金相检测等内容,由此可见,该实验是集选材、设计、焊接、检测、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又是设计性实验,也符合创新性要求。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实验的主要内容中融入了“复型法现场金相无损检测技术”.。钢铁焊接结构的复型法现场无损金相检验技术是国内外大型电力、化工、输油、造船等企业的大型钢铁设备与装置经常应用的现场检测方法,是大型焊接结构的焊缝质量监控重要的常规检测手段[3],但目前,作为工科高校焊接专业一个实验课项目内容的例证尚未见报道。为此,决定将该项无损检测技术作为本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设置。将该实验项目作为一项创新实验为我院焊接专业16级学生开出,以使其多掌握一项新的检测技能,将来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二、实验方法与操作程序

“板材的焊接成型与焊缝质量无损检测”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主要方法就是使学生将焊接工艺设计、焊接操作、质量检测与分析、数据整理四部分内容联接在一起,一气呵成。通过实验将工艺设计、焊接操作及质量检测知识融为一体,对课堂所学的各门专业理论知识起到互相联结的作用。

(一)下达实验任务书

指导教师根据课程安排提前下达实验任务书。其内容包括焊接结构的尺寸、坯料尺寸、坯料材质、坡口形状要求、焊接方法要求、焊缝质量要求等。本实验的焊接成型结构尺寸为300×200×8mm,材质为Q235,方法为直线对接;坡口要求为Y型;质量要求为焊缝外形美观,直线度、宽度差、凹凸差符合标准要求,表面无裂纹、气孔和夹渣;焊缝三区的显微组织正常且结合良好等。

(二)分组设计工艺

参加实验的学生以两人为一组,按任务书要求首先进行焊接方法的选择(手弧焊或埋弧焊),焊材牌号及焊条直径的选择,然后进行焊接工艺参数设计(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道次等),填写工艺设计表,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准备施焊。

(三)焊接操作

每组领取钢板坯料和焊条后,按要求的尺寸进行切割,然后采用坡口机或砂轮机进行坡口加工,再按设计的工艺参数调试焊机进行试焊,试焊满意后再对母材坯料进行组对、定位焊和满焊,焊后对焊口进行除渣和清理以待检测。

(四)目视检测

各组将焊后的样件进行现场目视外观检测,首先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整个焊缝区域是否存在表面宏观缺欠(裂纹、咬边、气孔、夹渣等),然后用焊接检验尺和直尺测量焊缝的熔宽、余高、直线度,高度差等数据,并记录和拍照。

(五)表面无损检测

各组自行选择磁粉检测或着色渗透检测两种方法之一,对各自的焊接结构试件的焊缝区进行表面无损检测,看其是否存在焊接裂纹、气孔、缩松等表面缺欠,然后进行缺欠尺寸测量和宏观照相,画草图记录,再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缺欠级别和质量等级评定。

(六)表面无损金相检验

为在不破坏焊接结构的条件下了解焊缝组织与热影响区组织情况,我们指导学生在完成其他各项无损检测后,对焊接结构的焊缝区表面进行现场无损金相检验,即塑料一次复型法金相技术。检测点分别选在焊缝的中央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通过现场无损金相检验,掌握焊缝区、熔合区、热影响区、原始母材的显微组织的性质、形貌及四个不同区域的交接区情况。参考笔者以前发表的相关论文。

(七)表面硬度无损检测

在焊缝区的无损金相检测点,利用金相检验磨面,采用里氏硬度计分别对焊接构件的焊缝区、热影响区和邻近的母材区进行布氏硬度对比无损检测,观其焊缝三区的硬度差别。

(八)焊接质量评定与报告

全部实验操作结束后,将各项检测结果与数据进行集中整理,按相关的焊接质量标准进行缺欠级别评定和质量判别,最终形成实验结果与结论。再按实验任务书、实验指导书要求,写出一份包括实验任务、实验设备仪器、设计参数、实验操作程序、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及分析、心得体会与建议等内容的综合性实验报告书。

三、实验的效果及前景分析

“板材焊接成型与焊缝质量无损检测”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受到我院焊接16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有些同学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合理化建议。通过与学生座谈和个别调查,总结出该实验项目的开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与效果:1.提高了大多数学生对焊接专业实验和实践技能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积极性。2.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初步尝试了以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操作过程。3.通过该实验强化了学生对焊接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各种缺欠的原因、性质、形貌特征、以及危害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们对焊接生产质量控制的意识。4.通过该综合性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各门焊接专业课之间的关联性的认知,明确了各门不同内容专业课在整个焊接工程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5.通过该实验的创新点,即“复型法现场无损金相检验”,使焊接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焊接结构现场无损金相检测技术,这会使学生们在今后在专业岗位就业中增加一项新的技能。焊接技术是一项涉及多学科、适于多领域的生产应用型技术,焊接专业学生要求具备较多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工程实际训练经历,而我院又是以培养以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工作于生产一线的实际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有条件的增加实践环节的内涵,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并带有创新内容的大型实验课,也应该是专业教师努力探索教学改革内容的方向之一。此次为焊接专业学生成功的开设“板材焊接成型与焊缝质量无损检测”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课,为我们进行焊接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径。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专业实验课中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同时应该有计划的减少验证性实验课,而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带有创新内容的实验课,从而使学生学到更多具有真实性的实践技能。下一步,我们将把此类综合设计性型实验项目有计划的开设到焊接本科和专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教学中去。

四、结束语

针对焊接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为有效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焊接实践技能,在其专业课实验中,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的“板材焊接成型与焊缝质量无损检测”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课,收到了良好效果。该种类型实验课的成功开设,既加深了学生对各门专业课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焊接质量的管控意识,同时还学到了“大型焊接结构现场复型法无损金相检验技术”。巩固了焊缝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目视检测、硬度检测等质量检测技能。根据此次创新实验的良好效果,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和充实项目内涵,弥补不足,及时推广,在我院的焊接专业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特点,多开设综合设计型、创新型、生产模拟型实验课,最终为我校培养实际应用型焊接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6):14-16.

