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专业论文范例

焊接专业论文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1

1.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

进行综合课程设计之前,要选择好一个题目。该题目不但要包含方法及工艺,而且还要把焊接性和结构包含进去,尽量让三者所占比重比较相当。比如我们选择某种型号压力容器的焊接这一题目。首先,学生要根据压力容器的工作要求及所给定的材料,设计出压力容器。这部分设计主要训练学生对焊接结构课程掌握的程度。其次,学生根据该容器的结构和材质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编制好焊接工艺,并提出焊接要点及焊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训练金属材料焊接性和焊接方法及工艺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学生根据以上两点把需要完成的设计工作落实的图纸上。

2.课程设计的实施

一旦选择好课设题目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项目的实施,如何让项目顺利的进行是课设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逐一化解。以上面提到的某一压力容器的焊接为例,学生首先要根据已知的条件来计算并设计压力容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结构和材料性能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师来帮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大约在前一周,我们就安排学生在机房进行设计,并安排结构方面的老师来指导学生。等设计结束后,学生们就开始选择焊接方法及编制工艺,在这期间学生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基本上都是关于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问题。这期间在教室教学就可以,安排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专业教师来指导学生,大约两周的时间,学生的课程设计基本上就全部做完了。在整个课设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要相互配合,对学生们的设计随时检查,以便提前发现问题。

二、综合课程设计取得的成果

通过我校2010级焊接专业学生开展综合课程设计来看,效果是非常好的:一方面,综合课设的开展,使课程设计时间大大减少,环节安排更加合理,同时焊接操作训练也能顺利地安排在该学期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不再很疲惫了,教师们同步指导,学生们有问题可以及时找到相应的老师,使得指导效果大大提升。

三、结语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2

1.学生制定计划

实训课堂参加学生共计30人,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和要求查阅课本和有关资料讨论并制定操作计划和流程。操作计划和流程制定如下:①检查焊条的质量和受潮情况,把E4303型焊条放置到焊条烘干箱中,温度调至75℃~150℃烘干1~2h。②用角向打磨机清除钢板坡口两侧20mm以内的油污和铁锈,直至露出金属光泽。③用角磨机或扁锉打磨出坡口钝边。④按照技术要求,做定位焊与反变形。⑤按照焊接位置装夹钢板。⑥查阅资料总结本课题操作要领。打底焊:短弧短路过渡熔滴;电弧1/3吹向背面,2/3贴覆在正面熔池上,熔池前沿形成熔孔;控制熔孔形状和大小,上下应一致;保证接头质量,可以采用热接和冷接。充焊:采用锯齿形运条法;焊条摆动中间快,两侧停顿时间足够,避免形成凸形焊缝。填充层焊完后焊缝比坡口边缘低1~1.5mm。焊接时注意不能破坏坡口两侧棱边。盖面焊:运条方法同填充焊;熔掉棱边,防止咬边。⑦查阅课本列出焊接工艺参数,并在实践中确认和检验。

2.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由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操作时间,轮流焊接。焊件完成后由施焊者本人写上编号,放在指定地方,并清理施焊现场。

3.成果展示

当每组所有成员都焊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对焊件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焊接中出现的缺陷和难点,并对老师提出的有关工艺问题给予解答,最后将讨论结果汇报给老师。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检查、评价、示范和总结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焊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焊接中出现的缺陷,并用相关工艺知识解释产生缺陷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最后可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身体力行选重难点部分进行示范操作,做出样品,便于学生在以后操作练习中有所参照。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焊接专业课堂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体会如下:

1.确立的项目要恰当、实用。项目课题的确立要综合考量

首先,项目确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要强,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课题重难点。其次,项目的确立要基于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最后,项目的确立能够凝聚所有学生的智慧,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喜好,能让学生练习掌握后有一种成就感。当然,每个项目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教师可给予适当引导

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项目涉及知识的重难点、操作要领和步骤的解释。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要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并且要把握指导的尺度,做到恰到好处。教师启发性的或提纲挈领式的引导不但会疏通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有效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知识衍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3.对学生项目作品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在每个课题测试中都制定了评分标准。学生先依据评分标准自测自评,自我定性;然后互评,让学生对焊接作品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评价学生的作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以评促学。

4.教师要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更适合于工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专业课教师要想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要具备理实一体化的焊接专业知识,还要有规划、管控、评价及拓展项目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在不同项目课题实施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技能操作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在照顾多数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让项目组长去统筹安排。

5.人人参与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一定要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把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也要适应角色转变,重视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要完成简单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起到培养和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综合设计性实验;焊接专业;无损金相检验;实验教学

在工科高校中,专业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有计划的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别是创新型实验的必要性也为各个高校所普遍认知[1-2]。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市场对经济建设人才的需求,国内多家高校适时增设和恢复了焊接本科专业的招生,并成为材料学科的特设专业。焊接专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无论是焊接技术与工程的本科层次还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的专科层次学生,除完成必须的专业理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较多的焊接工程实践技能,要有将专业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生产,解决焊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达此目的,必须对原有的焊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及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从焊接实验教学方法入手,找到一条适合于培养生产应用型焊接技术人才的新型实验教学方法。为此,根据辽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专科和本科的两个不同层次焊接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和实验室现有条件,决定首先在焊接16级学生中开设以焊接质量检测为主线的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课。

