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政府部门进行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的水平,发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这种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环境污染和资源高消耗为代价,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甚至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对全国182个城市进行的水质调查中显示,水质较差占到了40%,水质极差占16.8%;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大量存在,固体废物排放量逐年上升;空气污染、沙尘暴、土地沙漠化、滥砍滥伐、饮用水污染等问题屡见不鲜,可以说我国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列入党章,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1.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

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早,经验丰富,与之相比,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我国首次召开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是在1980年;在2007年,我国颁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环境监测站已经达到2399个,相关从业人员5万余人,在饮用水、空气、噪声、生态等各个方面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我国在2008年成立环境保护部,各省级环保部门成立了专门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实现环境监测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工作的分离,进一步推动了环境监测机制的建设,为推动环境监测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

(2)加强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立法工作

2007年,我国出台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对于环境监测中的管理规范、执行标准、处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界定,为我国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近些年中央财政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国家对县级监测站进行补贴,促进了地方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和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也提高了对国外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力度,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2.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水平不高

我国一线城市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很高,设备先进,国内有多个高水平的监测实验室,但我国很多县级监测机构的监测水平参差不齐,监测设备落后,监测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监测技术手段单一,监测站的总体监测水平不高。我国多数监测机构的资金来自国家财政投入,资金渠道的单一导致监测机构的设备和技术更新比较慢,实验室条件无法达到资质评审标准,监测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不高,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县级监测站的监测技术水平,导致监测数据的质量不高。

(2)环境监测的技术人才不足

尽管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人才逐年递增,但因为我国监测机构多数还是事业单位编制,由于编制名额限制的原因,近些年我国监测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技术人员的编制名额并没有明显提高,所以监测技术人员的数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很多偏远的县级监测机构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较差,监测人员工作辛苦,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经常出野外,但监测技术人员收入比行政管理人员的收入低,严重影响监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环境监测人才,从业人员的学历和技术水平有限,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能力不高。

(3)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和规范,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是监测单位技术人员的工作依据和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这些标准和规范需要监测机构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执行,很多监测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相当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监测能力和理论知识,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4)应急机制不完善

近几年,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滇池蓝藻事件等,这些事故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不仅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了较大范围的恐慌。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监测应急机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因为应急能力不足,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措手不及,无法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目前中国的应急监测设备由于分析成本高、精度低、数量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监测部门缺乏有经验的应急人才,平时的应急演练不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监测部门就会陷入被动。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

(1)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基层监测站的监测水平

加强对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的资金投入,保障基层监测机构的运行经费,提高基层环境监测机构技术人才的福利待遇,为基层监测站配备先进的设备。加强人才培训,为技术人员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让基层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先进的监测技术。制定完善的薪酬体系和奖励考核制度,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完善应急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制度,认真贯彻相关法律和行业规范,加强应急准备工作,建立职责明确、协调有序、反应迅速的应急组织机构,各省级环保机构应设立应急小组,应急小组应在突发事故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应急物资配备到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及时、准确、高效的控制各类污染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和负面影响。

(3)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

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改进,监测设备更新换代很快,监测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各监测机构应统一管理,严格按相关监测标准进行操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质量控制体系,避免因标准不一致造成监测数据互相矛盾,并由国家环保部门统一监测数据和信息。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持,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环境监测已经成为政府部门进行环境监控、监督、决策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黄海.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7(19):172+174.

[2]万喜喜,吴万秀.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5):129-130.

[3]陈连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7):120-121.

[4]李学仕,张淑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127.

[5]吉军凯.我国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2.

作者:王琪 邢昱 单位: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