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毕业论文范例

工学毕业论文

工学毕业论文范文1

改革传统模拟型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导入企业真实开发项目,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就业岗位核心技能需求开展任务型毕业设计。完成具有时代特色和市场生命力的产品。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对实用型、即用型人才的需求;创建教师指导—企业论证—学生设计三位一体的教学链,形成市场—企业—学校一体化教学场,使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核心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企业真实项目背景下开展毕业顶岗和毕业设计,更加贴近中小企业的研发条件,紧扣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使学生的设计脱离纸上谈兵,更具有实战性和应用性。

(一)完善课程目标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此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在原有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项目;以实习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体项目人单位平台,与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开发合同》。在最后答辩中,包含了用户市场、企业对实际开发项目的认可度。通过答辩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完成课题项目的能力。

(二)建立毕业顶岗、毕业设计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改革单纯以学校为中心的毕业顶岗、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设置。以实践教学前期的企业与专业培养要求相匹配的对接项目为任务核心,有的放矢地安排学生到有利于项目完成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合理安排相关岗位的周期性轮岗。使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企业项目展开。使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任务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三)创建教师指导、企业论证、学生设计三位一体的教学链

企业项目,教师在理论方面给予支持,企业对市场调研、项目实施方案、企业实施能力方面给予实践能力的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实施,促使学生自主地积累相关的知识要素;三位一体的教学链,成为从市场到企业,从企业到学校的一体化教学场。对学生形成多视角、多方位的技术、实践能力的支持。

(四)开展实务导师型实践教学

企业项目的实施过程离不开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团队、学生的实践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开展实务导师型实践教学,引入企业专家与专职教师,针对性地围绕项目任务进行实践教学。实现“以点穿线、以线带面”教学效果。

(五)毕业设计成果向产品化、商品化延伸

企业项目区别于与教学模拟项目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企业项目完成最终要实现设计开发项目的产品化、商品化。以往教学模拟项目以完成开发技术策划、方案为任务完成目标。企业项目完成,要在此基础上,经历技术方案的生产性转化,规模效益性转化,直至实现产品的商品化为最终目标。企业项目的后续转化目标往往是传统意义上毕业设计无法论证和实现的目标。而这点对于毕业生实践能力与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相匹配尤其重要。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毕业设计可实现向产品化、商品化的延伸。

(六)改革传统的专家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毕业设计成果实现了生产性转化,规模效益型转化,直至实现产品的商品化转化,实现了对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多维度评价。评价体系从原有的专家型评价过渡到企业认同、行业认同、市场认同直至消费者认同的多角度评价。

二、实施“真题真做真应用”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在校企实际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典型意义的校企合作规范文件,包括合作合同模板,毕业顶岗和产品开发管理的组织规范,成果评价鉴定规范,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建立新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将学生设计成果与企业产品设计需求挂钩,综合考察设计质量与数量,将市场产品用户的评价和为企业实现的利润作为评价毕业设计教学成果核心指标,提交学生实际开发产品的效益报告。

(一)完善课程目标,提出并实施“真题真做真用”的毕业设计管理办法

在实施教改之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效果差强人意,学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表现为学生就业后,适应岗位时间偏长、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此次改革课程就是在原有基础上,要求毕业设计选题必须源自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展合同制、任务导向型毕业设计。即以实习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体项目人单位平台,指导教师承担项目责任人,与合作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合同》。设计成果最终转化为企业设计成果。通过答辩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完成课题项目的能力。实施中,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真用”的相关规则,修订了《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完成流程管理办法》,要求毕业设计必须“真题真做真用”才能通过考核,进而达到毕业条件。

(二)建立顶岗实习为合同制、任务导向型毕业设计相互联系教学体系

改革单纯以学校为中心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设置,以企业与专业培养要求相匹配的对接项目为任务核心,有的放矢地安排学生到有利于项目完成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合理安排相关岗位的周期性轮岗,使顶岗实习与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企业项目展开,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任务有机组合,成为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

(三)开展指导老师、企业专家团队围绕项目实现联合指导的实践教学

企业项目的实施过程,离不开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团队、学生的实践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开展以项目实现为结果的联合指导,有针对性地围绕项目任务进行实践教学。实现“以点穿线、以线带面”教学效果。

(四)考核毕业设计成果向产品化、商品化延伸情况

企业项目的后续转化目标往往是传统意义上毕业设计无法论证和实现的目标。而这点对于毕业生实践能力与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相匹配尤其重要。基于企业项目的毕业设计可直观地观察到产品在企业的投产状况,用户反馈情况,市场销售情况,后续改进建议等综合数据。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素材和评价依据。

(五)改革传统的学校单一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企业实际设计项目毕业设计成果实现了生产性转化,规模效益型转化,直至实现产品的商品化转化,实现了对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多角度评价。毕业设计效果也可通过企业付款额度,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度的综合量化数据。评价体系从原有的专家型评价过渡到企业认同、行业认同、市场认同直至消费者认同的多角度评价,使效果评价富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三、实施效果与持续改善