一、实验的题目与内容

我院的焊接专业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其中焊接16级学生到本学期末,将学完全部焊接理论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工程基础”“金属学与热处理”“金属力学性能”“焊接冶金学与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工艺学”“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检测”等,同时将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140学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考虑到原来的实验项目绝大多数属于验证性实验,不能满足焊接专业学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因此决定在课程实验教学中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的检测技能解决焊接质量检验实际问题的内容,即在期末考试前为该级学生首次开设一个以焊接质量检测分析为主要内容、课时长达8学时的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课。实验的题目确定为:“板材的焊接成型与焊缝质量无损检测”。该实验项目内容包括板材焊接工艺的设计、焊材及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操作、焊缝区的目视检测、硬度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无损金相检测等内容,由此可见,该实验是集选材、设计、焊接、检测、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又是设计性实验,也符合创新性要求。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实验的主要内容中融入了“复型法现场金相无损检测技术”.。钢铁焊接结构的复型法现场无损金相检验技术是国内外大型电力、化工、输油、造船等企业的大型钢铁设备与装置经常应用的现场检测方法,是大型焊接结构的焊缝质量监控重要的常规检测手段[3],但目前,作为工科高校焊接专业一个实验课项目内容的例证尚未见报道。为此,决定将该项无损检测技术作为本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设置。将该实验项目作为一项创新实验为我院焊接专业16级学生开出,以使其多掌握一项新的检测技能,将来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二、实验方法与操作程序

“板材的焊接成型与焊缝质量无损检测”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主要方法就是使学生将焊接工艺设计、焊接操作、质量检测与分析、数据整理四部分内容联接在一起,一气呵成。通过实验将工艺设计、焊接操作及质量检测知识融为一体,对课堂所学的各门专业理论知识起到互相联结的作用。

(一)下达实验任务书

指导教师根据课程安排提前下达实验任务书。其内容包括焊接结构的尺寸、坯料尺寸、坯料材质、坡口形状要求、焊接方法要求、焊缝质量要求等。本实验的焊接成型结构尺寸为300×200×8mm,材质为Q235,方法为直线对接;坡口要求为Y型;质量要求为焊缝外形美观,直线度、宽度差、凹凸差符合标准要求,表面无裂纹、气孔和夹渣;焊缝三区的显微组织正常且结合良好等。

(二)分组设计工艺

参加实验的学生以两人为一组,按任务书要求首先进行焊接方法的选择(手弧焊或埋弧焊),焊材牌号及焊条直径的选择,然后进行焊接工艺参数设计(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道次等),填写工艺设计表,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准备施焊。

(三)焊接操作

每组领取钢板坯料和焊条后,按要求的尺寸进行切割,然后采用坡口机或砂轮机进行坡口加工,再按设计的工艺参数调试焊机进行试焊,试焊满意后再对母材坯料进行组对、定位焊和满焊,焊后对焊口进行除渣和清理以待检测。

(四)目视检测

各组将焊后的样件进行现场目视外观检测,首先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整个焊缝区域是否存在表面宏观缺欠(裂纹、咬边、气孔、夹渣等),然后用焊接检验尺和直尺测量焊缝的熔宽、余高、直线度,高度差等数据,并记录和拍照。

(五)表面无损检测

各组自行选择磁粉检测或着色渗透检测两种方法之一,对各自的焊接结构试件的焊缝区进行表面无损检测,看其是否存在焊接裂纹、气孔、缩松等表面缺欠,然后进行缺欠尺寸测量和宏观照相,画草图记录,再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缺欠级别和质量等级评定。

(六)表面无损金相检验

为在不破坏焊接结构的条件下了解焊缝组织与热影响区组织情况,我们指导学生在完成其他各项无损检测后,对焊接结构的焊缝区表面进行现场无损金相检验,即塑料一次复型法金相技术。检测点分别选在焊缝的中央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通过现场无损金相检验,掌握焊缝区、熔合区、热影响区、原始母材的显微组织的性质、形貌及四个不同区域的交接区情况。参考笔者以前发表的相关论文。

(七)表面硬度无损检测

在焊缝区的无损金相检测点,利用金相检验磨面,采用里氏硬度计分别对焊接构件的焊缝区、热影响区和邻近的母材区进行布氏硬度对比无损检测,观其焊缝三区的硬度差别。

(八)焊接质量评定与报告

全部实验操作结束后,将各项检测结果与数据进行集中整理,按相关的焊接质量标准进行缺欠级别评定和质量判别,最终形成实验结果与结论。再按实验任务书、实验指导书要求,写出一份包括实验任务、实验设备仪器、设计参数、实验操作程序、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及分析、心得体会与建议等内容的综合性实验报告书。