[2]刘银萍,彭端,蒋力立.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比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5):27-30

[3]谷志刚,杨国强,李伟.涂胶复膜喷镀法制样在大型构件现场无损金相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1,12(4):226-229.

焊接专业范文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向的设定,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在生源方面呈现出紧张的现象,这就使得其在学生录取的分数线设定上越来越低,而生源的质量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中职学生,生源素质差,其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就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学习习惯,缺乏较强的学习意识,因此从职业教育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着完整性缺乏的现象。此外,一些学生在意识方面根本就不想接受教育,其主要是由于受到家长的要求才来到学校,因此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设置问题和提问都成为了教师的反问或者是自问自答,课堂沉闷,老师只是进行个人的表演,对于教师的教学热情具有非常大的打击。由于焊接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就需要对其实际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现状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而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焊接专业的教育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焊接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职学生理论学习方面欠缺,而实际动手能力有时还可能比高校学生好,因此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应该是多增加一些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可大大地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学习之母,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能主动配合老师,那么老师的教学也就事半功倍了,教的任务减轻了,转移成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去。下面就现代职业教育焊接专业教学改革谈谈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2现代职业教育焊接专业的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

2.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符合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总体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调整首当其冲。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现代化技术上的提高使得职业教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大量的层次性以及适应性强的焊接专业性人才,这就需要充分的理解职业教育层次上的多样性以及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多元化,通过课堂教学新方式的改革和探索来实现高技能的焊接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学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在进行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作用,突出实践教学与操作技能培养结合的重要作用,通过概念上的强调来实现理论深度与理论难度的降低,进而更加的注重技能培训,通过针对性实训强化,来实现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方面的重新制定。比如原先的焊接专业,只开设焊条电弧焊,现代制造技术焊接技术普遍采用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以及采用氩弧焊进行有色金属的焊接等市场变化,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应增加以上两种焊接方法,不能只开设单一的内容。此外机器人焊接和埋弧自动焊等技术也逐渐被采用,也必须让学生去实践。

2.2课程内容方面的优化与整合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与低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衡量的,因此,在教学的内容方面必须坚持科学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的结合。焊接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非常的多,同时其所涉及的学科也非常的多,这就使得其在特定的课时限制下并没有办法实现所有教学内容的精细化讲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于一些专业性非常强并且内容难度较大的教学细节进行删除,进而的更加注重在基础理论以及基础性的概念上的突出,进而能够根据学生在专业知识结构来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的把握,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关联来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钻研能力等的不断提高,其主要都是借助课程内容的优化来实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焊接专业不断地发展,新的技术、工艺不断增加,自动化焊接飞快发展,因此焊接专业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整合。近年来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疑是引领焊接专业改革的方向盘,同时焊接机器人的发展给了焊接专业新的培养方向。两大方向的课程内容有机的整合,成为专业发展的明灯。

2.3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强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焊接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专业,教师可以借助实验观察和操作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总而言之,实训教学无论是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实现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了能够实现学生在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增加综合性实践的比重,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其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强,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2.4专业培养方向的准确定位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焊接专业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专业,由于其应用太广泛,许多人认为可以和造船、汽车、机电、建筑等专业合办,这样的培养方向就产生了极大的误区,使得焊接课程压缩的不像样子,加上焊接专业又苦又累的特点,往往在那些专业中学习的学生望而生畏,最终没有几个愿意学习焊接。这是目前全国职教的普通现象,生源不足严重阻碍了焊接专业的发展,因此只有找到准确定位的方向,才能使该专业生存和发展,才能扩充生源,才能真正解决紧缺紧人才的培养。焊接自动化、智能化吹响了当今职业教育的号角,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大家,兼顾了手工焊接和自动化、智能化焊接,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技术交流提高,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我们应该把握此方向,使学生对此专业产生兴趣,逐步改变焊接专业现状,当然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的共国努力,需要政策的支持,希望领导改变办学理念,真正重视办好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3结语

焊接专业范文3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焊接技术;教学改革

0引言

自动化和焊接技术专业现如今已经进入了学校的教学课堂当中,学校的教师团队也在进行专业调研工作,争取对自动化和焊接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实施项目开发、课程开发,提升学校内部的专业实训,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重视,这样使得学校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有了全新的进步。因此,学校在面对自动化和焊接技术专业的教学时,需要重视其自身的改革工作,要保证自动化和焊接技术专业可以完全的适应目前的市场,保证社会的人才需求。