(一)教学形式从虚拟设计过渡到了面对企业用户的真实设计

毕业设计形式从虚拟的毕业设计形式过渡到了合同制、任务型的企业真实产品项目的开发,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市场环境下体验到了工业设计产品开发的真实流程。知道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面对用户、面对市场、面对企业生产能力和商业模式等条件开发适应的产品。学生面对企业的项目,设计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从学校标准为主转向学校标准与企业标准相结合,拓展了在传统观意义上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内涵,

(二)教学内容拓展到更符合企业职业能力要求

本项目实践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联系更加紧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也是当前本地区企业遇到的真实问题,包括对市场的认知、企业需求情况、企业研发状况、企业生产制造条件等基本涵盖学生就业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真实项目的亲历实战,体验到从项目论证、项目调研、实质设计、样机试制、营销策划、量产后的市场反馈、调研整合等一整套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并且通过一项产品的设计流程体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学习态度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

工学毕业论文范文2

1.1教师人员安排不合理

尽管我国相关教学大纲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应当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项规定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目前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高级职称的教师都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对教师知识的储备和运用要求非常高,青年教师由于工作不久,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时间较短,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与老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其次,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定位选修课,学校以及学院对课程教学的投入的精力和关注度都不够,更不可能为青年教师提供专项的进修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于高级职称的教师特别是教授而言,时间和精力的缺乏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而且还必须具备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教学工作。由于高级职称的教师特别是教授或是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工作,或者担负着行政领导职务,常常无法保证或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工作,特别是毕业论文设计还是一门选修课,教学的质量往往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1.2相关专业教材缺乏

教材作为承担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就全国范围内而言,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相关教材数量而言,专门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材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公共管理专业在国内开设较晚,加之相关高校对课程的定位偏差,直接导致了国内从事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编订的人员有限。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许多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教材往往采用政治学或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料,其内容缺乏公共管理专业所需的专业性、实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就仅有的几部教材而言,教材内容普遍存在滞后性和非针对性。在这些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材中,有的教材侧重于经济类管理,缺少针对性;有的侧重于政治学,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不能随国内外公共管理专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更新,许多方法和事例难以满足当前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要求。

1.3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目前,相对滞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着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现阶段,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仍未摆脱普通课程教学的窠臼,缺乏针对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自身特点的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局限于知识点的讲授,并没有注重通过将知识点的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实践有机结合,而是空洞的说教,一旦遇到具体的写作,学生就无从入手。因此,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仅仅停留和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第二,教学手段单一僵化。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应该结合公共管理专业和本科论文写作的双重特点,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而现在的教学仍然停滞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依旧单一僵化。教学、教材和课件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被动地依赖教师,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亦步亦趋的督促式指导,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当前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升的路径探析

2.1明确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

设置公共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应当依据教育部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各自学校自身公共管理专业发展的情况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目标。就目前而言,应当突出强调它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地位,引起师生们的重视。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总目标应定位为:“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结合顾客——学生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建立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质量目标,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高水平的知识运用、技能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和学术道德的培养”。①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在教师的教授和帮助下,通过学习了解毕业论文的基本属性和特点,逐步掌握如何进行论文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检索、论文的结构和撰写规范,论文的修改和论文的答辩等相关问题,最终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2优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针对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构成的现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一,针对教学和科研相对欠缺的青年教师而言。未来公共管理专业的青年将逐步实现高学历,科研能力将成为青年教师的强项,教学经验的不足可以通过逐步的教学实践得以弥补。因此,未来青年教师无疑将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的主力。而就现阶段而言,首先,高校有关部门应当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其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恰恰需要平时的摸索和锻炼。其次,学校、学院可以聘请校内外一些学历较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这些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不仅可以减轻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压力,而且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其二,针对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而言。老教师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参与到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来,对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而言,由于老教师承担着相对繁重的科研任务或行政任务,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校强制让这些教师承担这门课程,其教学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目前最优的解决路径是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参与毕业论文课程的教学工作,老教师更多的是对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而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到教学的第一线,形成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学梯队,既达到了锻炼教师队伍的目的,又扩大了学生与教师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交流的空间,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2.3更新专业教材内容

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材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不强,教材多侧重于经济管理类或政治学类教学,脱离了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为了改变目前教学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联系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高校,组织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编写不同公共管理专业领域的教材,提高专业教材内容的适用性。教材应当服务于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目标:首先,在理论层次方面上,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明确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共性特征和作为专业学科的个性特征。教材必须明确毕业论文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目标,并为教师的教授提供一个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学习论文写作的教材。其次,在实践能力方面上,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熟练掌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检索、论文的撰写规范,论文的修改和论文的答辩等相关问题。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实现将四年所学知识与实践问题有机结合,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4改进教学方法

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因此,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必须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运用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实践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使得教学活动逐步由“re-ceptive”向“creative”转变。专业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进行文献检索,相关论文阅读,思考分析,并将问题解决方案以小论文形式提交等。这一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能力的过程。”

工学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为进一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金融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在经济与管理学院领导的指导下,提出在指导教师选拔、论文选题、写作方式、论文撰写时间、答辩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方案如下:

