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调查

1.学生主流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多元化思想侵蚀作用明显。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由调查结果可知:81.09%的学生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肯定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作用,能够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否定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但是,也有16.90%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多元化思潮侵蚀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这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多数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理想迷失现象需高度重视。

邓小平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表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意义重大。调查结果显示:59.85%的学生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能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的作用,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也有40.15%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充满疑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也不能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甚至有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和他自己理想的实现没有任何关系。这充分表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一定程度的理想迷失现象,关于共同理想的教育应该加强。

3.多数学生能够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但在日常生活践行中存在偏差。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调查显示:88.73%的学生对民族精神表示认可;92%的学生认为当前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86.61%的学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或者比较自豪;83.00%的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果中国遭受外敌侵略,81.0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军;70.90%的学生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钓鱼岛问题;93.00%的学生认为不应采取过激形式表达爱国。说明当前大学生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民族精神认同度较高,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民族精神表现地更为突出,这些非常值得肯定。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很难处处想到国家,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停留在口头上,民族情感单一化、形式化,甚至有时在表达上不够理性。这些充分说明,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大力弘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4.多数学生坚定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但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目前我们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当先的时代精神。调查显示:92.25%的学生认同“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59.15%的学生认为是“创新、迎接挑战”;11.97%的学生认为是“学好课本知识”;7.74%的学生认为是“充分利用好生活学习时间”;3.80%的学生认为“懂得报恩,诚信等”。在“如果你创业失败了,你会?”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32.39%的学生选择努力进行二次创业,63.38%的学生选择积累经验,等待时机;4.23%的学生选择不再创业,恪守本分;没有人选择“自暴自弃”。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坚持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但有少数学生还没理解改革创新精神的深刻含义,在实践上还不能很好地践行。有认识无行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部分大学生创新意识弱,创新能力尚需加强。

5.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认同,但知行脱节现象依然存在。

树立正确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调查显示:75.35%的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表现出高度认同。对“如果您捡到一个装有巨款的包,您会归还给失主吗”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有72.53%的学生表示一定归还,4.92%学生表示不归还,22.53%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在回答“您对诚信是为人处事中的一种重要品质的态度”时,高达77.46%的学生表示“非常赞成”,19.01%的学生表示“比较赞成”。在对“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你是否会主动让座”的调查中,选择“会”的占85.91%。在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知行脱节的不良现象,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一元主导与包容差异相结合。

坚持“一元主导”,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摄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特征明显增强。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多样化价值观,才能形成一致的文化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才能进一步巩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基础。坚持“包容差异”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同时,不能简单地用主导性排斥多样性。应以主流价值观为引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扩大认同、增进共识,努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2.理论灌输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必须充分认识到理论灌输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客观上我国社会中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价值取向同时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存在着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从主体视角出发,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灌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个体自觉行为,必须从外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进而让受教育者通过理性认识、科学评判、思想内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重视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是实践。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仰承校内正规、正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是经由社会的、实践的教育方式来塑造,而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实践育人。只有把理论灌输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把思想观念转化成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知、内化、外化和固化。

3.整体教育与分类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使之成为大学生共同的思想价值基础;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形势和大学生不同群体特征、专业特征与个体特征进行分层次教育。一是因群施教。根据不同群体的具体特征及特殊需要,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二是因业施教,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三是因人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合理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进行跟踪式培养,搭建学生与教育者深层次沟通的互动平台,实现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4.纵向进行与横向合作相结合。

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通过不同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分阶段的纵向教育。以大学本科生为例,可在一年级侧重行为养成、典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在二年级侧重创新教育;在三年级侧重成长反思教育,引导学生反思成长历程,明晰发展方向;在四年级侧重职业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国家、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实现校内各教育要素的横向联动。要从体制入手,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以及一线辅导员队伍横向连动,利用各种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在课堂中,渗透到学生的宿舍、班级及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着力营造时时有教育、处处有引导、事事有关怀的良好育人氛围。如此实现纵向进行与横向合作的衔接与匹配,达到合力施教的效果。

5.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应把先进性教育与广泛性教育结合起来,既鼓励先进又着眼多数。一方面,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的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先进分子的自觉行为实践。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先进分子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实现以点带面,引导大学生整体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首先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容上的主导力。这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实现从理论到教材的转变,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实现从教材到教学的转化。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入脑入心。

2.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人的培育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丰厚土壤。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3.融入对学生的管理制度。

大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发挥着指南、导向、约束、激励和惩罚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规章制度、组织纪律等管理制度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力,以此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途径。这需要:第一,在制度制定中,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这是基本前提;第二,要落实管理制度,这是关键。落实管理制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4.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一方面能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理解,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增强方向引领、生活指导的自觉性。

5.融入学生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

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结合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渗透于党团组织、社团活动、班级工作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让他们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价值判断、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能力,确定正确的价值目标,规范自己的价值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凝铸教育合力。只有坚持科学的原则,采取科学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深处。

作者:冯宝强 单位:石家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