1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行业定位

对于现阶段焊接技术的变革和市场的整体需求,自动化和焊接技术专业在相关的行业定位当中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学校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秉持着学生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就业有一定的优势、创业有能力等方面作为主要的目标,而学生也需要掌握焊接检测、焊接设备、金属材料认识等作为基础,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焊接专业当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知识等,另外,在学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过程当中,学生本身还需要拥有相对较强的动手能力,处理、分析、解决所有的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1]。

2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焊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当前社会中手工焊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社会生产需求,随着日益增加的焊接生产量,需要采用更高效的焊接技术。因此,自动化焊接生产设备在这一环境下诞生,随着这一项技术的应用,极有效的提高了焊接生产效率,使焊接工作规模得到扩建,同时也减轻了焊接工作强度,使作业人员在同等效率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更多产品,因此自动化焊接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关注。为了有效掌握这一门焊接技术,就需要加大对这类技术运用的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添加新鲜教学元素,使焊接自动化技术能在学生教学中得到更多了解和有效掌握。对学生群体而言,传统手工焊接技术是基础能力培养,但对于现在社会发展来说,加强新型技术教学对于学生以后发展有着极大帮助。目前对于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仍是一门新兴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这方面有着极大的兴趣,实际教学也需要引进相关器材供学生实际操作练习。

3相关创新性研究

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现在社会需要更多的是有理论、懂操作、工艺精、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多项培养,使其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就需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加强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学校、企业、实训中心三重联动,使人才培养工作能发挥实际优势,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管理意识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培养。

3.2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培养主要包含了三点:①传统基础课程的设置。在对学生进行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坚持“够用且必须”原则,焊接专业教学需要重视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会出现脱离需求的情况,教学中不可单一强调理论和系统性教学。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好适应社会发展节奏,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根据用人企业反馈,对学生基础教学工作进行改进,以适应当前企业需求。②专业课程设置。在学生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教、学、做”模式的改变。③综合实践课程设置。在对学生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相关环节进行调整,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划分,将实际作业中各项工艺需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辅以相关教学方式,是课堂成为一个有效整体,使教学过程具有企业生产形式。

3.3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比如多媒体教学、实际演示和任务教学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4考核标准创新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中人才培养效率,学生在定岗实习阶段需要接受企业和学校双重管理,对于学生实习成绩的管理分为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企业对学生表现给出的评分和学生定岗实习期间工作汇报及答辩成绩综合评分,从而对学生考核更为全面。

4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策略

4.1以专业调研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目前所实施的一些教育体系和社会企业这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少,大多都比较独立,因此,学校进行招生的基础指标和企业本身没有任何的关系,而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压力在不断的上升当中,因此学校需通过对教学的专业进行详细的调研从而制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假设学校内部的专业没有办法适应市场整体的需求,这就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还会使得社会失去了很多的人才,同时,对学校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教学工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中企业用人需求,该专业就会出现停办或萎靡情况。所以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教学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学校发展情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要将专业人才培养定为学生培养长期目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做好完善合理的教学体系建立,对于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岗位分配上要做好详细分析,从而对教学工作进行合理制定安排。而学校内部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在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对相关的企业的车辆厂和压力容器厂、钢结构厂等焊接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另外还需要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生产过程进行调研,这样根据相关的调研成果从而对学校内部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学校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对学生实施更加专业的素质开发和培养技术,这需要创建一个健全的体系,也就是在岗位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而创建一个系统的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进而合理的安排相关的教学进程。

4.2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很多的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都非常的重视,因此能够表明实践教学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有关教学工作当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校之前的专业教学受到一些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所带来的限制,导致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出现了独立授课的情况,导致这两者产生了分离的现象[2]。所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从而进行专业课堂教学,这样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提升学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加强学校的资源储备,创建焊接实训中心,让学生能够将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在“教、学、做”改革模式开展过程中,势必要加强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学环境的改建,优化教学过程中的软、硬件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会出现设备器材方面不足。同时,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调研,结合教学工作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改建焊接实训大楼,使得实际实训资源不仅可以为本专业学生所利用,同时还可以供外专业学生使用,在提升实训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资金投入成本,实现了双赢。在实训大楼改建过程中,对于实训室内部布置具体情况可以结合合作企业所需岗位进行调整,使“教、学、做”模式得到更好改善[3]。与此同时,相关教学指导老师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指导能力也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设备使用指导过程时,会涉及到相关的教与学两方面,因此,提高指导老师专业能力对于教学工作改革也起到了实质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安排,派遣教学指导老师前往企业中进行深入学习,同时和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企业中所需人才,以便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4]。

4.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4.3.1出台政策保障校企合作

为了能够充分的保证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合作,学校出台《生产性实训章程》、《岗位实习质量考评办法》、《岗位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产学合作奖励管理办法》、《校企合作专项人员奖励办法》、《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等,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和相关的制度能够保证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合作的常规化和制度化。

4.3.2为实训提供专业的硬件保障

设备先进、方法多样的学生焊接实训中心能够为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合作提供保证,特别是硬件方面,尤其是学校设立的一些实训基地,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焊接操作能力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学校可以安排相关的焊接实训,让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技能和技术,并且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整体的流程和运行机制,增加学生自身的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

5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方面的重视程度也逐渐的增加,因此,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也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学校可以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振,吴金杰,马天凤.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3):146-147.

[2]陈顺利.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9):309.

[3]孙小刚,张世免.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风,2018,365(33):143,146.