三、实验的效果及前景分析

“板材焊接成型与焊缝质量无损检测”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受到我院焊接16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有些同学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合理化建议。通过与学生座谈和个别调查,总结出该实验项目的开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与效果:1.提高了大多数学生对焊接专业实验和实践技能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积极性。2.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初步尝试了以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操作过程。3.通过该实验强化了学生对焊接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各种缺欠的原因、性质、形貌特征、以及危害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们对焊接生产质量控制的意识。4.通过该综合性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各门焊接专业课之间的关联性的认知,明确了各门不同内容专业课在整个焊接工程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5.通过该实验的创新点,即“复型法现场无损金相检验”,使焊接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焊接结构现场无损金相检测技术,这会使学生们在今后在专业岗位就业中增加一项新的技能。焊接技术是一项涉及多学科、适于多领域的生产应用型技术,焊接专业学生要求具备较多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工程实际训练经历,而我院又是以培养以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工作于生产一线的实际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有条件的增加实践环节的内涵,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并带有创新内容的大型实验课,也应该是专业教师努力探索教学改革内容的方向之一。此次为焊接专业学生成功的开设“板材焊接成型与焊缝质量无损检测”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课,为我们进行焊接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径。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专业实验课中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同时应该有计划的减少验证性实验课,而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带有创新内容的实验课,从而使学生学到更多具有真实性的实践技能。下一步,我们将把此类综合设计性型实验项目有计划的开设到焊接本科和专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教学中去。

四、结束语

针对焊接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为有效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焊接实践技能,在其专业课实验中,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的“板材焊接成型与焊缝质量无损检测”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课,收到了良好效果。该种类型实验课的成功开设,既加深了学生对各门专业课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焊接质量的管控意识,同时还学到了“大型焊接结构现场复型法无损金相检验技术”。巩固了焊缝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目视检测、硬度检测等质量检测技能。根据此次创新实验的良好效果,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和充实项目内涵,弥补不足,及时推广,在我院的焊接专业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特点,多开设综合设计型、创新型、生产模拟型实验课,最终为我校培养实际应用型焊接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6):14-16.

[2]刘银萍,彭端,蒋力立.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比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5):27-30

[3]谷志刚,杨国强,李伟.涂胶复膜喷镀法制样在大型构件现场无损金相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1,12(4):226-229.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火电工程;焊接;质量控制

1火电工程焊接工作思路

从整体结构来分析,火电工程焊接工作思路主要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焊前、焊中与焊后。焊前工作主要是构建火电工程焊接质量保障体系与技术管理体系,建立焊接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与焊接质量控制目标,细化焊接标准。焊中工作主要是对焊接过程的全面控制,包括工艺技术、所有焊接材料和人员管理。焊后工作则是在初步完成火电工程焊接工作后必须进行严格质检与验收,及时修补工艺缺陷,仔细检查焊缝,并做好档案资料整理与归档工作。

2如何加强火电工程焊接质量控制力度

2.1加强境外火电工程分包商焊接技术管理

1)要做好工艺评定管理工作,细化评定指标,为火电工程焊接工作编制科学完善的指导书,使焊接作业有据可依。目前,火电工程焊接工艺评定指标是以电力行业指标为基准,主流机组是临界与超临界机组。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对所有机组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2)要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做好现场资料与技术管理工作。在当代火电工程焊接工作中,因为条件限制,还需在必要时刻采用手工焊接作业,而人为技术水平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因此,确保火电工程焊接工作质量,必须着重加强技术人员职业素质与操作技术水平。3)在火电工程焊接工作中,必须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作业。火电企业应引导施工技术人员全面了解施工质量标准与专业技术操作方法,认知施工难点,采取多种安全措施予做好焊接工作。与此同时,要引导施工技术人员按照施工方案依次完成焊接工作。4)要拟定火电工程焊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在执行该项工作过程中,火电企业应结合火电工程焊接安全法律条文和相关指导文献,编制可行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引导监督管理人员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责任,避免因某一环节出现差错而滋生安全隐患问题。5)火电厂需要针对焊接工作现场制定可行的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体系,配备专业安全人员,制定安全焊接责任管理机制,充分借助智能化技术构建焊接监督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安全制度,细化不同工种的安全操作流程[1]。

