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医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摘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丰富学生生活的第二课堂。开展医学专业技能型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医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医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该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提出加强“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策略。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医学生;育人功能

自1997年以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作为育人功能的载体,丰富发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济宁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暑假服务队一行11人深入曹县韩集镇基层一线开展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医疗、教育、调研、文化等多项服务,高校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得到韩集镇中心卫生院的认同和赞誉,逐步形成服务队特色。

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1宣传方式和力度不到位,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宣传方式上,有很多高校仍采用保守传统的宣传方式,这种宣传方式间接、传统、单一,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媒介直接的作用,传统的宣传方式需要层层下发,若中间环节出现差错,将会导致通知不到位。社会实践前,学校会组织开展历年经验交流,但是缺乏宣传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国家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政策,导致缺乏宣传深度和广度,也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因不了解政策和认识不到开展社会实践对个人的积极影响,而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服务队普遍会通过通讯、简报、微信、微博等形式对服务内容进行宣传报道。但通过电视台、新媒体、头条、抖音、网络视频等新形式进行宣传的方式较少,缺乏深度报道。社会实践后,容易忽略总结与宣传,关于活动后期的材料整理,一般情况集体可采用PPT成果汇报、班会,个人上交实践心得和总结。如果过于重视社会实践本身,而忽略总结,长此以往将会影响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1.2服务周期短,服务人员少

从服务时间上来看,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周期具有临时性和短期性,一般情况是5~7d。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具有专业课多、学习强度大的特点,低年级学生有积极性和热情,但是专业知识匮乏;高年级学生虽然专业技能提高,但面临学业、实习见习、考研就业等方面压力,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的次数不断减少,甚至不再参加任何社会实践,导致很多医学院校的志愿服务活动都缺乏持续性。学院在组建服务队时,一般采用两种组建模式,一是重点团队培养的活动模式,二是精英化的活动模式。这两种活动模式主要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表现突出的同学参加实践活动,成员为8~12人,难以满足普通同学大众化的需要,不能达到普遍育人的效果。

1.3社会实践缺少医学专业技能,服务质量较低

从服务质量上来看,医学生社会实践大多局限于测量血压血糖、医院导诊、健康调查问卷发放、普及传染病等健康知识常识等,这些活动虽形式多样。但内容简单、较为基础,专业特色不鲜明,降低医学专业服务的质量。开展过程中容易忽视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导致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逐步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实践的服务质量和育人功能。从服务效果上来看,学生深入农村基层,普遍得到认同和赞誉,但是仍存在服务行为不被理解,被认为是作秀或带有目的性开展服务活动。

2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高校医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国情、增长专业技能、奉献基层社会、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关键的作用。

2.1有助于学生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医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关注民生大计,了解国情、乡情、社情,提高学生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理解。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攻坚克难,感悟社会责任,在服务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2有助于提升医学生专业素养

对医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狭小的学习时空而延伸拓展到校园、校外、社会结成超大时空,由原来单向的获取知识内容转变成为医学生全方位发展,医学生作为专业技能较高的群体,对推动医疗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服务队利用医学专业技能跟随查房、体检,服务于中心卫生院患者;为群众测血压血糖、心肺复苏,开展夏季流行病及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提升基层群众健康卫生预防等。通过走访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调研新农村经济建设、医疗、教育,提升基层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从社会实践中提升医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从人民群众中学习,应用所学服务社会。

2.3有助于高等教育发展,丰富思政教育的实践内容

对医学高校而言,社会实践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医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而且是促进医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培养医学技能的重要课堂。

2.4促进学生社会化

医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社会实践是个体通向社会的桥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融合,缩短社会化进程,社会个人双向收益,为国家医疗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3提升医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的策略

3.1引入“服务学习”理念,专注医学技能型志愿服务

“服务学习”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提出,1990年《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中规定:为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促进学生的成长,学校、社区及社区内的服务中心需相互配合,将学生在学校所要学习的学术性课程与社区服务整合为一个教学单元,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的社区服务。医学专业课程紧、任务重,若能在志愿服务期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的医学技能型志愿服务,边服务边学习,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服务与学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专业化技能型的志愿服务。

3.2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建设学生党建专项服务队

学生党员不应该仅限于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党建思想引领志愿服务,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组成学生党建专项服务队。学生党员深入农村基层,整合资源,深入挖掘基层本地化、特色化的优秀党建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突出党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以党建强队伍、优服务、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3.3实践基地项目化长期合作,建设稳定的服务基地

服务队历经8天的服务时间,最后在韩集中心卫生院举行济宁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与韩集中心卫生院建立项目化长期服务基地。虽建立了服务基地,但是缺乏后续长期双方沟通与维护等问题。教育部一直大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医学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的资源,与企业、社区、医疗中心等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基地的类型,尽量解决志愿者无服务平台的盲区。

4结语

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人文主义情怀对医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更好的培养一名医者职业道德修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德育价值,促使当代医学生与基层农村有机融合,加速医学生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敏.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08,16(18):69-70.

[2]檀丽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价值研究[D].大理学院,2012.

[3]刘亚宁,刘美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J].科教理论,2018(6):203-204.

[4]周庆华.“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07(4):57-58.

[5]杨慧,王茹薪.“服务学习”理念及其在民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2018,5(29):90-96.

[6]靳烨.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支部[J].教育论坛,2019.

[7]朱开峰.河南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7.

作者:张东园 韩爽爽 王子豪 杨森 单位: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