焊接专业范文4

1.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

进行综合课程设计之前,要选择好一个题目。该题目不但要包含方法及工艺,而且还要把焊接性和结构包含进去,尽量让三者所占比重比较相当。比如我们选择某种型号压力容器的焊接这一题目。首先,学生要根据压力容器的工作要求及所给定的材料,设计出压力容器。这部分设计主要训练学生对焊接结构课程掌握的程度。其次,学生根据该容器的结构和材质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编制好焊接工艺,并提出焊接要点及焊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训练金属材料焊接性和焊接方法及工艺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学生根据以上两点把需要完成的设计工作落实的图纸上。

2.课程设计的实施

一旦选择好课设题目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项目的实施,如何让项目顺利的进行是课设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逐一化解。以上面提到的某一压力容器的焊接为例,学生首先要根据已知的条件来计算并设计压力容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结构和材料性能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师来帮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大约在前一周,我们就安排学生在机房进行设计,并安排结构方面的老师来指导学生。等设计结束后,学生们就开始选择焊接方法及编制工艺,在这期间学生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基本上都是关于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问题。这期间在教室教学就可以,安排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专业教师来指导学生,大约两周的时间,学生的课程设计基本上就全部做完了。在整个课设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要相互配合,对学生们的设计随时检查,以便提前发现问题。

二、综合课程设计取得的成果

通过我校2010级焊接专业学生开展综合课程设计来看,效果是非常好的:一方面,综合课设的开展,使课程设计时间大大减少,环节安排更加合理,同时焊接操作训练也能顺利地安排在该学期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不再很疲惫了,教师们同步指导,学生们有问题可以及时找到相应的老师,使得指导效果大大提升。

三、结语

焊接专业范文5

1.学生制定计划

实训课堂参加学生共计30人,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和要求查阅课本和有关资料讨论并制定操作计划和流程。操作计划和流程制定如下:①检查焊条的质量和受潮情况,把E4303型焊条放置到焊条烘干箱中,温度调至75℃~150℃烘干1~2h。②用角向打磨机清除钢板坡口两侧20mm以内的油污和铁锈,直至露出金属光泽。③用角磨机或扁锉打磨出坡口钝边。④按照技术要求,做定位焊与反变形。⑤按照焊接位置装夹钢板。⑥查阅资料总结本课题操作要领。打底焊:短弧短路过渡熔滴;电弧1/3吹向背面,2/3贴覆在正面熔池上,熔池前沿形成熔孔;控制熔孔形状和大小,上下应一致;保证接头质量,可以采用热接和冷接。充焊:采用锯齿形运条法;焊条摆动中间快,两侧停顿时间足够,避免形成凸形焊缝。填充层焊完后焊缝比坡口边缘低1~1.5mm。焊接时注意不能破坏坡口两侧棱边。盖面焊:运条方法同填充焊;熔掉棱边,防止咬边。⑦查阅课本列出焊接工艺参数,并在实践中确认和检验。

2.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由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操作时间,轮流焊接。焊件完成后由施焊者本人写上编号,放在指定地方,并清理施焊现场。

3.成果展示

当每组所有成员都焊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对焊件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焊接中出现的缺陷和难点,并对老师提出的有关工艺问题给予解答,最后将讨论结果汇报给老师。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检查、评价、示范和总结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焊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焊接中出现的缺陷,并用相关工艺知识解释产生缺陷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最后可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身体力行选重难点部分进行示范操作,做出样品,便于学生在以后操作练习中有所参照。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焊接专业课堂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体会如下:

1.确立的项目要恰当、实用。项目课题的确立要综合考量

首先,项目确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要强,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课题重难点。其次,项目的确立要基于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最后,项目的确立能够凝聚所有学生的智慧,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喜好,能让学生练习掌握后有一种成就感。当然,每个项目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教师可给予适当引导

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项目涉及知识的重难点、操作要领和步骤的解释。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要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并且要把握指导的尺度,做到恰到好处。教师启发性的或提纲挈领式的引导不但会疏通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有效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知识衍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3.对学生项目作品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在每个课题测试中都制定了评分标准。学生先依据评分标准自测自评,自我定性;然后互评,让学生对焊接作品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评价学生的作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以评促学。

4.教师要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更适合于工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专业课教师要想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要具备理实一体化的焊接专业知识,还要有规划、管控、评价及拓展项目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在不同项目课题实施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技能操作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在照顾多数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让项目组长去统筹安排。

5.人人参与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一定要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把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也要适应角色转变,重视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要完成简单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起到培养和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焊接专业范文6

关键词:人文核心素养;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构建

人文核心素养是在人文科学方面体现出的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哲学思想等精神及内在品质。对人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决定了我们自身价值认同和传承的尺度。从我国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便于中西医药院校教学实践和传播的角度而言,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1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1人文核心素养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形成的原始起点

中西医结合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医学模式。从起源来看,它具备人文和科学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不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等思想精华,使其具有仁爱、开放包容的特性;另一方面,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从而不断完善中医药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中西医结合承载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近年来得到迅速传播与推广。阴阳调和、天人和谐的养生观;博学笃志、焚膏继晷的学习观;仁爱济世、谦虚谨慎的医德观等早已得到广泛认可,蕴含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素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医者行为,并最终推动了中西医的医疗实践。医学人文素养在医学生的价值抉择、政治取向和行为能力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文素养的塑造构建于理论认知、教育引导、社会实践、自我实现的基础之上[1]。中医药的现代化离不开与现代科技及西医理论的交叉融合。中医药开放包容的属性创造了中西医结合的新契机和新思路。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开展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20世纪60年代逐步确立了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方针,新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1.2人文核心素养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证