一、认真执行学院指导教师选拔的改革方案

(一)实行双导师制

本专业拟在与金融企业密切相关的选题中配备校内外双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可针对金融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研究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令学生无论是在收集数据、调查资料和解决问题等方面,都会得到企业指导教师的支持,并得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指导,从而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这样,让校外指导教师从论文选题、开题和写作全程参与指导同时还要指导答辩,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论文应用水平,也可以令校内指导教师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大大提高了校内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但这一过程也需要配备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因论文的基本要求、框架、格式、书写规范等必须保证统一,这必须由校内指导老师来把关。

(二)校内指导教师跨专业公开选拔

在互联网与全球化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已出现趋于交叉的学术融合,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跨专业的选题倾向。为了更好地提升校内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与水平,本专业拟执行经管院在各专业进行公开选拔毕业论文校内指导教师的要求。此举还将有效地拓展金融专业教师的学术视野,并将极大地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

二、认真执行学院要求的写作方式改革

(一)现在的一人一文,可改革为多人一文

此种改革,仅适用于在校外集中实习企业实习一年的大四学生。条件:在同一单位实习,同一校外指导教师。人数不应超过三人。每人分工明确,共同答辩。论文要求要有相对充分的工作量,保证多人一文的每个同学的工作量与一人一文的同学的工作量相当。考核:明确分工,答辩中如对本人负责部分讲述不清的同学,毕业论文成绩为不及格。即一定要将集体成绩与个人成绩分开,以避免个别同学不认真完成自己分工的毕业论文部分,滥竽充数。

(二)现在的一人一文,也可改革为一人多文

如果学生在进入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前,连续获得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三个课程小论文质量为优,并将小论文冠以沈阳工学院之名进行公开发表,也可将其视为顺利通过毕业论文教学环节。

三、论文选题突出“干中学”

金融学专业本科论文选题目前以导师命题为主,学生选题为辅。今后拟作如下改革:第一,校内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及课题帮助学生命题,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研究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实现“双赢”;第二,校外指导教师根据企业需要和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命题,以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第三,学生在大创竞赛写作论文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如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产品创新与创意大赛等赛事,学生在比赛中已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创新性研究,完全可以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挖掘,通过成果的“升华”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第四,学生根据前期成果自拟题目,有些同学在写毕业论文之前,已经发表过金融学专业的小论文,如我校朱文奇同学在大四前已在正规期刊上7篇,完成可以将其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第五,学生根据创业实践自拟题目,通过“干中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年,金融学专业都有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这校的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分析其融资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当然,这类毕业论文不能写成心得体会,要写出一定的理论深度。

四、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可提前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目前主要安排在第八学期,提出实习的学生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改革后可作如下安排:第一,在大二下学期开始尝试与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有关大创竞赛、科研方向、创业实践的沟通。也可提前在大二上学期试行专业导师制,大二下学期开始确定研究方向,利用暑期进行实践。第二,大三上学期基本明确方向和课题,可提前进入论文选题、大纲和论文写作,大三下学期即可完成论文初稿。如通过学生大创竞赛的选拔,成功晋级决赛并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成绩,毕业论文免予答辩。第三,进入大四就可有针对性选择实习单位,对论文进行实证,如配合校外指导教师,使学生毕业论文与实践结合更紧密。第四,答辩实践改革,可考虑在第八学期,或第六、七学期,也可以在学生大创竞赛决赛现场的答辩内容作为毕业论文的答辩环节。

五、答辩方式突出

工学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毕业设计教学;化工;本科

1引言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指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于培养地方性应用型本科人才[1]。黄山学院地处安徽南部著名旅游城市黄山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化学化工学院按照学校定位,努力培养与地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为确保化工人才培养质量,自2010年来,化工专业论文(设计)都是在实践或者实验中完成,从反馈情况来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更好地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笔者对近年来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黄山学院化工专业的师资、生源、办学定位和其他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黄山学院的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可以为同类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毕业论文(设计)认识不足。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认识不足。相当部分学生不能明白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只是把毕业论文(设计)当成一门普通的课程。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设计)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浑浑噩噩地对待毕业论文。

2.2部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分配不尽合理。尤其是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地方性普通院校的各专业有相当多的学生打算继续深造[2]。例如,我校20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共有69人,其中有47人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参考率为68.12%。研究生的笔试和面试都要耗费学生极大的精力,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在上课、考研复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之间分配时间,导致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紧张,论文质量下降。

2.3论文(设计)工作流程不够合理。总体而言,目前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小瑕疵。例如,近几年的毕业论文中有些论文题目比较空、比较大。出现这种情况有相当部分原因是论文(设计)工作流程仍然存在瑕疵。按照学校的规定,当年的11月份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上报学校经专门学术机构审核通过后,由教务处批准执行,确定后不予更改。专业审核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命题的水平,很好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化工专业毕业论文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当的论文具备一定的探索性。受实验室条件和学生能力的限制,探索性的实验结果可能不令人满意,这就可能需要对论文题目进行修正。例如,论文题目“石墨烯/铁氧体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3]自由度很高,题目过于宽泛。如果将题目改成“石墨烯/铁氧体复合物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在光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更合适,但是这样命题就把制备方法和应用限定死了,增加了学生完成论文的难度。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命题应该可以随着实验进展的需要进行修改。