2.2加强焊接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工作

加强对整个焊接工作队伍的管理力度。纵观整体,焊接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参差不齐,部分资质存在欠缺,必须通过考试来检验焊工资质,根据考试结果进行针对性在职培训。企业人才培训目标主要分为以下3类:1)指导性目标。该目标体现在3个方面:(1)在培训计划中要学习的原理、事实和概念;(2)需要培训的员工名单;(3)培训的时间。2)组织和部门目标。该目标是指培训对组织和部门的运行,如缺勤、离职、成本降低和生产率提高将产生的影响。3)个人绩效和成长目标。该目标体现在2个方面:(1)指培训对受训员工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将会产生的影响;(2)指培训对受训员工的个人成长将产生的影响。当缺少这些清晰界定目标时,就不可能有效评估一项培训计划,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或者指导方法,准确定位培训目标尤为重要。此外,培训讲师应避免将培训与开发工作割裂,引导焊接技术人员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使自身职业技能与绩效标准相匹配,实现对文化知识、职业常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有效开发,不断提高个人创新能力。培训讲师应结合新时代焊接技术的发展特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训与开发管理方案,明确人才培训目标,根据焊接职业选用最佳培训课程,努力促进培训与开发一体化。与此同时,培训讲师须综合运用多种高效培训方法,以提升培训效果,目前,经常使用的4种培训方法包括:在职培训、轮换培训、课堂培训、远程培训等。其中,在职培训对象通常是由一位高端技术人员或者企业管理者提供,受训员工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轮换培训是在职培训的一种形式,也称为交叉式培训,在工作轮换中,员工在一个工作单位或部门学习几种不同的焊接技术,并且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将每项技术都要做一遍。工作轮换的最大优点是使部门内的工作灵活性更高。课堂培训是脱岗进行的,是员工最为熟悉的培训方法,课堂指导更频繁地用于技术、专业和管理人员。远程培训特指远程虚拟课堂培训,所谓的虚拟课堂是一个在线讲授和学习的环境,它把聊天室、台式电脑视频会议、网站和电子邮件分发整合为一个典型的以授课为基础的系统。这种培训方法更为灵活、有效,互动性极高。培训讲师应重视提高人才培训与开发管理战略,发挥该项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通过有效培训结合开发活动全面提高焊接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培养全体焊接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培训讲师应结合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培训课程与培训方案,例如,针对技术人员培训,基层、中层和高层培训的工作内容与要求,设计相应培训课程,制定最适宜的培训方案。应根据受训人员的资历和人才培训与开发目标分别做好入职、在职、脱岗和轮岗等培训工作,这样有助于为本企业培养更多专一多能的人才。

2.3加强火电工程焊接工作流程管理

全面加强火电工程焊接工作流程管理,必须区别对待硬钎焊和软钎焊,前者是兼用加热和加入一种填充金属而使2块金属结合的技术,这种熔点低于被焊接金属的填充金属能够预先加入,或者等完成焊接加热后再将其加入到接口中。在焊接接口比较小或者非常小的焊件时,应采用毛细现象处理,使填充金属流入到接口中。硬钎焊所填充金属的熔点大多高于430℃,焊缝强度通常高于软钎焊。在火电工程焊接工作中,大多数金属可选用硬钎焊技术进行。后者属于一种不熔化被焊接使用低熔点金属合金来进行焊接2金属表面的方法。在具体焊接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熔剂来除掉氧化膜,提高浸润性,避免金属加热时表面被氧化。应注重加强对焊接机具的有效管理。一般情况,焊接作业中所使用的机具主要包括热处理设备和电焊机等,在焊接过程中,应确保这些机具的正常运行,避免机具出现安全故障,这样方能为保证焊接质量提供基础保障。目前,在火电工程焊接工作中,均由焊接管理部门对所有焊接机具进行统一管理,此外,要做好焊接机具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机具启动安全性,使所有焊接机具能得以有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焊接机具维护工作中,理应将工作重点放在防腐、防潮、防水和避免接线松动等领域。通常,当电焊机和热处理设备处于高温环境时,就很容易出现接线松动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必然会损坏设备,因此,必须控制好机具外在工作环境,采取必要降温措施,如果发现接线松动问题,须及时予以处理。要控制好焊口质量,不断提高焊工技术水平,做好焊接材料质检工作,加强对焊接材料的发放与领用管控力度,在正式焊接前,需要严格检查接口清理情况,同时,需要对接口间隙的清理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只有这样,方能从基础上有效控制焊口质量。另外,完成焊接作业之后,必须严格做好质检工作,避免接口松动[2]。

2.4做好焊缝外观的检查与合金钢焊缝光谱检验工作

焊缝外观对NDT试验的结果对一次合格率的影响极为显著,因此,必须加强焊缝外观检查和合金钢焊缝光谱检验力度,细化焊缝检查流程。需要注意的是:焊接缝隙颇受焊接QC工程师水平能力制约和责任意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部分工作人员并未及时发现外观缺陷,在对合金钢材质母材和焊缝的PMI试验常规工作中,对合金钢和焊缝的PMI试验意识普遍较低,对此,必须进行PMI概念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加强焊缝外观检查工作,细化合金钢材质的PMI试验流程。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加强火电工程焊接质量控制力度,确保焊接质量,火电厂必须做好工艺评定管理工作,细化评定指标,为火电工程焊接工作编制科学完善的指导书,使焊接作业有据可依。一方面,必须做好现场资料管理与技术管理工作,针对焊接工作现场制定可行的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体系,配备专业安全人员,拟定安全焊接责任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必须着重量化焊接工作流程,做好焊缝外观的检查与合金钢焊缝光谱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徐芳.火电建设焊接施工成本管理浅议[J].建材与装饰,2015(47):102-103.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汽车专业;思政设计;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性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主席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培养人、全方位教育人[1],努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我国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是以政治教师课堂讲授政治课程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单纯的政治课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社会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面临困境。在高等院校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的比例占据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中的主要课程,学生接触较多的是专业课教师。因此,让专业课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实现全过程培养人,全方位思政育人。