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人文核心素养不仅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形成的催化剂,更是中西医结合专业未来发展的有力保证、动力源泉。中西医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开放创新理念,互融共通,其中青蒿素的提取便是最有效的证明,而经世致用的实用观、精勤不倦的学习观更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中西医结合专业要想有长足发展,绝不能脱离这些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中西医结合需从传统文化采众长,汲取其深刻内涵并转化为现今每一位医者的内在修养和医疗技术。1.3人文核心素养是破解中西医专业发展难题的内在动力中西医结合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有不少问题,其中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人才培养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2]。中西医指导理论起源不同,中医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总结,西医则一开始就与人的体质相结合进行分析,所以实现二者理论体系的融合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乃至核心问题。基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文核心素养提炼了中西医共有的人文要素,在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下总结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人文特点,人文核心素养为探索建立更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和可行路径。实际上,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人文核心素养。一方面是医学人文教育普遍缺失,课程体系建设尚未完成;另一方面是中西医结合教育自身还不够成熟,但随着中西医结合知名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志跨入这一领域,中西医结合教育面临众多难题与挑战。基于人文核心素养探索中西医结合,建立完善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好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难题。

2人文素养的核心维度及行为表现

人文核心素养内涵丰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文核心素养框架凝练了传统文化中普遍为人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从以上3个一级维度出发,精选具有人文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为开展人才培养、课程评价与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引。

2.1医乃仁术、大医精诚、重义轻利的道德规范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仁心”是医德的本原,而医乃仁术是医学在上千年的发展中仁心和医事融合的体现。“仁”本意是友善,最先由孔子提出,是儒家的代表思想。中医传统医学文化受到儒家文化影响,以济世救人为己任。《本草纲目》序中说:“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可见医和仁很早就有了关联。仁医能将他人的疾苦看作自己的疾苦,仁心也可以说是医者的初心。医家身体力行,坚守医师职业道德,践行医乃仁术的医德思想。传统医家往往德术并重,以成为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大医”为毕生追求。德是术的前提,术是德的落实,古代医家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实现,必然倾心医学,精进医术[3]。因而医者在注重培养高尚的品德的同时也往往会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医术。“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对“大医”的思想行为有一个很好的概括,无论是从医德还是医术来说,“精诚”二字都是对于医者的最高赞誉。从医者应以济世救人为己任,秉持医道义理,淡泊名利钱财,反之则严重影响志在求仁的宗旨。传统医德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重义轻利,以赤诚之心救人,要求“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重义轻利的思想早已融入我国古代医学文化,成为医德的一部分。

2.2博学笃志、精勤不倦、审慎细心的思想品格

医学知识精微深奥,学无止境,需要笃定学习目标进行广博的学习。博学是进行大量的医学知识学习,笃志是要有坚定的从医信念。没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就难以做出正确的疾病判断,而渊博的医学知识需要大量的学习积累,即“学者必须博极医源”。正如《活幼心书》所说:“人有恒心,践履端谨,始可与言医道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习医者具备勤奋求学、孜孜不倦的学习品质十分重要。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将自己的学医经历概括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中西医的学习都是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精勤不倦是对于一名医者的基本要求。李时珍曾经说过“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更是说明了学医者需精勤不倦。审慎的品格贯穿于医学活动诊察疾病、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各个环节,不可有丝毫敷衍差池。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道:“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不同疾病可能表象上差异甚小,但是一旦判断错误就难以达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加重疾病,因此需要准确辨证。即使是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人群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只有对症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2.3中庸调和、经世致用、守正创新的价值取向

中和是宇宙万物本质和变化发展的最佳模式,天人合一、中庸调和的思想已融入中医药数千年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和一直是中华文化中推崇的理想状态,正所谓“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人与天地自然都是一个整体,天地万物皆不可分,合即为合乎规律,达到和谐状态。中医养生把“中和观”当作一种哲学指导下的行为准则和一种辨证思维方式,提倡阴阳和谐,顺应四时规律,达到和谐状态。在西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定量分析,如提供合适的饮食起居数值标准,以达到身体状态良好的目的。在中西医诊疗中都是以身体状态和谐良好为最终目的,以调和为指导思想,尽量避免过度导致的疾病。医术是实践医德的基础。唯有行之有效的临床实践方是践行医道正途。经世致用的思想原是儒学入世思想的体现,在各代医家的努力下逐渐成为中医文化的组成部分。“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体本身的复杂性与个体差异性就决定了仅靠理论知识学习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事实上,中西医都非常重视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药量的控制。守正是守住初心,即中西医学发展的原点和核心价值所在;创新是中西医学科在世界医学发展话语空间中保有鲜活生命力的基本要求。中医的初心就是普救含灵之苦,与医者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4]。“药有方,良医不拘于方,非曰尽废其旧也”,古人很早就知道不可因循守旧。在过去的中西医实践中,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有效的诊疗经验,中西医结合越发紧密。但是一方面部分尚未获得有效治疗的疾病迫切需要得到救治;另一方面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也需要持续探索新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于新的诊疗方法与药物的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3以多样化的课程经历为依托重塑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文核心素养

