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

摘要:在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下,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还应当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实践技能,具有良好核心素养。因此需要大力运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以此有效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基于此,该文将在阐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与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的教学管理问题,重点围绕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优化路径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管理

眼下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样逐渐提高。因此职业院校有必要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有意识地全面优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整体教学管理成效,才能为企业、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业优质人才。该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正确认知,同时也能够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优化提供必要实践指导。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1基本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通过结合具体工作岗位,引导学生在岗位实践中,深化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并可以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1]。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实际工作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教师在围绕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设置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下,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方式培养人才,可以有效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并达到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效果,将学生培养成企业与社会真正所需的优质人才。

1.2重要作用

1.2.1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岗位实践、社会实践进行深入融合,可以在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认知与理解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目的。相比于传统枯燥的纯理论式讲解,运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可以由此得到相应提高。同时在接触实际岗位并开展各种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2.2有助于学生落实职业规划

由于以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且学生难以直接接触真实岗位,因此往往会在职业选择以及职业规划方面感觉迷茫,对此缺乏清晰、明确的认知。而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体会工作的意义,将学习与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并真正了解岗位工作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与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学习,并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完成职业规划[2]。学生在工学结合中,通过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及时掌握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进行相应改善,可以保障所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工作,进而真正落实学生的职业规划。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现存问题

2.1管理理念创新性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中,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必然趋势。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主动开展教学改革,但其对于教学管理及其深化改革的重视力度则相对较小,投入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中的资金、人力、物力等均十分有限。因此在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不仅无法有效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成效,同时也不利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

2.2实训场地与基地建设不足

虽然工学结合理念已经得到了诸多职业院校的认同与支持,并通过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但仍然有部分职业院校缺乏与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在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与教师只想根据其对于企业发展情况的了解程度,及其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想法设计相应人才培养计划。此种伪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工学结合模式的灵活运用。因此使得职业院校所建设的实训基地数量极为有限[3],并且许多已建成实训场地还存在缺乏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等问题,受此影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真正提升。

2.3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

结合前文可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深化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因此也需要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以便可以全面掌握并精准评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质量水平。在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考察时,仅以就业率、优秀率等几个指标作为关键评估指标。而在监管学生专业学习时,则通常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实习通过率等。事实上,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也使得许多职业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随意性较大、管理范围相对片面等问题。难以真正发挥教学管理的应有效用,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改善。

2.4缺乏大量专业双师型教师

无论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大量专业、优秀的教师人才作为基础支持。但眼下大部分职业院校中缺乏充足的专业双师型教师人才,教师长期只在学校中开展教学工作,不仅鲜少真正参与岗位实践,缺乏较高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长时间脱离企业实践下,教师对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岗位要求也缺乏全面、清晰的认知理解,进而容易制定出片面、错误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虽然也有部分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但因其挂职时间较短、难以长期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学习,加之部分岗位内容涉及企业机密,因此教师难以真正掌握企业中的核心技术,并将其引入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以有效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教学管理工作内容本身极为繁杂,教师自身教学任务繁重,这也使得许多教师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优化教学管理。

3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优化路径

3.1积极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针对当前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问题,该文认为职业院校首先需要转变其传统教学管理思想,根据工学结合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并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企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岗位需求对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持续创新,使得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始终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吻合[4]。为此,学校一方面需要积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如学校官网、教师微信工作群等,加大对教学管理以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力度,使得更多的教职管理人员能够接触了解最新的教学管理思想理念,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正确认知。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有意识地培育教职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如学校可以通过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将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一并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中。并直接将考核结果和教师的自身利益,如职位晋升、奖金等相挂钩,以此有效调动教师的创新积极性,使其能够高度重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并为教学管理的优化积极建言献策,以此为全面优化学校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3.2加强实训场地管理建设

3.2.1引导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教学管理中,加强实训场地的建设与管理意义重大。其不仅是学校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有效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强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关键路径之一。因此该文认为,学校在建设实训场地、基地时,首先需要主动与各大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协同合作关系,在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共建与充分利用下,以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建立起相应的实训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在接触企业实际岗位,了解企业真实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下有效完成专业学习,并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将企业中采用的现代学徒制引入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在主动与企业进行交互下共同制订出符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学校通过围绕企业中的实际订单,将其转化成学生的学习任务,由企业中的优秀工作人员配合教师,根据具体岗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充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内容完成订单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专业优质人才。

3.2.2落实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优化

除此之外,学校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下,还需要适时引入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模拟出真实的职场环境,并配置好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学校也需要与企业签订规范的合作协议,对校企联合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学校与企业应付的职责、各自的管理范围等进行统一明确,以保障实训基地管理的规范化,避免在实际开展学校实训基地管理工作时,出现管理随意性过、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此外,职业院校也需要在主动与企业展开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成立专项教学管理小组,委派相关管理人员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全过程,进行严格、全面的跟踪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认真做好关于教学管理的各项信息数据的采集、统计整理后,及时将教学管理结果进行上报。使得企业领导与学校领导人员能够全面、客观地掌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情况,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决议。

3.3完善教学质量监管体系

3.3.1开发更多相关专业校本课程

为保障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学校还需要在对自身各项优势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充分利用下,加强与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开发出更多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校本课程。如学校可以根据企业以及整体行业的发展情况,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要求等,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并参考当前的岗位职业标准,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管理规则。如在财会专业中,学校一方面需要结合信息化时代下企业对于财会人才的需求,增设财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学生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中,通过上机操作的方式训练自身的财务电算化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精准地完成财务报表制作,并加深对财务工作的理解与认知。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通过根据财会岗位的职业标准,如职业素养、财务专业能力等,开展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使得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能够始终符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3.2全面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管理

在全面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管理工作中,学校需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实训成果,如可以将学生随机分成不同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项目,展开自主探究[5]。并通过评估学生的课题研究结果,有效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实训结果,帮助教师真是掌握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同时,学校也应当有意识地针对各专业教学要求,对教学质量评估制定出规范、统一的评估标准。如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学校可以将学生撰写英文应用文、使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等作为评估标准,使得教师可以按照规范统一的评估标准,日常反思和评估自身教学情况与教学质量,深入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下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管理工作。

3.4需培育双师型优质教师

高校在培育双师型优质教师人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对教师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考核,按照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标准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严把教师实践技能关,对实践技能考核不过关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惩处,而对于获得国家认定资质的双师型教师,学校不仅需要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对其进行奖励,同时也需要在职位晋升以及评奖评优中对其进行优先考虑,以此使得教师能够形成良好自我提升意识,主动加强个人综合实践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次学校同样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实际情况,定期分批次将教师送至企业中进行实训,使得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具体岗位情况并使得教师能够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更高的专业实践技能。要求教师主动将实训中了解到的企业信息、企业订单等引入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中,不断丰富相关教学资源,并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以充分践行工学结合。最后学校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与教学管理有关的专业培训教育,使得教师不仅可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全面掌握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与教学管理技术手段,主动配合相关管理人员有效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学生职业规划等均具有积极作用。而针对当前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性不足、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大量具有较高教学管理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人才等问题。职业院校在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主动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并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依托校企合作的形式加强实训场地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尽快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并主动培育更多优质教师人才,使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成效得以实现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蔡宗慧,郝帅.“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4):87-88,91.

[2]姜丽娟.高职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问题探析[J].知识经济,2016(23):175,177.

[3]张佳丽.从教学管理角度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人才资源开发,2016(20):46-47.

[4]周龙.试论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方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0):126-127.

[5]程涛,陈慧琴,周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6,3(25):6-7,31.

作者:陈奕帆 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