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与日俱增,教务管理系统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锦州医科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实际使用情况出发,总结教务管理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更好地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医学院校;信息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也与日俱增[1]。面对纷繁复杂的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传统简单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改革需要,因此,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成为各高校的选择[2]。教务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使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更系统规范、合理,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近年来,医学院校不断优化升级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本文从锦州医科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实际使用情况出发,总结教务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1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

医学院校教学形式与普通的综合性大学或者以理工类为主的高等院校不同。(1)医学院校一般是五年制,以医学学科为主,课程门数多,整个课程体系有极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3]。(2)医学院校实验课和实习课较多,一门课程既包含理论课时又包含实践或实验课时,并且很多理论课上到一定阶段才会开设实验或实践课,大量课程的实验室、临床见习场所等是共用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3)医学院校教师缺乏。很多教师是临床医生,除了保证按时完成教学工作外,还要兼顾临床工作,他们普遍对教学缺乏积极性,且教学时间有限;医学学科分科较细,每门课程由多位教师授课;办学层次较多,除了本科教育外,很多医学院校还设有留学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甚至民办医疗学院等。综上,医学院校教师普遍授课任务较重,教学安排复杂,并且师资力量不足。(4)医学院校教学资源不足。医学院校办学成本较高,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室等教学资源不足问题越发凸显,尤其是各类课程的实验室,因其设备造价高昂、条件要求苛刻而成为医学院校办学的重要限制条件。

2医学院校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2.1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在医学院校应用的优势

随着医学院校开设专业不断增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更新了教务管理系统,更新后的教务管理系统使得日常教学运行更加规范、流畅,见图1。

2.1.1教学运行管理

课表编排上,取消以往线下Excel表编排方式,采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自动编排,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高效快捷,教师和学生可通过个人端查询课表,提高了教室和实验室等资源利用率;教室管理方面,改变纸质版签字盖章的传统模式,师生一律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申请,同时师生可利用教务管理系统查询教室使用情况;教师可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调停课,学生可通过自己的个人端查看调整后的课表,授课教师无需到所在学院、学生所在学院、教务处和督评处进行签字盖章,简化了办事流程。

2.1.2学籍管理

学生的学籍信息由教学管理人员统一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学号作为学生的唯一标识,并且贯穿整个教学运行过程,包括选课、学籍异动等。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因为数据连贯性强,学生学籍信息变更后必须上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人员随时对系统内数据进行变更,以保证学生学籍信息在系统内的准确性,使教学管理科学规范。

2.1.3教学督导评价

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对教师进行考评的模式,学校督评处工作人员在管理端将教师基本信息设定,教师和学生登录个人端进行评教,改变采用纸质版方式让学生进行评教的模式,使教学质量评价规范、科学。

2.1.4实验与实践教学

与普通综合性大学不同,医学院校实验课与实践课较多。实验课方面,教师通过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申请开设实验选修课,学生进行实验选修课选课,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对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选修课进行统一管理;实践课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将教学基地统一维护到教务管理系统后,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实习基地选择和调换。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实验与实践课管理更规范、科学,使教学环节更加井然有序。

2.2教务管理系统在医学院校应用的瓶颈

(1)医学院校因为其专业性质,加之自身开发能力有限,往往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买教务管理系统,而购买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无法满足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个性化需求[4]。并且很多核心工作过度依赖软件开发公司,如新老系统的数据迁移、系统如何使用等,这就需要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耐心。(2)新版系统功能较为强大,内容较多,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较多,程序设计严谨、环环相扣,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而且系统内数据量较大,如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教学资源信息、成绩信息等,数据之间关联紧密,每处数据一旦出现错误,多处便需要修改,给教学管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因此,更新后的教务管理系统由于以上特点,限制了其在医学院校的使用效率,甚至很多医学院校因此而频繁更新不同版本的教务管理系统,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3)教务管理系统人员专业能力有限[5]。很多医学院校缺乏专业的教务管理系统技术人员,新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要求教务管理系统人员掌握较多业务知识,包括本校教学运行程序、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软件程序设计等,以使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有序。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由教务处系统管理员总调度,各教学单位系统管理员协调进行。因此,每个教学单位负责教学运行的系统管理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执行力。然而现实中各教学单位系统管理员由于种种原因频繁更换,新的系统管理员又需要重新熟悉教务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及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4)系统自身缺陷增加了使用难度。医学院校从软件开发公司购买的教务管理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整个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结构不合理,数据缺乏联动性,同时数据量庞大,功能模块多且环环相扣,使用过程中无法做到一处修改、多处自动更新[6],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2.3新版教务管理系统使用的不足