重塑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文核心素养当以创设各种开放的、不同主题的现实情境为主要实践路径,以多样化的课程经历作为重要的依托。跨学科理念虽很早就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分别属于医学和人文学科门类的中西医结合与哲学、历史等学科的融合,而嵌入课程中的方法分析则相对较少,加之由于教育理论层面的研究与跨学科教学案例研究处于割裂状态,跨学科研究迄今为止仍未能建立自上而下的方法论与课程相结合的框架体系[5]。如何实现跨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以人文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进行跨学科教育或许是一个可尝试路径。

3.1构建人文核心素养实现路径的课程体系

根据杜威的课程哲学等的理论逻辑,本文课程体系的逻辑框架为创建对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培养有意义的学习场景,通过发现式、探索式或者建构式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维度搭建适应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的课程框架。以本文提炼总结的人文核心素养要素作为衡量指标,对其进行肯定或者否定评价,从而研究不同实践路径所具备的人文核心素养,完善课程设置。

3.2完善开放包容的跨学科课程教学内容

开放包容是中华文化传承不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直接因素。从中西医结合医学形成的历史来看,中医思想吸收了大量的儒、道等思想精华,中医临床经验也是在集各家医术之长中不断丰富完善。近代中国遭受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有学者提出“衷中参西”“折中归一”“以彼之长,补己之短”等观点,逐渐在国内医学体系中引入西方医学,中医与西医学互相渗透、借鉴。自20世纪50年代的首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来,全国各地相继举办“西学中”班,开展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探索中西医辨证规律,培养大批中西医结合人才,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最终促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地位。从真实的医疗需求来看,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掌握的知识越多,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在过去,“T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计划与目标,医疗行业也乐于接受具有专业医疗技能的人才。但随着时代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变为“π型”人才,医疗场景需要个人能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一个相对开放包容的课程体系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与更多的课程选择机会,开展基于项目式专题的跨学科课程需要获得学校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以及专业跨学科教学培训,同时还需要借助校外以及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与技术支撑,才能促成跨学科课程内容的实质性开展。

3.3丰富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文教学的课程经历

丰富课程经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跨学科课程的推进不仅需要与数字化课程经历、社会文化实践课程经历、现实项目共同课程经历共进,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各项课程经历的内在融合。在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实践中尤其要互相合作,推进数字化传播媒介的使用,在讲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把握其中的人文内涵,深刻理解课程中的人文底蕴,将课程的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深度融合。守护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素养精华,对于人文课程的讲授更多考虑用现代化教学形式呈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内涵与道德行为。跨学科学校课程经历等方式整合中、西医学不同课程的知识和经验,在多样的情境中进行融合渗透,即人文学科+交往情境,人文学科+生活情境等形态。在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课程培养方案中增加人文教育,创新教学方式,创设不同的实践场景,将人文素养的教学融入实践,提升学生的认可度。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应更多借鉴跨学科学校课程经历的实施经验,既要吸收人文核心素养教育的有益养分,又要实现跨学科发展的最大效益,在跨学科发展中为人文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框架构建和实践转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3.4推进中西医结合专业数字化课程建设

中西医结合专业涉及的课程内容极其繁杂,在中西医结合人文素养教育方面,除中医与西医各自的理论基础之外,还需要将二者深度融会贯通,单纯依靠课堂教学难以有效涵盖该领域全面的知识理论体系[6]。而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慕课、翻转课堂的出现使学生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丰富了学习内容,受到了众多师生青睐。因而中西医结合专业数字化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医学教育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学徒式学习到课程式学习,医学教育在不断变革,推陈出新。网络课程教学实现了信息共享,打破了时空限制,能更好地满足学习需要。然而在现有的医学数字化教育课程体系中,更侧重于临床方面。建立数字化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可以结合现有的大学人文课程,同时学习国外的医学人文课程,鼓励各大高校与医学人文教育专家合作开展网络教学,建立视频教学库、课件库,把控医学人文教育质量关的基础上满足数量化要求。此外,对于数字化人文教育还需格外注重师生交流反馈渠道的畅通性,及时答疑解惑,提高医学生对于医学人文的认识,通过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最终达到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目的。

3.5构建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文课程序贯性体系

焊接专业范文7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梁柱焊接;教学设计

梁柱焊接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的前提,对梁柱焊接的一体化教学起到引导作用。而梁柱焊接是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一项任务,旨在教会学生如何能够高质量的完成焊接梁柱的技能并能够学会焊接梁柱的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等职业素质。

一、梁柱焊接教学大纲的设计

梁柱焊接的一体化教学大纲设计必须符合三点要求: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出台的课程标准进行设计;二是要符合我系的实际生产情况;三是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成长特点的实际情况。基于以上三点,设计出符合学生的学习和焊接操作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设计要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焊接方法及不同的结构件焊接为根本,设计出符合焊接系师生特点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设计中,学生基本素质包括德育素质、工匠精神等职业道德,要求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企业工厂的对接;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焊接识图、焊接母材与焊接参数的匹配、常用的焊接设备和工具等,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焊接设备和工具,根据不同板厚的母材,能够自主选择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角度等焊接参数,并能够自主完成焊接识图中的焊缝符号识读,最终完成良好的焊接工作;焊接方法主要包括手工电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焊接母材的不同材质选择不同的焊接方法,并能对不同的焊接方法的操作要领进行熟练掌握;结构件焊接是指梁柱焊接本质上是结构焊接,焊接中的结构不光包括梁柱,还包括桁架等。教学大纲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焊接结构特别是梁柱焊接的操作要点。同时兼顾焊缝的不同焊接位置的练习,包括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与管焊缝等。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考虑薄板焊接与中厚板焊接时的遇到的问题。例如不同厚度的钢板在焊接时,不同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角度、保护气体流量都对焊接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会产生夹渣、气孔、裂纹等严重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如何避免产生缺陷及如何避免产生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的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大纲中得到体现。