2.4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陈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工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来完成一部分工艺或者工段的设计,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化工专业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选择毕业设计。笔者统计了近几年的毕业设计题目,发现部分题目较为陈旧,很多都是甲醇、合成氨、硫酸、苯乙烯等传统工艺设计,设计过程和图形处理也只采用传统手工方式,这与国际上流行的采用Aspen软件设计工艺、AutoCAD软件作图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毕业设计命题急需改革,要推进现代化软件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应用,促使化工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3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对策

3.1宣传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和作用。毕业论文(设计)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具备极其重要的作用,师生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意义。在学生选题阶段,教师应集中向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具体阐述毕业论文各阶段所使用的工具及所锻炼的能力,如表1所示。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指导教师给出的题目,能够理解题目的关键点,寻找到突破口。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献查找、阅读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工具和学校电子资源进行资料收集。再次要求学生具备运用软件的能力,能够合理的利用Origin、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As⁃pen、AutoCAD软件进行工艺设计和画图的能力,利用Word、WPS软件对科技论文进行论文撰写和格式整理。最后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PowerPoint展示其主题凝练能力、汇报交流能力。实践表明学生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和作用以后,对毕业论文和设计的教学环节更为重视,态度明显改善。

3.2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分配时间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近几年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统计,多数学生可以按时完成毕业论文。但是部分考研学生不知道如何在复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者之间合理分配时间。考研学生在完成12周毕业实习之后,已经没有时间来完成为期8周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因此要引导考研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根据本专业教学安排,可以采取了以下措施:1.考研学生学有余力,利用第六学期的暑假提前做好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完成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案设计(约2周);2.高效利用笔试结束后的时间(约4周),集中精力完成实验主体;3.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休息时间和实习结束后的时间完成论文的撰写(约2-3周)。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例如20化工69名学生均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同时有22人考取了研究生,升硕率为31.88%。

3.3改进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化工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具有一定设计性、综合性、探索性,学生存在实验失败的可能。为了使毕业论文内容都落在审批表的框架内,教师自然会选择扩大题目内涵。论文题目偏大能保留很大的弹性,使得教师可以在不修改论文题目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验进展来确定论文的具体内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增加流程,如图1所示。一是在“论文选题宣讲”开展宣传,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二是在“论文命题修改”流程给学生修改命题审批表的机会,减少论文题目偏大现象的出现,提高命题质量。

3.4推进毕业设计命题现代化。现代化工设计已经进入现代化,设计单位普遍使用Aspen软件进行工艺设计[4],使用AutoCAD进行画图[5,6],国内一流高校也普遍使用Aspen、AutoCAD等软件进行教学和毕业设计。因此为了增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必须加强现代化软件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与之对应的是首先要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在课程中增加现代化软件教学课时。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派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Aspen、AutoCAD等现代化软件,跟上时展的步伐。最后在毕业设计命题中,要推行现代化设计理念、减少传统设计的比例,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设计的能力。

4结论

工学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转型;应用化学;社会实践;就业

2014年4月底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上述讲话,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是35所高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者之一,围绕磷化工产业、都匀毛尖茶产业、地方民族文化产业、区域物流产业、大数据产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等贵州省、黔南州产业和资源优势办专业,着力办好六大学科专业群,积极推进转型发展[1-4]。基于学院转型的定位,化学化工学院系紧紧围绕黔南是亚洲最大磷矿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产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突出应用技能培养定位。专业方向凸显地域性特色,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应用化学专业办学定位

从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强调学术性转变为注重应用性,逐步建构了“2+1+1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贵州川恒、瓮福磷矿、贵州金正大、贵州芭蕉田等含磷公司及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黔南州环保监测站、黔南州药品食品检验所、贵州有色物勘地质队、厦门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实践实训基地,构建化工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有利于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增加学生的就业率[5]。

2教学模式的转化

化学化工学院在转型下培养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人才,在2015年修订应用化学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应用化学专业的应用拓展的模式,切实从2+1+1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缩短理论学时,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实训学时,把学生从学究性转向应用技术性[6]。

2.1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体系包含公共基础课、素质拓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选修课、实践教育课等课程等。主要实践项目: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应化专业的学生的教学课程设计,除了掌握高等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外,着力拓展学生应用能力,将原有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体系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改变了原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各个方向课程都有涉及、面面俱到的布局,增加两个专业选修模块,增加实验学时和学分及实训周期,增加顶岗实习和试用实习,拓宽了学生社会实习的时间长度和实习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实社会,增强学生就业的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实习工作需要[7]。