2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考试人数的逐年减少,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明显下降,很多学生的分数直接接近录取分数线。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普遍下降,有的学生既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也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学生还存在着享乐主义,社会责任感不足等问题,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与学生具有的素质脱节。学生的专业知识再好,也不能为社会服务,还有可能走向犯罪的深渊。本论文以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为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素质,使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3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思政设计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学生主要学习汽车车身修复的有关基础知识及汽车车身修复的方法与思路。本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如下:

3.1专业课知识与思想教育内容进行融合

专业课教师要培养学生专业课技术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提高政治素质水平。教育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机结合,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2],还要掌握本课程的历史背景,并把这种思想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之中,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要求专业教师必须了解本专业课程每一章节的背景及其励志故事,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元素,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讲授汽车车身修复技术专业课程时,还要结合汽车车身发展历史,认识车身各发展阶段的名人故事,以及汽车车身修复过程中的大国工匠精神,教育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2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必须融入思政内容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是任课教师教学的依据,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元素,首先要明确该课程的思政理念,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具体化的要求。本课程各章节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分析如下:

1.专业课程授课内容:汽车车身结构

思政元素映射与融入点:讲解汽车车身结构的重要性,由汽车行业发展变化进行导入,阐述近几年国家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从落后到强大,从国家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划,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

2.专业课程授课内容:钣金常用设备

思政元素映射与融入点:通过讲解钣金设备,联想到中国装备的发展,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开启工业文明以后,世界上所有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史充分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工业,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制造工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家实力、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建设世界级强国的必由之路[4]。

3.专业课程授课内容:钣金的矫正与整形

思政元素映射与融入点:胡双钱:精益求精,匠心筑梦。“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这是胡双钱的座右铭,这也是他工作生涯的写照。胡双钱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坚守航空事业岗位35年,加工飞机零件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无一差错。胡双钱对质量的坚守,已经融入到他的血液中。他心里非常清楚,一次错误就可能就意味着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生命为代价。胡双钱自己归纳的“对比复查法”和“反向验证法”非常实用,在飞机零件制造岗位上,35年没有一次差错的纪录。胡双钱连续十二年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同时授予产品免检证书。胡双钱不仅制造零件精益求精,还特别能攻坚克难。在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上,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开发、试飞阶段,会产生许多特殊件,这些零件无法进行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因此,钳工是进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的方法。胡双钱凭借几十年积累经验开始发挥作用。胡双钱攻坚克难,创新工作方式,圆满完成了ARJ21-700飞机起落架钛合金作动筒接头特制件制孔、C919大型客机项目平尾零件制孔等各种特制件的加工工作。胡双钱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

4.专业课程授课内容:焊接技术

思政元素映射与融入点:焊接材料的发展案例。焊接材料在工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焊接材料,现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焊接材料的产品结构与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焊接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发新材料也越来越重要。焊接材料正在从黑色金属材料转向有色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转化,结构材料向功能材料转化,多维材料向着低位材料转化,由单一材料向着复合材料转化。为了解决材料可焊接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将新型材料加入到焊接材料中,用来提高焊接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焊接效率,综合提高焊接领域发展水平。焊接材料的质量决定了焊接产品的质量,我国的焊接材料产量虽然居世界前列,但焊接产品的质量却非常落后。我国目前对焊接材料的处理缺乏专业的技术,无铅连接材料技术的应用非常落后,应注重高端焊接产品、特种助焊剂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更好的焊接工艺,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有效提高焊接产品的质量。

5.专业课程授课内容:车身金属件的维修

思政元素映射与融入点:通过讲解车身金属件的维修,引导学生具备大国工匠精神,提高汽车车身维修质量。解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大国工匠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动力。把工匠精神看做是软件,而硬件就是大国巧匠,如果没有硬件的支撑,那么软件就成了空中楼阁。我国的大国巧匠,已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每一家生产企业,将工匠精神注入到每一件中国制造的产品中,不断对工艺进行改善,打造出中国最佳的产品,最高的质量,塑造出许许多多中国品牌产品,充分体现中国品质。从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中国标准,都离不开大国巧匠精神。大国巧匠是我国民族振兴之魂,大国巧匠必须从青少年开始抓起,树立起“诚实、勤劳、有爱心”的价值观[5],社会必须形成“职业不分贵贱”的氛围,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弘扬“我爱劳动,劳动最光荣”的精神。

6.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塑料件的修补

思政元素映射与融入点:目前,我国塑料模具工业地区特点明显,即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塑料模具生产最集中的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约占全国塑料模具产值的2/3以上。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塑料模具位于全国前列,其产值在全国模具总产值中的比例达到70%,具有很强的区域优势。通过讲授中国塑料业的发展规划,增强同学们爱国情怀,打造塑料行业世界第一目标,要求同学们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学习。

4思政课程的具体实施安排

教学实施中将教学内容分成了若干个教学任务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为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讨论法、翻转课堂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创建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开展教学,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整合串联,突出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的有效衔接,实现从知识学习向应用能力训练的转变。在单个任务的思政元素融入中,专业课程从“深挖思政元素点到细化思政育人,再到构建思政融合体”三方面入手,逐步深入,使思政理念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同时,学生在小组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组织,培养了沟通表达、团队合作意识,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不是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课程思政内容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教育活动,不要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的教育。

