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培养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理论知识落后于实践、考核译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导致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要求。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CBE理论,提出招录有行业潜质的考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整合知识体系、更新教师知识体系、创新考核评价方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CBE理论;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专业人才。[1]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三大特点。[2]综合性表示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体系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新兴交叉学科等专业学科知识;实践性表示旅游管理知识内容源自产业实践并服务于产业运营需要;创新性表示旅游管理知识体系具有面向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立足全球视野的开放性和创新性。[3]“能力本位教育(CBE)”理论,产生于二战时美国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在20世纪60年代被用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度参与和主导地位。[4-5]CBE理论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具体体现在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及企业或用人单位在开发专业课程中的深度参与。[6]CBE理论有机结合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践场所,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管理人员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利用企业的培训基地,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旅游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依靠人来完成;从人才的学历层次来看,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职业化和高要求,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新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人才的要求与挑选将更为苛刻,技能、形象、素质、语言等缺一不可。[10]目前旅游行业高速发展与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日益显著。一方面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不够,在毕业后不能立即胜任所从事的岗位工作,难以适应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导致学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是旅游行业,难以找到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再者,有不少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忍受不了从基层做起而转行,或者根本就没有意向在本专业领域内进行就业,使得多年的专业教育与人才的培养所做的诸多努力付诸东流。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认同度不高

由于目前旅游业就业门槛较低,同时,社会民众对服务行业存在偏见、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等,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普遍对本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尽管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缺口很大,就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11]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旅游需求增大,每年均会增加大量的专业岗位,这些专业岗位中,中、高级管理岗位人才极缺,使得一些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可观,不愁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后,将来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心仪的工作,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专业偏见,造成了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现象。如何提升专业的认同度,使毕业生能够留在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内就业,从而有效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

本科院校划分为普通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中,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大部分应型本科院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时,培养目标不明确,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能力本位”教育,而是沿用一直以来的办学理念,没有很好的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对于社会所需人才的规格、层次、能力掌握不够及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体制,不能适应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体系,培养计划一般2至3年修订一次,课程没有很好结合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难以完全满足外向型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在大一、大二年级,教学内容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与其它管理类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雷同,没有区别性。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根据对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很多高校设置的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普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12]63-65对本科实习生在企业实习环节的跟踪调查,发现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实习初期阶段的表现反而不如一些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即使有些学校强调实践教学,但是往往因教师缺乏企业的实际从业经验,在实践教学指导过程中,难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有所欠缺。

(四)理论知识落后于实践

高校目前主要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授课内容不能够紧跟酒店业、旅游业、会展业等发展形式,仅限于课本陈旧的知识体系。[13]88-93在授课时,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中,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主要从事的职业的要求、应具备的新技能等介绍较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度不足,理论知识落后于实践要求。尽管学校要求学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近3年出版的教材,但是一本理想的、高水平的教材在编著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采编与论证,由于社会发展太快,在教材出版时已落后于社会实践,因此,即使采用最新出版的教材,有些知识体系亦显陈旧。同时,由于部分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欠紧密,在进行教学时,可能传授的是一些社会上早已淘汰的理论知识,即使有些教师传授了一些前沿的学科知识,但是由于高校的实践条件的限制,不能让每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进行实践,致使学生技能不熟练,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五)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旅游管理专业要求毕业生有着很高的综合专业素养和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专业综合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需要聘请多位指导老师、专家或从业人员依据这些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考核评价,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由于学校经费与条件的限制,这种方式难以得到很好的实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基本上就是依据最后的试卷或实习报告结合实践表现作为最终成绩的评价依据,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出CBE的“能力本位”教育的宗旨,使得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六)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大部分教师多年远离企业实践岗位,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教师博士学位的比例大大增加,这些高学历的专业教师理论能力强,但是往往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与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升,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基于CBE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一)引导学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潜质的考生

高考志愿填报时,对不同的专业认识度不清晰,或者可能由于所考分数不高或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为了提高被心仪高校录取的机率,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部分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或者专业学习兴趣不够,或者心理有一定的落差,针对这种情况,基于CBE理论,要培养出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消除社会民众对从事与旅游等相关的服务行业的社会偏见;(2)教育部和各大高校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平台、抖音等多种媒体向社会、考生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将从事的专业岗位进行说明,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3)学校从招生源头做起,在进行招生宣传时,就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就适合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个性特质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理性报考,以便学校在招录新生时可以录取到真正具有行业潜质的考生;(4)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大力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努力将旅游管理专业做大做强,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品牌。

(二)调整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接轨

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业的专业岗位进行专项调研,针对旅游行业如酒店业、旅行社、会展业等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以“校企政互动、工学创交替”为主要路径,基于CBE理论,采用“行业、职业、岗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不断更新专业教材、紧跟行业发展、紧密贴合企业需求,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具有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些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具有企业各部门所需的业务知识、服务操作技能与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较强公关、交流、组织、协调、团队合作、自我调控、灵活应变与危机应对的综合能力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三)整合知识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对教学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来科学统筹与安排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必须掌握的通识性知识体系、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开设相应的礼仪实习、专业认识实习、餐饮实习、市场营销实习、旅游管理信息化软件实习、专业实习、会计实务实习与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并进行一定时期的酒店、旅行社、会展等上岗实习,着重提升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在实践环节,学校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同步,主动适应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综合型、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四)结合社会需求,更新知识体系

基于CBE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关键是有一批才智高、知识底蕴深厚、能力素质过硬的教师作为支撑,教师要能够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结合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为此,应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与团队协作:(1)在科学研究上,加大投入力度,以校企合作项目与共同攻关课题为依托,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2)在教学团队建设上,以学科带头人牵头,以教授治学为督导,形成传帮带的团队创新氛围,建设老中青梯形师资团队,鼓励不断创新;(3)在教学能力上,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结合行业动态与学科发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

(五)创新评价模式,重视过程考核与多元化考核

创新评价考核模式,重视过程考核与多元化考核,把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1)要评价教育教学的结果,即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后,对其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2)学生的自我评价,即学生应用相应的考核标准,检查自己是否达标;(3)保证好评价的科学性,把教学目标尽量细化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4)评价的公正性,聘请多位指导老师、专家或从业人员对学生实践综合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行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实现对能力与知识、操作与理论的双向考核,着重过程考核,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包括阶段理论考核、学习过程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

(六)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教师,必须具有从事与旅游相关行业从业经历或学科的教育教学背景,具备与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知识与能力,教师知识体系应涵盖所从事专业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行业背景或经验,对于实践经验有所欠缺的教师,可以鼓励其下到相应企业,积极融入行业协会,以便迅速地提升其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为此应该推行“实践教学主讲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对承担实践教学主要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培训和指导。教师通过深入企业半年或一年的实习,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与企业的实习,不仅可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在实际中了解到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最新需求,为自己今后教学科研拓展研究方向提供依据,只有专业基础扎实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旅游管理产业人才。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全球合作越来越密切,旅游业发展迅速,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根据社会对旅游人才的市场需求,以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特色,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综合能力为导向设置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作者:周子英 张雪婷 单位:湖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