2.2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

把实验课程体系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基础理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它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化工等基础实验。实验的教学环节将原有300个学时、10个学分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群,转变为新的实验核心课成群,学时提高到440学时、学分提高到16学分,通过整合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同时增加专业特色及创新实验学时比例。这样整合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验课程的整合与结构调整,可以避免知识低层次重复造成的学时浪费,为实践课程学时的增加提供可能,使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更合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整合的基础上重构的专业课程体系,更容易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的本质,学习和掌握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增进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8]。第二层次为专业实验或者开放性实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该环节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在化学、化工、制药等技术领域从事研究与管理工作的能力,针对应用化学专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转型的需要,适应工厂的需要,从事技术检测和工产技能,我们着力对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应用实验所涉及工作的需要,进行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的、原子吸收、电位差计、电导、X衍射实验等专业实验的训练,还有化工制图,CAD制图等技能训练,强调学生实验和技能的应用性,同时开放实验,让对实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的在开放实验室做自己的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会上应用性实验,例如豆腐制作,酒的蒸馏、中药提取。茶叶检测和提取,矿物质成分的分析和食品腐败的分析及钢铁电化学腐蚀等实验,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生产实际中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并获得专业技术技能,使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落到实处。第三层次为专业特色实验和创新实验。在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我院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特色,立足黔南地区的磷煤化工、民族中药材深加工和茶叶生产技术等资源优势,我们就地取材开展了一系列磷矿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课题:区域熔融法净化磷酸的初步研究、结晶净化法提纯磷酸的研究、溶剂萃取法净化萃余酸制备磷酸二氢钾工艺研究、硝酸氧化法净化黄磷,除砷的研究、磷石膏中微量元素氟、碘含量提取、磷矿硝解液法提取中稀土元素、化学净化技术在三聚磷酸钠生产中的应用、磷石膏在工业上的应用等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学生查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利用课后时间在实验室工作,处理实验数据,在老师指导下写出研究论文,有的学生将在省级及核心期刊上,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素质,满足了黔南州地区对磷化工技术人员的需求,拓展了学生就业率。

3社会实践模式-应用化学专业工厂见习

化学化工见习是化学化工学院应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化工基础、化工制图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通过见习,巩固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让学生了解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3.1见习的内容

了解见习单位的生产概况,并对所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来源、产品性能、规格、用途、检验方法及成本等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工厂生产的反应原理、生产工艺条件,并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比较;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法。

3.2见习的工厂

见习着眼于黔南州社会占星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产学研发展方式,因此选择黔南磷矿企业和公司及黔南工业,黔南州附近的剑锋公司、瓮福磷矿、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等是见习的单位。化工见习时间为期一周,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厂生产情况与书本知识的不同之处,了解生产工艺及生产安全,尤其了解黔南磷酸、硫酸、磷肥生产工艺,以及黔南磷矿企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企业的投身和贡献;还有污水处理及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处理,了解身边环境与污染,保护自身环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4社会实践模式-应用化学专业工厂实习

应用化学专业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实习是本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研究训练,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问题及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学生的素质、工程的思维方法的一种综合性检验,为将要撰写的毕业论文奠定重要的基础,更是为将来服务社会、工厂作了充分的专业和思想的准备。

4.1实习内容

应用化学专业实习项目设定为5个模块:安全生产技术、化工生产操作训练、化工生产工艺技术、化工研究性实验和企事生产实习。前3个项目根据实习企、事单位特点设计培训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的实施,化工研究性实验项目,是指导毕业学生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时间制定实验计划项目,此研究实验可以在实习之前、实习之后完成论文实验内容,也可以根据实习的内容将毕业论文的研究实验在实习中实施,生产实习主要是在大四第七学期(下学期)进行专业实习,由企业、事业和研究所与学院(学生)根据双向选择原则或实习前双方签订的就业协议的规定进行实习工作。在实习阶段,提倡学生与企业、事业、研究所建立深层次的协助、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参与事企单位、研究所的各项工作,包括生产劳动、工艺技术革新、产品研究开发、产品营销等工作。

4.2实习要求

专业实习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一律不得免修。组织学生在企事单位进行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而且为学生大学毕业之前提供一个熟悉的贴近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试验职场,这个试验职场一定为学生提供合法权益和人身保障,不能伤害学生的合法利益。同时实习的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实习的意义、义务和责任,使之实习顺利地进行。对学生实习的基本要求:(1)全面了解实习所在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组织管理体制、生产或事务的运作机制;(2)了解实习所在的企事业单位企事业文化、人事组织、经营状况和管理理念。(3)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机构、技术前瞻和管理模式,与之沟通交流,虚心学习。(4)掌握实习各个环节生产计算特性、生产工艺技术和科学研究方法。(5)通过实习,观察,模仿、实验和体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编辑和整理实习生产工艺数据和研究成果。(7)实习结束,撰写实习报告或实习论文。