二、梁柱焊接教学方法的设计

任何教学方法都应该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梁柱焊接的教学方法设计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能够学会焊接知识并且提升焊接技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学生作用也会不同,教师应因人而异、因时制宜,灵活穿插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梁柱焊接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运用讲解法将焊接知识讲授给学生,然后焊接技能教师通过演示法将焊接操作过程示范给学生看。而梁柱焊接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设计中,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主要包括任务驱动法,查阅资料法、头脑风暴法、大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结合教学情况来合理选用或融合教学方法。在梁柱焊接的一体化教学活动当中,任务驱动法主要是将企业工厂中的具体生产任务转化成教学任务,学生在一体化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梁柱焊接的焊接活动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来完成既定的梁柱焊接任务。在一体化焊接理论的学习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学习,每个小组的事务由组长负责。查阅文献法是指通过查阅书籍和互联网中对梁柱焊接的文献资料,包括焊接识图,焊接结构、焊接应力与焊接残余变形、焊接缺陷、焊接方法等内容。通过查询出这些资料,为下阶段小组间互相讨论的顺利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做好准备。头脑风暴法是指针对梁柱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焊接问题,通过小组成员间各抒己见,将最有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提出可行性替代方案,形成新的学习思路,应用到焊接操作中去。通过自由畅谈、减少否定评价等头脑风暴措施,创造了小组成员间的良好的沟通。并将每个人查询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收集,形成小组内的小小资料库。数据分析法是将学生的焊件及产生的缺陷记录在案,能够反映学生在日常焊接中的累积的问题。在教学实施中做好数据分析记录工作,再将数据应用到教学中去。本研究方法贯穿于整个梁柱焊接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利用数据分析法能够清楚的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动态与状态。案例研究法是指在最后的焊件评比中,每个小组选取最优焊件与最差焊件,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未来要提高的方向,同时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增加学生的沟通与总结的能力。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综合运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学生从被动型的“要我学”变成主动型的“我要学”。教师也对学生的训练情况和未来提高的方向了如指掌,同时也为期末的综合评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梁柱焊接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传统的焊接教学模式中采取的是期末试卷考核,而一体化教学的评价体系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显得多元并且丰富。梁柱焊接的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进行过程性考核,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焊接素质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的职业素质,还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总结、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提高。在所有素质评价中,提升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是核心重点,兼顾提升学生的基本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过程性考核是将梁柱焊接的任务分解成六个息息相关的工作任务:活动一,明确任务要求;活动二,焊前准备;活动三,装配;活动四,梁柱焊接;活动五,焊后检验;活动六,成果交流与展示。在最后的期末总评中,学生的总成绩=活动一*10%+活动二*10%+活动三*20%+活动四*40%+活动五*10%+活动六*10%。通过一体化教学的过程考核,将学生的学习成绩量化到具体的每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平时在焊接训练中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来提升自己的期末综合成绩。梁柱焊接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的日常表现,学生对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标也非常明确。与传统教师单一考核不同的是,学生在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权重。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我系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的权重分别确定为60%,20%,20%。学生权重的提高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致,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良好的教学实施是关键

良好的教学实施与执行也是梁柱焊接的教学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教学设计,还要良好的贯彻执行下去。中职教育焊接专业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具体焊接操作技能为重点,而一体化教学中,也是把焊接技能作为重要性原则不能放松,同时兼顾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解决问题和分析总结的能力。梁柱焊接一体化教学将企业生产中的具体工作任务改造成教学任务,打通了企业和学校之间存在的技术隔阂。学生在学校的焊接实训中心进行一体化教学训练,在情景教学中掌握技能,同时加深了焊接理论知识的印象。焊接实训中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前感受到未来岗位的工作环境,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遇到技术难题,立刻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去解决,然后立刻投入到新一轮焊接训练提高中去。大大缩短了焊接理论与焊接实际训练存在的差距和空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学习快乐和学习魅力。

五、总结

梁柱焊接的一体化教学有了良好的教学设计,指导教学各项工作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使教学秩序井井有条。而良好的教学实施又保证了教学设计能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通过一个学期的运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相较其他基本教学班级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普遍反映获得感明显增强,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焊接专业素质,也提升了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专业能力和基本能力共同提高,相得益彰,最终使学生整体能力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范宁.技师学院焊接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1),139.