5结束语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安装;质量控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材料价格稳步上升,且施工工人的老龄化加剧,人工成本越来越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价格低廉的优势逐渐消失,钢结构建筑优势逐渐显现。相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抗震性更好,钢构件在工厂生产,运抵现场拼装,其安装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所用工人少,安装工期短,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2工程概况

宜宾港综合保税区标准厂房一期工程的2#厂房为钢框架结构,厂房长67.4m,宽37.7m,总建筑面积约10500m2,主体结构4层,建筑总高度24.6m,梁柱为Q345B材质,采用钢筋桁架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柱采用变截面箱型柱体结构:1层柱体截面尺寸最大,2~3层次之,4层最小;钢梁采用焊接H型钢。

3图纸会审及钢构件的深化设计

3.1图纸会审

在施工前,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审阅,熟悉图纸,为图纸会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核对各专业图纸,检查是否存在冲突或者模糊不清的情况,填写书面图纸会审记录,以便设计人员进行澄清及纠正,减少施工图中的差错,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找出工程的技术难点及质量管控的要点,编制详细的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

3.2钢构件的深化设计

钢结构构件在下料加工前,需根据各个专业施工图对构件进行再次细化设计,结合钢结构设计、施工规范要求,且要考虑现场安装操作的可行性,对钢结构的每个构件进行细化。钢构件的细化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工作。

3.2.1对构件进行编号

一般来说,构件加工成型后,其构件数量较多,以本项目为例,加工成型后的钢构件达1200件,由于厂房柱距相差不大,部分构件的尺寸几乎一致或仅存在微小的差别,在加工或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构件的漏加工、多加工,继而导致安装错误,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在深化设计前必须对厂房的构件按楼层逐个进行编号。

3.2.2根据构件的安装位置,细化连接板的焊接及开孔位置

在结构专业图纸中,构件安装位置往往已明确。根据构件的安装位置及其腹板的厚度等,细化每个连接节点的大样图,准确标注出连接板的焊接位置及螺栓孔位。螺栓孔孔径只比螺栓直径大2mm,如加工位置误差超出2mm,则无法进行安装,所以连接板及螺栓孔位必须准确无误。

3.2.3确定构件的拼接

施工现场的焊接工人技术水平、焊接设备及施工条件与专业加工厂相比均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场的加工、拼接质量难以达到专业加工厂的水平。为保证主要构件的加工质量,在运输、现场安装环境及吊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结构较为重要的立柱等,特别是要求严格的一级焊缝的施焊,尽量在工厂内完成。本项目中厂房立柱最大长度为25.14m,钢立柱在工厂内拼接成整体,运输到现场安装。

4钢构件加工

4.1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材质及性能:原材料进场后需进行各项检测,其材质、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的规定[1]。外形尺寸:钢材厚度等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外观质量: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允许负偏差值的1/2[2],钢材端边处不得有分层、夹渣的缺陷。

4.2加工焊接质量控制

严格按图纸放样下料,在加工焊接过程中要注意考虑焊接温度影响、拼接成型后的变形控制。钢构件在工厂内的焊接大部分采用自动埋弧焊,个别部位及拼接点需要人工焊接,焊接所采用的焊条、焊接方法与焊接材料应相适应,焊条应符合GB/T5117—2012《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的规定[3]。对设计、规范要求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射线或超声波进行探伤检测,焊缝的外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4.3调直防腐质量控制

构件拼接后的变形应进行矫正,采用火焰矫正的温度值应控制在750~900℃,同一部位加热矫正不得超过2次,矫正后应缓慢冷却,不得浇水降温。矫正后的构件不得有裂纹、凹陷等损伤。构件防腐涂装应在构件焊接检查合格后进行,涂装前应对构件表面的油污、锈斑锈点、毛刺等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及时喷涂防腐涂层,涂层施工时的温度宜为5~38℃,相对湿度以≤85%为宜[4],涂层的材料、遍数、层厚应符合设计要求。喷涂完成后及时恢复构件的编号标注。

4.4钢构件成品存放及运输

成品存放及运输应防止变形。存放场地应平整、干燥,并设置垫木,使构件放平、放稳。当多层叠放时,各层垫木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5安装质量控制

5.1基础地脚螺栓安装质量控制

地脚螺栓的安装精度是影响钢立柱安装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多数情况下,钢结构安装由专业队伍完成,其测量放样由专业分包单位进行。由于聘请的测量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测量仪器设备的差别等,测量精度有时难以达到安装精度的要求。因此,在施工中,总包单位必须对专业分包的测量结果进行严格复核,经过不同测量员、不同设备的测量复核,确保测量放样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地脚螺栓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在螺栓安装前,先对桩头竖筋与箍筋进行点焊接加固,采用短钢筋将地脚螺栓与桩头竖筋焊接牢固。在承台混凝土浇筑中,由专人负责跟踪检查地脚螺栓情况,如有发生偏位,必须进行处理。