4.3实习方式与场所

实习方式:按教师带队集中实习、分散实习、教师巡回检查三种方式,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一种实习方式。结合2009-2014等五届应化专业的实习,实习实际采用分为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我们主要以集中实习为主,由学院院长、应化系主任与实习单位联系。实习单位的选择一般能满足专业实习基本要求的校外挂牌的实习基地或化工企业、检测中心、分析化验室、研究院所(本省或省外)等。在2009应化、2010应化、2011、2012、2013应化、2014应化这五届应化专业学生实习在检测部门及单位是: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黔南州环保监测站、都匀市环保监测站、黔南疾病疾控中心、黔南粮油检测中心、黔南质量技术监测所、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黔南分中心、黔南州药品食品检验所,贵州有色物勘地质队,工厂及公司分别是:瓮福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在厦门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通过中介组织介绍的,对于山区民族高校的学生有意去厦门大城市,带队老师和中介亲自厦门纤化公司了解公司内部情况,通过两届学生实习的情况,反应良好,学生通过实习锻炼自己,而有了一定经济收入。贵州金正大有限公司、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都位于黔南瓮安县和福泉县,以磷矿石为主,生产磷肥的化工公司,为我们应用专业的学生的实习提高了良好实训基地,学生从事公司的管理、营销、科研、检测、班组工段工序操作等各方面的实习,从各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实习锻炼。的确培养了学校不能培养的应用能力。

4.4实习时间分配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从每年年5月开始启动,外出实习时间为半年,即每年7月初至12月31日。增加实习时间,就是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得到更高应用性培养,同时定期检查实习情况,了解实习学生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习单位共同解决实习住所、就餐、相应的报酬实际问题。

4.5实习考核

实习考核很重要,它是衡量学生实习阶段的工作能力。40%学生实习单位鉴定评分成绩(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成绩×40%)+60%化学化工学院鉴定学生表现成绩分(尊敬师长、团结协作成绩×10%+出勤情况、纪律表现成绩×10%+实习记录×20%+实结报告×20%),对实习阶段违反实习单位纪律,不能按时完成实习任务,拈轻怕重。就不上进的人,除了做好思想工作外,可以采取鼓励或处分,甚至退回大学校。总之实习是学生适应社会,具体实际工作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集中的体现,不能掉以轻心。

5社会实践模式-应化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进行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科研意识、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科学作风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启动工作在每年的五月,十二月结束,学生与老师进行双向选择。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院对应化专业的学生实行新的政策。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应化专业的学生只有50%选择实验,另外50%的学生选择文献综述。为了培养应化学生实验能力及毕业论文的质量,学院从大二上学期开始,由实验中心选拔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跟随有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进入实验室,辅助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的实验和实验设计。这样一部分的学生可以由指导老师指导其毕业论文,学生根据科研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实训获得一定有益数据,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上有所突破,有成果发表,并顺利结题,指导老师可以推荐学生申请学校的优秀毕业论文。还可以给予学生科研上的物质鼓励。在毕业实习中,可以让实习单位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给予实习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在黔南州环境保护监测站、贵州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黔南分中心和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及贵州晟扬管道科技有限公司、瓮福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中心实习的2013级应化、2014级应化学生可以根据实习不同内容,由所在实习单位的工程师和研究员指导其毕业论文,学生将在毕业论文与实习内容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既解决了实际生产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校内毕业设计与校外生产实际脱离的不足。大大地拓展学生毕业论文的创新及应用,多方位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毕业论文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6社会实践模式-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毕业之前的工厂(公司)试工

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在学生做完毕业论文,所有课程将结束时,还在学校没有毕业的学生,有这样一段时间,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招聘考试,为寻找工作做准备。而有的同学在实习期间有意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或有意向签下合同,但因为没有毕业证书,不同于公司和工厂的正式工,我们将这种状况的学生称之为顶岗试工[9]。虽然还不等同企业的正式工,但企业也有意签下他们,给他一段试用期间的工作,但他们仍是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作为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尽管还没有毕业,我们老师殷切希望他们安全试工,遵守试用单位一切规章制度,同时有权要求试用单位给与他们合法利益,我们还可以严格要求他们约束自己言行,以一个大学生正能量的形象树立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的榜样。2012级应化和2012级化工专业的学生大概有21名学生在贵州川恒公司、金正大、芭田公司有意留下来继续在这三个公司工作,2012级应化专业毕业后有1名学生留在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做助理研究,我们希望这些学生发挥应化专业的学生的素质,为学院争光,为这三个公司和研究所的发展做出贡献。试工为学生在最后学期准备了一个走出学校踏进社会的历练的过程,同时给学生一个思考的阶段,他们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他们的化学基础知识、应化技能和实习素质是否在转型的社会里还需要怎样的提高?同时给我们化学化工学院一些启示,转型下的应化专业的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模式打造该怎样尽快满足社会转型经济人才培训的需要?的确给我们很深的思考。

7结语

工学毕业论文范文6

压缩四大化学基础课学时,合理配置先修后继顺序河南大学原有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和化学专业基本相同。四大化学及其实验课时充足,基础非常扎实。但是,由于课时太多及先修顺序问题使得后续专业方向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压力较大。造成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学生课业繁重,影响其考研、找工作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另外,专业课程完全地偏于理科,达不到理工结合,也缺乏特色。四大化学课程中存在的重复交叉内容,也很有必要进行删减、理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发行了相关指导草案,使得在保障四大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压缩学时成为可能。压缩四大化学学时,依照无机、分析、有机、物化的合理顺序依次排课,并在前四学期内完成全部教学,给后续以四大化学为基础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提供时间和空间。如无机化学及实验的学时压缩为54+36,在第一学期完成全部教学。分析化学及实验压缩为36+36学时,第二学期开课。同时,增设《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共72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验36学时。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广泛应用,要求必须加强此课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都为108学时,分为(一)和(二)分别提前到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课,相应实验和课程同学期开设,并在第五学期前完成全部四大化学基础课程。