焊接专业范文8

关键词:不锈钢;焊接质量;控制探讨

不锈钢作为一种铁合金,某些特点是跟铁相同的,例如性能稳定、强度高等,而且与铁相比它还具有耐腐蚀性强,表面十分光滑等特点。不锈钢自身的特点使其如今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需要经过很多流程,焊接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要想提高焊接质量就要抓好焊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根本上提高焊接质量。

1不锈钢焊接中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首先,从技术上来讲,不锈钢焊接质量的提高要从管理层方面严抓技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应当及时跟进,及时解决,保障焊接技术的规范性以及标准性,管理阶层必须要严格控制,按照设计图纸以及规定指导规范化作业,这是提高焊接质量的前提条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提高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包括焊接前的质量控制、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焊接完成后的质量控制。所以必须严格遵循焊接的工艺特点来进行,排除影响焊接质量的不良因素,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的监控,对施工后的产品及时检测抽查[1]。

2焊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焊接电流控制不当。在不锈钢焊接过程中,很多焊接人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增大焊接电流可以提高焊接效率,缩短焊接花费的时间,因此就刻意增大焊接电流,事实上焊接电流的增大会导致焊接工艺性不稳定,导致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不但不会缩短焊接的时间还会降低焊接效率。(2)焊接不标准。焊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焊接人员不按标准操作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焊接的质量,后期的使用中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使用。(3)焊接人员资格检验不严密。作为一名合格的焊接人员,必须要对焊接的原理以及焊接过程中可能会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有明确的把握和认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但是实际上焊接人员很多都不具备专业的技能,这会导致焊接部位容易出现气孔、未熔合等现象。(4)焊接后的焊缝外观观察不细致。在焊接完成之后,需要对焊接的部位进行严格的检查,焊接后的焊缝并非是从外形上看越高大越好,当焊缝高度或者宽度过大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焊接缺陷,影响焊接的结构,除此之外,焊缝过大还会浪费焊接材料,导致施工所需要的时间延长,因此焊接的效率就会降低。

3从整个焊接流程提高焊接的质量

(1)焊接前的准备:1)制定焊接计划。焊接前,焊接工程师应当依据焊接工艺做好提前的准备,包括焊接计划以及焊接的材料,制定指导计划。2)焊接人员的资质。从事焊接的人员必须是持有专业资格证书,而且能够按照指导计划进行操作。3)焊接机械。由于不锈钢焊接需要借助特定的工具来进行操作,因此必须要保障操作工具的正常使用,为焊接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4)焊接材料的准备。焊接的材料应该保障其稳定性以及持久性,焊条的选用应该根据具体的要求以及工程的特点进行选择,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2)焊接工艺方面。1)多层多道焊,不仅应严格控制层间温度,同时应采用小电流、短电弧进行焊接,才能达到快速焊接的理想效果,多层焊层间温度低于60度。焊接完毕后应当及时对焊缝进行冷却,焊接工艺的保障是提高不锈钢焊接质量的必要条件。2)对于不锈钢管道的焊接,应当及时对焊接部位的油、污垢等杂物进行清理,还要尽量减少焊缝的面积,焊接处采用强冷措施进行冷却。3)对焊接变形的控制,为了防止焊接过程中出现变形的情况,应当在按照正常的焊接顺序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焊缝形状以及焊接电流,并且严格按照合理的工艺进行。对于已发生的变形可采用机械方法,加热矫正,但不得采用铁锤敲击可用橡皮锤或木锤敲击,加热可采用电阻丝加热,不得采用碳弧火焰加热,以防渗碳。(3)焊缝质量的检查工作。焊缝质量的检查工作一定要做到焊接前及时清理,包括焊接部位油、污垢等杂物清理彻底。焊接完成后,对于焊缝表面的药皮以及飞溅进行及时清理,同时认真仔细地进行外观的检查,出现漏焊、未熔合或者焊瘤、气孔等缺陷应当及时进行修复、处理。(4)钝化处理。为了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避免焊缝接口处的不锈钢抗腐蚀的能力下降,就应当在焊接完成之后进行酸洗以及钝化处理,在不锈钢外面采用酸洗膏以及钝化膏。使用的时候一般是涂在表面,时间大约是在20分钟之后就可以用清水进行冲洗。(5)焊条的保管、烘干、发放。焊条的保管:焊条应当要存放在干燥以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并且把它们放置于货架上面,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度,避免因为潮湿造成焊条的湿度过大,影响储存以及使用。烘干:焊条在使用前应该严格按照说明进行烘烤,在烘烤时把握好对温度的控制,焊条的温度慢慢上升后进行缓慢冷却,避免因温度突降造成的开裂和剥落,烘干后应当存放在温度100度以上150度以下的恒温箱中保存[2]。焊条的发放:焊条的发放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参与,登记好每条焊条的规格和温度,严格控制好焊条的数量。(6)焊接接头的质量提高方法。在焊接的过程中,由于不及时处理遗留下来的焊渣会导致焊条无法进行工作或者焊接电流过低。所以在焊接的过程中,要想提高焊接质量就应当在电流平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运条角度和速度,减少焊渣的出现。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是防止电流过大的重要手段,所以应当按照合适的焊接参数进行操作。

4结语

不锈钢自身的特点以及焊接程序的复杂性决定了焊接过程中必须严格调整好每一道程序。包括焊接前的准备工作、焊接技术的严格掌控、焊接过程中按照严格的工艺以及及时做好焊接接口的处理等。同时提高焊接质量必须要选择具有专业素质的作业人员,只有严格控制好每个环节,焊接的质量才会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新刚.刍议压力管道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6(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