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助学中培育社会实践能力的体会

勤工助学中培育社会实践能力的体会

1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岗位人数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和学院《学生勤工助学实施办法》的要求,基础医学部形态学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对勤工助学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以及每周所需的工作时间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定出工作职责和岗位数。中心勤工助学主要参与10个教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和安全、卫生工作,需聘用5人。由于医学院校学生学习任务重,每位学生每周勤工助学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小时。中心的仪器室、标本陈列室、实验准备室和办公室则由中心教师自行维护管理,不给学生增加工作负担,这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动、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

2规范程序,“阳光”招聘

在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基础医学部领导下,中心成立了“5人招聘小组”。根据勤工助学有关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应聘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地点手持岗位申请表和身份证入场,缺席者视为自动放弃。在招聘小组全体成员和应聘学生双方全部到场的情况下进行“阳光”招聘。

3竞争上岗,特困优先

由于申请中心勤工助学学生主要为大一学生,而且申请人数多,岗位少,通常为7~8∶1。在招聘时,首先由招聘小组人员宣读学院有关勤工助学规定,并就中心勤工助学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强度和运作方式作以说明。然后,应聘学生逐个就自己的家庭成员、经济来源和收入情况以及致困因素作2~3分钟陈述。最后,应聘学生全部离场,招聘小组对每位应聘学生的家庭状况和致困因素逐一进行对比、筛选,而后拟定岗位候选人(另确定一人作为候补),经中心招聘小组成员签字后报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示。无异议者由中心通知到岗报到。在招聘过程中,招聘小组集体把关,杜绝各种人情关系,把岗位定给那些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尤其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来自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重灾区学生。

4责任到人,强化考核

中心本着育人为本的原则,把勤工助学作为一个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平台。在勤工助学工作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责任到人。中心对每个教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维护和安全、卫生管理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并将工作任务和包干区责任到人,但尽量避免让学生从事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如攀高、接触有害试剂、搬重等作业)。另外,由他们自己推选一位小组长,负责召集、领班,并与中心教师保持工作联系。

(2)严格考勤和考核制度。学生每次来中心工作都有记录,每周工作两次,每次两小时左右。组长持有实验室钥匙,学生可根据学习情况自定业余时间来中心工作。

(3)中心教师对勤工助学工作经常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其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中心在年底评出一名工作成绩较突出的学生,由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给予表彰和奖励。

(4)中心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岗位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5平等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到中心勤工助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城镇贫困家庭,他们工作勤奋,但多少带有自卑感。中心注重培养他们“立志自强”的精神,具体做法有:

(1)中心给组长配有实验室钥匙,每周勤工助学时间由他们根据业余时间自定,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度,有利于调动他们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中心的仪器室、标本陈列室、实验准备室和办公室均由教师自己维护管理,未给学生增加工作负担,在工作中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

(3)中心教师注重与学生保持沟通,除工作之外还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等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相关问题;而且也尽量让他们参加中心的集体活动,通过平等的互动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勤工助学学生把自己当作中心的一员,从内心深处认为,那是“我们中心”。

6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体会

在勤工助学活动中,作为用工部门,不仅要为学生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体现社会的关爱,把“育人成才”作为首要任务。因此,中心始终把勤工助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育人的舞台,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由于招聘过程规范、透明、公正,其公信度和满意度都很好,既为学生今后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了一次模拟训练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2)几乎所有的应聘学生都有一个共识:把勤工助学作为锻炼自己社会实践能力的平台。应聘时学生不仅介绍了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和致困因素,有的学生还介绍了自己在校外勤工俭学的感人经历,有些应聘学生当场就主动提出放弃,把岗位让给更困难的学生,其场面震撼人心,使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教育。

(3)在勤工助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4)以育人为本,关心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克服“打工仔”的自卑心理。中心的一些做法,如工作时间由学生自定,给他们配有实验室钥匙,给予他们信任和工作主动权;师生共同承担中心的实验室维护、管理工作,建立起了一种平等、互动、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加中心的一些集体活动,多关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帮他们解决相关问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中心的一员。

当然,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譬如:勤工助学岗位少,有相当数量生活困难的学生无法得到扶助解困;勤工助学学生得到的月资助金额偏低,难以支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压力;另外,极个别用工部门对勤工助学学生缺少关爱,带有“雇佣”色彩,甚至自己的办公桌椅都要让勤工助学学生来打扫,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以使勤工助学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孔群 朱再满 姚建设 虞枝生 邢德才 周鸿铭 单位:皖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