(1)我校网络环境较差,网络不稳定,经常更换服务器和移动输出端口地址,影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2)我校除了本科教育外,还设有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民办医疗学院等,然而师资力量却有限,且很多教师为临床医生。新版教务管理系统正常程序为“安排教学进度→指定授课教师→编排课表”,而我校的新版教务管理系统正常程序实际上是“安排教学进度→编排课表→指定授课教师”。我校普遍一门课由多位教师授课,因此,一旦课表生成,无法在系统内细化每位教师的授课任务,这样就无法查询每位授课教师具体课表和计算出每位授课教师的具体课时量,这是我校新版教务管理系统使用的最大瓶颈。(3)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填鸭式教学逐渐被替代,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如PBL教学、讨论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而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只能满足目前传统的教学管理需要,其他课程只能在线下采用Excel表进行安排,不便于教学的统一管理。(4)教务管理系统仅是独立的系统,与其他系统尚未对接,如学生网络选修课系统、网络课程中心、学生处学生管理系统等,无法实现从教务管理系统一键跳转进入,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复杂。

3医学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优化升级方向和措施

3.1个性化研发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教务管理系统的研发设计要结合本校实际[7]。医学院校因为其专业、学科的特殊性,更是如此。如在我校教师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按照我校教学情况,在编排课表后利用教务管理系统细化每位教师的授课安排,以便查询授课教师课表,计算学时,使整个教学运行更加流畅。随着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流程、管理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如开展PBL教学、讨论教学等。目前,我校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大班模式,针对这种教学模式,教务管理系统是适用的,但PBL教学与讨论教学需要分班甚至分组进行授课,因此,需要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学分制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方向,教学模式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管理方式的变化,教务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也要与之相适应。然而,由于医学院校普遍缺乏计算机类人才,软件开发能力较差,因此,需要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研发符合医学院校办学特色的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灵活化,成为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3.2提高重视度,加大投入力度

医学院校因为其办学属性,往往对计算机软件等理工类学科理解不深入,信息化安全认识度较低,很多医学院校的校级领导为医学专业出身,他们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用于医学专业学科建设,对于网络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教务管理系统常态化、正规化的使用,需要畅通的网络、稳定可靠的服务器和安全保障设备。教学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务管理系统软硬件水平的提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完善系统功能,优化服务器设备和安全保障设备,尤其是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要提高其性能并加强安全防护。

3.3与其他系统关联整合

医学院校因信息化建设能力较低,教务管理系统往往是独立系统,与其他系统尚未整合,每个部门需要数据时都要从相应的部门获取,无法实现一体化管理。未来我校教务管理系统要与网络选修课程平台、视频课程学习平台关联整合,使学生上网选课时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一键跳转选课学习,并与学生处学生管理系统对接,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将医学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关联整合,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使医学院校教学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大数据、云计算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在不久的将来,每所高校都会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3.4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因此,需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外出培训和学习,使其掌握结构复杂的教务管理系统,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同时开阔视野,为设计出实用性更强的教务管理系统奠定基础。组织学习和培训后,要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于多次考核不合格且教务管理系统使用效率较低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及时调整,以提高教学运行效率。

3.5完善手机APP功能

目前,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层次仅限于电脑端,系统管理员在电脑端可以查看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授课安排、学生学习成绩等,手机APP的功能仅限于查询公告、个人课表、教室使用情况等,很多电脑端的功能手机APP不具备。为方便教学运行管理和师生的使用,需完善手机APP功能,如借用教室、调停课申请等方面功能。

4结语

结构合理、制作精良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简单化,提高管理效率。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离不开教务管理系统这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注重内涵建设,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制定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9,10],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与软件开发公司精诚合作,不断优化升级教务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光银.医学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63-64.

[2]魏然.高等院校教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考试周刊,2014(10):153-154.

[3]刘振优,毛磊焱.医学院校教务管理系统需求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3(9):157-158.

[4]于雯,李辉.医学院校教务系统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7(10):169-171.

[5]刘瑾.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及思考[J].才智,2017(10):182.

[6]王卫霞.二级管理模式下民办高校教务系统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7(3):33-34.

[7]唐文利.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7):80-81.

[8]胡迎霞.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6(50):138.

[9]张志国,毕慧娟.加强新一代高校教务系统的内涵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6):538-539.

[10]李芳.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建设分析[J].都市家教,2014(5):95.

作者:张宝刚 杨景明 蒲丽娟 刘万鹏 安申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