增设必要工科基础课程,夯实工科基础应用化学专业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点,需要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还需要兼具必要的化工基础理论。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是为非工科化学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采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化工原理及实验》取代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课程。《化工原理》是以四大化学为前修课程的一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开设学时设定为72+36学时,分别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课。《化工原理实验》课程设置36学时,第五学期开课。此外,工科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化工方向,离不开相应的电子电工学基础以及工程制图或化工制图等方向的课程。在保证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中增设《电子电工学及实验》和《工程制图》课程及金工实习环节。《电子电工学及实验》设置共72学时,其中36学时讲授,36学时实验,第三学期开课。《工程制图》设置为54学时,第三学期完成课程教学。金工实习2周,第五学期进行。

开设“宽口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应用化学还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学科。从全国重点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各个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模块差异较大,但是都体现自己的科研特色。例如北大,具有核药物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高分子、超分子化学与材料、新能源与材料和核环境化学5个特色研究方向,并开设应用辐射化学、应用放射化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和学科科研特色结合起来,开设相关课程。根据自身学科科研特色以及师资力量,我们设置3类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课程:偏向理学的应用化学方向模块课程、偏向工科的专业方向模块以及高分子材料方向模块。此外,根据目前我院教师们的学术专长、特色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开设了应用化学前沿讲座、日用化学品、阻燃技术,农药化学、高分子助剂及应用、染料化工与助剂、催化原理、精细化学品开发与设计等选修课程,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分享老师们研发产品的经验、教训以及研发思路。

以“大论文”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强化“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金工实习,工厂见习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多层次课内实践教学体系[2]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以毕业论文环节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是本科生人才培养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保证人才质量、与人才市场对接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目前毕业论文环节设置不合理,时间短,任务重,监管不严的问题,我们采取“大论文”措施改革毕业论文环节,通过延长时间,注重过程,加强监管,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大论文”之“大”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上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的提高;毕业论文要求的拔高;毕业论文时间的增加;毕业环节和专业课程的关联与衔接更加密切;学生能力培养也更加综合、立体等方面。首先,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五学期,在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即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要求的教育,同时结合学院教师科研特色开展专业研究方向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双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和指导老师。然后根据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有目的地选修必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为进入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第五学期设置的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在相关课程教师和课题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围绕自选课题进行相关文献信息的检索,和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翻译,相应考核成绩分别记录为文献检索及专业英语的课程成绩。第六到第八学期,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的初步探索。并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继续选择必要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实施论文中期检查回报和毕业答辩的监管。严格管理程序,设置必要的奖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热情。

增加学生选课自由度,逐步实现自我规划,自我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源动力。并且传统的理学“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大众化教育”的现念相悖,也不符合社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使得一些不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培养了众多远大于社会需求的研究型人才,而社会和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得不到满足。进入大学第五学期以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专业课程,实现个性化教育[3]。因此,必须增加选修课比例,扩大选修课程范围,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留有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地、健康地发展。表1是河南大学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我们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设置了大量可供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分为三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增大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也使得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培养成为可能。选修课程的学分从原来的12学分提高到36.5学分,选修课程总比例达30.1%。当然,为避免个别学生的盲目性,选修过程是和前述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的选择。此外,我们还采用积极支持低年级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的开放实验、创新实验以及高年级大学生的课程设计大赛等课外科研创新活动。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全方位“立体”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目的。#p#分页标题#e#

工学毕业论文范文7

1应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问题

1.1本科毕业论文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7]:(1)经费不足。应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经费有限,仅依赖学校下拨的毕业论文经费是难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2)实验条件欠缺。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无法满足毕业生每人有一套独立实验装置和一小块专用实验平台;(3)教师资源不足。学生人数猛增使本科毕业指导教师明显不足,平均每个指导教师要指导10个以上的学生,根本应付不过来,自然也无法保证其指导质量。

1.2毕业论文选题不科学、不严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题目脱离生产、科研实践,没有反映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某些选题只是教学实验的简单延伸和甚至重复,一题多年、一题多人现象并不罕见;二是简单地把科研任务分解为毕业设计题目,任务难度和工作量都不合理,造成最后毕业论文难以完成或者文不对题。

1.3指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3]。指导教师水平和责任心不足、对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就是走过场,做与不做都能够正常毕业,参与毕业论文的自觉性较差,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实验数据造假、拼凑、抄袭等手段蒙混过关。

2毕业论文“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我校在具有油气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完成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毕业学生、指导教师和参与的企业都从中获益。经过几年来对“产学研”合作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该模式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四个环节。

2.1提前启动和准备毕业论文工作我校应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双选”工作主要在第七学期后半段完成,因此,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所需要的启动和准备工作也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完成。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1)来自用人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通过沟通确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完成方式;(2)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充分沟通,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兴趣,结合其签约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因材施教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及校外指导教师;(3)学生根据毕业论文任务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调研、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确定基本技术路线等。