5.2主体结构安装质量控制

5.2.1钢立柱安装

清理基础承台及地脚螺栓,在承台基础上测量放样出建筑轴线,通过调整钢立柱柱脚中线与建筑轴线的距离,使钢立柱安装位置准确。混凝土承台面平整度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精度,因此在承台混凝土浇筑时承台完成面要比立柱底板低5cm,采用螺母调平法将钢柱底板标高找平[5],相对于传统的支垫法调平钢柱底板做法,其操作简单、精度较高。在立柱安装前,在钢立柱相邻2个面的柱顶和柱脚位置标注出中线位置,用油性笔做好标记。立柱安装到位后,采用2台全站仪在2个方向同时观测立柱中线,然后根据观测情况调整,当柱脚与柱顶中线一致时,表明钢立柱已垂直,拧紧螺母后松开吊钩。

5.2.2钢梁安装及柱脚灌浆

钢结构安装比较理想的顺序是从中心往两侧安装,这样有利于减少安装的累积误差。但通常情况下,受到工期、安装环境条件的影响,钢结构一般分成几个单元进行安装,然后再将几个单元连接在一起,最后形成整体,这对构件的加工、安装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中钢结构厂房分为3个安装单元,每个单元独立安装,最后连成整体,为确保安装精度符合要求,在第1层主框架梁安装完成并经测量无误后,再用无收缩的高强灌浆料填充钢立柱底板与承台间的空隙,最后再继续安装其构件。

5.2.3螺栓安装质量控制

钢柱与主梁、主梁与次梁的节点腹板一般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腹板的连接接触面不得涂刷防腐漆,在安装前应将腹板接触面清理干净,螺栓孔在安装过程中不得采用气割扩孔,螺栓拧紧后,外露螺纹应符合要求,螺栓的一端垫片数量不得超过2个。高强螺栓在使用前应检查其合格证和复试报告,终拧后应该逐个检查其扭矩,超拧的需要更换。

5.2.4梁柱连接节点焊接

主梁的上、下翼缘与钢柱节点采用坡口电焊连接。在梁柱安装完成并经校核合格、高强螺栓拧紧、其扭矩检测合格后开始焊接。梁柱节点焊接采用手工施焊,手工施焊的质量问题比较多,如咬边、夹渣、气孔、裂缝等,特别是在现场条件不良的高空施焊质量更难以保证。因此,在施焊前,必须清理干净焊口表面,焊口不得有锈斑、油污等,选择技术水平较高的持证工人,先进行试焊接,然后对焊缝进行探伤检测,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焊。

6结语

综上所述,钢构件安装质量是建筑物质量的重点控制内容,钢结构安装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比较系统的问题,每个施工环节质量的好坏都将影响下一环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精心策划,严格把控,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牢牢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整个钢结构厂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S].

【2】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GB/T5117—2012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S].

【4】JGJ/T251—201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S].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新工科;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1本科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迫切需求

为了应对新经济的挑战和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我国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新工科建设重大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及首要要求也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既是“以本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1-4]。新工科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变化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尤其是对于工科专业,面向产业需求及特色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5]。本科毕业设计(以下简称毕设)作为大学生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要求本科生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基础理论学习到动手实践并将所学理论知识熟练运用,是本科工程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是,常规的本科毕设教学模式及实施过程,无法有针对性地面向产业需求及应用背景、学生本人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实践环节薄弱,校—企、跨学校、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还未普遍实行,导致本科生实践水平欠缺、毕设质量下降。

2焊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分析

本科毕设是高等教育中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育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然而,现阶段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仍存在实践水平欠缺、工程经验不足、毕设质量下降的问题。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和分析了影响本科毕设的主要因素。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本科毕设选题与产业需求脱节是无法达成毕设目标、影响毕业生质量的主要原因;此外,对毕设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本科毕设质量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部分已经进入毕设环节的学生态度不端正,对毕设的认知停留在得过且过的水平上。此外,指导教师对本科毕设的开展未尽全力[6],对毕设所取得的成果不检查、不把关,相关部门也未认真监督并执行相关政策。

3焊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建议

首先,在统一本科毕设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高等学校的本科毕设质量,分析影响本科毕设质量的因素。其次,针对本科毕设不同环节的特征,相应地提出本科毕设不同环节的实施方法,并就校、院、系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措施提出改善建议。再次,在完善不同模式培养规范的基础上,创新本科毕设教学模式及实施方法,开展跨学科、跨学校及校企联合培养,验证其可行性,并尝试开展不同时间段的本科毕设开启时间。最后,通过对比不同培养模式下的本科毕设质量,验证不同培养模式的适用性,优化本科毕设管理过程及实施方法,促进本科毕设质量的提升。新工科建设时期,为了达到本科毕设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现阶段毕设质量低的问题,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庞宏[7]、郭玉献等[8]、赵莹[9]在分析本科提出从指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部门的“管”三个方面入手,严格把控本科毕设的各环节,确保了毕设效果。陈姝[10]、花军[11]、李克勤[12]、陈荣生[13]等通过对校企合作、校院合作指导工科毕设的模式进行了探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有效提升毕设质量。王玉勤等[14]提出建立过程、成果的本科毕设评价体系,促进毕设质量的提升。此外,龚晓嘉[15]、陈悦[16]等还提出通过升级校内外教学平台、提升师资队伍新工科教育能力等途径,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结合现阶段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毕设的特点,通过综合分析影响本科毕设质量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本科毕设不同环节的实施方法,创新本科毕设教学模式,促进本科毕设质量的提升。具体措施如下:

