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初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初探

摘要:随着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必须脱离国家政府的支持,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而言,由于部分事业单位自身管理水平较低,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受到阻碍。本文主要通过相应的解决措施改善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我国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扶持持续增加,为事业单位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基于相关政策的推行基础,优化运行内部控制机制是完善事业单位运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有效保障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开展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可以有效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根据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一、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能够对内部工作人员有效落实相应的监督工作,从而避免事业单位出现舞弊、贪污等现象,保障事业单位规范合理的开展经营活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不断提高风险防范以及管控能力。通过对事业单位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对业务活动展开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从而有助于发现具体实施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通过对不同阶段实施管控工作,有效保障不同环节的执行力度。此外,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运行而言,其公共服务性质使其财务数据信息除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以外,还需将其面向社会进行外部监督,从而保障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一)缺乏专业人员资源。专业人才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力量,需要对专业人才从思想认识以及专业能力上进行双重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存在内部控制相关技术人才资源紧缺的现象。导致专业人员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缺乏明确的认识,尤其是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由于缺少相对成熟的工作经验,导致内部控制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不足。其二,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都较大,而且其学历较低,对自身知识架构无法及时更新,对事业单位运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缺乏重视,从而使目前内部控制人才资源紧缺。总之,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缺乏专业人才资源,严重阻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防范风险能力不足。随着目前现代化智能技术的出现,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也出现一定的风险。有效防范风险是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而言,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事业单位对当前市场经济的变化缺少敏锐度,对相关的新闻信息、网络动态等缺少关注,其中的风险情况也缺少了解。没有设置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影响事业单位相关信息透明化,不仅降低了事业单位风险防范能力,而且阻碍了内部控制的运行建设工作。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具有复杂性,继而容易影响资金的实用效率。主要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干预机制不合理,不足以抵抗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同时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工作。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目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无法按照成熟机制内容的相关要求评估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从现阶段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现状来看,目前实施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以传统模式为基础形成,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理念不明确等问题。由于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制定没有按照具体的实施内容进行,从而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工作,同时对相应的审计部门的工作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审计部门工作开展需要绝对的独立性,部分事业单位对审计部门的建立不独立,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对优化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造成阻碍。

三、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提高相关专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从而有效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质量。其一,内部控制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定期培训。从思想意识层面帮助其深入了解内部控制建设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继而有助于内部控制人员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最终达到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其二,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知识的提升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交流活动,有助于内部控制人员得到更加专业的技能指导。其三,关于事业单位资金层面,审计部门需保障各项目之间的独立性,同时利用财务相关的软件对其财务收支审计作为重点进行,将相关数据信息录入系统,从而有效降低人力工作带来错误率。

(二)强化事业单位防范风险能力。强化事业单位防范风险能力是事业单位优化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增强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了解,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内部防范风险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能够进一步保障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等工作内容。其次,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应明确其标准,以事业单位行业的内部管理模式以及相关规定为标准高效运行内部控制工作。最后,项目合同的管理也是需要重视的一部分。合同的形式可以通过电子版合同的形式代替传统的纸质合同;合同的签订需要注意责任与义务之间的联系,通过明确责任义务的关系不仅可以避免纠纷事件,而且从根本上强化事业单位的防范风险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其一,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根据分析效果对内部控制工作及时做出相应的更新调整工作,从而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更加透明、公开,而且有效提升资金审计的质量。其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公开开展的形式主要产生以下积极性作用。一是保证当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二是保障事业单位监督工作运行的全面化,三是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内部控制工作的运行情况,四是避免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去向不明的现象,从而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不仅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而且进一步保障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权利。随着市场经济逐渐完善,事业单位想要提升自身发展需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导向,从而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因此,事业单位应利用自身资源改善当前内部控制运行环境,通过事业单位整体性的协作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同时有效实现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潘维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99-100.

[2]储为文,相姝楠,张一欣等.浅析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路径与对策[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8,165(09):32-34.

作者:劳超群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