2.2“产学研”紧密配合做好选题工作采用“产学研”模式进行毕业论文教学应建立由校内指导教师牵头、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该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参加。由于校内指导教师更熟悉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特点及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因此处于主导地位;通过与校外指导教师沟通,结合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和毕业论文的专业要求确定合适的题目。选题必须兼顾本科毕业论文的专业性和工作量、技术难度的适宜性。应该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简单地将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题目;二是把企业中较大或者较难的生产、科研课题直接作为题目。选题过程中还应该兼顾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特点,使毕业论文对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有较大的帮助。比如在与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中,根据公司对学生未来工作性质的定位来确定题目,对于定位于研发岗位的学生安排合成及机理研究方面的题目,如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微乳液聚合研究、一种磺酸盐型缔合单体的合成等;对于定位于生产岗位的学生则安排与工艺相关的基础研究课题,如丙烯酰胺聚合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对于定位于现场服务和销售岗位的学生安排应用研究题目,如大港高温高盐油藏缔合聚合物驱油体系应用性能评价。这种兼顾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的选题安排对于调动企业和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教学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

2.3采用双向管理机制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选题确定后,毕业论文指导小组以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为原则合理安排实验的地点和时间,相当部分与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的实验工作需要在企业的具体岗位完成。这种模式虽然对用人单位和学生都有利,但是也带来了管理工作的难度。我们采用的是双向管理机制,由校内、校外指导教师既分工负责又联合指导,由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负责教学过程管理,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正常毕业论文管理程序,还需要参加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所组织的开题预答辩、中期预汇报和毕业论文预答辩等环节,从而使管理工作贯穿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也使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能够及时相互沟通,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2.4延伸毕业论文的合作成果,促进“产学研”模式的进一步深化由于学生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尤其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特定的时效性特征,想要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合作时间内为企业解决很多重大技术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高校教师与企业双方紧密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课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甚至进行成果的转化,这也正是双方进一步进行科研合作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是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的有效桥梁和纽带。

工学毕业论文范文8

1.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

由于在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笔者发现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认识不足和主观态度不认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极其有限,花费的精力少之又少。在部分学生看来,论文成绩不会影响其毕业,在这种功利之心的支配下,产生一种应付的心态;另外,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年人,指导老师不会太严格,老师一定会让过关的,只要应付一下就行了,这就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情绪,毕业论文问题较多。

2.学生盲目选题

选题缺乏科学性,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在选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一时兴趣来定题,而且学生选题时对课题的了解不够充分,也没有一定的资料积累,只是很表面地根据题目来判断是否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样盲目选题,导致论文写到一半后发现写不下去了,想要更改课题,或者只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往下写。还有个别学生选题时特别被动,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题时举棋不定,最后甚至要求指导教师直接给他命题。

3.学生缺乏撰写论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由于不少学生对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知之甚少,平时又不注重对相关专业课题的思考、钻研,直到要毕业时才匆匆上阵。既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也不知晓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更谈不上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盲目地选题、定题,这必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4.学生论文的书写格式不规范

学生对论文写作环节了解不到位,导致论文的格式不够规范。不少学生把论文的大写、缩写、斜体、字体、标题、序号、列举、著录等都当作枝节小事,无关紧要,完全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论文的标题空泛,旨意不明,拟写的提纲、摘要、关键词不具备应有的功能;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够规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5.学生语言基本功差

较突出的问题是言语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论修养与思辨能力,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其论点予以逻辑分析,也不善于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论文思路不清晰,论证层次欠分明。(2)英语语言功底差,用词、语法错误百出,有的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只好借助电子工具,结果机器翻译的东西,内容可想而知。可见,语言基本功成了影响论文质量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6.与指导教师配合不力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清楚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对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清楚,甚至是毫无计划。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能够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并请教老师,很大部分因素是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随便写写,于是我行我素,东拼西凑将就了事。结果是指导老师经常抱怨老是联系不到他们的学生,因为学生总是以工作太忙为借口。

二、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动机

很多学生表明自己读书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说白了就是“混文凭”。这样不纯的入学动机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研究意识。安心学习、静心做学问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的主要注意力不在学习和科研上,而在于其结果;其努力的目标不在于如何去完成任务,而在于完成任务的回报。为了文凭而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因此,此类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会寻求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业,以最小的努力获得足够的学分和完成粗制滥造的毕业论文。

2.学校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相对较多,综合实践课少;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现象较普遍。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宽厚,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十分肤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缺少问题意识,不会发现问题。另外,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要通过实践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而理论课多,实践课少会影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仅停留在课本上,不能通过相应的科研实践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同时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同时,我国大部分成人教育培养缺少论文写作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少参与科学研究,没有科研论文写作的经验。进入写作阶段也是从模仿论文写作起步的,由于缺少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针对本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无论是学校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强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内在需求。从以往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看,即便将来毕业生不是主要从事研究工作,专业写作能力的强弱同样会影响到其择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2.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