3.1分析本科毕设质量影响因素,完善本科毕设质量评价体系。对比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同一批次及不同批次学生的本科毕设质量,分析高等学校本科生生源质量对本科生知识理论体系及本科毕设成果的影响。研究不同高等学校的学习风气、教学质量和本科毕设管理流程对毕设质量所产生的影响。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对比本科毕设成果的质量和数量,统一本科毕设质量的评价指标,并综合评价各高校本科毕设的质量。

3.2针对本科毕设的不同环节,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针对本科毕设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及办法,主要包括选题环节所涉及的学生基础、兴趣爱好及产业需求,毕设过程涉及的管理流程制定、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对师生的共同督促,毕设答辩所涉及的答辩报告检查、毕设论文审阅、毕设成果鉴定等。每一个细化的流程管理的措施及方法应有所不同,只有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有的放矢,提升本科毕设质量。

3.3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个人发展的本科毕设模式创新。面向产业需求及应用背景、结合学生本人的基础及兴趣爱好,探索跨学科、跨学校及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及新途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水平。另外,针对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灵活安排本科生导师与学生的互选时间及本科毕设的起始时间,探索非固定时间阶段的本科毕设新模式,通过对比不同培养模式的本科毕设质量,验证不同模式的适应性,促进本科毕设效果及质量的提升。

4结语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8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高智能型的电子电器产品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这就使得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以及每个家庭对电子电气技术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技术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实际操作技能。这样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才能生产出符合人类需求的电子电器产品。要培养出既牢固掌握电子技术知识、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电子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不容推卸的重要责任。因为高职院校要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必须开设电子技术专业,承担电子技术教学。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和新器件不断涌现,也开始丰富着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再加之包括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电子技术教学的各方面条件已然成熟。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必备的电子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全面发展的电子技术人才。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的现状

虽然高职电子技术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来看,这门学科的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实践教学条件落后。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少学校在积极进行扩校和扩招,所以很多高职院校都将有限的经费投入进新校区建设,几乎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更换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所以不能建立多功能一体化的专业实验室,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验、实训能力。教学内容单调重复。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没有细化培养方向,学生坐在统一的教室中接受一样的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理论脱离实践。教师只顾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却没有指导他们如何用于实践,学生虽然知道装接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的过程和步骤,但是实际操作中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到实处。

如何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基础,开展高职电子技术教学

现阶段,高职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课程设计、课内实验、课堂实训以及毕业论文等方式完成的。随着近些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学校的教学资源开始变得紧张,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等几乎已不能满足高职扩招的需求。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改善传统的能力培养模式。首先,课程设计应该综合电子技术专业的所有基础知识,科学、合理地选择能够体现出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性强的项目,禁止学生生搬硬套地照抄照搬课本知识,而应该选用不同的灵活的设计方案;其次,电子技术专业课内实验应该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和演示性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实验环境,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分析实验数据;再次,在课内实训方面,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贴近生产实际的项目,让学生逐步摆脱理论教学的思想束缚,培养他们能够以企业生产的角度和眼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日后走上社会进行生产实践打下基础;第四,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学生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尽力删除那些过分理论化的题目,使毕业论文既体现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体现所掌握的实践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我们都知道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主要是在电子企业从事电子设备操作、电子产品装配等工作,并参与到相关电子产品的开发和测试工作中去。就业范围比较宽泛。这些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不同,再加之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有不同的兴趣。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有必要仔细划分能力培养方向。如今,已经有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学习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划分了实践能力培养方向,例如电子产品维修检测、电子产品焊接、电子产品硬件设计、电子产品硬件开发等方向。这种细分培养方向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使学生形成熟练的专业技能,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设备等资源,还能使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合理搭配,有效减少就业时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这可以促使毕业生都能找准就业岗位,并实现顺利就业。

诸如电子产品的装配、设计和调试等实际能力的培养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内实训和实验来实现的,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教学计划所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远远不能达到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的。为此,教师要提供合理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练习电子产品制作和焊接,以及电子产品的软硬件开发,以此来锻炼他们的专业实际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实验开发环境,在电子仪器仪表的借用、电子元器件的选购,以及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此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开发环境。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职业技能比赛,这些比赛可以促使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并加快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大力鼓励本校学生参与各级职业技能大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检验了他们实践技能的培养状况,由此来逐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大力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同时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统一起来,追求学校课堂与企业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工学合作培养模式是近些年来出现的、当前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它不仅可以考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少高职院校已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对于一些师资力量较薄弱、实验实训条件较落后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一条捷径,不但可以运用企业、工厂的实际环境来培养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保障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双证”制教育是指职业院校按照标准和岗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实训、实习,使学校教育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完成学历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经学校和职业资格鉴定机构考试鉴定,成绩合格并取得规定学分以后,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了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的“硬件力量”会大大增强,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些证书见证这些毕业生的实力,从某角度上而言,实施“双证书”制,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